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野心家-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什么也没看出来。
没有惊慌,没有乞求,没有献媚,甚至没有尊敬和畏惧。
只有平静和客气。
嘴上以晚辈自居,实际上看不出多少对长辈的敬畏。
“瑞哥儿坐吧,上茶。”
王子腾叫贾瑞瑞哥儿,证明他至少在表面上,是把贾瑞当做亲戚和晚辈看,而不是从公家的角度来接待贾瑞。
“谢谢舅舅。”
“老太太可好?”
“老祖宗好着呢。每日里吃酒、看戏、打扑克,跟孙子、孙女共享天伦之乐。没几个人比她自在。”
王子腾笑了笑。
“老太太活的明白,是豁达之人。对了,我听你们二老爷说,是你在主持省亲别墅的事情。”
这种事情,自然瞒不过王子腾,甚至当中的很多细节和内情,他都很清楚。
“其实我也不愿意干,无奈老祖宗逼着我干,也就不得不勉为其难。”
“这件事,还真就没有人能比你干的好。你那个正月里百花盛开的祥瑞,到底是怎么回事?”
“若是可说,你就说。若是不方便说就不说。我也只是好奇而已。”
“舅舅不是外人,况且这事儿也只是障眼法。糊弄别人行,舅舅目光如炬,是糊弄不过去的。外甥就跟舅舅说实话。”
“春季里百花开,四季如春。只要屋里的热度跟春天差不多,那些花就会开放。”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温。加温来自三个途径。”
“其一,阳光透过玻璃,其二,屋内烧火。其三,玻璃房顶盖上棉被保温……。”
贾瑞就把玻璃花窖的原理说了一遍。
这种事情,当时忽悠一下人可以,但是过后人们一想,就能明白是什么原理。
“原来如此简单,我还以为真有什么祥瑞呢。为什么这么做?为了压过那几家的风头?”
“不是为了压过他们,只是想别具一格。当然,这不是主要目的。”
“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省钱。”
“省钱?”
“对,就是为了省钱。”
“东西两府如今看着繁华荣耀,其实已经入不敷出。只是坐吃山空而已。安享尊荣者多,运筹谋划者少。”
“以两府的财力,其实承担不起省亲别墅的费用……。”
王夫人是王子腾的妹妹,贾家的事情,在王子腾那里不是什么秘密。
贾瑞营造省亲别墅,修改建设方案这些事情,别人看着或许云山雾罩的,看不清真相。
但是对于王子腾这种大人物,一眼就能看穿其中的秘密。对于贾家的财政状况,王子腾也不会不知道。
所以,贾瑞在他这里没有隐瞒。尽管两人是第一次单独说话,他决定还是实话实说。
在这种大人物面前,耍小聪明其实没有什么用处。反而会让王子腾觉得贾瑞在侮辱他的智商。
“如果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你不会来见我。说吧,找我有什么事情?”
“鞑靼人进攻京城的事情。”
“这件事情我听说了一些,也知道那两个鞑靼人是你抓的。人已经放了,也没人认为鞑靼人会来进攻京城,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难道让我把那两个人再抓回来?这不可能。”
“不是让舅舅抓人,而是来提醒舅舅一件事。”
“说。”
“外甥以为,鞑靼人真的会来进攻京城。即使不直接攻城,也会在京畿一带大肆抢掠、舅舅拱卫京师,届时将是抵抗鞑靼人的主力,。不容有失。”
“哼,鞑靼人会来京畿,他们怎么过来?”
