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后燕夕照-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慕容拔接着说道:“上次王爷出城祭天的时候,许多人在道上围得水泄不通,只为一睹王爷的风采,更有一群女子一路随行,我差点把她们当做刺客抓起来。”
我忍不住莞尔一笑,抑郁稍减,说道:“真是各地有各地的风俗,我们晋国的女子倒不这样。”
慕容拔好奇的问道:“那究竟怎样呢?”
我见他大感兴味,于是绘声绘色的说了起来:“我们晋国女子对待心仪男子的方式很是别致。有一个叫潘岳的男子,长得俊逸有风仪,年少时挟弹弓出外行猎,无数的少女为之癫狂,忘却了礼教矜持,于大庭广众之下,手拉手地把潘岳团团围在中间,向他抛掷新鲜水果。所以呀,他每出行一次,竟也能满载一小车花果而归。”
………………………………
第十七章 一笑飏
太妃点头说道:“如此说来,这晋国的女儿家比之我们燕国,要大胆奔放的多了。”
我生怕她看轻我们晋国女子,又解释道:“我们晋国的名士标准中,才德倒在其次,首先人要长得俊朗。有一个倒霉蛋叫左思,是个文人,相貌丑陋,居然也敢效仿潘岳郊游,大家可知道结果怎样?”见他们都在凝神细听,就慢慢说道:“结果呀,少女都跑光了,只有很多老妪聚在一起向他齐吐唾沫,左思最终落得个委顿而还。”
这一下,大家一脸孔的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起来。我斜眼瞥了慕容熙一眼,他的笑容如春水般潋滟着美好的光泽,说不出的优雅迷人,不由的心中一动。
太妃喜不自禁的说道:“这怪不得别人,是左思自己不厚道,人比人气死人,怨不得被人唾弃,简直就是东施效颦!”
我连声附和:“是啊,是啊,夫人说的对。这长得丑倒也罢了,出来吓人可就不对了!”
言毕,大家又掩口直笑。
太妃差点笑岔了气,缓过来,说:“你这孩子这嘴巴,真是玲珑。”
伺候的婢仆继续不断的送上菜肴,我便不再食,等了一会,站起来,朝慕容熙一揖,道:“慕容公子,承蒙厚待,小女子万分感激。太妃身体日益见好,我也就放心了,只是还有要事欲到秦国一行,不敢耽搁,在此叨扰一日,我想后天就启程西行寻亲了。”
慕容熙一怔,道:“江姑娘何必如此见外,你救了我母亲的命,此恩此德,尚未有机会报答万一。你这一走,母亲病况倘有反复,又该当如何?再者,这兵荒马乱之际,你一人匆匆而行,漂泊江湖,有多危险?”他那矜持的语气中带了温和亲呢的笑意,宁谧而清澈的眼眸中充满了真诚和挽留之意。
慕容拔也帮着说道:“你孤身一人寻亲,着实困难,我们王爷倾全府之力助你,定能事半功倍。”
我本欲拒绝,但看到慕容熙那优雅雍容又温暖明澈的眼神,一个‘不’字却怎么也说不出口,心中大是踌躇,桌上的气氛登时冷清下来。
慕容熙抚弄酒杯,半晌不语,提起酒壶又斟了一杯酒,缓缓说道:“江姑娘,你不如暂居此地,闲时替我阖府女眷看看病,那边我派人帮你探寻你父亲的消息,等有了准信,我再送你上路。如何?”
我见他挽留之意甚是诚挚,推却不过,只好点了点头。
慕容熙哈哈一笑,便道:“太好了!喝酒,喝酒!”桌上又重新热闹起来。
饭毕,慕容熙唤了府中的总管进来,那总管姓于,身材不高,脸色焦黄,一副精明干练的模样,身上衣服颇为讲究,左手小指戴一枚汉玉班指。慕容熙着他妥善安排,他领命而去。
已有婢仆送上时鲜的瓜果。罗妃盈盈浅笑,对我说道:“妹妹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一边剥了一个荔枝,送到慕容熙嘴边。
慕容熙微一皱眉,道:“不用了。”罗妃缩了手,讪讪的。
过了一会儿,罗妃对着我和静微笑道:“你带来的柔儿年纪甚小;一团孩子气,料你也不遂心省力,干脆将菊儿与你使唤,另有一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王爷看我这样安排可以吗?”
