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警战争游戏-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火炮俯仰范围:-5°~+20°
炮塔最大回转速度:10°/s
灭火系统:半自动
电气系统电压:24v
发动机电压/功率/型号:24v/3kw/zfc3000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型号:4个/24v/280ah/65式
电台型号/数量a-220a/1台
车内通话器型号:a-221a
火炮最大俯仰速度:10°/s研发过程
以中型坦克为主
20世纪50年代末,中**队装甲兵部队主要装备的是前苏联的t-34中型坦克等装甲战斗车辆,并形成了
中国62式轻型坦克以中型坦克为主的装备体系和格局。由于t-34坦克战斗全重达34吨(后来装备部队的国产59式中型坦克战斗全重也达36吨),因而机动时对道路和桥梁的通行能力要求较高。由于建国初期中国南方高等级的道路较少、桥梁的通行能力较低,加之南方水网稻田密布,因此,中型坦克在南方作战受到较大限制。为适应南方水网稻田地区作战需要,解放军总部机关提出了研制适合于中国南方地区作战的轻型坦克的设想。1958年6月,中国第一代轻型坦克的研制任务正式下达。此后,科研人员便开始紧张地投入到轻型坦克样车的研制之中。由于缺乏轻型坦克的研制经验,样车的设计几经波折、几易方案。
中国62式轻型坦克
科研人员首先推出的是131型方案。1958年7月开始轻型坦克总体方案设计后,有关科研单位提交了三种初步设计草案。在吸收各种设计草案优长的基础上,科研单位拿出了代号为“131型”轻型坦克的方案。但是,在随后的研制过程中,由于自行设计的12v135型柴油机在试制中技术不过关,研制工作难以为继,1959年5月不得不放弃这个方案。
在“131型”轻型坦克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科研单位于1959年6月又推出一个新的“版本”――“132型”轻型坦克设计方案。新方案改用了12150l型柴油机,并将发动机功率由520马力下调到420马力(定型后的62式轻型坦克发动机为12150l-3型柴油机,功率为430马力)。12150l型柴油机
中国62式轻型坦克,就是当时59式中型坦克使用的发动机。两种发动机尺寸和体积完全相同,甚至连固定的螺栓都一模一样,弄不好就搞错了。还真有此类“搞笑”事件发生。笔者曾听到过这么一则趣闻:某部一辆62式轻型坦克送工厂大修时,工厂错将一台59式坦克的大马力发动机装在了这辆轻型坦克上。部队接车后,感觉这个车哪都修得挺好,就是跑得太快。坦克连进行行军训练时,这辆车正好是位于先头的连长车。连长车驾驶员轻轻一踩油门,就把别的车远远甩在后面,其他车就是“把油门踏到油箱里”也撵不上它。经验丰富的老坦克兵们为慎重起见,还是把工厂的师傅们请来,为这辆有不算什么“毛病”的“毛病”坦克“把脉”。一检查原来是装错了发动机。可不是,平白无故地多了近100马力,大马拉小车能跑得不快吗。后来这辆坦克又送回工厂换了发动机,以免整车“过早疲劳”。接车后这辆车的驾驶员长吁短叹:再也找不到奔驰如飞的感觉了。
“132型”轻―型坦克
“132型”轻型坦克的设计方案,选用了口径为76。2毫米的火炮,并配有自动装弹机、自动测距仪,乘员为3人。1959年9月底,科研单位试制出第一辆样车,并在哈尔滨进行了样车的行驶试验,行驶里程达504千米。试验重点是车辆底盘部分,重点考核车辆的传动装置和行走系统。1959年11月,“132型”样车送到běi jing进行表演,受到解放军总部机关和有关部门的好评,并被定为参加国庆阅兵的装备。为迎接国庆阅兵,科研人员在哈尔滨又对样车进行了6
000千米的行驶试验,进一步考核样车的传动装置和行走系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960年某工厂按图纸试生产了28辆轻型坦克,并将这批车作为某坦克乘员训练基地的驾驶教练车使用。由于自动装弹机没着落,shè击试验难以进行,“132型”轻―型坦克实际上成了“半成品”,研制工作也无法继续进行。
