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秀君临天下-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双方激战几天,并没有明显分出高低胜败。

    赤眉决定使个阴招。

    这要是在刘秀、冯异那儿叫做“兵不厌诈”。

    这一天,在双方一阵对砍之后,赤眉假装败了,惊慌失措地逃走,连辎重也没顾得带上。

    邓弘的手下一看赤眉丢下的车辆上堆满大豆等粮食,就纷纷跑过去争抢。大家都累了,都饿了,赶紧抢吧!

    当大家一窝蜂跑到车跟前时,才发现自己上当了:车辆上装的都是灰土,上面薄薄地盖了一层大豆!

    但为时已晚。

    刚跑出不远的赤眉军立马回身杀过来,邓弘手下还没回过神儿来,被一阵猛打,四散溃逃。

    (弘遂大战移日,赤眉佯败,弃辎重走。车皆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饥,争取之。赤眉引还击弘,弘军

    溃乱。)

    在关键时候,冯异是顾全大局的。

    他一见邓弘吃亏,连忙与邓禹一起联手救援。

    又是一番激战,在冯异和两邓的奋力拼搏下,赤眉才稍稍撤退。

    就在这刚刚打退赤眉、稳住阵脚的时候,冯异提出,同志们又累又饿,应该暂且休息,养精蓄锐,伺机再

    战。

    其实,他不需要提出,直接安排就行了,因为他受命全权负责西征事务。

    但是,正如我们前面说的,考虑到邓禹是刘秀面前的第一红人,又是自己的领导,冯异明知邓禹违反组织

    原则和工作纪律,还是不得不迁就一点儿、谦虚一点儿,尽量维护邓禹的威信。

    而邓禹则不听冯异的意见,认为赤眉刚刚小败,我们应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

    这时候这样做,我们只能说小邓是急功近利了。冯异无奈,明知这样不是个办法,也只好服从领导。

    这个时候,赤眉已经打疯了,正在兴头上。

    我们前面也说了,赤眉是一帮擅长干急活儿的人,特别是在他们暴躁或者饥饿的时候,往往会有超常的发

    挥。

    而冯异的西征军和邓禹残部则很仓惶、很仓促,又饿又累。更重要的是,他们指挥官意见不统一,没有从

    容的、周密的计划和安排。

    当然,大家都看到了,冯异对拿下赤眉自有满腹韬略,但他现在为了迎合领导正在牺牲原则。

    结果可想而知。一番大战,赤眉完胜,冯、邓部属死伤3000多人。

    不仅如此,在赤眉的猛打猛攻下,邓禹仓惶逃命,随身仅剩下24个随从,一直跑到宜阳才算摆脱赤眉的追杀。

    冯异更是狼狈。为了不暴露自己,他不得不舍弃战马,步行逃命,千辛万苦,才得脱身。

    跑到回溪阪(今河南渑池南)时,他身边仅剩下几个人。

    冯异自投奔刘秀、独当一面带兵以来,从没吃过败仗,这次弄成这样,完全是邓禹瞎指挥、而自己又不能

    坚持正确意见造成的。

    这是一次让邓禹终身难忘的失败,不仅证明了刘秀用他西征独当一面、主持军机是错误的,而且表明,他

    的长项并不是带兵。

    想当初,他肩负刘秀的重托,率2万精兵强将西进,确实是豪华阵容。

    一上来,他坚决贯彻刘秀的战略战术,斩顽敌、收民心,不仅壮大了队伍,而且在关中建立了刘秀王朝的

    权威,他的个人威望也如日中天。

    他的品德才学、人文修养确实已经达到极高的境界,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固执、相当的固执。不幸的是

    ,这个缺点在复杂局面下又是致命的。

    这又使人想到经济学上的“木桶理论”,小邓的固执成为他的木桶最短的那块板子。

    越是在关键时候,“木桶理论”越能发挥作用。眼前,固执这块最短的木板让小邓的木桶几乎盛不到水。

    他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谋略超群,但是,他经不住赤眉的乱拳。

    这也从哲学的角度说明,“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作风是何等重要!

