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帝王-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夜袭。反被伏击

    或许,铁蒙今夜注定该倒霉,柳玄远等人,事先料定他会袭击黑旗关。准备妥当。等待他主动自投罗网。

    另一边,侯铭封,冯石虎两人带十多万骑兵,包括刀锋战士,在战斗打响时,悉数来到黑旗关。

    封侯两人麾下部队,绝非柳玄远手底部队能够比拟,何况。来之前,林枫三令五申。务必生擒铁蒙。

    战斗从半夜打到天亮,在柳玄远亲自指挥下,铁蒙损兵折将,却寸功未立。

    夜袭不成,被伏击时,铁蒙就该带兵离开的,可惜心中不甘,回西山无法向博尔术交差,只能心存一丝侥幸。

    天亮了,一夜厮杀参战双方胜负在明显不过了。燕军以守代攻,损失极小,铁蒙却留下了一万尸体,负气带兵向西而去。

    “柳将军,为何冯侯两位将军不参与守城之战”半宿防御,及连日来战战兢兢,心思全放在防御铁蒙部队上,令狐藏这会非常疲惫,面带倦色,望着黑旗关下,跨上战马的冯侯二人,不解其意,询问柳玄远。

    多年领兵经验,他一眼就看出来,冯侯两人手底骑兵,战斗力及装备,要好过黑旗关守军及戎族部队,若冯侯两人率军守关,铁蒙损失更大。

    “喏”柳玄远站在关头,看着鱼肠杀出的冯侯两人,笑着道:“皇上有令,生擒铁蒙回京,所以。,再者,两位将军麾下部队,早在草原上野惯了,不善守城,攻城掠地,大兵团作战,才是两位将军拿手好戏,这次,皇上连刀锋战士也派来了,可见对铁蒙势在必得,也在告诉博尔术,大燕不好招惹。”

    “可是,铁蒙手中还有近四万骑兵,我看两位将军,各自不过带着三万骑兵出关,部分队伍还在留在关内,是不是太过轻敌了毕竟,铁蒙也是能征善战的狠茬,手底又有四万东胡骑兵,若发现被追击,趁机设伏,怕是。。”令狐藏面带忧色,有点担心的说。

    铁蒙叛出戎族,还引外敌攻打部落,戎族上下恨不得分食了他,可惜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冯侯两人带兵追击,令狐藏不看好,内心却希望两人能够生擒铁蒙,到时,亲自把他挫骨扬灰,以解心头只恨。

    “铁蒙有那般心机,今夜就不会来黑旗关了。”

    。。。。。。

    燕京,皇宫。

    翌日清晨,天色微亮,林枫早起,在云瑶宫外晨练,缓步走向金銮殿,准备上朝。

    这时,安恒自外面快速进来,手中又拿着书信,匆匆来到林枫面前,道:“皇上,黑旗关急报”

