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之山寨英雄-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长庚听完没在言语,他这个时候最不想得罪日本人,白种人在欧洲死磕,日本人在中国正是势力扩张时期,自己又是羽翼未丰之时,还是先谋求身边大毛子的利益实在。
日本目前正处在大正这个政治还比较min zhu时代,军国主义还没有兴盛起来。日本zhèng fu对中国也是以谋求经济利益为先,鲸吞中国的野心也只是偶尔想想而已。说心里话,老袁是个爱国者,尤其在反日态度上是比较明确和坚定的。所以日本才转而支持南方革命党反对袁世凯称帝。等老袁称帝一结束,日本立刻又转向支持北洋zhèng fu。
日本驻哈领士馆在花园街,是一栋黄色的小楼,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后世李长庚来哈开招商会时,到这里参观过。在伪满时期,日本领士馆搬迁后,这里改做为731部队的队员宿舍和“特殊实验材料”的最大供应地与转运站。
如今在次来到这个让所有中国人痛恨的地方,李长庚也是别有一翻心情。田野大雄为了显示对李长庚的尊重,见到他的车队便带着一群人迎了出来。
“鄙人代表大日本帝国驻哈尔滨领士馆所有人员,以及在哈居住经商的日本侨民,欢迎市长大人的到来。”
“领士先生客气了,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有着上千多年的传统友谊。同为亚洲大国,共同担负着黄种人复兴的历史责任。随着欧战的爆发,中日两国关系即将进入新的契机和起点。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机遇下,我做为哈尔滨市的市长,决心与日本朋友展开一系列合作。在双方互利互惠的原则下,开创中日友好的新局面。”李长庚无耻地背诵着后世领导人的外交言词。说一衣带水心里想的确是一刀带血,口中的友好邻邦,心里琢磨的确是如何对付的生死大仇。
田野一雄听了李长庚的话语,很是吃惊,这与现在大多中国官员的说话方式完全不同。看来今晚的收获将是大大地!
………………………………
第三十五章 市长探戈
在这个时代搞舞会是很时髦地个事,可在李长庚眼里简直是土得掉渣。唯一说的过去的,就是有一支小管琴乐队还过得去,可大家似乎对那个钢丝留声机更感兴感。
水津弥吉察言观色地问道:“市长先生不喜欢舞会吗?”
李长庚楞了下,要知道他在后世可是夜夜笙萧,当然大多是在高级会所内潇洒,和这样的小场面比起来,简直就是天上地下。跳个舞什么的,早就磨得不比专业演员差多少。李长庚脸上不屑的表情,被水津弥吉误会为他好像是其它中国官员一样,要么一脸色象,要么排斥的厉害,看李长庚的表情肯定是后者。
“会啊,当然会!”李长庚耸肩膀,显然他没意识到水津话里面的意思,跳个舞很难吗,当官的不会跳舞肯定有残疾。当然也确实有不太会跳的,但抱个美女走个慢四快三又难不倒人。
“那就请市长先生,跳开场的第一支舞吧。”水津弥吉很有礼貌的来个90度鞠躬。
李长庚这才明白过来,水津弥吉是给他来个上屋抽梯。开场舞按照西方的要求,第一支舞必须是由大人物或专业演员跳才行,跳舞者要把现场气氛带动起来,没有经过学习,一般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好的,可是我还没有舞伴。”
“这完全没有关系,我会给你介绍一位好舞伴,美国驻哈领士,麦克。吉姆的夫人劳伦夫人,是位热情的西班牙女郎,他的舞姿非常漂亮,我可以代你去邀请。”水津弥吉笑道。
李长庚拍拍水津弥吉的肩膀,“这是不礼貌的行为,还是我自己去吧,你给我指一下就成。”
水津弥吉楞了一下,指了下位置,“跳什么曲子?”
