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风水怪盗-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家父子用法术显了这只猫的形态,却吓了一跳,原来这只猫竟然有了两条尾巴,都说有九尾神狐,这两尾的猫还真没见过。

    但吴叔公父亲知道,世间万物,自在灵通,而在所有动物中,猫是最通灵的动物。《上语录》有载“猫命有九。系通、灵、静、正、觉、光、精、气、神”,也就是俗话说的猫有九命,以每九年为一异变,而命的表现形式不一。有的会多长九只眼睛,《山海经》称之为九目神怪;有的在身上会多长出九个小猫头,看起来极为恐怖妖异;而这个猫却像狐狸一样,每过九年就会长出一条尾巴。

    但不管形式怎么变化,待九九八十一年一过,已然成精,可幻化各种人形。纵然是二郎神的哮天神犬,也会对这九命猫妖忌惮三分。

    这证明,这只猫至少已经有了“通、灵”两命,活了有十八年了。而且这只猫带着浓烈的冤死气息,这做派,肯定是为报复梁村全村人而来。

    是什么仇恨使得这只猫要对全村人进行报复?

    吴叔公父子俩便找了梁村上了岁数的人问询起来。这一问,果然问出了蹊跷。

    原来在十八年前,梁村有一个老实精壮汉子,以外出修路筑桥为生。有一次外出进山修路,因工程巨大,这一修修了好几年。这汉子回来时却回来个婆娘。那婆娘长得标致,勤俭持家,为人和善,起初与村里人相处颇为愉快。

    两年后,那婆娘生了个小娃。那小娃圆脸大眼,聪明可人,长得就如同年画里的寿仙童子,而且出生时手心便有一朵桃花纹。更奇怪的是,他长到七岁还不会讲话,待长到八岁时,竟然开口说话了。

    吴叔公父亲听到此,“呀”了一声,说:此乃上古三清殿礼仙银鼎童男转世!

    吴叔公当时尚小,并不知道这些事,便问父亲缘由。

    吴叔公父亲告诉他,上古三清殿上有两座银鼎,分别浇筑的是童男童女。这童男童女头顶蛟油香烛照亮正殿,但凡成仙之士,全要前往正殿受三清点化之礼,礼成后均靠此香烛照明前往仙界之路,该童男童女也就相当于仙界的接引使者。但凡人间即将大乱,妖魔作祟,无成仙之士受礼点化时,童男童女就完不成接仙任务,便会化着凡胎转世,下界除魔寻仙,匡扶人间正道,以恢复仙界接引之序。

    那小娃一开口说话,便惹得整个村子不安宁起来。

    那时农村妇人都喜欢在河塘洗菜、唠嗑,小娃有时就会跑过来对那些妇人说:二婶婶,你叫铁蛋这几日别到河塘边玩,不然会溺死。没过几天,那叫铁蛋的怂娃果然在河塘边溺死了。

    有村民便问他,你怎么知道铁蛋会在河塘溺死呢?那小娃就说:河塘脏,到处是鬼。村民哪里听得进这话,都说这小娃长了一张乌鸦嘴,会咒死人。

    吴叔公父亲听到这,气得额头青筋暴起,摇头叹息道:愚昧啊愚昧,可恨啊可恨!

    吴叔公父亲知道,但凡冤魂,在未投胎前,总喜欢找一些肮脏、阴气较重的地方藏身依附。在农村,最肮脏的地方有两个,一为河塘,二为茅房。至于茅房,大家尚可理解,但河塘缘何又肮脏来?

    有乡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农村喝水都喝井水或山泉水,河塘一般用来涮洗衣物、锅碗瓢盆,小孩的屎尿,妇女的月事污物,都放在河塘冲洗,更有甚者,乡村的死猪死狗死鸡死鸭,无地处理,也大多弃之河塘。所以,河塘大家看着清澈,其实最污浊不过。所以鬼怪的东西也最多。

    正因为那小娃是礼仙银鼎童子转世,才能看出河塘有鬼,却被村民如此误解。

    再比如,有小孩在野外玩耍被惊吓了,农村人有自己的解决办法,就是叫年长之人,比如说那小孩的祖父母辈,从小孩野外被吓的地方开始,点燃香烛,手端一碗糯米,撒向旁边,然后往回家的路走,边走边扯高嗓子喊:冬瓜啊,你在哪里玩了要记得回家哎。然后家里人就会高嗓子应一句:回来了哎!

