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野心家-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保罗信誓旦旦道。

    “保罗,这次我就不去了。等你这次回来,下次我或许跟你一起前往欧洲。等到那个时候,我可以去见见你们国王。”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我或许可以跟你们国王说说,让他给你封个爵位。我想一个男爵,问题还是不大的。”

    真的假的啊?

    保罗心里一阵合计。不过,他在这里就是公爵的孙子,就是进士,或许真的能做到呢?

    即使没有爵位,赚钱也是一定的,远远不止一个月十两银子。

    “谢谢瑞大人。”

    “天祥,你放心,这一趟去,我一定带个胡人女子回来。”

    胡杏山你个二货,就这点儿理想?

    “你带不带西洋女子回来我不管,关键是赚钱,你在那里学到东西。”

    “天祥放心,我知道轻重。”

    王三过来。

    “老爷,我走之后,你再找个长随照顾你吧。如今都是进士了,哪能连个随从都没有呢。”

    “好,我再找个人。你一路上小心。”

    “老爷放心,一定不给你丢脸。”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你们走吧,一路顺风。”

    船渐渐远去,终于消失。

    贾瑞知道这是一次冒险,但是现在局势吃紧,他不能按部就班地慢慢发展。必须寻求跨越式发展,尽早壮大起来,才能在乱世中自保。

    为了这个目标,冒险一下还是值得的。

    从码头回来,贾瑞就去了流民营。

    郭老财已经在这里着他。

    王三走后,郭老财接替了王三的位置。

    馒头作坊的事情,现在基本上都由郭老财负责。

    “瑞老爷,就是这三个人,工钱我都给他们说好了,以前也认识,都是知根知底的正经人。”

    “这两个一个留在作坊里,一个送到老太爷那里。这个陈奎,就跟着老爷。”

    “衣服什么的都给他换了,这个月的工钱也给他了。马也买了。”

    “花了多少钱?我给你。”

    “连马都给他买了?花了多少钱?我给你。”

    “妙玉姑娘给拿的钱,老爷就也不用给了。妙玉姑娘说,老爷如今都是进士了,也不能太寒酸。该摆的谱儿,还是要摆的。”

    贾瑞不禁乐了,一听这就是妙玉的话。

    “好,你带着他们两个回去,陈奎跟我走吧。”

    接下来的日子,贾瑞就把全部精力放到省亲别墅上去。

    工程进展基本上顺利,有些小问题,林之孝和张华就解决了。

    原来一直担心的亲戚朋友往工程上送货的问题,没有遇到大的麻烦。

    当然,也免不了有一些人前去试探。

    这个问题其实也好解决,贾瑞采用了招标的方式,就让大部分想要占便宜的人自动退出。

    当然,也有一些愿意接受招标的人参加,也确实有人中标,那就用了他们的货。

    因为程序,价格,质量都是公开的,没有中标的人,也无话可说。

    盛隆九年四月初九,丁丑科殿试在大明宫太和殿举行。

    丑时进宫,检查,临时教授礼仪,然后皇上升殿接见贡生们,一套程序折腾下来,已经过去了两个时辰。

    卯时正开始答卷,考场就在太和殿外面的广场上,是露天考场。

    考试刚刚开始不久,就下起了下雨,在露天地没法答卷,就把考场设在东西廊道上。

    殿试由盛隆皇上亲自出题,题目只有一道时务策,篇幅两千字以上,日落前交卷。

    今年的题目紧贴时局,就是如何平定流民之乱。

    贾瑞考虑了一会儿,就开始列提纲。

    开头先提出流民的危害。

    危害从两个方面谈起,一是现实危害,诸如赋税、徭役的损失,扰乱天下秩序,偷盗、抢掠、杀人,裹挟他人,杀害官员,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征剿,让百姓不能安心生产生活等等。

    历史上的危害,就是严重的能够导致皇朝更替。

    如秦之陈胜、吴广,汉之黄巾。唐之黄巢等等,随便一列就是一堆例子。

    然后就分析流民产生的原因。

    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说穿了就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土地兼并,赋税徭役过重,自然灾害等等。

    但是怎么说,这里面就有一些说道。

    当然,答题是有一定的言论自由的,但是也要考虑到皇上和阅卷官的感受和接受程度。

    贾瑞的答题原则,就是皇上是好的,朝中大臣也是好的。只是下面的基层官吏和土豪劣绅是坏的。

    这自然是违心之论,遍地流民,皇上和大臣们哪里能够脱得了干系?

