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洛阳七日-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客渐渐地冷静了下来,此刻突然想起了库勒多提那,当即连忙起身,说到:“陈将军,吾这就随汝前去灭了库勒多提那!”
陈玄礼正欲答话,可李三郎却突然冷冷地说到:“李都尉今日已多操劳,库勒多提那一事就交给陈将军和张九龄吧。”说罢,李三郎又望了望小太白,继续冷冷说到:“汝还是照看好妻儿,免得他们再生事端!”
李三郎此番话顿时令李客明白,方才自己的行为已彻底激怒了李三郎,放在往日他断不会如此,李客连忙解释道:“李司丞,可。。。”
李三郎一抬手,缓缓说到:“此事就此决定吧!吾再多言!”李三郎转身继续向陈玄礼和张九龄号施令道:“张九龄听令,命汝迅通知各坊,所有人即刻回坊,关闭各坊门,在坊门外生火,防止大漠行军蚁入内!陈玄礼听令,命汝率两万大军在皇城外、各坊街道、城门处全面引火,以火杀死各地的大漠行军蚁!”
陈玄礼小声问到:可。。。四处引火,必定会将火引入民宅,可如何是好?”
李三郎看着陈玄礼,只短短说了四个字:“顾全大局!”
陈玄礼抬头望了望李三郎,又望了望李客,一时间竟然有些分神,李三郎见状,当即再次大声喝道:“汝二人听清楚了吗?”
二人连忙拱手,答到:“喏!”遂连忙退了出去。
太子望了望几人,轻轻摇了摇头,说了声:“本宫先去交付人犯,诸事汝等自行处置。”便转身离开了。
见众人走后,李客连忙一拱手,向李三郎说到:“李司丞,方才是李某无状,还望勿怪!还是让吾一同去诛杀库勒多提那吧。”
李三郎望了望李客,冷冷地问到:“试问李都尉,方才若是陈无忌真杀了汝的儿子,而吾让汝放了陈无忌,汝会照做吗?”
此问一出,身旁的裴旻和月娃不禁都大吃一惊,李三郎居然会有此一问,此问对于李客来说,答案毋庸置疑,可若是李客实话相告,必然再次得罪了李三郎,而李客也绝不是那种刻意奉迎之人;李客望着李三郎冷冷的眼神,最终选择了沉默,李三郎冷哼了一声,转身走了,二人都未再言语。
距离东宫不远处的一处宅子内,一个苍老的声音自顾自地喃喃说道:“七日,终将结束,可这一切就结束了吗?如果汝等这样想,汝等可就失算了!再过七日,七日之后,一切又会是一个新的开始,到时神都终究会再次变天。。。”
临近子时。
李客与裴旻站在了东宫大殿的屋顶上,此殿甚高,站在其上几乎可以看见神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部分的地方。二人并肩而立,远远望去,此时的神都早已是火光滔天,四处火海连成了一片,整个夜空都被火光映得通红,空气中弥漫着焦土的气味,远远地似乎还能听闻军队的呼喊声、人群的哀嚎声。。。不过不管是什么,此刻已经与李客无关了,对于神都来说,他终究是一名过客。
裴旻开口道:“李兄,汝认为陈玄礼和张九龄今夜能彻底消灭库勒多提那吗?”
李客没有多作思虑,当即答到:“吾料定必是可以,此二人虽然年纪尚轻,但行事能力是吾见过最为出众的,他二人日后必成大器,故今夜之事他二人必成,只可惜。。。”
裴旻接过话,说到:“只可惜,今夜之事必定会连累更多的无辜百姓!此火一焚,明日不知又会有多少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李客望着远方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裴旻继续问到:“那李司丞呢?汝如何看他?”
此次李客沉思良久,缓缓说到:“今夜之事,吾不会怪他,他毕竟不是普通人。”
裴旻一脸疑惑,继续问到:“李兄,何意?”
李客答到:“杀伐果断、睿智过人、胆识卓越、深明取舍之道,众人对其诚心归服,有才之人唯其所用,不为其所用者决议去之,此非凡人,此乃帝王之相,吾坚信不久之后,天下必在其手!而且吾也深信脚下的这个帝国在他手里也会更加昌盛!”
李客此言,不禁令裴旻面色大变,不过仔细一想,也在情理之中,于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二人沉默良久,裴旻再次开口道:“李兄日后有何打算?”