    林枫弹着腿,扭着腰,活动着筋骨,拆开书信,柳玄远亲笔,上面写的清楚,黑旗关骑兵,李奎在关外三百里处,救下慕容博文与令狐藏,五万残兵,七八万百姓。

    伏击对方四万多骑兵,挫败铁蒙阴谋,当前双方正在交战,但博尔术派给铁蒙五万骑兵,似有攻打黑旗关之意。

    信中内容,也算捷报,林枫依然动怒,暗骂:这混蛋。

    随即把手中书信揉成一团,林枫没好气,东胡之行,让博尔术与安提拉反目,料着再无后顾之忧,谁知博尔术和燕国较上劲了。

    非要让自己狠狠教训他,才肯罢休吗

    年关前,林枫不想动刀兵,奈何博尔术欺人太甚了。

    还好了解实情始末,就派出冯侯两人出征,若不出兵针对,对方会把燕国当作软柿子捏,一次,两次,黑旗关就不得安宁了。

    这次,冯侯两人,带领刀锋战士,及麾下精锐骑兵,不要辜负了他的期望。

    收起书信,坐上龙辇,林枫向着朝堂走去。

    目前看来,今年冬日,消停不得了,内政外患,够让他手忙脚乱。

    今日早朝,因为昨日新政推行已有定论,林枫下旨,准备针对燕国弊端,进行深入变革。

    事先与六部首脑及林枭通气,便是不希望朝堂上,有更多争议。

    何况,博尔术下令铁蒙,准备攻击黑旗关,若不推行新政,不力争图强,依然会处于被动挨打局面。

    踏上金銮殿,安恒宣告众臣入朝,觐见皇上,之后,文武百官主动排成四列,文臣武将左右各两列,倒也泾渭分明。

    文官以司徒为首,跟他并肩的文臣,是兵部尚书文季师,后面跟着户部尚书余哲明,刑部尚书柳玄远,礼部尚书李孟昶,工部尚书赵士德。及每部三位侍郎,约有二十多人。

    武将之位,首席两人是定国侯林枭,禁卫军统领雷杰英,后面包括几名叫不上名字小将,与文官对比,武将处于弱势。

    也看出来,燕国人才之缺乏,不过,自邙山赶回的拓拔羽,亦在武将行列,地位还稍稍考前。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加起来不足五十人。然朝中人尽皆知,帝国核心人物,依旧那么几个,余下之人,办好自己手中实务就行。

    只是,今日林枫不这么看,燕国官员并不充裕,很多人身兼数职,不少机构组建起来,相关人员却迟迟不能就位,这就是弊端。

    “拜见皇上”

    林枫坐在正位,摆摆手:

    “众卿平身”

    “谢皇上”

    文武大臣,分列两边,站稳身形,林枫也不啰嗦,开门见山直说:“今日早朝,仅商议两件事,第一,燕国新政继续推行,即日起,开始逐步深化,细化,废奴隶制,解放人口,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统一度量,货币等。

    新政经过两年推行,燕国无论经济,军事,还是百姓生活,均有弥足长远进步,不过,这些还不足。今日,新政再深化,细化,是为更好巩固燕国今时今日取得成就,让燕国整体国力更上一层楼。”

    林枫继续道:“治大国如烹小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燕国内务制度,不能按部就班,必须推陈出新,依燕国旧制,差点令燕国有灭国之祸,必须彻底根除糟粕。战国时代即将来临,再看周边诸侯列国,那个没有燕国强大,要想在夹缝中生存,就必须忍常人不能忍,受常人不受之苦。

    燕国四面强国林立,仅有目前成就,尚不足苟且偷生,更何况争霸图强,物竞天择适者生,燕国因循旧制数百年,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环境了,若不及时深化,细滑新政,变革止步于此,恐怕两年来取得成就,又会付之东流,诸位爱卿说说,当初生死存亡之际,燕国该不该推行变革,该不该富国强民”

    林枫言之凿凿,朝堂之人,多数认可其说法,新政颁布两年,燕国变化,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然而,林枫一句,废奴隶制,耕者有其田,就让朝中不少老人,尤其在燕国的拥有势力的人,心思沉重起来。

    这两件事情,与废贵族萌荫,设立军功制,科举制无意,全是在剥夺老贵族手中特权,若族人不能及时适应,数百年的好日子就过到头了。

    不过,有人反对,自然有人称赞,那些因为军功,科举提拔上来的人,自然拥护继续深化新政,唯有继续打破旧的框架,建立新的框架,燕国才会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正所谓,不破不立,就是这个道理。

    未完待续。

    。。。
………………………………

第174冥顽不灵

    林枫语气未变,相反,越发严厉起来,意在告诉准备阻止推行之人,他各人意图,也无需对方辛苦揣测圣意。请大家搜索品#书网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他没有虎躯一震,王八之气迸发而出的能力,却也盼着通过这会声声诉控,惊醒那些冥顽不灵的守旧者。

    “数十年来,郑梁相继变法,都逐渐富强起来,赵国恒王临死,清楚朝中旧势力,也是为变法扫清障碍,连赵国那么强大的国家,都要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燕国难道还要抱着旧东西,旧观念进棺材板么今日新政继续推行,深化,朕不想造成流血事件,可若有人跟朕对着干,恭喜你,你丫玩完了。

    司徒,你周游列国,见多识广,你说治国之道,该不该变,该不该推陈出新,又有什么治国理念适合燕国”

    一句恭喜你,你丫玩完了,淋漓尽致表达出自己态度,当前,把话题转移给司徒,便是不想听没有用的废话。

    朝中保守势力,目光齐齐转移在司徒身上,大概猜出林枫意思。

    询问司徒,简直是正中下怀,燕人谁不知,司徒,文季师两人力主变法,是皇上左膀右臂,铁杆盟友,对推行新政举双手赞成。

    司徒不断研习百家之术,对变法之术尤为精通,在燕国被重用,取代燕国老臣赵士德,担当吏部尚书,就因全力支持新政,推行新政来,若是场战争的话,司徒及手下干吏。始终处于前线。

