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大秦当丞相-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沙丘也是原赵国的属地,是一座货真价实的古城。城内的建筑都保持初建时的风貌,有些房舍则是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融合的建筑风格,看上去古色古香又有异域魅力。

    嬴政下榻的行宫并非大秦建造,而是赵国时期兴建的宫殿,几经战火已经衰败不堪。沙丘的地方官曾请旨拆毁重造,但嬴政下令只可修缮,不得拆旧盖新,必须妥善保护,否则以抗旨论处。

    龙辇直接驶到嬴政的寝宫才停下,这是嬴政的命令,他不想让大臣们看到自己已无力走路的样子。

    住在沙丘行宫的嬴政,已经不能像之前那样召见地方官员处理政务了,李斯作为天子特使,下到县衙考察,然后向嬴政汇报情况。

    开始的时候,李斯还能每日觐见与嬴政聊聊官情民生,但随着嬴政身体越来越差,这对君臣相见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一种悲沉的情绪在嬴政几位近臣心里弥漫开来。

    夕阳西下,嬴政坐着木车,由章邯推着,在寝宫外张望,他在等一个人。

    王轩刚刚用过晚饭,就有宦官来传旨,名他速速面圣。王轩也有几日未见到嬴政了,平日里都是赵高和章邯在天子身边伺候,其他人不奉诏不得擅入。

    看到嬴政的一刹那,王轩眼圈就红了。曾几何时,威严如山的嬴政,几日未见竟如同老了十岁,被病痛折磨的瘦弱不堪,双手无法控制的颤动。

    王轩强忍住泪叩首道:“臣恭请圣安。”

    嬴政无力的抬了抬手,轻声说道:“爱卿平身,离朕近一些,朕有话说。”

    王轩膝行几步跪在了嬴政身旁,嬴政凝视着眼前的行宫,问道:“王轩,你可知这里曾发生过什么大事吗?”

    王轩以最快速度搜索自己关于历史故事的记忆,没有挖出与沙丘有关的任何事情。书到用时方恨少,王轩此刻算是体会到了,深恨自己当初不好好读书,只好摇了摇头。

    嬴政倒也不怪罪,神情有些黯然的说道:“当年赵武灵王,就是死在这里。”

    赵武灵王的名字,王轩听说过,他是三家分晋后,赵国的第八代国君,励精图治,胡服骑射,令赵国具备了与秦国相抗衡的经济和军事力,向西扩地千里,一度威胁到秦国霸权。

    王轩粗略晓得赵武灵王的改革事迹,却不知道这位雄傲之主竟是死在此地,正思索着如何回话,就听到嬴政阴沉的声音传来。

    “他是活活饿死的。”

    王轩愣住了,这样一位英主,怎么是这样凄惨的死法?

    “他的死因是废长立幼,因为喜爱宠妃孟姚,将孟姚所生的赵何立为继位人,废掉了太子赵章,”嬴政道,“为了能让赵何顺利登基,赵武灵王在壮年之际就宣布让位,辅助赵何登上王位。”

    王轩心头一紧,赵武灵王的做法,与嬴政有相似之处。赵武灵王偏宠孟姚废掉了长子,让幼子为王。嬴政如今想念青梅竹马的阿房,放着德才兼备的扶苏不立,欲将帝位传给胡亥。

    “其实,废长立幼没什么错,”嬴政的话打断了王轩的思考,“赵武灵王错就错在给了赵章封地,还保留了他的兵权,结果酿成了惨祸。

    就是在沙丘,赵章发动叛乱,结果被赵何的军队打败,赵章被杀。当时追杀赵章的公子成与李兑,因为赵章躲进了赵武灵王的行宫,将宫殿包围,怕事后被赵武灵王报复,竟然将其困死在里面,赵何并未追究,反而重赏了公子成和李兑。”

    王轩抬头望着嬴政,想起了蒙恬给他讲的停尸不顾,束甲相攻的故事,心头升腾起一股悲凉之气,无情最是帝王家,真不是虚言。

    “王轩,朕如今就在这沙丘宫内,你看看朕会不会重蹈赵武灵王的覆辙呀,”嬴政心事重重的问道。

    王轩有些慌乱,忙叩头答道:“圣上与天地同寿,今不过是龙体微恙,稍加调养便无大碍。再者说,诸位王子都是至纯至孝,怎能做出那些悖逆弑父之事?”

