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刘秀君临天下-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非,这个干部破罐子破摔,像老彭这样对领导失望;要么,就是这个干部脑子进水。
在刘秀这儿,亲戚像邓晨、李通,心腹如邓禹、冯异,也从来不敢这么做。
朱省长脑子并没有进水,当然也根本不想胡来。
他敢于这么做,除了幽州军情确实如此紧急,还因为他长期对刘秀赤胆忠诚,而刘秀也对他彻底信赖,二人建立了极为特殊、密切的关系。
同时,这跟朱省长一贯骄傲、矜持、锋芒毕露的性格有关。
君臣关系太好,什么话都好说。
但是,任凭朱省长连连告急,说话难听,刘秀还是坚持不再派兵。
刘秀给朱省长回了信,明确表示暂时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刘秀的文才和政治洞察力并不逊于朱浮。他在信中说:
“往年赤眉军在长安专横跋扈,我估计他们没有粮食的时候肯定会东撤,他们果然来向我投降。我现在估计你那边的反贼,并没有长远打算和完善的谋略,其内部一定会有自相残杀的。现在,军队粮草不足,所以,必须等到秋后再做考虑。”
刘秀之所以这么做,太忙当然是个原因,而更重要的是,解决幽州问题目前并非他的战略重点。
那我们就看看刘秀眼下战略重点在哪儿吧。
有3个,即:一是从西东归的20多万赤眉军,刘秀亲自部署截击并俘虏他们,有很多善后工作要做;二是东边称帝的刘永必须打掉;三是南边他的家乡南阳叛乱频发,等于是后院着火。
很明显,上面3个战略重点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刘秀的心腹大患。
刘秀认为,彭宠、张丰远在北方边陲,有朱浮、邓隆在那儿抗着,他们闹腾不出来什么大动静。
换句话说,老彭在渔阳闹腾,比较于刘秀的心腹大患,不过是疽痈之痒。
再说,那儿还有上谷太守耿况,是一枚沉稳内敛、刚劲有为,关键时候肯定会发挥作用的重要棋子。
在刘秀的上述3个阶段性战略重点中,我们在前面的章节已经详细介绍了前两个,下面说说第三个。
这个时候,他的家乡后院起火,而且火还很大,他觉得必须自己亲自出马,才能把火给灭了。
了解了这个情况,大家就会理解为什么朱浮一再大声叫喊,刘秀仍然迟迟难以对渔阳御驾亲征。
………………………………
144 、 帝乡之乱
就在这刘秀刚刚登基的两、三年,他的家乡南阳一带是很混乱的,既有更始旧部仍然割据一方,也有新的猛人出现想趁机火一把,新兴的刘秀王朝一时安顿不了,不少地方呈现出按下葫芦瓢起来的局面。
我们刚才说刘秀后院起火,也是这个意思。
(是时,南方尤乱。)
趁着在北方,朱浮跟彭宠的战斗正处于相持阶段,我们把刘秀用兵南阳一带的事儿说说。
不然,不光朱浮,连我们也不理解刘秀为什么不到渔阳御驾亲征。
这些在南阳一带牵扯着刘秀的老人、新人既然出场了,我们不妨介绍一下。
老人中,有更始的3个王。
一个是偃王尹尊,封地在偃(今河南郾城南,为了表述方便,我们姑且称郾城),是更始14个异姓(非刘姓)王之一。
关于尹先生的资料很少,当年更始王朝的洛阳守备司令、大司马朱鲔在投降刘秀之前,向自己的部下交代后事,说如果自己遭遇不测,让大家直接去投奔偃王。
可见,偃王还是很有实力的,而且为人低调,跟朱鲔关系不错。
另一个是宛王刘赐,封地在宛城,是更始6个同姓王之一,历任光禄勋、大司徒、丞相、前大司马等要职。
刘赐先生是大家的熟人,他是刘秀的本家堂兄,向来跟刘秀关系密切。
这时候,刘赐仍然手握更始的精锐部队(六部精兵),实力不可小瞧。
第三个是邓王王常,封地在邓(今湖北襄阳)。
王常也是大家的老熟人了,他早年是下江兵的首领,曾经力促下江兵跟舂陵兵的联盟,一直是刘縯、刘秀兄弟的坚定支持者。
王常曾任更始的廷尉、大将军,并在这个任上跟刘秀一起并肩血战昆阳,两人在战斗中加深了友谊。
昆阳血战之后,王常跟刘秀基本上没有再见面了。
