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秀君临天下-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不能光想着自己的荣华富贵,任何时候不能忘记在我们身边倒下的战友们!

    战争,其实是很讨厌的…………。

    刘秀虽然是绝顶的军事谋略家和指挥家,但他很讨厌战争。

    关于这一点,我们以后有时间再细说,现在顾不得,因为他又带着大家出发了。

    当刘秀率军来到中山时,将领们再次次劝他赶快称帝。

    这里说的再次仅指目前,假如连过去朱祐、耿弇的劝进,那就多了。

    这次大家作了充分的准备,采取联名上书的办法。

    大家心里确实着急,也进一步想开了,象劝进这种事儿,态度越坚决、方法越激进越好。

    这篇联名奏文是这样写的:

    “汉朝不幸,遭遇王莽祸害,宗庙被毁,统续断绝,四方英雄怒不可遏,天下百姓生灵涂炭。大王您与伯

    升(刘縯)首倡义举,起兵反莽兴汉,而更始凭借您的力量窃取帝位,他不仅不能正确履行天子的职责,反而

    败坏纲纪,胡作非为,使天下盗贼日益增多,老百姓的生计更加艰难。大王您初征昆阳,歼敌无数,王莽政权

    随之崩溃;其后又拔邯郸,北方各州很快平定;现在三分天下您有其二,领土辽阔,甲兵百万。论实力战功,

    无人能跟您抗衡,论仁德政绩,您无与伦比。我们这些臣下听说帝王的尊位不能长期空置,上天的旨意不能过

    分谦让。希望大王您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满足天下人共同的愿望。”

    这篇奏文先骂王莽,再批王郎,接着吹捧刘秀,乍看是为刘秀歌功颂德,其实是从各个角度敦促他早点儿

    登基,并且说这并不是刘秀个人的事儿,而是事关天下安危和百姓福祸。

    应该说,这次书面劝进比起上次马武的口头要求来,理由更加充分、态度更加恳切。

    但是,刘秀仍然不听。

    (光武又不听。)

    这样,在称帝的问题上,刘秀与部下,一边是从容镇定,一边是急不可待,很有点儿意思。

    当然,他们的分歧绝不在于当不当皇帝、谁来当皇帝,而是在于刘秀选择什么样的时机称帝。

    刘秀和他的部队来到南平棘县(今河北赵县东南)时,将领们展开又一轮请求和劝说。

    他们来到刘秀的住处,再次恳求他赶紧当一哥。

    刘秀仍然拒绝,而且理由相当充分:

    “现在寇贼还没有肃清,我们四面还有敌人环伺,为什么非要急于称雄正位?!大家别说了,出去吧。”

    (寇贼未平,四面受敌,何遽欲正号位?诸将且出。)

    其实,刘秀何尝不想早日称帝!

    天下在我心中,也必将在我手中。

    只是,我看惯了城头变幻大王旗,我看惯了王朝兴衰和人生枯荣,我不想蹈任何人的覆辙。

    这需要我付出毕生的努力。

    眼前,我只是需要合适的火候。

    正在这时候,耿纯走进来。

    他也是来劝进的,只是他的方法和道理与众不同。

    他诚恳地对刘秀说:

    “各位英雄豪杰别亲戚、离故土,追随大王拼死战斗,愿望不过是攀龙附凤,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现在

    ,我们大功即将告成,大王您要是登基可谓顺天时、遂人愿,而大王您却一再推托。我担心大家如果绝望而又

    无计可施,会离您而去,不愿再老是跟着您受苦。要是大家一散伙,就很难再召集了。时光不能留,机遇不再

    有,众人的意愿不能违背呵!”

    耿纯的这番话十分恳切,也很实在。

    刘秀听了十分震动。

    是啊,大家跟着你南征北战,为了什么?

    你最终能又给大家带来什么?

    大家难道非要跟着你干吗?

    大家跟着你干能道是必然的吗?

    为什么?

    这个世界需要热血、需要理想,需要大公无私、需要舍生忘死,同时,也需要——利益。

    你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生活在真空中!你甚至不能要求所有的人没有!