为尽快拿出装备来,科研人员根据有关指示jing神,决定在“132型”轻型坦克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简化设计。1960年10月,科研人员又推出了代号为“132a型”轻型坦克的方案。该方案的坦克乘员由3人增加到4人,取消了自动测距仪,改用中国自行设计的观察瞄准双用镜。后来,由于存在76。2毫米口径火炮不过关、观察瞄准双用镜不落实、战斗空间狭小等问题,因此,“132a型”轻型坦克的方案也不理想。
1961年4月,专家组在哈尔滨召开了轻型坦克科研定案会议。会上研究决定,在“132型”样车底盘基础上,选用已经进行了471发实弹shè击试验后鉴定合格的85毫米坦克炮,并加长车体、加大座圈、增大战斗室,取消观察瞄准双用镜,改用85毫米坦克炮瞄准镜。新方案的代号改为“132b型”。1961年8月,科研单位完成了“132b型”轻型坦克的全部设计工作;1962年3月,完成了3辆样车试制任务,并正式移交给当时的装甲兵科研院进行设计定型试验。在定型试验中,3辆定型试验样车共行驶了8
839千米,发shè炮弹96发,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试验结果。1962年6月,科研人员又对变速箱齿轮强度和负重轮胶带的可靠xing做了补充试验,共行驶里程775千米,基本达到了设计指标。1962年12月,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该型坦克设计定型,并命名为“1962年式轻型坦克”,简称62式轻型坦克,产品代号定为“wz131”。根据定型文件的要求,1963年7月到9月,有关部门又在中国南方的三界和苏州地区,对62式轻型坦克进行了适应xing试验,重点考验车辆的高温连续行驶适应能力和水网稻田及田埂的通过能力,行驶里程共842千米,试验结果良好。此后,62式轻型坦克开始装备南方部队,正式进入中**队装甲兵部队的装备序列,成为南方装甲兵部队的主战装备;部分坦克援助给了第三世界国家。
………………………………
中国现役坦克63式水陆型
() 中国63式水陆坦克63式水陆坦克1963年起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63式水陆坦克的形体较大,各连接处密封良好,炮塔座圈处有橡胶密封装置,坦克在水中行驶进有足够的浮力。其动力装置为水冷柴油机,传动装置为机械式,悬挂装置为扭杆式,水上推进装置为喷水推进式。火控及观察瞄准炮塔电传动装置和车长、炮长观察瞄准仪器。概述
该坦克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水陆坦克,1958年10月开始设计,1959年3月和6月先后试制出2辆样车。在对样车进行试验修改和改的基础上,于1960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并交部队试用。
根据试生产和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又作了改进,于1962年5月试制出2辆设计定型试验车,进行了陆上2500km和水上70摩托小时的设计定型试验。然后重新试制样车并进行2650km的补充试验,于1963年3月设计定型,命名为63式水陆坦克并投入批量生产。
该坦克具有较强的火力,较好的机动xing能特别是两栖xing能和适当的装甲防护能力,主要用于强渡江河和沿海地登陆与反登陆作战;摧毁敌滩头阵地防御设施,消灭敌有生力量和武器装备,协同步兵作战,实施火力支援,适宜在多河流、湖泊、沼泽和水稻田等水网地区执行战斗和侦察任务。概述
该坦克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水陆坦克,1958年10月开始设计,1959年3月和6月先后试制出2辆样
