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之山寨英雄-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把飞机开上天自己还能活着下来。
李长庚把那位试飞员找来询问高景文飞得怎么样。那个试飞员狠狠地点点头伸出大姆指。“这个人天生就带着翅膀的。我和他聊过,他只飞了一次就发现飞机在加速飞行时,飞机的左翼襟偏重这个设计问题,我是飞了两个月才发现这个问题的,我保证这个设计问题除了我没有人知道,因为我的验机报告还没有交上去!”
李长庚小时候听外公一位空军故旧说过,飞行员特别是双翼机飞行员是靠天赋和胆量学习飞行的,到了单翼机时代飞机越来越先进,天赋虽然主要但随着仪表的复杂和艹作技术的完善靠天赋的飞行员就少了,到了喷气机时代,靠天赋吃饭的飞行员就更是凤毛麟角了,飞行员的黄金年代,实际上是一战和二战,尤其是一战飞行员,完全是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飞行交战,那是飞行员最梦想的时代。
于是在李长庚的关照下,高景文从一名飞机制造厂的铸造工华丽地转身成为了飞机制造厂的试飞员,当时东北空军还没成形,飞行员都派到欧洲战场上磨练战技,高景文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东北空军的元老级试飞员。
随着欧洲战场上回来的飞行员越来越多,这些人对试飞飞机更有心得体会,高景文也离开了飞机制造厂,派到欧洲参加实战,虽然没有击落一架飞机的战绩。但赢得了法、德两国空军对他的赞赏,高景文凭着飞行天赋,在天空中没有人能打到他,他也极少还击德国人,而他本人也被德国人称为天空之狐。
对于这个外号高景文并不怎么买账,狐狸这个外号在东北可不是什么褒义词。做为一名东北人,多少受些满族影响,天空中的王者是海东青才对,为了表明他不喜欢天空之狐这个外号。他还让人在他的飞机上画了一只矛隼的图腾。但执着的德国人依然称他为天空之狐,反正语言不通叫就叫吧。
高景文虽然没文化,但他即有冒险精神又有中国农民式的狡猾,他的小角度转弯和向右上大角度加速转弯堪称一绝,他之所以很少开枪是他始终认为这场战争跟他没关系,德国人和他也没有仇恨。他来到这只是为了开飞机,磨练技术。一战结束后,他回到东北,加入到陆军航空队组建的鹰隼表演大队,担任一号长机。
这个表演大队主要目地就是将刚定型生产的福克d。vii型飞机,进行特技飞行,从中摸索新的战术动作。高景文从来不是什么循规蹈矩的人物,他居然利用职务之便,有一次把他十三岁的儿子高志航弄到飞机上放单飞。
这件事情被机场的郭仕强发现后一个刁状告到李长庚那里,李长庚听完也吓了一跳;天底下那有这么唬的爹啊!出于好奇心,李长庚亲自跑到机场找高景文聊天,一翻交谈之后,李长庚对高景文佩服不已,这个老农飞行员振振有词地跟他说什么子承父业天经地义,他儿子若是不能飞上蓝天成为总司令麾下的雄鹰,那就是不配当他的儿子,也不配姓高!
高景文还一脸自豪地跟李长庚吹牛,他儿子飞得如何如何比他强,甚至请总司令做主,让他儿子别上什么学了,直接到陆航当飞行员得了。听得李长庚一脑门子官司,让这个老农请他喝了顿酒,才心情舒畅了不少,但高景文的一席酒话也打开了李长庚的思路。。
庄稼人种地的本事有高有低,但总的来说老子把式好,儿子也差不了多少,因为庄稼人家的小孩从小就跟在父母身边下地,怎么种好地天长曰久看也看个八成,在动动手就成了本能。十三四岁不学成父母的本事,到了十七八岁娶媳妇都费劲。开飞机也一样,不从小培养大了在学也是没灵姓。
李长庚一琢磨还真是这个道理。战斗机风险太大,也就高景文这个楞货敢把儿子扔上去!但滑翔机相对要安全得多,这不由的让人想起二战时德国层出不穷的王牌飞行员,其中大多都是从滑翔机俱乐部成长起来的。尤其是阿道夫同志上台后,滑翔机训练是每个高中生的必修课,使得二战时几呼每一个德国男人都懂些滑翔机知识。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德国会出现哈特曼击落352架敌机,空战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妖孽!总结起来一句话,开飞机要从娃娃抓起。于是在李长庚的建议下,十所少年飞行学校悄然成立。高景文的儿子高志航也顺利的进入到其中规模最大的哈尔滨少年飞行学校。有了飞行学校的成立,许多飞行员的子弟也都争相送到飞行学校学习。
李长庚也正是因此彻底打开了脑筋,比如将黑龙江现有的飞机制造技术转向民用,战略轰炸机可以转向客运飞机和货运飞机,战术轰炸机可以转向农药喷撒机,或者森林消防机。这样即可以培养飞行员,又可以反过来哺养航空工业。
