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三国争天下-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兖州牧,袁绍白得冀州,曹操也白得兖州,一个个实力快速膨胀。”刘宇怎么能不眼红。

    不过,眼红也没办法,没人也白送哪个州给他做地盘。

    数日后,一则消息从河东传来,终于让刘宇喜笑颜开。

    河东卫仲道死了!

    卫仲道在汉末三国时期并不是什么名人,他唯一在历史上留有记载的,不过是因为他是汉末三国第一才女蔡琰的丈夫。

    蔡琰,不仅是大才女,还是绝对的大美人。她从小与河东世家大族卫氏的卫仲道定亲,历史上,就是在与父亲蔡邕被董卓胁迫去长安后不久便嫁给了卫仲道,但卫仲道身体极差,蔡琰与之成亲不到三月,卫仲道便病亡了,因无子嗣拖累,卫氏放蔡琰归家另嫁,回到长安与父亲蔡邕团聚,不过很快,长安又乱了,董卓死,李傕,郭汜等引兵火并,匈奴趁机劫掠关中,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随后因美色成为匈奴左贤王的妻妾,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还为匈奴左贤王生了两个子嗣。

    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因年青时曾得到蔡邕不少指点,想到蔡邕无子,仅有一女也被匈奴掳去,便用金壁从匈奴赎回了蔡琰,蔡琰才终得回归中原。

    这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子。

    好在,此汉末非彼汉末,刘宇追击大败董卓,不仅从董卓手中劫回了十数万洛阳百姓,蔡邕和蔡琰父女也趁乱脱离了董卓的掌控,被刘宇将他们与十数万百姓一同带到了上庸。

    刘宇时至今日已经近三十岁了,在这男子十六岁便成亲的时代,刘宇绝对是一个老得不能够再老的老光棍,找个女人成亲生子是必须的,就算他自己不急,麾下的众将官员等也急啊,因为‘主公’有了子嗣,有了继承人,才算有了稳定的根基,才能让他们安心跟随打天下。

    既然要找成亲,当然要找自己看得上眼的女子。

    刘宇无疑看上了蔡琰,既然如此,他自然不能让蔡琰再嫁给不久就要病死的卫仲道,更加不能再让蔡琰被匈奴掳去。

    刘宇兴奋的前去找蔡琰,不过在见到蔡琰的时候,他脸上的兴奋早已换成了深情。

    “琰儿,那卫仲道果然没有福气娶你为妻,我派去河东的人来报说,卫仲道从小多病,身体极差,已在近日病逝,他无福气娶你,你也无法嫁给他。”

    说着,刘宇深情的抓住了蔡琰的手道:“琰儿,嫁给我吧,这个天下,只有我刘宇有福气娶你。”

    其实,借着和郭嘉常来和蔡邕探讨学问,刘宇早就和蔡琰相熟,也曾求娶过蔡琰。

    只不过,那个时候,蔡琰从小与卫仲道有婚约,在这信誉大于命的时代,蔡琰和蔡邕都不可能毁约,时间一到,她还是会嫁给卫仲道,因此当时便拒绝了刘宇。

    刘宇当时,可谓一派伤心,但也只道会尊重蔡琰的选择,没有过多纠缠蔡琰,引蔡琰和蔡邕厌恶。不过他唯一的要求却是让卫家和卫仲道在约定时间自己前来上庸迎娶蔡琰。

    蔡邕和蔡琰倒没觉得有什么,甚至他们自己也觉得理当如此,毕竟男女婚嫁,从来也都是男方迎娶,而没有女方自己送上门的去。

    实际上,刘宇是早就知道卫仲道活不了几个月了,这样做不过是一个‘拖’字决罢了,河东距离长安不远,但距离上庸可不近,以卫仲道的身体状况,绝对不可能来到上庸迎娶蔡琰。

    果然,拖了三个月,卫仲道没娶到蔡琰就病死了,刘宇的‘奸计’得逞,于是这便迫不及待的再次来求娶蔡琰的这一幕。

    蔡琰的芳心在刘宇抓住她手的那一刻,猛地一颤,又忽闻刘宇求娶,她不禁羞涩不堪,出于女子的矜持,她挣脱刘宇的手,沉然不语。

    好一会,她才道:“我虽不能嫁与卫仲道,但与他毕竟是从小的未婚夫妻,我要为他守孝一年,你若真想娶我,便等我一年,且告知卫家此事,征得他们的同意,还有我父亲。”