    原本和颜悦色的嬴政,突然心中光火,怒目瞪视:“王轩,朕召你来,不是听这些虚假之语的,生死常理,朕所不讳,朕现在是托孤,你要以实言相对才不负你我君臣之情。”

    王轩泪水涌出,泣拜道:“陛下有何圣谕?微臣愿效犬马之劳。”

    嬴政拉着王轩的手,缓缓说道:“生死有命,即便活了百岁,也终有这一天,朕不怕死,怕的是朕亡之后,新君把控不了局面,也担心他因为往日的夺嫡纠葛,对自己的兄弟痛下杀手,手足相残呀。”

    嬴政有些疲劳,歇息了一会才继续说道:“朕想立谁,想必你心中已经明白,他对朕说过,很信任你,朕也觉得你的才能可以成为辅佐新君的国之栋梁。朕在位期间弊政甚多,你要助新君刷新政治,将你与朕讲过的那些新政实施开来,成就大秦的盛世呀。”

    王轩此时已是泪流满面,手足无措,连连顿首道:“陛下圣恩天高海深,臣虽肝脑涂地,也难报知遇之恩,安敢不竭股肱之力,请陛下宽心。”

    嬴政的呼吸忽然变得急促,有些喘不过气来,只能以目示意。章邯会意,说道:“王大人,你暂且退下,但不要离开行宫,殿外候旨。”
………………………………

第54章 祖龙归天

    不过是黄昏时刻,但嬴政的寝宫却大门紧闭,屋内暗黑一片,只有床前有微弱的烛光闪耀。

    胡亥跪在床前,过去这几天,赵高不断送出消息来,嬴政身体一天比一天差,归天不远。

    胡亥明白赵高的意思,但当他与自己的父亲这样近,看着嬴政毫无血色的苍白面庞,回想着对自己种种的慈爱,心中五味杂陈。

    毕竟,嬴政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发自内心疼爱自己的亲人。

    嬴政睁开了眼睛,有些微颤的伸出手来。胡亥的眼泪刹那间无声的落下,父子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

    “亥儿,别哭了,”嬴政轻声说道,“朕有要紧事要和你说,朕要上路了,统领江山的重任要交给你了。”

    皇位,这正是胡亥梦寐以求的,好多年了,他一直在压抑自己的**,尽可能的表现得无欲无求,但他不止一次幻想成为九五至尊会有怎样的兴奋与欢愉。

    可是,当这一刻真正来临时,胡亥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他知道,当他得到的时候,也将失去最高贵的。

    他要与父皇天人永隔了。

    胡亥泪如雨下:“父皇,儿臣不要统领江山,只想陪在父皇身边。只要父皇平安,儿臣什么都不在乎。”

    嬴政看得出来,胡亥说的是心里话,这位皇子此时迸发出最真挚的情感。嬴政欣慰的笑了笑:“亥儿,不要孩子气,你以后要担起这份重担。当皇帝易,当个好皇帝难呀。”

    “在你继位前,你要答应朕一件事,”嬴政面色灰白,喘了几下方才透过一口气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伤害你的兄弟们。朕知道他们与你有隔阂,但都是朕的儿子,你看在朕的面子上,让他们当个闲散的富家翁吧。”

    嬴政期盼的目光扫向胡亥,胡亥咬着下嘴唇,眼中透出火气,但瞬间消失不见,用力的点了点头。

    嬴政轻咳了几声,缓慢的说道:“亥儿,你切记,登基后有三件大事要做。第一,为官员松绑。朕管理吏治过严,这也是迫不得已,战乱多年,若不加以约束,只怕官场就是一片文恬武嬉尸位素餐,重蹈关东六国倾覆之祸。

    官员们被朕治理的很不舒服,你给他们加一加俸禄,眼里稍微揉点沙子,他们就会对你感恩戴德,官心稳了,天下才能稳呀。”

    嬴政连喘了几口气,轻抚胸口闭上眼,稍许,才缓过劲来:“这第二件事,你要为民减负,现在的税太高了,百姓快要负担不起了。

    这是朕的错,但也是有苦衷的。诸侯混战,关东的各地的城郭大量毁坏,一处接一处重建,没钱怎么行?北伐匈奴,南征百越,这些都要耗费兵马钱粮,只能苦了百姓了。

    如今,改建的都建了,北方有了互市,不打仗了,百越那边不必再征讨了,穷兵黩武要不得了,将军队撤回来屯田自给自足。阿房宫的工程就停了吧,那是朕为纪念你的母亲所建,花费太大了。现在想来,这是朕为自己过去造的孽还债,倒不如朕亲自到九泉之下,向阿房赔罪。”

    胡亥连连点头,嬴政接着说道:“当你办完前两件事后,你得到了官心和民心,接下来就是第三件事,推新政。”

    胡亥眼睛一亮,喃喃自语道:“新政?”

