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之山寨英雄-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见能力超凡。”
“哈哈,皙子先生,这里面的道道,说穿了不值一提,无非是空手套白狼的手法,与江湖人无异。在者说列强国家随着二次工业革命,各国工业产都存在产能过剩的弊端,要想缓解产能压力,一是扩大内需,二是向外贸易,三是通过金融手段,将资本外流。所以说现在虽然欧洲各国都在打仗,但做为资本家,更愿意将自己本国的资金向国外转移,贷款就是种很不错的方法。”
“噢,如此说来,启不是周俞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杨度疑惑道。
“小道尔,皙子先生每日为大总统cāo劳,自然关心不到商贾小事。”
“这可不是小事,皙子寡闻了,如此说来大总统的大借款岂不吃亏了。”
“算不上吃亏,国家借款,政治因素也是包含在内的,就是列强间借款条件也好不到那去。只是中国仍使用银本位的话,在国际金融贸易方面难免要吃许多亏。”
“啊,这是为何?”杨度正色追问道。
李长庚伸出手掌张开五指,说道:“五个字而已,中国不产银。其实这是个老问题了,明朝时期,随着欧洲人用南美洲的白银与中国大量贸易,影响了中国原有铜钱货币体系的稳定,是导致当时禁海的一个重要原因,到鸦片战争前,中国一直是贸易顺差国,大量白银的涌入,奠定了目前中国的银本位基础。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白银又大量向国际金融市场回流,庚子赔款又加剧了这一现象,因此导致西方国家纷纷放弃银本位,转向金本位。”
“你的意思是要中国放弃银本位而转向金本位?zhèng fu也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只是争论不休。”
“要这么干就是傻子。中国有多少黄金储备?俄国实行金本位就是个失败的例子,俄国才多少人口,中国现在多少人口。其实有个比较巧妙的办法,就是通过贸易加金融等手段,储备一定量的它国硬通货币。例如美国实行金本位,那么国家储备一定量的美元,在以这些美元为基础发行与之相应的钞票。在此基础上,国家在储存一定量的金银,便可稳定国内金融市场。”
杨度听完低头沉思半天才抬头鼓掌道:“妙、妙,此法简单易行,风险又小,任公与大总统果然没有看错人。”
杨度感慨完,其余三人都楞了,怎么把大总统扯出来了。杨度自知失言,笑道:“长庚所提之方法,太过惊人,皙子一时口快,失礼了,启明不必多想,我这次来见你,一则与杨某与松坡相交至诚,他的好友自然忍不住要见见,再则,便是领大总统的口谕,会会你这位梁任公看重的人物,顺便请启明贤弟去总统府做客。”
李长庚本想把梁启超当靠山来着,没想到梁启超这座靠山还没靠稳,反到引来了超级大boss。此时李长庚真心不淡定了,撮掌道:“哎呀,大总统日理万机,启明不过一介白衣,真是荣兴之至,荣兴之至!”
杨度很满意李长庚的表现,这样的人才最好用,向梁任公那种见了袁世凯鸟都不鸟的文人,真心受不了。“启明不必紧张,袁大总统也是常人。”
蔡锷听了杨度的话,也有几分意外,对李长庚点点头笑道:“皙子你还不了解启明这人,他这会的表现肯定不是紧张,估计是高兴过头了。”
“哈哈哈,还是松坡大哥了解我。你看光咱们几个男人在这聊天,却把美女晾在一旁真是有煞风景。”说完李长庚与蔡锷和杨度大笑。顿时几个男的心照不宣的将话题转移。
小凤仙知道该她说话的时候了,率先向李长庚开炮,“你这人,来晚了不说,拿我这里当政务院吗?今日罚你三杯不说,还得罚你在做首歌。水准不能低于那首菊花台。”
“噢,启明贤弟还会写歌,快快唱来。”杨度展现出他豪迈的一面。
“来就来,今日兴会杨兄、蔡兄,更有红颜凤仙姑娘相伴,正所谓人生得意须尽欢,启明献丑了。”李长庚转着心思,唱什么好呢,上次唱的那首菊花台把那两位都唱哭了,这次可要吸取教训,歌有都是,可唱啥得好好想一想,毕竟还有杨度这个家伙。
“这首歌是当初回国时海上所作,歌名叫做‘沧海一声笑’唱啦,沧海笑滔滔两岸cháo,浮沉随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cháo,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知多少,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啦。。。。。。”