    他思维敏捷,才学广博,对新政有深刻见解:“皇上之言。言之确确,没错,物竞天择适者生,大自然该如此,诸侯列国以该如此,变法时不我待,继续耽搁下去。燕国之成就毁于一旦,列为同僚亦是亡国之臣。”

    扫了眼诸位同僚,司徒继续道:“大世之争。战国时代即将来临,今百家争鸣,各家各派思想多如牛毛,治国强兵之术。数不胜数。

    郑梁两国变法。郑国王道治国,梁国霸道治国,确实有不小成就,可惜变革不彻底,不敢刮骨疗毒,终究不能登上霸主之位。

    唯有法家治国,乱世行重典,才是根本治国之路。然法家治国,带有不可抗拒性。推行势必血流成河,阻力极广。一旦实施,却意义深远。”

    “我与文大人商量过,燕国推行法制,未必重典治国,但必须有系统律令,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律令难以治国。

    设律令,乃国之根本,需要皇上支持,且坚定不移支持,变法期间君臣始终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此,不过三年五载,燕国必然脱胎换骨,赢得新生。不然君臣二心,法令不能统一,变法难见成效。变法之路,往往是条血途,没有大恒心,大毅力,岂会形成天翻地覆的变革,形成强大国家”

    “燕国推行新政,主要解决人口及律令问题,解决了这两件事情,燕国会是猛虎入山,囚笼入海,无任何束缚了。

    根据我数日来亲自调查了解,燕国地广人稀,但富户,贵族家中杂役奴隶,却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数十乃至上百人,为寥寥数人服务。

    这等做法极其荒唐,致使劳动力减少不说,大量良田因此荒废,对外兵源稀缺。所以废奴隶制,耕者有其田,”

    非推广法令难以拯救,法令推行如排山倒海,不彻底打破旧的贵族传统思想,何谈强国大志司徒这句话,说的语气极重,声声铿锵,字字珠玑,响彻金銮殿内。

    既震慑贵族旧臣,又得到不少人认可,受新政影响,提拔上来的文臣武将,闻言纷纷点头,毕竟是受益者,没有新政,就没有今时今日的他们,鲤鱼跃龙门,封王拜将,几乎在白日做梦,故此,对新政推行,极为支持。

    “说得好”林枫对司徒口才,佩服之至,这家伙不愧是曾经周游列国,宣扬变法思想的说客,说起新政之事,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少有人匹敌。

    趁着金銮殿上安静,林枫扫了眼群臣,接着司徒的话继续道:“新政不可急于求成,朕向来也没有着急,不然,两年前,就会彻底打破燕国旧制,推行新政了。可这样做带来的危害,也是毋容置疑的。法令颁布亦是如此,法令稳定,须长期信守铁律,徐徐图之,让百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政,接受法令”

    接受过信息爆炸时代的文化,林枫深知新政或变法难度,及操之过急带来的弊端,不可一蹴而就,更不能今天推行新政,明日复辟,政策朝令夕改,这样一来,会很容易失去百姓信任,皇家也没有了权威。

    这时,工部尚书赵士德,迈出臣列,拱手道:“皇上,微臣支持皇上新政,但微臣以为推行新政即可,无需废除奴隶制,施行耕者有其田。燕国地处北方,贱民尚未开化,废除奴隶制,没有了约束,犯罪率势必激增。燕国清除了外敌,万万不能因推行新政,破坏了燕国国力,皇上三思啊”

    燕国朝堂之上,代表旧贵族势力,有三位重臣,兵部尚书文季师,刑部尚书柳乘风,工部尚书赵士德。

    这三人,家族均为燕国百年世家,在燕国根深蒂固,影响力极大。

    不过,文季师从善如流,全力支持林枫推行新政,柳乘风不全力支持,却也不反驳,处于中立态度。

    唯有赵士德,也算林枫依仗之臣,前几次,对林枫多有支持,昨日,林枫特意召集诸位重臣,希望君臣口径统一,谁知,他今日言语一转,逆道而行。

    之前,他执掌燕国官吏升迁,位高权重,倒也在身边聚拢不少人。卸下吏部尚书之职,担任工部尚书,依然为六部首脑,朝中不少人,由他提拔上来。

    此言一出,不少亲信纷纷点头,跳出来支持赵士德观点,认为不能继续深化新政,或继续深化新政时机不成熟,云云。

    林枫观之,心中暗暗不悦,默默点了点人数,朝中四十余人,十三人唯赵士德马首是瞻,一股不小的力量啊。

    他不会追究这些人拉帮结派,只要君臣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推行新政,拉帮结派反倒是好事,若这些人阻挠,就别怪他同下手了。