    “就是新政,你要想开创我大秦盛世,因循守旧是不行的,只有推新政,才有大治。这件事,朕已经拜托了一个人,你日后与他商议便是。”

    胡亥还没有来得及问是谁,嬴政压低了声音道:“亥儿,你附耳过来,朕要说说你身边的那几个人。”

    在嬴政的寝宫外,王轩、赵高和章邯焦急的等待,他们知道将发生什么。但都不敢说,只能安静的垂立在门外,等候着早已料到的结局。

    很久,胡亥推门而出,脸上还挂着泪痕:“三位大人,圣上召见。”

    三人连忙跟着胡亥步入殿内,不敢看嬴政,低着头齐刷刷的顿首行礼,只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传来,那样熟悉,此刻却又那样遥远。

    “朕要立遗诏,赵高,你来写。”

    赵高强压住内心的兴奋,起身来到书案前,濡墨拈毫,静待嬴政开口。

    “皇子胡亥人品贵重,”嬴政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从嘴里将话挤出来,“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

    赵高等着下文,许久,殿内静寂无声,众人不禁一齐向龙榻望去,嬴政紧闭双目躺在上面,如同睡着了一样。

    “父皇?”胡亥轻声道,嬴政没有丝毫的反应。胡亥膝行几步到了床前,握起嬴政的手。

    手已经凉了。

    “传太医,快传太医,”胡亥如被电击脸色大变。

    寝宫内令人窒息的沉静,被胡亥的哀嚎打破,但旋即又再一次陷入无声中。

    嬴政,这位创造了大一统秦帝国的千古一帝,于沙丘行宫驾崩。

    望着不久前还对自己谆谆嘱托的父皇,胡亥如同被抽干了一样,呆呆的没有言语,只有泪水不断的涌出。

    深受嬴政大恩的章邯,此刻是心胆俱裂,嚎啕大哭。王轩也是大放悲声,脑中一片空白。

    “公子,节哀,”赵高上前将胡亥扶起,“两位大人,也都起来吧,尚有大事未定。”

    胡亥哭得已经有些发昏,只觉得天旋地转,半晌才恢复了神智,收泪问道:“什么事?”

    “先帝方才命臣立遗诏,诏书尚未写完,先帝就龙归大海,公子应以天下苍生为念,秉承先帝遗志,继承大统才是。”

    胡亥有些慌神,声音发抖道:“继位?无父皇诏书,我若登基,岂不是忤逆?

    “公子所言差矣,”赵高愤然道,“先帝遗愿讲的明白,李大人与王大人都可作证,这就是天意。公子才德俱佳,百姓敬仰,这就是民情。上合天意,下顺民情,公子不必推辞。”

    胡亥垂着头不说话,章邯拭泪道:“赵大人言之有理,先帝确实要传位于公子,只是这遗诏尚未完成,这如何是好?”

    赵高嘴角微翘,刚想笑出来,觉得不合时宜,连忙收住,一脸严肃道:“这倒不难,诏书是我来写,玉玺也在我的手中。”

    赵高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王轩和章邯虽然觉得私拟遗诏加盖玉玺略有不妥,但立胡亥确是嬴政的愿望,嬴政驾崩仓促,只能事急从权了。

    得到默许的赵高,挥毫泼墨,遗诏即刻就成。赵高兴冲冲的捧起遗诏就要往殿外走,他要去宣旨,要抢拥立胡亥继位的头功。

    “赵大人,且慢!现在不是时候。”赵高的肩膀被人按住,一个深沉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
………………………………

第55章 攻心为上

    走在前往李斯行辕的路上,赵高思绪万千,他在想王轩方才与自己的一番对话,不禁暗暗赞叹。

    “赵大人,遗诏还不能发,”王轩拦住赵高道。

    赵高脸上已经变了颜色,心中暗骂王轩坏他的好事:“为何不发,难道你对公子有异心?”

    王轩舒了口气,嬴政离世对他打击也不小,但他在混乱中保持了起码的理智,没有被冲昏头脑。

    “赵大人,若先帝在咸阳归天,遗诏都难保公子稳妥继位,何况这是在沙丘。”

    胡亥眼光一跳,抬头凝视着王轩,章邯没有这样的静气,有些着急的问道:“王大人,你把话讲明呀,公子在此继位有何难处?”