他受更始指派,驻守南阳,代理南阳太守,晋封邓王,食邑4个县。
后来,更始北都洛阳、西都长安,干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事儿,王常都没有参与,他一直在南阳,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
王常为人节俭、规矩,既不贪婪,也不张狂,工作又很勤奋,境内老百姓安居乐业,对他赞不绝口。
但是,乱世之中,一郡一县不可能独善。
刘秀登基之后,逐步加强地方政权建设,往南阳派了个太守名叫刘驎,王常被晾了起来。
王常回到邓地,很低调儿,至于是贪恋地盘,还是在观望,我们并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
新人中,主要有4股力量,情况有点儿复杂,我们尽可能说简洁一点儿、有条理一点儿。
第一股是秦丰集团,老秦是老演员,过去没有戏份儿,现在有了新表现,所以严格说也是新人。
老秦是南郡人,公元21年就起兵反莽,反莽的时间比刘秀兄弟还早1年,也是老同志了。
但他的事业一直没有太大的起色。
也就是这几年,他趁赤眉、更始、刘秀几支力量对决,才占据了宜城(今湖北宜城南)等10多个县的地盘。
老秦看看自己手下有上万号人马了,就自称楚黎王,以黎丘(今湖北襄樊东南)为都。
第二股是董�,他在家乡堵乡(今河南方城东)起兵;第三股是许邯,在杏(今河南汲县东南)起兵。
需要指出的是,这年头起兵出来混的,最初大多是以打王莽为旗号和契机、并以此起家的。因为在这个乱世,没有比这再时髦、再有号召力的了。
唯独董�、许邯,王莽都早被切片儿了以后才起兵,摆明了是为了起兵而起兵,目的很明显:我想出人头地、我想称王称霸、我想找机会当一哥。
这不,老董一上来就想跟刘秀叫板,带人攻打宛城,把刘秀委派的南阳太守刘驎给抓了起来。
(堵乡人董�反宛城,执南阳太守刘驎。)
这第四股力量就很特殊了,是刘秀的破虏将军、邓晨的侄儿邓奉,他手中握有大量精兵。
其实大家也不必诧异,如果说其他在南阳一带闹腾的异己势力主要是外人,或者说从来没有真正站在自己旗帜下的话,那么小邓本来是自己人,跟刘秀还是亲戚。
小邓作战勇敢,能在刘秀王朝担任破虏将军,也可见刘秀对他的亲近和信任。
很明显,小邓这时候造反,肯定是刘秀采取了某些举措、或者没有采取某些举措造成的。
好了,在南阳及其附近一带的舞台上,在上述新、老演员中,大家资历、功夫,以及跟主演刘秀的关系各不相同,戏份儿和风格也不一样,但由于这儿是刘秀的后院,他本人并不想表演得时间太久。
刘秀已经登基2年了,确实太忙,既然这儿有事儿了,他主要想把这儿摆平,看看父老乡亲,立马就走。
后院而已,稳定压倒一切。
现在,天下还不太平,他还有很多朝政要处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御驾亲征,比如幽州的朱浮同志,就一遍又一遍地催促他立即发兵亲征。
那么,为了节约时间,我们重点说说老人中3个王的去向,以及新人中邓奉的表现。
公元26年3月,刘秀在洛阳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平定南阳一带割据、叛乱势力的有关事宜。
在介绍了形势之后,刘秀要派工,征求大家的意见,但诸将都不说话了。
会议陷入沉默。
(南方未降者尚多,帝召诸将议兵事,沉吟久之。)
谁也不想到帝乡打仗!
无论多么生猛的将领,勇敢如吴汉,智慧如耿弇,到高祖刘邦的家乡沛郡一带、光武帝刘秀的家乡南阳一带用兵,都是深为忌惮的。甚至多谋善断如邓禹,也不想过多的发表意见。
因为,我们在介绍打刘永时就说过,在帝乡打仗,就等于在瓷器店里捉老鼠:既要把老鼠捉住,又不能打烂瓷器,绝对的高难度!
刘秀当然也明白大家的心思,见大家半天不说话,就用写着讨贼檄文的竹简,边叩击地面、边催促道:
“情况非常清楚,郾城实力最强,宛城次之,谁去攻打?”
