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风水怪盗-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熊念到一盏茶功夫,喊了句:摩天煞!

    只见插在泥土中的香烛火光摇曳,一股阴风从溶洞深处吹来,让人直打寒颤。不多时,远处听得“咚咚”、“镪”三声响,两鼓一镲的声音传来,整个山洞变得诡异不已。

    从香烛摇曳的火光中,山洞里面缓步走来三个人。两人扛着一面鼓,一人双手拿着镲,边敲边打朝吴叔公他们走来。

    王小牧一看,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不是那天一起去找宋木匠家三口的村民吗?扛鼓走在前面的,正是最先在猫子岭走丢的大龟毛!

    大龟毛三人脸色蜡白,头发凌乱,形若枯木,但嘴角仿佛都露出一点不易察觉的微笑。三人步伐轻缓,不仔细看,仿若脚步都未曾移动,但却速度较快地朝这边走来。手中打鼓打镲的姿势也颇有节奏,又显得悠然自得。

    大熊转头对吴叔公说:师傅,他们已经死了。

    吴叔公说:他们死得冤枉,怨气未消,也要小心,现在带他们出洞。

    大熊说:要不念咒让他们互相厮杀,消消怨气?

    吴叔公喝问道:你在宋家对付那几个就是这么做的吧?!

    大熊见吴叔公戳穿了自己,脸一红,只得不说话了,拿起一根头烛,朝那三人摇了一摇。大龟毛三人仿佛得到指令,眼睛死死地盯着那根蜡烛,跟着大熊走起来。大熊边走边喊道:玉魂鬼魄,生已俱生,鉴者太灵。始得天尊,看我唯旨太极上清。若安地享,三界远避速速息宁!

    大龟毛三位跟在了大熊后面,快步而行。

    大熊因来时屁股被钟乳石戳中,回程特地注意起来,边走边屁股一绕一绕,没想到一个姿势不对,这次头上撞到块钟乳石。大熊原来正一本正经地念咒呢,这下吃痛不过,“哎呦”一声大叫起来。

    人一哆嗦,手中的引路头烛“噗”地掉在地上,灭了。

    整个溶洞只剩下吴叔公拿在手上的马灯亮着光。

    头烛一灭,大龟毛三人本来令人毛骨悚然、带着微笑的嘴巴突然长出了长长的獠牙,原本无神的眼睛一下子变得出奇地愤怒。那拿镲的家伙忽地一下飘到大熊背后,两扇镲狠狠地向大熊的脑袋夹去。

    。。。
………………………………

第十三章 斗妖尸

    王小牧在边上看得真切,暗叫声糟糕,抬起腿狠狠地望那拿镲的人踢去。这一踢力道甚大,虽未将他踢倒,但却将他踢得身子一个踉跄,镲也随之偏离了方向,未夹到大熊脑袋,“镪”地一声打了个空镲,在空空的溶洞中,让人震耳欲聋。

    大龟毛把鼓也甩在一边,呲着獠牙朝王小牧扑将过来。

    王小牧反应极快,迎面抓住大龟毛两只手,乘着他的力道顺势一拽,侧身一送,那大龟毛踉跄地往前倒去,正好倒在了一边上横长的钟乳石上,“兹”地一声,胸腔被插出住,恍若被钉在砧板上的泥鳅,整个身子被戳在钟乳石上,在那左右挣扎摇晃个不停,愣是起不来了。

    跟大龟毛敲鼓的那位也不是善茬,步伐迅速移动,与拿镲那位一并向大熊攻去,大熊人虽胖,但打斗起来却甚为灵活,一个矮身从他们中间溜出。

    那两位碰到一起,一个用鼓槌敲掉对方半个脑袋,一个拿镲切掉另一个半个手臂。

    大熊见了,吓得个半死,骇然说道:乖乖,真狠,这要弄小爷我身上那还了得。然后手出双拳,一个猛子向那两位击去,那两位被击得退了几步,仿佛一点也不觉得疼,闻到大熊活人气息,转身向迅猛地扑了过去。

