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帝王-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有自己做人做事底线,宁愿离开赵国,也不会取代赵氏成为赵国皇帝,遭受众人唾弃不说,也因他有将帅之才,却无治国之能。
况且,像他所顾虑的,燕军环视,登上帝位,不能江山永固,反被燕军歼灭,沦为阶下囚,岂不自取其辱吗?
大家为寻求自保,不到万不得已,没有必要与赵穆发生正面冲突。
波不得已时,若虎贲军将领过于担心自身安危,大家唯有想方设法离开赵国,投奔其他诸侯国了。
“此事,不许再提起!不管虎贲军沦落到什么地步,决不可在赵国内斗,这是底线。”
想法被李牧拒绝,张博凌没有死心,继续道:“既然将军不同样弑君,唯有离开赵国了,毕竟存粮欠缺,生命受到威胁,人心惶惶,没有多少虎贲军真心实意再为赵国拼命了。”
他的话,代表了中高层将领的心思,至于底层将领与兵卒,大多不会考虑这些问题,即使考虑也不会想的太深远,多数会追随主将。
当粮食欠缺时,底层士卒不能继续苟延残喘下去时,肯定发生哗变,倒逼上层将领被迫做出选择。
因此,他不单单需要给自己谋条后路,也需要给麾下将士考虑,不能玩笑对待此事。
李牧深深吸口气,瞟了眼张博凌与燕无双,表明态度道:“倘若全军准备脱离赵国,也不是不允许,十余万性命,葬送在赵穆手里,实在太可惜了。”
“将军,脱离赵国,将军准备投奔何处?”燕无双道,十余万虎贲军,不论转投任何诸侯国,都会形成强大势力。
这支力量是否会受到重用,将领是否有提升机会,没有确定转投那个诸侯国之前,需要大家谨慎考虑。
毕竟,若不被重用,十余万虎贲军,势必被对方当成威胁,双方若不能达成共识,虎贲军同样存在安全隐患,多半会被对方以雷霆之势歼灭。
当前,虎贲军能够转投诸侯国,郑国遭遇陈宋联军攻伐,朝不保夕,虎贲军若为郑国效力,肯定引起李钊欢迎,但是,郑国多半抵挡不住陈宋联军。
投靠郑国,能够解决燃眉之急,却给长久之计。
是故,仅仅剩余陈宋燕三国,陈国鞭长莫及,难以接触,况且,陈国国力弱于宋燕,投靠陈宋,能够受到重用,虎贲却不能穿过宋燕防线。
至于宋燕两国,在燕无双看来,即使当前与燕军作战,但若投降,他最希望转投燕国,
燕国部队按照功勋提拔,公平,公正,能够激发将士作战积极性,再者燕军中有大量诸侯国部队,却从来没有遭受歧视,虎贲军转投燕国,一定不会遭受歧视。
更重要,燕帝林枫年轻,有魄力,做事果断,帝王之术,展现的淋漓尽致。
相反,宋国虽也很强大,机械军团名扬天下,财阀遍布各诸侯国,吞并梁国后,横卧北方,实力强悍。
然而,燕无双极其不喜欢女子主政,对林疏影没有丁点好感,更重要,宋军战斗力微弱于燕国,一旦宋燕争锋,或许宋国会落败。
李牧不清楚燕无双想法,心情惆怅道:“若有机会逃离燕国包围,我希望带部队前往宋国!”
