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帝王-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这些条件赛选,几天时间内,文季师等人,进行大量赛选,几乎确定下来初步排名,但是,在个别人选上面,依然有严重分歧产

    连日来,文季师,司徒,林枭多次讨论,渐渐变成争论,众人僵持不下,唯有把事情交给林枫抉择。

    七人争论,无非在确定张羽,侯铭封,冯石虎,赵鸿儒四人,何人为首,何人军功多。

    问题传到林枫耳中,众人在暖阁中商讨。

    众人之争,实则乃文季师,柳玄远父子,与司徒,楚夫晏,简玉彦之争,归根结底,燕国人与非燕国人之争。

    长期来,林枫亲自带兵征战在外,朝政几乎多由六部处理,起初大家一团和气,渐渐随着在日常处理政务时,发生的磕磕碰碰争夺,六部之中,渐渐形成两大团体。

    文人相轻,燕国朝中官员又来自各个诸侯国,随着矛盾扩大,变成抱团取暖的现象,从而形成燕国人与非燕国人两个利益团体。

    六部之中,燕国人包括兵部尚书文季师,刑部尚书柳乘风,礼部尚书李孟昶,及户部尚书余泽琼,非燕国人,则包括吏部尚书司徒,及工部尚书简玉彦。

    看似非燕国人在争锋中处于弱势,然而,司徒把持朝政,楚夫晏懂得兵事,虽非六部尚书之一,同样有举足轻重地位。

    当前双方在朝中势力几乎旗鼓相当,可柳玄远的存在,不禁打破双方格局平衡,更让这场文官之争,牵扯到武将身上。

    所以,这次评选何人为燕**中翘楚,兵马大元帅时,两派又发生争端。

    然而,大燕军队多招募与流民,或招降各国俘虏,真正隶属燕国旧地的将领极少,单单苍岩山八将中,唯有赵鸿儒乃燕国旧人,其余之人,皆各诸侯国逃难的难民。

    加之,不管冯异,李霖,拓跋羽,令狐藏等人皆来自异国,所以,不管文季师,或柳玄远,均想扶持赵鸿儒成为军中翘楚。

    况且,赵鸿儒多年来战功,不亚于张羽,侯铭封,冯石虎等人,稍稍活动,有资格成为燕军中翘楚。

    这种地域团体利益之争,林枫并不清楚,至少对方把问题送到他面前时,依然有点不了解实情。

    听过双方推选将领后,仅仅淡淡的问道:“大家各有推荐人选,想必有自己推荐理由,大家不妨直说。”

    六部之中,除了户部尚书余泽琼不参与派系之争外,余下之人,皆有涉及。

    当前燕国本土将领示弱,礼部尚书李孟昶首先站出来道:“启奏皇上,兵马大元帅乃最高军职,总领军政,掌征伐,必须选择德才兼备,能文能武之人,赵鸿儒将军乃军中少有文武兼备的将领,乃不二人选!”

    说起来,除了李霖,冯异两人,赵鸿儒确实为军中文武兼备的将领,这一点,不管侯铭封,张羽,冯石虎,都非常羡慕。

    林枫闻言,来不及言语,楚夫晏站出来道:“皇上,李大人言语太过片面,将军主战,赵将军虽文武兼备,然而,战事牵一发而动全身,非行事果断之人,有将相之才之人,难以堪当大任,再者,燕军多为骑兵,赵将军统领步兵,若任兵马大元帅,恐怕军中不服,皇上三思!”

    “平定北方,需要大量骑兵,然战事转移南方,骑兵将极少能发挥出优势,步兵自会占据上风,赵将军担任兵马元帅,反而显得皇上重视南方,待将来训练出步兵,更能彰显皇上远见。”李孟昶毫不犹豫反击。

    “李大人,当年皇上求贤若渴,颁布求贤令,召集诸侯国士子,武人进入燕国,大家齐心协力,才造就燕国今日盛世,当今,军中将领来自各诸侯国,为报答皇上知遇之恩,在战场拼命杀敌,为燕国打下铁桶江山,享受封赏,乃理所应当之事,你提出朝堂将来训练步兵,而忽视骑兵战功,是不是有卸磨杀驴之嫌,所谓皇上富有远见,实则会把皇上推向不仁不义之地,葬送燕国大好局势。”楚夫晏卷起朝服衣袖,气势汹汹,一副拼命态势,语气刚毅,却含有几分悲哀。

