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火爆后三国-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浩然尴尬的挠头,很不好意思的说道:“我对这些还真是不太了解。其他大臣呢,谁还有别的意见和看法?”

    “我认为右丞相说得有理,这事我们真的管不了。”兵部尚书宣缯站出来说道。

    有人充当头炮,史党一派明显少了顾忌,纷纷活络开来。

    “是啊,这事确实不好管。与外邦通商本就有风险,路途险阻不说,一路上多是些还没开化的蛮荒之地,又不在我们大宋管辖范围。这事确实难办。”都承旨马天骥也站出来说道。

    “只怪那些商人过分贪财,摊上这遭子事,活该他们倒霉。”

    “丞相所说有理,我胡榘全力支持丞相的决定。那些商人为利益所趋,想保证好他们的利益就要自己想办法,不能处处指望朝廷。”

    “胡大人这话说得很对。”

    史党一派在话语权上占尽风头,赵昀一派就不乐意了,一个个跃跃yu试,然后就开始有人站出来,对他们这种置商人利益和危难于不顾的不道德行为提出义正严辞的强烈反驳。

    任何议题都有两面xing,观点自然也有两面xing。赵昀一派开始从相反的方向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对这些政敌进行攻击。

    “我元芳倒觉得胡大人这话说得一点都不对。保国护民是我们朝廷的责任。我们大宋的商人有难,朝廷却置之不理,不是把朝廷置于民心尽失的处境吗?”风风火火的元芳第一个提出反驳意见。

    “元大人说得没错。这事我们不管,恐怕商人们要寒心了啊。都说天意不可违,民意难道就能违背?我们总要想法给商人们一个交代才行。”

    “立刻出兵征讨。我们大宋不惹事非,谁惹我们,我们就要还以颜sè!”武人出身的李突赫怒目圆睁,咬牙切齿的说道,说话的同时,还朝史党一派扫过去一记挑衅意味十足的目光。

    “我支持李指挥使的提议。区区一个蛮荒琉球,居然敢期负到我们大宋头上来了,必须还以颜sè,把他们打残打怕,打到他们安分为止。”同为武人,身居中将军一职的孙不可出声支援。

    “放屁,你说打就打啊?你们这些粗鲁武夫就知道用暴力解决问题。琉球孤悬海外,如果出兵讨伐,要不要准备战船?要不要筹集战资?你派多少人过去,五万?十万?那要多少开支?为了区区几个商人的利益大动干戈,朝廷却得益不多,明显弊害无穷,我们何必多此一举?”尚书令李知孝满脸怒sè的出声反击。

    “那些商人就知道事事指望朝廷。难道他们的商船被劫一次,我们就要舟车劳顿替他出兵一次?这事让他们自己处理,我们不去掺和。”副枢密使莫泽也出声说道。

    江浩然见那些大臣一个个争吵得面红耳赤,继续放任下去恐怕局势不好收拾,罢了罢手,让大家安静下来,把目光投到位高权重却只言片语都没发过一声,完全置身事外的谢深甫身上,问:“左丞相,你有什么看法,说来听听。”

    谢深甫沉吟了好一会才开口说道:“我认为,这事不宜出兵。莫泽大人说得没错,我们就算出兵,也只能凑效一时,等大军一撤,那些流寇必然卷土重来。我认为这事应该让那些商人自己处理,他们应该多安排一些武夫沿途跟随保护,每次出海,也应该所有商船结伴同行。这样一来,人多势众,那些流寇也不敢轻易下手。”

    江浩然此时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谢深甫到底是史党一派还是赵昀一派,或者就是赵昀口里的那些所谓墙头草?

    不过不管怎样,他说得确实很有道理。

    “我有一个想法。”江浩然环视群臣,出声说道:“既然琉球尚未成国,力量必然薄弱,势力也一定非常散乱。贸然出兵征服当然不现实,我刚刚继位,也不希望立刻大举用兵。我们可以派出一支三五千人的军队赶赴琉球,在那些商船必经且寇患猖獗的地方驻守下来,一来可以保护沿途商船,二来可以伺机出击,逐渐开辟琉球,再移民开发,这样一来,不是一举多得?”