宋国?燕无双,张博凌两人不约而同惊讶起来。谁也没有料想到,李牧准备转投宋国。
在两人看来,宋国富裕,兵强马壮,但女帝执政,当前宋国平稳发展,却容易产生隐患。
一旦产生隐患,最倒霉,最受到牵连的,就该是外籍军队了。
张博凌望着李牧,叫道:“将军,投靠宋国,万万不行啊,且不说宋国好坏,单单能否突破燕军在赵国四面形成的部署,都很难预料,末将觉得,投靠宋国风险实在太大。”
“没错,虽说宋燕两国联盟,严峻获悉虎贲军转投宋国,肯定不会轻易答应,届时,大家会遭遇燕军疯狂阻击。”燕无双也觉得投降宋国有问题。
毕竟,燕国绝对不会眼睁睁瞧着宋国强大起来,特别宋国缺少骑兵,虎贲军投靠宋国,势必添补了宋国的缺陷。
这个问题,乃是李牧最担心的问题,却也不是无解,直言道:“倘若大家铁了心思投靠宋国,也不是没有方法破除燕军阻碍。”
“当然,存粮越来越少,赵国危机四伏,即使不为自己打算,也该为全军打算。”燕无双斩钉截铁的道。
“单凭,赵穆诛杀马武,不把武将放在眼里,便该脱离赵国了。”张博凌不甘落后。
“此事交给你们两人去办,燕将军,争取迅速与宋军接触,张建军你与燕军接触,力争拖延燕军时间,给燕将军争取时间!”李牧命令道。
李牧铁了心思准备转投宋国,自然必须想方设法麻痹燕军,扫清前进道路中所有路障。
投靠宋国,特别让自己与宋国将领接触,燕无双内心有些许不满,奈何大将军有令,将命难为。
燕京城内,数月休整,春暖花开,沉寂数月得燕军,终于在林枫率先下,踏上北伐西进得道路。
兼并赵国,扫清塞外部落,成为燕军当务之急。
但解决李牧军团,更成为北伐西进战略中,重中之重。
不歼灭李牧军团,燕军南下将成为虚幻,数十万军队会停留在宁武关,白白消耗粮食。
然而,亲自与李牧交锋后,林枫清楚李牧不是善类,极难对付不说,麾下虎贲军也尽是虎狼之势。
要彻底解决李牧,肃清虎贲军,必须寻找万全之策,或许,又机会大获全胜。
数日行军,燕军抵达黑旗关后,因为宁武关成为赵燕两军作战的最前线,所以,黑旗关内不必继续留守十余万人。
留下两万军队,带着恒邦昌,大军在黑旗关外分成三路,第一路,依照年前计划,侯铭封与冯石虎率领十余万铁甲骑兵,继续西进,歼灭博尔赤残军与匈奴部落。
第二路。张羽率,拓跋羽,令狐藏,古乐枫,率领二十万轻骑兵,直接北上寻找合适机会蚕食东胡各部落,开始逐步歼灭东胡有生力量。
第三路,他与赵鸿儒,恒邦昌,亲自率领刀锋战士,铁甲步兵,及黑旗关八万轻骑,二十余万人,迅速向宁武关而去。
三路大军齐出,带着不同目的,同时,带着不同目标而去。
林枫所带领的部队,准备在宁武关与犬狼部队,及轻骑兵汇合后,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攻陷镇远关,燕军双管齐下,从两面夹击李牧军团。
届时,即使李牧军团战斗力再强,燕军凭借数量优势,也能够逐渐歼灭李牧军团,为燕军南下扫平全部障碍。
………………………………
第553章 百思不得其解
春暖花开,冰雪解冻,宁武关上面厚厚冰层,随着温度升高,逐渐消融,露出残破不堪的城墙。
为防止赵军偷袭,百易生,赵俊两人提防虎贲军的同时,带领士卒夜以继日,在迅速修建城墙,力争把宁武关打造铁通似得。
这期间,赵军主动进攻多次,可惜攻击力度并不强大,被犬狼军团击败后,就彻底按兵不动。
同时,邯郸城西面发生百姓起义后,大量流民借道北上,由宁武关转战黑旗关,逃往燕国,亦严重影响赵军作战。
白易生与赵俊察觉到赵军意象,百思不得其解,按照虎贲军处境,随时有可能遭遇粮食危机,攻陷宁武关,夺取燕军筹备的粮草,才虎贲军该做的事情。
为何半月时间,没有任何举动,相反,在大营外整日挂着休战牌,且极少派出探子侦查燕军在宁武关内举动。
仿佛这场战争,胜败与自身彻底无关似得。
但是,燕军两次派出犬狼军团袭击虎贲军大营,却遭遇对方拼命抗争,准备趁着对方防备空虚时,突破对方防线,彻底攻陷虎贲军大营,又不现实。
既不进攻,又不撤退,像颗钉子牢牢坚守在宁武关之外,虎贲军举动,彻底引起燕军重视。
双方拼耐力,拼粮饷,对峙死耗下去,只会彻底耗空赵国财力,况且,赵国根本没有财力可言、
“李牧究竟在干什么,神秘兮兮的!”虎贲军越沉稳,显得越神秘,毫不知情的燕军将领越暴躁,根本不清楚对方暗地里筹备什么阴谋诡计,天长日久,赵俊按耐不住了。
白易生内心同样焦躁,但是有件事情他非常清楚,既然虎贲军按兵不动,朝堂没有传来赵国获得外援支持,燕军探子又没有发现虎贲军异动。
表明虎贲军处境没有发生丁点变化,燕军依旧处于绝对优势,又何必心惊胆战,把虎贲军想的太复杂呢。
“不管李牧耍什么花招,只需将宁武关修葺起来,虎贲军不能攻破,他们甩什么阴谋诡计也无济于事。”白易生站在城墙,眺望宋军大营,语气淡淡的道。
这会儿,探子飞速跑上来,汇报道:“白将军,赵将军,皇上率军抵达宁武关外。”
“有多远?”赵俊急忙问道。
“距离关卡有百里,半日时间肯定抵达!”