    那场面,只剩半边脑袋和只剩一个手臂,青面獠牙的两个妖尸,与一胖嘟嘟的活人搏斗,显得无比有趣。

    王小牧见大熊以一敌二,生怕他吃亏,顺手从旁边捡起一块巨石,一个跳跃,朝那只剩半边脑袋的人砸去,一下砸个正着,只听“咔”一身,原本只有半边的脑袋只剩下三分之一。

    这一砸,惹得这半脑袋妖尸怒极,迅速一转身,一把拖起王小牧的双脚,王小牧躲避不过,被他抓了个正着。那妖尸将他整个身子往溶洞壁奋力甩去,王小牧被横着甩起,只觉得耳旁风啸,心里惊呼这次要彻底变成肉饼了。

    危急时刻,看见溶壁上垂下来的长长乳石,王小牧硬着头皮,张开臂膀往乳石抱去,没想到这妖尸力道甚大,“轰”地一下,余力将乳石竟然甩断,王小牧只觉得头上金星直冒,腹中七荤八素,抱着乳石结结实实地摔远在边上。

    那边大熊也被半只手的妖尸逼得节节败退,此刻正退到大龟毛边上,那大龟毛身子原本插在乳石上,但奈何被他挣扎良久,此时竟然被挣扎拔出,尽管躯干上冒出一个巨大的窟窿眼,却丝毫没影响大龟毛妖尸的力量,伸出双手,一把将大熊举起,就要往边上一乳石砸去。

    大熊大惊,忙喊句:摩天煞!掏出身上的黄符,“啪”地贴在大龟毛妖尸额头上,那妖尸受符咒约束,抬起的手顿了顿,大熊乘这工夫,一下挣脱他的手掌,猛然跳到了王小牧身边。

    但那黄符仿佛并未起多大作用,大龟毛妖尸嘴巴嗷嗷两声怪叫,竟然抬起手,用力地将黄符扯掉丢在地上,然后一个扭身,招呼着其余两位,冲着大熊和王小牧奔了过去。

    王小牧捂住胸口,忍着疼对大熊说:你这黄符不起作用啊!

    大熊无奈地苦笑:我只能保证一次有效。

    正在此时,那三位妖尸已经走到两人面前,张口血盆大口要朝王小牧和大熊咬去。未待两人躲避,一直在边上看的吴叔公皱了皱眉头,捋了捋白胡子,然后抽出背后的桃木剑,朝边上一指,喊了句:过来罢!

    桃木剑猛然射出一道青光,尔后又化作一缕烟直直飘去,那三妖尸闻了,转过了身,嘶牙咧嘴迅速地往吴叔公跑去。吴叔公见他们跑到跟前,脚踩梅花步,用桃木剑在地上画了个符咒,然后往后跳开,喝道:进来待着!

    那三妖尸一下没了原来的凶狠,竟然听话地跳到那符咒中间,身子便不再动了,但嘴巴却发出阵阵嚎叫。

    吴叔公掏出三道银符,念了几句符咒,快速地贴在三妖尸的胸口,那三位瞬间也不再嚎叫了,安静的一如那香烛熄灭前。

    大熊站起身子,拍了拍屁股,嬉笑道:师傅妙极!