    这就叫做“喊魂”,“喊魂”的人还要在路上捡上两块石头,回到家后立马放在小孩睡的枕头下压着,边压边对受惊吓的小孩说:冬瓜哎,我们睡觉了,其它人别跟啦,不然拿石头打死他们去。这叫“压魂”。

    连续“喊魂”、“压魂”三个晚上,据说可以使惊吓病的痊愈。

    碰到这样的事,那小娃会从家里跑出去,跟喊魂的人家说:别喊了,别喊了,冬瓜已经被一个长舌头的人拖走了。

    没过几天,那叫冬瓜的小娃果然死了。

    总之,诸如此类,这小娃一说一个准。说也奇怪,那段时间,梁村病死、溺死、莫名其妙死的人非常多,都被小娃提前说了出来。梁村村民开始对这小娃害怕起来,都认为这小娃是灾星。

    有人去请了个半吊子水的先生来,那先生说,这小娃一家都是妖怪,父亲在修路时被山鬼附体,母亲是狐狸精,这小娃更不得了,是千年穿山甲变的。

    梁村人听了先生的话,联想到小娃说话跟诅咒一样的种种事迹,害怕起来,大家商量,要拿这一家人来沉潭。

    那个年代,愚昧无知的事甚多,有的家族,对一些出轨的妇女,都会采取“吊天井”(挂在本族大厅的大梁上吊死)或沉潭的惩罚方式,更别说对这家他们认为是妖孽的家庭了。

    一天夜里,梁村一些壮汉带着麻布袋,摸黑潜到这小娃家里,把他们父子装进了麻布袋,在麻布袋装上石头,直接放进河塘里沉潭死了,并把他们家一把火烧了。那婆娘刚好那些天回娘家,躲过了这一劫。

    等到那婆娘回来,发现家被烧了,丈夫和儿子都不见了,偷偷打听了几天,才知道丈夫和儿子已被沉潭了。于是,伤心欲绝的她半夜从潭中捞出丈夫和儿子的尸体,拖到半山腰,埋了起来。然后自己拿把剪刀在坟前自杀了。

    巧合的是,那天一只九年大的野猫正在蜕变长尾,碰到那婆娘尸体,妖尸相碰,正好那婆娘一肚子怨气全部转化在这猫身上,这猫由此发生了灵变。

    即便猫已经灵变,但只有每九年换新尾蜕变时怨气才最重。

    所以这九年梁村一直比较平安,梁村人后来也渐渐明白了当初的做法是错误的,所以一直将这件事隐瞒了下去。直到吴叔公父子作法说是猫妖作怪,问起十八年前是否发生过集体冤杀人的案子时,才把这事给说了出来。

    这猫到第二次换尾时,怨气集聚,开始回到梁村,于是发生了前面讲得叼走梁村小孩的这些事。

    吴叔公父亲听得痛心疾首,气得把桌子拍得咔咔响,那个无耻的道士和愚昧的村民,不仅害死了一家三口,还把未成正身的礼仙男童给害了,这世间必将招来多少灾祸!

    幸亏这婆娘还算有点善心,至少没有把这些小孩迫害致死。

    吴叔公父亲甚至当时都想撒手不管这事,谁叫梁村村民作出这等恶事。礼仙童子虽是被村民害死不假,但为道者救民于水火,这猫妖作怪,却又是不得不管。此猫虽然目前才换尾两次,修为尚且到九命中的“灵”命,倘若不化解它这口怨气,日积月累,难免到后面会作出什么大事来,到那时,就有违祖师爷教诲了。

    吴叔公当年虽然才九岁,其道法已甚为高超。

    吴叔公父亲为锻炼吴叔公,如此这般交待了几个要点,吩咐他在这处理好这件事,自己则先行离去。

    十五、族厅降妖猫

    吴叔公当时虽小,但遇事却极为冷静。

    吴叔公认为,既然那猫已然通灵,肯定有点道行,要降服它,必须待到阴气极重之时,用诱饵先把它给钓出来,而将它吸引而来最有效的做法,莫过于小娃。

    于是,吴叔公拜托梁村有威望的族长,从别处弄来了刚出生不久的小娃,选了月中阴气重的夜晚,将小娃置于族厅之上。然后摆上香烛、幡旗、纸人等物事,还拿来一个铜浇筑的笼子。

    为防止这猫突然爆唳伤人,吴叔公还挑选了梁村几个壮汉,连同小孩,每人身上都挂上了上了年份的铜钱。那铜钱万人摸、千人使,凝聚了众多人气,本是极阳之物,用来辟邪最好不过。