白易生与赵军不约而同松口气,倘若林枫率领军队出现在宁武关下,关内探子没有查明,两人势必引起皇上驳斥。
当然依照燕军能力,也绝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不然,面对敌军时,岂不是遭遇敌军暗害。
派人继续修建关卡,两人准备进行接待,顺便把半月来,虎贲军举动告知皇上。
下午,林枫率领数十万军队风尘仆仆而来,半数驻扎进宁武关后,关内气氛逐渐变得肃宁起来,主力军团抵达,该是进行捕杀虎贲军的时候了。
白易生两人很快把虎贲军半月来举动告知林枫,毕竟,虎贲军举动太诡异,让人难以捉摸,加之李牧乃当时名将,及其狡诈,他们不敢掉以轻心。
林枫获悉宁武关一切安好,唯独虎贲军举动异常,听闻两人叙述,联想赵国发生变故,他也不清楚李牧葫芦里装着什么药。
但是,不管李牧心存什么想法,既然大军聚齐,该是再次南下,与李牧交战的时候了。
翌日,在燕军备战时,宁武关南面虎贲军派来探子,将书信从关外射进关内,守关士兵得到书信,迅速把书信交给白易生。
此刻,林枫与诸位将领在商讨进攻虎贲军大营的方法,白易生浏览过信件,面色变得不平静起来,时有时无的笑容从嘴角悄悄浮现出来。
他终于清楚数日来,赵军为何按兵不动,却对燕军严密防范,原来对方在等,等待皇上到来。
没有犹豫,白易生把信件寄给林枫,嘴角生出掩饰不住的欣喜道:“皇上,进攻虎贲军大营的事情,或许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了,请您看看这份赵军探子送来的书信。”
林枫接过书信,详细阅览后,神情不可思议望向白易生,激动的道:“李牧派人送来的,投降,太出乎意料了!”
他不相信李牧会主动投降燕国,毕竟对方是名将,该有名将的节操才对!
然而,书信落款填写着李牧二字,同时有帅印为证,绝对不可能作假。
他忍不住憧憬起来,倘若李牧当真投降燕国,燕国不但能得到李牧这般当世名将,还可吸收十余万虎贲军,简直一举双得。
李牧非但不会成为燕军南下的绊脚石,相反有助燕军南下,赵国北方,将没有丁点力量组织燕军攻城略地了,全部兼并赵国指日可待。
但是,他很快又平静下来,只觉得事情中有猫腻!
赵国国力衰弱,军中缺粮,装备难以更换,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但是春暖花开,赵燕两军大战,有李牧存在,虎贲军未必会败。
李牧为何会突然向燕军倒戈,且很显然对方不久前就向燕军倒戈的意思,却偏偏等到自己抵达宁武关,才将书信送来呢!
此事关乎燕军能否顺利南下,决不可轻视,林枫再次阅览书信后,把书信寄给赵鸿儒,待其浏览之后,问道:“你们说说,李牧究竟什么意思?他轻而易举向燕军投降,也太不在乎名将美誉了吧?”
不管外人怎么想,他只觉得像李牧这般名将,即使赵国灭国,也会死战到底,为国殉职,不该有丁点退缩才对,岂会堂而皇之,直言投降呢?
同样猜不出李牧何意,白易生不解的道:“皇上,李牧此举是不是在试探燕军决战的决心,不然,末将实在猜不出李牧为何投降。”
“皇上,是否与马武之死有关,引起李牧忌惮?”赵鸿儒冷不丁的道。
根据血刺传回的消息,马武之死,在赵国引起轩然大波,昔日堂堂名将,被赵穆派人轻易刺杀,且不给出合理解释,赵军处境又及其糟糕,为寻求自保,李牧投降燕国,似乎合情合理。
………………………………
第554章 或许有诈(四千字)
赵鸿儒言语,让林枫茅塞顿开!
