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帝王-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得不说,北辰穹冷静起来,对自己认识还是很正确的。

    在前线传回的军报中,获悉燕军与晋军在少阳郡攻伐,互有胜算,北辰穹并不意外,晋械陈旧,晋东之兵,又百年没有参与大战,难免生疏。

    燕军频频出兵,正气势如虎,势不可挡,晋军凭借老旧器械,与燕军互有胜败,以算难能可贵了。

    他相信,只要战事燃起,燕晋两军几次交锋下来,晋人血腥肯定会被激发,再曾经更换陈旧军械,燕军再强,再气势如虹,也阻挡不少昔日横扫北方的晋国铁骑。

    想起夺妻之恨,想起晋阳城之怒,北辰穹觉的,自己该做点什么了,往年诸侯国会盟,大战停歇,今年,他不想停歇,希望晋军在会盟期间,夺回晋西十郡。

    何况去年秋末燕国在东胡人手中夺取了浑河三郡,若晋军夺回晋西十郡,恰好挥师北上,收复晋国故土,一举两得。

    晋国不能实现称王霸业,也会再度中兴,拥有昔日霸王之气

    北辰穹如意算盘打得很好,好似已经看到晋国重新崛起,在北方呼风唤雨了,心中暗暗笃定,必须向王氏求助,希望王氏游说晋地各大世家,在钱粮上支持自己,支持晋国复兴。几日来,邙山军队纷纷返回,前往晋西七郡驻防,林枫面临的大事不少,琐事更多,根本不清楚李钊,赵柯,北辰穹心思,也不想知晓三人心思。

    他只晓得,临行前往郑国太姥山会盟前,燕国必须点齐兵马,安排好三军将士,不然,数十万将士,蜂拥至少阳郡,群龙无首,乱打一通,必然事倍功半。

    况且,随即文季师前来南湖的李氏族人中,有不少贤良之人,文功武治,多具备,以前在赵国均受到重用,眼前,来南湖,林枫恰好把对方安排在各郡,各州,及军中,争取物尽其用。

    为解决燕军在少凉郡群龙无首局面,林枫吸纳张羽把燕军分为三部建议,同时结合目前隆林郡,燕晋两国局势。

    把数十万燕军,划归为四部分,中军,亦张羽,侯铭封麾下军团,及柳玄远,恒邦昌,拓拔羽麾下军团,组成中军,三十多万骑兵,全力对付王纶钥率领的燕国禁卫军。

    林枭,白易生,率领二十多万东胡骑兵,形成左翼,力战沐啸天,争取击败对方,穿插过隆林郡,直击晋阳城,同时收割晋东北方地区。

    赵鸿儒,赵俊,率领十四万步兵,形成右翼,穿插过隆林郡,步骑合并,迅速收割晋东南方地区,切断晋阳城与晋南富庶地区联系。

    至于,晋西七郡各郡防御,也唯有暂时借助各地郡兵了,燕国数十万大军集结少阳郡,对方也不敢翻天。

    何况,燕国重新夺回晋西七郡,对当地人来,不过是返回故国,不再经历晋国涂炭,许多地方,对燕军带来保持欢迎态度。

    另一方面,对待李氏族人,林枫全盘接收,但在李氏族人没有表现出彻底忠心前,他会用,亦会重用,但也会防备。

    李氏经营赵国时间极长,根深蒂固,俨然影响到赵国王位传承,不然赵国亦不会分裂。面对门阀世家拥有的惊人能量,林枫始终保持惊醒态度,他不想燕国强大后,重蹈覆辙,被门阀世家,搞的分崩离析。