    刘宇沉默,随后他轻轻一叹,古时女子重礼节,蔡琰这么做其实无可厚非,毕竟也真不太可能从小定亲的未婚夫刚死,她就找个人把自己嫁了,那样的话,被别人知道,绝对会传出她不好的名声。

    不过,他这也不算白高兴一场,毕竟蔡琰答应守孝一年以后愿意嫁给他不是吗,而他是否能征得卫家同意,这其实就是一个相互的礼节罢了,卫家最终不可能不同意,真要不同意,反倒是卫家的名声坏了。至于蔡邕,刘宇相信蔡邕也不会拒绝的。

    刘宇深情的道:“好吧,琰儿,无论如何我都愿意等你。”

    蔡琰也感动,她点了点头,轻嗯了一声,美目微微泪感,极为让人怜惜。

    接下来,刘宇治理上庸三郡,训练兵马之余,他密切关注关中之事,因为距离董卓被杀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

    ……
………………………………

第36章 王允之美人计出

    几个月时间很快又过去。

    关中,长安城。

    董卓自洛阳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一年有余,他终于忍不住在文武百官面前年表露自己想要取代汉天子,登基做新皇帝的意思。

    这是想要篡位啊!

    董卓残暴不仁,嗜杀成性,他何德何能想要篡位为天子,他又有何资格做天子。

    文武百官多有忠心大汉朝廷,憎恨董卓者,虽摄于董卓的残暴,已经不敢明着与董卓为敌,这一年多时间一直在隐忍董卓,如今董卓已经想要篡位,他们如何还能再忍。

    可是,不忍又能怎么样,董卓拥兵二十万,实力太强大了,他们又有什么能力来阻止董卓,唯有一死而已。

    以司徒王允为首,他闭门在家痛哭,准备明日便去斥骂董卓,血溅董卓面前,只求能够阻止董卓,不过他心里也很清楚,想以此阻止董卓几乎是不可能的。

    哭罢,王允步入后园,忽闻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上前一看,乃府中歌伎貂蝉。

    此女自幼被王允选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不仅歌舞精湛,更是美貌绝伦,宛若天仙下凡,王允待她如同亲女。

    王允本就因为董卓想要篡位的事情而悲戚,心情极差,只想到一女子能有何长吁短叹之处?

    他当即站了出来,对貂蝉怒斥道:“贱人,你深夜在此长吁短叹,莫不是有了私情?”

    貂蝉一惊,回身见是司徒王允,她立刻跪答道:“贱妾怎敢与人有私情?”

    王允道:“既然没有私情,你何故在此长吁短叹?”

    “大人容妾肺腑之言。”貂蝉道。

    “你切勿隐藏,当如实告诉我。”王允甩袖冷声道。

    貂蝉掩泪,戚戚道:“妾貂蝉蒙大人恩养一十六载,训习歌舞,待如亲女,妾虽粉身碎骨,亦难报答大人之恩情,先前曾听大人悲戚痛哭,想必有国家大事让大人束手,妾不敢多问,只寝食难安,只恨不能为大人解忧去愁,故而在此对月长叹,不想被大人看见。”

    顿了顿,貂蝉对王允伏身一拜继续道:“大人,若有用到貂蝉之处,貂蝉万死不辞!”

    听完貂蝉一席话,王允这才了然,但他却叹息了一声,回过身去,心里仍旧悲戚,貂蝉虽有心,让他甚慰,但貂蝉区区一女子,又能为他做什么呢。

    突然,王允想到了什么。

    他转回身来,细看貂蝉之貌,在这月色之下,貂蝉比以往还要美丽,天仙下凡也不过如此,就算是他这时都控制不住心颤,别的男人若是看见,也必然把持不住。

    他终于还是想到了一条计谋,美人计!

    王允顿时大喜道:“想不到大汉之天下,竟系你手!”

    貂蝉不明所以,王允当即道:“你随我到画阁中来。”便将貂蝉带到了一座阁楼中。

    为使貂蝉更加尽心竭力,王允亲扶貂蝉安坐,想了想,退后几步,对貂蝉叩头便拜。

    貂蝉大惊失色,连忙也拜伏在地,惶恐道:“大人何故这般折煞妾身。”她视王允如父,怎能受王允跪拜。

    王允大声道:“吾可怜天下苍生,为天下生灵存活,故而拜求于你。”说完,王允还流出了两行泪水。

    见王允如此,貂蝉也泪流满面,她只道:“大人,方才贱妾便曾言过,大人但有差遣,贱妾万死不辞。”

    王允没有起身,仍旧跪在地上,他顿了顿后才说道:“眼下百姓有倒悬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非你不能救也。奸贼董卓,将要篡位,朝中文武虽多忠心大汉,却无计可施啊。董卓有一义子,姓吕名布,骁勇异常,我观父子二人皆是好色之徒,今欲用连环计,先将你许嫁吕布,后再将你送与董卓,你于中取便,设法离间他们父子,使他们反目成仇,令吕布杀死董贼,以绝大恶,重扶社稷,再立江山,不知你意如何?”