    但贾瑞也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犯傻,去得罪皇上和大臣。

    不过是一场考试而已,即使自己的观点再正确,也未必能让皇上和大臣们改变自己的做法。

    最后一个部分,就是提出解决方案。

    说来也简单,不外乎就是剿抚两个字。

    剿,就是武力镇压。

    抚,就比较复杂了,这是真正应该下功夫的地方,也是朝廷和官员不愿意做的事情。

    因为要想安抚,就要花钱。

    如果他们舍得花钱,当初还何必从流民那里拼命地搜刮钱财?

    很大程度上,他们就是导致流民产生的原因,现在让他们把搜刮的钱财在还回去,哪个会愿意?

    他们也知道解决流民的根本方法,就是安抚流民,消灭产生流民的原因,也知道需要钱。

    但是都希望别人拿钱,而不是自己出钱。

    下级希望上面出钱,上面希望朝廷出钱,各部衙门希望皇上出钱,皇上希望户部出钱,转来转去,就在死胡同里打转转。

    最后的结果就是越剿流民越多。

    当然,答卷不能写的这么直白,但需要钱还是要写的。至于钱从哪里出,这不是贾瑞关心的问题。这事儿应该由皇上和大臣们操心。

    他也不想名列一甲二甲,没必要出那个风头。

    写上一篇四平八稳,中规中矩的文章,把进士名头混到手就行。


………………………………

第151章 皇上故意作对

    考试结束之后,考生们退出,考官们就开始阅卷。

    殿试虽然说是皇上出题主持,更多的时候,只是个名义。

    主要的事情还要由考官们来做。

    考官以内阁首辅,大学士魏德林为首,还有内阁次辅赵岩松,都察院左都御史杨木生,大理寺卿,以及六部尚书中的吏部、刑部、兵部、工部、户部尚书,外加翰林院侍讲徐道忠等一共十二个人。

    礼部尚书和侍郎担任提调官,都察院右都御史担任监考官。

    判卷的流程跟会试基本一样,也是糊名弥封、誊录等等。

    殿试没有淘汰机制,只要是参加考试的贡士,最后都能取得进士资格。所差的只是等级和排名不同。

    经过连夜阅卷,最后结果出来。

    一甲和二甲一共二十名,考官们不做排名,最后由皇上排名。

    剩下的是三甲,由考官们排名。

    这个排名,基本上就是最终排名,皇上一般不会干预。

    按照大德的惯例,一甲前三名一般会被当场封官。二甲和三甲的进士,可以接着参加翰林院的馆选。

    馆选通过的,就是庶吉士,在翰林院学习三年之后,补授重要的官职。

    馆选没通过的进士,可能担任中央各衙门的给事中、御史。六部主事,或者到地方州县担任推官、知州、知县等官职。

    第二天下午午时,阅卷结束。

    在确定一甲二甲名单上,众人争论了一个来时辰,才达成妥协。

    申时正,名单被提交到了皇上这里。

    盛隆皇上看了一下名单,又看了几分卷子。提起笔,又放下。

    “魏爱卿,此前朕让你放出风声,说这批进士去西北赴任,可有什么反响?”

    我说皇上啊,这话也就说说罢了,你还要当真啊。

    “回皇上,风声已经放出去,贡士们并无剧烈反响。除了少数人有些留恋家乡外,多数人都表示愿意随时听从调遣。”

    其实魏德林根本就没拿皇上的话当回事儿,也没去搜集什么反应,现在就是随便应付皇上一下。

    “哦,难得他们识大体,顾大局,此次就把他们都放到西北如何?”