    此刻,林枫尚未发言,司徒身为推行新政首脑,自然不会示弱,道:“皇上继位,燕国像垂垂老矣的老人,风烛残年,不晓的还可坚持多久,去年,戎族南下差点灭了燕国,便是守旧的结果。

    列国争霸,不会有谁同情你,怜悯你,落后就要挨打,燕国若不崛起,必然被诸侯列国无情抛下,自韩方伏诛,燕国旧势力遭重创,给推行新政提供了良好前提。

    皇上趁机推行新政,两年来,燕国迅速壮大,骑兵东征西讨,商人南来北往,国家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而今,新政到了深化完善地步,赵大人不支持皇上言行,莫非准备眼睁睁看着,燕国重蹈覆辙,沦为末流诸侯国。

    今赵大人不支持解放奴隶,在下试问,荒废土地谁人耕种,兵源何来,难道赵大人准备带着家眷,上前线,或者下田耕地吗”

    司徒语气极重,更像在批评赵士德,赵士德被司徒言语呛的无言以对,肥胖身躯上,在冬冷寒天滴滴冷汗自额头滴落。

    看了眼面色不善,似笑非笑的林枫,赵士德退回原位,不再说话,今日若再阻挠下去,可能明天他会卷铺盖滚蛋了。

    赵士德闭口不言,依附之人自然不会主动自找没趣,朝堂一时间,又安静下来。

    当前燕国事务繁杂,正是需要人手之际,林枫没有追究赵士德言语,道:“司徒一番理论不无道理,今日唯有辛苦司徒大人,担任新政首脑,根据百家学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起草文书”

    同时,又对赵士德说:“赵爱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燕国处于列国微末地位,快马加鞭都追赶不上别人,何敢逆道而行啊

    你的言语,也不是阻挠新政,的确,新政不可冒进,需步步为营,徐徐图之。这些道理朕不是不懂,否则,昨日真不会答应释放奴隶,皇家出资的事情。

    新政目的在于富国强民,断然不会威胁百姓利益,爱卿若不相信,拭目以待”

    赵士德诚惶诚恐,自古伴君如伴虎,在朝堂两年,他晓得林枫品性,不是会主动服软退缩的人,今日说了这么多,给足了他面子。

    接下来,自己若不识好歹,故意阻碍刁难新政,恐怕不光好日子到头来,连项上人头也有危险。

    物极必反的道理,他不是不懂。

    接下来,林枫没有再搭理赵士德,话已经说的足够明白了,若还依然冥顽不灵,自己也救不了他。

    随即又提出了统一度量,统一货币,迁移百姓前往浑河三郡,及建立黄金台,发求贤令等等。

    谈完新政之事,林枫掏出黑旗关送来的书信,寄给安恒,由他交给诸臣阅览。

    未完待续。

    。。。
………………………………

第175章我想利用你

    书信在六部首脑之间传送,群臣看到书信纸张被揉的皱褶,不难想象,林枫初时拿到书信生气的样子。

    也难怪,今日,他语气沉重,力主推行新政。

    燕国不久前分拆了东胡,对方自立,却马上出兵燕国,准备以牙还牙,这压根就没有把燕国放在眼里。

    倘若东胡王庭铁骑,群臣会理解,毕竟,对方兵强马壮,雄兵数十万,又被燕国夺下浑河三郡,报复,在正常不过了。

    博尔术手底不过三十万部队,算上吞并各部落后的骑兵,仅超过燕国十万,何况西面有死敌匈奴威胁,东面有王庭铁骑虎视眈眈。

    商路不通,粮食匮乏,按理来说,西山袭击北赵距离更近,博尔术偏偏不惜长途跋涉,舍近求远,派铁蒙吞并戎族,出兵燕国。

    为何,还不是燕国弱小,准备持强凌弱

    包括赵士德在内的大臣,想明白了这一点,就理解为何林枫强势推行新政,希望燕国迅速壮大起来。

    “近年来,燕国有点成就,然外患不断,这不东胡博尔术部落又来袭击黑旗关,当前已入寒冬,双方未必会开战。但今日不战,博尔术狼子野心未必会收敛,两国迟早一战,若战,谁上前线,谁资助钱粮,所以,新政深化势在必行,谁阻止,就带家眷去前线抗敌。”