一曲歌罢,小凤仙拿起一把琵琶,弹奏起来,杨度、蔡锷、李长庚,三人合唱此曲。
“听启明贤弟这一曲,豪迈顿生,白话文歌词,启明乃第一人也,皙子佩服、佩服。”杨度真心称赞道。
李长庚脸色一红,心里大吼一声,将山寨进行到底。随即从容笑道:“闲来之作,皙子高抬了,我这种唱词并不新鲜,只是现在国内多是学堂乐,用西方的音乐填词,难免有些生涩,相比之下,我这首用传统乐理编曲的音乐便圆滑几分。中国的音乐,不能光有戏曲,还要有我们自己的民乐,要有创新,要有继往开来,要有不莫守陈规,要有容纳万物的心胸。但不能别人的什么都是好的,自己的什么都是差的狭隘思想!拾人牙慧的东西终究强不过他人,只有中国人自己的原创音乐,才是中国人最喜闻乐见的音乐。同理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政治,中国的军事,此理皆通。”
蔡锷指着报纸上中国的才是世界的标题,笑道:“启明是实刻都在鼓吹这句话啊!”
李长庚听完拍桌子大声辩道:“不,这不是鼓吹,这是心声,做为一名中国人,首先就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不要什么都是西方的好,这话听多了恶心!”
杨度见识到李长庚这火爆性格,心理开始捉摸,这家伙,平常起来,跟肥皂泡在热水里一样油滑,尖锐起来,锋芒的要命。要把这家伙弄zhèng fu里,不得跟往热油里泼水一般非炸锅不可。
李长庚后世见多了这种人,看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怎么会这样控制不住情绪呢,他是故意的――他是故意的――他是故意的――!
………………………………
第十三章 给袁大总统送礼
袁世凯把大总统府选择设立在zhong nán hǎi的居仁堂。居仁堂位于zhong nán hǎi西岸,原址为清王朝的仪鸾殿,是慈禧太后居住和垂帘听政之地。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běi 精,曾将这里作为“联军统帅部”,后仪鸾殿被焚毁。光绪三十年(1904)重建,慈禧为之定名为“海晏堂”。然而,海晏堂并没给衰落的晚清带来四海晏安的景气,1911年的辛亥革命,便使清王朝寿终正寝。海晏堂是zhong nán hǎi旧建筑中最庞大,也是最华贵的一座建筑,袁世凯把海晏堂更名为居仁堂,将它作为大总统府。并特地在西长安街旁的宝月楼下的皇城上开了一个坐北朝南大门,把它称之为“新华门”,作为总统府的正门。
杨度与李长庚见面后,就回到zhong nán hǎi。把李长庚与他的对话,说于袁世凯听,最后杨度总结李长庚乃真国士也,大总统要慎用。七天后的下午,杨度便来邀请李长庚去总统府,等袁世凯招见。
李长庚与杨度座着汽车进的zhong nán hǎi,很正式的邀请走的是新华门,进了新华门后,李长庚提议,“皙子,启明有兴进zhong nán hǎi,坐着车不太好吧,为了尊重袁大总统,我们下车步行如何。”
“启明不必多想,现在是民国了,不是大清王朝那会,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就是以后袁大总统当了皇帝也还是现在的规矩。”杨度这些天,都与蔡锷、李长庚三人泡在吉庆班内,就连公事都在吉庆班里办,这两日杨度已经数次向李长庚寻问袁世凯称帝诸事来试探他。
李长庚始终没有表态,这也是杨度对袁世凯说要慎用李长庚的一个原因。此时李长庚已到了不表态行的时候,拉杨度下车,边走边说道:“皙子咱们这些天的相交时日虽短,确是知心,启明有几句实话想对你说,希望你能三思。”
杨度见李长庚少有的郑重,立刻言道:“启明请说,度悉听之。”
“皙子乃国士也,深得帝王术之真传,怎么看不出大总统此时称帝乃是最差的时机,中国历来开朝称帝之辈无不是军功显赫,起于草莽,一路拼杀而来。
可袁宫宝能当大总统,实际上却是北洋这群将领们捧出来与南方对抗的唯一选择,这些人需要的是一位大总统,可不是皇帝,大总统称帝的话,对这些人拿不出什么实际好处,反到是处处受制,怎么可能真心拥护大总统称帝。内部尚且如此,更何况外部呢?在者,袁大总统身居高位久矣,与军队下层旅团级军官即无交际,又无提拔之恩,若是拖个三年五载,事情或有改观。
还有诸多不利因素,启明也就不用提了,皙子真心为袁大总统办事,记住这句话,没有军权,就没有皇帝。”
杨度听完对李长庚深深鞠了一躬,“启明良言,皙子铭记于心。”
“皙子不必如此,其实我所说的,皙子早就应该想过了,不然我那位义兄怎么会到běi 精被大总统招见呢。”
“启明义兄是?”