    吴叔公无奈地说:你无多大本事,尽惹事!还不快去把他们丢失的肢体都捡起来。

    大熊无法,只得把那脑壳、残臂、被乳石捅破的躯干都捡了起来,然后统统放到一包裹里包了。

    吴叔公桃木剑一挥,说:走吧。

    那三妖尸乖乖地跟吴叔公缓步而行。

    这一来,大熊知道了这几个妖尸的厉害,再也不敢造次,小心翼翼地拿着那包裹,与王小牧一同跟着吴叔公朝洞口走去。

    众人出得洞来,吴叔公又带着大家走了一段,然后停了下来,说:此处是他们走丢的地方,在这给他们安魂。然后吩咐大熊先给他们残缺的肢体安装回去。

    大熊显然不大愿意,但师傅有命,却又不敢违抗,只得捏着鼻子,不紧不慢地将那三位的脑壳、手臂、躯干给装了上去。

    吴叔公见大熊把几位妖尸破坏的躯。体都安好了,从包裹中拿出一些黑色的粉末,用湿泥拌了一拌,在大熊安装肢体的缝隙处都糊上了。然后又念了套咒语,那些黑泥竟然瞬间融化进了三位妖尸的身体里,残破处已看不出一点痕迹。

    吴叔公又从身上掏出一个紫色的小药瓶,手指沾着里面倒出的药水,一点一点地洒在三个妖尸身上。见大熊在边上傻乎乎地观看,吴叔公对大熊说:站着干什么,还不快念咒。

    大熊赶忙插起香烛、幡旗,坐在地上念起咒来:天清地灵,威慑制魂,太极上清,敕吾道行。愿魁甄护体威灵显著,千叫千应,万叫万行,不叫自灵。祈北斗七星毫光俱放,无为无相,有臣有将,魂归万象。急急如玉令!

    念完咒语,大熊站起来,对着三位妖尸都拜上三拜,嘴巴喃喃地道:几位爷,小弟与你们打斗本事无心,得罪勿怪,你们该投胎投胎,千万别怨我啊。说完迅速地退在一旁。吴叔公捋了捋白胡子,也站在那里对着三位妖尸拜了三拜。拜完后对王小牧说:你刚刚打斗时损害过他们躯。体,也来拜一下,让他们不带怨气走。

    王小牧也站过去,学着吴叔公和大熊的样子,拜上了三拜。

    三人拜完后,那三位妖尸竟然流起眼泪来,“噗嗤、噗嗤”掉个不停。

    王小牧见了三位妖尸的样子,想这三位村民也是古道热肠,意图救得宋木匠父子,没想到却误了自身性命。三人年轻力壮,全都是家中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死,孤儿寡母不知道怎么过活。

    想到此,王小牧只感到胸中酸楚,一股莫名的忧伤袭来,然后又联想起自己身世。只感到自己亲人均已失散,当下也不知死活,自己又身无长处,天天在这胡混日子讨口饭吃,活着也忒没劲,倒不如一死了之,省却许多烦恼。于是忍不住眼泪也滴落下来,然后头就要往地上的石头狠撞过去。

    大熊见状,慌忙地一把扯住王小牧,狠狠地抽了他两个耳光,骂道:你小子这是要发癫了啊?!

    王小牧被这两个耳光一抽,头嗡嗡作响,却一下抽醒起来,胸中原先那股酸楚、郁闷一扫而光,甚至为刚刚自己的行为感到诧异起来,好好的怎么自己就会去寻死呢。再抬眼一看那三个流泪的妖尸,那股莫名的忧伤又开始袭来,这才知道,差点中了这三个妖尸的道了。

    于是赶紧抬眼望向别处,心中那股忧伤一下就消失了。

    吴叔公缓步走到三位妖尸前,对他们说:有什么放不下的心愿,我会替你去办。冤死你们的正主,我们也一定会为你报仇。你们且放心去吧。

    那三位妖尸听完这句话,开始止住了眼泪,原本硬邦邦的身体软了下去,如烂泥般倒在了地上。吴叔公吩咐大熊和王小牧,向西挖三个坑,让这三人入土为安。

    大熊和王小牧开始挖起来,那猫子岭土质较硬,很多地方都已半石化,两人又只有一把吴叔公随身带的小铲,挖了几个时辰才把坑挖好,把三个妖尸放了进去,然后扎扎实实地封上了土。