    在燕国,一家独大,也唯有皇室,除此之外,任何家族休想成为门阀世家,休想威胁皇室安危,危机燕国国本。

    好在目前燕国在推行新政前,及推行新政中,没有滋生门阀世家的土壤,燕国本土不会形成世家,像李氏这般超级巨大家族,燕国会接纳,也是看重对方手中巨资和人才。

    经过与文季师,简玉彦商议,林枫最终决定,把李氏族人中文臣,分散派遣各地,多为州府长官,避免对方为郡守,成为封疆大吏,在地方形成势力。

    对于李霖,杨飞,李斛,李葆之类的武将,林枫亦没有完全信任,暂时全部委以副职,李霖派给定国侯林枭,与白易生形成左右副将,互相协助林枭。

    杨飞派给柳玄远,与李奎互相协助柳玄远。李斛,李葆两人,派给赵鸿儒,与赵俊形成三足鼎立之态,统领十四万步兵,剩余李氏族人,也派往各军。

    林枫安排妥妥当当,他的四个嫡系部队,燕国目前最精锐的四支部队,刀锋战士,张羽麾下轻骑兵,侯铭封麾下铁甲骑兵,及冯石虎的混合骑兵中,没有安排任何李氏族人。

    若非李氏族人较多,李霖,杨飞,李斛,李葆,多有将才,林枫甚至不会把对方派给赵鸿儒,柳玄远。

    因为苍岩山练兵经历,燕国部队以此为根基,不断壮大,不断强盛,无论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的张羽,侯铭封,或冯石虎,赵鸿儒,还是屈居副将,或者暂时为被重用的白易生,恒邦昌,赵俊,黄浦玄,这八人全死忠与他,被他视为嫡系部队。

    相反,像林枭,柳玄远,拓拔羽,虽然三人亦忠心耿耿,特别林枭千里深入东胡,救他于危难,实则难等可贵,双方有是兄弟。

    然而,终究没有朝夕相处,没有经历生死磨难,用起来还不顺手,不过,为表彰林枭忠勇,他还是把二十多万东胡降兵,交给林枭,由他执掌。

    因此,在对于嫡系或非嫡系部队的问题上,林枫认识的非常清楚。

    。。。
………………………………

224。第224章 不期而遇

    目前,燕军中,有嫡系非嫡系之分,但林枫对林枭,柳玄远,拓拔羽极为信任,绝对不会让对方充当炮灰。

    相反,在他看来只要是燕国骑兵,无论嫡系,非嫡系,都必须相同对待,不可厚此薄彼,无论在装备,赏赐或提拔上,做到一视同仁。

    不然也不会调集柳玄远,拓拔羽部队,与张侯二人部队形成主力,专心对付王纶钥,更不会让林枭带领东胡骑兵,专门袭击晋国皇都晋阳城,这无不是天大功劳,他完全可派赵鸿儒,冯石虎等人前去。

    这么做,还不是希望灭晋之后,无论柳玄远,林枭,还是拓拔羽,全部变成燕国主力部队,这样一来,各部队之间相互较量,更容提升燕军战斗力,他亦不会手中仅有张羽,侯铭封等少数人可用。

    何况燕国吞下晋国,势必引起各国诸侯忌惮,若燕国内部不稳,又何以抵御外敌呢

    最根本因素,还是他不想在燕国部队中形成派系,各自为阵,那样,他在世,还可以压制对方,若他不在时,可能尾大不掉,形成军阀势力,燕国数年努力,毁于一旦。

    旁边,文季师与简玉彦,静静的坐着,气息内敛,半点不着急,他丝毫不清楚,林枫思绪迅速旋转着,伴君如伴虎,君心更难猜测,林枫不简单,所以他想把自己变的简单,听到林枫吐口浑气,道:“皇上,诸侯国太姥山举行会盟,迫在眉睫,南湖距离太姥山极远,咱们势必提前出发。”

    目前距离二月二日,太姥山会盟,仅有十二天时间,若在平时,策马而去,不过两三天时间,目前启程,时间充足有余。

    依照李悬壶建议,林枫伤势三个月内经不起大动,所以,前往太姥山时,林枫必须依然静坐,希望勉强抵达太姥山,因此,长途跋涉,大军必须提前远行,路上脚程缓慢些,却还是可以抵达太姥山。

    “嗯,说的不错,此番会盟可能有人不欢迎咱们,但太姥山聚集天下风云,不会安宁,终究还必须去,季师,点齐一万刀锋战士,咱们明日出发。”林枫道,太姥山会盟,林枫想见见这个时代的人杰,譬如:赵柯,李钊,北辰穹,林疏影之流。

    这些人,举手投足之间,做出的任何决定,都有可能影响北方局势,改变北方面前格局。

    目前,北方风起云涌,半点也不平静,接下来,肯定面临洗牌,有些国家,甚至大国,都会在诸侯国争锋中消亡。

    燕国不得不小心谨慎,若无意外,会盟上,林枫还希望与北方各国互相交好,暂时安抚对方,让燕国有稳定的外部环境,有充足时间吃下晋国。

    看着林枫伤势,简玉彦有点担心,南湖距离郑国太姥山极远,舟车劳顿,林枫身体未必扛得住,但北方诸侯国会盟,要么不参与,要么必须由君王亲自参与,外人根本无法代替。

    燕国形势,北方局面,今年,燕国必须参与太姥山会盟,不然,很容易被外人敌视,或者,有诸侯国在会盟期间,暗中敌对燕国,这都是必须事先提防的事情。

    “皇上,太姥山会盟,百年来有规矩,包括盟主在内,除了宗主国部队,任何君王随行军队不得超过两千人,期间,在郑国会有郑国嫡系精锐部队,保护各国王上安危。”简玉彦提醒道,说出事实,他猜得出林枫心思,经过刺杀事件,林枫小心谨慎许多。

