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帝王-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起闻声,稍稍打起精神,蒙阔言语中,事情似乎没有到绝境,还有扭转战局的机会。

    瞬时,嘴角浮现出淡淡笑意,向蒙阔问道:“蒙将军,你是说,死守石岩城,万一对方熬过冬天呢去,岂不是无功而返吗?”

    这场战争,宋起希望有机会速战速决,一路向东,夺取泰岩城,兵临洛邑城下,直接长驱直入,大军进城,毫不客气把李钊拉下皇位。

    他所有打算,均希望在年关之前结束,而不要担心太多时间!

    “王爷,我觉得,无需围攻石岩城,直接带兵攻打泰岩城,哪里防守空虚,若我们忽然杀出,肯定会成功夺城,更重要,吴越蔡军队若获悉泰岩城失守,后路被堵截,考虑到军械粮食问题,多半会出城援救,我们将计就计,在沿途设下伏击,重创对方。之后,四**队龟缩在石岩城,再想方设法消灭对方。”这是袁牧淳给出的建议,听起来可行性极高。

    方法很简单,声东击西,围点打援,若成功实施,肯定会造成预料之外的效果。

    蒙阔点点头,对袁牧淳简直刮目相看,激动的道:“袁将军说的不错,我觉得可依照袁将军的想法实施,把吴越蔡郑四国部队逼到绝境,冬日里,失去粮草,四国部队,多半会在石岩城中内讧,那时,便是我们攻城的大好时机。”

    确定有夺城计划,听起来,似乎夺取石岩城,泰岩城不需花费吹灰之力。

    这时候,宋起语气忽然变得咄咄逼人,气势汹汹,霸道狂妄的道:“既然有破敌之法,就不要犹豫了,我们该迅速部署,直接兵临城下,夺下泰岩城,复仇!”

    目睹宋起短时间内,神情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蒙阔撇撇嘴,对宋起态度前后的巨变,感到那么一丁点不爽。

    若非他前面不断屠城,郑军及百姓会抵抗,却不会倾全城之力阻挡,使得宋军举步维艰!

    盯着宋起,情不自禁好心提醒,道:“王爷,泰岩城在石岩城后方,存放着联军大量军械与粮食,乃他们命脉所在,虽说联军大多数军队集中在石岩城,可泰岩城守卫肯定也不会太松懈,所以,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相反,必须有完善部署,绝对不可随心所欲,若欲夺取泰岩城,必须出其不意,攻击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城,不然,四国部队防备起来,怕又会陷入漫长持久的战争中。

    所以我的建议是,先对石岩城发动佯攻,吸引对方注意力,趁着对方防备宋军,忽视泰岩城时,派出精锐部队,暗中潜伏,迅速夺城。”

    蒙阔言语,彻底细化了袁牧淳提议,使得夺城计划,变得越发有可行性,成功胜算也徒然增加数倍!

    “蒙将军放心,只要机械军团做出佯攻之态,我与詹将军,率军定会趁乱夺取泰岩城。”袁牧淳自信满满的道,先前在邙山,被燕军骑兵打的找不到东南西北,损失非常严重,既然单纯步兵难以对付燕军,他就不想,还不能对付联军了,所以希望建功立业,将功补过,归朝之日,也好向女帝交代。

    “行,无需再商量了,这么办了?”闻言,宋起直接无视蒙阔的存在,毫不犹豫抢先霸气说道。

    然而,蒙阔忽然问道:“王爷,你清楚泰岩城中,有多少守军吗,他们怎么部署吗,袁将军带领部队攻击,会面临怎样的苦难?”

    蒙阔连续好几个询问,使得信心满满,杀气腾腾的宋起,忽然懵了,盯着蒙阔,语气不爽道:“蒙将军,临战之前,这些小问题,本王会派人查清楚,放心,绝不会发生问题。”

    他清楚,蒙阔忠于林疏影,对他许多做法瞧不上,行军中,两人亦经常发生摩擦与冲突,不过,为夺取郑地,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他不会与蒙阔彻底撕破脸皮。

    毕竟,同朝为将,皆为宋国争取利益,若不能相容,有碍宋国利益,不过,这不代表他,对宋起没有怨言。

    听闻宋起言语,蒙阔没有继续纠缠,就是警告宋起,遇到危险时装孙子,危险解除,却摆出一副大爷样子,这样,会很让人很讨厌。

    定下攻城之法,蒙阔等人多次细化,把会遇到的问题,及可能发生的意外基本考虑。

    翌日,休战十余日后,宋军依照计划,开始对石岩城发动佯攻,袁牧淳与詹智尧带着三万连弩营部队,快速向着泰岩城而去。
………………………………

第701章 真假难辨,

    寒冬初,长江南,依然带着几许温暖。和煦清风中,感觉的不到半点北方寒冬来临的气息。

    似乎与吴越蔡热情似火投入北方战场一样,使人心情愉悦!