    况且,你难道没有自己的利益吗?你难道没有自己的吗?

    甚至,为了自己的核心利益,为了自己的现实,你手软过吗?

    所以,刘秀觉得自己不能老是抱着葫芦不开瓢,必须尽快解决而不能老是回避这个问题。

    否则,耿纯说的,都很可能将成为现实。

    再者,脸皮薄、吃不着啊!

    所以,面对耿纯的劝说,刘秀回答道:

    “我会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

    (吾将思之。)
………………………………

104、 正位

    刘秀继续率军南下,来到鄗县(今河北柏乡北)时,他觉得,确实要着手操办称帝的有关事宜了。

    身边将领们的态度已经很明朗了,为了慎重起见,他召来冯异,想了解一下各地的动静。

    (光武乃召异诣鄗,问四方动静。)

    刘秀觉得,自己率部在河北拼杀,最热闹的其实在长安、洛阳一带。

    冯异驻扎在孟津,信息要灵便得多。

    冯异是对自己最忠诚、最有本事的人,也是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他的忠诚是如此至纯至真,相识3

    年来,他时刻伴随在自己身边。

    这种忠诚既不因为自己的发达而更多,也不因自己的潦倒而减少。

    这种忠诚有点像父子、母女,又不逊于与兄弟姐妹。

    每每最艰难的时刻,他不是冲锋在前,就是对自己贴身保护。而当境况改善、或者论功行赏时,他则谦和

    退让,悄悄躲在一旁。

    我们每每替刘秀想到这儿,一位伟人的著名诗句就浮现在面前: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这用来形容刘秀对冯异的赞美是十分恰当的。

    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跟冯异商量一下,有关键的工作交给冯异去做,已经是刘秀这几年的习惯了。

    冯异迅速赶来鄗县拜见刘秀,汇报工作。

    他希望刘秀早日登上大位的心情同样迫切。刘秀关切地待之上座。

    在汇报了洛阳一带的战况后,他诚恳地对刘秀说:

    “更始失败已经指日可待,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宗庙承续和社稷安危全在于大王您了。您应该接受大家的

    意见,迅速登基,既是为了国家,也是为了百姓。”

    其实冯异说的这些并无新意,刘秀早已了然于心。

    但是,这些话从冯异嘴里说出,刘秀不仅听着很舒服,而且很放心。

    到这个份儿上,刘秀决定赶紧把登基的事儿办了。

    是的,确实不能再犹豫、再谦让、再絮叨了!

    他觉得自己当一哥正处于热水即沸的临界点,也就是“991”度的关键时刻。

    一壶热水烧了半天,再加把火就沸腾。火候错过去,有可能水开不了,火也会熄灭。

    他要让这把火永远不熄灭,让这壶水永远沸腾!

    所以,听了冯异的话,刘秀顺水推舟地说:

    “我昨天晚上梦见自己乘着赤龙上天,似有所悟,心跳得厉害。”

    (我昨夜梦乘赤龙上天,觉悟,心中动悸。)

    显然,刘秀想借助于梦,来巧妙地表达他自己要说的话。

    冯异立即心领神会,再次离开座位,叩拜在地,祝贺刘秀说:

    “大王的梦正是天命在人精神上的反映。您心中的动悸之感,就是大王尊重天性的表现。”

    如果说在前线,冯异攻城拔寨锐不可当的话,在这儿,他把今文经学、谶纬之学与道家学说有机结合起来

    ,巧妙地解读了刘秀的“乘龙之梦”,表现出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谶纬之学及刘秀对它的青睐,我们在他起事儿的时候就介绍过了。《庄子》的“其梦也神交”,大家并不

    陌生。至于“飞龙在天,大人造也”,则是《易》经的名句。

    冯异的这番解读不仅迎合了刘秀的心理,而且正是刘秀登基所需要的思想基础和主流舆论。

    就在这个时候,彊华从关中赶来,郑重其事地向刘秀献上《赤伏符》。

    彊华是刘秀早年在长安太学求学时同宿舍的同学。

    关于彊华,我们了解得不多。

    据有关资料记录,刘秀与彊华从太学分手10来年,并没有联系。这次相见,他稍感突然。

    但这篇《赤伏符》来的正是时候。它上面说:

    “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这显然是一则典型的谶语。

    其中的前两句不难理解,说的是刘秀发兵清剿不道之徒,各路龙蛇在神州大地上争斗不息。

    这第三句有点儿隐晦,解释起来需要点儿专业知识和耐性。

    不过,由于这句话很重要,还是请大家耐心看。

    简而言之,就是说四七之际,承续火德、延祚汉统的刘秀应该成为天下之主。

    对此,刘秀一看就明白。

    但是,现在当着诸位将领的面,他还要明知故问一番:

    “这是什么意思?”

    彊华连忙解释说:

    “大汉属于火德,火色为赤,伏是隐藏的意思,所以叫‘赤伏符’。所谓四七之际,四七即为二十八,自

    高祖开国至今,共228年,正与四七相符。所以,‘四七之际火为主’,就是崇尚的火德的大汉朝即将复兴,而

    且就是由大王您来复兴。”

    刘秀故意笑着问:

    “这可信吗?”

    彊同学恳切地说:

    “是的,谶文相传,是王者的瑞应,我岂敢胡来!”

    于是,刘秀很满意,留彊同学住下,好酒好菜招待着,还跟他共叙同学情谊,纵论古今兴衰,弄了半夜才睡。

    (夜半乃寝。)

    这样,刘秀的称帝工作就像一壶水,各位将领的拥戴和反复劝进把它烧到了99度,冯异关于梦的解析和彊

    华的《赤伏符》则使它沸腾了!

    刘秀心里很踏实,他觉得事情弄到这个份儿上,自己再不称帝,也就谁都对不起、也太不好意思了。

    王莽被老百姓切片儿已经快2年了,王郎不堪一击,方望就那几个人都能挟持孺子刘婴称孤道寡,公孙述在

    成都宣布自己是一哥谁也没有把他当回事儿,更始王朝的干部尽是“劣币”,赤眉不可能成什么气候的。

    天下已经被这些家伙弄成这个熊样儿,必需我来收拾收拾。

    当然,各位将领也没有一个傻瓜,对形势、对刘秀的心思也看得清楚明白。

    大家觉得在拥戴和劝进他这个问题上,虽然他屡次拒绝,可搞得态度坚决一点儿、方法激进一点儿,绝不

    是坏事儿。

    罪大不过谋反,功高不过救主嘛!

    特别是看到彊同学捧着《赤伏符》来了,大家的劲头儿更大了,决定再次上奏,用老天爷的力量逼刘秀“就范”。

    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联合起来,一而再、再而三地奏劝刘秀赶快登基称帝。

    一天,大家约好,再次向刘秀提“意见”,要求他马上称帝。

    根据史料记载,大家的这次奏言是一段美文,我们不妨一起欣赏。

    大家说:

    “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万里合信,不议同情,周之白鱼,曷足比焉?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

    ,昭然著闻,宜答天神,以塞群望。”

    这些奏言大意就是说,按照上天之命显现出来的符瑞,以人应最为重要。现在彊华不远千万里前来敬献祥

    瑞,与我们不谋而合,可见人同此心,心同此情。即使当年周武王白鱼跃舟的祥瑞,也无法跟这相比。现在没

    有天子,四海之内混乱不堪,而符瑞的应验显示得这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应该用赶紧登基的实际行动

    来答谢天神,满足老百姓渴望真龙天子的心愿。

    如果说彊华献的符瑞给刘秀登基提供了舆论依据,而大家的这番奏言则进一步巧妙地解释了这道符瑞。

    这里,每一句话都说到了刘秀的心坎上。

    刘秀对这些话从内心里感到很受用、很舒服。

    唉,没办法,我本来对当不当一哥无所谓,现在老天爷非要我当,老百姓非盼着我当,老同学、老同事也

    逼着我当,那我再老是推辞就不好了,我就只好当了!

    我要是再客气,大家就真的生气了!