“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要第三小段就成。”
水津弥吉一听就知道自己一翻白打算了。
李长庚很绅士的走到美国驻哈领士麦克。吉姆和他夫人劳伦坐的小桌前:“我一进这个会场,就听说麦克劳伦夫人的舞姿是全场跳得最好的。可以有幸邀请夫人与我一起完成一支开场华尔滋吗。”
西班牙人的热情是世上公认的,劳伦夫人热情地站起身来:“你就是新上任的市长吗,看起来你并不向传言的那样像个屠夫。看起来还很年轻很绅士,我接受你的邀请。”
“是的劳伦夫人,中国有句老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没有传言的那样象个屠夫,让你失望了,实在抱歉。”
“哈哈,市长先生你很幽默,我喜欢这样的男人。”
“是的西班牙女郎。嗨,吉姆,我们一回好好聊聊!”
李长庚在后世上大学时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当过一年的交换生,所以他对美国的了解远远高于欧洲人。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和语气,立刻得到了麦克。吉姆的好感。
“市长先生,你一定去过美国对吗,我喜欢你的口音,一会我们聊聊。”
随着音乐响起李长庚与劳伦来到舞场中心,随着节奏两人开始跳了起来,李长庚的华尔滋只能说一般,好在够流畅,加上他官二代的气势,到也跳得有那么个架式,其实李长庚最拿手的是阿根廷探戈,尤其是闻香识女人中的那段探戈,跳得尤其好。之所以没有跳,实在是这里面男女间挑逗的动作太多了,怕与身份不符。
到是劳伦发现了李长庚心思:“市长先生,你的激情很含蓄。”
“我平时跳探戈多些,华尔滋只能说跳得比较应付。”
“那我们在来首探戈如何?”
“那我们跳一步之遥。”李长庚见劳伦有些发楞,意识到这时候可能还没有这首曲子。
“这是一首很不错的曲子,我一个阿根廷朋友作的。要不然一会我下去教教那群笨蛋,结束的时候我们在跳。”
结束了华尔滋,李长庚找来纸笔,开始写乐谱。李长庚有个悲惨的钢琴童年,逼他学钢琴的不是别人,正是一身军装,脸上不苟言笑的外公。用他老人家的话说,不懂音乐的军事家,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家。也不知道从那弄来的歪理,老人家坚信不移。棍棒加身的学习环境,让李长庚钢琴一直到大学毕业都没放下,zhong yāng音乐学院的专业考级都考到七级。丰富的乐理知识,李长庚只用了一会工夫就写完了一步之遥的探戈乐谱。扔给乐队,让他们自己看会。李长庚却不知道,正是这首乐曲让他第一闪名扬世界,这首曲子也被称为市长探戈。
日本驻哈尔滨领士田野一雄在旁边全神关注地看着,这个家伙到是个乐痴,见李长庚熟练的画谱,就知道眼前这位是个行家,顿生知已之感。李长庚在他眼里高贵了不少!
“李桑,可以这样称呼你吗?”
“为什么不行,当然可以。”
“你是我见过最懂音乐的中国官员,真的很不错,我们会成为朋友的。”
“哦,我也是这样想的一雄君。听说你非常喜欢音乐对吗?”
“是的,我很喜欢音乐创作,如果不是从仕的原因,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日本的音乐家。李桑你知道吗,我们听到越来越多的音乐都是欧洲人作的,我很不服气。”
“一雄君,我和你有一样的感受,欧洲人在文艺复兴后,向得到上帝的眷顾一样,人才辈出,而亚洲人除了中国、日本、泰国三个主权du li的国家外,都变成了殖民地。更何谈音乐家了,不过我觉得这场欧战也许会给我们带来转机。我也一直很喜欢音乐,差一点就把音乐当成职业了。其实我觉得中国人、日本人不光外貌相同,骨子里的东西也是相同的。我对欧洲人的音乐成就很佩服,但却并没有认同感。”
“李桑你说的太好了,认同感这个形容太准确了,这也是你对梁任公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话的核心思想吧。”
“不错,每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生,都与这个民族生活的地域,自然风光,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日本的文明是农业、渔业生产中形成的,一千多年前,又与唐朝文明进行融和,形成了日本自己的民族文化。现在日本提出脱亚入欧这个荒谬至极的观点,竞然还大受吹捧,就连中国人也跟着接受这种观点。这很让人愤恨,不知道宣传这样口号的人是什么居心,我觉得这比直接军事入侵还要可怕,想一想一百年后,我们的子孙们还会听到传统的日本歌曲吗。这只是举一方面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还有更多。这样的改变会让我们失去民族性,会让我人失去自己本民族的认同感。
当然我也不是完全否定和不接受西洋的东西,我一直在想有没有一个可以接受的契合点,即能接受西洋音乐的优点,又可以保留民族音乐的独特性。”
“李桑,你真是我的知已,我也一直也有这样的想法,只是打不开思路,你能指点我一下吗?拜托了!”
