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野心家-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平安城前面路过,沿着大黑山边上,确实可以到达莫古人的后方。

    大黑山连绵二百里,只有两个缺口草原骑兵才能通过。

    这两个缺口,就是平安城,山水关,剩下的就是莫古草原。

    平安城和山水关,都有重兵把守。鞑靼人想通过,比登天还难。

    加上莫古人跟鞑靼人有仇,所以青木林的话,有一定的可信度。

    莫古人也时常骚扰大德边境,如果鞑靼人跟他们打了起来,以夷制夷,叫他们互相削弱,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见云光不吱声,青木林及时加码。

    “南院大王说了,若是云大人对我们还不相信,可以把他最为宠爱的小儿子送到这里为质。”

    “同时,等我们打完莫古人之后,可以给云大人一千只羊,二百匹战马。”

    说完,青木林就静静的等待。

    他相信,有了这两个条件,云光没法不答应。

    “我怎么知道你们送来的人,是不是巴布尔的儿子?”

    “云大人,这么说话就不实在了吧?咱们都是明白人,就不用藏着掖着。”

    “你这平安城里有我的人,我们黑水城里,也有你的人。是不是大王的儿子,我想不难鉴别吧?”

    “况且我们回来之后,还要路过你这里。如果大王的儿子是假的,你尽可以在我们回来的时候拦截。”

    钱和战马、羊固然重要,但是最让云光动心的,还是南院大王的儿子做人质这个条件。

    云光相信,青木林在这一点上,不敢跟自己耍花招。

    “银子和羊都没问题,我要加三百匹战马。”

    “云大人,你也太狠了点儿吧。这一开口就加了三百匹战马。我们一共能得到莫古人多少东西?都给了你,我们岂不是白忙活一回。”

    “你们十万大军通过,攻打莫古草原。如果得不到一万匹战马,几万只羊,我看不去也罢。一口价,五百屁,否则免谈。”

    “好好好,云大人不去做生意,真是可惜了。我后天就把大王之子送来,届时云大人可以鉴别一下真假。”

    “自然要鉴别的。”

    “好,一言为定。”

    “不过,就这么放你们过去了,我跟朝廷和属下没法交代啊。”

    “我已经替大人想好了办法,我们演一场好戏。”

    “怎么演?”

    “自然要打上一场喽,最后是我们兵败如山倒,纷纷逃跑,大人获胜。然后大人就可以向朝廷报捷请功。”

    “哈哈哈……,好,就这么定了。”

    接下来两人就商量好了细节,那神情态度,就像两个老朋友在制定联合作战计划。

    不知底细的人,根本就想不到,两人是属于敌国的对手。

    见两人谈好了,夏半山又拿出五千两银票,放到案子上。

    “这是为何?”

    云光有些意外。

    “这个是鄙人的一点儿心意,今后要经常出入鞑靼和平安城做生意,还望云大人手下留情。”

    “哈哈哈,好说。夏半山,我听贾琏说过你,很懂事的人。以后有什么事情,就找贾琏吧。”

    “谢谢云大运,将来若是发财,一定忘不了大人的提携。”

    云光把两人送到了大帐门口。

    “贾琏,你送送他们。”

    “云大人,告辞。”

    云光回来,看看桌子上的银票,一脸微笑,收进了盒子里面。

    里面已经有一沓银票,最少了的都是一百两。

    再干上几年,弄够一百万两,就回家享福去。

    这个鬼地方,真不是人呆的,有钱都没地方花。

    出了城门,青木林和夏半山调转马头,看着平安城。

    “万夫长,你说回来的时候,顺便把平安城攻下来如何?我想云光一定不会防备。”

    “哈哈哈,夏先生,我明白你的意思。大王不是说了吗,咱们还需要平安城互市。”

    “不过你放心,那一天也用不了多久。等到拿下平安城,这个城池就归你啦,那个时候,你想赚多少钱,还不都是你说了算?”

    “谢谢大人,不过,我赚多少钱,都有青木大人一份儿啊。”

    “哈哈哈,这话我爱听。走,到莫古人那里借道去。”

    “他们会答应么?”