(郾最强,宛为次,谁当击之?)
这时,执金吾、冠军侯贾复站起来,昂然答道:
“臣请求攻打郾城!”
刘秀很高兴,笑着说道:
“执金吾肯去打郾城,朕还怕什么?!大司马(吴汉)应该去打宛城。”
贾复得到军令,率领骑都尉阴识、骁骑将军刘植挥师南下,渡过五社津(今河南孟县东),直捣郾城。
贾复作战,向来所向披靡。这次途中所遇抵抗,见谁灭谁(连破之),很快包围了郾城。
激战月余,尹尊撑不住,赶紧投降。
可能是觉得这仗打得太顺利、不过瘾,贾将军并没有收手,顺便东攻淮阳,收拾了更始旧臣、淮阳太守暴汜。
接着,他又率军南下,拿下昭陵(今河南漯河东北)、新息(今河南息县)等地。
偃王所属地盘被全部搞定。
(尽定其地。)
几乎同时,吴汉南征南阳,如履平地,连战连捷,很快拿下新野、宛城、涅阳(今河南镇平南)、穰(今河南邓县)、郦(今河南南阳北)等多处城池(皆下之)。
必须说明的是,宛王刘赐目前并不在宛城,而是去了长安。
当然,刘赐在刘秀刚登基不久时就去了,既不是旅游,更不是逃往。
前面说了,他跟刘秀兄弟感情、私交很好,刘秀称帝,对他显然也是利好的消息。
他很有战略眼光,觉得自己是更始重臣,这江山变幻太快,自己要在刘秀那儿得宠,除了亲情,还得有点儿政治资本。
所以,刘赐放下宛城的军政事务,从长安附近找到刘玄的老婆孩子,带着他们娘儿几个来到洛阳,向刘秀表示效忠。
(问光武即位,乃西之武关,迎更始妻子将诣洛阳。)
本来就是本家兄弟,曾经帮助过自己,相互之间从未动过刀枪,还带着前朝遗产来献礼,刘秀对刘赐的表现非常满意。
为了对刘赐的忠诚表示肯定,刘秀对他礼遇有加,还封他为慎侯。
这样,吴汉在南阳用兵,如入无人之境,显然跟刘赐不在宛城有关。
同样在这年(公元26年)夏天,邓王王常来洛阳向刘秀归顺,让刘秀十分高兴。
由于一直是刘秀的坚定支持者,也观望有日了,现在大军压境,王常觉得自己再不归顺将会失去机遇。
为了表达诚意,他不仅带着老婆孩子来到洛阳,拜见刘秀时还光着膀子。
(建武二年夏,常将妻子诣洛阳,肉袒自归。)
拜见人时光着上身,绝不是衣衫不整、态度傲慢,这跟背着荆条一样是很正式的礼节,表示当事人极其诚恳、歉疚、恭敬。成语“负荆请罪”即是类似的意思。
对于王常来降,刘秀极为高兴,认为老王是“归来”。我们看看他是怎样接待王常的,可以窥见刘秀的用人之道。
刘秀儒家出身,待人接物功夫极为深厚。
他热情接见了王常,掩饰着内心的喜悦,说道:
“王廷尉辛苦了?!朕经常想起过去共克时艰的时候,什么时候也没有忘记。廷尉说过要常相思念、常相来往,这么长时间不见音信,岂不是有违当初诺言?”
(王廷尉良苦。每年往时共更艰厄,何日忘之?莫往莫来,岂违平生之言乎?)
