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野心家-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贾瑞才断定,昨天晚上王熙凤根本就不会到穿堂胡同那里去。
后来的事实上,果然证明了贾瑞的判断。
只是有一点他没有想到,王熙凤竟然把他骗过去,拿门栓打他。
“这个虎娘儿们,还真敢下手,若不是我有两下子,今天至少叫她打成脑震荡。”
走了一圈儿,该气的也气了,心里也舒畅了。回到家里,贾瑞就安心读书,准备今年的科考。
大德帝国的科举考试,分为四级。
第一级是院试。由各个州县组织,各省学政主考。参加的考生都是童生,来自于一个州县之内。
贾瑞所在的区域,属于大兴县。这一关通过了,就是秀才,秀才就有了功名,享有一定的特权,但是大部分情况下,还不能直接当官儿。
只有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上一级考试——乡试。
乡试属于省一级考试,在秋季举行,所以又叫做秋闱。
乡试通过了,就是举人。虽然不一定当官儿,但是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官场。可以在吏部和各地注册,作为后备官员人选。
再往上,就是全国范围的会试,只有举人才能参加。会试通过了,叫做贡生,一般在300人左右。
最后一关,就是皇帝亲自出题、主持的殿试,所有的贡生都参加,最后通过的,才是进士。
进士分为一、二、三甲,一甲就是前三名,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状元、榜样和探花。
贾瑞目前的任务,就是先通过院试这一关,时间就在下个月。取得了秀才资格,才能参加乡试,进军举人之路。
贾瑞的目标,就是至少取得举人资格。
考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八股文。
八股文的文体有固定的格式,从破题开始,然后是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入股、束股。
题目来自四书五经,用孔孟圣人的口气说话,不允许自由发挥。在句子的长短、声调高低,字数等方面也有限制。
贾瑞目前的短板,主要就在这一块。
接下来几天,贾瑞就一直在家里学习。过了十五,贾代儒就开始给张罗报名,办理找保人之类的手续。
正月十七,舅舅黄进来了,贾瑞就跟他一起到书坊去,联系印刷扑克和扑克玩儿法的资料。
因为书坊没见过这个东西,贾瑞在介绍的时候,多少费了些口舌。不过也没有太大的难度,话说明白了,书坊就痛快地接下了订单。
交了二百两银子预付款,生意就算是成了。
为了今后生意方便,决定在崇文门附近租一个店面。
崇文门这里是通惠河的终点,从大运河到京城的货物,都在这里下船。从京城出去的货物,也大多在这里上船。
所以这里是京城重要的商业中枢,或者叫做批发中心。
这件事情交给了舅舅黄进去做,贾瑞则直接回家。
刚回家不久,王熙凤手下跑腿儿的住儿就来了,说王熙凤叫贾瑞去一趟。
这个败家娘们儿找我干什么,又想搞什么名堂?
怀着疑惑,贾瑞到了伙房旁边的王熙凤办事房。
“二嫂子,找我什么事儿?”
“没事儿就不能找你么?”
“我忙着温书呢,耽误了科考,你担得起么?”
“哟哟哟,好大的帽子,可吓死我了。”
王熙凤直撇嘴,表情夸张。
“这关系到我一辈子前程的事儿,可不是吓唬你。”
“我也关心你的前程啊。”
你关心我前程?这可新鲜。
“实话告诉你吧,我这里有一条财路,嫂子觉得你这个人不错,决定把这个财路给你了。这不就要开春了么,府里有一些房屋需要修缮,是个肥差,嫂子就想到你了。”
原来是硬的不行来软的,开始用金钱拉拢腐蚀我,顺便她也能从中赚一些回扣。
“不干。”
贾瑞干脆地拒绝了。
王熙凤瞪大了眼睛。
“你说什么?”
贾府的工程,不知道有多少人惦记着,现在自己主动给他,甚至连回扣都不想要,他竟然不干。
“我说不干,不要你这个差事。这回听明白了吧。”
“贾瑞,你是不是傻啊?好心当做驴肝肺。有多少人来求我,礼都送到我家去了,我都没给他们,你竟然不干,你跟钱有仇啊?”