    至此,他除了身边的24随从,数万大军已经或死或散、全部覆没。

    逃到宜阳,邓禹极其惭愧。不过,他还有自知之明,立即向朝廷打报告,请辞大司徒职务和梁侯爵位。

    刘秀对他违抗旨意、数次战败也十分生气,发文免去他的大司徒职务,但保留梁侯爵位。

    应该说,这次刘秀对他既生气、又客气,毕竟关系不一般嘛。

    (众皆死散。独与二十四骑还诣宜阳,谢上大司徒、梁侯印绶。有诏归侯印绶。)
………………………………

119、 冯异作品、刘秀题跋

    这一次,如果说同样是失败的话,那么邓、冯两人失败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

    邓禹是一败涂地,很凄惨;而冯异则反败为胜,很凄美。

    我们说冯异作为刘秀的嫡传弟子,对刘秀为人做事的真味体会最深,他的智慧谋略和操作能力是刘秀其他

    的弟子和粉丝难以企及的。

    这一次,他牺牲原则迎合邓禹,实属迫不得已。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这次明知必败的战斗中,他其实也留了一手。

    冯异不仅文武双全,而且十分喜欢动脑子,往往能够有出人意料之举。

    他本人这一次对赤眉的失败,我们宁愿称为退却。

    在退却时,冯异就暗中部署部分可靠、又善战的将士乔装打扮,换上赤眉的衣服,把眉毛染成红色,有的

    混入赤眉队伍,有的就近潜伏在道路两侧。

    他跑回营地后,立即加固工事,迅速收集驻守的和被打散的队伍,算了算还有数万人。

    在世道乱成这样,一场惨败之后,还能聚集这么多将士,充分说明了冯异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复坚壁,收其散卒,招集诸营保数万人。)

    当然,这时候邓禹已经跑向宜阳了。

    没有了领导的瞎指挥,冯异完全可以轻装上阵。只要能放开手脚,他拿下赤眉还是有把握的。

    好吧,明天对决!

    冯异跟赤眉约定日期再打。

    (与贼约期会战。)

    其实,冯异这是忽悠赤眉的。

    因为赤眉完全可以一鼓作气把冯异、邓禹撂倒,冯异跟赤眉“约期会战”完全是因为自己想喘口气儿。

    不知道赤眉是饿得、累得没劲儿了,还是脑子进了水,他们同意跟冯异“约期会战”。

    一切都在按照冯异的计划进行。

    第二天一大早,赤眉出动上万人攻击冯异的先头部队,冯异仅派出少量人马前去解救。

    赤眉见此情形,认为冯异果然是手下的败将,也就这点儿能耐,于是倾巢出动,想一阵乱拳痛扁冯异。

    看看火候到了,冯异当然不能再示弱,立即出动大军正面迎敌,展开激战。

    (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

    这时候,赤眉仍然来猛的,而冯异则指挥着已经休息过的将士,完全把打仗摆弄成了艺术。

    双方激战大半天,到了中午,赤眉撑不住了,渐渐败下阵来,想跑。

    冯异岂能放手!

    他成功地为自己赢得了大半天喘息的时间,又成功地把对手拖住、耗跨,现在是出组合拳的时候了!

    他看火候到了,立即下令潜伏在附近的将士动手。

    这些乔妆打扮的将士本来就好战,眼下以逸待劳,早就按捺不住了,个个迅速冲出,猛砍赤眉。

    疲惫不堪的赤眉猝不及防,又无法分辨敌我,立即土崩瓦解,四散溃逃。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冯异下令全面追击,追到崤底(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大破赤眉,收降其将士及其家属8万多人。

    赤眉剩下的10多万人,赶紧东逃,想找个不象冯异这么厉害的投降。

    (追击,大破于崤底,降男女八万人。余众尚十余万,东走宜阳降。)

    冯异的捷报传来,刘秀十分高兴,立即颁旨慰劳,说:

    “平定赤眉,将士们确实劳苦功高,虽然开始时折翅受挫于回溪阪,但最终却能展翅高飞于渑池,可以说

    是早晨在东面失去的东西,晚上又从西面捡了回来。朝廷打算论功行赏,以酬答你们的功劳。”

    (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在这封表扬信中,刘秀对冯异这个爱徒的喜爱和器重溢于言表,史书专门记载他这次为了表扬冯异而颁发