    尽管文季师,司徒等人尚未表态,然而,李孟昶与楚夫晏两人言语态度,依然让林枫嗅到不同以往的味道。

    自古封赏,就包含许多利益瓜葛,李楚两人争吵,争夺利益,无可厚非,然而,李孟昶语言中,提出求贤令,卸磨杀驴等字眼,使得林枫联想到其他事情。

    至于赵鸿儒,与侯铭封,张羽,冯石虎,林枫心中自有杆称。

    他很清楚,四人皆为苍岩山旧将,全是随着燕国崛起而成长的将领,对燕国攻城掠地有重大贡献。而且战功卓著,军事指挥能力出众。

    抛开侯铭封与自己关系,军功成为决定何人为兵马大元帅的主要因素。

    苍岩山练兵后,张羽横扫晋西时,冯石虎驻守壶关,赵鸿儒,侯铭封,在南方夺取邙山平原,后来同时参与对戎族反击之战。

    接下来,张羽,侯铭封深入草原,张羽在南面重创塔拉,致使东胡分裂,侯铭封在北方,横扫东胡各部落,甚至与林枫夺取浑河三郡。

    之后,全部参与晋国之战,张羽侯铭封阻击王纶玥军团,赵鸿儒,冯石虎攻陷了晋南大部分地区,又有平定了晋东北辰钺自立。

    梁国之战,又同时重创冯异军团,攻占马武军团。

    赵国之战,张羽,侯铭封对抗李牧军团,冯石虎赵鸿儒横扫各郡。

    塞外之战,侯铭封与赵鸿儒,更是表现出色,纵然后来五大军团联合夹击塞外骑兵,两人先前率军在云霞山驻守,功不可没。

    若不详细推算,四人军功几乎旗鼓相当,然而,从当时对燕国贡献而言,依旧不相上下,最重要分水岭,变成歼灭草原各部落之战。

    侯铭封与赵鸿儒苦守云霞山,重创塞外联军,单凭此战军功而言,侯铭封稍稍胜出一筹,不但多次主动重创联军,相反,多次配合赵鸿儒,阻击攻山的联军,确保云霞山无碍。

    扫了眼在坐几人,林枫问道:“究竟怎么回事?为何问题集中在赵鸿儒身上,封赏之事与求贤令又有什么干系?”
………………………………

第638章 派系之争下

    闻言,林枫隐隐察觉众臣子之间发生矛盾,忍不住警惕起来。

    君臣不和,朝政难行,群臣不和,庶政不平。

    他常年在外征战,朝中政务全交由六部臣子处理,若发生臣子不和的事情,将对严重影响政令通达,朝政处理,乃至影响国家军政。

    况且求贤令,招募诸侯国人才的政令尚未解除,朝堂重臣发生内斗,消息传出,诸侯国士子武人,岂会继续涌入燕国,为燕国献计出力。

    势必会大大影响燕国形象,继续吸引人才,怕得不到预料的好处。

    此刻,群臣争执不休,林枫出言询问,众臣瞬时闭口不言,沉默起来。

    林枫何等精明,众臣沉默不语,他越发意识到事情有猫腻。

    顿时一怒,手掌狠狠拍在案台,猛地起身,暴跳如雷,喝道:“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你们莫不是准备欺君罔上,架空朕的皇权不成?”

    一声巨响,传遍暖阁之中,案台上茶杯内茶水也飞溅出来,林枫面色狰狞,站在高台上,双眼虎视眈眈盯着诸臣,一副咄咄逼人态势。

    天子动怒,群臣受惊,面色惊悚,急忙起身,纷纷俯身跪地,连连呼声道:“皇上饶命,皇上饶命!”

    君臣心中,林枫素有傲气,性格霸道,对待群臣却平易近人,任人唯贤,极少在群臣面前大动肝火。

    “饶命,饶命,朕要知道事情真相,取你们性命有何鸟用?”林枫大怒,对这群人失望之极,亏他把朝政交给他们,相信他们。

    若非今日之事,他尚不清楚朝中群臣,早非当年披荆斩棘,共度难关时,大家齐心协力。

    而今群臣之间出现裂痕,若不快速抚平,任其发展下去,把朝政继续交给他们,燕国不发生祸乱才怪!

    狠狠扫了眼地面求饶的官员,林枫利剑般目光集中在司徒身上,喝道:“司徒,究竟怎么回事?”