    与长江接壤的吴越蔡蜀四国,其中三国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长江,将近四十万部队,投入到郑国战场中。

    诸侯国中,上至王侯将相,下至黎明百姓,纷纷北望,关注长江北岸战况。

    这场战争,有三国,在相同时间内,跨过长江,登陆北岸,全不把南北约定放在眼里。

    若北方有诸侯国不满,定会使得吴越蔡卷入更大的战争中。

    对于旱情严重的三国而言,一场准备不充分的战争,势必乃雪上加霜,越发危难!

    不过,吴越蔡各国君王,内心有自己的期许,所以,即便战争中,会引起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他们也宁愿尝试北上。

    不仅意味着南方势力借着郑国千疮百孔,风雨飘摇的机会,把势力渐渐延伸到长江北岸,时机成熟,也许可瓦解郑国,占据中原。

    何况,这次战争,有可能开启隐藏数百年的宝藏,根据史书中记载,天公宝藏可是笔不菲的巨资,得之,得天下。

    没有谁,不关心宝藏!

    甚至,许多人对宝藏的关心程度,远远超过在各诸侯国,把势力延伸在长江北岸。

    财富,猎奇,探宝等,各种要素,杂糅在一起,会引起很好的话题,使得许多人为之疯狂,为之痴迷。

    然而,众人把注意力转向长江北岸时,一种不合时宜的声音,不晓得何时,开始在南方诸侯国中,悄无声气流传来开,渐渐变得广为流传。

    争与假,变成百姓茶余饭后的不可或缺的谈资,那些达官贵人,则开始在古书古籍中探查,寻找有关宝藏的线索。

    这时,市井里,百姓中,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一类人非常坚定的认为,即使天公宝藏流传数百年,百姓人人皆知,却根本不存在。昊天武帝聚集天下财富,藏于太姥山,俨然是个幌子,

    他们的依据时,修建天公宝藏之事,众人皆知,可武帝一朝后,几乎没有人清楚宝藏究竟藏在什么地方。

    另外,若存在,当年武帝收集天下财富,聚集起来,肯定有史料记载,特别是从当时巨大经济变化,肯定会查出蛛丝马迹。

    可惜,古书中,根本没有记载过。

    所谓天公宝藏,全是郑人编造出来,坑蒙其他诸侯的幌子,从而利用宝藏周旋于四面各诸侯中,左右逢源,确保郑国,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都处于不败之地。

    另一类人,相信天公宝藏肯定存在,他们觉得,不可能空穴来风,既然诸侯国中有天公宝藏的传言,那么,宝藏肯定藏在太姥山某个地方,等待大家去开启。

    这类人,大多没有直接证据,多数臆想。

    反对者,则言语头头是道,甚至许多地方,直接从古书中找出天公宝藏不存在的证据,从而反驳数百年来,天公宝藏存在证据。

    顿时,这种迷惑人心,牵扯丰厚的宝藏的言语,迅速在百姓中快速传开,一传十,十传百,不清楚过了多久,传到达官贵族耳中,他们有人为立功表现,有人为确定出兵的正确性,纷纷把街头言语传入宫中。

    这场风波,本该在市井中流传,留言也仅仅是百姓好奇之语,然而消息传到宫中,意义就彻底变了。

    不管事情真也好,假也罢,皇帝与朝臣必须严肃认真对待起来。

    一时间,吴越蔡,朝堂群臣又是引用古代典籍,又是通过史书中货币流通资料希望有所发现,一番功夫下来,收获不大,反而有充足证据,证明宝藏不存在。

    本该宝藏存在与否,尚未明确时,大家心中尚有几分念想,可突然证明宝藏不存在,事情性质就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三国朝阳吵得沸沸扬扬,鸡飞狗跳。

    起初,朝堂讨论的问题,还是天公宝藏是否存在,结果在争吵中,渐渐演变成天公宝藏若不存在,在各国旱情严重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帮助郑国御敌,是否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些言语,已经不是开始诸侯君王确定有利可图了,而是可能花费巨大人力物力,破坏南北方盟约,入侵北方,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了。

