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科学的魔王进修计划-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生说得没错。以我的修行而言,能够以长枪贯穿这样粗壮的树干,枪若未断,断的也许就是我的骨头了。”修恩对于自身的力量似乎有些不满,无奈的自嘲道。

    事实上以他的年纪成为见习骑士虽然当不起天才的评价,却也算是十分优秀了。

    失落从修恩年轻帅气的脸上一闪而过,年轻骑士的表情再度变得开朗起来,就好像刚才的阴云只是大家的错觉。

    “戈恩你同样没有记错,全铁的骑士长枪是真正的骑士才能完全驾驭的武器。这正是见习骑士与骑士之间的差距。”

    :。:
………………………………

重要通知!

做出这个决定后,我心里终于算是松了口气……

    这么长时间以来,相信大家对现在正在上演的事儿多少已经有所预感。

    是的,现在我正式宣布本书开始无限期断更!

    为什么要叫无限期断更呢?因为这本书从正式开始筹备一直拖到现在差不多用了两年时间,老实说两年时间我也没有脸面说自己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本书里去了,但怎么说也是两年的时间。认真计较起来,其实本书的主线脉络直到几个月之前才正式确定。虽然这本书我也舍不得就这么干脆的扔掉,可又没有把握未来的哪一天就能真的再次捡起来认真补完。

    说道填坑这个事儿,本书里的坑不要太多——首先,导致安德烈穿越的罪魁祸首“奇美拉原体”并非目前文中所提到的这么简单,而是一种来自地外的生物文明,多的就不说了,再说就成直白的剧透了,毕竟我还希望自己能在有生之年写完这本书呢。

    我一直比较反感那些为了爽为了赋予主角某种能力而不负责任强行加上去的金手指光环什么的,就像曾经大行其道现在仍然偶有出现的车撞穿越、雷劈穿越什么的。因此书中深渊意志、大地女神以及黄泉领主对于安德烈的照顾自然也被我安排了一个逻辑上较为合理的动机。就像深渊意志在一开始所提到的,阿瑟迪瑞尔——在深渊的眼中,安德烈本身就意味着希望,只要保有希望的火种,未来就有免遭毁灭的可能。

    同样的,深的也不能再说了。悬疑这个玩意儿,要的就是那种抽丝剥茧慢慢显露出真相的感觉。一旦全都说透了,也就没意思了。另外,那种为了出人意料而强行安排幕后黑手最后一刻才出场的故事本人也是特别反感的,简直就像在侮辱读者们的智商。

    原本安德烈在通过骑士冲锋引出奥术、巫术以及神术的设定之后紧接着出场的应该是有关饲养牲畜的问题。设定大概是有这么一个家伙偶然得到了几只鸡蛋然后成功的将鸡蛋孵化成了小鸡,并偷偷摸摸养在别的村子。母鸡为他带来的财富和生活改变,使这个家伙开始感念大地女神的恩赐,然而那些没有经历过这些仅仅看到鸡蛋利益的家伙却打算压榨母鸡身上的全部利益,将母鸡当做肉食屠宰。这样的做法触怒了女神,然后所有鸡全都绝食而死,并且引发一场瘟疫(禽流感)……

    之后了解了引发这次灾疫缘由的人们就再也不敢屠宰肉鸡了~(皆大欢喜)

    决定放下《魔王》这本书除了笔力不够之外,拖延症懒癌也是避不开的重要原因。按照最初定下的计划……我还初步构思了两个《魔王》的外传——一个就是有关安德烈穿越之前那个世界的科幻故事,还有一个是以嘉兰迪雅和魔界为背景的网游故事。

    现在想起来,自己的心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典型的眼高手低。

    一直以来,《魔王》的更新和优化问题都是我心里挥之不散的阴影。如今决定先放下,总算可以安心的过个年了。

    还有,笔力、拖延症、懒癌都是我想要从事网文行业就不得不面对的核心问题。初步解决这几个问题之前我大概是不会再碰《魔王》这个故事的。

    可光说不干也不行,目前我的计划是在年后(具体时间未定……)构思一个新故事。大概内容是一个死宅因为干了自己不该干的事情而穿越到异世界,并被女神所鄙视,从此过上了“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并且越行越远的故事。