    司徒倒吸口冷气抬起头,扭头战战兢兢盯着文季师,神情不悦的道:“皇上,微臣建议,此事由文大人细说?”

    事情由燕国本土文臣挑起,文季师作为文臣领袖,司徒希望文季师有勇气承担此事,把事情前因后果讲出来,趁着事情尚未发展到失控局面,提早亡羊补牢,挽回局面,

    毕竟,事情严重性,司徒作为吏部尚书,岂会不清楚。

    此刻,皇帝震怒,他希望通过皇上之手,把这件事情完美解决,不然事情若失去控制,将会对燕国带来非常严重危害。

    文季师狠狠的瞪眼司徒,吞了口唾沫,面色恶寒,不清楚该怎么向林枫道明。

    他清楚林枫痛恨什么,当年世家大族企图把持朝政,接过被连根拔起,血流成河,朝堂世家大族子弟,除了少数有才华者,余下之人,全部被清除。

    而今,朝中形成派系,触及皇帝逆鳞,他真怕道明事实后,朝中大臣受到牵连,怕又会酿成流血事件。

    若不说,怕又会遭皇上震怒,不把他贬斥,也会发配边疆!

    想了想,文季师觉得有必要把事情告诉皇上,虽说他是燕国文臣首领,却极少参与朝中派系之争,与司徒关系没有彻底僵化。

    轻轻咳嗽两声,起身拱手道:“皇上,不管李大人,楚大人,推举或反对赵鸿儒将军为帅,皆为本土文臣与诸侯国文臣矛盾,此事,因柳将军参与派系之争,延续军中,所以所以”

    闻言,了解事情前因后果,林枫面色却变得狰狞不悦起来,目光在文季师,司徒等人身上扫来扫去。

    利箭似得目光,散发出森寒恶气,有几分杀人气味。

    暖阁内,气氛变得异常诡异,众人谁也不敢大声喘气,生怕招惹林枫引来祸患。

    面对林枫犀利眼神,一个个冷汗津津,许久,林枫呼口气,示意诸臣坐下,问道:“谁是事情始作俑者?”

    派系之争,表面看能够平衡朝中势力,皇上容易掌控,实则,容易引起朝纲混乱,政令不通。

    若矛盾继续扩大,极有可能伤害国本,朝堂自上而下形成更大派系。会演变成更严重的宗派斗争,导致社会各种矛盾趋于尖锐化,深了燕国统治危机,使本来腐朽衰落的唐王朝走向灭亡。

    燕国这场派系之争,林枫透过事情表面,大概看清本质,所谓两派之争,实则乃世家官僚与底层出身官僚之争,他们之间分歧不仅是政见不同还包括对礼法门风等文化传统态度不同。

    一句话,世家门阀力量渗透到燕国,渗透到朝堂,影响燕国施政者。

    好在司徒主政,更掌管燕国司法,门阀力量不曾取得上风,不然,燕国之大,怕又要出现几个门阀世家了。

    滤清事情缘由,林枫意识到事情不单单找出始作俑者这么简单,要彻底消除门阀世家力量,唯有把段,温,韩等,这些诸侯国依旧存在的门阀全部清除,没有了老牌世家渗透,朝堂颁布限制世家门阀的法令,这类事情才会从根源上彻底解除。

    此刻,文季师,司徒等人落座,暗暗松口气,均不言不语,林枫所询问的始作俑者,至今大家也不清楚事情究竟由谁先引起。

    派系之争,乃小事演化而来,当初什么事情,何人生事,率先拉帮结派,若要获悉,必须详查,毕竟,派系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这时作为百官之首,皇上亲自拍案的辅政大臣,司徒站起来,道:“皇上,不管在做诸位大臣心中怎么想,微臣建议,必须严控世家力量侵蚀燕国,不然,皇上先前努力,朝中新郑所带来的效果,将会渐渐被腐蚀,付之东流。

    皇上争霸图强,一统诸侯的野心,也会被搁浅!”

