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野心家-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尚德焦急地说道。
郑天伦看着几个人的样子,不由地撇撇嘴。
“我们是抓了他和他的奴才,还打了一顿。”
“什么?你们竟然打了他们?你们不想混了?东平王府里的人若是找上门来,你们怎么办?”
马尚德更加吃惊。
这几个二愣子,到底年轻啊,做事就是欠周详。
“他们已经来了,把人带了回去。”
陈也俊平静道。
“那就好,那就好,他们没怪罪你们吧?你们给他们道歉了么?”
“若是没道歉,最好赶紧到他们府上,带上一份儿厚礼,前去请罪。”
“马尚德,他们没怪罪我们啊,还了罚款呢。”
“什么?罚款,你们还收了他们的钱?”
“是啊,他们自己交的。哦,是这么回事儿。”
郑天伦就从玉华楼下手说起,把整个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听得卫若兰几个人目瞪口呆。
事情还能这样办?这几个二愣子,真是胆大包天啊。
“各位,看看我们这回做的,那里还有不妥当之处,请指点一二,力争下回做的更加稳妥一些。”
什么?还有下回?
你们究竟想干什么啊,不想当这个官儿了么?这简直就是作死啊。
“嘿嘿,你们这么厉害,让我们几个刮目相看,我们可指点不了你们。对了,我们还有事儿,告辞,告辞。”
见卫若兰还有些犹豫,马尚德拉着他,一起出去了。
屋里的贾瑞看看郑天伦和陈也俊。
“他们几个家伙似乎很害怕啊。这事儿有那么可怕么?不就是抓了几个当街纵马的人么,不大个事儿啊。”
贾瑞似乎有些迷惑。
“指挥使,捅了东平王府这个马蜂窝,这事儿似乎也不小啊。”
郑天伦得意道。
“哼,不过是纸老虎而已。有些东西就是吓唬人的,你越怕他,他就越欺负你。”
“传出话去,盯着点儿文奉鱼,他若是敢再犯,照样抓他。”
“那是当然,我此刻恨不得他多犯几次呢,犯一次罚他一次,他若天天纵马,咱们还发财了呢。”
贾瑞鄙夷地看看郑天伦。
这种心态可不好啊,这不是有敛财之嫌么。
不过,文奉鱼若是天天纵马,倒也不错啊,一天罚他八十两银子,用不了多久,东城兵马司就发财啦。
………………………………
第186章 红牌停绿牌行
现在的人起得都早,从卯时开始,街上就已经人来人往。
到衙门当差的,到市场上做生意的商户和市户,去买东西的百姓,出去做工的人,就纷纷出来。
作为东城人流和车流最为集中,交通最为拥堵的东安门,此时已经非常热闹。
来往的车辆,步行的行人,骑马的,骑牛的,骑驴的,甚至还有骑着骆驼的人,在这里汇集,穿过路口之后,又消失在了城里各个角落。
今天路过这里的人,都发现了一个异常现象,那就是东城兵马司的人,几乎全都聚集在这里,足有一百来人。
路口中间,此时有十来个弓兵,正在指挥交通。
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两个牌子,左手红牌,右手绿牌。
在四条道路的路口处,每边儿都有十来个人维持秩序。
“站住,先别走,等牌举起来的时候再走。此刻是红牌时刻,就在这里等候着。让东西向的人走。”
此时,南北方向的人和车辆全都被拦了下来,东西方向的人马和车辆,正在穿过路口。
以前的时候,只要人们到了这里,就直接穿越路口,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人交叉在一起,谁也不给谁让路,常常纠缠在一起。
有时候为了抢道,还打骂起来。
现在没有了东西方向的干扰,南北方向的车辆和行人,就能顺利地通过。不仅速度快了很多,还彼此没有干扰。
陈也俊站在路中间,敲了一声锣。中间的士兵在东西方向举起了绿牌,南北方向举起了红牌。
这表示南北方向停止通行,东西方向开始通过。