慕容熙颔首道:“如此甚好。”
这时,于管家进来,道一切均安置妥当。于是我便起身别过堂上诸位,随那于管家而去。
………………………………
第十八章 费思量
那于管家领着我和柔儿出了含元楼,经过一条长廊,越过一片湖水,又穿过两进厅堂,走了约一盏茶的时间,来到一座楼院之前。
于管家介绍道:“此楼名唤‘莹心楼’,僻静幽雅。”果见此楼院处于绿树掩映之中,相当僻静,正房游廊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院前花开繁盛,簇簇缀于叶间,馥郁芬芳,远远闻见便如痴如醉,心旷神怡,果然是个妙处。
几个丫鬟刚刚洒扫完毕,见我们进楼来,一起躬身行礼,然后退下。
罗妃命人送了一顶藕合色花帐;并几件锦被缎褥之类的东西来。
我在楼上里间住下,由于柔儿年幼,我让小菊和她住在外间,好方便照应。
忙完了一切,天已浓黑,感觉疲累,我叮嘱她二人早点歇息,自己也换了家常衣服,早早上了床。
本以为长途跋涉,路途辛劳,自会熟睡,岂料装了许多心事,竟是难以入眠。一心只是想着慕容熙的声音笑貌,又暗自神伤:江雪凝啊,江雪凝啊,人家是有家有室的贵族王孙,你是颠沛困厄的江湖女子,你居然知好色则慕少艾,这不是痴心妄想么?思来想去,明明知道不可能怎样,可只觉能够瞧他一眼,听得他说一句话,自己心中便喜乐无穷了。
辗转反侧到半夜,才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我到王府的第一个夜晚就这样过去了!
早晨,犹自带着慵懒之意,推开窗户,天地间的草木清润之气袭来,一股子清冽冷香。
洗漱完毕,用过早饭,我笑着对小菊说:“早起无事,你带我四处走走,也好熟悉一下这里的情况。”
与小菊一道步出莹心楼,漫步在王府如画的景色中,只见花树交错间,掩映着楼宇院落无数,廊腰如缦带萦回,檐牙似飞鸟高啄,入眼处处,莫不精雕细琢、美轮美奂,既有江南的清丽蕴藉,又不失王家的尊贵堂皇,心中暗叹:这一切,大概比之皇宫亦不逊色。
小菊一旁含笑道:“王爷传话来让小姐安心住下,有什么不便处尽管找于总管,不要拘礼才好。”
我对小菊温婉的说道:“有劳了。”似是想起了什么,问道:“府中不有主母打理么?为何样样事情都要找于总管?”
小菊抿嘴一笑:“主母?您是说罗王妃?我家王爷还未正式娶妻,正妃之位尚虚席以待,府中大小事务还是于总管打理。”原来,这罗氏不过是个侧妃。
我恍然大悟,又问:“那府中还有其他侧妃么?”
小菊犹豫了一会,道:“侧妃只有一个,王爷身边还有几房姬妾。奴婢原先就是在那边侍奉的。”
我心中微微发凉,闷闷的,不想再言语,只是信步走着。
小菊并没有多说什么,眉目间依然一片平和,引我往下一处走去。
一路走去,方才知道这河间王府,确实担得起恢弘精巧之名,大半天的时间,不过才走了几处主要院落。
小菊停步看我,道:〃走了这大半日,小姐想必也乏了,府中甚大,也不急于一时走完,不如奴婢先送小姐回去休息?〃
见我点头,小菊便引我回去。而莹心楼内,早已有人等候其中,我方进小花厅坐下,便有丫鬟捧上水盆毛巾让我净手,小菊亲自奉上一杯茶,热度恰好,旁侧小几上,各式鲜果、精巧茶点更是早早便摆好了的。
………………………………
第十九章 女儿事
吃完茶点后,旁边侍立的丫鬟上前禀告:“太妃刚刚派人来,请姑娘待会儿移步至静宜堂用午膳。”
我应了一声“好”,那丫鬟垂首退下。
略歇了一会儿,我起身对小菊说:“去,晚了失礼。”
两人一前一后出了莹心楼,出楼不远,便是一大片湖水。沿岸垂杨匝地,枝枝条条,像是新描的黛眉,千万条绿丝绦随风轻摆。不由感叹北方的夏日毕竟与南方不一,湖畔连吹拂过的一丝凉风都带着郁郁青青的水汽,湖中碧波潋滟,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湖边有一楼阁云起,直如仙人浮槎一般。
我见此美景甚是喜爱,脚步慢了下来。忽有燕语清脆传来,纵目凝视,阁中坐着两个女子,都是十七八岁年纪,眉清目秀,正自语笑嫣然。
两人悄声说话,我耳目本灵,兼有武功在身,虽相隔颇远,仍然听得清清楚楚。
只听一名女子道:“左也盼,右也盼,少主终于回来了,你猜他这次会要谁陪的多一些?”