    若是放在以前,看到类似的简介我觉得大概就连我自己都提不起兴趣。

    可现在,我却觉得若能以较好的质量完成一本类似这样的书才是一种真正的自我突破。

    什么时候打定主意开新书的话我会再发个通知的。

    感谢这么长时间以来虽然想要抱怨却仍然给予我支持的大家!!
………………………………

一些感想以及新的构思基础

    ——比较啰嗦,不喜欢逻辑严密以及科幻的可以不看,虽然本书不至于经常出现类似仔细看起来比较费脑费眼的章节,但我还是希望这本书能够写得尽量逻辑顺畅一些、设定严谨一些,而不仅仅只有升级练功、装逼打脸。如果各位非常非常反感类似的文字,那么我只能说这只是一个实验性的章节,或者这本书也许不太适合你……以上。

    *************************************

    虽然黎琴恩一直以来都将网文当做非常重要的娱乐消遣,但对于穿越本身他却是一点也不信的。

    一个磕磕绊绊完成了十几年科学教育的地球人,对无法证实的事物秉持怀疑的态度原本就无可厚非。这就像思维严谨的科学工作者也许会对“黑暗森林法则”产生认同,会感慨“降维打击”史诗般的震撼场景以及文明落幕的失落绝望。但你若一本正经的和他讨论这其中哪个更真实一些,他或许会告诉你他认为由“费米悖论”所衍生出来的“大沉默”、“大过滤”以及“大停滞”等各种猜想才是人类文明即将面临的生死难题。

    人们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这句话很精辟,用来描述曾经坚定否定穿越的黎琴恩非常合适。但精辟的结论往往会有些片面,它经常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才是正确的,尽管许多特定的条件在人们看来或许早就习以为常。

    为什么人们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其实这只是因为许多推导出结论的信息原本就是不确定的。

    “黑暗森林法则”的成立就需要设定几个不确定的前提——宇宙中首先必须存在足够多的掌握了星际航行以及星际打击能力的高等文明,他们很难发现附近的其他“邻居”,他们之间的距离相对他们的星际航行能力而言并非遥不可及。他们的星际打击能力必须精确而又致命,只有在掌握先手打击权的一方拥有压倒性优势的时候,这些文明才会争抢着扮演“先开枪”而不是“后遭殃”的角色。反之,若绝大多数文明都和小说中的地球一样没有足以一锤定音的力量,那么在黑暗森林中发现对方后贸然发起进攻更可能将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下。若是像地球这样的“绵羊”足够多,而能力达到“野兽”以及“猎人”的文明则极度稀少,那么“野兽”在发起进攻前很可能就会先选择“潜伏等待”,而“猎人”则会躲在暗处权衡猎杀“绵羊”以及“薅羊毛”哪种行为才能带来更符合自己需求的利益。

    然而现实中的宇宙又是怎样的呢?

    费米悖论非常直接的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外星人是存在的,那么他们到底在哪儿?证据又在哪儿?

    黎琴恩还在读书的时候,那个纸质媒体以及电视媒体最为辉煌的时代,UFO、麦田圈、尼斯湖水怪这些东西他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非常感兴趣。可它们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网络刚刚兴起的时代还偶有人会提及,到了人手一部智能机,自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反而渐渐销声匿迹。

    在黎琴恩看来,如果那些东西并非捕风捉影甚至凭空捏造,那么随着技术越来越发达完善,类似的发现和线索理应越来越多,可事实却刚好相反。当然,谁也不能百分百肯定水怪是不是已经死去、逃出尼斯湖或者被运走了,外星人是不是旅行去了别处、是不是与泛美联邦达成了协议、痕迹被掩盖或者发生了其他的什么。