车。在对样车进行试验修改和改的基础上,于1960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并交部队试用。
根据试生产和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又作了改进,于1962年5月试制出2辆设计定型试验车,进行了陆上2500km和水上70摩托小时的设计定型试验。然后重新试制样车并进行2650km的补充试验,于1963年3月设计定型,命名为63式水陆坦克并投入批量生产。
该坦克具有较强的火力,较好的机动xing能特别是两栖xing能和适当的装甲防护能力,主要用于强渡江河和沿海地登陆与反登陆作战;摧毁敌滩头阵地防御设施,消灭敌有生力量和武器装备,协同步兵作战,实施火力支援,适宜在多河流、湖泊、沼泽和水稻田等水网地区执行战斗和侦察任务。
结构特点
该坦克在总体设计上考虑到了水陆坦克作战的各种特点,合理地解决了坦克在陆上和水上没要求的矛盾,满足了在陆上和水上的使用要求。
中国63式水陆坦克(3张)
该坦克采取了发动机纵置,动力传动装置后置,战斗部分居中,驾驶cāo纵部分位于最前部的布置。在陆上使用时,除装甲防护能力舟弱和外廊尺寸稍大外,具有陆上轻型坦克的战斗xing能。
为满足水上xing能要求,在总体设计上采取了尽可能增大排水量、对全车的零部件设计和外购悠扬的选用尽可能
地减轻重量并采用了中空的大负重轮以提高浮力等措施。通过合理的线型设计和重量重心配置以及喷水推进装置设计使坦克在水上行驶具有较好的适航xing和机动xing。经试车和水上shè击证明车辆在水上有较好的行驶稳定xing、shè击稳定xing和抗巨流能力。车首较高并装有防浪板;车内装有机动泵、电动泵和手摇泵等排水装置,可能保证坦克在水上行驶的安全。
该坦克采用4冲程v型12缸水冷柴油机,型号为12150l-2,标定功率为294kw(400马力)。水冷却系统陆上采用管片式散热器和废气引shè装置,节省功率,布置合理;水上利用水道夹层式热交换器,带式制动器和侧减速器,水上推进装置和抽水装置等组成。陆上行驶时的动力传递路线是由发动机经主离合器、变速器、两侧转向离合器、侧减速器传到主动轮。水上行驶时由发动机经主离合器、分动箱、万向节传至左右两侧的喷水推进器。
主离合器为干摩擦多片式。
该坦克采用带同步器换档机构的定轴式机械变速箱,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为水上推进传动,分动箱将动力向左右两侧传出,并带有1个倒顺机构,可使传动轴带动推进器叶轮正转和反转;后部为陆上变速器,包括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第三、四、五档带有惯xing式同步器,第二档带有简单式同步器,第一档和倒档采用滑接齿套换档。整个变速箱的水、陆两部分的传动机构可以互相du li使用也可同时使用,即可使履带和喷水推进器同时工作以便于坦克下水和上岸。
转向装置采用干摩擦多片式离合器。
侧减速器为一级圆柱齿轮减速装置。
行动装置采用du li式扭杆悬挂,单销小节距金属履带板。高履剌人字形花纹履带板的附着xing能好,提高了坦克在水稻田、沼泽、浅滩等地的通过能力和坦克出入水能力。有6对中空的单轮缘大直径挂胶负重轮,第一和第六负重轮处装有蜗卷弹簧限制器,其余装有橡胶限制器。履带的松紧程度由曲臂和双头螺旋式履带调整器进行调整。
水上推进装置采用轴流式喷水推进器,在传动装置两侧各装有一套喷水推进器和水道,在车尾喷水口处设有可以控制开闭的水门。
为实现水上倒车,车体后部两侧开有倒车水道,关闭车尾两个水门,水从车后两侧喷水口向车的斜前方喷出,产生向后方的推力,在短时间内即可实现减速、制动或倒驶。当关闭一侧水门时即可实现灵活转向。
喷水推进器可由分动箱cāo纵使之正转和反转。正转使坦克在水上行驶,反转时使水道中的水倒喷,以此来除掉水道进口格栅上的水草与杂物,防止堵塞。
装甲车体由特殊装甲钢板焊接而成,具有较好的外形和防护能力,车首甲板相对较厚且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前部上斜装甲板上装有防浪板,防止坦克在水上行驶时向车首涌水,在陆上行驶时防浪板可以放下来。
