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美人归-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计种种无奈之下进山为贼的人相比,陈介琪是极其特殊的。
李斐被陈介琪挑拨起来的情绪渐渐的稳定下来,整个人冷静下来,前面听到的甜言蜜语全部漠视的放到一边,李月背过了手,直挺了腰,身上穿的是一件深红色的镶边对襟褙子,下面一条蜜荷色棉罗裙,但是李月把女性温顺柔软的气质全部收敛了回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视审视,冷静到全然没有男女的感情:“我的背景你看得一清二楚,你的背景?你就像凭空冒出来的一样,征南大将军郭坤在查你,也只是查到了一些零星的,似是而非的东西。我本无意知道你的底细,但是你要表达你的诚意,你就自己交代了吧,我不会声张,就是我的女儿也不会告诉。”
陈介琪在广西的时候,在龙河岭的时候就对李斐献殷勤了,莫说朱钦看得刺眼了,郭坤也是很看不下去,几次当面与陈介琪为难,又去探查陈介琪的底细,这几日又密信送到李月手里,既然是郭坤地盘上查不到的人,那么这个人极有可有是在郭坤地盘之上。
不留痕迹,查不出来,这个人只能大胆的的假设揣测,安南王族就是陈氏,如果陈介琪这个名字有点真实性的话,这个人可能出自安南王族,而现在的安南王国在仁宗朝三度南征之下,被朝廷吞并了一大半,朝廷在安南设立了交阯承宣布政使司,统治五州十六府一二十年,而安南王族也被朝廷打得四分五裂,部分反抗被杀,部分归顺了朝廷做个朝廷命官,部分一直往南节节败退,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和朝廷对抗。从朝廷第一次进攻安南到元祐十九年朝廷在那一片的统治无法维持,朝廷废交阯布政司,仍为安南国,陈氏再次恢复了王统。
陈介琪眼中绵绵的情意收了收,他不是这个国家的人,也不算这个国家藩属国上的人,他确信没有一个人可以把他的底细查得清清楚楚,但是以征南大将军郭坤在西南的势力,查出一点儿眉目来是可以的,那他自己交代多少,这个分寸就要小心把握了。
李月见陈介琪迟疑住了,内心一下子涌上来一阵荒凉,但她不是咄咄逼人之人,只是淡笑着转身而已。
“我告诉你,只是我全告诉了你你可不能嫌弃我。”陈介琪疾步跨过来扣住了李月的手腕,眼圈已经红了起来,眼泪聚在眼眶里盛得满满的,他咬了咬唇眼中充满了痛苦甚至是恐惧道:“我的母亲是安南王族的公主,但是三十年前的安南王族公主大多数是不幸的,连着所出的孩子也没有好下场……”
李斐感觉到陈介琪的身体是僵硬的,她心揪住了,心里也后悔起来不该刨根问底。
“你看看吧,我不是不想告诉你,是不想提到过去的事。”
陈介琪擦了擦眼睛把手放在腰带上,一边颤声的说话,一边转身葛衣从两肩泻下来,一条黄棕色的刀疤从左后颈横穿整个脊背,一直延伸到裤腰带,裤腰带扎着,不知道下面的疤痕还有多长。
李月倒抽一口气,像是被鞭子狠狠的抽了一下,痛得一个激灵,她把手轻轻的搁在这道疤痕上,仔细的看去,这道整齐的伤口修复得并不平整,可以想象出来医治的过程有些反复,而且这道伤口是被拉长过的,是随着身体而长大的,砍得这么长这么深的伤口,就算立时不死,基本上也救不活。
不过陈介琪顽强的活下来了
陈介琪紧紧绷着脊背,两边肩胛的蝴蝶骨浮起来,引得整个脊背劲韧的肌肉像水波一样起伏了一番,实际上这个动作是陈介琪缩了一下身子引起的。李月回过这个意思来,手往下提起他褪在手臂上的葛衣,给他披回去。
“我的母亲是宪宗的公主,是个落魄的公主,那时候上邦破了北江,上将军胡真庆反叛,叛军把很多陈家人杀死了又火烧了双龙寺,我被几个僧人抱出来躲藏到卧佛寺,就一直在卧佛寺了,数年前师傅问我皈依……”陈介琪背对着李月,声音轻轻的,有许多的悲愤和挣扎以至于颤抖的道:“我不愿意皈依,就离开了卧佛寺,开始在安南和广西两边游走。”
“我不要皈依!”