    “司徒大人,世家力量过大,确实会影响燕国发展,然而在燕国争夺天下时,必须吸收世家力量,司徒大人不要忘了,世家门阀,不单单具备强大财力,更具备强大人才储备及人脉,若皇上吸收世家力量,大燕国力势必会再次蒸蒸日上。”对于司徒希望整治世家豪族的建议,作为燕国仅存两大世家家主之一,柳乘风起身直言反驳,

    “柳大人此言差矣,若当初燕国没有试行新政,颁布军功制,科举制,提拔寒门士子,燕国确实需要世家豪族帮助,然科举制颁布以来,从民间提拔人材,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

    更做到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不但大为扩宽了燕国选拻人材渠道,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士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对维持整体社会稳定有重要作用。

    另外,科举制对于文化普及和民间读书风气,亦有非凡推动作用。一旦皇上统一诸侯国,推行燕国文化,科举制对知识普及起了一定作用。这些读书人是相同制度下的产物,学习的亦是相同典籍文化,故此亦间接维持了燕国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

    这些好处,世家门阀能够比拟吗。不能,世家门阀只顾及家族利益,甚至把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若任其强大,燕国怕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晋国,赵国。

    寒门子弟能够做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门阀子弟可以吗?怕是不可能吧,伤及家族利益,就会放弃国家,何况面对生死呢,岂不是要逃之夭夭!”司徒毫不畏惧,举例反驳。

    司徒,柳乘风之争,让刚刚被震慑的群臣,再次吵闹起来。

    林枫早逼着双眸,靠在软榻上面,早两耳不闻窗外事,对群臣争执,置若罔闻。

    派系之争,超出预料,到了不治不行时候了!

    这时,诸臣察觉林枫举动,担心皇帝处于暴走边缘,文季师急忙道:“皇上,先前之事,影响朝中政务,微臣有罪,请求皇上处罚!”

    从前门阀影响诸侯国,今日依然如此,唯有燕国例外,始终不欢迎世家门阀,凭借燕国当前力量,门阀权势再大,也大不过燕国,大不过林枫手中权力,门阀世家若不与诸侯国联合,很难撼动燕国地位。

    更不要说,林枫手中有百万雄兵了!

    世家门阀与燕国作对,完全是以卵击石,更何况燕国之中,小世家豪门了!

    林枫摆摆手,语气淡然:“此事下不为例,大家各司其职,继续商议封赏之事,散了,全散了!”

    不管文季师,或者司徒,听闻林枫言语,均变得不解。

    依照林枫性格,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情,该着手处理,大肆清查,扭转当前不利局面才对,不该轻描淡写处理这件事情。

    然而,林枫既已决定,众人亦不敢言语,生怕招来杀身之祸,纷纷躬身散去。

    林枫没有在暖阁内久留,众臣离开,他也起身离去,穿梭在皇宫之内。

    今日之事,影响极为深远,尽管目前只是稍稍露出迹象,也该彻底扼杀在摇篮之内,看来不下大力气,是不能彻底铲除世家影响力了。
………………………………

第639章 燕国乃燕国人的燕国

    林枫心思沉重,随意穿梭在燕宫内,不久,走进王纶玥寝室,派人把慕容柒嫣招来,准备深入探讨此事。

    目前,派系之争,产生分歧集中在文官之中,尚未蔓延军中,容易控制,且王纶玥与慕容柒嫣没有涉及此事。

    连日来,王纶玥多在着手招募塞外骑兵,渐渐取得不小成效,当前,招募数万人,并且开始制定计划,把这些人填充到各个兵团中。

    看见林枫气呼呼走进寝室,神情之中带着几份踌躇,王纶玥起身走到林枫身边,两人端坐在软榻前,问道:“相公,遇到什么事情了,让你不痛快?”

    林枫苦笑,暗叹做皇上不易,做一个野心勃勃的皇帝更不容易,难得有轻松数日,朝中便发生事情,还不是小事情。

    没有隐瞒,待慕容柒嫣抵达后,把事情前因后果详细告诉两人,道:“朝中给了他们权力与荣誉,还互相争来争去,我看简直是活腻了。”

    “相公,夺天下需要杀气,治天下却需要儒气,派系之事,确实超出意外,杀戮却不能解决问题,相公是有大智慧的人,该清楚抽丝剥茧,从根源解决。”慕容柒嫣获悉实情,款款而谈道。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纷争,自会形成派系,不过,这件事情不好处理!”林枫苦笑道,先前清除世家大族,他多在对方违法之后,趁机顺水推舟,将其连根铲除,然而今日之事,参与者皆为朝中大臣,且尚未犯事,当真不好解决。

    若凭借铁血手段强行镇压,简直轻而易举,不过,带来后果却也非常严重,多半会血流成河!