    突然之间,事情发生巨大变化,好似煮熟的鸭子,从眼前白白飞掉一样。

    各诸侯国君王与朝臣,难以确定天公宝藏是否存在,又担心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反而为各自国家酿成大祸。

    事情无解的情况下,他们把目光转移到北方。

    李钊主动提出,吴越蔡帮助郑抵抗宋军,将来四国瓜分天公宝藏,那么,宝藏存在与否,他肯定清楚。

    若李钊敢空手套白狼,打着瓜分宝藏的幌子,坑蒙吴越蔡,这次,就必须给李钊一点颜色瞧瞧了。

    几乎在相同时间内,各诸侯国纷纷派出使臣,渡江北上,前往洛邑,希望从李钊口中得到有关天公宝藏的真是答案!

    使臣入朝,言语咄咄逼人,似乎有种上当欺骗的感觉,逼得藏私的李钊哑口无言。

    事情来的意外,李钊压根没有预料到会发展到这个地步,起初还以为,凭借天公宝藏,可在各诸侯国中,左右逢源,当前来看,他的如意算盘出了问题。

    尽管他不清楚吴越蔡使臣为何忽然莫名其妙,要证明天公宝藏存在,在大家意识中,宝藏该是存在的才对啊!

    不该发生逼宫的事情啊!

    面对各国使者咄咄逼人态度,李钊深知,若不能回答各诸侯国使臣询问,给对满意答案,势必会引起对方不满,他们在得不到天公宝藏的情况下,怒气从郑国率兵撤离已经是较好的结果了。

    不然,得不到天公宝藏,吴越蔡部队开始瓜分郑南地区,不久之后,他手里可能会仅仅控制洛邑,泰岩城,石岩城等少数城池。

    那时候,郑国与灭国先没有什么区别。

    然而,要保证吴越蔡继续帮助郑国,他当前没有丁点底牌,唯有依靠天公宝藏,不然,根本没有机会。

    似乎唯有把天公宝藏的秘密公布于众,才会平息吴越蔡的怀疑与狂暴。

    奈何天公宝藏成为他手中最后一章王牌,失去天公宝藏,郑国将没有任何底牌了,风雨飘摇中,究竟又能坚持多长时间呢?

    道出宝藏秘密,郑国渡过难关,可勉强延续下去,拒绝对方,失去南面领土,被宋军彻底包围,成为一支孤立无援的军队。

    沉思许久,李钊觉得数十载中,从未有过今天这般为难,苦楚和郁闷!

    当有人逼问道:“李钊,空手套白狼的事情,人人都想做,可你没有资格!”

    闻言,李钊恨不得当场抽出宝剑,活劈了对方,偏偏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怒气之下宰了对方,会招来更大问题!

    轻哼一声,李钊做出抉择,送给三名使臣各一个锦盒,叮嘱对方,各国君王,瞧见木盒中东西,自会明白自己良苦用心。

    这般,咄咄逼人的吴越蔡使臣,才依然不太满意,惺惺离开洛邑,准备返回各自国家。

    车队离开洛邑,尚未离开郑南,跨过长江,三名使臣车队在不同遭遇刺客截杀,使团全部被灭,锦盒全部抢走,仅仅留下送信使者。

    失去锦盒,又差点丢掉性命,三名使者心惊胆战返回各自国家,面对君王追问,根本不清楚刺客身份,失去可能开启宝藏的东西,严重影响君王做出抉择。

    生死两难,为苟且偷生,他们有人把事情推到宋国身上,认为宋国为多洛邑,肯定也会夺取天公宝藏。

    也有人把事情,推在郑国身上,觉得根本没有天公宝藏,李钊赠送锦盒,仅仅是故弄玄虚,为避免谎言被揭穿,才故意抢回锦盒,不然,没有谁比李钊更清楚三国使者南归路线。

    没有得到宝藏消息,使团又被灭杀,简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三国君王,不了解事情真相,开始变得焦躁不安,既担心天宫宝藏存在,又担心宝藏不存在。

    总之,他们心中宁愿相信有宝藏存在,所以,几乎是力排众议,冒着巨大风险,继续派出部队在郑国征战,选择观望。

    实在不济,至少可瓜分郑国,弥补战争损失!
………………………………

第702章 套路太深,防不胜防

    数千里外,一场初雪,邙山平原,银装素裹。洗清了一年杀戮,气候渐渐变得寒冷,似乎在为平息可林枫等人狂热心情!