李客长叹一声,答到:“今日之事,吾已彻底得罪了李司丞,正如方才所言,天下终将入其手,碎叶城是回不去了,吾将难再有立足之地,此后恐唯有隐姓埋名、浪迹天涯,吾打算明日一早便走。”
裴旻淡淡一笑,说到:“李兄,至于如此吗?”
李客答到:“至于!他是真正的帝王,断不会容许这世上存在任何对他不利的人或事。”
裴旻继续问到:“那今后想找李兄饮酒怎么办?”
李客笑答到:“每逢上元,李某定会拜访裴兄!”
裴兄点了点头,缓缓说到:“最后一问,小太白今后作如何打算?吾可是他的师傅。”
李客哈哈大笑起来,答到:“吾可是他的父亲!汝与吾今日约定,以十五年为限,若是李某尚苟活于世,则吾儿替吾与裴兄一战,一决高下;若吾苟活不了十五年,则请裴兄悉心调教吾儿,让他得以成才!”
裴旻伸出了右手,说到:“一言为定,击掌为誓!”
李客淡淡一笑,也伸出了右手,与裴旻击了一掌,答到:“一言为定!”
二人身后,仍是火光滔天,火光之上,则是一轮大大的圆月。
此刻,子时已过,神都七日,毕。
(本章完)
………………………………
神龙政变(上)
上元节的大火整整烧了一夜,直到第二日清晨的一场大雨才彻底浇灭了神都的熊熊大火,神都城内许多地方变成了焦土,这座千年古都又经历了一场浩大的劫难,不过相较东汉末年,董卓那一次焚烧洛阳,已算是万幸。
李三郎、陈玄礼、张九龄等人率领数万军士整整奋战了一夜,天亮时分,大部分大漠行军蚁已悉数葬身于火海之中,少数残余也被军士用火逼到了洛水河中,这场与库勒多提那的战争算是胜利告捷,可李三郎几人望着尸横遍野的白骨和在大火中无辜葬身的百姓,心中却实在高兴不起来。后来据统计,在本次浩劫中,被库勒多提那所杀、被大火所焚、人潮窜动踩死者达数万人之众,清理尸体时,白骨和尸堆积得如同一座小山一般,其他负伤者更是不计其数;最终,朝廷将罪魁祸皆归于了张氏兄弟,其他人的过失却只字未提;不过,经过此刻劫难,李三郎、陈玄礼、张九龄却名声大噪,宛如救世主一般,相反,李客、裴旻却似乎被人们给遗忘了。
第二日一早,李客便到龙安司准备辞去神龙都尉一职,李三郎望了望李客,二话不说便准了,李客带着妻儿又到东宫拜别了太子,便匆匆离开了神都,出了城门马不停蹄地朝巴蜀赶去。
裴旻本就无官无爵,李客走后,他便回到了自己的小茅屋,所幸昨夜的大火并未波及他的茅屋,裴旻再次隐于其中,过上了曾经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张易之兄弟被陛下带回皇宫后,不知出于何原因,一直未被审询,只是关押在了离集仙殿不远的一处偏室内,众人皆知此二人罪恶滔天,可女皇帝不先话,谁也不敢妄加进言。
正月二十二,上元节后第七日,卯时初刻。
女皇帝病情加重,近几日并未临朝,太子李显则忙于神都的善后事宜,连日以来,太子已是精疲力竭,好在有李三郎等人相助,神都之内也算是大致安定了下来。
此时,太子正用朝食,计划着今日再到神都各处巡视一番,突然宦官气色慌张、焦急地跑了进来,颤声道:“禀。。。禀报太子,东宫外来了大批军士,欲见太子。。。殿下!”
“什么?”太子当即一惊,面色大变,手中的汤勺直接掉落在了桌上,他颤声问到:“大批。。。军士!何人领军?欲行。。。何事?”
宦官颤声答到:“领军的是李多祚、李湛和王同皎,只说了欲见太子殿下,可未言明所谓何事。”
太子一听来人的姓名,更是震惊,不禁陷入了沉思,这几人皆是张柬之的朋党,往来甚密,那王同皎虽是自己的驸马都尉,可交往不多,此刻忽然带大批军士到此,又欲何为?上元当夜,从事情突变开始就不见了张柬之的身影,近几日又托病不出,今日又突然命几人带军士到此,难不成。。。
想到此处,太子连忙向宦官
(本章未完,请翻页)
说到:“汝快去告诉他们,本宫今日身体不适,择日再见,让他们尽快带着军士退了!”