    貂蝉先是震惊,接着她只觉得有天下之重担要压在她小小的肩上,她难以承受,但但她只能承受,因此她绝然的伏身一拜道:“妾身万死不辞,望大人即献妾身与吕布董卓,妾身自有谋划。”

    王允大喜,但他说道:“此事如有泄露,恐怕我将灭门矣。”

    貂蝉当即发誓道:“大人勿忧,貂蝉若不报大人恩德,必将死于千刀万刃之下!”

    王允激动的拜谢:“如此,我代天下万民,多谢你了。”

    ……

    得到貂蝉的应允配合,王允的计划很快开始实施。

    他让良匠用家中珍藏的几颗明珠,镶造了金冠一顶,令人秘密送给了吕布。

    吕布号称天下第一猛将,自身也是高傲异常,他勇武第一,又有赤兔马,如今再得此金冠,不禁欢喜不已。

    收人礼物,哪能不致谢,于是寻了一个空闲,吕布便去了王允家中向王允致谢。

    王允出门迎接,并备美酒佳肴款待。

    酒过三盏,即兴起,王允恭维道:“当今天下,别无英雄,唯有将军。允非敬将军之位,只敬将军之才。”

    被如此恭维,吕布心里极为欢喜。

    王允趁机殷勤敬酒,恭维吕布之余,也称赞董卓,吕布大笑畅饮,很快两人便酒至半酣。

    王允屏退左右,并喊道:“唤吾孩儿过来,相见将军。”

    不一会,两名青衣婢女一左一右,引貂蝉艳妆而出。

    貂蝉本就美丽绝伦,又精心画了妆容,更是动人心魄,吕布惊貂蝉之美为天人,呐呐的向王允问道:“此女是何人?”

    王允笑道:“小女貂蝉是也,允蒙将军错爱,与至亲无异,故而令小女出来与将军相见。”

    吕布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貂蝉,只觉得控制不住心动,一种一见钟情,恋爱了的感觉,奔涌心头。

    王允看在眼里,趁势道:“孩儿,还不为将军把盏,你也敬将军几杯,我们一家今后可全靠将军照拂。”

    貂蝉眉目颤颤,似娇似羞,美艳越发让人难以把持,她斟酒送于吕布,便也看向吕布,两人眉眼相对,两下便眉来眼去,似互相欢喜对方。

    貂蝉太美了,又这般眉目传情,吕布更加控制不住心动,只想将佳人拥入怀中,却又怕唐突佳人。

    吕布显得有些束手束脚的说道:“布请小姐一同入座。”

    貂蝉似羞似怯假意欲入,但她先看向王允。

    王允笑道:“吾儿,将军乃吾之挚友,既邀请你座,你便入座也无妨。”

    貂蝉这才入座于王允身侧。

    吕布目不转睛,直勾勾的盯着貂蝉。貂蝉连连敬酒,吕布皆尽饮下腹。貂蝉本就意在勾引吕布,便在敬吕布酒之时,美目秋波送情,直教吕布恨不得立刻向她表露深情。

    酒酣之时,王允这才突然出言,愿意将貂蝉送给吕布为妾,问吕布是否肯纳。

    吕布本就对貂蝉心动无比,闻王允此言,怎么拒绝得了,当即激动无比的拜谢王允,甚至言道要为王允效犬马之劳来答谢王允。

    王允笑而不语,见吕布已经中计,王允便道过些时日便将貂蝉送去吕布府中,让吕布敬请等待,随即王允以久待恐引董卓起疑为由,送走了吕布。

    吕布真可谓一步三回首,直到出了厅堂,再也看不到貂蝉的身影,才快步离去。

    ……

    吕布中计,接下来便是算计董卓了。

    两日后,趁吕布领事外出,不在长安,王允依事先谋划,前往拜请董卓去他府上赴宴。

    董卓很有疑心,不过他自负二十万西凉精兵在手,长安城内外皆是他的侍卫,量王允一个老儿也不能拿他如何,他也正好探一探王允对他取代汉天子称帝的心意,便欣然应允。

    董卓到王允府上,王允亦如恭维吕布那样,恭维董卓,甚至言道:“允自幼修习天文,夜观天象,汉家气数已尽,太师功德震慑天下,有上古尧禅让于舜,舜禅让于禹,太师取代汉家为帝,正合天心人意。”