    王轩不急不躁:“沙丘驻军很少,公子身边用的着的军队,不过是李大人统领的两万御林军,一旦旨意到了咸阳,有人怀异心,不从遗诏意图谋反,如之奈何?”

    “不止这两万呀,”章邯答道,“咸阳皇宫内的侍卫都在我的指挥下,咸阳城的守军皆由阎乐掌控,这些还不够?”

    王轩摇摇头:“不够!城外的四大营,没有公子的亲信。不要忘了,上郡有三十万精兵,百越驻军更是多达五十万。先帝近来多次下诏命百越休兵,却迟迟没有回话。难保那边没有异动。

    一旦公子继位的消息现在就传出去,四大营围住咸阳,上郡的军队距离国都也不远,我们这边一则兵将不足,二则鞭长莫及。若是百越再来一个清君侧,局势实在难以预料。”

    王轩的一番话让偌大的宫殿,再度陷入沉寂。赵高更是如同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方才的意气风发一扫而光,半晌,才不服气却又无可奈何的问道:“事已至此,你有何对策?”

    王轩舒展开紧皱的眉头:“现在唯有秘不发丧,将所有消息封锁,等车队回到咸阳,现以先帝的旨意换掉四大营的将军,换上忠于公子之人,控制住通往上郡的粮道,增兵函谷关与武关,提防百越有变,这些事办完再宣布先帝西归,公子登基方可万无一失。”

    “这可不好办,”章邯一脸不安的说道,“从沙丘回咸阳,也要走上一些日子,沿途郡县官员少不了要来面圣,如何遮掩?”

    王轩望着静卧龙床的嬴政,这位大秦帝国的开国之君,此时脸上竟然有了一些潮红,仿佛睡着了一样,呼唤一声就能醒来。

    王轩禁不住又红了眼眶,连忙定了定神道:“这件事若得一人相助,虽然难亦可成。”

    “谁?”

    “丞相李斯。”

    赵高边走边酝酿腹稿,王轩说此事非他出面不可,胡亥此时不便见李斯,章邯是武将,游说之事并非强项,王轩自己资历尚浅,不足以代表胡亥出面,唯有赵高德高望重,可担此重任。

    赵高起初想推掉,但转念一想,王轩说的无不道理,况且一旦他说动李斯,便是大功一件,何乐而不为?

    低着头的赵高快步前行,刚到丞相行辕门口,就与一人迎头撞上。赵高身材高大没什么事,被撞的那位一个趔趄摔在地上。

    赵高刚要动怒,定睛一瞧吃了一惊,被他撞倒的正是当朝丞相李斯。赵高赶忙上前将李斯扶起谢罪道:“卑职误撞丞相,望乞恕罪。”

    李斯这是要去嬴政的寝宫,他这几日虽然在外办差,但无时无刻不关切嬴政的情况,埋下了不少眼线。

    嬴政驾崩,李斯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但他不清楚寝宫的具体状况,所以正要匆匆的赶过去。

    看到赵高,李斯心中便已猜到他的来意,拍了拍身上的尘土:“不妨事,赵大人,这里不便说话,请进来吧。”

    赵高随李斯进入正厅,连简单的寒暄都免了,单刀直入就谈主题,将他们的计划原原本本的抖落了出来。

    李斯沉默了,他有些犹豫。夺嫡之争,他既不是扶苏一党,也不是胡亥的亲信,而是一直在观望,揣测嬴政的遗愿。

    从嬴政的言行来看,李斯料定天子心中默定的储君是胡亥,但扶苏的势力很盛,嬴政又迟迟未立胡亥为太子,李斯求稳仍保持中立。

    李斯赞同赵高的说法,若是嬴政崩于咸阳,诸事好办,可如今在沙丘西归,则是局面难料。

    诸位皇子都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尤其是扶苏握有上郡三十万大军虎视眈眈。李斯若是投靠胡亥,一旦扶苏率军杀回咸阳,局势就可能翻转,况且咸阳四大营并非在胡亥掌控之下,成败实在难测。

    李斯甚至觉得,尽管胡亥有遗诏,但扶苏有虎狼之师,都是嬴政的儿子,谁继位皆有道理,决定胜负还是刀剑,而不是一道诏书。

    见李斯许久不语,赵高笑了笑道:“丞相,你似有所虑,想必是在胡亥与扶苏之间摇摆不定吧。”

    被赵高说中了心事,李斯脸色有些泛红,但依旧不吐一言,只是轻轻的叹了口气。

    赵高黑沉了脸将之前与王轩商量好的说词倒了出来:“卑职敢问丞相,论功劳,论谋略,论威望,与蒙氏兄弟相比如何?”