    “这是你的主意,如今怎么倒怀疑起来了呢?我们跟他们虽然有仇,但是如今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两家一块儿去大德抢肥羊,岂不是更有把握?他们会同意的。”

    青木林一挥鞭,白马率先冲了出去。

    两个时辰后,师爷进了云光的大帐。

    “大人,驿站送来了朝廷的急报。”

    “又有什么事情?”

    “信里说,鞑靼人可能绕道莫古,进攻京城。叫我们小心戒备,拦截鞑靼人,尽可能拖延他们。”

    “哼,这又是内阁那帮西林派的迂腐之人的主意。去年叫我出城跟鞑靼人交战,结果损兵折将,死了两千多人。”

    “鞑靼跟莫古人是世仇,莫古人会让他们绕过去?”

    “叫咱们拦截?拿什么拦截?光是南院大王这里就有十来万人,就凭咱们这一万来老弱病残拦截?”

    “能上阵打硬仗的,不到两千人。多少年了,我就攒下来这点儿家底儿,都折了进去,我今后怎么办?”

    “对了,说没说钱和粮草怎么办?”

    “叫咱们自己想办法?”

    “哼,自己想办法,大风刮来的啊?又叫马儿跑,又不让马吃草,这仗怎么打?”

    “西林派那帮人,个个只会说大话。叫他们做点儿实事儿,哪个有那个本事?坐着说话不嫌腰疼。”

    师爷也不吱声,等着云光发泄完毕。

    “怎么回复?”

    “过几天再说吧。我得到消息,鞑靼人要从背后袭击莫古人。可能从咱们这里路过,到时候去拦截他们一阵,跟朝廷也就有个交代了。”


………………………………

第237章 逃生暗道

    贾瑞最担心的,还是水月寺和馒头作坊。

    他亲自检查了了粮食隐藏的情况,心里这才放心了一些。

    “师太,鞑靼人野蛮,来这里的目的,就是掠夺人口和粮食牲畜等财物。千万不要以为你们是出家人,他们就会心存仁慈,对你们网开一面。”

    “一但听到鞑靼人来的消息,就赶紧撤到城里去,千万不要留恋这里。”

    这样的话,贾瑞已经对慧园师太和妙玉说过两遍了。

    “你都说过了,我们记得,怎么又来啰嗦。”

    妙玉都有些不耐烦了。

    “妙玉,我就说你呢。你一向高傲,觉得自己了不起。我告诉你,鞑靼人可不会惯着你。”

    “就你这样的,若是叫他们抓去,第一个就叫你给人家当小……。小奴才。”

    贾瑞本来想说当小妾,最后一刻改了口。

    “瑞大爷放心,我们知道轻重,不会在这里逗留。”

    对于贾瑞的说法,慧园是深以为然的。

    “师太对这里也不用挂念,你们走了之后,我会偷空来看看这里。”

    “这个……。也好,也省得我担心。不过万一鞑靼人占据了这里,就很危险。遇到危机时刻,你就从密道逃走。”

    “密道?太师是说这里有密道?”

    这一点贾瑞倒是没想到。

    “本来不该告诉别人的,但是瑞大爷不是外人,也就不隐瞒你。妙玉,你带着瑞大爷去看看密道,让他熟悉一下。”

    “哼,何必告诉他,他又不是我们的人。”

    刚才被贾瑞说了,妙玉此刻自然没有好脸色。也不吱声,就先出去。

    到了门口,见贾瑞没跟出来,妙玉停住。

    “你去不去?”

    慧园师太苦笑了一下。

    “这个孩子,就是不会好好说话。瑞大爷,跟她去吧。”

    贾瑞无奈,只要跟着妙玉来到后面的一个偏殿。

    “把这个塑像推一下。”

    妙玉冷冷道,也没个好声音。

    死丫头,好像全世界都欠你钱似的。

    贾瑞推了一下塑像,却没有什么动静。

    “把着胳膊推,就能转动,真笨。”

    贾瑞也懒得理她,抓住塑像的胳膊,往一边用力,嘎吱一声,塑像转动。底座下面露出一片木板来。

    “木板下面就是入口。”

    贾瑞掀开木板,就露出来一个黑洞洞的洞口来。

    “你先下去,下面有灯笼,你点着了我再下去。当然,你若是害怕,我先下去也行。”

    “我害怕,你先下去吧。”

    小丫头,还跟我用激将法,没用。

    “你还是不是男人,竟然让我先下去。”

    “不是你要先下去的么?”