“一雄君客气了,我这就用钢琴为你演奏一曲。”
………………………………
第三十六章 山寨钢琴曲梁祝
田野一雄鼓掌道:“请市长大人为我们演奏一曲。”
李长庚坐在钢琴前,扫了周围一眼,周围人什么表情都有。只有田野一雄态度最为端正!
随着一阵熟练的指法练习后,李长庚开始进入状态,梁祝那优美动人的旋律开始缓缓从指尖流出。李长庚有段时间没摸钢琴了,这次用到的钢琴和后世他家里那部两百多万软妹币的斯坦威没法比的。但李长庚这会却是激情满满地弹奏起整章梁祝。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的小提琴协奏曲,要想用钢琴独奏的形式表现出来,难度可想而知。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从十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大约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是主题再现。
当最一段进入高cháo部分的化蝶,随着最熟悉旋律的响起,李长庚的弹奏已经完全进入状态,这时候什么琴已经无所谓了,什么政治外交也都无所谓了,有的只是他想表答出那种中国最美的音乐。
当最后一个音符结束,李长庚夸张的高举双手,然后缓缓将手放下的动作用了几十秒的时间,然后起身行礼。
台下众人直到李长庚起身行礼后,过了几秒中,人们才疯狂的鼓掌。随着长达六分钟掌声的结束。德国驻哈领士康德拉上前拥抱李长庚,“尊敬的市长先生,我是德国驻哈领士康德拉,我向你肯定的说,你不应该成为市长,你应该在维也纳,在金色大厅里演奏你的东方音乐,你会成为世人的尊敬成为音乐家。”
“感谢你的赞美,但我觉得在中国、在哈尔滨,这里更需要音乐。”李长庚笑着回道。
接着李长庚被一群外国公使夫人小姐们围在中间,不停的被献上拥抱和亲吻。当李长庚挣扎着冲出包围圈的时候,他整个脸都成红色的了。
李长庚在次走上台行礼后说道:“谢谢众位女士们的热情,我决定今晚不洗脸了,因为这是你们给我最好的赞誉。刚才我演奏的是一部中国传统爱情故事。名字叫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故事已经在中国流传了近一千四百年。
在中国古代东晋时,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又名:祝九妹),女扮男装到杭州游学,途中遇到会稽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终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
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红妆,yu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
之后梁山伯在鄞当县令时,因过度郁闷而过世。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投入坟中,其后坟中冒出一对彩蝶,双双飞去离开了尘世。
