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刘秀君临天下-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其实并不是个好主意。在战前战后放任手下抢掠,用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纯属土匪行径。
但由于这个损招儿简单实用,古往今来有不少兵家用它。比如,绿林军、赤眉军都常用。
但无论如何,这也是不人道的。
在即将穷途末路的时候,刘秀采纳了这个建议。
这样,刘秀、任光采取悬赏、承诺允许放纵的刺激措施,很快招募了4000多人马。
(世祖因发旁县,得四千人。)
正在这时,和成郡(今河北晋县一带)太守邳彤率兵前来增援,使刘秀的兵力大增、士气大振。
邳彤也是个人物,我们来郑重推出他。
邳彤,字伟君,信都人,也是出身干部家庭,他的老爸邳吉曾任辽西太守。邳彤在王莽时就担任和成郡太
守。
不久前,刘秀率众来河北到了下曲阳县时,邳彤表示归降。刘秀任命他继续担任该郡太守。
又不久,王郎在邯郸称帝,河北各地望风归顺,只有他与信都太守任光坚守城池,等待刘秀的到来。
他坚信,刘秀就是他追慕已久的那个人。
疾风知劲草。
刘秀曾经对王霸说过这句话,现在他要是说给任光和邳彤听也合适。
一听到刘秀自蓟县南来信都,邳彤连忙委派五官掾张万、督邮尹绥率精锐骑兵2000多人马,沿路迎接刘秀
,自己随后立即赶到信都拜见刘秀。
(乃先使五官掾张万、督邮尹绥,选精骑二千余匹,缘路迎世祖军。彤寻与世祖会信都。)
这时候,刘秀得到任光、邳彤两郡的全力支持,心里踏实了不少。
但兵众不过万人,他觉得力量还是很单薄。
面对河北各地一边倒向王郎的局面,下一步的仗怎么打,刘秀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参加会议的除了刘秀原来的手下,当然还有任光、邳彤。
在会上,大家的意见几乎一边倒:由信都兵护送,赶紧转移,西归长安,从长计议河北与王郎的问题。
很显然,大家认为,河北已经是王郎的天下了,现在凭着这万把人去硬拼,就等于拿鸡蛋碰石头。
况且,这样碰得结果大家刚刚领教过。
邳彤坚决反对西归长安。他力排众议、慷慨陈词:
“大家说的都不对。广大干部群众思念复兴汉室已经很久了,所以更始立尊号立即得到普遍响应,京城附
近的百姓打扫宫殿、清理道路表示欢迎。甚至更始一个将士持械高呼,千里之外的人要么弃城逃命、要么伏地
请降。自上古以来,还没有谁能有这么大的感召力的。再看看这个算卦的王郎,盗名欺世,聚集一些乌合之众
,在燕、赵之地抖威风。明公您(指刘秀)指挥我们两郡的将士,发扬威势,攻什么城拿不下?!打什么人打
不服?!现在要是放弃在河北的基础西去,不仅白白丢失了河北,而且惊动京城地区,确实有损威信。如果您
不用征伐王郎、收复河北来号召,就是连信都的兵力也难以召集。为什么呢?因为您一旦西去,那么邯郸王郎
的局面就安定下来了,老百姓谁也不肯背弃现成的主人(王郎)千里追随您,大家肯定会逃散。”
邳彤的这一席话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辩说有力,一下子几乎说服了所有人。
他首先直截了当地指出西归长安是错误的选择;接着分析了人心思汉的社会现实,着重说明王郎伪政权不
过是乌合之众,正是假借这种社会现实、假冒刘汉宗室身份才弄出今天的动静,一旦戳穿他,他根本无法与刘
秀抗衡。紧接着,他又分析了西去的危害:一是丢失河北、震动京畿地区,即使顺利逃回更始那儿也没有好果
子吃;二是影响形象,损害刘秀的威名;三是信都、和成的将士原意跟刘秀收复河北、复兴汉室,但不肯远离
家乡和亲人送刘秀撤退长安,必然离散逃亡。
说白了吧,大家都想在这河北当地玩儿,如果明公您西归长安,结局就是树倒猢狲散,首先是明公您玩儿完。