    “皇上万万不可。”

    魏德林和赵岩松几乎异口同声。

    “为何不可?”

    怎么什么事情到了你们这里,就都不行呢。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皇上,为国选才,乃是大事。历朝历代,以至于我朝,都已成定例。如今突然改变,有失朝廷信用。”

    “况且初登进士门第,政务不熟,未经历练,就到西北去以身犯险,不仅于事无补,恐怕还要白白送了他们性命。”

    “倒也有些道理,可是西北各地出缺不少,何人前去补缺?吏部,你们选派官员,进行的如何?”

    吏部尚书就怕皇上提到这件事儿,只好硬着头皮上前一步。

    “皇上,正在遴选之中。”

    “都一个多月了吧,还在遴选之中?不是有的是人愿意当官儿么?”

    皇上啊,是有的是人愿意当官儿,可是他们都愿意当太平官,愿意出任肥缺啊。

    就西北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流民遍地,盗贼四起,要钱没钱,要物没物,一不小心就把小命丢了,谁愿意到那里当官儿?

    与其说是当官儿,还不如说是去送死。

    点到了谁,就托那个求这个的上门送礼,我叫谁去啊?

    以往都是抢着当官儿,这回都是抢着不当官儿。

    “倒是已经点了一些人,可是这些人不是丁忧,就是有病在身。或者不适合去西北,目前尚无定论,还在遴选当中。”

    崔谦友你个混账,你就糊弄朕吧,你以为朕就是傻子?我就不相信了,连愿意当官儿的人都没有。

    “算了,此事容后再议。”

    盛隆拿起笔,看着名单。

    一甲二甲第一个名字,是苏省考生胡天来。

    魏德林就是苏省人吧,这个胡天来应该就是他的同乡。

    胡天来,胡来,胡作非为,这样的人怎么能当状元呢。

    魏德林,你叫朕难受,朕也叫你难受。

    你想让这个胡天来当状元,朕就偏偏不准。

    给他排个二十名,都是给你面子了。

    第四个名字叫谷春雨。

    这个名字不错,春雨贵如油。西北干旱少雨,已经几个月没有雨雪,叫这个谷春雨当状元,再到西北去,或许能带来一场春雨呢。

    吉象祥之兆啊。

    状元就是他了,谷春雨。

    第二个名字章暴,哦,不是章暴,是章曰恭。曰恭加一起就是个暴字,不祥,此人当了官儿,必行暴政,百姓苦矣。

    榜眼不行,可是名次靠前,降得太低也说不过去,就点个第十名吧。

    这个任正不错,将来做官必行仁政,他就是榜眼了。

    还有这个邢宽,邢宽就是刑宽,刑罚过严,定是苛刻之人。刑罚宽厚,才能善待子民。

    就给他个探花吧。

    对了,那个贾瑞贾天祥在哪里啊?怎么也得给贤德妃一个交代。

    谢鲲带来的那个郑好时,演算了算数之学,颇为神奇,叫他到户部去查账,应该能干的不错。

    贾瑞贾天祥,天降祥瑞,好名字。又是文昌星君的弟子,要不给他个探花?

    第四十九名,差了点儿。

    再说了,他姓贾,就是假天祥,这个天降祥瑞是假的,还是算了吧,就当你的四十九名吧。

    朕没给你降名次,也算是对得起贤德妃。

    以前殿试的时候,皇上圈点名次很快,大部分时候,基本上就按照阅卷官的排名来,即使有些变动也不大。

    这一回见皇上迟迟不做决定,考官们就有些心里没底了。

    其中最为紧张的,就是首辅魏德林。

    排在第一个的胡天来,就是他的同乡,是苏省布政使的侄子,家里是两淮最有名的盐商之一。

    这一次,胡家送给了他一万两银子,让他把胡天来运作成名列一甲,若是能点了状元,就再加一万两。

    魏德林一向跟次辅赵岩松不合,但是这次破例跟他达成了默契,让赵岩松的关系人章曰恭排在了第二位。

    两人分了状元和榜眼的名额。

    魏德林看看赵岩松,就见他也神色紧张。

    终于,盛隆皇上放下了笔。

    “就这样吧。”

    太监把名单拿了过去,魏德林一看,差点儿晕了过去。

    “皇上,这合适么?”