这部民间传说呈现一段唯美彻骨、惊天动地的爱情。出身富裕人家的祝英台反抗传统社会对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缚,争取到与男孩子一同读书受教育的机会。继而挑战长久以来“门当户对”的观念,与同窗三年的平民子弟梁山伯相恋,为自己争取婚姻zi you。然而,保守的年代却棒打鸳鸯两分离。但梁、祝的情,终究感天动地!二人溶入多彩、zi you的天空,化身为蝶,所经之处,花儿漫天开放。
我们透过祝英台女扮男装所表现的反抗封建礼教的表层思想,能更深一步地把握到社会进步中要求男女平等、呼唤女权回归这一深层的民族潜意识。如果没有梁祝的悲剧,人们就不会认识到传统的包办婚姻制度的弱点和局限,就无法看到其他选择的可能性。传统的婚姻制度就将继续保持原样。
如果说,梁祝婚姻被残酷葬送具有强烈的悲剧意义,那么它的“化蝶”结尾便富有积极意义。活着追求不到的东西,在死后继续“追求”,终于得到。“化蝶”的结局,正是日益厚积的冲击封建礼教的强烈社会心理的生动反映。千百年来,这种结局鼓舞着人们向一切顽固封建势力作顽强的抗争。”
随着李长庚的讲述和评价,台下的女士们一边疯狂的鼓掌一边要求他重新演绎一遍。李长庚如众所愿的在次坐在钢琴前,这次李长庚更加进入状态。当一曲弹奏完毕后,李长庚激情的朗诵道:“生不同谐死同葬,不枉结拜一炉香。泪染双翅化彩蝶,天长地久不分离。”
听过了这部爱情故事,对这琴曲的感受更加深一翻,尤其是化蝶那段最为优美的旋律回荡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中。
李长庚笑着起身在次向众人行礼。当然这次掌声更热烈,但却没有向上次那样的拥抱送吻的热情。多数人都被故事的情节和演奏的精彩吸引住了,此时正是女权运动的兴起,在场的女人们都在想着怎样向朋友们传答这个故事。
田野一雄终于从身高马大的洋人围墙中挤了进来,在李长庚面前,毕恭毕敬地连鞠了三个躬。“李桑你是我见过最优秀的亚洲音乐家,你实在太了不起了。你让我认可了一个道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是的,很高兴一雄君你能明白这个道理,我也相信你比那些欧洲人来,更能理解这部故事和音乐带来的感受。因为我们的文化是相通的,这是我们两个民族一千多年来,共同价值观世界观的认同。你看我用欧洲人发明的钢琴演奏出来的中国音乐,就能说明一个道理,乐器只是一个载体,这不是关健,关键在于是否有民族的东西。民族不是排外,而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李桑,你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你的观点让我深感佩服。相信我们的合作将会是卓有成效的!”
李长庚拍拍田野一雄,用教育小弟的口气说道:“是的,亚洲很大,放得下中国,也装得下日本,我们是天然的朋友。”
田野一雄小学生一样的连连点头。“你说的很对李桑,中国和日本是天然的朋友,可你为什么不向大日本帝国的银行贷款,而向俄国人的道胜银行提出贷款。作为朋友,我一定会尽力为你提供比俄国人更加优惠的贷款条件,甚至不会向以往那样,要求用土地和税收做为抵押。”
李长庚转了转心思,日本人只要敢贷款,老子还怕什么,中日早晚要有一战,到时候找个借口就能冠冕堂皇的赖账不是。现在不妨先给日本人点小利,到时候老子连本带利的吞下去。这样的手法后世咱可见多了,都不用过脑子就能说出十个八个。
“一雄君,向俄国人贷款的提议也是出于外交方面的考虑,希望你能理解。但我向你保证,我是完全有能力向日本银行方面提出同样额度的贷款要求。但我要准备一段时间,把贷款方案做详细,我是不会让日本朋友为难的!”