“喏!”宦官刚欲转身出去,却又被太子给叫住了,太子继续说到:“快派人从后门出去,把此处之事告诉李三郎,让他设法处之!”宦官听罢,点了点头,连忙跑了出去。
可过了没一会儿,宦官又折了回来,神色慌张地说到:“回禀太子殿下,他们说是今日不见到太子殿下就不肯走!”
太子听罢,更是大惊,心中暗想到,此伙人到底意欲何为?太子不免有些颤声地问到:“那找李三郎的人派出去了吗?”
宦官连忙点了点头,答到:“已经派出去了!”
此刻从远处又传来了巨大的敲门声,宦官吓得连忙把头磕到了地上,紧张地说到:“依小人。。。之见,太子殿下还是出去与他们周旋一番吧,即便李司丞赶至此处也要时间啊,避而不见,万一。。。”
太子颤抖着手指向宦官,说到:“汝。。。无用之辈!”说罢,便一声叹息,无奈地走了出去。
东宫大门仍然被拍得巨响,太子战战兢兢地走到了门后,太子环视了一番,东宫内的宦官、婢女早已被吓得躲到了墙角,瑟瑟抖,太子也指不上这些人,于是鼓足了勇气,终于下定了决心,朝门外喊到:“吾是太子李显,何人在外喧哗?”
门外之人听清了太子的声音,当即停下了拍门,大声答到:“回禀太子殿下,吾乃驸马都尉王同皎,特来觐见太子殿下。”
太子答到:“来者何事?”
王同皎大声说到:“回禀太子殿下,先帝把皇位传于太子殿下,可殿下却无故惨遭废黜,幽禁于这东宫之中已二十余载,吾等替太子蒙冤叫屈;张易之兄弟犯下滔天大罪,可至今未受惩处,吾等深感不公,吾等今日已联合羽林军和众朝臣,誓要为太子殿下讨回一个公道,诛杀险恶小人!恢复李氏江山社稷,众人相推,特派吾来迎接陛下。”
太子听罢,不禁面色大变,这是要动兵变、造反啊!可门外之人他又如何敢轻易相信,一时间太子只能愣住原地,不知所言;王同皎见太子不答话,于是又大声拍门,问到:“太子殿下,在听吗?”
太子慌忙答到:“在。。。在听!”
王同皎再次大声道:“那就请太子殿下开门,随吾等到玄武门带大家起事,以慰众望!”
太子又犹豫了半晌,缓缓说到:“张易之等奸险小人确实得而诛之,可眼下陛下病重,吾等冒然进犯,必定令天子受惊,汝等又于心何安?依本宫之见,此事还是等日后再图不迟!”
太子此言明显激怒了门外众人,李谌接过话大声说道:“太子殿下此言差异!众位朝臣、将军、将士为了国家社稷,不顾个人安危,舍弃自家性命,动此事,太子殿下如何能够因为怕惊扰了陛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下而放弃此事呢?若今日事不成,所有身陷此事之人必将遭受最严厉的酷刑,太子殿下于心何安?哪怕真要让众人放弃,也请太子殿下亲自前往制止,吾辈无能,实不能代为办理此事!”
李谌的话已再明白不过,众人此时起事已是把自己的性命都豁出去了,如箭在弦上,不得不,若是自己执意不从,料想祸事反倒是会来到了自己的头上,太子连忙向一旁的宦官低声问道:“李三郎可曾到?”
宦官摇了摇头,此时大门又响起了巨大的拍打声,太子异常心焦,终于他长叹一声,心中暗自想到李三郎怕是等不了了,再僵持下去,兴许外面的军士怕是准备破门而入了,到时恐又成了另一番结果。于是,太子大声说到:“诸位将士忠义,本宫这就开门!”说罢,朝一旁的宦官使了一个眼色,宦官遂跑了过去,缓缓地打开了大门。
见大门打开,李多祚、李湛和王同皎当即带兵涌入,太子望着涌进来的兵士,心中顿生紧张,此刻他仍不确定眼前众人到底作何所图。所幸,三人没有妄动,只是径直来到了太子身前,当即跪地,大声说到:“张柬之大人、崔玄暐将军、桓彦范将军等已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到了紫微城玄武门外,末将等人特来迎接太子殿下!”