陈介琪转过头来,眼眶是血红色的,脸上戾气弥漫。
“我知道了,你不用说了!”李斐有些慌乱,她甚至没有心绪来分辨是非,先双手覆住了陈介琪的脸,把他那双妖冶阴寒的眼睛挡住了。
如果是陈氏王族之后,那和朝廷的恩恩怨怨就扯不清楚了,李月只能定了定神道:“我不会说出去的。”
反正陈介琪也还没有把天捅出一个窟窿来,陈介琪的身份只能自己知道,两边都把各自的火气熄一熄,否则会引发两边的争端。
陈介琪嗯的一声,对李月充满了信任,再开口声音变得和煦了许多,道:“所以我没有妻室,也没有孩子……父母也是早已经故去了,我以后安安分分的,再也不干原来那些事了,我们可以在一起吗?”
“我要再想一想。”
这一次李月捂住了自己的脸,她从没有想过找个男子再做夫妻,年纪越大这种想法就越没有,这个问题颠覆了她十几年的坚持。
“你不用和我回安南。”陈介琪轻柔的道:“其实我一个人,在哪里都无所谓。”
李月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脑袋一片混乱,混乱之下也没有答复。
“我知道汉人有入赘非好汉的说法,但是我不是汉人,我的父亲是佬人,佬人的男子成婚和汉人不同,如果你想考验我的话,就从现在开始好不好?你之前不是说八百两银子的活儿干完了,那么从现在开始就以看待丈夫的方式考验我,一年两年三年都没有关系。”
陈介琪不是汉人,各族婚俗不同,差异认知是很大的,佬人的男子喜欢谁家姑娘,赖到姑娘家里没有被赶出来,男女之前的追求就开始了。三茶六礼是汉人的一套,佬人没有聘礼这个概念,想要谁家的姑娘,就给谁家当苦力,挑水砍柴种地,还得服侍女方的父母,反正汉人的媳妇在婆婆面前怎么样,佬人的男子在岳父母面前就怎么样,过段时间女方家里觉得这个男人不错,就应允两人的婚事。
“我知道你放不下家中老母,还有女儿,你不用去安南,你在哪里我在哪里,我可以从妻居,只要别看不起我,就当我入赘好了。”
从妻居,这和汉人的入赘不一样,男子婚后依然居住在妻子家中,于平民百姓之家可能有很多的情况,男方贫寒没有像样的屋子,女方家里的父母已经老迈需要赡养,女方家里的农活比较多,需要人干活,或者是氏族部落之间争夺壮丁。然而,就算是部落首领的儿子,也有从妻居的,那是首领把儿子一个个扔到儿媳妇家中,去吸纳女方的部落势力。
从妻居和入赘最大的不同,就是生下来的孩子是从父姓的,那么最多一代之后,这些势力都收拢了回来。
到了陈介琪的地位,李月这个女人他爱也是真爱,而且这个女人即将成为上邦一个王爵的岳母,而且那位王爵再出息一点,干掉他前面一个六哥就可以坐上皇位,那他就是上邦皇帝的岳父。
上邦皇帝的岳父。
到时候新皇得给岳父一点面子吧!
作者有话要说: 我必须要说,真真假假,陈介琪说的真真假假。
………………………………
lwxs520。第160章 生恩不如养恩
堂厅内所有人一动不动,都在等着李斐的回答。
朱妙华的双眼是灰扑扑的,她进过皇家,她太知道整个朱氏家族的势力和这份势力支撑着的对权利滔滔滚滚的追求。前世配了襄王,是她一个人不甘心只做一个襄王妃吗?当然不是,她的耳边充斥着鼓舞的声音,那些人在期待她越过昭贵妃的荣耀,当一个手掌凤印的皇后!