事情是否与马武被杀有牵连,目前没有直接证据,但依照白易生,赵俊两人言语,虎贲军发生变化,是在马武被杀后,那么,两件事情有没有联系很难说。
嘶!深深吸口气,若事情与马武被杀有干系,李牧等人提出投降多半将不会是儿戏了。
倒吸口,林枫内心有些许激动,向诸位将领问道:“虎贲军投降,你们有什么想法?”
若虎贲军真心实意投降,自然皆大欢喜,但不确定对方意图之前,不得不防,免得生出猫腻!
“皇上,李牧提出投降燕国,且主动送来消息,末将觉得咱们或许可与对方接触,摸清楚对方是否真心。”白易生道。“不过,虎贲军将领不是吃素的,即使与对方接触,也不能掉以轻心。”
白易生希望与李牧等将领接触,从对方言行举止中,了解虎贲军将领真实意图。
然而,赵鸿儒很快否定白易生建议,直言道:“皇上,末将举得与李牧等人接触,不是不可以,但要想摸清楚虎贲军是否真心实意投奔燕军,绝非简单的事情,末将有个想法,或许,能够直接探清虎贲军心思。”
闻言,林枫端坐起来,问道:“什么主意,直接说吧,能够证明李牧心思,就是好主意。”
赵鸿儒轻笑:“宁武关与镇远关乃赵国北方门户,对赵国至关重要,当前,宁武关在燕军手里,末将觉得,既然李牧等人提出准备投降燕军,此刻,只需提出虎贲军提出撤出镇远关,由燕军驻守。
倘若李牧等人同意,证明他们有投降心思,反之,则证明对方另有打算,那么,咱们必须从长计议,决不可把心思放在虎贲军投降的事情上。”
“没错,赵将军建议很好,能够直接证明李牧等人心思。”赵俊斩钉截铁的道,觉得赵鸿儒建议不错。
林枫手中敲在案台上,笑了笑,扫了眼诸位将领:“与李牧等人接触的事情,由赵鸿儒全权负责,白易生率军佯装进攻镇远关,赵俊率军死守镇远关,必要时,主动出击,敲打敲打虎贲军。
倘若李牧等人拒绝把镇远关交给燕军,那么,燕军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了,直接开战。”
不管李牧胡葫芦卖什么药,林枫铁了心思入冬前,即使不能彻底兼并赵国,也要占领对方大片领土。
何况,燕军四面出击,强吞国力日渐衰落的赵国,完全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李牧率军投降,不过加快夺取赵国的速度,若不投降,无需多言,强行夺取即可。
翌日,赵鸿儒派人与虎贲军接触,虎贲军方面派出张博凌,双方准备会晤。
两边短暂接触数日,终于确定会晤时间与地点。
经过与虎贲军接触,赵鸿儒并没有发现什么端倪,相反,浏览张博凌寄来的书信,从中看到虎贲军满满的诚意。
将事情全部汇报给林枫后,赵鸿儒准备招降之事。
在他看来,既然张博凌信中诚意满满,接下来,双方该谈的事情,便是虎贲军何时投降,燕军需要付出多少代价罢了。
万里晴空,没有半点白色云彩,温暖的阳光照在人身上,舒服极了。
赵燕两国将领,张博凌与赵鸿儒在两军中央,相对的宽敞地带会晤。
双方敌对半年多,首次谋面却是为商谈虎贲军招降之事,放在从前,简直不敢想象。
当然,两方也抱有不同心思,赵鸿儒真心希望招降虎贲军,张博凌却必须按照李牧要求拖延时间。
燕军提起在双方会晤的地方搭建了帐篷,张博凌与赵鸿儒带来的部队,均守在军帐之外。
军帐内,两人对面而坐,副将坐在旁边。
两人寒暄片刻,赵鸿儒开门见山问道:“张将军,今日按照约定准时前来,表面北方虎贲军正式决定向燕军投降,赵某对将军举动表示欢迎。”
李牧麾下十余万虎贲军投降,不但能够迅速改变赵燕两国北方格局,燕军也不必征战沙场,减少燕军伤亡不说,还会加速兼并赵国,
此乃一举两得的事情,赵鸿儒打心眼里的高兴。