    一丝恐惧在李斯脸上浮现,赵高这个问题有弦外之音,那就是蒙氏兄弟才是扶苏最近亲的重臣,一旦扶苏当上大秦皇帝,首先重用的就是他们,怎么轮也轮不到李斯。

    李斯与扶苏关系一般,在某些政务上还有分歧。与蒙毅更是不和,两人政见常有不同。

    李斯与蒙恬也是不睦,当年出兵打匈奴,李斯百般反对,与蒙恬多次在朝堂之上唇枪舌剑,直到嬴政拍板兵发北疆,争吵才算止住,但矛盾也就此埋下。

    李斯表情的变化,没有逃过赵高的眼睛,他温和的说道:“丞相,蒙氏兄弟才是扶苏的心腹,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扶苏若是登基,丞相还能保住尊位?若丞相辅佐胡亥公子坐上天子之位,那就是有拥戴之功,可永享荣华,请万万要三思呀。”

    见李斯还是有些踌躇,赵高改容道:“此事我们与公子已经议定,丞相若是肯从中相助,仍可位极人臣,若是有其他的心思,就要恕我等冒犯了。”

    一剑封喉!

    李斯这个人才高八斗聪慧过人,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贪慕富贵。

    苦苦奋斗几十年,才有了今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荣地位,李斯不愿冒险。李斯自认为,胡亥身边的赵高也好王轩也罢,论资历论才能都不及他。若是他助胡亥当上皇帝,丞相一职可保无忧,而扶植扶苏即便成功也未必有好果子吃,况且章邯掌握了御林军,若是他不从,恐怕现在就会人头落地。

    李斯做出了选择,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好吧,我帮你。”
………………………………

第56章 扶苏之死

    有了李斯加入,事情顺利了很多。李斯先是处理掉知道嬴政驾崩的宦官与宫女,接下来以嬴政的名义下令,圣上微感风寒,不便召见官员,政务可写成奏本由李斯和赵高转呈。

    嬴政的车队中有专门避暑的凉车,嬴政的遗体就放在车内,但正值盛夏,尸体若是放久了,必然会有变化。李斯命人采购了大量的鱼,用鱼的腥味加以掩盖。

    最关键的还是那份遗诏,李斯与赵高两大秦朝文豪联手,传位诏书写得无懈可击,没有丝毫的破绽,这才放心。

    将这些事情做完,74岁的李斯已是筋疲力尽,向胡亥躬了躬身道:“公子,大事已毕,老臣告退了。”

    正当李斯准备转身离去时,赵高一把拉住了他。“丞相,别急呀,我们还有一道圣旨要写呢。”

    李斯转过头疑惑的看着赵高,他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一股杀气。李斯想了想,他明白了赵高的意思。

    “没错,我们确实还有一道圣旨要写。”

    王轩被李斯赵高神神叨叨的对话弄得莫名其妙,直到两人将旨意写完,王轩才恍然大悟。

    这道圣旨是写给扶苏和蒙恬的。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道圣旨就是如此。主要内容是怒斥扶苏未能在边关开拓疆土建功立业,反而损兵折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多次上书诽谤朝廷,抱怨不能回到咸阳当太子,蒙恬作为老臣未能及时矫枉,两人一同治罪。

    最令王轩震惊甚至有些愤怒的是,李斯和赵高给出的处置竟然是赐扶苏与蒙恬自尽。看着这道诏书,王轩脸上的肌肉直跳。

    赵高看到眼里,拍了拍王轩的肩膀道:“王大人,圣旨有何不妥吗?”

    王轩强压住心头的怒火:“赵大人,扶苏与蒙恬有错,理应惩戒,但自尽是不是有些过了?”

    在一旁坐着的胡亥,眼神倏的一跳,但没有说话。赵高冷笑一声道:“首恶必除吗,这两个人结党营私,早晚必成我大秦心腹之患,不如早点除掉,这也是迫不得已。”

    王轩没答话,他看了看胡亥,心里明白这件事即便不是胡亥授意,至少也是胡亥默许的,否则赵高不敢如此大胆,毕竟扶苏和蒙恬的地位摆在那里。

    胡亥一语不发,王轩心里一阵发凉,清楚此事已无商量的余地,既然选择帮扶胡亥登基,开弓便无回头箭了。

    王轩感到心口有些憋闷,正欲出门透口气,赵高一脸庄重的拦住了他。

    “王大人,公子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