    约莫着到了半夜,吴叔公点燃香烛,围着祭台开始一圈一圈转起来,边转边念起了咒语。

    摇篮中的小娃正兀自睡得香,念到半响,那娃突然“哇”一声大哭起来。边上的汉子瞧见这情形,不免有些慌张,纷纷转眼向吴叔公望去。

    吴叔公却不理会,专心在那里边围着祭台转圈边念咒语。

    可以想象,一群大男人站在边上,看着一*岁的小道士在哪鬼化符跳地念咒,大气都不敢吭一声,这场面是有多么奇怪。

    小娃的哭声随着吴叔公喃喃的咒语,越来越响,却久久不见那猫过来。边上那群汉子被吵得心烦意乱,有人开始窃窃私语起来:那小道士到底行不行?看他那腔调,咋跟耍猴戏一样呢。另一人回答道:再等会儿看呗,我看他的样子也够呛。

    等得久了,众人开始有点不耐烦起来,有人蹲在墙根抽烟,有人干脆去逗那哭闹的小孩,整个族厅一下子没有了原来的肃穆。

    吴叔公见状,说:别吵吵,莫散了阳气!这一声喝止,虽然声音充满稚气,但却正气十足,颇有威严。大家先是被他这一喝止弄得一愣,随即看这小道士神情肃穆,也不免严肃起来,恢复了原来的状态。

    就在这时,只见远远地一股斜风吹来,那几根香烛火仿佛摇曳欲灭。吴叔公见状,一下跳上祭台,拿桃木剑一指香烛火,嘴巴爆喝一声,那香烛火又直直地竖立了起来。

    众人被这一下彻底怔到了,这才觉得眼前这个小道士还是有点本事,于是按吴叔公的要求,纷纷脱开裤子,沿着族厅大门撒起尿来,众人的尿全都撒成了一条线,在族厅门口形成了一道长长的尿廊,那尿浸得布鞋都湿了。

    吴叔公见大火都撒完了尿,喊了句:出来吧!虽是少年声,但在夜空中却显得无比威严且不容置疑。

    只见族厅天梁上棺材板“吱呀”一声晃动,一物事从一棺材跳出。这族厅一般是家族重大议事的场所,南方族厅设置有其特殊性,往往一个大族有一个大厅,大族里面互相之间又有较为亲近的小族,小族会有一个小厅。

    吴叔公作法事的地方正是梁村的大厅。

    大厅规模比较宏伟,门口习惯竖起石狮子像,也有的家族会竖起半圆形的嘝,然后会有高高的门栏,所谓门当户对,便是说有多大实力竖多大的嘝、竖多高的门栏。只有嘝跟门栏差不多的家族,匹配婚姻,方叫门当户对。

    族厅正堂一般会摆上先祖画像,也就是最早迁移来这里一代祖先的画像。到底是否是其真实相貌则不得而知,但大多都是拿着官牌,肥头阔耳的福气相,跟村中的厨师或杀猪师傅有点像。后庭摆放的是祖先灵位,用来供后人祭奠用。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族厅的大梁上一般都放置好了许多成品的空棺材。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棺材虽是装尸体之物,但在民间,“棺材”与“官财”谐音,将棺材置于族厅大梁上,表示子孙后辈有官又有财。另一个意思是,农村人一般比较穷苦,生前不敢奢望享福,惟愿死后能不受暴尸荒野之苦。人到五六十岁,便提前为自己在山上看好了墓地,然后花上多年的积蓄,打好一口棺材,放在族厅大梁上,留着死后用。

    需说明的是,并不是村里所有上了年纪人的棺材都可放在族厅大梁上。能放置在族厅大梁上的,一般都是族里比较有威望,或者说生得儿孙多,所谓命比较好的人。

    那物事正是推开梁村族厅大梁上的一空棺材的盖板,从里面哗地一下跳了下来,跳下来后直扑摇篮中哭闹的小娃而去。

    众人抬眼一看,这物事竟然是只长了两条尾巴的猫!

    吴叔公喊了一句:魔天煞!手中捏出一道黄符,从祭台上跳将下来,奋力地往那两尾猫身上贴去。

    没想到那猫一个腾挪,跳将开来,吴叔公扑了个空,险些摔倒。那吴叔公人虽小,心机却是灵敏,见那猫躲开,也不再追,转声抱起摇篮,连同小娃一齐转到了祭台后面。

    那猫见摇篮被拿,眼睛刺红,咧着嘴冲祭台窜来。

    吴叔公说了句:来得好!

    只见他迅速地拔起那祭台上的纸人,朝猫射去,那猫又转身躲开。吴叔公又拿起纸人频频弹射,那猫虽一一躲开,但那些纸人却正好在猫前后左右围了一个圈,这猫左转右转却硬是冲不出去。这些纸人都点缀着丹红色的嘴唇,仿佛咧嘴冲那猫嘲笑。

    吴叔公大声喊道:大家拿起铜钱放在胸口上!

