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帝王-第4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军撤离前,他若晓得主力军团回援,绝不会留下古越,雷战虎率三万军队,留守雁城布防。

    古越臂膀绑着绷带,伤势不轻,精神却极好。雷战虎左臂受伤,亦缠着绷带。

    他们与侯铭封相遇,没有丁点责怪念头。

    战场局势,变化多端,当时,前往葬马坡布防,战术上,为最好选择。

    众将没有寒暄多时,赵鸿儒率先开口,向侯铭封道:“候将军,皇上与冯将军,前往开封前,要求我等化解雁城困境后,兵分三路,猛攻宋国。

    候将军你率领帐下十万骑兵,更需要猛攻宋国腹地,接应皇上。”

    “宋军遭遇重创,雁城危机化解,燕宋边境,短期内,没有宋军牵制燕军,恰是反攻大好机会!”侯铭封颔首,认同林枫安排,很快询问:“赵将军,何人收复庐江四郡,皇上率军前往南方,是否有危险?”

    “候将军,收复庐江四郡,进攻宋国北方,这些事儿,我会亲自领兵完成。至于皇上安危,定然无忧,明面有冯将军率领的五万铁骑。暗中,曹将军,罗将军,率领五万刀锋狂兵,乔装打扮,急速向开封而去。”鞠文泰帮助侯铭封解释。

    清楚皇上题图,确定皇上安危无碍后,侯铭封点点头,道:“大军在雁城休息一宿,明日清晨,各奔东西,收复失地,进攻宋国。”

    开封城,宋国皇都。

    林疏影鼓励大宋百姓从商,开封城中,商铺林立,财阀众多,富饶程度,超过各诸侯国皇都。

    甚至曾经有宋国商人胯下海口,集聚开封城中所有商会,财阀金钱,甚至超过当时的晋国财富。

    毫不客气说,开封城内,变得金银,富得流油。

    皇宫中,宋起在御书房内,与群臣商议怎样游说蒙阔,李牧,简烨,柳灼崖等手握重兵,或者善谋善断的臣子。

    尽管成功把林疏影囚禁皇宫中,但是,宋国朝堂,各郡中,依旧有许多效忠林疏影的势力。

    尤其手握重兵,驻守北方,迟迟不归的蒙阔,及开封城郊南大营中,统帅二十万骑兵的李牧,他们迟迟不承认宋起皇上身份。

    当前,蒙阔与李牧暗通书信,商议怎样解救林疏影。

    假若不是考虑林疏影安全,蒙阔,李牧,早率军杀进开封勤王。

    让宋起寝食难安的是,李牧率领的二十万骑兵,这些骑兵全效忠林疏影,为震慑对方,提防对方突然杀进开封,宋起不得不把他掌控机械军留在北大营。

    此举有效震慑李牧,及帐下骑兵。

    然而,宋军征战,急需趁燕军主力未归,大肆攻城略地。

    蒙阔率军不归,李牧时刻有攻克开封迹象,北大营机械军无法出征,不少郡守拒绝执行他的皇命。

    毫不客气说,每过一天,燕宋之间,大宋优势就会减少几分。

    来自宋国内外,对他的威胁,也会增添几分。

    御书房中沉默稍许,一名宋起亲信道:“皇上,蒙阔死忠林疏影,毋庸置疑,很难游说对方。微臣到觉得,何不自李牧身上突破。”

    闻声,宋起摇摇头,当机立断否定:“李大人,此计不行。

    当初,李牧遭燕军蓝玉军团追击,帐下虎贲军全被蓝羽军团斩杀,连李牧也身受重伤,至今,唯有在轮椅中度日。

    林疏影亲自率军自燕军手中救下李牧,让他训练铁骑。他绝对不会轻易背叛林疏影。”

    假若能够轻松游说,让李牧率军为自己效力,宋起早派人行动了。

    可惜,他没有游说的李牧的方法,所以,解决李牧之事,与蒙阔一样,非常棘手。

    “皇上,林疏影对李牧有救命之恩,知遇之恩。赵国君王同样对李牧有知遇之恩,还有托孤之恩,赵国衰落,李牧照样反水,率军投靠宋国。”李大人获悉宋起担心后,笑道:“李牧投靠大宋,专注练兵,只为给当初被蓝羽军团歼灭的虎贲军复仇,

    现今,燕军主力在南方,留守国内的两支骑兵忙于平息兵家掀起的叛乱,唯有歼灭虎贲军的蓝羽军团,拱卫燕国皇都。

    若皇上亲自前往南大营,向李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派李牧率铁骑征战南方,杀进燕国皇都,寻找蓝羽军团复仇。

    被复仇怒火蒙蔽双眼的李牧,多半会答应皇上!”

