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刘秀君临天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他又不想让老爸老妈扫兴,就随便说喜欢其中的一个。
当然,他纯属应付。
由于在王禁的指导下,王政君想托身皇家男子己处心积虑多时。这一天,她穿得衣裳明显与众不同,恰巧
又离太子最近,皇后以为儿子选的是王政君,就把她留下来侍候太子。
就这样,王政君偶然而又幸运地被送入了太子宫。
说到这儿,我不由地要再给朋友们提一件事,说明刘姡г谂宋侍馍厦话盐蘸茫颐堑睦反炊啻蟮
麻烦,当然也留下千古之叹。
………………………………
7、 “毛延寿现象”
比如我们正说着的,他对司马女的过份在意和对王政君的过份不在意,使以王政君和她侄子王莽为代表的
王氏家族有机可乘。
他的这种过份不在意,不仅导致王政君的王氏外戚家族擅权弄国半个多世纪,祸国殃民甚烈,流毒于政治
文化则长时间难以肃清,而同时,这也使他错过了一位流芳千古的、了不起的女人:王昭君。
王政君、王昭君,两个女人虽然名字仅一字之差,但做人的差距实在是大了去了!
我趁机先给大家说说王昭君,要不马上王莽家的人出场他们戏份都太重,我们根本没空儿再说她。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的王嫱,字昭君,公元前52年出生在南郡姊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
君村),是家世清白的平民人家的闺女。
在刘姡в商咏熳樱ň褪乔昂涸郏┲螅谎∪牍校哦拥茸呕实垡父鎏粞。拖窦改昵
王政君那样。
刘姡Ф耘撕椭喂男巳ざ疾蝗缍砸衾中巳ご螅恋靡灰唤蛹庑┏扇旱拿琅桶才殴⒒γ邮侔
她们画下来,自己啥时候有兴致就随手翻翻。
元帝这样做,给了毛延寿很大的权力空间。
因为,谁能否博得龙颜一悦,完全取决于老毛把你的尊容画得怎样。
一哥这种特殊的安排,给了老毛巨大的自由裁量权。
那时没有拍摄技术,画相又是如此主观的东西,简单说吧,他老毛要让皇帝喜欢谁只要手腕扭几下,皇帝
就有可能喜欢谁。相反,如果他老毛手中的画笔随便点几下,你就有可能永远无缘面君。
一时间,这些美女为了有机会面见元帝,纷纷给毛延寿送礼。
王昭君骨格清高,自以为才貌双全,不肯给毛送礼。
毛延寿也没有向王昭君索贿,当然也没向元帝告发。
只是,在采集王昭君的画像时,毛悄悄做了点手脚:在她的面颊上轻轻点上了几颗“丧夫流泪痣”。
于是,王昭君便被冷落3年,无缘面君。
这里我不能不郑重地说明一下,毛延寿欠扁!
不过由于时间太长了,我们无法向他问责。
但是,为了以史为鉴,我们可以把刚才这种现象叫做“毛延寿现象”:有决策权的人(元帝)工作不深入实
际,放任具办人员(毛延寿)徇私舞弊(谁给好处就把谁画漂亮点儿),导致工作遭受不可挽回损失(埋没了昭君,
后来让元帝心里不好受)。
这种现象生命力太强!
公元前33年,也就是王昭君19岁这年,北方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求见元帝,对汉朝称臣,并请求和亲。
元帝传旨,尽召后宫宫女供他挑选。
这有点像是公开选拔。
王昭君挺身而出、慨然应诏。她卓尔不群,呼韩邪单于一眼相中了她。
就要告别了,呼韩邪单于带着昭君向元帝辞行。
这一天,站在大家面前的昭君仪态雍容高贵,服饰华美得体,见的人无不夸赞。
元帝非常吃惊:朕不呆不傻,却不知道后宫竟有天人!
元帝非常难受:朕确实很想留下她!