太子心中暗暗叹到,此事果然是出自张柬之之手,难怪几日闭门不出,原来全是在为谋划今日之事,太子又朝门外望了望,仍不见李三郎等人的身影,只能长叹了一声,说到:“有劳众位将士!”
太子话音刚落,王同皎便起身上前一步直接抱起了太子,太子大感震惊,可此刻也只能任其摆布,王同皎抱着太子缓缓走出了东宫,直接将太子抱上了一匹高大的骏马,太子左右望了望,此时东宫外至少聚集了几百名军士,李多祚一声令下,众将士开始起程。
不一会儿,太子便随着众人来到玄武门,玄武门前早已聚集了大批军士,领头的正是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等人,众人见太子已至,连忙下马行礼,太子望了望众人,冷冷一笑,大声说到:“张阁老,汝与诸位辛苦了!”
张柬之听罢,不为所动,转身大声朝众军士说到:“太子殿下有令,起进攻!”说罢,便冲出数人,斩断了玄武门的门栓,推开了大门,众军士遂跟着进入了宫中。
几百名军士训练有素,目标清晰,一进了玄武门,便不再他顾,径自迅地朝集仙殿赶了去,太子李显心中暗暗叹到,张柬之此番行事定是经过了多日的谋划,方能有此结果,看来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武三思、太平、张易之等人蓄谋已久而不能成之事,今日老谋深算的张柬之恐怕是要成了。
太子骑在马上没有多言,只是随着军士朝集仙殿而去,此刻他也无需多言,凡事早已在张柬之的计划之内。
(本章完)
………………………………
神龙政变(下)
不一会儿,所有的兵士都赶到了集仙殿外,一路之上并未受到任何阻拦,太子李显看在眼里,心中顿明,看来这皇宫中的禁军皆早已归入了张柬之门下。
太子到达集仙殿时,殿外早已聚集了几百名的军士,从兵士铠甲来看,分属禁军!领军的不是别人,正是相王李旦,太子见其早已在此,心中顿感大惊,原来他也事先加入了此次政变的阵营之中,太子的目光穿过了相王,在他身后的正是太子方才等了许久,却未见其人的李三郎、陈玄礼和张九龄。
直到此刻,太子李显才如梦方醒,原来此次政变,只有他自己一人被蒙在了鼓里,众人皆早已做好了准备,太子虽然心中窝火,可如此看来,也算是大势所趋吧,事已至此,太子不禁长叹一声,心中终于多了一份释然。
禁军前已被五花大绑,跪地了十余人,太子见状骑马上前查看,原来被绑之人皆是张易之在朝廷之内的党羽,此时相王也骑马迎了上来,一拱手说到:“见过太子殿下!”
太子没有答话,只是朝相王点了点头,相王继续说到:“今日寅时三刻,吾已率禁军趁夜突袭了张易之的党羽府邸,现在张易之的党羽皆在此处,无一逃脱,请太子殿下过目!”
太子瞥了一眼跪地的众人,缓缓答到:“王弟所行之事,本宫料想必不会有所差池,主犯张易之、张昌宗现在何处?”
听罢太子问话,相王当即一挥手,禁军中走出了一人,太子仔细一看,竟是高力士,高力士一拱手答到:“见过太子殿下,小的知道他二人囚于何处,吾这就去把他二人带至此处。”说罢,转身带了几名军士便离开了。
太子意味深长地望了一样相王,小声说到:“王弟,吾等如此行事,合适吗?陛下她。。。”
相王答到:“兄长,陛下早已不是吾兄弟的母亲了,难不成兄长忘了上元时她是如何对待吾的吗?”
太子叹了一声,继续说到:“可她毕竟是吾二人的至亲,此是如何也改变不了的。”
相王继续答到:“兄长请放心,今日吾等只是诛杀罪人张易之一党,并让陛下归还李唐江山社稷,绝不会对陛下不利的。”
太子听罢,只能点了点头,喃喃道:“希望如此吧!”