李斐环顾,看着一张张认识但也仅仅只是认识而已的面容,脑海里回顾着李家每个人的音容笑貌,包括林毅叔林禾叔,尤其是母亲。李斐想,她今天迫于形势,迫于将来她和赵彦恒的前程,选择朱氏是理智的,她在乎的母亲叔叔哥哥们也一个个有理智,有那份胸襟体谅她,但是她那么想一想,连呼吸都呼吸不过来,所以她手捂着脖子,按着脖颈两侧慢慢顺出一口气,道:“算了吧,叫李斐都叫了十七年了,已经习惯了。”
沛大奶奶脸上不甘的情绪凸显,她扶着桌子站起来走过来,如此牵动每个人利益的大事,怎能以习惯如此滑稽的理由而作罢了。
朱妙华不可置信的揉了一下耳朵,她在想是她的耳朵有毛病还是李斐的脑子有毛病,不说朱家和李家现在的形势,一个人从了母亲的姓氏,本身就是一件不太体面的事。
李斐亦站起来朝沛大奶奶迎过去,她夹在中间既不能放弃了母族,也不能得罪了父族,所以今天这场子,她的脾气得收敛,对谁都要越加和气。
脚只是挪出去半步,沛大奶奶一双丰腴白皙的双手就握住了李斐的双手,沛大奶奶看着这位比自己的女儿还小了近十岁的堂妹,张口就道:“你这个孩子,你可不能犯糊涂了,遵从父姓,你问问在场哪一个,这都是理所应当的事儿。”
“大嫂子娘家是姓傅吧,对大嫂子来说,对在场所有人来说,这当然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大嫂子进朱家门的那天起,就成了朱傅氏,你现在姓朱,是朱家人,翻开族谱,你的姓名缀在大哥哥之后。”李斐带着笑意说道,随后笑意消逝,李斐怀着沉痛的无可奈何之心,叹道:“可是唯有我不一样,我的父亲姓朱,我的母亲姓李,朱家的族谱上已经没有我母亲的名位。”
沛大奶奶脸上的表情僵硬住了,当初他们这些人没少递话给朱钦,让朱钦尽快和李月和离,她的丈夫朱沛更是不顾族谱三年修订一次的规矩,在朱钦和李月和离两月之后,在族谱上就把李氏划下去,把许氏添上去。沛大奶奶讪讪的笑,支支吾吾的道:“好说,这都好说。”
沛大奶奶还以为李斐是在为她的母亲要名分呢,这名分他们倒是想给,破镜重圆也是一种美谈,但是暂时给不出去啊,朱钦亲妈死了不到一年,他得守孝二十七个月,所以这再娶的话不能明说,连道好说好说,出了孝立马就给办。
李斐都想把沛大奶奶的双手撸下去了,生生忍下来,吐一口气和和气气的说道:“我未侍奉在老太太身边一日,只是听母亲说朱家旧人旧事,说老太太这个蔡氏,既不是生父的姓氏,也不是生母的姓氏,是生父不幸早亡,生母二嫁入蔡门,老太太就遵从了继父的姓氏,再无更改!”
在场李斐的同辈人晚辈人,许多都很年轻,也有一时不记得这种陈年往事,窃窃私语了一阵。
沛大奶奶比蔡氏小不了几岁,当初服侍婆婆的时候没少听婆婆揭蔡氏的短,蔡氏的身世就是大大的短处,爹死娘改嫁的人,修了八辈子的福缘才进了朱家的门又在老国公晚年生下儿子来。
李斐不是在揭蔡氏的短,她满含孺慕之色,蔚然赞叹:“养育之恩,一日不忘,老太太让我钦佩……”
沣三奶奶终于看出来了,李斐的态度不对,怕李斐冲动之下把话说死了,立刻截过来把李斐和沛大奶奶分开,对着李斐惋惜道:“对呀,可惜了妹妹都未见过老太太一面,老太太生前还念叨过的,总想见一回你这个孙女。”
有些话一听就知道是假的,可是在这种场合,李斐也是知情知趣的闭上了嘴巴。
蔡氏有什么值得钦佩的,也就这一点了,不是父姓,不是母姓,是蔡氏家族养育了她,她就是蔡氏,所为生恩不如养恩,便是如此。李斐把话说了一半,另一半的话含在嘴里,琢磨在每个人的心里。
李斐转头站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执起酒壶给自己倒满了一杯酒,猛的端起来溢出来的酒水洒在手背上,她也不管这些,举着**的手端着酒杯对四周一圈敬下来,歉笑道:“我现在身体有些不适,不能支持,要对诸位失礼了。我的四位妹妹陪着诸位,诸位吃好喝好,聊得尽兴!”
说完引颈一口闷了这杯酒,酒杯摔倒在桌面上,李斐一个人落寞得转身离去,脚步没有迟疑,甚至是有点疾步的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朱妙华缓缓站起来目送着李斐远离,她的表情是怔怔的,而后失魂落魄,最后睁大的眼眶晕染上了些许的痛苦。
朱秒聪和朱妙华连坐,她拉了拉朱妙华的衣袖,轻声道:“你怎么了?”