“借舅舅地图一用。”
王子腾的屋墙上,就挂着一幅大地图,贾瑞走了过去,拿起木杆。
“山水关这里,虽然号称二十万大军,但是真正能战者,又有多少?想必舅舅比我清楚。”
“鞑靼人兵马不多,善于野战,不善于攻坚,外甥以为,他们不会叩关攻城,以己之短,攻我所长。”
“最好的办法,就是绕过山水关,取道莫古。”
“哼,取道莫古?鞑靼人和莫古人是世仇,莫古人会让他们借道通过么?”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其一,今年鞑靼人和莫古人都受灾严重,在南下抢掠上,他们两家是一致的。”
“其二,靠近鞑靼和莫古一带的汉地,今年也灾害严重。以前鞑靼人也曾经抢掠过北方一带。那一带其实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好抢的。”
“京畿一带富庶,百姓安享太平。兵马虽多,但是经历战事者少。况且都是平原,适合草原铁骑作战。在野战中,我军将会落入下风。到这里抢掠,必定大有收获。”
“其三,距离虽远,但也不过一千多里。对于步军来时,这个战线很长。但是对于草原骑兵来说,也不过就是几天的行程。”
“他们孤军深入,粮草补给怎么能跟得上?没有粮草,他们来了又有何用?”
“没有粮草,可以就地补给,以战养战,又何必带更多粮草?”
“还有么?”
“便是莫古人不跟鞑靼人同流合污,也未必挡得住鞑靼人借道。一是莫古人力所不及,二是草原上地广人稀,有很多路可走。便是莫古人发现,也未必会以卵击石,跟鞑靼人火拼。”
“如果我是莫古人,此时不仅不会阻拦鞑靼人南下,反而会趁火打劫,也南下劫掠一番,度过艰难。”
贾瑞说完,就坐回喝茶。
王子腾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
“你觉得会有人相信你的说法么?你跟我说这些,想要我怎么做?”
“我只是说出我的见解,至于别人是否相信,那是他们的事情。舅舅怎么做,也不用我来指点。”
“我也是一家之言,也不敢说就一定是对的。言尽于此,外甥告退。”
“哦,你回去吧。”
王子腾随便答应一声,也没送客,就走到地图前面,陷入了思索当中。
真的会象他说的那样么?
………………………………
第228章 还在勾心斗角
武英殿是内阁大佬们的办公场所。
内阁的六位大学士,都在这里办公。
王子腾已经在这里等了半个多时辰。
他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见首辅魏德林和次辅赵岩松。
如果他想见其中一个人的话,他早就见到了。
但是他要同时见两个人,这就必须两人同时有时间才可以。
这也是无奈之举。
魏德林和赵岩松不合,是公开的秘密。
如果王子腾先见某一个人,后见的那个人或许就会认为,王子腾忽略了自己,或者跟先见的人事先达成了某种意向。
这种官场游戏确实很无聊,但是却很重要。
一不小心就会划到某一系人的行列之中,被人贴上是某某的人的标签。
即使你没有站队,也被逼迫站队了。
王子腾不想卷入朝臣的派系之中,所以就想尽力保持平衡。
同时见两个人,就是折中的、无奈的选择。
想想自己要来谈的大事,却还要在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煞费苦心,王子腾不仅有一种荒谬感。
瑞哥儿想见我,就敢见我,心里想什么,就跟我说什么。也不用管我高兴不高兴,爱听不爱听。
我连瑞哥儿不如啊。
终于,魏德林和赵岩松一起进来。
两人一边走,一边说话,神情亲热。
不知道底细,还会以为他们之间关系融洽,交情深厚。
实际上,两人却是死敌,恨不得都把对方整死才高兴。
“云端,让你久等了,抱歉,抱歉。”
魏德林冲着王子腾连连拱手。
云端,是王子腾的表字。
“俗事缠身,来迟一步。还请云端谅解。”
赵岩松也客气道。
俩人虽然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对于拱卫京师的军中大佬,也没有轻视怠慢的样子。
“两位阁老日理万机,本不想前来打扰,但此事事关重大,不得不来。”
“云端如此郑重其事,到底什么事情?”
“鞑靼人入侵京城的事情。”
“此事不是已经在朝上议过了么,兵部、五军都督府都觉得不可能。当时你不是也说不可能么?难道还有什么疑问?”
魏德林觉得王子腾有些多事。就这件事情,似乎没有必要翻来覆去的说吧?