    “皇上,万万不可,李大人计划,过于凶险,皇上前往南大营,若被李牧扣留,事情将难做。”朝堂中,有官员反驳李大人言语。

    一经提醒,宋起反复思考起来。

    宋起向来自视甚高,轻易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对李牧却颇为忌惮,毕竟,对方曾经为北方头号名将。

    他又发动政变,扣留李牧恩人,若李牧打算一条道走到黑。

    只身前往南大营,与羊入虎口有何区别,不被李牧扣押才怪。

    就在宋起打算重新询问时,一名侍卫闯进书房,在书房中央,向宋起行礼,抱拳道:“皇上,北大营大将军,在书房外求见。”

    “招韩将军进来!”宋起道。

    韩韬率军驻守北大营,及牵制南大营的李牧,又提防蒙阔率军,突然南下。

    若无要事,韩韬轻易不会离开北大营。

    此刻,韩韬亲自入宫,莫非有大事儿发生,宋起内心嘀咕。

    侍卫退出,一名身材魁梧,身穿甲衣将领,阔步自门外走进来。

    显身后,浑身散发阵阵凶悍杀气。

    韩韬,与郁镇东,郭万山为宋起帐下三名虎将,在郁镇东进攻燕国,郭万山率军驻守南方,防止陈国时,唯有韩韬留守开封,乃宋起亲信之一。

    走到大殿中央,韩韬抱歉道:“末将见过皇上。”

    宋起摆摆手,朗声询问:“韩将军,你亲自入宫,有何要事?”

    “皇上,机械军在开封郊外,发现燕军踪迹!”韩韬没有丁点犹豫,直接向宋起说明来意。

    闻声,宋起仰头大笑,道:“韩将军,燕军主力皆在南方,怎么可能出现在开封外,会不会是李牧帐下铁骑,冒险潜入北大营附近?”

    宋起心思乐观,完全不相信燕军主力归来。

    他率领探子前往燕陈沿江之处,密切监视,假若燕军主力北归,他一定会收到探子传来消息。

    然而,至今没有收到任何有关燕军主力回归的消息。

    韩韬神情严肃,国字脸看起来有点凶神恶煞,斩钉截铁道:“皇上,不会有错。李牧帐下铁骑皆为红衣黑甲,然而,士兵口中所言的骑兵,皆为黑衣黑甲,与燕军没有区别。”

    “韩将军,是否抓到对方,或了解对方驻扎何处?”尽管韩韬说的有鼻子有眼,宋起依然有点不相信。

    燕军不可能在宋国探子眼皮底下,成功渡过长江,返回燕国,更不要说,出现在开封附近了。

    韩韬冷语道:“皇上,不曾抓到,本大营士兵察觉他们踪迹时,他们也发现北大营士兵,因此痛下杀手,北大营中仅有两名士卒死里逃生。

    末将得知后,急忙派副将带兵追击,然除收集宋军尸体外,不曾找到对方踪迹。”

    “没有收到沿江探子消息,各郡各州,也没有传来燕军消息,燕军怎么会出现开封外,他们如何避开各地探子,神不知鬼不觉出现在开封外。”开封城外造成流血事件,宋起有点相信燕军出现了,却不清楚燕军通过什么样方式,避开所有宋军探子。

    沉默稍许,宋起猛然拍着脑袋。假若燕军当真出现,或许与林疏影有关系。

    毕竟,林疏影参与后,帮助燕军,保不齐各地郡守故意隐瞒不报,所以,燕军兵临城下,他才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宋起急忙起身,走到高台前,向韩韬道:“秘密派遣探子寻找燕军踪迹,假若发现,全部歼灭。”