    贾瑞也懒得跟争辩,点着了火折子,顺着梯子下去。

    梯子只有一丈来高,很快到了下面。

    就在旁边的土墙上,挂着一盏灯笼,点着之后,下面就亮了起来。

    地方不大,只能容下两个人站立。

    就在身后,一个半人多高的洞口,黑黢黢通往不明方向。

    “妙玉,下来吧。”

    妙玉犹豫了一下,还是顺着梯子下来。

    地方狭小,妙玉一下来,空间就挤满了。

    两个人身体几乎挨在一起,阵阵幽香,透进贾瑞的鼻孔。

    跟一个男子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妙玉只觉得心里扑腾疼地跳,不禁暗中脸上发烫。

    “还不快走。”

    “走吧,你小心点儿。”

    暗道狭窄,两个人勉强能并排行走。不时地,身体就要触碰一下。

    妙玉想在后面走,但是后面没有灯光,看不清路,只能这样挨着走。

    暗道里阴暗潮湿,走了不远,就遇到一个水坑。里面积满了水,在边上铺了两块木板,才能从边上过去。

    贾瑞先过去,回头举着灯笼给妙玉照亮。

    妙玉刚刚走过木板,突然吱吱声响,两只大老鼠突然蹿了出来。

    “啊……。”

    妙玉一阵尖叫,。一下子跳起来,扑到贾瑞身上,死死地抱住。

    咦?这是怎么回事儿啊?

    贾瑞一时间都愣了。

    这可不怪我啊,是你自己跳上来的。

    过了一会儿,妙玉才回过味来。

    “老鼠呢?”

    “早就跑了。”

    妙玉心神稍安,这才发现自己的窘境。

    “你这登徒子,竟然趁机占我便宜。”

    一松手,跳了下去。

    “妙玉,你还讲不讲理啊?是你自己跳上来的好不好啊?”

    这也能怪我,也不讲个理啦。

    “哼,反正你就是个登徒子,还不快走。”

    “好,走,你小心点儿。”

    走了盏茶工夫,遇到了一道门,推开门,是一个破旧的柴房,里面放了一些干柴和破旧桌椅箱柜之类的杂物。

    “这里似乎是馒头作坊后面的柴房啊。”

    “还用你说,这不就在作坊的墙外么。”

    这座破旧的柴房,已经废弃。原来属于馒头作坊那片建筑的一部分。

    因为突出了建筑群,后来砌墙的时候,为了规整,就把这个屋子甩到了墙外。

    不过,在贾瑞看来,这不是为了整齐好看,可能是故意留在墙外的。

    这样一来,遇到什么危急情况,就能从水月寺里面通过暗道,直接逃到外面来。

    如果暗道的出口还在水月寺里面,跑了一回,还在水月寺里面打转转,这个暗道也就失去了意义。

    顺着一条荒废的小路,两人到了小沙河边。

    往下游走了二十来丈,妙玉带着贾瑞走进了一片柳树丛中。

    “这片水草里面,有一个小船。”

    贾瑞在前扒拉高高的水草,妙玉在后面跟着,走了几丈远,就见水边堆着一垛干草。

    “这草里面,藏着一条小船,能乘坐五六个人。从小沙河顺流而至,就能到达护城河那里。”

    “这是你师父准备的?”

    “除了她,还能有谁?”

    慧园老太太不简单啊,竟然准备好了退路。

    她以前和妙玉在牟尼院住,似乎是在到江南之前,才到了水月寺。

    竟然准备了一条暗道,随时准备跑路,难道她和妙玉身上,隐藏着什么秘密?

    “这条密道,只有师父和你我知道,你别说出去。”

    “谢谢你们信任我。”

    能把这个重大秘密告诉我,可见慧园师太还是拿我当自己人的。我岂能辜负了她的信任。

    两人回到了柴房。

    “你从暗道回去吧,把塑像恢复原位。我从这里回去,也好把门掩藏一下。”

    “你不从原路回去了?”