“我觉得鞑靼人很可能会进攻京城。”
“说说理由。”
于是王子腾就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内容基本上都是贾瑞说的那些,不过他自己又加上了几条。
一是沿途各个关隘和城池的兵马,缺乏训练,装备不足,不善于野战,拦截鞑靼人的能力,很值得怀疑。
二是兵力不足。
“云端,你说兵力不足,这一点似乎不对吧。”
赵岩松突然发难了。
“山水关就有二十万大军,平安州有两万,从鞑靼边界到神京,关卡城池无数,还有几十万人马。”
“便是你京营,就有一万八千人马。五军都督府下辖的卫所,又有三万多人。加上巡捕营,巡城把总,诸卫州县,又有一万多。”
“前后加起来四五十万人,怎么还说兵力不够呢?鞑靼才有多少人?我几十万大军,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把他们淹死。”
赵岩松的话,从表面上看,是有道理的。
单单从数量上来说,或者从兵部的名册上来说,确实有这么多人。
但是仔细推敲,这个说法就站不住脚。
首先是存在着大量空额。这个数字,至少有三成水分。
便是剩下的人里面,也有很多不是战斗人员,而是一些辅助人员。
还有不少人,虽然占用的是军队的名额,但是干的却是跟打仗无关的事情。
比如王子腾的京营,就有很多士兵被抽掉到皇庄去干活,或者到皇陵去守陵,在皇城干一些杂务,甚至被抽调到一些王公贵族家里去帮助干活儿。
就连魏德林和赵岩松家里,每家都有十几个京营的士兵,被借去帮忙。
说是帮忙,其实就是免费给他们家里干活儿。
王子腾的京营,编制是一万八千人,但是去掉空额和被抽掉的人,实际上只有一万四千多人。
这些人当中,除了不少辅助人员,还有大量的王公贵族、文武大臣子弟。
这些人大多只是挂个名,混一段从军资历,为今后当官儿镀金。平时连训练都不参加,更别说打仗了。
所以,王子腾真正能用于一线作战的,顶多也就万八千人。
京营还算是比较好的,换做其他地方的军队,甚至连京营还不如。
这种情况,王子腾知道,魏德林和赵岩松也清楚。
此时赵岩松这样说,纯粹就是说风凉话。
因为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都是魏德林分管的。他就想给魏德林上点儿眼药。
王子腾很想起来揪住赵岩松,狠狠地打他几个嘴巴。
但是他不能这么做。
赵岩松明摆着是在幸灾乐祸,给魏德林出难题。
军队的空额问题,是个公开秘密。
但是没有谁愿意戳破这件事情。
军方那边,靠着空额,想多弄一些军饷,便于将领们中饱私囊。
户部给军队拨款的时候,也会从军饷中直接扣掉一部分。
这部分钱,除了户部的官员,还有一部分流入了魏德林和赵岩松这样的朝中大臣手里。
所以,这部分空饷,就是朝中大臣、户部官员和军中将领们共同分肥的蛋糕。
也正是因为这个巨大利益,他们才集体装傻,对吃空饷问题视而不见,默许纵容。
魏德林没有理会赵岩松的嘲讽。
两人斗了这么长时间,这种事情他见多了。
他不屑于口舌之争,将来给赵岩松挖个坑,坑他一下就是了。
“以云端之意,打算如何处置?”
魏德林虽然不认为鞑靼人会进攻神京,但是王子腾是军界大佬,他也不能不给面子。
起码在姿态上,要表现出尊重和重视。
“东北方向,请西宁王在鞑靼后方佯攻牵制。”
“水云关方向,请东平王出兵拦截。”
“平安州方向,请云光节度使全力拦截鞑靼人,不惜任何代价,拖住鞑靼人。”
“大同总兵,尽快驰援平安州。”
“各地兵马向平安州的方向集结,若是云光那里拖不住,就沿途层层阻击。绝不能让鞑靼人靠近京城。”
“云端,你说的没错,可是粮草军饷从哪里来?万一鞑靼人没来,几十万人马,岂不是白跑一趟,劳民伤财?”