但是,元帝也知道,君口无戏言,当了一哥的人绝不能自己说话不算数:说好了后宫宫女让老呼随便挑的嘛!
元帝心情很复杂,赏给昭君锦帛2万8千匹、絮1万6千斤,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无数,并亲自送她们夫妇出
长安10多里。
王昭君肩负汉、匈和亲的重任,随着单于的马队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出塞北去。
她深情告别养育自己的故土,坐在马背上拔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愁之曲,像是要书写一个传奇。
据说,南飞的大雁听到悦耳的琴声,看到马背上绝色的美女,竟然忘了摆动翅膀,跌了下来。
从此,昭君之美有了“落雁”的代称。
王昭君到了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热烈欢迎,被封为“宁胡阏氏”,意思是“能给匈奴带来安宁和平的王
妻”。
她长期定居匈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从娘家带来的中原文化介绍到婆家来,做了很多有益于民
族团结和进步的好事。
打这以后,汉朝与匈奴和睦相处,60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王昭君作为“和平天使”、“护国使者”被历史永远铭记,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瞩目和追思。
“昭君出塞”成为千古绝响:
美若天仙的佳人、如泣如诉的琴声、黄沙白雪中慨然北行的马队,不仅永远定格在历史的记忆长卷中,也
成为一代代政治家和文人墨客心灵的宗教。
据有心人不完全统计,古往今来以昭君出塞为题材的诗作近千首,以此为题材的画作也是数量最多的。
那么,我们就录下清末民初画家马骀画作《王昭君》上的题诗作为纪念吧:
抱得琵琶不忍弹,胡沙猎猎雪漫漫;
晚来马上寒如许,信是将军出塞难。
顺便也说一下,千百年来在汉文化中,常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来形容女子长得美貌非凡,
其实这依次说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闭月貂婵、羞花杨玉环。
不再扯远了。
再说元帝送走王昭君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觉得自己被人耍了!
混蛋,朕真的让人给耍了!
他叫人从众多宫女的画像中挑出王昭君的来,仔细看看,发现画像虽然跟昭君模样有点象,但根本没有昭
君本人美丽可爱,特别是根本没有昭君本人的气韵。于是,他安排人查个究竟。
这当然很好查。
刚把“毛延寿现象”调查清楚,元帝就极为生气,立即把毛延寿砍了。
这实在让人感叹啊!
我们之所以花了这么多时间说王昭君的故事,特别是“毛延寿现象〃,主要想说明是元帝的马虎,或者说不
把治国当作本职工作,才让王政君家族有机可乘,从而产生了延续半个多世纪、王氏外戚弄权误国的更严重更
恶劣的“毛延寿现象〃。
王莽就是这种“毛延寿现象”的最大受益者。
王政君与王昭君虽然名字仅差一个字,但没有仼何关系,她们的品格行为更是如炭冰一般不可同器,政君
的遗臭万年和昭君的流芳千古都被历史记下了。
我们再回过头看看几年前。
王政君入侍太子刘姡В痪眉椿吃校乱荒卸。∶瘛
公元前48年,宣帝去世,刘姡Ы桓纾ㄔ郏3岁的刘骜为太子,他妈王政君为皇后。
王政君成了“国母”,她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成了皇亲国戚。
前面说了,由于元帝一般情况下对女人之事和治国理政不太在意,王政君就敞开了给娘家人封官授爵,她
爸王禁被封为阳平侯。
王莽出生时,他姑姑已当了4年的皇后,但他没几岁时爸爸王曼就去世了,所以他没有赶上王家荣华富贵的头班车。
不过没关系,机会以后多的是,只要刘家不把他姑休了,关系这么硬,想不发达都难。
王莽的这个“关系”姑姑不仅硬,而且猛。
公元前33年,元帝去世,太子刘骜晋升为一哥(成帝),他妈王政君成了皇太后。
这个成帝和他爸元帝一样不把治国理政当作本职工作,不同的是他爸迷恋音乐,他迷恋女人,而且风流成
性。
既然爷儿俩这副德性,那王政君就不客气了!