    董卓闻言大喜,只以为王司徒摄他的淫威,终于要全身心投靠于他,有王允相助,他取代汉天子称帝,便更容易得多了。

    “哈哈哈哈,如若天命果真归我,司徒当为元勋,封侯拜相不在话下。”董卓哈哈大笑的对王允许诺道。

    两人畅饮,饮至半酣,王允以歌舞助兴为由,终于让貂蝉出场。

    十名歌姬,簇捧更加美艳绝伦的貂蝉舞于帘外,貂蝉太美了,董卓虽见过无数美人,却从来没有见过貂蝉这么美的,相比较貂蝉,他府上的那些个美人,简直如同庸脂俗粉,再也不堪一看。

    无疑,董卓也中计了,酒后王允便顺势将貂蝉送给了董卓。

    董卓只觉得王允是为了和他联姻,向他谋取更大的利益,终归只是为了讨好于他,也不疑是计谋,喜不自胜的带着貂蝉回了太师府中。

    本是已经许给了吕布的佳人,忽然之间被董卓带回了府中,以苍老之躯糟蹋。

    吕布办事归来,满心欢喜的等待心爱的貂蝉送入自己府邸,却不想见到的竟然是这一幕,他顿时心都要碎了,痛煞心头,怨恨难当,可是他摄于董卓的淫威,甚至不敢当着董卓的面表露出来。

    ……
………………………………

第37章 吕布之心

    吕布只能去质问王允。

    “王司徒,你既将貂蝉许配于我,却又为何送予太师?”

    王允早有借口,他急忙道:“将军息怒,将军错怪老夫了。昨日太师于朝堂中对老夫说,我有一事,明日要到你家,我因此准备小宴伺候,太师饮酒之间说,我闻你有一女,名唤貂蝉,已许配我儿奉先,我恐你言而未准,特来相求,并请一见。老夫不敢有违太师之命,遂引貂蝉出来拜见太师,太师见到貂蝉后便说,今日良辰,我即当接此女回去与奉先完婚。将军试想,太师亲自接取,老夫怎敢推阻,故而送貂蝉入太师府中。”

    吕布听罢,终于松了一口气,只道原来义父接貂蝉入太师府,只是为了主持他与貂蝉的婚礼。

    从王允处归来,吕布就这么等啊,等啊,可没等到董卓让貂蝉与他完婚,却等到了董卓自己纳了貂蝉做了爱姬。

    吕布顿时气得肺都要炸了,但是他面对的是义父董卓啊,他能怎么办?

    吕布怨恨难当,却不敢当着董卓的面表露出来,以至于他日思夜想,夜不能寐,每次去见董卓都见貂蝉陪在董卓身侧,更让他痛彻心扉,且耻辱不堪,只觉得自己心爱的女人被自己的义父当着自己的面霸占,自己头顶绿帽,可自己却无能为力。

    吕布相思成疾,加上貂蝉故意引诱,终于吕布与貂蝉踏上了偷情之路,两人每每趁董卓不在便相拥倾诉。

    有一日,貂蝉挥泪不止,痛斥董卓不是人,对她不好。

    面对佳人的眼泪,吕布心又碎了,怨恨不知不觉在心头积压。

    终于有一日,两人相拥之时被董卓撞见。

    董卓怒不可揭,也觉得自己被戴了绿帽子,但他被貂蝉美色迷惑,不忍责骂貂蝉,只将所有过错全部归于吕布身上,痛骂吕布道:“贼子,你安敢调戏吾之爱姬。”