    唉,真拿你们没办法。

    于是,刘秀顺水推舟,批准筹办登基典礼,场地就设在鄗县城南千秋亭的五成陌。

    (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

    公元25年6月22日,艳阳高照,四野绿色。

    鄗南五成陌,新土培成的一个高高的台子旁,红色的龙旗迎风招展,鼓乐震耳欲聋。

    由精壮将士组成的仪仗队行列整齐,盔甲耀眼,他们手持各种兵器,威风凛凛地在指定位置伫立。

    各级军政干部喜笑颜开,或细声低语,或整理衣衫,象是在等待一个了不起时刻的到来。

    刘秀身穿龙袍,头戴皇帝的冠冕,在司礼官的导引下,迈着庄重的步子,缓缓登上高台。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时刻。

    刘秀郑重其事地点燃一堆柴火。

    按照皇帝登基仪式的惯例,当事人要祭天。

    由于天太高,高不可及,实在没办法,人们就只能点燃柴火,用烟熏,让老天爷知道下面有人在念叨他。

    所以,《诗经·尔雅》里有一句“祭天曰燔柴”,说的就是这么回事儿。

    刘秀按照程序,点燃柴火,先祭老天爷,又祭水、火、雷、风、山、泽6宗,再祭山、林、川、谷群神。

    除了老天爷,上述诸神也看不见、摸不着,也不可能都一一请来,就点把火,一并告知了。

    (燔燎告天,禋于六宗,望于群神。)

    接下来,祝官宣读祝文。

    这篇祝文由刘秀亲自定稿,也是美文,既有价值,也有史料价值,我们照录如下:

    “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秀不敢当。群下百辟,不谋同辞,咸曰:‘王

    莽篡位,秀发愤兴兵,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诛王郎铜马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

    元所归。’谶记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与赤伏符又不同?秀犹固辞,至于再,至于三,

    群下佥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

    这篇东西系统而简洁地概括了将领们的几次劝进和有关谶文,说刘秀功劳实在太大,完全有资格继承汉统

    ;说天地神灵授命刘秀,非要他当一哥不行;说刘秀本来没有当一哥的意思,大家这样劝那样劝,他再三谦让

    推辞都不行;说这样搞来搞去,刘秀如果再不登基,将会把所有的神仙和人都得罪完。

    祝文宣读完毕,祝官宣布刘秀皇帝的年号:建武。

    接着,祝官又宣布大赦天下,改鄗为高邑,作为临时都城。

    再接着,刘秀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这里顺便说一下,光武是刘秀后来的庙号,建武是他的年号。

    有意思的是,这个“建武”很受欢迎,作为年号被多个皇帝、多次使用。

    比如,西晋惠帝司马衷、东晋元帝司马睿、后赵武帝石虎、西燕帝慕容忠、南朝齐明帝萧鸾、北魏北海王

    元颢,都用过它作自己的年号。

    甚至日本后醍醐天皇的年号,也是它。

    但是,最早使用它作年号的,还是刘秀皇帝,其他当一哥的都是有意无意跟着学的。

    还要顺便说一下,刘秀之所以没有宣布正式的国都,是因为他心里想着洛阳、长安。

    一个崭新的时代就这样开始了。
………………………………

106、 赤眉之病

    公元25年1月,赤眉的两路大军分别在樊崇、徐宣等率领下,几乎同时到达弘农郡(郡治弘农县,今河南灵

    宝东北)境内。

    赤眉作战凶狠,连战连捷,更始的部队则不堪一击,节节溃退。

    这样,赤眉的队伍又迅速壮大,很快打到了华阴(今陕西华阴)。

    但是,赤眉的自身建设存在严重问题,有的还是致命的。

    首先,在思想建设上,赤眉没有明确的、长远的、能够凝聚人心的奋斗目标。

    他们早先起来造反的目的就是为了吃饭和活命,现在打仗也是为了这个。

    至于它大军西进往关中开拔,我们前面说了,完全是因为怕散伙。如果大军往东边家乡走,将很快走散。

    大军西进干什么?就两个事儿:一是打人,见更始打更始,见老百姓打老百姓;二是抢东西,无论更始的

    还是老百姓的,见什么抢什么。

    赤眉的这两个事儿其实是纠结在一起的:打人是为了更好地抢东西,抢东西就必须打人。

    这是一支不知道明天要干什么的队伍。

    同时,这支队伍还很容易被忽悠。

    比如,樊崇有一个手下是齐地人,是个喜欢装神弄鬼、敲鼓跳舞的巫师,经常说自己是高祖刘邦的孙子景

    王刘章附身,要求大家祭祀景王、求福求助。

    有一次,该巫师编造说:

    “景王又生气了,说‘我应当为皇帝,为什么要做强盗?’”