    的圣旨加盖了玉玺(玺书劳异)。

    其实,皇帝发的正规文件都是要盖章的,这儿特意强调而已。

    顺便说一下,刘秀的这封表扬书,还给我们留下一句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冯异所击败的是赤眉主力,而在长安周边及西面、南面,还有不少地方割据武装。

    他并没有陶醉于眼前的胜利,而是很快又与同志们一道,整理行装,投入了新的战斗。

    以后,我们将腾出时间,继续聚焦冯异。

    再说刘秀,自登基以来也很忙,一边调兵遣将征讨各地,一边文武兼施巩固权力,时不时地御驾亲征一把

    ,还抽空生了几个儿子,把皇后也立了。

    这中间,也有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我们将很快向大家陆续推出。

    现在,几乎在冯异取得大捷的同时,刘秀亲自率领重兵,驾临宜阳。

    此前,他早已布下了对赤眉的天罗地网,现在是收官的时候了。

    这时候的赤眉军,长时间打仗、抢掠,没有认真休整过;他们给养匮乏、长途跋涉,可谓精疲力尽;他们

    刚挨了冯异一顿痛扁,不仅战斗力大大下降,士气也低落到了极点;加之天寒地冻,又有地方武装不断趁火打

    劫,他们疲惫极了、惊恐极了、也狼狈极了。

    他们想跑,又跑不掉;想向冯异投降,又怕再挨打。

    所以,他们在饥寒交迫、损兵折将中,几乎是且战且退,才逃到宜阳。

    突遇刘秀的威武之师,赤眉惊恐万状、手足无措。

    (赤眉忽遇大军,惊震不知所为。)

    除了向刘秀乞降,赤眉已经别无选择了。

    这么多年在外面行军打仗、烧杀抢掠,赤眉也渐渐明白了:

    投降,其实也是个技术活儿,除了跪地求饶,还有很多其他复杂的东西在里面。

    要派一个有点文化的人去找刘秀接洽。

    由于赤眉长期不知道重视知识和人才,只知道拳头和棍棒,不仅所作所为缺少人文气息和技术含量,队伍

    中连个文静人都不好找。

    那就只有刘恭了!

    刘恭是盆子皇帝的大哥,读书多,肚子里点子也多,又是刘家爷们儿,派他去跟刘秀接洽最合适不过了。

    这家伙虽说说话办事儿絮叨,老是惹人烦,可是也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了。

    俗话常说的“弱国无外交”、“败将不可言勇”,都是说跟人过招是需要实力的。而现在的赤眉,已经是

    刘秀案板上的鱼肉,至于怎么切,全看刘秀的意思。

    刘恭拜谒刘秀,心里发虚,带着乞求的口吻问刘秀:

    “盆子率领百万大军前来投降,陛下打算怎样对待他?”

    刘秀答道:

    “饶你们不死罢了!”

    (待汝以不死耳!)

    到了这个份儿上,刘恭还想忽悠,所谓“百万大军”不过是10多万精疲力尽的残兵败将。当然,刘秀又岂

    能是轻易被忽悠住的!

    得到刘秀可以活命的承诺,赤眉立即认真准备投降的各项工作。

    两天以后,樊崇率领“皇帝”刘盆子、“丞相”徐宣与30多个赤眉高干,前来投降。

    这个场面很别扭,不,很滑稽。

    樊崇在赤眉的职务是御史大夫,乍看是朝廷的命官,其实是皇帝刘盆子的领导。因为他资格老、又力气大

    ,是赤眉实际上的一哥。

    徐宣本来是某县的狱卒,因为懂得《易经》,才被安排当了丞相。赤眉队伍里能干粗活儿的人成把抓,像

    他这样能识文断字的人实在难找。

    至于盆子,是摸阄儿当的皇帝,可他只想领导牛,根本不想领导别人,甚至对谁来领导自己都不感兴趣。

    总之,赤眉高层不过是一群没有纲领、没有规矩、也没有素质的乌合之众。这样的一群干部,最后光着膀

    子被人扁是难免的。

    公元27年1月,洛水河畔,宜阳,寒风刺骨。樊崇、刘盆子等赤眉高干拜见刘秀,乞求投降。

    为了表示投降的诚意,大家都光着膀子(肉袒降)。很明显,天这么冷,光是脱衣服就需要极大的诚意。

    同时,他们还给刘秀带来了抢来的礼物:传国玉玺、更始帝刘玄的七尺宝剑和一块玉璧。

    传国玉玺就是当皇帝的信物,或者说皇帝身份的物证。

    这一下,樊崇等人确实表明了投降称臣的诚心和决心,因为传国玉玺是想当一哥的人的必抢之物。

    当然,它早已失传,我们今天再说它就等于在说一件艺术品。

    这件艺术品的质地是蓝田玉,最早的所有者是秦始皇嬴政,玺文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出自李斯手