    吴叔公照例念了几道安魂咒给他们安魂。

    做完这些,王小牧肚子饿得咕咕叫,问吴叔公:叔公,带吃的没有,我都饿了快一天了。

    大熊也擦了两把额头上的汗,说:师傅,我也饿得不行。

    吴叔公从包裹里拿出些豆饼,三人席地而坐,吃了起来。

    大熊边啃豆饼边说:师傅,那物事有这么厉害么?我看也就养几只田鼠精的本事,扮猪吃虎罢了。

    吴叔公捋了捋胡须,说:你懂什么,幸亏现在她只吸了七口阳气,要是被她吸完九口阳气,就不是我们能制止得住。

    王小牧问:这东西到底是什么来路,叔公你跟我们说一下。

    吴叔公点了点头,开始讲起了多年前的一件奇异的往事。

    。。。
………………………………

第十四章 礼仙银鼎童子

    话说那一年,吴叔公才九岁,刚刚随父亲来到这个地方不久。。しw0。吴家父子眼见山涧流下的泉水有异像,捧起来喝,一人认为这里要出娘娘,一人认为这里要出将军,虽然观点不一,但总之,两人都认为这里的风水地脉极佳,在这开始定居下来。

    有一次,吴家父子因事路过梁村,听到村民口中一件怪事。

    说是近一年以来,梁村人每家出生小孩,只要过得几天,小孩就会莫名其妙地凭空消失。父母亲人四处去寻找,但找遍了各个角落却怎么也找不到,当真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起先梁村村村民想到了报官。官府接到村民禀报,还真当回事,派了两个官差过来。那两官差来了以后,四处倒弄转悠,却查不出什么原因,也就懒得再管了,敲诈了村民几两银子,喝得醉熏熏回去了。

    这丢小孩的事却还在继续,村里又连续丢了十来个小孩。村民无法,但凡有妇女再生小孩,便叫其躲藏起来,但不论怎么躲,即使躲到远房亲戚家去,也逃脱不了一样后果。

    梁村人急了,这样下去,梁村不出几年就要彻底绝后啊。

    吴叔公父子那天正好路过梁村,听说了这事,心想,这肯定是有哪个妖孽在作怪,这事可不能不管。

    于是,吴叔公父亲作起法事来。

    符咒一开,弄清楚了真相。原来梁村每个小娃在出生后不久,都会召来同一只猫,晃晃悠悠在生了娃的这家附近打探,待得这家家中无人时,那猫便叼着吊篮,连同小孩一起,送到几百公里外别人家院门口去,而且所送的人家,大多都是无子嗣的家庭。

    那个年代,因家庭贫困而遗弃小孩的比较多,那些被送来了小孩的家庭,都喜出望外,以为是谁家不要的小孩,送到自己家来养了,宝贝似地养了起来。

    彼时信息、交通极端落后,几十公里外的事,仿佛是都是另一个世界,更别说几百公里了,也难怪梁村人怎么找都找不到。

    吴家父子用法术显了这只猫的形态,却吓了一跳,原来这只猫竟然有了两条尾巴,都说有九尾神狐,这两尾的猫还真没见过。

    但吴叔公父亲知道,世间万物,自在灵通,而在所有动物中,猫是最通灵的动物。《上语录》有载“猫命有九。系通、灵、静、正、觉、光、精、气、神”,也就是俗话说的猫有九命,以每九年为一异变,而命的表现形式不一。有的会多长九只眼睛,《山海经》称之为九目神怪;有的在身上会多长出九个小猫头,看起来极为恐怖妖异;而这个猫却像狐狸一样,每过九年就会长出一条尾巴。

    但不管形式怎么变化,待九九八十一年一过,已然成精,可幻化各种人形。纵然是二郎神的哮天神犬,也会对这九命猫妖忌惮三分。

    这证明,这只猫至少已经有了“通、灵”两命,活了有十八年了。而且这只猫带着浓烈的冤死气息,这做派,肯定是为报复梁村全村人而来。

    是什么仇恨使得这只猫要对全村人进行报复?