    回想起清晨那一幕,林枫怒火情不自禁升起,燕国处境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竟还有人不希望推行新政,这会儿,他真想吼上一句。你想死,别拉着我啊。

    此刻,把书信交由群臣阅览,只想告诉阻挠的人,燕国外面虎豹横行,虎视眈眈,不予图强。唯有灭国。

    不要天真的觉的,在邙山,晋北。浑河三郡,取得成就,就足以震慑外敌。

    “皇上,博尔术之事。黑旗关只需重兵防御。未来两三年,博尔术目标肯定是统一东胡,燕国势必要在两三年,既富国,又强兵,再调头北上,一举荡平草原各部落。”文季师道。

    司徒抓内政,他处理兵事。今博尔术不安分,派兵威胁黑旗关。是该好好计划计划了。

    “朕也这么想,所以,仅派侯铭封,冯石虎两人带兵,救下戎族残余,稍稍敲打敲打博尔术,短时间内,注意力不会放在东胡身上。”林枫手指弹在案台上,盯着李孟昶道:“李爱卿,你去联系宋国使者,安排朕与女帝会面。”

    塞外兵锋,不到万不得已,林枫不会派大军出动,接下来,关键必须处理好四面事务,与北赵,还是宋国合作,将会影响燕国未来五年,乃至十年走向。

    此时,选择先与林疏影会面,而不是先接见北赵使者,只因,林枫希冀与宋国结盟。

    赵国分解,北赵势力骤降,若没有有法子解决北赵问题,宋国势必崛起,然而,宋国位居东方,四面大国不少,却尽是仇家。

    唯有燕国,国小,兵却不弱,林枫希望,宋国南征北战时,燕国趁机打草搂兔子,提升实力。

    “皇上,为何不先接见北赵使者,若六国举兵,不仅可攻宋,相反,还可拿下南赵,岂不是一举两得么”赵士德询问。

    这个问题,林枫考虑过,但是六国聚兵,却未必能够兵合一处,便是兵合一处,攻宋,两条道路,出郑攻宋,出燕攻宋。

    由郑国过境出兵宋国,并不意外,若由燕国出兵宋国,林枫担心北赵假道伐虢。

    兵入宋国,回头调转枪头,消灭燕国。

    何况,六国聚兵,一战定不能吞下宋国,纵然重伤宋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燕宋接壤,燕国势必首当其冲,承受宋国怒火。

    与宋国结盟,看似势弱,但北赵,梁国之兵有燕国,南赵牵制,郑国之兵,有蜀国牵制,仅剩陈晋两国,两国今年均遭宋国征伐,宋国战不胜,也未必会败。

    只是,与宋国结盟,也不能白白便宜宋国,必须先在宋国身上敲诈些油水。

    “赵爱卿,朕接见宋国使者,未必与宋结盟,不接见北赵使者,未必不与北赵结盟,当前就看两国肯付出多少代价了。”林枫道。

    “司徒,新政各项措施,你尽快列出框架,赵爱卿,安抚好李氏族人,朕与女帝会面之后,自会亲自会见李氏,行了,今日先散朝吧。”

    离开金銮殿,林枫扭了扭脖子,活动活动筋骨,朝着文华殿走去。

    这两日,事情不少,内忧外患,一件接着一件,还全部须在年前全部解决,来年,恐怕不会有太多时间了。

    去文华殿,把慕容博文处境,告诉慕容梦菲姐妹,也好在与林疏影会见前,好好休息放松下。

    进入文华殿,慕容梦菲姐妹两人正在吃早饭,不过,看两人面前餐桌上摆放的食物,似乎没有吃下多少。

    慕容柒嫣没有动筷子,青花瓷小碗内,依然盛饭着满满的食物。

    清丽绝世面容上,带着浓浓忧愁,双手托腮,像在考虑什么问题。

    林枫摸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