    何况,郑国对燕国敌视,在郑国期间未必会全心全意保护林枫安危,而且,就林枫目前状态,也是经受不起任何人身伤害了。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河梯,会盟规定各国随行军队不超过两千,但常常在会盟期间,各诸侯会有不少探子潜伏进郑国,保护各国王上安危。

    目前,文季师已经写信回京城,想必他们在南湖动身时,燕国血刺已前往郑国,在太姥山附近潜伏起来。

    “唉”林枫叹息了声,道:“郑国终究是大周遗民,纵然诸侯国混战,郑国不为北方霸主,这数百年来,各诸侯还是去郑国,拜祭大周帝王,拜祭龙腾九鼎,可叹,可叹啊”

    大周分裂六百年,各诸侯依然祭拜大周君王,可见大周君王影响力之深远,也可遥想大周统治时代,有多强大,而今对各诸侯影响有多深远。

    昔日,那么强大的国家,也消散在历史尘埃中,令人唏嘘,让人惋惜,同时,也该追究大周灭国根源,引以为戒啊

    正月二十,年味尚未彻底散去,南湖地区百姓还沉浸在年味中时,大地不曾回暖,万物还没有苏醒,北方,依旧略带寒冷,林枫,文季师,简玉彦,曹阿蛮,带领两千刀锋战士。

    入宋境,缓慢南下,前往太姥山会盟

    燕国入郑,翻越邙山,距离最近,这也是燕国提出异地换地,宋国为何没有多少犹豫,换回邙山四郡理由。

    奈何林枫受伤,长途跋涉已经很危险了,若翻越邙山,初春时节,邙山还是极为阴冷,对林枫来不说,不利于恢复,反而受阴寒之苦,伤势严重。

    何况,走邙山山道,极有可能与赵柯,或赵帆相遇,林枫不希望与赵氏两兄弟谋面,至少五国伐宋期间,不想与赵氏兄弟会面。

    燕国迅速强大,兵强马壮,忽然由小瘪三变成土豪,已经让许多人羡慕嫉妒恨了,若与赵氏兄弟相遇,不免发生口舌之争,或者,拉拢进入各自阵营,打乱燕国计划,就实在无趣。

    相反,由宋国入郑,一路上尽是平坦大道,不会太颠簸,同时,林枫也想领略下宋国繁华,看看这个神秘国度,究竟有多么富饶,不是百姓富裕,兵强马壮。

    相同时间内,北方数十诸侯国王上,亦纷纷动身前往太姥山,与宋赵梁陈晋等诸侯不同,这些诸侯国,前往太姥山,除了拜会各国王上,寻求自保外,大多就是去见识见识北方诸侯国王上,在夹缝中寻求谋生之道。

    这场盛会,往年,真正主角为宋赵梁陈晋,五国会在这场盛会上,定夺未来五年各国关系,同时划分势力范围,确保各自国家及势力范围不受攻击,五年前,太姥山会盟,燕国被划归为赵国势力,因此,无论戎族,宋国,东胡,攻击燕国时,都必须考虑赵国颜面。

    相比往年,今年依照燕国在北方做出成绩,恐怕即便不能与宋赵梁陈晋并驾齐驱,也不会被视为弱小治国,与小邦小国同流合污。

    邙山,前往郑国路上,赵氏兄弟果然不期而遇,面对赵国分裂后,北赵,南赵处境,赵柯力邀赵帆同车而行,建议南赵并入北赵,重塑赵国辉煌。

    然而,赵帆顾虑颇多,随从有不少人曾受赵柯排挤,亦担心南赵并入北赵,因为曾经叛出北赵,自身招来杀身之祸,同时,赵帆极有可能被赵柯暗中抹除。

    赵帆本就不傻,在北赵就算位极人臣,也没有自己在南赵当皇帝来的痛快,何况,他相信凭借自己努力,也可统一赵国,不必接受赵柯嗟来之食。

    直言拒绝赵柯好意,一路上,手足兄弟两人,队伍前后相隔十里而行,显的颇为尴尬。

    宋国,北辰穹与林疏影相遇,去年夏末至今,两国战事不断,北辰穹提早出行,就有避开林疏影的意思,可惜两人也终究不期而遇了。

    巧遇林疏影,北辰穹心中极不爽,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不说,宋国财大气粗,与之相比,晋国就显得落魄许多。