儿子刚继位,王政君就安排朝廷任命胞弟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相当于武装部队总司令兼政
府首脑,总揽朝廷一切军政事务。
王氏专权打这儿开始。
不久,王政君的另一个弟弟王崇也被封侯。
也就从这时候开始,广大干部群众开始逐渐有了怨言:
皇帝不务正业耍风流,国家交给他妈管,他妈躲在幕后操纵,舅舅来治国。
这当然都是表面现象,问题在于:这个舅舅既没有一定的学历、没有起码的文化知识,也没有一定的实践
经验和工作能力,纯属因为自己跟皇帝他妈的裙带关系而一步登天。
何以服众?
大家没有看到吗,一个半世纪前吕氏外戚专权,弄死很多人,还差点把汉高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玩完啊!
不久,朝臣中有几个正直的干部就把大家的意见搜集搜集反映到成帝那儿,说是王氏专权违背高祖约法,
也有悖天地阴阳之理。
但是,成帝并不理会。
于是,王政君在提拔重用娘家人上更加直接、大胆、肆无忌惮。
公元前27年的一天,是王家大喜的日子,也是中国政治史上很耻辱的一天,王政君的5个同父异母弟弟同时
封侯,他们是: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史称“五侯”。
还有,她的不是在这一天大喜的兄弟王崇命薄,封侯没几年就死了,他还没出生的儿子就继承了他的侯位。
成帝在位的20多年(公元前32年至公元前7年)间,王政君娘家的势力迅速膨胀,不可一世。
比如,“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也就是武装部队总司令兼政府首脑一职,由王凤、王音、王商、王根
哥儿几个,还有他们的侄子王莽轮流着当。
老王家一门10个侯、5个大司马、几十个列侯,姻亲遍布朝廷,走狗爪牙遍地都是。
牛啊!
就这样,成帝玩女人,他妈他舅玩权,搞得政治、经济崩溃、文化堕落、民怨沸腾。
在这样的环境中,王莽渐渐长大了,他胸中的权力欲也像野草一样,一天天疯长起来。
………………………………
8、 虚伪的通行证
在王氏家族众多的高官中,我们重点介绍一下王莽。
因为前面说了,他不仅仅是刘秀君临天下之途上遇到的第一个强大的对手,而且一手造就了刘秀脱颖而出
的社会条件。再者,人们在当时和后来评价刘秀时,常常拿他作标本。
王莽之所以能够篡汉成功,有其历史的必然。
如果他是个明君,当然是人民群众的福份。
但是,他篡汉的手段极其卑鄙,登上一哥大位后又一味地胡折腾,导致国运衰颓、天怨人怨,刘秀扁他不
过是顺势而为,是为了满足老百姓的愿望。
那我们就把他看仔细了。
先看王莽所处的社会环境。
西汉末年,由于元帝爷儿几个不安心干本职工作,王氏外戚把持帝国权柄;把朝政搅和得一塌糊涂,各种社
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人心思变。
关于这一切,各种正史记录得清楚明白,大家可以仔细看看。
我想着重说的是在这个时期,从官场到社会上,到处弥漫着一种虚伪的风气。也就是说,容忍虚伪、欣赏
虚伪、利用虚伪成为很多人的品格和习惯,成为官风、民风和社会风气。更可悲的是,虚伪,也得到体制的认
可和鼓励。
我认为,这种政治文化的堕落,是西汉败亡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在风气上、人格上乃至于体制上都以虚伪为美,谁还愿意做个诚实的人?
干部群众谁还真抓实干、诚实守法?
国家机器怎么能健康运转?