“没仇,想赚钱我有自己的财路,你这几个小钱儿,我根本就没看上。”
一个标点符号都能赚钱,随便搞点儿什么发明创造就是钱,还用跟在你后面靠你施舍这几个小钱儿?等我大把白花花的银子到手,亮瞎你的狗眼。
“哟,你本事大了,还要上天了了呢。”
“自然上天了,上回文昌星君不就叫我去了么。”
啪,王熙凤扔过来一个账本儿,砸在贾瑞身上。
“别说废话,你那套东西哄骗别人行,老娘可不信那个。说,到底要不要这个差事,你不要我可给别人了。你放心,不要你什么回报。”
你说的好听,叫我闭嘴,不揭露你放高利贷的事儿,就是回报。
“二嫂子,我真的不要。你放心,我也不会借此要挟你什么。你做什么事儿,我也管不着。从此以后,咱们各走各的路,井水不犯河水。”
贾瑞并不想揭露她放高利贷的事情。
首先王熙凤现在得到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自己这个时候出来揭盖子,没有什么好处不说,还可能得罪了两人。
王熙凤的靠山是王家,得罪了王熙凤,也就得罪了王家。没有必要给自己树立强敌。
王熙凤挪用的贾府的钱,又不是自己的钱,自己没有必要替他们出头。
这种事情其实瞒不了多久,很可能老祖宗和王夫人都已经知道。她们都不出头制止,什么时候轮到自己出头了?
事情可以做大,但没有必要做绝。只要她不再找自己的麻烦,没必要跟她拼个你死我活。真到了那一步,自己也未必得到什么好处。
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两败俱伤的事情,贾瑞是不干的。
“给钱不要,难道你一定……,一定要人?”
王熙凤幽幽道。
这下子轮到贾瑞吃惊了。
我说大姐啊,谁给你的自信?你断定我要你的人?
“王熙凤,良家女子有的是,我还会要你一个二手货?你想的倒美。”
“滚。”
下一刻,桌子上的账本、笔墨就向贾瑞飞了过来。
贾瑞抱着脑袋,狼狈逃窜。
这个败家娘们儿,怎么这么暴力啊。
………………………………
第26章 院试
转眼就到了二月十五,这是院试考试的日子。
刚刚过了丑时,贾代儒就过来叫醒了贾瑞。
迷迷糊糊起来,穿好衣服,拿上事先准备好的考篮就出了屋子。
王三已经准备好了牛车,奶奶、张老妈子、蜜儿已经在车边等候。
贾瑞和贾代儒上了牛车,就奔贡院去了。
出了宁荣街,偶尔就能见到路上的行人。
或者步行,或者骑马,或者乘车,都是赶考的人。
到了贡院,这里已经集聚了很多人,三三两两一伙儿,一边议论,一边等待开门。
还有的学子,一边走一边摇头晃脑地背诵经典。
几声更鼓响过,到了寅时正,一队兵卒从里面出来。
几个领头的开始唱名,点名之后,就开始入场。
“瑞哥儿,成败在此一举,我考了一辈子都没考上,这一回爷爷可就全都靠你了。你若是能考上,我就是死,也能闭上眼睛。”
贾代儒声音颤抖,在灯光的反射下,眼睛里泛着莹莹的泪光。
这老爷子,至于那么严重么?便是考不上,你死了就不闭眼睛?没事儿,就算你不闭眼睛,到时候我也给你合上。
“爷爷,没事儿。”
“不能没事儿,事儿大了啊。”
“好好好,我知道了。你放心,我一定能考上。你们回去吧,考完了我自己回家就行,不用在这里等着。我进去了。”
“瑞哥儿,可千万要中啊。”
“知道了。”
总是施加压力,你就不怕我心里负担过重?幸亏从小学到大学,经历了无数考试,千军万马中冲杀出来,否则的话,没等进考场,就得蒙圈。
进场的时候要检查。
几个兵卒搜身,检查考篮。
检查非常细,衣服要脱下来,不准穿带里子和带面儿的衣服,不准穿双层鞋袜,若是有,就要撕开来检查。
带的饼馕都要掰开,毛笔,砚台,甚至考篮的花纹中间都要检查。不准携带任何纸片等等。