刘秀的这番话很有水平。他首先问候辛苦,表达对王常归来的欢迎;接着即回忆往事,表示深情眷恋旧交之谊;但同时,他又对王常归来太迟略加责备,算是小小地敲打一下。
刘秀批评人也是太学生出身的水平。他引用《诗经》里的句子“莫往莫来,悠悠我思”,来表示轻描淡写、但态度鲜明的责备。
王常本是中规中矩的人,听了这番话,一方面对刘秀的善意感到安心,另一方面又觉得现在人家是皇上了,天威难测,不由得诚惶诚恐。
于是,他叩头谢恩,说:
“臣承蒙大命,有机会执策追随陛下。先相遇在宜秋,后又相会在昆阳,有赖神灵保佑,臣与陛下及陛下之兄长结为至交。更始信任愚臣,委派臣担任廷尉、代理南阳太守的重任。赤眉进入长安、更始罹难,让人丧气失望,以为天下从此再次失去纲纪。听说陛下在河北承继大位,实在让人心开眼明!今天能够见到陛下,臣死而无憾。”
首先,王常也顺着刘秀的话儿,回顾了两人当年在战斗中结下的革命友谊。
同时,他还说,更始也对我有知遇之恩。大丈夫为人处事要讲大节、知进退,我虽然倾心陛下,但更始未败,我不便于跑来投奔陛下,这还要陛下理解。
末了,他又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我现在能面见陛下,死而无憾,您看怎么安排都行。
刘秀对王常非常理解,笑着说:
“朕在跟廷尉开玩笑呢。现在见到廷尉,朕不再担心南方的局势了。”
(吾与廷尉戏耳。吾见廷尉,不忧南方矣。)
刘秀对王常的归来喜不自胜,刚才这句话才是发自内心的。
说着,他立即召集在文武高级干部开会,向大家隆重推出王常,说:
“王常以普通老百姓的身份兴起义兵,懂得知晓天命,所以被更始封为知名侯。他与朕在战斗中相遇相知,关系特别要好。”
紧接着,刘秀封王常为山桑侯,任命为左曹。
不久,在一次大会上,刘秀又当众表扬王常:
“这个人曾经率领下江兵诸将辅佐汉室,心如金石,是真正的忠臣啊!”
随即,刘秀提拔王常为汉忠将军。
由于王常长时间坐镇南阳,熟悉这一带的情况,又很受老百姓爱戴,刘秀就让他征讨南方,南方诸将军,都由他指挥。
(令诸将皆属焉。)
这样,更始3王这几个老人,都被刘秀轻松拿下。
但是,几个新人中的秦丰、董�、许邯虽然也被刘秀拿下了,邓奉却很让他头痛。
由于刘秀在痛扁秦、董、许时动作和风格了无新意,我们一带而过,重点说说邓奉。刘秀头痛他绝不是因为他是亲戚。
情况是这样。
邓奉身为邓晨的侄儿,又骁勇善战,官拜破虏将军。
公元26年春天,吴汉奉命南征,铁蹄踏破南阳诸县。
吴汉作战向来阴鸷凶狠,这次用兵帝乡,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是进入瓷器店捉老鼠,而是延续一贯的风格,放纵士兵肆意抢掠。
(汉军所过多侵暴。)
当然,新野也未能幸免。
这时候,邓奉回家乡新野省亲,一看到处城郭被焚、老百姓生灵涂炭,极为恼怒!
于是,他立即率领手下兵马,同时又招来地方流民,打出反旗,进攻吴汉。
顺便插一句,这时候在郾城一带用兵的贾复也是放纵部下胡来,一个部将因此被颍川太守寇恂砍了,贾、寇反目成仇,还是在刘秀的斡旋下才握手言和。
不过,小邓没有寇恂的耐性,见吴汉在自己的家乡胡来,干脆举兵反了。
小邓知道自己这一步跨出去就很难再收回来,所以做得很绝:他立即率众直接攻打自己的顶头上司吴汉。
吴汉猝不及防,很快大败。
小邓缴了不少军需辎重,拿下淯阳,并以此为据点,迅速跟董�、许邯等其他反刘秀势力建立联合关系。
(时破虏将军邓奉谒归乡里,遂反,击破汉军,获其辎重,屯聚淯阳,与诸贼合纵。)
哥儿们,实在气人,我也反了,大家相互帮衬一下啊!
公元26年11月,刘秀部署讨伐邓奉。
一开始,刘秀倒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只是安排平狄将军岑彭来办。
这时候,岑彭正奉命在南阳一带董�、许邯等人。
他用兵神勇,很快收降了拿下杏地、许邯,被提拔为征南大将军。
(秋,彭破杏,降许邯,迁征南大将军。)
可是,岑彭讨邓,则没有立即见效。
刘秀不想久拖、想速战速决,赶紧加派人手。
恰好这时候王常归来,刘秀就加派朱祐、贾复、耿弇、郭守、刘植、刘宏、刘嘉、耿植等高级将领,在王常指挥下,加快攻击节奏。
这确实是个超豪华阵容!