“二十七师师长,张作霖。”
“噢,那是个外粗内细的人,做人处事都很了不起。看北洋后起之将领,此人必冠于群雄,难怪启明不想为袁大总统效命。”
“皙子差矣,我这位义兄,文化差了些,胸中格局也不够大,统领一方有余,谋划全国却是不足,诸候而已。大总统称帝,我不反对,继续当大总统我也不拥护。启明之责任,就是踏踏实实地搞实业,不管是总统也好,皇帝也罢,中国都需要尽快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不然就要落后于世界,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李长庚的一番话,给杨度一个全新的认识。两人默默地走着,都在思虑心事。
到了居仁堂,李长庚停下脚步,打量了一会,才与杨度进到里面,袁世凯没有摆架子,特意在一间较大的会客厅等着李长庚,因为他从杨度那听说,李长庚一场招标会就筹资六百多万两白银,最神奇的是,这些资金都是要卖他东西的洋商提供的,所有的条件都对他有利。而且他对正在进行的币制改革,也提出了另人耳目一新的方案,财政部的人已经就新的方案进行了讨论,结果非常可行,他想听听李长庚本人对这个方案还有什么说法。
袁世凯本人比照片看上去要老了许多,但英武之气却又多了几分。李长庚连忙上前几步,鞠躬道:“李长庚见过大总统。”
“哈哈,果然是俊杰之才,这两天我耳朵里听得最多的就是你的大名,启明快坐下来,不必拘谨。皙子也坐。”
李长庚从上衣兜里掏出块手表,这是后世他在瑞士旅游时在一家私人制表工作室花十五万美元买的,递给袁世凯道:“来时匆忙一点小礼物,这是我在瑞士碰到一位制表天才托马斯。帕雷,从他那里花十五万美金买到手的,那家伙声称世界只此一块,永远不用上发条,24小时正负2-3秒内。”袁世凯心里一跳,一美元最少兑换两块大洋,15万美元,最少30万大洋。如果是真的,这小子给老头子我送的小礼物可是够重的了。
袁世凯握着手表笑道“礼重了,礼重了。”仔细一看却是惊讶不小,他是搞洋务出身,多少还识点货的,只见通透明背壳可以看到表内极为精细的机械在传动。
“大总统日理万机,这样的腕表一是看着方便,二是走时精确,制表那家伙虽然自吹自擂,但具我所知,采用这样的技术工艺制做的手表,确实前无古人。如果把这块表,放到瑞士制表协会那里,那群老顽固说不定会给出一百万美的高价,要知道瑞士是以金融和制表业闻名全球。但我见议还是不要这样做,因为会大大提高瑞士制表工业的发展速度。这块表是长庚至今最成功的一笔投资,其意义不是能赚多少钱,而是打压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
袁世凯楞了杨度也楞了,谁都没想到李长庚会用一块价值数十万的手表,作开场白。虽然只是几句话,但里面的内容实在太多了,杨度想到的是李长庚心里的格局和出手的大气,而袁世凯想到的却是李长庚的手段,表在他的手里,可制表的人呢,难道造不出第二块,就是造不出来,那么总会留下点文字或者传人吧,可他却说要借此打压一个行业乃至于一个国家,除了血腥手段,老袁到还真想不出别的方式,在袁世凯心里立刻又高看李长庚几分,也暗自打算这样的人不握在自己的手里还真是不让人放心。不过他能说出这些,想来也算是一份投命状吧。
李长庚用一块手表,争取了袁世凯对这次谈话的重视程度,以及一点点主动权。
………………………………
第十四章 李长庚的猪鬃工厂