    军中有笑话他的,说他不正常。

    但谁笑话他,很快就得病了。

    于是,军中弥漫着一片恐慌情绪。

    (有笑巫师者辄病,军中惊动。)

    还比如,平陵人方望前年因起兵挟持刘婴称孤道寡,被更始杀了,他的弟弟方阳怀恨在心。

    方阳想借助赤眉的力量来为哥哥报仇。

    当赤眉来到华阴时,方阳拜见樊崇等首领,积极献计献策。

    他说:“更始帝荒淫无道,政令不通,所以将军才有今天的成就。现在您拥有百万士卒,完全可以西进攻

    打帝都长安,却没有合适的名号,被人们当作强盗,这种情况不能持续下去了。不如找一个刘氏宗室立为皇帝

    ,名正言顺地讨伐敌人。用这来号令天下,谁敢不服?”

    樊崇等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跟巫师说的一样。

    而这时,巫师对景王的鼓吹更加起劲儿。

    没有几天,赤眉到达郑县(今陕西华县)时,樊崇等首领等不及了,就相互商量说:

    “现在快到长安了,我们应该找一个姓刘的,尊立他当皇帝。”

    好了,关于赤眉首领们是不是没主见、是不是容易被忽悠,我们看下去自然会清楚。

    其次,在组织建设上,赤眉没有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也没有培养选拔使用好干部队伍,特别是在一把手

    的配备上,很随意、很搞笑,象在闹着玩儿。

    樊崇等首领综合素质不高,除了用抢东西、吃饭这些朴素的打算来激励大家,除了打仗凶狠,没有别的什

    么大能耐。

    随着不断地打胜仗、不断地逼近长安,他们想尽快按照鬼神的意图,找个姓刘的当自己的一把手。

    赤眉起事之初,在路过式县(今山东泰山附近)时,不光抢东西、抢女人,还抢男人、拉壮丁,挟持了刘

    盆子和他的两个哥哥刘恭、刘茂,把这哥儿仨都带在队伍中。

    其中,刘茂从小学习《尚书》,多少有点儿文化知识和理论水平,在不久前跟随樊崇投降更始时,被封为

    式侯。

    在更始那儿,文化人是稀缺资源,刘茂又被封为侍中,在更始帝刘玄身边服务。

    樊崇等人生气离开更始时,他没走、留在了更始那儿。

    刘盆子与刘恭则一直在赤眉军中,属于将军刘侠卿领导,职务是“牛吏”,职责是喂牛。

    樊崇等人摸排军中姓刘的血脉跟景王刘章近的,一下子排出70多人,其中最近乎的有刘盆子、刘恭哥儿俩

    ,和一个叫刘孝的。

    应该说,这几十个人包括这哥儿仨,虽然是皇族血统,但经过王莽多年的折腾和沧桑变化,早就破落了。

    就像刘秀那样,除了这血统本身,他们跟普通老百姓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

    就说眼前的哥儿仨吧,为人做事各方面都是一样的平庸,从中挑一个出来也不容易。

    没关系,你们仨窝囊,我们哥儿几个也不是多么有能耐的人。

    别不好意思,从你们中间挑选出一个来当一把手,这是鬼神的安排,要不然,这好事儿哪有你们的份儿。

    知足吧,别絮叨了,呆那儿别乱动,大伙儿要挑了。

    抓阄儿!

    樊崇跟众首领商量,要用这最原始的办法从这3个姓刘的中确定一个人来当一哥。

    他说:“我听说过去天子带兵打仗时,都自称大将军。”

    于是,老樊和首领们安排几个工作人员,在郑县城北筑起一个土堆,设立景王的牌位,手脚比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