路口东边的兵丁和火甲,开始放行。
“咦,这样走起来很快啊,没有冲撞,也没人抢道。”
“是啊,只要看着前面就行,不怕两边的车马撞着自己啦。”
就有人开始议论。
“往右边去的,此刻可以走,往左边去的不准走。”
兵丁和火甲们已经进行了培训,此时就按照学习的内容,开始指挥。
说实在的,他们此前对于这种方法究竟有什么效果,心里也怀疑。
今天刚刚实行了一会儿,他们就发现了其中的优点。现在干起来,就觉得很有劲头,很有成就感。
在后面的不远处,倪二正带着几个人在宣讲通过路口的规则。
对面的路口,周总甲跟倪二一样,也在向行人宣讲规则。
“不管行人还是车辆、牲口,都一律靠右边行走,把中间留出来。”
周总甲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
“步行的,走最外面。车辆走中间。骑牲口的走最里面。各走各的路,别去占别人的道,免得耽搁别人,也免得自己受伤,或者伤了别人。”
“你,你,对,就说你呢,你到人家车辆中间做什么,磕了碰了好么?靠右边,跟行人走在一起。”
“你,那个骑白马的,你往左边靠,此刻就到左边等着,一会儿绿牌举起来的时候,你就直接走了,岂不是省事?过去,好小子,不过去是吧。”
“来人,把他拖到一边儿去,给他上课,再敢如此,就打板子,罚钱。”
就有两个火甲冲上去,一人牵马,一人扯着那人的衣领,拽到后面路边。
“不听调遣是不是?皮子紧了,想挨揍是不是?想到兵马司吃板子么?”
两人连唬带蒙,就开始教训那人。
“今儿个是第一天,以后再犯,一定处罚你。看你也是个读书人,识文断字,拿着,这就是交通规则,回去好好看看,也传授给你的亲朋好友。”
贾瑞这次交通整顿的一个重头戏,就是解决东安门十字路口的拥堵问题。
方法也很简单,就是采用前世的红灯停,绿灯行的方法。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是从小就灌输的观念,早已经成了习惯。
但是对这些古人来说,他们从来就没有这个观念。想让他们接受这个规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今天一早,东城兵马司的所有人员,几乎倾巢而出,都来到这里。
指挥的指挥,维持秩序的维持秩序,宣传的宣传,时不时的还要拉出来几个,进行一下个别教育。
第一次试验,虽然有些忙乱,但由于事先进行过培训,加上贾瑞。陈也俊、郑天伦在一边及时调度,基本上实现了红牌停,绿牌行的模式。
现在,这种方法的优势,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喂,给我站住,你,就说你呢,还不站住,来人,把他拉回来,打五大板。”
倪二带着一个人,就把路上的一个人抓了回来。
“告诉你别走,等绿牌举起来的时候再走,你就是不听,非要闯红牌,给我打。”
这个闯红牌的家伙,就被按在地上,倪二操起大板子,噼里啪啦就是五板子下去,打得那个家伙哇哇叫了起来。
“哼,好好跟你说就是不听,非得打你一顿才舒服。敬酒不吃吃罚酒,就是一个贱。还敢不敢啦?”
“大爷,不敢啦。”
“滚回去。”
一顶小轿过来,在路边停住,徐道忠从轿子里面出来。
贾瑞看见,迎了过去。
“徐大人,有我们在这里便可,你怎么来啦?”
“这么大的事情,今天是第一天,心里放心不下啊,就来看看。咦,这就是你的红牌停,绿牌行把,看着有些名堂啊。”
“大人过去看看,卑职再给大人介绍一下。”
“好,我洗耳恭听。”
“今儿个是第一天,行人都不了解规则,所以东城兵马司的人几乎都来了。”
“一是维持秩序,二是进行宣讲,广而告之。这只是权宜之计,若想持续下去,还要让人人都知道交通规则,久而久之,才能自觉遵守。”
“等到人人都知道了这个规则,就不用这么多人,整个路口只要有一个人指挥就行。”
“一个人?”