    那二尾猫知道自己被困,朝东边一个冲撞,想撞倒纸人逃去,没想到那纸人“突”地一下全身着起了火,吓得它又跳回了纸人圈。那猫左冲右撞,反而使全部纸人着起了火,将其团团围困起来。

    吴叔公开始念起了咒语,咒语一念,众人胸口的铜钱发起了奇怪的声音,那声音仿佛既有人说话,又有人买卖,还有赌博,总之,恰是录入了铜币每任主人日常生活中的场景。

    那猫耳闻得铜币发生的声音,发出了凄厉地“喵”叫声,嘴巴露出尖尖的牙齿,眼睛里充满了怨恨。

    正所谓“一棵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众人中有一个胆小怕事的,本身流着大哈喇子,见了这场面,哈喇子也忘流了,那猫凄厉地一声惨叫,吓得这人脚一软,扑通一声摔倒在地,那铜币自然摁不到胸口上。

    就在这哈喇子倒下的刹那,朝向着他这边的纸人因为缺乏了铜钱发出阳气的逼迫,火突然一下就熄灭了,那猫见了,知道此乃天助,猛地从这个缺口跳出纸人圈,朝族厅门口狂奔而去。

    吴叔公喊了声糟糕,只怕要被这猫逃了。

    因为他知道,逃出纸人圈,整个族厅目前就只剩下最后一道防线,那就是众汉子拉的尿。近年来梁村小娃都被猫叼走,苦于找不到许多童子,没办法只得挑了些精干汉子充数。要是猫冲逃而出之处,正好碰到的那汉子还是童子,倒还可把它再困一困,倘若不是,只怕以这猫的修为,一下就可冲出去。那这精心设计的布局可就全泡了汤。

    事有凑巧,那猫刚跳出族门,闻到一股怪味袭来,没想到正好碰到了童子尿!当下一昏头,脚步蹒跚地停了下来,不敢再往前冲了。

    吴叔公大喜,心道:好极!快速摔出一根红色的绳索,那绳索便是吴叔公这一脉道家师传的“捆妖绳”。

    那红色的绳索仿佛长了眼睛一般,一下就套住了那猫的脖子,吴叔公双手用劲一扯,便牢牢地把那猫捆住了。那猫自知逃脱无望,在那呲牙咧嘴地叫唤。

    吴叔公总算松了口气,暗叫多谢祖师。

    吩咐众人将猫用铜笼子装了。吴叔公拜谢了祖师,然后收了祭坛后,问众汉子:谁敢去把这猫杀了?

    听吴叔公这么一说,当中就有两个汉子立马说他们愿意去。原来这两汉子是亲兄弟,年前刚生的小娃都被这猫给叼走了,再则,那猫爬出来的棺材,正是他们父亲准备百年后的寿材,没想到他们父亲没睡,这猫竟然给他们当了回爹,在那里安逸地躺了起来,所以对这只猫恨之入骨,时刻想剥它皮、抽它筋。

    吴叔公交待他俩:杀了之后,无比要将其剥皮,然后挂在柳树下暴尸三日。那两汉子满口答应,吴叔公于是把铜笼子交给他们,然后又吩咐人把小娃给送回去了。

    那两汉子这下寻到了出气之处,高兴地提着铜笼子走,就在两汉子转身的瞬间,吴叔公却看见那猫眼角里流出了泪水。

    吴叔公当时毕竟还小,未深刻体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真道,想起这猫的前因后事,又觉得这猫甚是可怜,全家被冤死,虽然通灵而且饱含怨气,却也一直未伤及人命,这样让它魂飞魄散难免不公,不免一下动了恻隐之心。

    于是叫住两汉子,只说怕他们处理不干净,还是由自己亲自处理较为妥当,便把那猫收了回来。两汉子心有不甘,但刚刚见识了这小道士的本事,也只好把猫交换给吴叔公。

    吴叔公把它带到山上,对猫说:你原本不应再存活,奈何我看你修行不易,倒是有心饶你性命。

    那猫听到吴叔公这样说,竟然在铁笼子里朝吴叔公跪下磕起头来。

    吴叔公说:我答应不害你性命,但我却怕你再出来害人,到时我要被父亲责骂。我需把你魂魄封在山上,让你做一个有神无体的石猫,你看是否愿意?