炮塔体是由6块弧形侧培训甲板和1块顶装甲板焊接而成的半球形炮塔体。炮塔前部有火炮安装孔、并列机枪shè击孔和瞄准镜孔,炮塔顶部有指挥塔和炮塔门。
该坦克在半球形的炮塔体上装有1门62-85tc式85mm坦克炮,用带滚针的耳轴装在炮塔体的耳轴孔内,方向shè界为360°,俯仰范围-4°~+22°。采用电动方向机可无级变速,能快速调炮,高速转移火力,亦可低速jing确瞄准,还可实现车长cāo纵炮塔。车内携带炮弹40发。该炮右侧装有1挺59式7。62mm并列机枪,左侧装有1个63式坦克炮瞄准镜,指挥塔上装有1挺59式12。7mm高shè机枪。
观察仪器有1个装于指挥塔上的61式车长观察镜,2个装于指挥塔两侧的71式坦克指挥观察镜。炮塔两侧各配置1个59式潜望镜,供炮长装填手使用。在驾驶窗上配有3个61式水陆坦克驾驶观察镜,夜间或雾天可用62式坦克夜视仪,还装有61式水陆坦克观察镜,供水上行驶使用。
电气设备的电源部分主要包括4个65式蓄电池、1个与tjy-1型调整继电器协同工作的zfc-3000型直流发电机和1个滤波器。蓄电池的连接为串并联式,组内并联,组间串联,总电压为24v,蓄电池容量为280ah。
通信设备为a-220a坦克无线电台和a-221a车内通话器。
编辑本段型号演变和变型车
该坦克针对部队在使用中所暴露的问题,于1979~1980年进行了较大改进,主要是将变速cāo纵改为单杆cāo纵装置、增加高shè机枪防护板和锁扣式安全门开启装置、蜗卷弹簧限制器改为橡胶缓冲垫,冬夏两用驾驶椅靠背;轮辐式诱导轮以及加工工艺和材料等方面的改进。从1980年起按改进后的标准投入生产。
变型车
1、11-1式水陆装甲输送车
该车1965年4月开始研制,当年制成2辆样车,经试验改进,于1969年和1970年进行了两次小批量生产。
11-1式水陆装甲输送车尔后又进行过4次大的改进,1977年11月经审查定型命名为77-1式水陆装甲输送车。该车以63式水陆坦克为基础,去掉炮塔,将原车战斗舱的装甲板加高以作为运载车厢。动力、传动、水上推进、cāo纵、行动、通信设备等主要部件与63式水陆坦克相同。主要改变有:
(1)车体首上甲板设有驾驶员窗口、车长窗口及高shè机枪。
(2)车尾部设置供上下火炮用的可折叠的尾跳板、中跳板和火炮牵引钩。
(3)运载舱顶盖装甲为固定密封式,火炮可驮载于凹的顶盖上。在顶部开有供步兵、物资器材、弹药进出的窗口3个,运载舱还开有侧门。
(4)驮载火炮的半刚xing固定装置。
(5)增加拉炮上车的由蜗轮蜗杆传动的电动牵引绞盘及其可移动的电缆连接的手控cāo纵盒。
(6)运载舱两侧各设置2个shè孔,其上方开有观察孔。在前围和后围甲板上左右各增设一个通风口。
(7)驾驶员和车长座椅为上下可调式,运载舱内的乘员座位中间两个可币折叠并可拆卸,两侧的为固定式。式水陆坦克具有相同的机动xing,可乘载步兵,运载和短距离牵引火炮,输送物资、器材、弹药和油料等。
乘载步兵可从车的前后两侧,踏翼子板,分4路上下车。20名步兵上下车时间不超过80s。装载火炮上下车的时间不超过13s。
2、77-2式水陆装甲输送车
该车是在77-1式车基础上简化结构的一种不运载火炮的水陆装甲输送车,主要用来输送步兵配合水陆坦克作战或转运伤员。
该车于1978年开始研制,1980年定型,主要改进是:
(1)取消与载炮有关的火炮固定装置、跳板、绞盘、尾部拖炮牵引钩等。并将运载舱顶部下凹部分甲板升高,增大运输舱空间,在其四周增设装载物资器材用的围栏。
(2)取消右侧shè孔和观察窗,开1个侧门,便于人员和制式担架出入。
(3)运载舱左前方shè孔增加1个安装班用机枪球形回转shè击固定装置。
3、76式水陆坦克抢救牵引车
该车系63式水陆坦克的配套车辆,是在该坦克上取消炮塔后改装而成,配有绞盘、驻锄、刚xing牵引装置、小吊车、大吊车、滑轮组等,1965年研制,1976年定型。
该车主要用于:
(1)在野战条件下,抢救受损伤、淤陷或有故障的水陆坦克。
(2)在陆地、水上牵送失去自行能力的水陆坦克至维修点。
(3)运载坦克零部件和修理人员,必要时可利用抢救车上的设备和工具在战场上或行军中进行换件修理。