李长庚从大总统府回到六国饭店后,当天就南下上海与安诺德办理德华银行的贷款事谊,以及为以后的贸易做些准备,另一位参与者杨度却是那天下午就离开总统府,至于袁、李两人在总统府其后的三天里究竞密谈了什么,这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一个迷团。
后世史学家只在袁府资料中找到两幅被勾画乱其八糟、毫无逻辑的地图,一张是世界地图,一张是中国地图。有人说这是政治分析图,也有人说是军事路线图。总之众说纷纭,而真正的两位参与者,却都守口如凭,只是杨度在袁称帝失败后,说出李长庚送给袁世凯一块价值百万的手表,但这块手表在袁世凯死后就不见了踪影,有人在对杨寻问此事的时候,杨却在也不多言一字。很久很久以后,在中国国家钟表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展出了一块精美的手表,这块表被称为――起点。
不管史学家怎么猜测,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袁世凯在位其间给了李长庚极大的特权。以致后来北洋派系的几位大佬当政也极力保证了李长庚的这些特权。
李长庚跑到上海,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决定垄断中国的猪鬃行业,猪鬃是指猪颈部和背脊部生长的5厘米以上的刚毛,刚韧富有弹性,不易变形,耐cháo湿,不受冷热影响,猪鬃的加工和出口始于满清咸丰年间。猪鬃的主要用途是做日用刷、油漆刷、机器刷等。
我国猪鬃原料产于全国各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波兰与芬兰的黑鬃,以及苏联西北利亚的白鬃,均活跃于世界猪鬃市场,但是现在世界上能稳定为欧战提供产量稳定,并货源充足的只有中国。但中国虽然猪鬃出口量大,但基本没有任何相关的现代生产加工企业。
到了上海本以为要和老牌买办打场收购战,可却得知这玩意根本没人重过视,甚到没有成规模的生产加工企业,这到个信息,李长庚沉默了好久,中国人能制出最精巧的毛笔,却不能成规模生产毛刷。当然不是中国造不了,而是不知如何满足市场需求。
李长庚找到安诺德,寻问德**、民所用毛刷标准,才知道世界毛刷标准基本都差不多,而且毛刷应用之广几呼涉及到许多行业。现在德国最急需的是军用毛刷,安诺德愿意向李长庚提供全套毛刷生产设备以及技术,并包销向德国的出口。
李长庚得到基本标准和样品后,立刻开始招工,那还等什么设备,机器能做到的,人也一样能做到,后世做手机中国人就硬用人力拼过最先进的生产线。毛刷怎么也比生产手机简单。
于是李长庚随行的护卫都有事干了
“军爷,你贵姓?”
“老子叫王五子,问这干啥?老子凭啥要告诉你?”
问话的是个青皮,笑了笑又问道:“军爷,您这是招民夫?”
“招个屁民夫,没看老子后面写着招工吗?是给李九爷的工厂做工,毛刷厂知道不?”
“军爷,给钱吗?”
“你奶奶地,不给钱的活你干吗?九爷说了不差工钱,干一天活,算一天钱。”
“哈,这到是不错,干一天活给一天钱,军爷你说这九爷,小的没听说过,什么来路。”
“啪”的一声,王五子,抽青皮一个大嘴吧,“妈的,九爷什么来路,也是你小子能打听的。大总统见了九爷都得称声先生,你算什么东西。”
挨了个嘴巴的家伙,见王五子把手放在腰上别的盒子炮上,连连鞠躬“军爷,军爷,小的错了,小的错了,可别在打了,你这手可真有劲,小的眼睛现在还冒金光呢,我这给你老认错。小人斗胆在问一句,你这招工都什么条件?”