完全可以说,邳彤的这番话句句在理,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表现出他过人的眼光和谋略。
当然,这番话也表现出他对刘秀的敬仰和忠诚。
这番话也很合刘秀的心思,坚定了他继续留在在河北发展的信心。
其实,社会人生无论大事小事的成功,往往就在于看起来就要没戏的时候,再多坚持一下。
刘秀对邳彤这位新的粉丝刮目相看、极为欣赏,当即决定结束会议,立即着手准备留下来,组织成立讨伐
王郎的队伍,跟王郎对决。
他任命邳彤为后大将军,保留原和成郡太守职务,率本郡兵马在即将进行的战斗中打前锋。
(世祖善其言而止。即日拜彤为后大将军,和成太守如故,使将兵居前。)
既然留下来跟王郎对着干,刘秀就迅速、认真地做出部署。
慎思敏行、谋定立行,是刘秀的一贯风格。
凡事三思,而一旦拿定主意,立即迅速调动一切手段和力量组织实施,虽百折而不挠。
为了尽快扩大队伍、扭转对王郎以少打多的局面,刘秀决定三管齐下:
一是以手头现有的力量为基本班底,立即组织讨王军攻伐王郎的势力据点;二是收复郡县步步为营,边打
边扩大力量;三是派遣邓禹、冯异等心腹外出招收兵马,作为策应。
刘秀目前可以用来讨伐王郎的基本队伍,暂时只能就是这两郡的兵力,加上刚刚从附近招募的,合计不过
上万人。
其指挥班子是这样的:
邳彤为后大将军打前锋;任光为左大将军,李忠为右大将军,万脩为偏将军,率军随即跟上。
刘秀把这哥儿几个均封为列侯。
刘秀还任命贾复为偏将军。
趁着队伍就要出发前这一会儿,我把李忠、万脩、贾复3个将军简要介绍一下,等一会开战了我们顾不得。
邳彤和任光的情况刚才已经给大家说了。
李忠,字仲都,扬州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龙口市)人。
他的老爸早年任高密侯国的都尉,他本人从平帝起即在基层衙门工作。
大家都知道,平帝以来朝野很乱,世风日下,而他则因为讲究礼法、为人正派、办事公正,赢得了不错的
名声,受到广大干部群众普遍的尊敬和信赖。
(而忠独以好礼修整称。……郡中咸敬信之。)
更始王朝开张后派使者巡行各地,李忠被任命为信都郡都尉。
万脩,字君游,右扶风郡茂陵(今陕西咸阳)人。
历史上关于万同志的记载很少,在刘秀身边灿若星河的拥护者中,他是不显山不露水的那种。眼下,他的
职务是信都郡治信都县的县令。
与上面的李同志、万同志相比,贾复同志不仅阅历丰富得多,而且很生猛、很有个性、很得刘秀信任,我
们不能不好好介绍他一番。
贾复,字君文,南阳冠军(今河南邓县西北)人。
他从小就喜欢看书学习,师从舞阴人李生学习《尚书》。他长得漂亮、气质好,勤于学习、成绩好,深受
老师器重。
有一次,李老师感慨地对自己的学生说:
“贾君容貌端庄,气宇轩昂,而且精于学术,胸怀大志,将来是做将相的材料。”
(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精于学,将相之器也。)
王莽末年,贾复在县衙上班(为县掾)。
有一次,单位派他出差,与10多位同事一起去河东运盐。不料,在返回的途中,他们遇到了盗贼打劫。
那10多个同事见势不妙,把盐一扔,纷纷四散逃命。
他则不逃,独自打跑盗贼,把盐原封不动地运回了县城。
县里的干部群众都称赞他有本事、守信用,将来能干大事。
不久,绿林军起义,各地反莽起义此伏彼起。
贾复不甘寂寞,辞去公职,也扯旗造反。他聚集了数百人,占据羽山,自称将军。
但是,搞了一段时间,他的造反工作并没有多大起色。
其实造反的事儿很复杂,不光是体力活儿,不能光凭热情,也不能光看发起人的个人素质。
贾复觉得单干太苦太累,就想找合作伙伴。
更始王朝开张后,他率领手下投奔汉中王刘嘉,被任命为校尉。
时间不长,贾复见更始王朝很快进入了晚期,朝纲混乱,干部,百姓离心,就又动了心思。