    笔。

    嬴政创作这件艺术品并非为了欣赏,而是作为他首创皇帝职位并抢到这个职位的信物,同时,他希望自己

    的子孙千秋万代继承这个信物和这个位子。

    可惜,他的子孙把这个信物和这个位子都没有看好。

    公元前206年10月,嬴政的孙子子婴投降,把这个信物献给刘邦。

    刘邦开创西汉王朝,把一哥位子传给自己子孙的同时,也遗传这个信物。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当一切工作都准备好,就差这个玉玺没搞到手时,他还不敢宣布自己就是一哥。

    当时,玉玺在他的姑妈太皇太后王政君手里。王政君倒是很忠于刘汉婆家,一直象看护宝贝一样保管着这个东西。

    王莽连哄带骗加威胁,王政君不得不把这个东西交给他。

    王莽完蛋,这个东西被更始帝刘玄弄到手。

    以此类推,赤眉又从刘玄那儿抢来这个东西。

    现在,赤眉把这个宝贝献给刘秀,一切都在不言中。

    在接受赤眉投降的时候,刘秀居高临下、恩威并重,充分表现出乱世人主的君子风度。

    在宜阳城西,赤眉将士10多万人来投降,自觉地把盔甲、兵器缴了,堆起来差不多有熊耳山(今河南洛宁

    南)那么高。

    (积兵甲宜阳西,与熊耳山齐。)

    大家确实被打服了、怕得要死,走投无路、也饿得要命。

    投降,俺们真的想投降!

    饿了,俺们真的是饿了!

    俺们要投降,俺们要吃饭!

    见此情形,刘秀动了恻隐之心,命令县里立即准备吃的。

    好久没有吃饱过了!赤眉将士饥饿已久,早就想饱餐一顿了。

    还是饭香!

    大家顾不得风度,狼吞虎咽,不,风卷残云似的,把吃的、喝的扫荡一空。

    当然,大家也从来不知道所谓“风度”为何物。

    刘秀接下来又安排大家休息。

    既然你们真心投降,先吃饭休息,有话明天再说吧。

    第二天一大早,刘秀在洛水边上陈列兵马,安排赤眉将士排队参观。

    (明旦,大陈兵马临洛水,令盆子君臣列而观之。)

    他这是在让降者检阅部队,不,是在向降者展示军威!他一定要让赤眉输得口服心服。

    面对自己的老对手,刘秀得意洋洋的大声质问刘盆子:

    “你知道自己应该是死罪吗?”

    刘盆子向来不是能撑场面、说硬话的人,现在更是没有脾气。

    他诚惶诚恐地答道:“我确实该死,还望皇上可怜我、赦免我。”

    刘秀大笑,说:“你这孩子倒是又聪明又狡猾,我们姓刘的没有笨蛋。”

    (儿大黠,宗室无蚩者。)

    忽悠了盆子,刘秀又对樊崇等人说:

    “你们对投降后悔吗?要是后悔,朕可以放你们回营,让你们重整旗鼓,再决胜负,朕不会强迫你们服从。”

    (得无悔降乎?朕今遣卿归营勒兵,鸣鼓相攻,决其胜负,不欲强相服也。)

    服气吗?不服气我可以放你们回去,从头再来,胜者为王!