    “哼,黑灯瞎火的,在那里你又……,你怎么那么多话,快点儿进去。”

    就这脾气,还怕我占你便宜,明明是你占我便宜好不好啊。

    贾瑞点着灯笼,进了暗道。

    妙玉把桌椅移动几下,又扔了几梱干柴,把门挡上。

    这个登徒子,竟然在暗中趁机轻薄于我。

    出了门,摸摸脸,还有些发热。

    想起在暗道中叫人害羞的事情,心里不禁有些异样,但也有些甜意和窃喜。

    我是不是该跟他一起回去,若是再遇到老鼠,岂不是又可以……。

    我怎么能这么想呢,羞死人了。

    都怪这个该死的贾瑞。


………………………………

第238章 坏消息来了

    进入九月,天越来越凉。

    比天气更凉的,是不断传来的坏消息。

    西北的流民动乱丝毫没有停息的迹象,而且随着今年的旱灾影响,流民越来越多。

    一些流民已经向南流动,逐渐进入豫省和蜀地。

    更多的流民,加入了流寇队伍,西北官府,大多陷入瘫痪之中。

    陕省、晋省、凉州、肃州等地,几乎成了流寇的天下。

    这几个省的宗室,除了少数人逃回京城,剩下的宗室成员,几乎被流寇斩杀殆尽。

    西北的坏消息,这两年持续不断,人们几乎已经麻木。再坏的消息,也不会叫人震惊。

    令人震惊的消息,来自于北方。

    那就是鞑靼人绕过了平安州和山水关,跟莫古人联手进攻大德。

    平安州的云光节度使跟鞑靼人短暂交战,没能阻止鞑靼人草原铁骑的进攻步伐。

    山水关的东平王出战,跟鞑靼人交手,也没能拖住鞑靼人。

    目前,鞑靼人的十万铁骑和莫古人的两万铁骑,已经进入蒙州,距离京城不到五百里。

    沿途所到之处,大德关隘和城池的兵马虽然出战,但是都没能阻挡住鞑靼人和莫古人的前进步伐。

    据说鞑靼人和莫古人已经放出话来,这一次要直捣大德京城。

    鞑靼人和莫古人联手进攻,长驱直入,无可阻挡,让京城顿时不安起来。

    有的人已经开始往南方迁移,想躲避战乱。

    但是更多的人,没有这个条件,只能呆在京城。

    当然,也有不少人持乐观态度,认为鞑靼人和莫古人不可能进攻京城。

    虽然两家加一起有十二万人,但是大德兵多将广,他们又是孤军深入。大德一定会打败鞑靼人和莫古人。

    况且神京城乃是天下之本,鲁省、豫省、直隶等地的兵马,也纷纷来援,一定能打败鞑靼和莫古。

    不过,京城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各种准备也紧锣密鼓的展开。

    巡城御史徐道忠也领受了任务,召集各个兵马司的指挥使商议对策。

    “早晨的朝会定下了对策,咱们兵马司也要行动起来。首先,要加强巡查,严防敌人的细作造谣传谣,蛊惑民心。同时要维持秩序,防止盗贼,无赖等不法之徒趁机作乱。”

    “其二,保证道路畅通,军民通行顺利。尤其是兵马调动,不能堵塞阻碍。”

    “其三,各个市场经常巡查,不准商户、市户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尤其是不准哄抬粮价,盐价。”

    “其四,已经到了秋季,天干物燥,严防火灾……。”

    “其五,清查人口,防止有奸细混进京城……。”

    这些话都是老生常谈,兵马司平常的差事就是这些。

    实际上,在东城兵马司的带动下,各个兵马司在这些业务上,目前做的都不错,至少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

    这一点有目共睹,无论是朝廷还是百姓,都是承认的。

    “最后一项,就是要做最坏的打算。万一鞑靼人和莫古人攻到城下,咱们五城兵马司,也要出战。”

    “什么?咱们也出战?”