另一女子刻意压低了声音,却依然能听得清楚:“别的我不敢说,反正那罗妃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先前那女子笑道:“咱们这王妃长得很美,不知为什么不得少主喜爱?”
另一女子依旧轻笑:“王妃是不错,可就是太过端庄矜持了,再说少主什么样的美人没见过?哦,听说这次带回来一个姓江的医女,途中医好了太妃的病,少主对她颇为礼遇。”
我这才明白,原来她们口中的少主就是慕容熙。
随后这两个女子叽叽喳喳谈的都是些风流之事,什么“少主”最疼你啦,什么“少主”这时一定在想你啦。我甚是不耐,加快了步伐。
路上,小菊突然开口说道:“刚才那二人都是王爷的侍妾,一位姓花,一位姓吕。我们龙城里不知有多少女子想嫁进王府来。”敢情在这些女子的心目中,竟把慕容熙当成了天神一样的人物。我微微屏息,刹那间五味陈杂――我又何尝不是如此?
不久便到了静宜院,原来这里距离我暂居的莹心楼不远;大约是方便我替太妃问诊所做的安排。静宜院的正面是琉璃砖瓦顶四明两暗的六间上房,房前一棚紫藤,藤架前的花圃里种了些花草,深深浅浅的雪白花朵或疏或密的簇于枝条之上,姿态千妍百丽。
静宜院的旁边,有道清溪流过,掩映于密林深深中。
丫鬟见我们前来,赶紧打起绒布的门帘。
踏步进去,正面明间上方高挂着“静宜院”的匾额,紫檀框镶表,看落款乃是河间王慕容熙亲书。紫檀嵌玉围屏前置了一张紫檀雕螭纹大床,正面设大红金线螭纹靠背,淡青金线螭纹引枕,床上设有紫檀雕纹长方炕桌,桌旁斜倚着一位妇人,正是太妃,身边围了许多丫鬟侍女。
我屈膝福了一福,道:“太妃吉祥。”
太妃和言道:“你是客,无须如此多礼。”
我微微抬头瞧她的脸色,道:“太妃身体大好了!这一康复,定会福泽万年。”
太妃满面含笑:“这孩子真懂事。平常除了问诊外,也要常来这里陪伴我说说话才是。”
我心中喜悦,道:“只要太妃不嫌弃雪凝粗笨,雪凝自当时时相陪。”
………………………………
第二十章 难相笑
太妃拉着我的手坐在她身边,笑容愈盛,这一笑我才看得清楚,本当盛年的太妃不知是没有保养得宜还是病体初愈的缘故,有些憔悴,眼角皱纹竟如鱼尾般密密扫开。或许是我的错觉,我只觉得那被珠玉锦绣环绕的笑容里有一丝莫名的哀伤和倦怠。
整个屋子的陈设厚拙沉穆,我暗自点头,想这才是王妃院中该有的气派。
太妃身畔的罗妃今天穿了一条粉色素光软缎长裙,髻上斜簪了一枚金凤穿牡丹花钿,显得妩媚妍丽。只是看起来精神却不太好,脸色白里泛青,不知可是累着了。
我们切切的谈了一些家常话,太妃跟前的大丫鬟香玉进来回禀道:“太妃,她们已经到齐了。不知要不要唤她们进来?”太妃点了点头。
我正疑惑着“她们”是谁,罗妃已笑着说:“她们是王爷跟前服侍的人,平常都不在太妃身边伺候,今儿个怕姑娘寂寞,太妃特地叫她们来相陪。”言外之意,好似这些妾室并不入太妃的眼,没有资格随侍在太妃身边。
脚步声响,四个美人袅娜的走了进来,她们簪玉蝉花钿,着金缕绣衣,蹑蹙金珠履,盈盈立于于纹龙雕凤的金扉间。