“这是什么?哈哈哈,我抓到了一个作弊的。”
一个兵卒手里举着砚台,突然叫了起来。
“恭喜赵兄,一两银子到手啦。”
原来有规定,为了鼓励兵丁们认真检查,防止考生作弊,每查出来一人作弊,就奖励兵丁一两银子。
这个士兵从腰里抽出小刀,在砚台底部抠,砚台就缺了一块,露出里面的纸条出来。
“把他带走。戴枷示众。”
被查出作弊的考生,不仅被取消考试资格,还要戴上枷锁示众、打板子,严重的甚至可能流放充军。
“冤枉啊,那不是我的砚台啊。”
“少废话,谁都说不是自个儿的。”
那个倒霉的家伙儿被拉了出去。
没一会儿,就轮到了贾瑞检查。
两个兵卒检查了半天,也没什么问题,但就是不放贾瑞进场。
贾瑞也感到奇怪,就注意上了两人。
就见两个人互相使了个眼神儿,刚才那个姓赵的兵卒,突然握着拳头伸向贾瑞的考篮。
贾瑞飞快出手,握住了他的拳头,没让他拳头展开。另一只手掰开他的手指,就见他的手心出现了一张纸条。显然是没搜出来什么违禁的东西,想要故意陷害贾瑞。
“小子,荣国府的人,你也敢陷害,活腻了是吧。为了一两银子赏钱,耽误人家一生前程,太缺德了吧?”
“啊?荣国府的?对不起,对不起。”
“怎么回事儿,检查完了,还不快进去,走走走,别耽误别人。”
另一个家伙见势不妙,赶紧把贾瑞推了进去。
唉,连这种事情都能发生,这个大德帝国病的不轻啊。
入场之后就发给卷纸,卷纸上面有编号,按照这个编号入座,每人一个小间。
此时天还没亮,考生们纷纷点亮了蜡烛,拿出笔墨砚台,开始准备。
也有的拿出来食物,开始吃饭。
乡试和会试要靠三场,院试只考一场,但也要持续到下午,整整一个白天时间。所以,考试不仅仅是考智力,也是个体力活儿。考生全部入场完毕,大门和仪门关闭上锁。
天渐渐亮了,到了卯时正,堂上敲响了云板,堂内安静下来,考试正式开始。
两位考官和一个兵丁进来,兵丁手里举着一个大牌子,三个人在甬道里来回行走。
大牌上写着此次考试的题目。有两个视力不好的考生看不清题目,考官就把题目大声朗诵了三遍。
接下来考官又宣布考试纪律,不外乎不准离开座位,不准换座位,不准换卷、丢纸、说话、吟哦、左顾右盼之类的。
考场的边上,有兵卒看守监视,还有几个人来回巡逻。
提学和县里的考官们则在二楼上,监视下面考场的情况。
又是三声云板响起,考官喊了声开始答卷,考试正式开始。
这次八股文的题目是《事君能致其身》,来自《论语•学而》篇的“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贾瑞琢磨了好一会儿,想了几个破题,都不满意。干脆放下笔来,放松精神。
破题是第一关,也是考官的第一印象,立意高低,是否准确,关系到后面全文的谋篇布局和论述展开,所以非常关键。
想了一盏茶工夫,贾瑞有了眉目,开始破题。
“尽其诚以事君,其能亦不易矣”。
这里主要强调一个“诚”字。
其实君主最喜欢“忠”字,但“忠”之过于直白,有明显讨好之嫌,若是遇上一个臭脾气的考官,尤其是那些整天高喊口号,以圣人门徒自居的西林派人士,就很可能讨厌这个说法。所以用了一个“诚”字。
贾瑞虽然不觉得特别满意,但这也是他的最高水平,自己觉得还不错。
接下来是承题:“盖事君者多,而能致身者少也。如其能致则乎?其诚不又尽于事君哉。”
最后是束股:“噫,事君若此,不学而能之乎?况且不止此也耶。”
一共四百来字,篇幅符合要求。
整个文章的大意是,一个人尽自己的力量做事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把自己全心全意奉献出来侍奉君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家要孝敬父母,然后移孝于忠,全力侍奉君主云云。