    马尚德情不自禁地说道。

    “徐大人,草原铁骑兵强马壮,武器精良,就凭咱们兵马司这些人,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卫若兰说的也是实话。

    五城兵马司的人,大部分都是步军,一半以上的人,都是火甲。

    除了少数弓兵和步兵,那些火甲就是普通百姓。既没有经过军事训练,更没有上过战场。

    维持一下治安,对付普通百姓还行。叫他们上战场去跟草原铁骑厮杀,其实就跟送死差不多。

    “连平安城和山水关的精锐兵马都挡不住他们,咱们这些人,又哪里是人家的对手?”

    蒋子宁的话,也有道理。

    “平安城和山水关虽然没挡住鞑靼人,但是皇上已经叫他们追击,目前东平王和云光正在追赶鞑靼人和莫古人。”

    听着众人议论,贾瑞心里不禁感到好笑。

    鞑靼人和莫古人的草原铁骑虽然强悍,但也不是没法对付。

    以云光和东平王在边疆的多年根底,十二万人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他们不可能不觉察。

    此前朝廷这边还提醒了他们,鞑靼人可能绕过山水关,取道莫古进攻京城,叫他们防备,拖住对方。

    但是现在鞑靼人和莫古人联手,长驱直入,一路上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阻碍。

    唯一的解释,就是东平王和云光根本就是出工不出力。为了保存实力,只是做个样子,象征性地拦截一下。

    说穿了,就是双方达成了默契,谁也别死磕。

    我鞑靼人不使劲儿打你,让你保存实力。你们也给我方便,让我到内地大抢一通,发个大财。

    如果东平王和云光真的想阻拦鞑靼人和莫古的话,至少有三个办法,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深入内地。

    第一个办法,就是跟他们死磕。

    草原铁骑虽然厉害,但是云光和东平王也不算太弱,手下也有不少精兵。加上靠近东北的西宁王,如果倾巢而出,十几万大军还完全能凑出来。

    总的说来,比鞑靼人弱不了多少。就跟他拼命,南院大王的全部家底儿,也剩不了多少。

    南院大王承受不了这个损失,必定会放弃南下的计划。

    第二个办法,就是一边跟鞑靼人纠缠,一边分兵进攻南院大王的老巢黑水城。

    南院大王必定回兵救援,不敢轻易南下。

    第三个办法,即使鞑靼人进入了大德境内,如果东平王、云光和沿途各个关隘、城池齐心合力抵抗,骚扰,不断交战,鞑靼人也寸步难行。

    鞑靼人不能顺利前进,莫古人的两万人马,也就不敢孤军深入。

    拖得时间久了,鞑靼人疲惫不堪,占不到什么便宜,也就只能退兵。

    现在鞑靼人和莫古人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只有一种可能。

    那就是根本就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沿途的关隘、城池畏敌如虎,龟缩不出,只求自保。

    至于东平王和云光的数万大军,只跟在鞑靼人的屁股后面,更是个笑话。

    说是追击,追击了五百多里,也没有交战,那叫什么追击?

    倒不如说是护送更好听一些。

    见众人纷纷抱怨,徐道忠不耐烦地摆摆手。

    “罢了,罢了。你们该做什么做什么。上面也不过就这么一说。”

    “外有几十万大军,城里还有几万兵马守城,鞑靼人到不了京城,也轮不到咱们出头。”

    “是啊,根本就用不到咱们兵马司嘛。”

    马尚德终于轻松了。

    “错,鞑靼人一定会打到京城,我们也一定会出战,我觉得各位还是好好备战为好。”

    贾瑞不想沉默下去。

    这个时候,他必须把真话说出来。


………………………………

第239章 我当回事儿做

    贾瑞一言既出,众人一下子都沉默。

    尤其是徐道忠,心里还有些不高兴。

    从内心里来讲,他也不相信鞑靼人会打到京城来。

    大德军队的战斗力再差,也不至于到了那个地步。一道但这个时候,可以说大德已经没救了。

    上面说让五城兵马司做好出战准备,在他看来也不过是预防万一。自己跟属下说这件事情,也只是照本宣科,传达一下而已。

    没想到,贾瑞竟然把这件事儿当真了。

    但是,贾瑞是他最为得力的属下,他巡城御史这个位子坐得稳,并且声望一直上升,很大的功劳来自于贾瑞推出的一些列举措和创造的政绩。

    另外四个兵马司的改变,其实也是模仿东城兵马司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