    吴叔公父子俩便找了梁村上了岁数的人问询起来。这一问,果然问出了蹊跷。

    原来在十八年前,梁村有一个老实精壮汉子,以外出修路筑桥为生。有一次外出进山修路,因工程巨大,这一修修了好几年。这汉子回来时却回来个婆娘。那婆娘长得标致,勤俭持家,为人和善,起初与村里人相处颇为愉快。

    两年后,那婆娘生了个小娃。那小娃圆脸大眼,聪明可人,长得就如同年画里的寿仙童子,而且出生时手心便有一朵桃花纹。更奇怪的是,他长到七岁还不会讲话,待长到八岁时,竟然开口说话了。

    吴叔公父亲听到此,“呀”了一声,说:此乃上古三清殿礼仙银鼎童男转世!

    吴叔公当时尚小,并不知道这些事,便问父亲缘由。

    吴叔公父亲告诉他,上古三清殿上有两座银鼎,分别浇筑的是童男童女。这童男童女头顶蛟油香烛照亮正殿,但凡成仙之士,全要前往正殿受三清点化之礼,礼成后均靠此香烛照明前往仙界之路,该童男童女也就相当于仙界的接引使者。但凡人间即将大乱,妖魔作祟,无成仙之士受礼点化时,童男童女就完不成接仙任务,便会化着凡胎转世,下界除魔寻仙,匡扶人间正道,以恢复仙界接引之序。

    那小娃一开口说话,便惹得整个村子不安宁起来。

    那时农村妇人都喜欢在河塘洗菜、唠嗑,小娃有时就会跑过来对那些妇人说:二婶婶,你叫铁蛋这几日别到河塘边玩,不然会溺死。没过几天,那叫铁蛋的怂娃果然在河塘边溺死了。

    有村民便问他,你怎么知道铁蛋会在河塘溺死呢?那小娃就说:河塘脏,到处是鬼。村民哪里听得进这话,都说这小娃长了一张乌鸦嘴,会咒死人。

    吴叔公父亲听到这,气得额头青筋暴起,摇头叹息道:愚昧啊愚昧,可恨啊可恨!

    吴叔公父亲知道,但凡冤魂,在未投胎前,总喜欢找一些肮脏、阴气较重的地方藏身依附。在农村,最肮脏的地方有两个,一为河塘,二为茅房。至于茅房,大家尚可理解,但河塘缘何又肮脏来?

    有乡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农村喝水都喝井水或山泉水,河塘一般用来涮洗衣物、锅碗瓢盆,小孩的屎尿,妇女的月事污物,都放在河塘冲洗,更有甚者,乡村的死猪死狗死鸡死鸭,无地处理,也大多弃之河塘。所以,河塘大家看着清澈,其实最污浊不过。所以鬼怪的东西也最多。

    正因为那小娃是礼仙银鼎童子转世,才能看出河塘有鬼,却被村民如此误解。

    再比如,有小孩在野外玩耍被惊吓了,农村人有自己的解决办法,就是叫年长之人,比如说那小孩的祖父母辈,从小孩野外被吓的地方开始,点燃香烛,手端一碗糯米,撒向旁边,然后往回家的路走,边走边扯高嗓子喊:冬瓜啊,你在哪里玩了要记得回家哎。然后家里人就会高嗓子应一句:回来了哎!