    骂完,忽见吕布方天画戟挨于辕门,怒极之下,董卓将画戟掷向吕布。

    吕布汗毛炸起,闪过董卓掷来的画戟,后夺路而逃,董卓拾起画戟继续追击吕布,一直追到了太师府大门,却早已不见吕布踪影,董卓怒唤左右,今后不许吕布再入太师府内堂。

    ‘父子’间隙早已产生,当下更是近乎反目。

    吕布是天下第一猛将,没有吕布,董卓稳坐关中的自信都要折扣许多,更别提还想将来再次出关横扫天下诸侯。

    李儒听闻辕门掷戟一事,当即赶来太师府,他劝说董卓趁此事直接将貂蝉赐予吕布,必能换得吕布死忠,也是解决当前‘父子’相隙的最好办法。

    李儒绝对是聪明的,可惜董卓实在好色,加上貂蝉有意离间,绝世佳人枕头风一吹,董卓哪里还愿意听李儒建言将貂蝉赐予吕布,便只赏赐了吕布一些金银器具宽慰一二罢了。

    日次,董卓还携貂蝉搬出了太师府,住去了郿坞,只为断了吕布之心。

    百官相送,不仅李儒,吕布在场,称病多日的王允也来了。

    马车上,临去之时,貂蝉向王允表达了一个神情,意味着她离间成功,接下来只看王允自己如何拉拢吕布了。

    而吕布揪心的望着心爱佳人被董卓带走,加之貂蝉临走之时,也趁董卓不注意给了他一个可怜而又悲戚的泪目,更让吕布心碎。

    倒是李儒看得明白,摇头叹息,喃喃道:吾等恐怕皆要死于妇人之手。

    马车与佳人渐渐远去,其他人都走了,但吕布却久久不愿离开,最终只能悲愤长叹一声。

    这时,王允抓住机会,从不远处策马走到吕布旁边,他故作一副还什么都不知道的模样对吕布说道:“将军,老夫日前偶感风寒,闭门不出,故久未得与将军相见呐,今日太师驾赴郿坞,只得扶病相送。”

    说到这里,王允故作不解的继续道:“咦,温候为何不随太师同去呀?”

    吕布看了王允一眼,没有回答,只又长叹一声。

    王允一派愕然,当即不解的问道:“请问将军,为何长叹?”

    吕布哼了一声,怒目王允道:“正为你的女儿!”

    王允惊诧了,他吃惊道:“嘶,这,这,这么多时日了,难道太师仍未送上小女与将军完婚?”

    吕布咬牙切齿道:“老贼早已自己占有了。”

    王允先是一愣,随即有大笑,一副你别开玩笑了,我坚决不相信的模样,摆手道:“我不信会有此事,将军勿诓我。”

    吕布想解释,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只懊恼一叹道:“一言难尽啊。”

    王允故作好奇,他邀请道:“且去寒舍叙谈。”

    吕布心里极其不爽,他也想找人说一说此间憋屈,便随同王允去了王允府上。

    王允置酒款待,吕布先将一大盏酒一饮而尽,才将日思夜等董卓让貂蝉与他完婚,却不想等到了貂蝉成了董卓的爱姬,说及自己的憋屈与痛心,又说到自己与貂蝉趁董卓不在互诉衷肠,董卓待貂蝉并不好,再说到一次在凤仪亭与貂蝉倾诉之时碰巧被董卓撞见,以及董卓辕门掷戟一事等等。

    王允听完原委,痛心疾首,语气颇为愤怒的道:“未想到太师竟做此禽兽之行。”

    吕布何尝不愤怒,他又将一大盏酒一饮而尽。

    王允心里暗暗一笑,面上仍旧痛心疾首的继续道:“太师淫我之女,夺将军之妻,此事诚为天下人耻笑啊。”说到这里,王允还极其不是滋味的看向吕布道:“不是耻笑太师啊,而是耻笑你我!我们一个护不住自己之女,一个护不住自己之妻,将军尤甚之,于我,我乃老迈无能之辈,甚至可自娱以当一门不太情愿的姻亲,但将军乃盖世英雄,怎能受此奇耻大辱,将军尊严荡然无存矣。”

    被王允挑拨,加上这样的事情,确实太过憋屈,吕布越想越愤怒,手中铜制的酒盏都被捏得生生变了形,后猛地将酒盏率于地上。

    王允见此,急忙安抚道:“是老夫失言,将军息怒,不怪太师,也不怪将军,只怪老夫无能。”

    这话当然安抚不了吕布,反而火上浇油,吕布直接掀翻案几怒吼道:“吾当杀此老贼,以雪此耻!”

    王允闻言,似大惊失色,他恐慌道:“将军,你请勿言,不可连累老夫啊。”

    吕布已经喝了不少酒,又正在气头上,他怒呼呼的哼道:“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忍受大辱而郁郁久居人下!”

    王允此刻,心里不知有多乐,但他不敢现在就表现出来,他顺着吕布的话道:“以将军之才,确非太师所能限制。”

    吕布道:“吾欲杀此老贼,只奈有父子之情,恐惹后人议论。”

    不得不说,虎牢关下,张飞骂他‘三姓家奴’之言,一直是他心里面的一根刺,吕布自诩自己是天下无敌的英雄,而越是英雄,越在乎颜面,如果他再杀了董卓,岂不是真成了不孝之子,专杀义父?张飞那‘三姓家奴’之骂,他岂不是更加难以反驳?天下人如何看待他,将来后人如何看待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