“这个……。”
王子腾还真就没话可说。
虽然他觉得贾瑞说的有道理,自己也认为鞑靼人会进攻,但毕竟还只是猜测。
“总要有备无患才好,万一鞑靼人真的进攻京城呢?”
王子腾把球踢了回去。
“赵大人,你以为如何?”
魏德林问道。
“我不懂用兵,全凭首辅大人做主。”
魏德林叹了口气。
“虽然鞑靼人尚未进攻,但此事事关重大,也不得不防。”
“这样吧,咱们去见皇上。我的意思,就照云端的计划去做,就请皇上裁决。”
“至于粮草军饷之事,到时候再说吧。”
三人就去见皇上,盛隆天子也不敢掉以轻心,同意了王子腾的方案。
至于军饷粮草的事情,皇上也没钱。
但是皇上说,以前的军饷不是都给他们了,就叫他们自己解决吧。
皇上定了调子,于是就发出谕旨,一旦鞑靼人真的进攻,按照王子腾的方案部署,迎战鞑靼人。
至于京城这边,则加强城防,准备守城器械,尽快调运粮食,增加储备。
………………………………
第229章 预防危机
水月寺周围都是乡村,农民们正在地里收割庄稼。
此时玉米已经在北方很多地方种植,这里的农民,也大多种植玉米。
虽然没有小麦那样好吃,但是因为产量比较高,所以成了比较受农民欢迎的作物。
人们固然喜欢细粮,但是能吃饱,还是最重要的。
水月寺也有不少土地,除了种植一些玉米,还种了不少红薯。
红薯也是外来的作物,产量更高,在灾年的时候,往往可以成为救命的食物。
这几天,馒头作坊的工人们做完馒头之后,就到水月寺帮忙秋收。
贾瑞从城里回来,就到了地边儿,找到了妙玉和慧园师太。
慧园师太偶尔还到地里帮着拣一下红薯,妙玉大小姐自然没有那个兴趣,懒得放下身段干这种粗活。
贾瑞帮着拣了几筐红薯,又帮着装上车,收拾完之后,才回到地边儿。
“瑞大爷歇息一下吧,没想到你还会干这个。能如此放下身段,倒是为难你了。”
慧园师太笑道。
“师太客气了,我不过就是普通人家子弟,又不是大家公子,干点儿活没什么的。”
“哼,你是在讥讽我吧?”
一旁的妙玉突然发话,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的。
“妙玉,我就是随便说说而已,哪里有讥讽你的意思?你是大家闺秀,自然不用干这种粗活儿。”
说你大家闺秀,就是抬举你,其实你就是个啃老族。
若是没有你家里给你留下的钱,就你这样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分分秒秒饿死。
除了伤春悲秋,胡诌几句歪诗之外,你说你还会干什么?就是个寄生虫,腐朽的官僚地主阶级后代。
“这里也没用你来干啊,谁拿着刀子逼你了么?平常也没见到你干什么粗活儿,每日里在街上闲逛,就没有几个比你逍遥自在的。”
“如今到这里拣几个红薯,到好像干了多少活儿似的。皇上亲耕劝农,也没象你这样,还要议论一番。”
死丫头,我那叫闲逛么?那是巡逻好不好啊。
怎么什么话到了你嘴里,就如此难听呢。
“这……。师太,你看看她,也不讲个理啦。”
慧园师太却只是笑笑,也不劝说妙玉,似乎很喜欢两人斗嘴的样子。
“对了,瑞大爷今儿个怎么闲着,想起到这里来了?世上事永远也忙不完的,倒不如忙里偷闲,时常过来走走。这里毕竟有你的生意不是?”
“如今这一摊子,都在妙玉身上,她也很辛苦的。”
一个小小的馒头作坊就辛苦啦?
“师太提醒得对,我今后经常过来看看。今天来,是有一件事情要跟师太和妙玉姑娘商量。”
“什么事情?”