    这就叫做“喊魂”,“喊魂”的人还要在路上捡上两块石头,回到家后立马放在小孩睡的枕头下压着,边压边对受惊吓的小孩说:冬瓜哎,我们睡觉了,其它人别跟啦,不然拿石头打死他们去。这叫“压魂”。

    连续“喊魂”、“压魂”三个晚上,据说可以使惊吓病的痊愈。

    碰到这样的事,那小娃会从家里跑出去,跟喊魂的人家说:别喊了,别喊了,冬瓜已经被一个长舌头的人拖走了。

    没过几天,那叫冬瓜的小娃果然死了。

    总之,诸如此类,这小娃一说一个准。说也奇怪,那段时间,梁村病死、溺死、莫名其妙死的人非常多,都被小娃提前说了出来。梁村村民开始对这小娃害怕起来,都认为这小娃是灾星。

    有人去请了个半吊子水的先生来,那先生说,这小娃一家都是妖怪,父亲在修路时被山鬼附体,母亲是狐狸精,这小娃更不得了,是千年穿山甲变的。

    梁村人听了先生的话,联想到小娃说话跟诅咒一样的种种事迹,害怕起来,大家商量,要拿这一家人来沉潭。

    那个年代,愚昧无知的事甚多,有的家族,对一些出轨的妇女,都会采取“吊天井”(挂在本族大厅的大梁上吊死)或沉潭的惩罚方式,更别说对这家他们认为是妖孽的家庭了。

    一天夜里,梁村一些壮汉带着麻布袋,摸黑潜到这小娃家里,把他们父子装进了麻布袋,在麻布袋装上石头,直接放进河塘里沉潭死了,并把他们家一把火烧了。那婆娘刚好那些天回娘家,躲过了这一劫。

    等到那婆娘回来,发现家被烧了,丈夫和儿子都不见了,偷偷打听了几天,才知道丈夫和儿子已被沉潭了。于是,伤心欲绝的她半夜从潭中捞出丈夫和儿子的尸体,拖到半山腰,埋了起来。然后自己拿把剪刀在坟前自杀了。

    巧合的是,那天一只九年大的野猫正在蜕变长尾,碰到那婆娘尸体,妖尸相碰,正好那婆娘一肚子怨气全部转化在这猫身上,这猫由此发生了灵变。

    即便猫已经灵变,但只有每九年换新尾蜕变时怨气才最重。

    所以这九年梁村一直比较平安,梁村人后来也渐渐明白了当初的做法是错误的,所以一直将这件事隐瞒了下去。直到吴叔公父子作法说是猫妖作怪,问起十八年前是否发生过集体冤杀人的案子时,才把这事给说了出来。

    这猫到第二次换尾时,怨气集聚,开始回到梁村,于是发生了前面讲得叼走梁村小孩的这些事。

    吴叔公父亲听得痛心疾首,气得把桌子拍得咔咔响,那个无耻的道士和愚昧的村民,不仅害死了一家三口,还把未成正身的礼仙男童给害了,这世间必将招来多少灾祸!

    幸亏这婆娘还算有点善心,至少没有把这些小孩迫害致死。

    吴叔公父亲甚至当时都想撒手不管这事,谁叫梁村村民作出这等恶事。礼仙童子虽是被村民害死不假,但为道者救民于水火,这猫妖作怪,却又是不得不管。此猫虽然目前才换尾两次,修为尚且到九命中的“灵”命,倘若不化解它这口怨气,日积月累,难免到后面会作出什么大事来,到那时,就有违祖师爷教诲了。

    吴叔公当年虽然才九岁,其道法已甚为高超。

    吴叔公父亲为锻炼吴叔公,如此这般交待了几个要点,吩咐他在这处理好这件事,自己则先行离去。

    。。。
………………………………

第十五章 族厅降妖猫

    吴叔公当时虽小,但遇事却极为冷静。小说

    吴叔公认为,既然那猫已然通灵,肯定有点道行,要降服它,必须待到阴气极重之时,用诱饵先把它给钓出来,而将它吸引而来最有效的做法,莫过于小娃。

    于是,吴叔公拜托梁村有威望的族长,从别处弄来了刚出生不久的小娃,选了月中阴气重的夜晚,将小娃置于族厅之上。然后摆上香烛、幡旗、纸人等物事,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