其中有两个正是我在来路上瞧见私语的花氏和吕氏,
看着美人们穿戴得花枝招展,温柔含笑的轻言巧语,萦着夏日的明媚气息迢递传出,心里微微有点发苦,想这可是“他”的女人。
美人们纷纷上前跪拜,姿态娴静优雅:“给太妃请安。”
太妃不冷不热的说道:“起来。见过贵客,以后不可轻易怠慢。”
花氏和吕氏等人应声而起,和我寒暄了一番,算是认识了。
香玉来回,午膳已经在东稍间安顿好了。
太妃起身领了众人入东稍间,平素的规矩大约是太妃与慕容熙、罗妃一同在东次间用膳,其余侍妾如蒙召唤则在东稍间用膳,因今日是我第一次入府用午膳,所以太妃领了大家伙在东稍间齐用饭。
听罗妃说慕容熙这几日忙于朝中事务,时间不定,所以暂在自己院中用膳。
桌上早已置好了十几二十碟白瓷装的菜肴,每一种分量不多,看起来红、黄、白、绿,色彩夺目,让人食欲大增。
吕氏侍立在一旁为太妃布菜,也照顾王妃和我的吃食,做起来甚为熟练。这吕氏也算是众侍妾中颇得太妃欢心的人物,但凡太妃往哪道菜上瞧上一回,她总能及时夹至太妃跟前的青色小瓷碟里。
用饭的时候,氛围雅静,连杯碟之声都不可闻,一群人真是古人所谓的“食不言寝不语”,可我习惯了在穹窿山上一众师兄妹吃饭时热热闹闹、气氛热络的场面,眼前顿觉有些憋屈。回想起刚进府时与慕容熙路上遇到的嬷嬷和丫鬟,一律只静静地行礼,待慕容熙一行人过去后才敢起身。一切都是规行矩步的,丝毫没有差错。不由暗道,这王府真是好大的规矩。
好容易吃完了饭,大家都道不打扰太妃午睡,纷纷散去。
我前脚刚回到莹心楼,后脚太妃就派人送来一箱礼物,小菊打开后,清点了一下,喜孜孜的告诉我:“姑娘,太妃对你真不是一般的好呐!你看,一年四季,每季各四套衣服,都是宫里贵人娘娘的式样,质地也是极好的。还有几匹绫罗绸缎,好些料子我都从没见过,漂亮极了。除了这些,各种小玩意,小摆件多不胜数。”
小菊顿了顿继续道:“太妃还说,这府中的地方,姑娘想上哪儿随便去。”
大约太妃看我平素粗衣布裙,所以一意怜惜,可我却提不起兴致,一心想着要是慕容熙派人送过来的,该有多好啊!
………………………………
第二十一章 未承宠
可是别说这一天没见到慕容熙的身影,接连十多天,连面也没见到一面。心下自是怅然,有心想自行到他所在的处所去,哪怕远远瞧他一眼也好,听他向别人说一句话也好,但究竟无从寻找由头,无法前去。
倒是太妃在我的细心照看以及王府齐全的药材调理之下,身体已然痊愈。我与罗妃也日渐熟稔起来,罗妃实在是个端庄贤淑的女子,尽心尽力的履行着当儿媳妇的职责,每日在静宜院用了晚饭,伺候太妃洗漱上床后才回到住处。
一天,在王妃处用了早饭,王妃屏退身边左右,单单余下我、罗妃及她三人。
太妃呷了一口茶,正色对罗妃说道:“你如果真孝顺,那就早日让我抱上孙子才好。”罗妃脸上一红,头低了下去。
太妃又叹息了一声,接着道:“咱们做女人的,最要紧的是能替夫家开枝散叶,延绵子嗣,才能家国江山,代代有人。先帝在熙儿这样的年岁,已然有了两子,你嫁过来也一年多了,怎么竟一点动静也无?”