    那猫流着泪点了点头。

    吴叔公拔了两根猫胡须,然后刺出些猫血,把这些东西埋在了山顶的石头下,念起来摄魂咒,把这只猫的魂魄死死地封在了石头上。

    那猫魂魄一丢,肉身很快就死了。

    吴叔公也算是完成了父亲交待的任务,扛着剑回去复命了。

    十六、往事由来

    吴叔公说:都怪当年一时妇人之仁,酿成今日之错。未想到那石头本是天生灵石,每天受风吹雷劈吸尽了天地灵气,这猫的魂魄虽困于石内,修行反而日渐精长,年头久了,竟然渐渐地还了原神。因此那山顶看起来像极了一只石猫趴在那里吞云吐雾。附近老百姓都称它为“猫子岭”。

    大熊恍然大悟:难怪这“猫子岭”要吃梁屙宋,原来这猫对梁村人还是一直充满怨恨啊!

    吴叔公说:丧夫失子之痛,谁能一时消散?这些年来,我见她虽然吃了梁村一方膏脂,那也是梁村人自己作孽该有的报应,却也肥了宋村一方百姓,也未做出什么伤天害理之事,也就由得她去了。失去了最好铲除她的时机。

    大熊说:你当年都能把她拿下,现在应该更不在话下。

    吴叔公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这正是这猫的狡猾之处。我们都差点忘了她本来身份,她原就是有了二条尾巴的通灵猫,当年我才九岁,现在已经七十二岁了。她明里吃梁屙宋,其实是打着这个幌子掩人耳目,暗自趴在山顶修炼年轮,如今六十三年过去了,她现在已经多修出了七条尾巴。

    大熊惊呼道:九命猫妖?!

    吴叔公点点头说: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道者务必要当断则断,千万不能有丝毫犹豫,否则像今日一样,祸患无穷,我现在能否将其收服,恐怕还未知。

    王小牧疑惑地问道:不对呀,叔公,这猫既然只恨梁村,为什么宋木匠父子却遭了灾难?!

    吴叔公点了点头,夸道:问得好,我昨日正在调查这事,现在弄清楚了。你是否记得村民传说宋木匠大儿子上山偷半山腰人家冬笋的旧事?

    王小牧说:听说过。

    吴叔公说:天下事也是如此巧合,那个半山腰的家庭,正是那野猫还未通灵之前的主家。更巧的是,那婆娘被沉潭冤死的丈夫和儿子当时也就埋在这家房屋边上。这半山腰的家庭也是一心向善之人,每到清明,都会顺道把这穴孤坟给打扫、祭拜一遍。这九命猫妖甚为感动,所以命令田鼠们去给这家人挖冬笋,暗地里叼到他家仓库里,以报其恩。但这家人也是没享福的命,大雪压塌了房子,一家人被压死了。那宋木匠大儿子去偷冬笋,这冬笋变成猫毛也是活该,更可气的是,这小子犯起了浑,不仅在这九命猫妖丈夫和儿子的坟前撒尿,还把他们骨头都烧成了灰烬,这猫妖岂能容宋家父子活在世上?

    王小牧说:我在真君观里碰到得猫正是她了!

    吴叔公说:没错。这九命猫妖那段时间正是长第九条尾巴之时,那段时间她妖法薄弱,更何况那真君庙也有些年头,乃半仙地,否则你怎能逃出她的魔掌?她急需九口阳气疏通致阴之体,但迫于直接动用妖法吸食阳气,又会有损修行,她只能幻化成人,嫁到宋家,通过迷惑宋家父子去猫子岭,吸引村民来猫子岭找人,或者让手下两个田鼠精捉人的办法,来弄足所需阳气。

    王小牧说:那岂不要乘早解决了她,她只剩两口阳气没吸了!

    吴叔公说:所以一定要在她彻底妖变前收服她。

    大熊说:妈拉个巴子,听说九命猫妖有通天彻地,移山排海之本事,要是这样,这娘们太可怕了!

    吴叔公又听见大熊说粗话,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大熊只得低下头不说话了。

    讲完这些,天已大亮。

    天空中突然飞来几只乌鸦,“呱呱”地乱叫一番,然后围绕着猫子岭山顶上那群像极了猫的石头,盘旋了几圈,似乎在预示此处的不详与危机,尔后,又扑棱着翅膀向远方飞去。

    众人虽一夜未睡,但却都未觉丝毫困倦。

    王小牧突然觉得手心里开始沁出了点点汗珠,也不知道是兴奋还是担心。

    吴叔公一脸肃穆地站起来,说了句:东方既白,可以行动了。

    于是三人起身朝山顶怪石走去。

    那山顶石头甚是奇怪,近看起来高低起伏不平,密密麻麻地无边无际,怎么看都是一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