“对,就是一个人。这个人就站在路中间,举起红牌的方向,行人车马就停下等候,举起绿牌的时候就通行。”
“若是实在不听指挥,就进行处罚。”
“办法是不错,要紧的是让人人都知道规则,所以还需要大力宣讲。”
“我已经有了安排,各个衙门、国子监、卫所、京营等处,识字的较多,就把规则发给他们,叫他们宣讲。”
“至于百姓和集市这些地方,就叫坊、牌、铺进行宣讲。尽量让男女老幼人人知晓。”
“百姓们都知道了,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都像这样出行,就会井然有序。”
看着焕然一新的秩序,徐道忠心里不禁感慨。
果然有成效,立竿见影啊。
看似简单,但是多少人也没有想出这样的办法来,偏偏贾瑞就做到了。
如此一来,上上下下确实都能涉及到,每个人都能见到这个成就。
我要的第二把火,就这样被他给烧起来。
看来,当初把他要来是对的,我算是捡了个宝贝啊。
………………………………
第187章 从圣人那里偷的
听说东城兵马司在东安门这里高交通整顿活动,另外几个兵马司的指挥使们,悄悄聚到一块儿,一起来看看热闹。
交通堵塞的现象,不仅东城这里有,在别的城区也经常发生。
其中卫若兰所在的南城区域内的大明门,因为处于皇城的正门,人流和车流量更大,更是经常发生交通拥堵。
就连经常进出大明门的皇城官员和紫禁城的太监们,都对此颇有怨言。
但是,多年来,一直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只能听之任之。
现在贾瑞这里搞交通整顿,它们就想来看看,贾瑞到底会有什么招数。
不过,几个人都不抱着多大希望,因为他们以前也曾经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最后都失败了,只能不了了之。
等到了东安门,几个人看了一会儿,都沉默不语。
就见秩序井然,行人、牲口、车辆各行其路,很快就穿过了路口。
南北方向的走了一段时间就停止通行,东西方向的开始通行。
不仅没有拥堵现象,通行的速度还大大加快。
以往常见的叫骂、打架、争抢道路现象,根本就见不到。
“你们看见没有,关键之处,就是一个方向的先停下来等候,让另外一个方向的先走。然后互相轮换,这样就能避免互相冲撞和纠缠。”
卫若兰一下子就看到了要害之处。
“是啊。虽然暂时停下等候,看着好象慢了一些。但是过路口的时候,没有了冲撞和纠缠,通行顺利,反倒快了。”
马尚德也看出了名堂。
“这就叫欲速则不达,都抢路,反倒无路可走。如此有一方礼让,反倒更加快捷。”
蒋子宁觉得,自己这一趟没有白来。如果把这一招用到自己的辖区内,同样能解决问题。
“贾瑞果然名不虚传,我还以为他只是想搞个噱头,沽名钓誉。没想到他还真是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各位,你们觉得如何?”
“咦,那边好像是徐大人。”
蒋子宁看见了徐道忠。
“既然来了,就过去见见吧。免得失了礼数。”
徐道忠见到几个人过来,就把他们叫到一边儿。
“这里以前的情形,你们也该知道,如今的情形你们也看了,有何感想啊?”