    “是!”韩韬抱拳道。

    “李大人,迅速加强城门防御,对所有来往人员,详细盘查,但凡发现燕国口音的人,全部生擒,另外,全城戒严,搜捕燕国人,全部下狱。”宋起吩咐道。

    燕军狡诈,晋阳城怎样覆灭,他了如指掌,听说,在夺取蔡国皇都墨城时,燕军如法炮制。

    开封城外,发现燕军踪迹不可怕,就怕大股燕军闯进城中。

    “是!”李大人抱拳。

    群臣退去,宋起站在空旷书房内,来回度步,心中非常复杂。

    依然揣测燕军通过何种方式出现,思前想后,脑海中一片混乱,他觉得当此之际,必须与林疏影亲自交谈。

    不管两人之间有什么矛盾,在燕军显身开封附近时,必须驱逐燕军。

    假若林疏影暗中派遣官员前往燕国求救,必须威胁林疏影要求燕军退兵,寻找机会消灭对方。

    假若与林疏影无关,那么,必须暂时与林疏影联合,宋军该同仇敌忾,驱逐入侵之敌。

    没有迟疑,宋起移步向后宫走去。

    为拉拢蒙阔,李牧,顺便让女帝对外宣布,她自愿退位,虽然宋起囚禁林疏影,却仅仅把囚禁在女帝宫,未曾伤害。

    宋起疾步来到女帝宫,林疏影端坐软榻中,手里捧着本古籍静心品味,丝毫没有失去皇位,被迫囚禁的样子。

    目睹林疏影平静神情,宋起握拳轻咳,闻声,林疏影抬头,瞥了眼宋起,又继续读书。

    观之,宋起生怒,上前夺过林疏影手中书籍,摔在书案上,喝道:“林疏影,你我帝位之争,我的手段虽卑鄙点,你不必与燕军勾结,难道,大宋被燕军吞并,你才满意吗?”

    “宋起,朕早说过,你能征善战,不表示你有治国之才,怎么?燕军主力回归,前线战事不顺了?”林疏影神情平静,对宋起粗暴举动,毫不在乎,反而一副奚落宋起的样子。

    “前线战事顺利,宋军如狼似虎,不劳你操心!”宋起怒道,忽然询问道:“但是,你为何与燕帝暗中勾结,吩咐各郡郡守,隐瞒燕军行踪,致使燕军神不知鬼不觉,出现开封外。

    帝位难道那么重要吗,为夺帝位,你连祖宗江山也不顾吗?”

    林疏影秀面中古井无波,反问道:“帝位重不重要,你心中不明白,为夺帝位,不惜打乱朕向南兼并陈国,稳定后方,与燕国决战策略,燕军兵临城下,你咎由自取,休要怪罪在朕头上,朕不像你没有底线。”
………………………………

第975章 山雨欲来,明争暗斗

    女帝宫内,林疏影秀面中古井无波,对宋起威胁,处变不惊。

    纵使落为阶下囚,仍旧不失帝王风采。

    三言两语,辩驳的宋起面红耳赤,好不尴尬。

    帝位之争,宋起手段卑鄙,更打破林疏影强吞陈国,率师西进,征讨大燕的雄伟计划。

    不过,林疏影心似明镜,自古中,最是无情帝王家。

    帝位之争,她落得下风,只怪她手段不济,疏于防范。

    然而,被囚禁女帝宫,她手里还握有重兵,军中有蒙阔,李牧军团支持,朝堂中,简烨,柳灼崖,亦对她忠心耿耿。

    要扳回一局,夺回帝位,不是没有机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旦有合适契机,她会毫不犹豫把宋起自帝位驱逐下去,重新夺回皇权,荣耀回归。

    遭遇林疏影厉声驳斥,宋起面红耳赤,不清楚该怎样回答。

    说起来,宋起对林疏影好像有与生俱来的忌惮,成功夺取帝位,黄袍加身,成为九五之尊。

    可惜,臣子做久了,宋起依然忌惮林疏影,在她面前不敢以朕相称。

    今日,宋起不想在林疏影面前丢失颜面,又无计可施,神情中,不禁升起几分无可奈何。

    沉思少许,似乎像决定什么似得,清了清嗓子,道:“女帝,京郊附近,有燕军踪迹出没,虽不清楚对方数量,但燕军狡诈如狐,神出鬼没,肯定会危及开封安危,我建议,你向李牧写信,命令他出兵剿灭燕军,化解皇城危机。”

    宋起忌惮林疏影,又不想被她看扁,然而,时局难改,李牧铁骑牵制韩韬军团,让他无法抽出兵力对抗。

    唯有放下皇帝威严,希冀暂时与林疏影化干戈为玉帛,双方放下争执,倾皇都之力,全力阻挡燕军。

    抵御外敌,确保皇都无忧,再解决大宋内部事务。

    然而,林疏影面色平静,缓缓起身,走到一处万里江山图前,秀眸欣赏起来,背对宋起道:“燕军之事,与朕无关,与李牧无关,你若有方法,何不怕韩韬率军征讨?”

    此刻,林疏影隐约觉得燕军来袭,或许不利于宋国,然而,若稍加运作,她极有可能重新掌握皇权。

    宋起闻声,急躁面孔中,不禁震怒,派韩韬御敌,没有军队牵制李牧军团,皇都空虚,对方杀来,他与林疏影处境,会马上调换。

    不禁冷声怒喝:“林疏影,你究竟要怎么做?”