我见罗妃尴尬得很,有心替她圆场:“太妃,请恕雪凝多嘴,这女子受孕须应天时地利,采日月精华,不是急得来的事情。”
罗妃的神情自然落入了太妃的眼里,又道:“你这孩子就是贤惠太过了。这媵妾不过是为了主妇身体不便才时伺候主子的,何时由得她们在府里兴风搅雨?从今而后你把规矩立起来,定下什么时候由她们去伺候主子,千万不要让她们越过你前头去了,否则成何体统?”听太妃的意思,好似罗妃争宠的手段比不上慕容熙的媵妾。
罗妃一张粉脸涨得如鸽血红的宝石,顾不得羞怯道:“儿媳感念母亲怜爱,容我细细禀来。王爷是人中之龙,一心只在家国大事上,于儿女情分上看得很淡,回府这十几日来,忙于内外事务,我也一直未曾承宠。唉,说到底,也是我福薄罢了。”
罗妃越说越苦恼,烦忧之色大现,太妃大为怜惜,道:“不管怎样,于我们女人讲,孩子是最好的护身符。只要生下一男半女,王爷记挂着孩子,总忘不了生母。若没有子女,宠爱风光也只是一时,过了兴头也就抛到一边了。”
太妃转头向我,问道:“虽说诞育子嗣这事在于天意,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雪凝你医术高明,想想法子,咱们也要尽些人事才好。”
我略略迟疑,虽是不好意思,可终究还是应承了下来:“我开一张方子,让王妃照着调养,定能有所裨益。”
王妃也没有再说,指着案几上的一盆玛瑙石榴,说道:“这‘玛瑙石榴’你带回去,也算讨一点好兆头。”
石榴是多子的意思,罗妃舒展了蹙眉,半喜还羞:“承母亲吉言,但愿如此。”
罗妃退下后,太妃抚着胸口,慨道:“明明是个很利落的孩子,如今瞧着却着实有些无用,只怕往后还会在妻妾争宠的事儿上生出许多事端来。”又感喟道:“我是老了,精力不济,将来所有的事一窝蜂的全要交给正王妃,无论如何,一定要找一个可心又可人的人选才好。”
我的心静默了片刻,真是又酸又苦:雪凝啊雪凝,难道你就永远呆在这王府中,眼看着他娶上一个又一个女人么?
太妃见我有些发愣,哪里晓得我在转这样的心思,以为我累了,便让我回去了。
………………………………
第二十二章 牟尼院
当下,我出了静宜院,折而向北,穿过一片大松林,走上一条小路,行了约一里路,来到一所大屋之前,正是前日看到的“牟尼院”,据小菊说此处就是藏经阁,阖府中的藏书典籍都汇聚其中,近日闲来无事,正好看看有没有医学上的疑难典籍,好翻阅查考。
我上前执着门环,轻击两下。
那门啊的一声,开了一道门缝,一个十来岁的小厮探出头来,问道:“谁呀?”
我笑着说道:“我是在这府中客居的医女,奉太妃之命,到院中查阅一下资料典籍,望行个方便。”
那小厮点了点头,推开门,将我迎了进去。
我走进门去,见是一间大厅,布置倒也精雅。坐下后,那小厮献上茶来,说道:“姑娘请用茶,书库就在厅后。”说完便退下。
我喝了两口茶,见东壁上四幅屏条,绘的是梅兰竹菊四般花卉,西壁上的四幅则是春夏秋冬。心想:这牟尼院倒也雅致,实在是个读书的好所在。
左侧有个月洞门,缓步走了进去,一踏进门,举目四望,登时吁了口长气,大为宽心,原来里面是一间极大的书屋,一眼望不到尽头,屋中一排排的列满木质书架。一步步走近,见书架上贴满了签条,找寻了一会儿,终于找到了“医学”的签条,架上所列的典籍倒也不少,如《皇帝内经》、《华佗内昭图》、《王叔和脉经》等医学经典,都是平素读过的,更有一些晋国名医陶弘景、皇甫谧、葛洪等人的医著,却是早就听师傅大力推介过的。心中大喜,取出一本,细细读了几页。
须知中原医道,变化多端,并无定规,同一病状,医者往往视寒暑、昼夜、阴阳、动静、大小、盈虚……而定医疗之法,变化往往存乎一心,少有定律,因而良医与庸医判若云泥,如今既有名医手录实状,也足以令我孜孜不倦的钻研了。
一连数日,除了到太妃那儿请平安脉外,我都到牟尼院中阅读医书,记忆药典,收益颇多。
有一次,读了一会儿医书,偶然瞥见右侧书架上放着一本《大燕事略》,好奇心大起,随手拿了翻阅起来,竟越读越是沉迷投入。
这本书记载了鲜卑慕容氏的英雄事迹,自中原陆沉之后,人才辈出的慕容家族经历了无数的光荣与耻辱,在乱世的中原共建立了三个燕国。其中慕容廆、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诸人,都是当年燕国的英主名王,威震天下,创下轰轰烈烈的事迹。
而慕容家的乱世枭雄,鲜卑的中流砥柱当属慕容垂(慕容熙的父亲)。他一生遭遇坎坷,经历奇特。他是前燕王慕容皝的第五子,据称“少岐嶷有器度,身长七尺七寸,手垂过膝”。慕容皝对其甚是宠爱,常对诸弟说:“此儿阔达好奇,终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所以取名慕容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