    林疏影马车,十六匹骏马开道,在湛蓝色天空下,那金黄色琉璃瓦重檐顶,显得格外辉煌。

    马车两边装饰着青蓝点金彩画,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四面围栏上,雕刻着金漆雕龙宝座,轿子顶端,四根不高的蟠龙金柱,每根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苍穹。

    再看自己,来之前,专门令人重新打造马车,也是极其精美,富丽堂皇,但与林疏影龙辇相比,就显得寒酸许多。

    林疏影马车两旁护卫军队,皆为宋国神机营步兵,士兵虎视眈眈,昂头挺胸,面部表情严肃,看到他,看到他的龙辇,眼神中充满鄙夷。

    马车内,林疏影一身明黄色龙袍,掀开马车门楣,端坐在正中央,神色好似睥睨天下,俯视万生她本就是在万人之上,又永远一副冷酷的模样

    如玉般的雕刻模样,完美的眉型更衬他的英气,薄唇紧抿,眉头紧皱,好似被什么事所烦恼,可是就这皱眉的模样,更让人从心底生出敬畏来。

    察觉对方轻蔑眼光,北辰穹心中越发恼火,那眼神,把自己当作什么,臣子,还是路人,还随从

    两人亦不打招呼,林疏影龙辇雷霆突然震响,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不久绝尘而去,无影无踪

    。。。
………………………………

225。第225章 卸磨杀驴

    十六匹快马,拉着黄金白玉打造的巨型马车绝尘而去,北辰穹坐在马车内,吃了一鼻子灰,灰头土脸愤恨的甩掉帘子,坐在马车内不断咳嗽。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面对林疏影的目中无人,这一刻,北辰穹愤怒至极,所有的怒火与不服气,在被羞辱后,一下子全部涌上心头。

    似乎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励志良药了,他发誓,要带领晋国,图强,争霸,打败宋国,让这个女人臣服,完完全全臣服在自己面前。

    这一刻,北辰穹觉的从来没有任何时候,他像现在这般渴望成功,渴望强大。

    这个女人,狂妄之极,宋国强盛又怎样,在宋国呼风唤雨又怎样,会盟之后,还不是要饱受五国伐宋之苦,现在她给自己甩脸子,等到晋国攻破燕国,自己定要挥兵南下,定要给宋国好看。

    报复,赤果果的报复

    林疏影无意中表现出来的强势和盛气凌人,直接让平日里没有主见北辰穹,仿佛打了鸡血,战斗力十足。

    这个时代,国力强盛者为尊,北辰穹谨记这条生存法则,然而,林疏影的表现,宋国神机营士卒的鄙夷,也太狂妄了,还不是北方霸主,就目中无人,若五国伐宋不击败宋国,那宋国必是把北方搅动的天翻地覆,不得安宁。

    越想,北辰穹心里越不爽

    各国君王,心情各异,前往郑国太姥山。

    此刻,郑国王都洛邑地区,随着会盟时间接近,表面上祥和平稳,暗地里则是暗流涌动,各国探子纷纷前往郑国,有几个会盟国家,保护君王的探子,也有南方诸侯国,刺探消息的探子。

    一时间,洛邑地区,牛鬼蛇神混杂

    苏霈,郑国御林军都统,也是太尉苏秦的亲侄子,在郑国与那些统兵将领相比地位不高,却保卫着皇室安全,不久前,接到皇上李钊命令,统领御林军,保护皇室安全的同时,也加强了洛邑太姥山防御。