刘嘉也是大家的熟人了。我们前面也介绍过,他是刘秀的堂兄,从小是个孤儿,刘秀的老爸收养了他,视
若己出。
他性情仁厚,喜欢看书学习,与刘秀一起长大,后来又一起到长安太学学习。
他是个敦厚善良、满腹经纶,又循规蹈矩的人。
如果在太平年代,他完全可以到衙门工作,或者开私塾授徒。无论在哪儿,搞个文职工作,他还是完全能
够胜任的。
但世道太乱,他也无奈。
刘秀兄弟起兵时,他积极响应。刘秀兄弟在小长安吃了败仗,他的老婆孩子也遇难。
刘玄称帝,封他为偏将军。
刘玄迁都长安、大封诸王时,他被封为汉中王、扶威大将军,以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为都。
贾复向刘嘉进言:
“我听说想做尧舜之事而没能达到目的的,是商汤和周武王;想做商汤和周武的事儿而没能达到目的的,
是齐桓公和晋文公;想做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事而没能达到目的的,是六国;而定立六国之规,想安守不移而没
能达到目的的,是灭亡六国的人。现在汉室中兴,大王以宗亲为藩篱、辅助,倒也安定一时。现在天下还没有
完全平定,大王您却只是想守着、保护着眼下的这些。大王您想过没有,您想保着的,难道真的值得您去保吗?”
贾复的这番话言词恳切,虽然稍显含蓄,意思已经十分明白:
大王您要有帝王之志,不能安于现状。现在天下并没有完全平定,谁笑在最后还不好说。您想保的更始王
朝给您的这些,难道真的能保住吗?!
刘嘉听了,觉得贾复言之有理、志向远大,很是欣赏。
但是,刘嘉认为自己不同于刘秀兄弟,自己只是个读书人,并不堪当帝王大任。
现在虽说自己也是一个王爷,但这是宗室身份和血统换来的。要凭硬打硬拼,自己很难弄到这个位子。
现在虽说对一哥位子有想法的人很多,但自己不想趟这浑水。争取那个位子、坐好那个位子,并不是容易
的事儿。
那活儿确实太累!
于是,刘嘉对贾复说:
“您说的事儿很重要,但不是我所能承担的。现在大司马刘秀正在河北,他一定能接受您、给您提供机会
。我写个信,您可以拿我的信去找他。”
刘嘉从心里认定,贾复说的那个能够承担尧舜之事、成就商汤周武大业的人,就是刘秀!
那个人也只能是刘秀!
贾复辞别刘嘉,立即北渡黄河,去投奔刘秀。他连续奔波,直到柏人(今河北唐山),才撵上刘秀一行。
通过邓禹介绍,他见到了刘秀。
(复遂辞嘉,受书北渡河,及光武于柏人,因邓禹得召见。)
邓禹推荐,说贾复有将帅之才。
刘秀亲自当面考察,发现贾复见解、谋略卓尔不凡,举止谈吐与众不同,非常欣赏,任命他为破虏将军。
在宣布对贾复的任命时,刘秀见他的马羸弱不堪,就亲手解下自己的左骖马送给他,表达对他的重视和优待。
(复马羸,光武解左骖以赐之。)
不知大家注意没有,贾复同志是个个性鲜明的人。他相貌堂堂,当然是爸妈给的,而有学问、气质好,就
是他后天的努力了。
他早年出差运盐时,一人能打退把自己10多位同事都吓跑的盗贼,我们只能说他智勇双全。
当然,这些主要说的是他的能力素质。
他还有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争强好胜、不甘人下。
这个特点就很有意思了。
如果从正面讲,就是能够冲锋陷阵,勇冠三军。
如果从反面讲,就是为人处世盛气凌人,好欺负愚弄同僚(好陵折等辈)。
为此,他得罪了不少人。
刘秀的一些部属见贾复锋芒太露,加之他比大家来的晚、还这么好欺负人,就想联手排挤他。
他们联名上书刘秀,建议把他调任鄗县(今河北柏乡县)县尉。
这个人太另类,大家不想跟他处,还是让他留在地方工作吧。
刘秀尊重和爱惜人才,对人总是用其所长、容其所短,对贾复也是如此。
刘秀不同意、也不舍得让贾复离开自己,就对大家说:
“贾复有折冲千里之威,刚刚任命他这个职务,不能随意调整。”
(贾督有折冲千里之威,方任以职,勿得擅除。)