关于这一点,大家只要了解王莽是怎样将虚伪进行到底、最终登上一哥大位的,又是怎样运用虚伪瞎折腾
,最后又被自己的虚伪玩儿完的,肯定会更明白。
王莽出生成长时期,西汉的虚伪奸诈风气极为盛行,我不妨给大家举两个例子。这其中的两个人学问很高
,都是一代儒学经师;官做得很大,都当了丞相。
一个是匡衡,他本来世代务农、家境贫寒,经过刻苦学习终成一代名儒,官至元帝的丞相。
看到元帝宠幸宦官中书令石显,匡衡就千方百计阿谀奉承石显。
石显一伙人拉帮结派、专权干政、作威作福、危害天下,广大干部群众很有意见、非常不满。
匡衡身为国家重臣,不仅不站出来制止和揭发,反而欺上瞒下,处处讨好逢迎石显。
还是石兄有水平,宫里宫外、朝野上下,就数您水平高、能力强、品格好!
但是,元帝一挂、成帝继位,石显立即失宠,匡衡马上站出来上奏章,详细揭发石显的种种罪行。
老匡在朝廷里外都是一副典型的正人君子样儿,其实背后无论对朝廷还是对老百姓都干了不少不法的事情。
另一个叫张禹,曾是成帝当太子时的老师,后来接替成帝的舅舅王商做了丞相。
张禹家境很好,富有田产,生活非常奢侈。
他还很会钻营,做事小心谨慎,善于与人相处,宁愿牺牲原则也不得罪人,处处明哲保身,为人八面玲珑。
他与老匡差不多,在朝廷里外是一派正人君子相,其实生活污浊不堪,非常淫侈糜烂。
他有两个学生最有成就,一个叫戴崇,一个叫彭宣。
戴为人随和,聪明机智,不讲究规矩,他引为知己关系十分密切,经常带着他到相府后堂喝酒听音乐,找
一些女人玩儿着,每次都闹腾到很晚才尽兴。
而彭平时谨言慎行、勤俭朴素,张禹跟他在一起觉得不投机,往往只是谈谈学问。彭到府上看望时间晚了
,张禹留他吃饭也很简单。
这样两个人都觉得跟自己的老师相处得很舒服。
历史上称张禹“为自己不为天下”。
就象匡衡、张禹这样,身为名儒,又是当朝丞相,为人处事尚且首鼠两端、八面玲珑,那官风民风就可想
而知了。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当代一位诗人广为流传的一句诗: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比如刚才说的,既然虚伪得到普遍的容忍、欣赏和利用,那么还有诚实、善良和高雅的存身之处吗?那么
它的的堕落和败亡难道还能挽回吗?!
当然,老匡老张在虚伪上要跟王莽比,那只能算是小学生了。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人。
他不仅将虚伪进行到底,而且把在虚伪理论指导下的各种实践手段(权谋诈术)运用得炉火纯青,就是凭着
这个,加上王氏外戚特殊的权力和地位,他从一个幼年丧父的寒门(相对他的那些伯父叔叔们而言)子弟,混到
天下一哥。
王莽能摘取虚伪之王的“桂冠”,除了拜托崇尚虚伪的社会环境,拜托王氏家族的精心培养,主要还是他
个人辛苦努力的结果。
确实,王莽出生时,他的家境相比他的那些伯父叔叔们要贫寒一些。
从王莽刚记事的时候起,他看到的就是王氏家族子弟们过着非常奢糜的生活,虽然哥儿们无德无才、窝窝
囊囊,可是凭着王政君的裙带之风,个个显贵无比、声色犬马、为所欲为。
但是,王莽没有条件、也没有打算这样显摆。
这样的环境,使他养成了既克已恭敬、勤俭朴素,又心高志大、自我奋斗的性格特质,也使他练就了一套
察颜观色、投机钻营的本事。
王政君通过裙带关系把娘家众多男丁封侯拜将,后者疯狂地追究权力、爵位、财富和女人。
但是,王莽的追求则很另类,他不遗余力地追求名声。
对,就是这两个字:名声。
成帝当一哥及其以后,前汉帝国败象己现。特别是虚伪欺诈之风盛行,上至王侯公卿,下至贩夫走卒,人
多追究实惠,人际间的交往处处充满现实、势利和算计,正象匡衡对待石显那样。
这说明,这个帝国距离真、善、美越来越远,重症、乃至于绝症的临床征候越发明显。
所以,王莽身为皇太后的娘家侄子,以专业的态度和手法追究名声,显得很与众不同,不由得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王莽拜当时的名儒、沛郡(今安徽准北市西)人陈参为师,刻苦学习《礼经》。
实事求是地说,他好学,也很用心,加之刻意留心公众形象,穿戴言行处处象个儒生。
(“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
在家里和家族里,他毕恭毕敬地侍奉寡母和寡嫂,无微不至地关心抚育亡兄留下的侄子,小心翼翼地讨好
各位有权有势的伯父叔父,从没有半点违拗。
在社会上,他轻财重友,广交名人儒士。
老王家这个子弟不错,有素质!