    “朕怎么想,全看你怎么做。”林疏影双目依然集中在万里江山图上。沉默稍许,道:“宋国和,有逐鹿天下,与燕国,楚国,一较高下,争夺天下的资格。

    宋国分,瞬间沦为二流诸侯,陈国北上,燕国东进,顷刻之间,宋国万里江山,烽烟四起,千万百姓沦为亡国奴,你好好考虑?”

    林疏影言语有点中,不过,却完全自诸侯国时局出发。

    宋起面色变得沉闷起来,分与和,全在他一念之间。

    然而,好不容易夺取帝位,又岂能轻易拱手让人。

    纵然为大局考虑,该主动屈服,交出军权的人,也是林疏影。

    宋国,唯有在他带领下,才能东征西讨,完成吞八荒,并**,历代皇上的雄图宏远。

    没有犹豫,宋起冷语道:“女帝,你清楚时局,何不交出兵权,让蒙阔,李牧,简烨,柳灼崖为我效力,助我实现一统天下。”

    “术业有专攻,朕早说了,你有名将资质,却无帝王风采,强扭的瓜不甜。现在你夺取帝位,大宋无法复兴,更会江河日下。”林疏影一边言语,素手一边抚摸在万里江山图上,提高音调:“大宋灭亡,你沦为亡国之君,饱受千夫所指,受到宋地百姓,世世代代咒骂。”

    一时,林疏影言语,激怒宋起,他猛地拔出腰际佩剑,指向林疏影后背。

    狂声喝道:“林疏影,你这般有恃无恐,难道以为我不敢杀你吗?”

    “你怎么想,朕不清楚,但是,你杀了朕,照样无法击退燕军。”林疏影神情平静,不为所动,娇声呵斥。

    这时,女帝宫外,传来宦官声音,接着有紧促脚步声快速逼近,宋起闻声,快速收起佩剑。

    不久,离开皇宫的韩韬,出现在女帝宫中,看到林疏影背影,韩韬行礼道:“拜见女帝!”

    转身才向宋起行礼,道:“拜见皇上!”

    林疏影转身,韩韬不敢直视,匆匆靠近宋起,着急汇报道:“皇上,郁将军派人自前线传回消息,在进攻雁城时,突遭燕军奇袭,宋军伤亡严重,仅有两万多宋军逃出。

    目前被燕国将领赵鸿儒率领十万步骑穷追猛打,即将回国。

    另外,以燕国大将军侯铭封为首,侯铭封,赵鸿儒,鞠文泰,组成三路燕军,率军三十万,自南中北三个方向快速向宋国逼近。

    目前侯铭封率领的中路军,与鞠文泰率领的北路军,经过数日长途跋涉,已经抵达宋国香山郡,牟阳郡,开始攻击宋国。”

    韩韬滔滔不绝说完,抬手抹去额头冷汗。

    他与郁镇东,郭万山,及不少主战派文臣武将,支持宋起发动政变,夺取皇权,无不希望北方局势逐渐明朗时,与燕国一决雌雄,争夺北方霸主,一统江山,成就帝王霸业。

    谁料想,有利宋国的局面,仅仅有月余,就被悄无声息回归的燕军,在旦夕之间快速改变。

    此刻,大宋遭遇三路宋军袭击,这种局面,在他们极为不满,认为过于保守的林疏影时代,根本没有出现过。

    韩韬甚至暗暗怀疑,当初,发动政变,囚禁林疏影的举动,是不是错了。

    韩韬汇报,惊得宋起面色煞白,神情充满疑惑,皇都外出现燕军踪迹,已经让他觉得足够奇怪了。

    燕国境内也出现燕军,更迅雷不及掩耳击败二十万熊军,对方究竟采取什么方法,在宋军探子及吴越蔡水师联合阻击,悄无声息渡过长江。

    不禁吼道:“郁镇东是猪脑子吗,二十万宋军,竟被燕军重创,他不懂得侦查吗,雁过留影,燕军就算飞度长江,飞回燕国,也该有迹可循。”

    宋起惊慌,害怕,有件事情他很清楚,郁镇东率领的宋军,在燕国全面落败。

    直接证明他吞并燕国计划受挫,势必在朝堂,皇都引起朝臣百姓声讨,对他帝位及其不利。

    林疏影时代,大宋对外征战过于保守,依然侵吞晋国,郑国,赵国部分领土,更强行吞并西陲强国梁国。

    反观他登基后,扬言吞并燕国,弘扬大宋国威。首战中,却有十七八万宋军战死沙场。

    第一次征讨燕国,刚开始就结束,还把祸端引入宋国。

    更重要,他手里掌握三支重要军事力量,第一支征讨军队被重创,遭遇燕军入侵,唯有派遣镇守南方的郭万山,率领军团阻挡赵鸿儒率领的步骑军团,依靠韩韬,却根本不能阻挡中路与北路的燕军。