现在,刘秀要拉开架势讨伐王郎了,又任命贾复为讨王军的偏将军。
好了,那就出发吧。
………………………………
87、 出发
讨王军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巨鹿郡堂阳县(今河北鹿城西南)。
兵书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其实,兵马未动,舆论也要先行。
王郎就是首先在舆论攻心上占据了先机,才迅速控制河北的。
兵书还说,兵不厌诈。
王郎诈称自己是成帝的私生子,竟然有那么多人响应,这再次充分说明,忽悠,有时候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
对于这些,刘秀、任光都打算活学活用。
任光制作了很多檄文,称:
“大司马刘秀率领城头子路、力子都百万大军从东方来,讨伐王郎等反贼!”
(大司马刘公将城头子路、力子都兵百万众从东方来,击诸反虏!)
他派出许多轻骑急驰巨鹿郡各地,将檄文广为散发。
广大干部军民得到檄文,辗转相告,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不知所从。
刘秀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刘秀无论用兵还是治政,所取上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先行并贯穿始终,不到情非得己不来硬的。这也就
是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邳彤的先头部队抵达堂阳县城,这里已经归顺王郎。
邳彤在城外布兵,安排得力助手张万、尹绥潜入,先发动宣传战。
张万、尹绥进城后迅速开展工作,向干部军民晓以大义(晓譬吏民),号召大家弃暗投明,起来反对王郎、拥护刘秀。
当然,刘秀也深知,思想政治工作是必需的,但也不是万能的。
在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必须做好动手的准备,而且到关键时候立即动手、动狠手。
无论用兵,还是治政,都是如此。
人们所说“文武兼备”、“软硬兼施”、“恩威并重”,也都是这个意思。
当天傍晚,刘秀率大军来到堂阳城外,排好兵、布好阵,安排骑士高举火把往来奔驰。
一时间,田野上、河流边,到处人喊马嘶,灯火通明。
(多张骑火,弥满泽中。)
看好了,堂阳你是吃敬酒、还是吃罚酒吧!
面对这种局面,堂阳的干部立即打开城门,表示投降,欢迎刘秀。
紧接着,邳彤马不歇蹄,继续北上贳县(今河北宁晋西北),顺利收复该县。
正在邳彤打得顺手的时候,讨王军大本营信都发生了巨大变故!
原来,刘秀的讨王军本来就万把人,兵力十分紧张。大军一开拔,信都的防守自然空虚。
当讨王军在堂阳、贳县一带节节胜利的时候,王郎派兵抄了刘秀的后路:进攻信都。
信都城里有个大姓人家,主人叫马宠,在王郎的利诱下被策反,答应配合王郎,被封为信都王。
一天晚上,马宠联合其他豪强作内应,打开城门,把王郎的部队引入城来。
信都一夜之间,又被王郎控制。
马宠逮捕了刘秀任命的信都郡代理太守宗广,邳彤的父亲、弟弟和妻子儿女,以及李忠的母亲和妻子,让
他们给邳彤和李忠写信、打招呼,要求邳、李投降。
李忠虽然讲究礼法、为人平实,但自己与父亲两代人都出身都尉,真正动起武来也豪不手软。
这时候,马宠有个弟弟正好在李忠手下担任校尉。
李忠把他找来,当面严厉训斥马家背恩弃义,拱手把信都送给王郎。
随即,李忠把他斩了。
(责数以背恩反城,因格杀之。)
在这里,李忠表达了追随刘秀、忠于职责、誓死讨伐王郎的坚定决心。
他手下的将领们则很吃惊,纷纷说:
“现在我们的家属在人家手里,杀了马宠的弟弟,有点儿太过了吧?!”