    魏德林本能地问了出来。

    皇上圈定的名次,按说他再不满意,也不该质疑。

    但是他收了人家的钱,又对这个排名很吃惊,所以下意识的就问了出来。

    盛隆皇上停住,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朕圈定的名次不合适,莫非你们排的才合适?”

    “皇上,臣失言,请皇上恕罪。”

    众人一见皇上真的生气,急忙都跪下磕头。

    “请皇上恕罪。”

    等到众人抬起头来,皇上已经走了。

    聚集到一起看看排名,立刻面面相觑。

    怎么会这样,皇上是故意跟咱们作对啊。


………………………………

第152章 革去功名

    第二天辰时,进士排名公布出来。

    众人早就在此等候了,一见到排名,立刻议论纷纷。

    “怎么会这样啊?”

    胡不来立刻就蒙了。

    不是说好了一甲么,魏德林你怎么办事的?我的一万两银子白花了?

    早知道排名二十,我又何必花那么多钱?

    有人悲哀就有人高兴,最高兴的自然就是谷春雨。

    “我是状元,这怎么可能?你们帮我看看,头名状元是谷春雨么,没写错吧?”

    “哈哈哈,谷兄,没错,就是你,恭喜啊,天子门生。”

    “哈哈哈,想不到我竟然成了榜眼。如今终于能衣锦还乡啦。”

    这个自然就是任正。

    贾瑞和马福山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马福山是第四十二名,贾瑞四十九名。

    两人原本也没有过高的期望,现在这个排名,也就坦然接受。

    没有更多时间悲喜,人们就向紫禁城大明宫走去。

    今天还有最后两场重要活动,皇上都要参加。

    一是金殿传胪,也就是唱名典礼。

    新科进士必须参加,如果不参加,就会被取消进士资格。

    金殿传胪之后,就是皇上亲赐的进士宴,皇上招待大伙儿撮一顿儿。

    此后或者等着吏部的封官儿消息,或者张罗馆选,准备进翰林院深造庶吉士。

    在贾瑞看来,如果进士是博士的话,这个庶吉士就相当于博士后,翰林院就是博士后工作站。

    唱名典礼在保和殿举行,宫中侍卫和太监们指挥着新科进士按照名次排好队,考官们和六个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大理寺卿等出场。此后不久,皇上驾到。

    就由内阁次辅赵岩松唱名。

    唱名,其实就跟点名差不多。叫了名字之后,被叫的人上前两步,让大伙认识一下。

    现在当官儿讲究以貌取人,长相好的,就是加分项,容易给人留留好印象。

    这大概跟古人迷信,相信相由心生有关,或者是为了在百姓面前,展示官老爷的官仪有关。

    官老爷长得太丑,似乎有损朝廷体面。

    如果现在有整容术的话,贾瑞相信,现在的整容主力客户,绝对是各级官员,而不会象他前世那样,主要是女人整容。

    唱名之后,例行就是皇上训话。

    一般都是一些套话,无非就是勉励一下,忠君爱民,体恤民情之类的,不过是走个过场,然后就开宴。

    皇上有时候会吃几口,喝杯酒表示一下,有的时候就直接走了,留下进士们在这里慢慢吃,也免得他们拘束。

    但是今天皇上没说话,大太监夏守忠先说话了。

    “各位新科进士,想必你们已经听说一些传闻。今科进士都要到西北赴任。”

    此话一出,包括魏德林和赵岩松等人都感到意外。

    皇上这是要干什么?突然说起这事儿,这不和规矩啊。

    “如今咱家就问你们一句,你们有没有不愿意到西北赴任的啊?”

    “若是有,就出来说一声,只要有正当理由,就可以不去。”

    这是什么意思?难道真的都要到西北去?