“嗯,妈了个巴子的,这还象句人话,你要不问老子都忘了九爷的交待,不分什么男女老少,只要能干活,傻子也行。把这些东西找地方给老子都贴墙上,这是赏钱,要是贴歪喽,小心老子嘣了你。”王五子满口大碴子味诈唬着,拿出一叠招工简章,扔给说话的那个青皮,连着给了一个大洋。
十天时间,李长庚就在闸北区,买下一块地皮,并支起了一座账蓬工厂,招了三千名工人,整个上海的猪鬃都被李长庚买了下来,并派人没长江逆流而上,大量收购猪鬃。
当安诺德与几家欧美洋行的代表,参观这座用十天时间建成的帐篷工厂时,所有人都惊呆了,这是什么玩意,没见过,但安诺德最先发现,虽然工厂简陋的无以形容,但明确的分出若干个生产部分,整个生产流程,让人耳目一新。
当几位洋行代表得知这座简陋的工厂,一天内各式毛刷产量超过五万把,随着工人生产技术的提高,产量至少还要翻上三翻,并且工厂的规模随时可以扩大若干倍,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几个洋行直接给钱下订单,订单数量包了这座工厂一年的产量,并且价格随时按国际市场价格结算。英国怡合洋行艾布纳,提出可以帮李长庚从印度采购猪鬃原料。并表示李长庚在怡合洋行订购罐头生产设备,会以最短的时间给他运到。
不到半个月时间,李长庚就成了上海滩最风云的商人。当然随着李长庚的出名,麻烦也找了上来。
这天一早,李长庚正在汇中饭店的高级套房内,看着几大洋行的订货合同,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进来的是刚上岗一天的工厂经理,梁启发。
“九爷,不好了,工厂被一群青皮堵着大门,不让工人上工,不少工人已经被他们赶回家了。”
“噢,他们为什么堵门?”
“说是要交保护费,九爷,实在不行咱们服个软,打发了这些青皮吧。”
“收我保护费?”李长庚楞了一下,才反映过来,找我收保护费,李长庚觉得很新鲜,以前都是他收人家保护费,手段也都很文明,那有堵人家大门的说法,一般都是去个大盖帽,用两张白纸条往大门上一贴就ok了。
………………………………
第十五章 专治各种不服
李长庚带着二十个护卫来到工厂,只见大门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王五子解下武装带冲上前一顿猛抡,连喊带叫的,开出一条道来。
李长庚很满意王五子的表现,微笑着走到被青皮堵着的大门前,看了眼气势凶凶的王五子,说道“王五子,问问是谁给他们胆子,敢堵爷的大门。有种的出来见识见识!”
王五子上前,照着一个青皮脑袋就是几腰带,顿时青皮脸就被血染红了,王五子打人用的是腰带铁头打的人,见了血才收手骂道:“九爷的大门也敢堵,你奶奶的吃了熊胆怎么着。”
这时一个头头样的青皮,来到李长庚面前打量他几眼才说道:“这位爷,兄弟们吃不饱饭了,这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难过得紧,见您这生意做的排场,只好厚颜到你门前讨口饭吃,你看这位军爷,把我兄弟头都打破了,咱也没还手不是。你是贵人,体谅体谅兄弟们难处,赏几个吃饭钱如何!”
“哈哈,要吃饭还不容易,没看见大门上贴着的招工启示,进我厂子里干活,不就结了。”
“是是是,爷你说的对,不过咱们兄弟怕是祖师爷没赏这口饭吃,干不来,耽误爷您的买卖,可就不好了,您看是不是?”
李长庚慢慢的点了支烟,面上微笑道:“说个数,让九爷听听。”
“爷您看咱们兄弟拖家带口的人数可不少,每个月一千大洋如何,放心这钱咱可不白要,不说别的,保准你这厂子平平安安,肯定不会出现工人不上工,丢东西,失个火啥的。”
“嗯,听你这么一说,每个月一千大洋还真不多,爷是想给的,也是给是起的,不过吗,你们之前连个招呼都不打,直接堵了爷的大门,还想要爷给你们大洋,这样一来爷不是很没面子。”
“爷,你是过江龙,咱们是地头蛇,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你要给了咱们兄弟承您个情,你要是不给,就凭爷您一句话兄弟们这就走人。”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王五子,他们这是把你们兄弟当摆设啊,听说你小子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