………………………………
第27章 有了功名
接下来是试帖诗,又叫五言八韵诗,一共十六句。
跟八股文一样,也是一种固定格式的诗。自由发挥的余地不多,只能在一个固定框架内发挥。
今年的题目是唐玄宗的一句诗:“敦俗劝农桑”。
这个题目,简直就是贾瑞的福音,以至于他都怀疑,文昌星君是不是真的在保佑他。
因为这个题目,他前世的时候见过,恰好还注意了。注意了还不要紧,他还能背下来。
这是清代嘉庆年间的一道会试考试题目,一个叫做杨庚的举人写的诗,他恰好还能背下来。
这个杨庚后来中了进士,能中进士的诗。中个秀才应该不成什么问题。
现在的历史还没到清朝的时候,不管他怎么抄都没事儿。抄下来,不,怎么能叫抄呢,多丢人啊。写下来就是自己的。
“耕织鸿图肇,农桑凤诏温。……万年衣食裕,寿宇迈羲轩。”
一共十六句,完活儿。
科举考试有不少忌讳,比如皇上的名讳,庙号要避讳。不能随意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要歌功颂德说好话。
太通俗不行,轻浮也不行,文采太好也不一定是好事儿。
曾经有一个举子考试,做了一句:“一鞭残照里”。考官认为此句典出《西厢记》,现在《西厢记》是禁书。
你一个考生,竟然看禁书,看了之后还在考试里显摆,你想干什么?
思想不纯正,品行不佳,不能录取。
这个倒霉家伙,自然落榜。大概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究竟错在哪里。
巳时许,监考官拿着提学发下来的小戳,在每个考生的誊写试卷上盖章,这也是一种防作弊措施。目的是防止考生换卷子或者请枪手代考。
到了未时,大门外传来三声鼓响,考场的巡绰官敲了三声云板。
“赶快誊写。”
这是提醒考生,赶紧把草稿誊写到正式的考卷上,时间不多了。
申时正,大门外又一次响起鼓声,考试结束。
此时不管是否答完卷,也不管是否誊写完毕,都得立刻交卷。
交一份卷子,考官发给考生一个牌子。
凑够了三十个人,开始放考生出场。
以此类推,每次都是三十人出场。
“瑞哥儿,在这里。”
贾瑞一出来,就听到了爷爷的喊声,急忙奔了过去。
“爷爷,不是叫你回家么,何必在此等候。”
“没事儿,回家也待不住,不如就在这里等着,省得来回颠簸。考的如何?”
“还不错,我觉得差不多。”
“差不多就好,没事儿,考不上也没事儿,以后再考,我考了十几回呢。”
我说老爷子,咱小点儿声行不?考了十几回都没中,似乎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啊。
果然,旁边就有人听见了。
“哟吼,这不是贾代儒么,今年又来考啦?”
一个四十来岁绅士模样的人凑了过来。
“我不考了,这个是我孙子,他考。”
“考的如何啊?”
“考的如何?我孙子是文昌星君的弟子,你说如何?对了,那个文昌星君句读法知道么?就是我孙子从文昌星君那里学来的。喂,各位,这个就是我孙子。文昌星君句读法上有什么不明白的,都可以来问问他。”
贾代儒这一喊,还真就有不少人过来,问着问那的。
弄得贾瑞哭笑不得,只好陪着笑,给人家解释。
我说老爷子啊,你别这么显摆好不好啊,我已经累了,想回家睡觉啊。
好在人们也就是好奇,都急着回家,乱哄哄热闹了一阵儿,就陆续散去,贾瑞才得以解脱出来。
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有人在家里面等着,见到贾瑞他们回来,就纷纷迎了上来。
“怎么样?考的如何?能不能中?”