刚xing牵引xing能
平均行驶速度(土公路)22。5km/h
最小转向半径9。4m
最大爬坡度30%
陆上牵引最大行程370km
绞盘钢绳出口拉力147kn
绞盘纲绳有效工作长度100m
驻鳃最大支反力
干土地294kn
水稻田245kn
起吊xing能
标定起吊重量1t
最大吊距4。4m
最小吊距1。4m
起吊高度5m
旋转范围360°
大吊杆额定起吊重量3t
4、水陆两用新122mm自行榴弹炮
该车1979年研制,以63式水陆坦克底盘为基础,增大了战斗舱空间,车体前下甲板上面开1个宽敞的大门。炮塔内安装1门新122mm榴弹炮和1挺12。7mm机枪。
该车主要是用作第二线的压制武器,配有周视间接瞄准镜和直接瞄准镜,具有克服水障碍的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车辆底盘xing能,采用了能防止挂双挡的单杆变速cāo纵装置和不破坏路面的挂胶履带板。
5、101/102型石油工程车
该车利用63式水陆坦克的车体宽、内部空间大等特点,去掉炮后改而成,用于沙漠、多种无路地带、石油开采区输送物资和器材设备或制成石油开采区使用的作业车。
xing能数据
型号
63式水陆坦克
乘员
4人
战斗全重18400kg
单位功率16kw/t
单位压力56。5kpa
车长
炮向前8。435m
炮向后7。733m
不计炮7。288m
车宽3。200m
车高
高shè机枪成水平状态3。122m
指挥塔顶2。522m
火线高1。960m
车体长7。150m
履带着地长4。440m
履带宽360mm
履带中心距2。820m
车底距地高0。400m
公路最大速度64km/h
平均速度
公路30~36km/h
土路22~28km/h
燃料储备403l
最大行程
公路370km
土路340km
最大爬坡度78%
最大侧倾坡度62%
越壕宽2。9m
攀垂直墙高0。87m
水上xing能
推进方式喷水推进
最大航速11~12km/h
平均航速7~8km/h
倒航速度5~6km/h
最大航程120km
入水角36°
出水角28°
抗风浪能力三级风,1。2m浪高
水上最小转向半径6~7m
浮力储备22%
发动机
生产公司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
型号12150l-2
类型12v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294kw/2000r/min
最大扭矩/转速1862n・m/1100~12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
类型机械传动
前进档/倒档数5/1
悬挂装置类型du li式扭杆
主要武器口径/型号/类型85mm/62-85tc/线膛坦克炮
方向shè界360°
俯仰范围-4°~+22°
战斗shè速8发/min
最大shè程
用瞄准镜shè击时
榴弹5200m
穿甲弹4000m
用高低水准器shè击时
榴弹12900m
电动调炮速度
车长cāo纵10°/s
炮长cāo纵0。07~10°/s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防空武器口径/类型/数量12。7mm/机枪/1挺
弹药基数
主炮弹药47发
并列机枪弹药2000发
高shè机枪弹药500发
灭火装置
型式半自动
灭火瓶数量3个
手提式灭火器2个
发电机电压/功率/型号/类型28v/3kw/zfc3000/直流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型号4个/24v/280ah/65式
无线电台型号/数量a-220a/1台
车内通话器型号/数量a-221a/1台
机械传动抽水泵离心式泵1个
泵水量500l/min(发动机转速2000r/min)
电动排水泵泵水量250l/min
手摇抽水泵叶轮式泵1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