但是,在帝乡打仗,大家还是心存忌惮,战事大开,战绩却不佳。
岑彭攻打盘踞在堵乡的董�,邓奉不想唇亡齿寒,立即亲自率领1万多精兵过来搭救,两人形成对抗刘秀汉兵的犄角之势。
邓、董的手下都是南阳一带的子弟兵,正在起事之初,是士气正旺的时候,刘秀汉军以这样的豪华阵容,也拿他们没辙儿。
战斗打了几个月,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进展。
(�、奉皆南阳精兵,彭等攻之,连月不克。)
这样,战争呈现胶着状态。
不仅如此,更为麻烦的是,在激烈的战斗中,虎将、执金吾贾复身负重伤,而建义大将军朱祐则被邓奉活捉。
(祐军败,为奉所获。)
同时,日前配合王常大军前来讨敌的右将军万修、扬化将军坚镡也出师不利:万修在打南阳时病死军中,坚镡被邓奉、董�南北夹击,独木强支。
贾复勇猛超乎常人,作战一直所向无敌;而朱祐是儒将,打仗也向来谨慎。
很显然,这场战役规模也许不是最大的,但非常艰难与惨烈,刘秀的豪华阵容也失去了光彩。
刘秀焦急地认为:看来,对小邓、董�估计过低了!
………………………………
145、 诛邓奉
面对南阳一带十分严峻的军事形势,为了尽快扑灭这后院之火,刘秀决定:御驾亲征。
公元27年夏天,也就是北边涿郡太守张丰造反,渔阳太守彭宠加紧攻打据守蓟城的幽州牧朱浮的时候,刘秀亲自率领大军南征。
刘秀把北方战事放一放,打算先把南边摆平再说。
但是,他出师不利,一上来就遇到个下马威。
当他来到叶城时,不知道是轻敌,还是没有进入状态,遭到董部下数千将士的拼命拦截,他的大队人马一时无法前进。
正在这时,岑彭赶来救驾,大破董军,为刘秀解了围。
(三年夏,帝自将南征,至叶,董别将数千人遮道,车骑不可得前。彭奔击,大破之。
当然,刘秀毕竟有备而来,这次有惊无险,他迅速挥军抵达堵阳。
拿下堵阳,刘秀几乎没有费多大的力气。
一看刘秀玩儿真的了,董吓坏了,赶紧向他投降;邓奉知道刘秀的手段,也吓得连夜逃回了淯阳。
(帝至堵阳,邓奉夜逃归淯阳,董降。)
董、邓起事,固然有意气和投机的成分,对于早晚要跟刘秀对磕还是有思想准备的,可刘秀出手这么快,这哥儿俩确实没想到:毕竟兄弟刚刚竖旗啊!
卧榻之旁不能让别人酣睡,后院之庭,岂能容他人胡来!
刘秀这次亲征,率领的是豪华阵容,无论是队伍数量还是战斗力,均占绝对优势。
他志在必得,打算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把这一带摆平。
再说小邓,缩在淯阳很是不安,派人打探刘秀的下一步行动。
没多久,探子回来报告,说刘秀即将对淯阳用兵,正忙于调兵遣将,一队队兵马来来往往,连日不绝。
(见车骑一日不绝。)
不等小邓喘息,刘秀安排多位将军同时围攻淯阳:耿弇、贾复、岑彭、臧宫、傅俊等从不同的方向来打。
小邓本来就没有在淯阳经营多长时间,刘秀的这几个猛将一捅,很快就破了城。
小邓无奈,连忙弃城逃命。
在这儿,我们要顺便说一句,小邓并不像董那么不经打。
先前能在刘秀那儿受封破虏将军,说明他绝不是仅仅靠叔叔邓晨的姻亲关系才升职的;他能激于义愤扯起反旗,也多少有点儿自己的可恃之处;这次,面对几个将军,包括自己的首长的围攻,他弃城逃跑也仍然从容:带上了自己的俘虏兼首长、建义大将军朱祐。
也就是说,即使在刘秀如云的战将之中,他小邓也是个人才。
好了,看这边,几位将军不肯放手,破城后紧跟着小邓穷追不舍。
在小长安,双方接上手,又展开了厮杀。
刘秀随即赶到,亲自督战,要求几位将军务必迅速拿下小邓!
此刻,置身于小长安,这个宛城西南边几十华里的村落,刘秀不由得感慨万端!
大家可能不会忘记,5年前,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