    在黎琴恩的印象中,据说光银河系里可能适合产生生命的类地行星估算数量级有100万~1000万,推测中银河系的寿命更是长达百亿年。在这样庞大的基数之下,若说整个宇宙没有其他文明似乎是非常不合理的。可既然存在无数地外生命以及文明产生的可能性,为什么却没有世人公认的、存在外星文明的确切证据?为什么地球未曾发现过外星文明留下的确切讯息?明明我们的卫星电视信号都拥有跨越几十光年的可能!难道外星人的信息仅仅只是被泛美联邦和沙俄帝国所隐瞒了起来?他们甚至连国家领导人的丑闻都被骇客给揪了出来,他们在这类事情上真的拥有一手遮天的掌控力么?

    银河系中只要曾经存在、哪怕只有一个发展出了成熟星际航行能力的高等文明,他们就能像病毒一般在银河系百亿年的历史中就能将自己的足迹遍布整片星河!或者不需要成熟的星际载人航行能力,只要他们制造出某种能够自我复制的星际探测器,银河系都不该像现在这样呈现出一片死寂。

    也许现在的我们其实根本无法探测解析外星人所使用的通讯信号?又或者地球早已被高等文明设置成了某种任其自然发展的隔离保护区?

    如果没有所谓的消息封锁以及隔离区呢?他们是不是跟我们一样憧憬同时又害怕着能够交流的邻居,却因为星海这道天堑而只能望而兴叹?可随着时间的发展这道天堑理应渐渐被所有文明所克服,百亿年的时光难道还不够某个文明将其跨越,狠狠的踩在脚下么?不算基因进化所铺垫好的血肉基础,人类发明使用文字可考据历史不到一万年,经典力学的确立到现在还不到四百年,两百多年后相对论又对经典力学做出了新的补充,量子力学紧随其后横空出世,即便它一直处于“众说纷纭”的状态经历了风云际会的一百年,却早已于其他研究以及应用领域贡献出了常人所难以想象的巨大推动力!若哪天量子力学能够“拨开云雾”完成“大统一”,星际航行离我们又还有多远?既然星际旅行已经“指日可待”,为何在银河系一百亿年的历史中却没有地外文明能够留下能够被人类所探查到的痕迹?是我们能力有限找不到它们,还是因为年龄一百亿的银河最近才蜕变成足够温和刚刚能孕育出高等生命的“文明花园”?

    考古学家告诉我们两亿年前的地球确实经历了一场生物大灭绝,随后的地球便由粉墨登场的恐龙所接管,直到六千多万年前,恐龙灭绝,鸟类哺乳类开始主导陆地。从哺乳类中脱颖而出的人类又会拥有多少时间?或许我们没有几千万或者上亿年的时间,毕竟人类自身的活动早已深刻的影响到了地球上的环境和生态,但人类也已经在地球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我们甚至有能力“逼迫”可能造访地球的小行星以及陨石“改道”。哪怕人类没能在“末日”之前开启星际移民之旅,没能躲过生物灭绝,至少也能为后继者留下一些馈赠和遗产。更何况,按照目前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来看,大规模的星际旅行或许根本用不着等上几千几万年,多数研究者都是只争朝夕的!

    可既然人类似乎有能力有机会开启星海时代,那么宇宙中的其他文明理应拥有同等或是相似的机会,或多或少而已。他们也不需要和地球的恐龙时代同时起步,只要比人类早上那么几千几万年,他们就有机会“点亮”银河系中的某片区域,在星海中发出属于文明的呐喊!

    可地球似乎未曾收到过类似的信息。那么是不是有什么东西在冥冥之中限制住了文明的发展?一种所有智慧文明都无法跨越的障碍限制住了血肉之躯甚至硅基、机械、甚至未知形势生命所向往的星海征途!?一种或是某些人类仍然未曾发现甚至不曾重视的规则束缚住了所有文明的脚步?导致整个银河的所有智慧都没能成功的跨出这一步?如此宇宙才会呈现出这样一片死寂?