………………………………
第三十七章 超级城市规划
第三十七章
李长庚在到哈尔滨的第五天正式搬入松江道台府,这里已经被改为哈尔滨市政公署。这是一座坐北面南,按古式建筑布局,呈对称式,左文右武,前衙后寝,中轴线上由外至内依次为照壁、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宅门、三堂(内宅或上房),东侧线上由北至南有衙神庙、书房、厨房、戈什房、杂项人房。西侧线上有冰窖、督捕厅、洪善驿、会华官厅、会洋官厅。院墙内有车棚、马号、茶房、粮仓等,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
自从那日在日本领士馆晚宴结束后,李长庚就成了各国领士馆的常客,音乐家市长的名号也不经而走,也有了一群狂热的粉丝,最为疯狂的就是美国领士的劳伦夫人,她几呼是找遍了借口邀请李长庚参加各种宴会。什么屠夫之类的传言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就连哈尔滨的各家报纸,每天都在盛赞这位音乐家市长大人的多才多艺。
李鸿漠这些天都带着下面官吏,不停地向李长庚汇报地方政务,他对李长庚抓大放小的政务处理方式非常满意,觉得自己真是跟对了人。
随着对地方的了解,李长庚吃惊的发现,哈尔滨的工业基础比他想象的要好上许多。不但有前清道台杜学瀛在任时任用交涉局职员奚廷黻创办了哈埠华人的第一张报纸《东方晓报》;而且还垫付官股,资助民族资本创办耀华电灯有限公司。可以说道台府小金库里有一笔非常丰厚的资金流。
更令李长庚吃惊和兴奋的是,哈尔滨目前竞有十六万外国移民,这些人有艺术家、建筑商、小资本家、商人、工人、手工业者、甚至还有不少教师,这些人几呼包含了各行各业。另外哈尔滨的中国人也开办了不少商铺,这和上海卖办资本不同,这些人大多是从小生意做起,市场活力非常高,不少都已经初具规模。
李长庚这时开始仔细考虑起哈尔滨的未来发展规划,此时哈尔滨下辖的各地主官,都在会华官厅里等候着市长的到来。
拿着一份厚厚材料的李长庚,匆匆走到主位坐下来。没有任何寒暄地直入主题:“今天要和诸位讨论一下,哈尔滨重新规划建设方面的问题。哈尔滨的城市建设要有一个中心区,那就是南岗区,这里将变成整个黑龙江省乃至整个东北亚的政治、经济、商贸、文化、科研、金融、交通、教育中心。
其次是道里区,在这里要建成两座飞架松花江南北的铁路、公路大桥,这里将发挥哈尔滨水路和陆路交通方面的地域优势,以运输业为核心,规划一批高档餐饮、住宿、购物等场所。形成一个外贸、商服为核心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然后是道外区,就是这片区域,今天以前这里归中东路铁路局管理,也就是诸位脚下踩着的土地。现在这里的行政权属于中华民国了,就在此时我宣布松浦市市议会正式解散。新的道外区将成为哈尔滨的轻工业中心,以食品加工,服装,纺织、日用品等产业为主,在这里将建成一座五万平米的商贸市场,以此为龙头,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香坊区这里,将建成医药、化工、建材、五金、钟表、玻璃等行业为核心的化学、建材、精密仪器方面的工业区。
平房区这里,将是未来哈尔滨能否崛起的关健所在,因为这里将成为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重工业区,这里现在是一片空白,但我想信只有在一张白纸上才能画出最美丽的图画。这是我作出的详细规划图,这里是水、火联合发电厂、这里是联合钢铁厂、这里是电机制造厂、这里是齿轮厂、这里是特种钢材厂、这里是有色金属加工厂、这里是车床厂、这里是铝材加工厂、这里是发动机工厂、这里是农业机械厂、这里是武器工厂、这里是火车制造厂,这里是造船厂。这片区域将成为以钢铁产业为龙头,拉动其下游重工业工厂的发展。
其它县城将全力发展现代化农牧业,并对大豆、甜菜两大经济作物进行产业深加工整合。五常等水域优良的地区,要试种水稻。”
李长庚的一顿神侃,手下的官吏们都晕头转向,这位爷睁着眼说瞎话那吧,还什么世界最大的工业区,你奶奶的,现在哈尔滨啥工业不都是洋人造的,这位爷到是把外国人忽悠的挺好,什么夫人小姐的随便抱,人家外国男人还不在呼。
呼兰县的县长于宝山是个比较直率的人,起身说道:“市长大人,下官对你说的工业什么的不太懂,但农业还是懂些的,黑龙江可以种植水稻吗?恐怕整个东北都不行吧!”
“哈哈问得好,以前是不行,可现在我说行就行。”李长庚故意买官子说道。
底下一阵乱哄哄,什么你说行就行,这是什么罗辑,你是玉皇大帝怎么着。李长庚见效果达到了,才咳了一声接着说道:“现代科学日新月异,什么事情都在进步,先说一下东北土地的肥力,相信大家都没有异议吧。”
“没有,没有,这有什么异意,东北的黑土,捏一把都能揝出油来,肥得紧,肥得紧。”底下人参差不齐的说道。
李长庚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