“那还用说么,文昌星君的弟子,瑞哥儿不中谁能中啊?”
贾代儒就先给打了保票。
“也不知道是否能中,我觉得还可以,有些希望。不过别人也很强,落榜也在情理之中。”
贾瑞只好说了含糊话。
落榜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很多举人进士都有过落榜经历。
每一次科考都成功,一路顺风冲进进士行列的人,其实并不多。
除了本身的学问基础,运气、经验、家庭、财力、体力这些因素,其实也很重要。
“瑞哥儿太谦虚了,你是文昌星君的弟子,你若是考不上,还有谁能考上?考官若是不点你,简直就是瞎眼。”
关键我这个文昌星君的弟子是个赝品啊。
闹腾了好一阵子,人们才散去,家里安静下来。
晚上又热闹了一阵,贾芸、贾芹等族里的人来了一些。贾政打发李十儿来打听消息。
叫贾瑞感到意外的是,王熙凤竟然打发平儿来打听消息,也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
不过,贾瑞也管不了那么多,晚上喝了点儿酒就睡觉。
反正已经考完,明天就就会发榜,到时候自然知道结果。
第二天早晨起来,听说贾代儒一大早就去等着发榜了,贾瑞也就没再出去,就在家里等待消息。
表面上镇静,心里其实还是很着急的。能够中秀才,虽然不一定就能当官儿,但也算是有了功名,见了知县大老爷也不用下跪,即使犯法,也不用受刑,在税赋、徭役等方面,都有优惠。在族里的地位也高了。
办个私塾,给族学上课,更是名正言顺。
午时初刻,门外传来一阵锣鼓声。蜜儿和王三一直在门口等着,就赶紧跑进屋里来。
“公子,报喜的人来了。”
贾瑞已经听到了声音,但他也不敢确定就是给自己报信儿的,万一是路过,给别人报信儿的呢。
刚刚出了屋子,就见贾芸跑了进来。
“瑞大叔,中了,中了。”
到了门口,报喜人已经到了门前。
那人带着红缨帽子,手里拿着一张红纸,念了起来。
“丙子年大兴县院试,大兴县童子贾瑞得中生员第六名。报喜人刘春海。”
念完之后,就把喜报贴到大门上。
所谓的生员,是正式的叫法,俗称就是秀才。
贾代儒是跟着一块儿回来的,赶紧叫老太太拿了钱打赏,锣鼓响了一阵,这才离去。
“中了,祖上有德,祖宗保佑,中了啊。”
贾代儒嘟嘟囔囔的,乐得合不拢嘴。
街坊邻居们早就聚集过来,就纷纷祝贺。
一时间贾瑞也受到了感染,颇有些激动。
这里中个秀才,比前世考上大学要热闹多了。
………………………………
第28章 得罪人的差事
第二天,贾代儒就开始请客,舅舅黄进、贾芸、贾芹也跟着忙前忙后的,帮忙招待客人。
东西两府的人自然不会落下,贾珍、贾蓉、贾蔷、贾环、贾琮、薛蟠也来了。
贾赦、贾政虽然没来,但是一人送来了20两银子。
上次贾瑞死的时候,他们也送了20两银子,后来贾瑞又活了回来,那二十两银子也没退回去。这回又送了二十两,也算是挺大方。
老祖宗高兴,也送了二十两。王熙凤发现打发平儿,送了二十两,薛姨妈叫薛蟠带来了二十两,李纨也送了十两来,其他的族人,或者五两,或者一两二两的,等等不一。
都是人情往来,其实也不过是过路财神,将来别人家有什么事情,收了的也得还回去。
中了秀才,就有资格参加秋闱,也就是八月举行的乡试,可以考举人了。
就在贾瑞准备再一次冲击科场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变故。
他若是想参加乡试,这回不能在京城的顺天府考,得到金陵的应天府去参加考试。
这些年来,关于秀才究竟在何处参加乡试,各省一直有争议,闹的不可开交。
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各省的教育资源、水平不平衡和员额有限。
象京城的顺天府,金陵的应天府和江南的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