    他记忆中,后世帝王遭遇这类事情,通常会以雷霆手段镇压,昏庸君主会被事情耍的团团转。当他亲自面临这类事情,暂时却没有解决方法。

    慕容柒嫣笑着道:“多年来,相公不是始终在着力解决世家门阀之事吗,科举制,提拔寒门士子,军功制,升迁底层武人,相较其他诸侯国世家门阀林立的情形,燕国处境已经好很多了。科举制与军功制,继续推行下去,将会有效打击门阀世家。”

    闻言,林枫叹口气,道:“军功制,凭借战功,确实提拔不少将领,得到很好的实行,然而,科举制招收的人才,却没有多少,至少朝中尚未表现出来。”

    “相公,没有看到事情真相,战乱年代,燕国吸收各诸侯国人才,破例每年举办两场科举,若放在从前,燕国朝中早人才济济,但燕国四处征伐,领土面积不断扩展,每年招收的进士,几乎无一例外派遣到夺取的郡县之地,替代从前各诸侯国治理下的世家豪族官员,为燕国治理一方,不然,燕国岂有今日之盛况。”王纶玥道。

    她曾经妄图聚集力量,东山再起,是故,详细研究过燕国官员成分,因为对此事略知皮毛,

    经过两人讲解,林枫思绪渐渐清明起来,道:“看来科举制选拔的进士数量,远远不敌领土扩张,所需要的人才数量,要解决派系问题,似乎需要大肆选拔进士。”

    “没错啊,不光要在燕国旧地招募,更需把选拔人才计划,宣传推行燕国新开辟领地,当地文人志士通过科举成为官员,不但能提升寒门子弟地位,有效打击世家豪族力量,另外,寒门子弟得到升迁途径,鲤鱼跃龙门,肯定会支持燕国治理,从而会迅速收买人心,一举两得。”王纶玥道。

    林枫点点头,觉得两人言语让他豁然开朗,这些事情,似乎因为长期专注军事,而变得生疏了。

    而今,凭借这个契机,该收拢皇权,处理朝政了。

    慕容柒嫣接着道:“此事事关重大,关乎燕国百年大业,相公必须采取怀柔手段,非强行镇压,不然势必引起流血事件!”

    林枫也觉得该采用温和手段,太过血腥,引起朝中惊慌,造成燕国人才流失,不利于燕国长存。

    次日,金銮殿。

    群臣入朝,相较从前,今日,张羽,张鸿儒,侯铭封,冯石虎,冯异,等七八名在外征战将领,也破例参与朝政。

    在场文臣,察觉武将出现在金銮殿,一个个惊奇不已,却不敢多言。

    况且,他们昨天怒火尚未消除,相反愈演愈烈,今日入朝时,一个个全部面色低沉。

    林枫斜眼扫了眼诸臣,坐在龙椅上,亦不言语,等待众人率先发言。

    不久,张羽率先站出来,拱手道:“皇上,塞外与赵国战事已平,北方仅存陈宋燕三国,兼并南方诸侯,迟早要提上日程,然南方水域辽阔,骑兵不善征战,末将建议,提早训练水师,有备无患。”

    “张将军所言不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前燕军尚未修建水师,若欲南下,必须提前训练水师,不然,霸业难图!”赵鸿儒附和,

    近日来,朝中事务极多,尽管林枫曾经考虑过训练水师的事情,也准备在封赏大典之后施行,不过,张羽,赵鸿儒两人提出,不免重视起来,道:“修建水师,你们有什么想法?”

    林枫对水师不甚了解,大概知晓后世某个朝代,水师三百年未曾一百,俨然是常胜军中的常胜军。

    然而,怎样逐渐水师,他却毫无头绪,所了解内容,多为曾经看过经典战役片段,从中大概估计水师装备。

    闻言,张羽率先道:“皇上,纵观燕国国土,三面处于内陆,唯有东面与大海相连,所以,要修建水师,必须从晋东地区选拔精通水性的渔民,组建成水师,另外,招募技术成熟工匠,修建战船。这些只需花费钱粮,均会快速逐渐,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目前,燕国将领皆为陆战之王,对训练水军,全是门外汉,要训练水军必须招募精通水军的将领!”

    “末将建议,朝堂之上,组建水师部门,在燕国寻找精通水师的将领,另外,通知身在南方血刺,暗中招募精通水军训练将军,万不得已,强行绑架南方诸侯国出色水师将领。但是,这些手段只能化解燃眉之急,要训练强大水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