    目前,楚军尚未自南方撤离,蜀国依然不肯罢兵,继续渡过长江与郑国作战,面对来自南方两个大国威胁,及邙山地区丧失的铁骑军,目前,郑国兵力有点相形见拙。

    每五年,北方诸侯国都会在洛邑郊区太姥山举行会盟,这对郑国人来说都是场盛会,能够缅怀昔日荣耀,能够让郑国儿郎记起先祖曾经多么伟大,从而激发郑国人热血和壮志。

    苏霈喜欢这样的气氛,每每目睹诸侯祭拜大周王室,苏霈都会被这种气氛感染,浑身上下热血沸腾。

    然而,今年的会盟,苏霈不仅没有热血沸腾,相反,还有点胆寒,有许多顾虑。只因,李钊把负责各诸侯国王上的任务交给了他。

    苏霈看来,保护各国王上,无比荣耀,但不折不扣是件苦差事。

    各国君王来洛邑,来太姥山,对郑国防御,及保护能力是极大挑战,对负责保护诸侯国王上的将领,也是极大挑战。

    虽然会盟时,不会发生类似蔡国王上被在宫内刺杀的事情,但保证各国王上安全,对郑国来说,也是非常严肃的考验。

    稍有差池,让某国君王在洛邑,在郑国境内发生意外,都会引起两国刀兵相见,引发战争冲突,对郑国声誉都是非常不好的影响。

    为确保各国王上在郑国百分百安危,李钊派出郑国最精锐部队,驻扎太姥山脚下,又派出不少郑国暗哨,清除国内来路表明之人。

    此时,站在大营内,苏霈神色严肃,目光警惕,盯着身边三名御林军副都统,及各位千夫长,百夫长,态度不是很好

    确保各国君王安危,历来不是什么好事情,倘若不发生事端还好,大家皆大欢喜,倘若发生任何差池,在场的人,不是人头落地,就是下狱。

    他的话说的很清楚了,在保护各国王上的事情,御林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任何人不要存有丁点侥幸心理。

    发自内心而言,苏霈不喜欢这个任务,奈何,不知何故大伯苏秦作为郑国太尉,偏偏把这件事情交给他,虽未点名提醒,确保林枫安危,但也隐晦的说明,林枫在郑国不能有半点差池。

    他年纪尚轻,资历不深,不清楚大伯意图,但不管怎么说,郑国君臣无论多么痛恨林枫,苏霈也不是不知道,若非会盟期间各国王上安危不得有任何差池,想必林枫前脚刚踏入郑国土地,后面就会是万箭齐发,把他射个透心凉。

    尽管苏霈也不喜欢林枫,于公于私,都不喜欢这个抢走表姐男人,面对大伯严厉要求,他又必须蒙着良心确保林枫在郑国无忧。

    交代了确保各国王上的任务,吩咐御林军诸位副统领,千夫长,百夫长各自职责后,苏霈带着亲信校尉等人,率领一千骑兵,浩浩荡荡出了洛邑,向太姥山方向而去。

    过不了几日,各国君王会先后抵达洛邑,那时,会盟会正式开始,按照往年经验,诸侯国会盟时,太姥山乃至洛邑龙蛇混杂,混乱场面,就算事先多次详细排查,也会发现某些游侠剑客,乃至专业杀手存在。

    因此,各国君王没有到齐之前,他必须提前巡视太姥山,派出各种安全隐患,对地形做到了如指掌,不发生祸事,大家祈福,皆大欢喜,若发生祸事,就务必在第一时间,确保各国君王生命无虑。

    苏霈带着少数骑兵,穿越在洛邑前往太姥山的管道上,留下五百骑兵,十人一队,全部分来,地毯式搜索太姥山地区,保证不会留下任何隐患。

    他自己则亲自带着骑兵,巡查已经抵达郑国的各国王上大营,避免有人趁机浑水摸鱼,悄悄溜进各国王上驻地。

    一天来,忙完这些事情,已是黄昏落幕了,洛邑地处中原,有邙山阻挡北面寒气不是很冷,但太姥山上吹来寒风,依旧冷飕飕,让人打颤。

    苏霈叹口气,策马回营了。

    他不懂,往年诸侯国会盟,大伯是禁止苏家子弟参与朝政,这期间,苏家子弟可凭借各自身份,与各国王室子弟交流,为郑国,为家族争取利益。

    然而,不晓的为何,今年诸侯会盟时,郑国人手紧缺,也不晓得大伯怎么考虑,严禁苏家子弟以个人身份与各国王室子弟交流,更不准以私人身份与林枫交流。

    按理来说,大伯苏秦这般要求,苏家子弟不该与林枫接触才对,但大伯竟丝毫不避讳苏氏与燕国交往,直接派出苏氏家族子弟,亲自在边境马邑地区,迎接林枫。

    苏霈不懂政治,但不意味着他是傻子,看不出北方局势变化,苏氏在郑国处境的变化。

    燕国强势崛起,夺取邙山四郡,又与宋国异地换地,让宋国处于高地,对郑国处于攻势,王上李钊很愤怒,多次当着群臣怒叱大伯,甚至开始提起大伯过往微不足道的小错误。

    他知道,这与燕国有关,与表姐贵为燕国皇妃有极大关系,皇上开始怀疑自己大伯了,怀疑他里通外国,出卖郑国利益。

    目前郑国在北方处处制肘,百姓中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