    “我认为这事不妥。”史弥远立刻出声反驳:“琉球孤悬海外,如果派军驻守,物资供应必然庞大。朝廷这些年来一向财政困难,四面强敌环伺,此时节外生枝,对朝廷无益反害。”

    “右丞相说的也有道理。”江浩然并没有因为赵昀把史弥远定义为以下犯上的jiān臣就不给他好脸sè看,笑看着史弥远说道:“不过你没有完全理解透我的意思。我们派兵进守琉球,确实需要物资供应。但我们可以在那里设立税关,沿途商船必须根据船只大小或货物的多少缴纳相应比例的税。到时千船过境,征收上来的税,难道还无法养活区区三五千驻守的军人?弄不好还有富余,又能为国家再创一笔收入。”

    江浩然这么一说,群臣立刻就激烈探讨起来。有人同意,也有人反对,理由纷纷杂杂。

    “我还是认为不妥。”史弥远再次出声说道:“这个主意不错,但那些jiān诈贪利的商人,恐怕不会那么轻易就妥协。即使他们表面妥协下来,大海茫茫,他们完全可以巧妙的避开这些税关。我们大费周章,一样徒劳无功。”

    “丞相这就多滤了。”临安市舶使马致远立刻反驳起来:“我们大宋广南西路(广西)、广南东路(广东)和福建路(福建)南部与扶桑的商贸往来,都要途经琉球,补充沿途消耗的淡水和食物。如果船不上岸,那些愚昧落后的琉球夷人能够劫持我们大宋商船?船要上岸,自然要受到庇护,所以他们肯定不敢投机取巧。何况商船每次出海都会记录在案,他们逃避不了,该收的税,他们必须一个铜板不少的交上来。”

    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部门叫市舶司,长官叫做市舶使。马致远对自己行内的事情当然比别人了解更多,所以这番反驳就很有根据,理直气壮,史弥远根本无法推翻。

    “还有,史丞相说那些商人不肯妥协,这也错了。”马致远继续说道:“就因为海外贸易沿途风险巨大,每条商船都要安排大批武夫随船出海,以免被人打劫却无力反抗。如果我们能在流寇出没的地方为这些商船提供庇护,随船的武夫就可以相应减少,替那些商人节减下不少开支,再要求他们交点税,他们不仅不会反对,肯定还会大力赞扬。”

    江浩然的目光立刻就明亮起来。

    看来史弥远在朝廷中的权威并不是那么牢固没人敢轻易招惹。

    至少眼前这位中年大叔就很有胆量。

    史弥远面无表情,缓缓转过头,看了眼侃侃而谈的马致远,目光yin晴不定,不知在想些什么。

    马致远巧妙的避开视线,不去与他接触。

    江浩然注意到史弥远的这个异常举动。站在他的立场,还真是不希望两人会因为这点小事闹出什么矛盾,就想着设法把这僵局给圆过去,故意笑呵呵的说道:“大家的探讨很激烈嘛。不错,这股劲儿不错。什么事都是在不同意见分歧中找到最恰当的出路和答案。既然这件事情可行,那就这么定下来了。哪个部门负责这事我们现在先不讨论,可以先放一放。我们接着商议第二件事情。水患是,哪个地方水患来着?”

    群臣们好一阵无语。
………………………………

第52章 打土豪分田地的构想

    ()  “皇上,是浙东一带。”刑部侍郎谢方叔出声提醒。

    江浩然一脸郁闷的问道:“水患不是一般都在夏季暴雨多发的时候才会发生的吗?昨晚是下了那么大半夜的小细雨,难道这就造成水灾了?不可能?”

    江浩然故意显摆一下小幽默,想缓解一下两个派别刚才舌战唇枪造成的僵局。不料古代大臣都没什么幽默细胞,全部绷着一张苦瓜脸,虎视眈眈瞅着他。江浩然好一阵自讨没趣。

    刚才奏报灾情的张昊站了出来,解释着说道:“皇上说的没错,水患一般是在夏季多发。这次灾情却是去年秋季长江下流决堤,冲毁了无数等候秋收的农田所致。受灾百姓根据统计有两百多万,当时朝廷已及时筹备钱粮赈灾,但预算还是出了错误。这段时间很多灾民的灾粮就已用光,连chun耕余粮都当成救命粮吃到肚里去了。皇上,灾情严重,请尽快作出定夺,尽快筹粮赈灾,安抚百姓,否则那么多人饿着肚子,恐怕大事不妙啊。”