李忠坚定地说:
“如果放着反贼不杀,只能影响我们讨敌。”
(若纵贼不诛,则二心也。)
刘秀听了,对李忠十分赞叹,关心地对他说:
“现在我们的部队已经建立了,将军您可以率领部队回去营救亲属。可以悬赏千万钱,让官员、百姓一起
来营救。费用从我这儿出。”
(今吾兵已成矣,将军可归救老母、妻、子,宜自募吏民能得家属者,赐钱千万,来从我取。)
李忠对刘秀的关心十分感动,诚恳地说:
“承蒙明公信任我的大恩大德,我只想如何报效,不敢顾及家人亲属。”
邳彤收到的父亲的信,是邳父在马宠的胁迫下写的,主要意思就是:
赶紧投降,投降了立即封给爵位,不投降就诛灭九族。
(降者封爵,不降族灭。)
在关键时候,邳彤与李忠一样,表现出对刘秀、对复兴汉室大业的绝对忠诚。
邳彤接到父亲的家书,泪流满面。
他强忍悲痛而又意志坚定地回信写道:
“为君主服务很难顾及家庭。我们的家人之所以到今天还能平安地生活在信都,都是刘公(刘秀)的恩泽
。现在刘公正在为国家大事而努力,我也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
(事君者不得顾家。彤亲属所以至今得安于信都者,刘公之恩也。公方争国事,彤不得复念私也。)
我说到这儿,不由得感慨万端!
刘秀在正处于人生极端困难境地的时候,这些英雄好汉,无论为官还是为民,无论认识还是陌生,纷纷抛
家舍业,不顾一切地投奔他、追随他,出生入死,同甘共苦,终生没有二心。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为什么???
…………。
很遗憾,多少年来,我苦苦思考这个问题,没有找到圆满的答案。
不好意思,我翻遍有关的史书,也没见到态度认真的探讨。
既然说到这儿,我不揣浅陋地假设,这个答案一定与刘秀之所以能够君临天下有关。
我们接着说吧。
刘秀赶紧派任光带领部分人马回去救信都。
谁知,任光带领的这些将士,刚走到半路,还没有到信都,就陆续开小差,成股成群地投降了王郎。
你说你有百万大军,王郎不知道,老百姓不知道,我们还不知道吗?!
前面刚打两个胜仗,身后的老窝(信都)就让人给抄了,下面还怎么打?
你刘秀这万把人猴年马月才能打得过王郎?
王郎是现成的主人,还是跟他吧,当兵不就是为了吃饭吗?!
…………。
任光只好无功而返。
恰恰就在这个时候,更始王朝派兵攻打、并很快拿下信都,邳彤、李忠的家属才幸免于难。
至于更始王朝为什么这时候有这样的军事行动,里面有深刻的原因和复杂的过程,我们稍候再说。
但不容否认,这在客观上帮了刘秀一把。
为了牢牢控制信都这个大本营,刘秀安排李忠立即带人返回,出任信都郡代理太守。
李忠回到信都,立即搜捕郡中那些依附王郎的豪强大户,诛杀数百人。
不久,随刘秀征讨王郎的任光被派遣回郡,继续履行太守职责,李忠还担任他原来的郡都尉。
不过,刘秀始终没有忘记二人。
正当刘秀率兵讨伐王郎陷入困境时,又有两个人给他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一个是刘植,另一个是耿纯。
刘植字伯先,巨鹿昌城(今河北新河北)人,是当地的显姓大户。
王郎在邯郸称帝后,河北各地望风归顺。在信都的任光、和成的邳彤以太守的身份带领军民拒不投降,刘
植则与弟弟刘喜、堂兄刘歆带领亲朋好友举兵数千人,以民间人士身份据守昌城,对抗王郎、等待刘秀,成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