“赵将军说错了,虎贲军有投降燕军的想法,却没有正式投降,双方条件没有谈妥之前,虎贲军依然不会投降燕军,所以,虎贲军是否投降燕军,全看赵将军是否能够满足虎贲军条件。”张博凌提醒赵鸿儒言语中失误。
瞧着面前不足三十岁的将军,他内心有点复杂,诸侯国之间,老一代将军逐渐落幕,新一代将军却少有能够独当一面之人,唯有燕国,除了冯异年纪较大外,赵鸿儒,侯铭封,张羽,冯石虎等将领,年纪皆在三十左右。
随着老一代将军渐渐退出战场,未来将会是新人的天下,赵鸿儒等将领,将会是这些人中的翘楚。
诸侯国中,年轻一辈,将没有多少人,能够与他们争锋。
尽管他也不支持投降燕国,但是,不得不承认,未来,燕国会是诸侯国中最有潜力,最有希望实现大一统的诸侯国。
此刻,望着赵鸿儒,他甚至在想,大将军决定投靠宋国,是不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太轻率了。
赵鸿儒不晓得张博凌在思考什么,笑着问道:“既然张将军提出投降燕军有条件,不晓得什么条件,虎贲军才会投降燕军,张将军不妨提出条件,大家好商议。”
虎贲军数量众多,又皆是精锐之师,何况有名将李牧在,提出条件,再正常不过了。
况且,临行前,皇上特意交代,不管张博凌提出任何条件,只要在燕军承受范围之内,大可全部答应对方。
再者,先前大家商议过,虎贲军将领提出条件,无非归降后在燕军中地位问题,及虎贲军诸位主将是否受到重要。
在赵鸿儒看来,这些问题根本不是问题,只要虎贲军真心投降,燕军会全部答应对方提出的条件。
为了李牧,即使花费更多条件,只要不伤害燕国利益,燕军也能够接受。
张博凌笑了笑,没想到对方态度及其诚恳,丝毫没有表现出丁点得意忘形之色。
想了想,直言道:“赵将军,大将军麾下有十余万虎贲军,青阳郡一线虎贲军,以前也悉数为大将军麾下,算起来,将会有二十多万虎贲军投降燕国,所以,在下想问,倘若我们全部投降燕军,你们能否做到一视同仁,在装备,军粮,饷银方面,不亏待虎贲军?”
此行,依照李牧吩咐,张博凌只需麻痹燕军,牵制燕军,为燕无双争取机会,力争与宋国会晤成功。
但是,张博凌也想知道,燕军为招降虎贲军,准备付出多大诚意,同时,也好比对宋燕两国诚意。
依照事先商议,张鸿儒便料到对方会提出待遇问题,毫不犹豫道:“赵某不清楚张将军是否了解燕国,了解燕军,常言道,海纳北川,有容乃大,燕国开放,包容,燕军同样不会小家子气。
再者,燕国崛起于微末,天生人口不足,但当前燕军有百万军队,想来张将军或许听说过,燕国部队中,有大量诸侯国部队,有戎族,有东胡,有晋国,也有以前盗贼流寇。
但是,既然加入燕军,不管对方从前是什么,做什么,便是燕国人,燕国上下绝对不会区别对待。
倘若将军不相信赵某言语,可在燕军之中,做详细调查,所以,待遇问题根本不是问题,张将军不必为此事顾虑。”
赵鸿儒言语充满诚意,没有半点掩饰和虚伪,更用燕国过往所做之事,证明自己所言非虚。
他希望在会谈开始,就能打消张博凌内心全部顾虑,双方能够敞开心扉,把所有的事情摆在桌面上解决。
闻言,张博凌有点不可思议盯着赵鸿儒,对方言语没有丁点虚情假意,毫不犹豫打消他内心顾虑,他不得不佩服对方。
同时,通过赵鸿儒言语,大概猜出燕国为何能够迅速崛起,为何诸侯国文人武将纷纷前往燕国,这其中有燕国制度的问题,更重要燕国选择以诚待人。
尊重每个人诉求,从而获得燕国百姓,及诸侯国百姓支持。
他打算与赵鸿儒互相扯皮,力争让两方会晤坚持十天,甚至更多时间,但赵鸿儒言语,瞬间将许多鸡毛蒜皮的事情抹去,因为继续与对方纠缠这些问题,或许会露出马脚。
轻轻咳嗽两声,张博凌道:“我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