    樊崇一愣,无言相对。

    樊崇等人本是粗人,动手动脚还行,对刘秀这样很有内涵的话,根本应答不上来。

    关键时候,倒是徐宣肚里多少有点儿东西,他连忙趴下叩头,回答说:

    “我们几个领头儿的出了长安东都门时,就商量好准备归顺皇上。然而其他普通人只能同享成功的快乐,

    难以共谋创新的计划,所以并没有把我们的打算告诉更多的人。现在,我们如愿以偿归顺皇上,就像脱离虎口

    回到了慈母的怀抱,个个从内心里面欢喜到了极点,哪里还有什么不服和遗憾呵。”

    老徐这番话,显然是对刘秀的谄媚之言。

    不久前,赤眉还横行疆场,抢掠百姓,杀败邓禹,甚至差点灭了冯异。

    但是,老徐现在这样说,刘秀听起来还是比较舒服的。无论老徐等赤眉高干心里怎么想的,现在能说出这

    样的话,看来是被打服了。

    刘秀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意味深长地对老徐说:“你也算是钝刀中的快刀、庸人中的能人了。”

    看着匍匐在自己脚下的这一群赤眉高干、曾经的强敌、现在的臣子,刘秀又用胜利者的口吻训诫一番:

    “你们本来是大逆不道的,所到之处残杀老弱、凌辱社稷、毁坏村舍,应该给予严惩。但是,你们也有3个

    地方可圈可点,一是攻城略地,走遍天下,而没有更换原配的妻子;二是拥立君主能用刘氏宗室;三是别的强

    盗在情况紧急时往往会杀了自己的头领投降,还自以为是多大的功劳,你们却能把一个活着的头领交给朕,这

    就是你们的3个值得肯定之处。所以,朕对你们网开三面,法外行仁。你们以后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共享太

    平。”

    赤眉高干们听了,连连叩头谢恩,赤眉其他降将全都纷纷跪下,高呼“万岁”。

    刘秀的这番话先是斥责赤眉的无道,后又肯定他们的可取之处,倒是多少有点辩证法的味道。

    当然,这其实是刘秀君临天下思想的反应,也流露出他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怀。

    接下来,刘秀言行一致,对这些赤眉高干做了妥善安排:让他们各自带着老婆孩子居住在洛阳,每家赐给

    住宅1处、良田2顷。

    (乃令各与妻子居洛阳,赐宅人一区、田二顷。)

    在这战祸不停、饥荒连年之下,刘秀这样善待失败者,我们只能说他至少是个君子。

    喧嚣一时的赤眉大军至此彻底被刘秀拿下。

    我们以后再提起赤眉的时候可能不多了,这儿不妨顺便把他们的几个核心人物的归宿也交代一下。

    大约半年后的夏天,樊崇、逄安想谋反,事情败露,被砍了。

    (其夏,樊崇、逄安谋反,诛死。)

    说到这儿,我们不妨推测一下,假如樊、逄真的想谋反,那只能说明他们确实没有自知之明,手握数十万

    大军都不是刘秀的对手,成了人家的阶下囚却要弄那么大的动静,他们不是脑子进水,就是吃错了药。

    在刘秀的京城里搞动作,在刘秀文臣如云、儒将如林的环境里搞小动作,在短短半年时间,他们光是做思

    想上的准备工作都来不及。

    如果他们水平次到这个程度还想跟刘秀过招,那谁也帮不了他们。

    但是,假如樊、逄并没有谋反,而是以谋反罪被砍头,这事情就复杂了。

    事情复杂,但原因简单:他们不能活得太久。

    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事实的真相,但可以肯定的是,刘秀最终还是想让他们死,只不过

    方式方法讲究了一点儿,不是“兜头就砍”,而是把他们“温柔地杀死”。

    徐宣很识时务、很老实,刘秀没动他。

    杨音在长安的时候,对待刘秀的叔父刘良很好、有恩情,刘秀较为满意,就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成为赤

    眉高干中在刘秀那儿混得最光鲜的。

    杨、徐后来都回到家乡,得以善终。

    同时要补充说一下的是,当年刘良在无奈跟着侄儿们起兵后,到了长安,被更始帝刘玄安了个“国三老”

    的职位,很有面子、毫无实权。

    但刘秀与刘玄决裂后,他在长安度日如年,老是担心被杀。那些日子,他年迈体弱、又孤苦伶仃,整天恐

    惧不安。

    但刘玄等人并没有杀他,除了大家是亲戚,还因为他们觉得刘良老而无用,杀他除了激怒刘秀没有任何好

    处。

    于是,他们始终对刘良还是很优待的。

    就是这个时候,杨音随樊崇等赤眉高干投降更始,没有被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