“我得到消息,鞑靼人很可能来攻打京城。当然,他们想破城,不太容易。但是攻到城外,很有可能。”
“一旦鞑靼人来了,这里就很不安全,今天就是来提醒你们一下,事先有个准备。”
鞑靼人一旦来了,这里几乎注定会被鞑靼人占领。水月寺和馒头作坊的房子,也会被鞑靼人占据。
粮食等值钱的东西,自然会被掠夺。
至于人,也跑不了。
男子会被驱赶着当苦力,至于年轻的女子,尤其是象妙玉这样的绝色佳人,更不会有好下场。
即使鞑靼人撤兵了,这些人最后也会被带回去为奴。
“一是把粮食等值钱的东西,提前藏到安全地方。”
鞑靼人来了,粮食必定成为紧俏的东西。
即使鞑靼人撤兵,也必定会大肆抢掠一番。战乱之后,粮食必定紧张。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二是这两天就出去多采购一些粮食。等鞑靼人撤走之后,作坊就能恢复。”
“第三,我一会儿就回府里,给你们提前安排好住处。万一鞑靼人来了,就撤到府里去。”
慧园师太摊在手掌,拇指在另外四个指头上指指点点一阵。
“唉,注定的劫数,就照你说的办吧。你跟妙玉回去商议一下,看看怎么办好。”
妙玉本来不太相信,但见师父说的一本正经,她一向相信师父,自然不再怀疑。
两人就回到了馒头作坊。
“你的消息可靠么?”
“是我的推测,我想很有可能,还是早做准备为好。”
“既然你都这样认定,我想也差不多。那就早点准备,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
妙玉心里其实还事很相信贾瑞的。
对于贾瑞不经常到这里来,心里有怨恨也是真的。
其实她巴不得贾瑞天天在这里,跟自己一起斗嘴。
或许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跟贾瑞斗嘴的目的,就是想让贾瑞更多的关注自己。
跟妙玉商量完毕,就找来张老财交代明白,留下陈奎帮忙。
陈奎只是长随,但是跟着贾瑞时间长了,耳濡目染,办事的本事和见识也大大增长。办好这件事情,还不成什么问题。
离开水月寺,贾瑞就回到了家里。跟爷爷和奶奶说了鞑靼人可能来攻城的事情。
鞑靼人破城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围城还做得到。
所以在城里还是相对安全的。所要做的准备,就是多采购一些粮食之类的食品。免得到时候有钱也买不到东西。
贾瑞现在的身份不一样了,说话自然也就有了分量。
贾代儒和王氏虽然还有些怀疑,但是自己的孙子,也不会拿这种事情开玩笑,于是就安排董六和张老妈子、蜜儿出去采购粮油、肉食、盐等等,提早做好准备。
家里的事情安排完,就到了荣国府,直接到了老祖宗这里。
老祖宗这里照旧热闹,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李纨、姑娘们都在。
“哟吼,瑞哥儿,好久没来了,你可是稀客啊。”
老祖宗打趣道。
“今儿个不就来了么?”
“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来了就一定有事儿。说吧,什么事儿,我们还等着打扑克呢。”
“还真有件重要的事情。”
于是贾瑞就把鞑靼人可能进攻京城的事情说了一遍。
“目前只是我的猜测,我也不敢肯定鞑靼人就一定回来。不过,我觉得还是有备无患为好。”
“其一,多储备一些粮食。目前天气转凉了,粮食也能放住,不至于坏了。”
“其二,叫赖大和郑好时他们,把下人组织起来,一旦鞑靼人来了,大门和院墙等地方,经常巡视,加强防守,免得一些流民和宵小之徒,趁机侵入府里捣乱。”
“瑞哥儿,你说得郑重其事,若是鞑靼人不来怎么办?”
邢夫人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差点了把贾瑞给气死。
………………………………
第230章 府里也得管
贾瑞虽然生气,但邢夫人到底是长辈,他也不好直接顶撞。
只好笑呵呵说道:“鞑靼人到底来不来,我也说不好。昨晚上做梦,文昌星君这么告诉我的。”
“既然文昌星君告诉你了,你为何不求求文昌星君,别让鞑靼人来了。”
邢夫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