不一会儿,高力士便连同十几名军士把张易之、张昌宗二人给带了过来,太子见状大惊,二人既没有更换囚服,更没有刑具加身,仍然一副锦衣玉食的模样,此时张柬之也骑马来到了太子身前,见了张易之二人怒斥道:“无耻之徒,犯下如此滔天罪恶,事到如今,居然还能如此度日,实在令众人心寒!”
张易之四下望了望,顿时也明白生了何事,于是冷冷地说到:“那又如何?汝等带兵到此生事,忤逆犯上,就不怕被诛灭九族吗?”
二人谈话之余,相王突然有些神
(本章未完,请翻页)
色一变,俯身向高力士小声问到:“此二人武功高强,如此不加带刑具,岂不是危险?”
高力士拱手答到:“还请相王放心,几日以来,吾已悄悄让人在其饭食中加入了软骨散,此时他二人绝无任何还手之力。”
相王听罢,终于点了点头,脸上的不安之色顿时消去。
张柬之继续大声道:“如此奸险之人,老臣不屑与汝等做口舌之争,来人,将二人斩立决!”
张易之听罢,当即大惊失色,大声说到:“汝敢!”
张柬之冷冷一笑,答到:“汝看吾敢不敢?动手!”
张易之四下扫了一眼,只见太子、相王皆不动声色,看来张柬之是动了真格,于是想出手反击,可刚一运动,突然手脚一软,竟瘫倒在了地上,此刻他二人方才明白,原来自己早已被人暗中下了毒。
几名军士强行架起了瘫软的张易之、张昌宗,纵是二人如何大声呼救,众人也是置若罔闻,二人被强行带到了集仙殿的廊下,兵士手起刀落,没有丝毫犹豫,两颗人头同时落地。
太子望着被处决的张易之和张昌宗,心中不免想起了往事,要说对此二人的痛恨,也许任何人都比不上太子李显,只是碍于形势,他只能隐忍不罢了。张易之兄弟专政,太子李显的儿子邵王与女儿永泰郡主、妹婿魏王曾暗地里讨论过,不想此事被张易之的耳目获悉,张易之于是便扭曲事实地大肆向女皇帝进谗言,女皇帝听信谗言,不仅责骂太子,还严令太子从重严惩,万般无奈的太子只得逼令儿子和有孕在身的女儿自缢而亡。张易之兄弟仍不肯罢休,又将魏王下狱,直至逼死。因为此事,太子失去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女婿和一个未来的外孙;太子对他二人的恨可想而知,故此刻亲眼望着他二人被斩,心中也算是多了一份快意和慰藉。
张柬之看二人已伏诛,于是说到:“请太子和相王进殿吧!”兄弟二人互视了一眼,于是带着众人开始朝集仙殿内缓缓走去。
女皇帝今日精气神尚好,一直安坐于大殿之上,刚才殿外的动静惊动了女皇帝,正欲派人察看,却见众人闯入了大殿之内,当即大为吃惊,但她毕竟贵为天子,稳了稳神,于是向众人大声问到:“朕适才听见殿外有异动,到底是何人作乱?”
见女皇帝问话,张柬之当即上前一步,拱手答道:“张易之、张昌宗阴谋造反,臣等已奉太子之命将其二人斩于此,此二人诡计多端,耳目众多,老臣恐走漏了消息,故事前未向陛下禀报。在皇城重地举兵诛贼,惊动了陛下,老臣等最该万死!”
女皇帝听闻他二人已被斩,顿时面露惊色,悲从中来,她万没想到,眼前诸人竟敢如此大胆,但以女皇帝的睿智,她顿时明白,诛杀此二人仅是借口而已,真正欲行之事乃是逼宫!
女皇帝极力
(本章未完,请翻页)
平复着自己的情绪,朝人群中望去,终于目光落到了太子李显身上,她缓缓开口道:“此事是汝让他们干的吗?”不待太子回话,她继续说到:“既然他二人已被诛杀,那汝可以回东宫去了!”
太子面对自己的母亲正不知如何应对,桓彦范上前接过了话,大声答到:“回禀陛下,太子断不能再回东宫,太子年事已高,却一直屈尊为太子,实为不妥!现天意民心,无不感念李唐之恩德,故还请陛下将帝位传于太子,上顺天意,下顺民心,免得日后多生事端!”
女皇帝听罢,顿时大为愤怒,喃喃道:“李唐!传位!多生事端!汝等这是在威胁朕吗?”
众人听罢皆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