“嘿嘿,徐大人,令人震撼,深受启发啊。”
“不是我说你们,你们那里也有这样的情形吧,卫若兰,尤其是大明门那里,朝中的王公贵族、文武百官来回上朝。当值的时候,都从那里路过。”
“经常都是乱糟糟的,大臣怨声载道,经常跟我抱怨。一见到他们,我都抬不起头来,躲着走。”
“你们总说没有办法治理,但是贾瑞这里怎么就能治理呢?你们都睁开眼睛看看。眼前的情形多好?秩序井然,快捷简便。”
“看来不是没有办法,而是不想办法而已。其实就是怠政。混差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被自己的顶头上司这样说,几个人的脸是红一阵白一阵,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就在此时,两顶轿子在旁边停下,上面下来两个人,正是内阁首辅魏德林和次辅赵岩松。
“拜见首辅大人,拜见次辅大人。”
徐道忠带着马尚德等人施了一礼。
“呵呵,徐大人,你这个路口是怎么回事儿啊?跟以往大不一样啦。都没用开道,我俩顺顺当当地就过来了。”
魏德林笑呵呵说道,显然非常满意。
两人出行,都有自己的仪仗开路,路上的行人车辆,都要回避。但是遇到拥堵的路口时,有时候仪仗也不管用。
大伙儿都挤在了一块儿,想躲都没地方躲。
尤其是官员多的时候,大伙儿都有仪仗,都想先走。有时候开路的仪仗队就纠缠在一起。
尤其是平级的官员,谁也不甘示弱,互不相让,有的时候甚至打了起来。
现在这样,就不存在抢道的问题。遇上放行的时候,就直接通过。
遇上禁行的时候,就等一会儿,谁先来谁先通过。
“确实不错,走的顺畅。你们早就该如此。对了,刚才在大明门的时候,那里一片混乱。”
“我的仪仗跟和亲王的仪仗撞到一块儿,差点儿打了起来。若不是我跟和亲王出来制止,双方就伤了和气。”
次辅赵岩松说道。
“徐大人,都是你们兵马司属下,那里跟这里怎么会有如此差别?”
“次辅大人,这个还需要些时日。这里也是刚刚实验,卑职打算在这里实验成功,在推广到别处去。大明门那里,乃至于别的交通要道,今后都会照这里这样办理。”
“嗯,不错,徐大人上任,果然有些动静。我看这样就很好,不妨在别处加快推进。对了,你是怎么想到这一招的?”
怎么想的?这也不是我想的啊。
“这个还是东城署理指挥使贾瑞的主意。他是今年的新科进士,说起来还是二位大人的门生呢。”
魏德林和赵岩松都是今年会试的考官,从名义和传统上来说,贾瑞也确实是两人的门生。
“哦?贾瑞?这个名字似乎在哪里听说过。”
魏德林若有所思道。
“他是贾府的族人,贤德妃的亲戚,死了七天又活过来那个。”
“哦,想起来了,号称文昌星君弟子的那个,文昌星君句读法,还有写了《木兰词》那个人,是否是他?”
“正是此人。我见他颇有才干,就从吏部那里把他要来,如今果然没让我失望。他就在那里,两位大人若是有兴趣,就把他叫来,叫他说说交通整顿的事情。”
“叫他过来,我倒是想听听他到底怎么说。”
很快,马尚德跑过去,把贾瑞叫了过来。
见礼之后,贾瑞就开始介绍情况。
具体的措施,人们都能看见,简单说一下就行,也不用太啰嗦。
但是跟内阁首辅和次辅这样的大人物说话,就要有些高度。
最好能有理论依据。
“嘿嘿,大人,说来有些惭愧。这个想法,卑职还是偷来的。”
偷来的?
众人有些不解。
“哦?你倒是说说,从哪里偷来的?”
魏德林立刻有了兴趣。
见贾瑞这个说法新颖,众人也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所谓仁义礼智信,这个办法,其实就源于一个“礼”字。”
“‘礼’字之后,就是一个‘让’字。礼让,就是真髓。”
“等一下,让别人先走,就是与人方便。然后别人礼让,让自己先走,就是自己方便。”
“若是谁都不礼让,都想抢先,就势必混乱,欲速则不达。别人不方便,自己也不方便。”
“说是我的创意,其实是夸大其词。我还是从圣人的教导那里偷来的创意。”
哈哈哈……,魏德林和赵岩松开心地笑了起来。
“不算偷,不算偷。圣贤书就该这样读,圣人教化万民,正该如此嘛。”
赵岩松的眼光里,满是欣赏。
“不错,新科进士,看来我俩让你中第,还是对的,没给我俩丢脸。”
魏德林心里就有些得意。
我的门生嘛,自然差不了。
………………………………
第188章 都是来求教的
见到贾瑞跟首辅和次辅大人侃侃而谈,卫若兰、马尚德、蒋子宁几人心情复杂。
这是什么节凑啊?