朱秒聪对李斐认祖归宗这种事情没有态度,反正她从老二变老三没有多大的区别,她想对朱妙华来说,女孩子嘛,从嫡长女变成嫡次女也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她不懂,朱妙华的表情为什么那么的复杂,充满了难言之隐。
“没什么。”朱妙华果然什么都没有说,缓缓的坐下来。
宋多福也在席面上,不过她是个小人物早退出来也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她略停了一停急速的追李斐去了,追到了李斐低着头只看着李斐裙子上的孔雀纹饰道:“斐斐……我是一点儿都帮不了你。”
今天这一场宋多福从头到尾的看着,她也只能干看着,做一个看客而已。
“和你没有一点儿关系。”李斐很有些躁郁,继续往玉沁山房的方向走,又倏然刹住了步子,道:“季大娘,给我套车!”
李斐在宣国公府一走动,身边就跟着婆子丫鬟,没有落单的时候,这时紧跟着的季青媳妇就迟疑住了。
“备车去襄王府。”和谁有关系找谁,李斐直直的朝着二门走,转过头来问宋多福:“你去吗?”
“好……好吧。”宋多福结结巴巴的,去襄王府她可以见到程安国,她当然愿意跟着去,不过她再看一眼李斐,李斐的气色不太好呢,有点苍白。
两乘蓝油布坠铜角灯的马车在道上疾驰,很快就到达了襄王府侧门,这一回李斐也不在门外矜持,和宋多福各找各的,她一路进到宣德堂。
负责把手和洒扫宣德堂的小內监甚是殷勤,端茶进来道:“李姑娘稍微坐会儿看看屋里的字画,爷进宫去了。”
李斐来的不凑巧,赵彦恒进了宫回来就没有一个准时候,小內监指着一个梨花木百宝嵌番人进宝书柜道:“这些书姑娘闲等着可以翻一翻。”同面有三个书柜,李斐也是懂意思的,另外两个书柜的书就是不能随便翻阅了,李斐再一次细看面前的小內监,见他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十三四岁的样子,身子骨未长开没有男人的体格倒有少女的削弱,李斐开口道:“你叫什么名字,可识字,读了多少书?”
“奴婢叫田伸,五岁王府的。”田伸说起来笑得憨憨,道:“殿下让有学识的老先生来授课,又允许其中读书优异的奴婢阅读府里大量的藏书,所以奴婢颇识几个字,颇读了几本书。”
这话自然是谦虚的,他守着宣德堂自然是同一批內监中天资聪颖的,勤奋好学的,读了一柜子的书。
政见不合!
李斐知道她的祖父李泰在世的时候,是最最反对宦官读书识字的,说读书识字一则明辨是非,二则锻造野心,宦官不读书侍奉在君侧都不忘干政之心,读了书就越发有干政的能力了。
站在书柜前,李斐匆匆把几层的书目看了一遍,暂且没有静下心来看书的兴致,又在堂屋中漫步游走,看看墙上挂的字画,多宝阁中的摆设,最后走到书案前,观赏上头的用具。
一片毛毡上放着一张光洁如镜的澄心堂纸,一片素帕覆盖在纸张上,隐隐约约可以看出是一幅还没有画完的画,李斐心念一动,那一动也没有想太多,手随心动,已经把素帕揭开。
映入眼帘的半幅画让李斐稍稍平复了烦躁憋闷的心绪。
画中一个女子穿着一身绯红色的宫装,双手捧着一盏莲灯往水放,嘴角噙笑,眼神妩媚,那精致的五官,入画的就是她。
等等……李斐再细细的品鉴。
这幅画里的人,是她也不是她。
首先,她还没有嫁人,画中人梳得是妇女的发髻,然后是那种眉梢挑情的妩媚神态,李斐自问尚未锤炼出此种风情。
素帕小心翼翼的盖了回去,李斐特意拉了拉四角,尽量维持原来的样子,然后心情更加的凌乱。
之后李斐就再没有闲心去细看这个宣德堂,安安静静的坐等着。
作者有话要说: 我的书都是这个观点,如果一定要分个高低的话,生恩不如养恩
………………………………
第161章 丈母娘的再婚
李斐一等等了将近两个时辰,赵彦恒回来的时候倒面露喜色,身后董让抱着一个紫檀双喜螺钿小箱子,门口自然有人禀告,说李姑娘和宋姑娘什么时候来的,等了多久,赵彦恒脸色一沉,先向宋多福打听了一番,再转到宣德堂。 章节更新最快