    就连贾瑞都有些懵了。

    当然,他自然不会站出来说不去。

    虽然是夏守忠在说话,但是皇上在场,那就是替皇上说话,

    自己这个时候若是站出来,怕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场上一片寂静,没有人说话,就连大臣们也没有一人发声。

    他们不知道皇上究竟要干什么,若是一个陷阱,此时出头就是自投罗网。

    “咱家再说一遍,有没有不愿意去的?说出来,言者无罪。”

    “学生不能去。”

    一个声音响起,众人都看了过去。

    说话的正是胡不来。

    他原以为自己一定会名列一甲,但是竟然排了二十名,如今还要离开江南繁华之地,到西北去送死,这让他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

    魏德林一看胡不来站了出来,就知道大事不好。

    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你以为是在你家里么,可以目中无人,为所欲为?

    这是金殿传胪,皇上在这里呢,蠢货。

    “胡不来,退下!”

    魏德林呵斥道。

    胡不来刚才一冲动,就站了出来,见众人都看着他,心里就慌了,意识到自己太鲁莽。于是急忙退了回去。

    但是已经晚了,夏守忠盯上了他。

    “你叫什么名字,排名多少?”

    “学生胡不来,排名二十。”

    “你说不愿意到西北去,这是为何?”

    真实的想法自然不能说,胡不来只好撒谎。

    “学生丁忧。”

    一听丁忧,魏德林就绝望了。

    “呵呵,既然丁忧,你为何能参加科考?”

    胡不来一下子蒙圈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随口撒谎,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丁忧,就是为父母守孝。

    丁忧确实可以暂时不用做官,但是也不准参加科考。

    如果他确实处于丁忧期间,那么他乡试时候的考官,州县地方官,甚至他的保人,就有包庇失察的责任,追查起来,就有一批人跟着倒霉。

    甚至会试的考官,也可能受到牵连。

    如果不是处于丁忧期间,就是撒谎,给他安个欺君之罪,也能安得上。

    胡不来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普通一声跪下。

    “皇上开恩,学生一时失言。学生没有丁忧,只是贪生怕死,害怕到西北去。”

    皇上面无表情,跟夏守忠低声说了几句。

    夏守忠咳嗽一声,接着说话。

    “革去胡不来功名,交刑部查办,御前侍卫,把胡不来拿下。”

    两个侍卫上来,不由分说,就把胡不来拖了下去。

    往届的唱名典礼,基本上都是欢乐轻松的基调。但是此时的典礼,一下子就变得严肃起来。

    场上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

    没人能猜得到,皇上下一步想要干什么。

    “还有谁不愿意去西北的?”

    夏守忠又问道。

    有了胡不来的例子,此时自然没人站出来作死。

    “好吧,咱家换个法子问一下。谁愿意去西北?”

    谁愿意去?傻子才愿意去呢。

    就在众人还在犹豫的时候,马福山站了出来。

    “学生愿意去。”

    这个小子,动作挺快啊。

    贾瑞也站了出来。

    “学生也愿意去。”

    有人开头了,其余的人也反应过来,纷纷上前一步。

    “学生愿意。”

    “正当用人之际,我不去谁去。”

    “危急时刻,正是报答皇上恩德之时。”

    众人嘴上说的漂亮,但是看向贾瑞和马福山的眼光,却充满了仇恨。

    你们这么看着我干什么?便是没有我带头,你们敢说不愿意吗?

    再说了,马福山头一个站出来的,你们恨也应该恨他啊。

    大伙儿都是进士,是大德的精英,不是街头混混,你们有点了素质,有点儿风度好不好啊。


………………………………

第153章 先进典型

    盛隆皇帝从龙椅上起来,走到进士们前面,满脸微笑。

    “好,见到你们一个个踊跃向前,朕甚为欣慰。目前正是用人之际,你们都是国之栋梁,就该共赴时艰,救民于水火之中。”

    “吏部。”

    “臣在。”

    吏部尚书出来。

    “新科进士调遣,本有定例。但也不可一味因循守旧。鉴于本科进士都强烈要求去西北,朕就成全他们。”

    “一甲二甲共一十九人,全都补充西北各府县实缺。三甲之中,也择优录用,补充西北实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