贾瑞这才当了几天指挥使啊,还是个署理的。
一下子就鼓捣出这么大动静出来,不仅巡城御史大人对他信任有加,就连两位内阁大佬,似乎都很欣赏他。
此刻竟然主动认他为为自己的门生,这回贾瑞算是找到了门路。
他又是新科进士,又是贾家的人,若是叫他干下去,将来再出一些新花样,说不定更加出彩,升官儿指日可待。
再看看咱们,刚才赵大人说大明门的事情,分明就是在指责我们干得不好。
虽然只说了卫若兰的大明门,但是别的地方呢?两位大人没说,但徐大人是知道的。
刚才已经说了我们混差事,这不就是明显不满么?
若是再不干出一点儿名堂出来,这个官位怕是都要难保。
不当这个官儿也就罢了,就怕发配到西北去。
东城原来的几个指挥使,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么。
魏德林和赵岩松走了,徐道忠看着卫若兰,眼神儿有些不善。
“卫若兰,你也听见了刚才两位大人的话。你那个大明门,就是宫城和皇城的脸面。”
“皇上、内廷、外廷的人,都从那里走,如此混乱局面,一直没有改观,你们南城也无所作为。”
“别跟我说你们没有办法。贾瑞才上任几天,就能把这里治理得井井有条。你们为何就不能?”
这已经是很严厉的批评,卫若兰无言以对。
若是放在以前,还能找各种借口推卸责任。
现在有了贾瑞的例子摆在眼前,他哪里还敢找借口。
“还有你们几个,两位大人虽然没点你们,但你们那就究竟如何,你们心里就没点儿数?你们以为我心里也没数?”
“远的不说,玄武门哪里那十几个无赖是怎么回事儿?”
“那里是紫禁城的后门,若是哪天让皇上和皇后知道了,我怎么交代?”
“哼,我告诉你们,若是你们叫我在皇上和各位大人面前不好过,我也绝不让你们好过。”
“别以为你们是勋贵之家的人,就不敢动你们。都察院也不是吃素的。”
因为大明门的事情,徐道忠刚才在魏德林和赵岩松面前丢脸,心里窝火,此时越说越来气,就发了狠话。
他的话,也不仅仅是吓唬人的。
勋贵之家固然有一些权势和盘根错节的关系网。
但是,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变,勋贵体系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
现在是文官势力当道,在实力上已经压过以老牌贵族为主的勋贵势力。
如果徐道忠以都察院为靠山,对卫若兰和马尚德等人开刀,他们还真就没有多少抵抗能力。
一个兵马司指挥使和副指挥使,对于一个勋贵世家来说,还算不上核心利益。他们的家族,也未必会都动用更多的资源来保住他们的官职。
按照一般的惯例,新官儿上任,总是会安插一些亲信在关键位置上,自己用起来方便得力。
徐道忠上任,没有大规模换人,仍然用的是原来的老人,其实已经很厚道了。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马尚德等人才有些没拿徐道忠当回事儿。
现在他们才发现,自己犯了错误。
“原本你们说,锦衣军欺压,你们难以有所作为。我和贾瑞把锦衣军给赶走了,如今没人欺压你们,我也没见到你们有什么做为。”
锦衣军是你赶走的么?那是贾瑞赶走的好不好啊,你虽然是巡城御史,也不能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做人不能这么不厚道啊。
几个家伙心里腹诽,但也只是腹诽而已,没人敢说出来。
“远的不说,就说那些在路上故意挖沟,坑害行人,勒索钱财的无赖。”
“东城这边一上来就打击了何三和宋四两人,如今东城这里此类事情已经绝迹。”
“但是在你们几个城区里面,还屡屡发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为什么东城这里能够杜绝此类事件,你们那里却不能?这背后说不是有人包庇纵容?是不是有人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