    “难道他们还敢反了不成?”中将军孙不可第一个站出来怒斥张昊:“你别在这里妖言惑众。朝廷明明细心的统计过灾情再发钱发粮,那些灾民如果安分守己,节约着用,绝对可以维持到今年chun收。恐怕他们全都拿着朝廷发下的灾粮换算成钱,拿去吃喝piáo赌挥霍光了。这些人就是饿死了也不值得同情。”

    “我倒是觉得实情不是这样,恐怕那些赈灾钱粮大部分都被当地贪官暗中苛扣,用来中饱私囊了。反正朝廷有人罩着他们,我们就是想查,也查不出一点异常。”元芳意有所指的说道。

    这句话就诛心了。如果实情真是这样,整个朝廷中能把那些贪官罩住的人能有几个?

    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矛头直指史弥远,因为谁都知道,逝东置制使薛极,是史弥远一手扶持上位的心腹,当时也是由薛极全面督办灾粮分配下发一事。

    一个暗中苛扣钱粮,一个在朝廷上设法打掩护。这样一来,如果不是贪得太严重,本来应该收到十斤灾粮的灾民最后只收到一斤,那么要把这桩贪案翻查出来还真是有些困难,毕竟古人的调查手段没有21世纪那么先进。

    就算是调查手段先进得无孔不入的21世纪,那个打着救灾济民这个华丽口号的红十字会,不也照样拿着百姓们省吃俭用捐上去的钱大肆挥霍?红十字会某高官的干女儿郭某某,不照样住大别墅,飞机只坐头等舱,出入不是玛莎拉蒂就是兰博基尼,一身爱马仕装饰,出门提的包包从来叫lv?

    “放肆!你区区一个四品谏议大夫敢在这里满口胡言污蔑同僚!要不要直接指名道姓告诉大家,你怀疑史丞相暗中勾结地方贪官,置百姓xing命于不顾,丧心病狂的把他们的救命钱粮挪为己用?丞相高官厚禄,会在乎这点小钱?”副枢密使莫泽第一个站出来,替史弥远打抱不平。

    江浩然就郁闷了,就算你官再大,工资再高,难道竟高到不把二百多万百姓的赈灾钱粮放在眼里?如果真是这样,宋朝官员们过的到底是一种多么奢侈滋润的生活啊。

    可惜这是不可能的。古人说出来的话,也常常带着让人哭笑不得的病根。

    “人心可诛,流言杀人!”枢密院参政胡榘也开口说道。

    “元芳你在放屁!丞相身正影端,是你可以污蔑的吗?管好自己那张臭嘴,免得哪一天有头睡觉却没头起床!”李知孝满脸怒sè的瞪着元芳喝道。

    真正的大人物从来不屑亲自动口去与人争吵,自会有一大群马仔急不可奈的跳出来冲锋陷阵。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直脸sèyin沉的史弥远却突然回头,狠狠扫了眼那些站出来替他说话的心腹,怒声斥道:“全部闭嘴!清者自清,老夫光明磊落,有心跟老夫过不去的人尽可谤议,老夫绝不自辨。如果想搞倒老夫,大可以拿出证据。”

    江浩然面如死灰看着这些一个个争吵得面红耳赤的大臣,心想这哪是朝廷命官啊,明明就是一群整ri喊打喊杀的瘪三流氓。

    “好了好了。”江浩然不希望局面闹得更僵,果断罢手制止:“大家同朝为官,应该相互尊重。没有证据的事,就不要拿出来作为攻击他人的把柄了。咱们以事实说话。如果拿到证据,真的有人贪赃枉法,我一个都不会放过,但是没证据的攻击就是污蔑。大家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以后说话还是要小心为妙。流言可以杀人,不仅可以杀别人,弄不好自己也会栽进去。”

    听了这话,赵昀派看向江浩然的眼神就显得怪异起来。这家伙,到底站在哪一边?