    云州城,亭台楼阁,被雪水清洗,焕然一新,圣洁许多!

    府衙中,穿过延绵曲折走廊,走进林枫在云州城临时书房中!

    书房尽头,红木雕刻的木桌前,上面摆放的奏折,书籍,全部散落在书桌前,看起来狼狈不堪!

    红木方桌上,铺着洛邑,泰岳,石岩等三座城池的详细地图,旁边,更有三座城池,及四面山川河流走向。非常详细注释,甚至包括岳鸭河支流流向。

    地图中,三个锦盒,整齐摆放。

    若吴越蔡三国使者瞧见,肯定会呆若木鸡,惊呼被燕军歼灭使团,抢夺藏有宝藏的锦盒。

    得到锦盒后,林枫独自在书房中,详细研究整整一下午,把锦盒中牛皮卷全部平凑,根据疲倦中记载,天公宝藏确实存在。

    专心推算与巡查后,他更确定了天公宝藏藏匿之地!

    可惜,他的心情并不全是高兴,还有夹杂着两三分郁闷,有种拔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

    依着手中掌握的几片地图记录,天公宝藏与石岩城同时建造,石岩城中巨石,皆来自太姥山,且双方都花费十年时间。

    中间猫腻,不言而喻

    所以,在确定天公宝藏藏匿之地后,短暂惊喜,林枫彻底憋屈了。

    在方桌旁边,侯铭封,赵鸿儒,拓跋羽分站旁边,一个个面色亦非常糟糕。

    搓了搓耷拉着的脸颊,神情不爽的问道:“老候,赵将军,拓拔将军,你们怎么看?”

    “皇上,天意如此,我们就直接出兵,趁着宋军尚未攻下石岩城,快速夺城,宝藏就是我们的了!”

    之前,拓跋羽多次提出直接南下,强行夺取天公宝藏,可是林枫始终想等待宋郑及南方诸侯互相消耗,再趁机从中渔利!

    然而,今日宝藏之事,使得燕国必须夺取石岩城,不然宋军占领石岩城后,燕军即使清楚宝藏所在地,短时间内也很难把宝藏占为己有。

    这时候,侯铭封长长缓口气,低头盯着沙盘,利箭似得双目,直直盯着石岩城,良久,猛地抬起头,道:“皇上,千算万算,我们终究遗漏许多,那曾想到昊天武帝,混淆视听,故布疑阵,

    竟使得各诸侯君王与百姓,数百年来,均认为天公宝藏在太姥山,谁又能想到武帝竟打着修建天公宝藏的幌子,利用开采石料,修建一座城池,把宝藏埋在石岩城下。

    一明一暗,瞒的大家好苦!

    末将觉得,这次皇上必须蛮横一次,不管石岩城在谁手里,都要毫不客气夺过来,免得夜长梦多,事情有变。”

    “没错,郑军虽然顽强,宋军虽有机械军团,我们都必须出手了,何况军中成员,按捺不住了。”赵鸿儒也建议出战。

    闻言,林枫面孔中,郁闷之色不见,他实在没有想到昊天武帝会声东击西,制造假的天公宝藏吸引大家注意力,而把宝藏埋藏在一座不起眼的城池下面。

    这比与后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有何区别,给人太多意外与惊讶了。

    当初,若他清楚宝藏埋藏在石岩城下,即使南方诸侯再怎么咄咄逼人,即使陈宋再怎么要求燕国履行义务,他都不会轻易撤出洛邑城,把大好的没事亲自拱手让人。

    千算万算,终究被千年前作古之人,狠狠玩弄于鼓掌之中。

    林枫觉得他的颜面都丢到姥姥家去了,想来想去,实在难以接受,却又不可拿武帝撒气。

    此刻,侯铭封等三名将领,一致决定使用粗暴蛮横手段抢夺天公宝藏,林枫也不准备装高雅,那么,就采用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掠夺。

    招呼三人来到沙盘前,林枫道:“虽然天公宝藏储藏天下财富,任何诸侯国得到,都会力量暴增,但是当前情况下,燕军争取花费最小代价,夺取这笔天大的财富,简单粗暴,掠夺式手法虽不错,但必须顾忌军队伤亡,说说你们的想法!”