    到底有没有这样一道束缚普遍存在于整个宇宙之中?它是某种难以跨越的障碍、周期性的天灾、生态灭绝亦或科技发展的瓶颈?

    若是没有这样一种阻碍,那么人类在银河之中为何会显得如此孤独?

    难道他们都因为黑暗森林法则之类的理由而悄悄潜伏了起来?时刻防备着可能的敌人?银河中所有的文明都是这样的么?可至少地球就不是这样,人类一直在主动的或是被动的向外发送着各种信号。如果真像三体中所描述的那样,地外文明是否已经准备就绪甚至已经迈开了侵略的步伐?又或者太阳系周围远远不止一两个文明悄悄的盯着这颗蓝色的美丽星球?他们谁也不敢率先动手,防备着在后的黄雀?甚至他们相互交流着达成了某种协议,隔离出了一个任由人类发展的保护区?

    于是这又绕回到了一开始的话题,既然宇宙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对于人们来说难以确定的规律以及模糊信息,那么人们也只能凭着自己的经验、喜好或者感觉去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物了。

    也许几年以后就会有外星文明正式造访地球,也许几百年后人类就会踏上星际旅途,也许人类遇到重大困境的时候会有保护区外的高等文明为我们指明象征着希望的道路,就像星际穿越中所设想的那样,或许是个虫洞,也可能仅仅是张反物质或者曲率引擎设计图什么的。

    由人类目前所探明的宇宙信息,我们早已得出一定存在外星生命的结论。然而费米悖论提出既然有外星生命,我们却没有真正见识过,没有确切的证据这一矛盾,随后引出了大静默、隔离论、大过滤(天灾、束缚等)、大停滞(科技)、银河才刚刚开始孕育高等生命以及黑暗森林法则等一系列推测。

    如果按照侦探小说的逻辑,一件无法确定的事物尽可能的考虑其一切的可能性自然是更为科学的思维方式,毕竟侦探小说所面对的经常都是人命关天的事儿。可对于常人而言,一件对自己影响不大却又不确定的事情依照这种思路去思考却又太过繁琐太费脑了,所以相信自己所愿意相信的事物才是最轻松效率最“节能环保”的选择。

    ——对于现在的黎琴恩而言,穿越这个概念正被他所经历的事实从“不可能”的逻辑高墙上被剥离开,变得摇摇欲坠,随时都可能落入拥有无尽可能的未知深渊。

    PS:不知道有多少人将这一章仔细看完并看明白了,老实说依靠个人积累维持连载的网文模式很难做到从头到尾都保持逻辑严谨,许多拥有奇思妙想细节上却又丝丝入扣的“神作”在出世之前都经过了反复的精雕细琢,甚至还加入了许多人的智慧。这一点并非网文的强项,相对而言打雷触电车祸这类不讲道理的设定写起来更加轻松读者也不需要费心思去阅读和理解,可当反反复复的套路文越来越让人觉得乏味无聊的时候,我还是希望会有一些相对严谨、新鲜的东西能够让我们眼前一亮,而不只是简单的添加各种不求甚解的设定,即便他们看起来非常高大上、厉害、华丽。就举前面用过的例子——黑暗森林法则虽然也设定了一定的前提,但是这些前提和设定十分贴近人们所知道的现实宇宙,因此它让人觉得非常真实可信,哪怕你说它就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真理,现在也很难有什么决定性的确凿依据能够用来反驳和否定它;与之相比降维打击虽然大场面史诗感爆棚并且想法新颖让人眼前一亮但却显得更像一座虚幻的空中花园。通俗来讲的话,黑暗森林法则类似逻辑严谨的硬核科幻(观影同时还不需要过高的科幻基础门槛,属于即便不怎么看科幻的读者也很容易理解的逻辑推演),降维打击则更加偏向于像科幻类的爆米花大片。

    当然,喜欢硬核科幻多过爆米花大片仅仅只是我的个人好恶,无法代表网文市场的多数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小众需求在单个作品上也必须向市场大数据低头臣服。

    即便我的能力远远不足以支持我完成这样一本我所向往的作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