    看来以后在朝廷上更加不好混了啊。很多人纷纷这样想道。

    “我们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尽快讨论出一个决策。这事应该怎么解决,是哪个部门专门负责,站出来说说意见。”江浩然问道。

    “这事由尚书省户部负责。”尚书令李知孝出声说道。

    “好,你给提提议见。这事应该怎么解决?”江浩然问。

    “让各州各县尽快详细统计灾情上报,朝廷立即调粮调钱发放赈灾,这是最稳妥的做法。如果灾情实在严重,已经迫在眉睫,根据各州各县的大体受灾情况先下发一部分灾钱灾粮,再细心统计灾情,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支配,这也不失为一个上策。”李知孝侃侃而谈。

    “皇上,现在灾情已经相当严重,不可一再拖延了啊。”张昊焦急的说道:“很多州县都有饿疯的灾民聚重闹事,再拖下去会对国家安稳不利。”

    “当地难道就没有一点赈灾能力,万事都要指望朝廷?”江浩然虽然对宋朝的框框架架只是一知半解,一上任就面临这么一摊棘手事,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一点恼火,所以这话就不免有些责备的意味。

    “皇上有所不知,各路(省)每年的财政收入,除了当地开支会留用一些,其余都要上交朝廷。他们确实没有这个能力。”张昊答道。

    江浩然点了点头,问:“当地那些土豪地主难道就不管管?”

    他知道宋朝由皇权官僚地主组成统治阶层。地主位于这个阶层末端,但占据了宋朝统治阶层的最大结构。

    何为地主?就是本身拥有大量土地,再把这些土地租给农民,然后对这些农民进行剥削的那一类人。

    这些地主是怎么来的?

    经过数千年的封建皇权统治,皇帝占有整个天下。可以说,皇帝是全国最大的地主。手下们,比如哪位大臣立了功啊,哪个太监马屁拍得响啊,皇帝老子一高兴,得,给你块土地作为赏赐,这些人就摇身一变成为地主。

    当然,绝大部分都是民间一些富有者,通过种种卑鄙下流的手段,如恐吓威胁,趁人之危,反正就是种种令人发指的残酷手段,对别人的土地进行兼并。

    这样做的后果是,地主手上的土地越来越多,因为他们越来越有钱,而那些自耕农的土地会越来越少,因为他们越来越穷困潦倒。

    于是这个皇权官僚地主结构的社会就越来越顽固,越来越难以攻克,这就是封建社会一直发展缓慢的原因,因为大量劳动力为了生存,一辈子被困死在租赁来的那一小块土地上,空不出手去干别的事情,没有机会读书识字更没机会搞科研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有项研究指出,宋朝5%的地主却占有全国80%以上的土地。剩下的不到20%,才是众多自耕农能zi you支配的zi you田。

    其他没田耕的农民怎么办?

    只有一个出路,那就是在地主手上租用田地。这些人比自耕农更惨,自耕农只受皇帝老子那个大地主的剥削,这些人却要受到皇帝老子和自己地主老爷的双重剥削。

    更正确的说法是,所有土地都要受到皇帝老子的剥削,但地主们把这些损失全部转移到自家那些租户头上。

    看来这种情况必须尽快改变才行。江浩然暗自在心里下定决心。

    在他看来,这个社会要变,土地改革尤其首当其冲。江浩然决定照搬党国曾经奉行的那套,打倒一切地主豪强,为天下受苦受难的千万百姓谋取福利。

    尤其重要的是,打倒地主,少了这些嘴脸可恶的寄生虫,就能适当提高税率,分到田地的百姓应该意见不大,完全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国家财政收入增多,有了庞大的财力作后盾,将来的大举用兵就更有保障。

    江浩然没想到的是,这个改革,竟会在这个国家引发一场空前严重的动乱和灾难,他的统治首次面临巨大考验。
………………………………

第53章 主战与主和之争

    ()  “皇上有所不知。由于去年秋粮欠收,受灾的不仅是农夫。那些租赁土地的地主收不上粮,他们同样也是受害者。当然,他们不需要朝廷资助,也有些地主主动开仓放粮。但灾情实在严重,这些人的力量仍然太小了些,还是要依靠朝廷才能最终解决问题。”户部尚书吴潜站出来说道。

    江浩然一头乱绪。刚来到这个世界第二天就摊上这样的事,对有关的行行规规一点都不了解,也只能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开口说道:“既然这样,那就先拨一部分钱粮下去,各地再详细统计灾情,后面的钱粮陆续跟进。”

    “也只能这样了。”史弥远又认真审视了江浩然一眼,接腔说道:“去年财政收入七千六百三十二万贯钱,财政支出却达到七千二百七十二万贯,何况这场水灾去年就花费不少。虽然国家工商业税的比重远超农业税收,每个月的收入也会及时上调朝廷,但今年的财政依然困难,弄不好还会入不敷出。老夫认为,应该以赈灾名义,向那些手握巨资的商人筹集钱粮,否则朝廷怕会陷入困境。”