    宋军凭借机械部队,伤亡五六万人,却生生没有夺取石岩城一块砖,

    燕军多为骑兵,平原作战天下无敌,攻城却非强项,强行夺城,伤亡肯定更惨重!

    考虑伤亡问题,一时间众将无法,盯着沙盘,赵鸿儒率先道:“郑军皆为步兵,连宋国凭借机械部队对不能攻克,燕军要想夺取,势必会非常困难,所以,末将建议围点打援,逐步消耗郑军力量,从而寻找机会,混入石岩城中。”

    赵鸿儒之言,绝对是实情,强行夺城,肯定是以己之长克制对方优势,所以,强行攻城,绝对不可行!

    燕军却没有机械部队,单凭铁甲步兵攻城,或许会夺下石岩城,可十万部队,怕也会全军覆灭。

    所以,他的建议,需要把城中部队吸引出来,利用骑兵机动性及冲击力,一举灭掉对方。

    “对,末将建议,趁着洛邑城空虚,率先夺下洛邑城,既防止南方诸侯窥视,又打消李钊再耍什么花样,避免消息泄露,何况,洛邑失守,对石岩城守军影响非常大,肯定会严重打击对方士气,接下来夺城将更容易点。”侯铭封直言道。

    拓跋羽道:“皇上,可不可以与宋军交换,利用洛邑换回石岩城,不然直接攻取石岩城,意图实在太明显了。”

    三人建议,各有优劣,依然全从骑兵方面出发,不过,若计划成功实施,倒也是不错。林枫手指按在地图中洛邑城方向,问道:“不管攻击洛邑,还是攻击石岩城,郑之百姓都非常难缠,朕不想像宋起一样,直接屠城!”

    若残暴对待郑军及百姓,林枫有许多方法,其中之一,把犬狼全部放进攻克的城池中,花不了多少时间,整个城池会变成人间炼狱,估计不会留下活口。

    然而,他轻松了,无需担心百姓威胁,可这样,与他长期来坚持的与民为善的想法,有非常大出入,他下不了手,也不可能对百姓做出残忍之事。

    闻言,侯铭封三人面色再次为难起来,郑军之强,在于民之强,若没有郑国百姓支持,郑军根本坚持不到现在,郑国也早早亡国了。

    皇上严谨杀害百姓,不光这次为大家军事行动造成伤害,之前,许多次,因考虑敌国百姓,燕军攻击时间明显花费更多。

    不过,燕军善举,赢得不少百姓好感,征伐之地,从未发生过百姓叛乱之事!

    所以,妥善处理与百姓关系,对燕军上下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战,也会带来军事不能解决的好处!

    沉默许久,侯铭封面色艰难,望着林枫道:“皇上,实在不行,继续留下来观望,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待郑宋部队损失严重时,我们在迅速出击,夺下石岩城。”

    或许,之前,没有得到天公宝藏具体藏匿之地,林枫尚有心思耐心等待,可现在清楚宝藏藏匿之地,又握有详细地图,先前耐心等待的心思,早没有了。

    听闻侯铭封言语,摇摇头,斩钉截铁道:“不可,必须确保李钊不把消息传出去,毕竟,发生这么大事情,李钊为防止南方诸侯撤兵,未必不会把天公宝藏的秘密公布于众,那时,问题将会变得忽然苦难了!”

    一旦宋军与吴越蔡获悉宝藏就在石岩城,就在他们战斗的地方,燕军要再想把势力渗透进去,怕是比登山更苦难。

    所花费代价,绝不是当前可相提并论!

    一时间,侯铭封等人全部沉默了,避免消息传出,唯有夺取洛邑了。

    转瞬之中,又变得热血沸腾,南下夺取宝藏,又该燕军大显身手了。

    “皇上,战吧,末将待铁甲步兵杀入洛邑,控制李钊及郑国皇室成员,百姓有忌惮,未必会闹出太多混乱!”赵鸿儒率先说。

    “末将带兵攻陷泰岩城,切断联军粮草,堵截对方南下之路!”拓跋羽补充。

    这时候,侯铭封亦信心满满道:“皇上,把李霖将军麾下的犬狼部队召集南下,末将有方法夺取石岩城!”

    林枫没有再踌躇,朗声道:“战,一战定乾坤,夺城中,若郑国百姓闹事,不必在乎,若叛乱,杀无赦,决不轻饶!”

    为宝藏,为燕国利益,这次,林枫打算破例,即使背上屠夫恶名,也在所不惜!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