小王虚心好学、彬彬有礼,不错!
一时间,王莽有了不错的人气。
凭良心说,如果就事论事地来看青年王莽的上述表现,是值得表扬、不该批评的,无论按照儒家思想、官
方要求,还是社会良俗,这些都是中规中矩的。
但是,我们看人看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每当我们打开厚重的历史书卷时,芸芸众生和纷杂世事常常使我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历史太复杂、太
丰富、太精彩!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感到昨日之事都难以说清,何况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离我们时间那么长,他们说话
做事时我们又均不在现场。
不过您也别急,伟大的卡尔马克思教导我们,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用
矛盾的、发展的、普遍联系的眼光去寻找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这一招我上学时就学,参加工作时也学,遇到具体向题用一下,屡试不爽。
现在,我们分析王莽也要用这招,就是不能光看他暂时怎么表现的,还要看他长时间怎么表现的;不光要
看他怎么表现的,还要看他内心的真实企图和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好,来吧!
这几天,王莽老是呆在他伯父王凤家里,谁要感兴趣我们一起看看他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公元前22年,也就是汉成帝阳朔3年,权倾朝野的、担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王凤病了,王莽敏锐
地看到、并且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都是20好几岁的人了,虽然关系硬、主要社会关系中封侯拜将者如云,但自已仍然无职无权,着急啊!
王莽决心用足用好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于是,一连几个月,王莽毕恭毕敬、尽心尽力地在王凤府上侍候王凤。
王凤病重,每次药煎好了,王莽都是亲自尝过才端上。
他时刻不离病榻左右,头发顾不得梳理、衣服顾不得换,连脸也顾不得洗。
这一手还真管用,王凤很受感动,其他的伯父叔父也都称赞。
王凤临死前,托付姐姐王政君和外甥成帝,这个年青人应该重用!
这样的干部不用,我们还能用谁呢?当然,他还是我们的孩子。
于是,王莽踏上仕途,首先当上了黄门郞,相当于朝廷办公室副主任。
不久,他又被提拨为射声校尉,是掌管宿卫京城的弓弩兵的将军,秩2000石。
这都是重要职务。
这时他小王才24岁。
后来,王政君的另一个弟弟王商上书成帝,要求进一步提拨重用王莽,并同时表示愿意把自己的一部分封
地转封给王莽,以表达对这个人事建议的重视。
随即,朝廷上的几个名士也对小王大加称赞。
成帝决定破格提拔小王。
小王是自己老母亲亲自安排的,舅舅王凤临死托付,又一个舅舅王商大力推荐,还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名声,当然,他还是自己的表弟。
成帝对小王越来越看重:这样的干部用着放心啊!
公元前16牟,王莽被封为新都侯,并担任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的职务。
这几个职务您看好了:骑都尉是个掌管羽林军的将军,光禄大夫是皇帝的首席顾问,侍中是皇帝办公室主
任。
个个都是重要岗位,谁得其一就足以称为成功人士,如果这几项工作让你一个人干,你说你该有多么重要
、多么成功吧。
王莽以新都候的身份干这几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