    江浩然觉得史弥远说的很有道理。那些手握巨资的商人确实应该出点力。

    “就照丞相说的去做。相关部门都着一着力,尽量办好这件事情,灾民们的灾情总是要尽快缓解,把民心安定下来才好。”江浩然说道。

    众人同时答了一声:“是。”

    “那我们现在继续商议第三件事。金国有出兵进犯我们大宋的意图?”江浩然看着范进鹏问道。

    范进鹏立刻开口作答:“金人的意图非常明显。皇上,这件事情请尽快定夺。”

    江浩然正习惯xing想问问其他大臣的意见,之前没有吭过一声,一直冷眼旁观的孟珙突然开口:“请皇上下令出兵,先发制人!”

    孟珙这句话的语气很重,一副和谁有仇,要把对方吃进肚里的模样,每一个字都是咬牙切齿嘣出来的。

    孟珙是朝廷禁军最高统率,类似于后来的总司令。这句话从他口里嘣出来,份量无疑巨大,就像一颗原子弹炸掉扶桑国的广岛或长崎,声音振聋发聩。

    孟珙虽然整ri板着一张脸,在朝廷上仍有不少忠实的跟班,尤其那些受他管制的武将,虽然一个个四五十岁了,却基本都是孟珙的坚定粉丝,此话一出,这些人立刻站出来响应支持。

    “我钱义支持孟将军的提议。现在金国势弱,北面受到蒙古人的牢牢压制,向我们大宋阵兵只是虚张声势,迫使我们继续向他们进贡财物。我们正好捉住这个机会出兵,收复失地,一雪前耻!”上将军钱义挺身而出,慷慨激昂的说道。

    “出兵!必须出兵!我们大宋被金人欺凌百年,现在机会难得,必须果断出击,发泄一下将士们积怨多年的仇恨!”中将军孙不可也出声支援。

    “我也赞成出兵。”李突赫说道:“朝廷已多年没有战事,士兵们全都变得懒惰,军纪也已变得松散。再不磨练,我大宋的百万大军就和那些只会寻花问柳的纨绔子弟没有任何区别了。将士当马革裹尸,为国家英勇战死,绝对不能老死病死窝囊死!”

    朝廷一向分为主战派和主和派。主战派以孟珙为首,主和派则以史弥远为首。

    主战派一叫嚣起来,主和派纷纷把目光投向史弥远,想看看他这次的立场有没有发生动摇。

    众望所归,史弥远不得不第一个开口表态。

    “我认为现在不宜开战。”史弥远出声说道:“其一,国家财政困难,开战却需要庞大开支。其二,蒙古人雄视天下,战无不胜。我们如果与金人开战,只会助纣为虐,加速金国的灭亡。到时我们与蒙古人直接为敌,就要受其牵制和祸害。请皇上明断。”

    丞相老人家立场不变。主和派全部放下心来,纷纷出声支援。

    “丞相说的没错。就这二点理由,我们就不能开战,只能向金人请和。”莫泽第一个出声说道。

    “那些粗鲁武夫就知道使用蛮力,从来不计后果。整ri喊打喊杀,却从来不肯动动脑子分析大势,从来不为大局考虑。”枢密院参政丁大全的话更具攻击xing。

    “放屁!”被人暗喻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刚才跳出来请求出兵的几个武将全部气得怒眼圆睁,李突赫第一个出声怒斥:“明明就是你们这些文臣胆小怕事。当初岳飞将军讨伐金人连连取胜的时候,就是你们这些懦弱无能的文臣一个个嚷着议和。尤其那个狗屁秦桧,一个金人派回我们大宋的jiān细,为达成与金人议和的目的,连发十二道金令召回岳飞将军,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处死。如果不是你们这些贪生怕死的文臣不思进取,我们大宋早就收复失地,何至于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荒谬!”丁大全立刻满脸怒sè进行反攻:“岳飞北伐能有多大成就?我们大宋鼎盛时的百万大军都不堪金人一击,他区区十万匹夫就想收复失地?简直就是一派胡言!寸土之功就被你们这些没什么知识的武夫无限夸大。二十多年前韩侂胄举倾国之兵北伐尚且惨败,这次如果出兵,你敢保证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