    何况,开封附近,亦出现燕军踪迹。

    事情变得异常棘手,无法进攻燕军不说,还要设法阻挡来自中路与北路燕军,及开封附近燕军。

    在宋起看来,要化解宋国危机,唯有驻守北方的蒙阔军团,阻挡鞠文泰,李牧率军阻挡侯铭封军团,郭万山在南方阻挡赵鸿儒,韩韬率兵平息开封附近燕军。

    单单凭借他手中韩韬,郭万山军团,很难阻挡燕军进犯,稍有不慎,宋国会被燕国吞并。

    瞧林疏影态度,依然古井无波,似乎对燕军来袭不闻不问,又像在预料中。

    要调集蒙阔,李牧军团,非常困难,更不说,消灭对方了。

    震怒之余,宋起长长喘口气,急忙问道:“韩将军,你有何御敌之策!”

    韩韬无语,目前情况,驻守北方的蒙阔军团,及驻守京师的李牧军团不动,几乎无解。

    微微摇头,神情苦闷的道:“皇上,要想阻挡燕军,难度很大,除非聚齐大宋全国之力。实在不行,唯有,唯有”

    林疏影在场,韩韬不敢言语。

    “唯有什么?”宋起动怒,催促道。

    韩韬不敢隐瞒,快速走到宋起面前,详细叙述自己内心想法。

    渐渐的,宋起面色变得惨淡起来,不久,震怒道:“宋国不能分裂,一旦分裂,岂不正好让燕国称心如意?”

    不久前,林疏影刚刚告诉他,宋国分与合的影响,让他前往西陲梁国,自立为王,宋国分裂,他会被宋国百姓,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生生世世不得翻身。

    韩韬在向宋起嘀咕什么,林疏影不曾听到,也不屑听到、

    不过,从宋起言语及态度中,林疏影便猜出韩韬向宋起建议什么,不禁冷声道:“宋起,燕军采取特殊方法渡江,无声无息抵达北方,你瞧着吧,若朕猜的没错,燕军将军兵不血刃,抵达开封城下,不管你采取任何部署,都不能有燕军行军速度快。

    因为,燕军真的在飞!”

    此刻,林疏影彻底了解南北方局势,大概猜出燕军利用什么,避开吴越蔡水师,成功渡过长江,神出鬼没似得,出现在北方,重创毫无准备的宋军。

    “女帝,你究竟知道什么?”宋起询问,韩韬目光也转移在林疏影身上,不过,仅仅余光相向,不敢直视。

    “朕知道什么不重要,重要的事儿,你顶多有两天时间准备,不然,皇都内外会变成修罗地狱,一夕之间,宋国皇族会变成燕军阶下囚。”林疏影惊讶燕军行军速度,此刻言语却在恐吓宋起,从而浑水摸鱼,争取重新掌握皇权。

    察觉宋起神情犹豫,惊慌,额头冷汗滚滚留下,没有昔日百战英雄的雄姿。

    林疏影步步紧逼,堵死宋起西逃前往梁国旧地自立的念头,冷语道:“宋起,一山不容二虎,燕宋必有一战。你在宋国崛起时,图谋不轨,已经犯下十恶不赦之罪。

    若再分裂大宋,必将会变成大宋罪人,朕不会饶恕你,大宋百姓不会饶恕你。”

    林疏影被囚禁,对南北方局势不太了解,不过,也知道燕军主力尚在南方。

    现今,燕军主力,神不知鬼不觉返回北方,她觉得假若自己没有猜错,林枫肯定采取某些奇怪方法,使得燕军避开长江天险,快速回归北方。

    京郊出现燕军踪迹,郁镇东征战宋国,惨遭燕军重创,宋国损兵折将。

    燕军扭转局势后,派遣三路燕军东进,燕军处境瞬间改变,大宋处境非常微妙。

    若不快速拿出解决方法,大宋很快会被燕国吞并。

    遭遇燕军三路大军杀来时,宋国上下,必须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一致对外。

    假若宋起有大局观,就该迅速退位,亲自率军去前线征战御敌。

    宋起听闻林疏影言语,怒喝道:“女帝,你少危言耸听,你不调动李牧,蒙阔,我怎么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