两人视线一对上,李斐心里那骨子憋屈劲儿一下子放大了,比那会儿沛大奶奶一脸急切的把她的手抓住了,还让人憋屈;比更早的时候,阿菊在她面前提起守孝的问题,还让人憋屈。
头一偏,李斐沉默以对。
赵彦恒笑着赔不是,道:“今儿也是赶巧了,我的事是早说定的,可是陕甘那边的事情议过了头,打年过至今,不下雪不下雨,天旱得草都长不起来,就这事数位阁臣聚在一起议得没完,我也足足等了两个时辰。”
李斐当然知道这里头的情理,儿子等老子,候驾候驾有等候一天的,再说陕甘的旱情确实严重,三月份牛羊的草料都不够吃。
“我就是来和你支一声。”李斐压住自己的脾气道:“今天族里让我改姓,我没应这件事。”
五月初九就是内定大婚的日子,届时她是赵李氏,还是赵朱氏,这也算是赵彦恒的事,李斐来和赵彦恒说清楚这件事。
赵彦恒露是没有露出丝毫的在意,他认识李斐两辈子了,早知道她的心性,也是一早就没有算计这种事,道:“我不是早答应了,在昆明的时候就答应了你,你愿意姓李就一直姓李。”
这姓氏确实是李斐早提醒过赵彦恒,所以他们在这上头有过共识,但是还有太多的人想介入这件事,待在宣德堂那么久,一阵阵的烦躁过后,李斐都疲累下去了,道:“昨儿三姑妈打理家事,我在旁边听着。家里出了点儿乱子,三姑妈说我们无能,又说我们还小,年轻脸嫩,原也不该我们治家理事,我知道这话的意思,宣国公府是要一个当家夫人,今天我说我的母亲没在朱家的族谱里,族长夫人倒还来拉着我的手,一脸的松快说‘好说好说’……”
手臂重重的搁在桌几上,手上一只赤金缠丝玛瑙镯子发出咚得一声,怒道:“谁和他们‘好说’。”
若是那些长辈,和年长许多岁完全可以做长辈的同辈们只是不合时宜的提点了李斐,李斐受也就受了;但是扯一个连一个,她们明显把母亲也包含进来了,这一点李斐就是不能忍。
偏偏父亲还在孝期,有些话还真不能说得太明,她是晚辈又是做女儿的,一味排斥父母破镜重圆,叫人听到还能回句嘴骂她不孝了,所以这两天,一阵阵的憋屈,李斐只能把这口苦水吐在赵彦恒身上。
怨谁?
当然要怨一怨赵彦恒,李斐斜睨着看赵彦恒,轻哼一声,似赞实怨道:“世人为利所驱,多谢了襄王殿下把我们母女显了出来。”
“我冤枉,宝石埋在泥地里,挖出来还是宝石,水土不侵。”赵彦恒坐到李斐边上,他实在喜欢李斐这种正话反说的傲劲儿,徐徐笑道:“宝石熠熠闪烁,倒成了我这个挖掘人的罪过。”
“话得好听。”
明明是哄人的话儿,李斐的脸还是绷不住了,不由自主的露出了一丝笑意。
“我说得是认真的,有些事情你当局者迷没有看明白。”李斐疑惑的看过来,赵彦恒苦笑道:“你仔细想,风流韵事最引人瞩目。十七年前李夫人离京,原来就寄居在宣国公府的许氏做了宣国公夫人,谁都会臆想一下这里头的过节,十七年后,李夫人进京不到一天,也确实走进了宣国公府,随即许氏惨淡收场,这是变本加厉的争斗,那些不知道内情的,看见了什么?”
李斐悟了过来,扶额道:“难怪那么多的人理所当然,连三姑妈都觉得有重修旧好的可能。”
外面那些知道一半不知道一半的人,最终把这件事情定性成了什么?
李氏和许氏二女争夫,朱钦还是两人争夺的对象,所以让李月改姓的话,今天沣三太太就能当着大伙儿的面儿问出来了。
赵彦恒含笑着给李斐续了一杯茶水。
李斐端起茶盏,杯沿触在唇边,李斐也不张口,忽而皱眉,忽而叹息,忽然纠结,忽而雀跃,忽然难以启齿,表情少有的丰富。
赵彦恒静静的陪坐在一边,好一会儿才出声打扰道:“在想什么呢,说来听听。”
“你听了,可别说伤风败俗。”乌沉沉的眼瞳转过来,李斐只用眼角看着赵彦恒。
赵彦恒一挑眉道:“我不是那么俗气的人。”
李斐嘴角牵起,浮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