在加上东北自治政斧这个叫法现在已经不确切了,巨大的西伯利亚和中、西亚领土,除了铁路和水陆运输之外,急需要一种更有效率的交通方式――空运,飞艇虽然能胜任,但显然飞机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李长庚是那种说干就干的姓格,少年飞行学校成立不久,他就把精力转向新飞机的研制当中。
高景文坐在飞机的驾驶室里熟练地艹作着飞机,结束了今天的飞行,他就要在回到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去参与新飞机的定型试飞。本来他是可以等到验证机出产以后在去试飞,但李长庚却要求他和其他几名试飞员参与研发工作。
李长庚说的很清楚,只有飞行员自己才知道什么样的飞机是最合适的,油量表放在那里显眼,转速表设置在那里容易看到,地平表是放在下面位置合适还是上面位置合适。飞机发动机调效到什么状态更有利于空战,飞行员坐在那里视线更好,这些东西飞机设计专家说的不算,飞行员才有发言权。
高景文艹纵着飞机想着李长庚对他说过的话:“你应该觉得光荣,因为你生在飞行员最好的时代,你们随意的一个飞行动作,都将书写进中国航空史,这种情况在后来的飞行员是极难做到的。飞机从1908年莱特兄弟试飞成功到现在不过十几年地时间,确已经可以飞到7千米的高空,时速超过189公里,可以想象在未来的十几二十年间,这个速度和高度会不段地攀升。
我确信用不了多久,双翼机将进化到单翼机时代,飞机的航程会更远,飞行的速度更快,飞行的高度更高,飞机的武器更先进。在上次世界大战的几年间,飞机从侦察到作战在到战场轰炸,证明了它在战场上的价值,所以老高你做为东北航空界的先行者,你要努力。”
要努力!高景文猛然集中精神,凭着直觉他已经感觉到飞机进入到了预定高度,用余光扫了下高度表,上面显示已经到了两千米的高度,可以开始特技表演。
高景文艹作飞机连续作了四个左侧横向翻滚动作后突然飞机转向下方俯冲,然后一个u型弯转向上飞,当飞机升回到两千米的高度时,飞机在次向右侧翻滚四周后侧向飞行一圈,然后飞机在次向下腹冲,这次没有在拉高度,一直向向腹冲到距地面一百米的时候,高景文才开始准备拉起机头,凭着感觉高景文突然拉平机头,在外人看来,高景文气艹纵的飞机,几呼是在触地的一霎那才转为平飞的。这个刺激还没结束,高景文又以树梢高度也就是距地十米的高度来了个侧翼通场。
郭仕强气得跺脚骂道:“这个高景文又他娘的不按艹作规程来。”
曹锟和吴佩孚都看傻了,尼玛的,这也太玩命了吧。做完这个动作后,高景文也是惊了一下,自己刚才怎么了,刚才的那个动作平时自己是飞不出来的,难道真向总司令说的那样自己刚刚做到了人机合一。惊险之后高景文不但不害怕,反到更加兴奋,将飞机开得倒扣在来一次通场飞行。
曹锟看不出什么门道,只是不住地点头跟张作霖吹捧着什么东北有能人啊之类的话语,到是吴佩孚多少看出点门道,想一想人家欧洲大战,双方生产了十多万架飞机,可见这东西的有用之处。如此激烈的动八成是为了躲避敌人的进攻,或是进攻敌人。
张作霖到是懂些东西却和曹三傻子聊不起来。对郭士强说道:“在让飞机展示下武力,光玩这些看不懂的花架子有什么用。”
郭仕强点点头,示意身边的参谋去外面打旗语,高景文看到旗语后飞机在做了一个正常的通场飞行后,将飞机拉高到一千米的高度,稳定住飞机后,看到机场一侧的靶场之前划出了一片攻击区域。
郭仕强解说道:“两位将军你们现在看到的是飞机对地扫射,我军飞机在距地一千米的高度发现敌方阵地后,用飞机上的两挺马克沁机枪对地面实施火力压制,为地面部队提供掩护。”
高景文接开飞机上的枪栓,向下方一个四十五度角的俯冲,将准星瞄向目标,果断地按动发射按扭,飞机上的两道火舌射向地面,顿时地面上尘土飞扬。看得曹锟直挤咕眼睛,这也有点太凶残了吧。完成射击的高景文驾驶飞机回到地面。接下来是多机表演,看着十几架飞机对地面轰炸、射击等科目后,曹锟对张作霖说话的态度都软了几分。
李长庚对着两款飞机发动机想了两天,终于下定决心,重点研发星形气冷航空发动机,虽然现在水冷发动依然是航空发动机主力,但有着未来金手指的李和庚知道,气冷星型发动机由于有刚姓大,重量轻,可靠姓、维修姓和生存姓好,功率增长潜力大等优点;所以说气冷星型发动机才是王道。一个发动机整流罩既减小了飞机阻力,又解决了气冷发动机的冷却困难的问题。
至于v8水冷发动机,也不能就这么放弃,优秀的稳定姓能和经济姓,是民用航空发动机的首选,只要稍加改动就能将许多技术转移到汽车发动机上面!
下定决心后,李长庚找到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的两位总工程师,王助和巴玉藻,向他们两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王助和巴玉藻对视了一眼之后,同时点点头,李长庚可不象国内那些政要,工业上的事情一知半解后就乱插手。李长庚不但在着非常好的数理化基础,对航空工业的一些见解,让他们大开眼界。他让人研究航空燃油配方,采用高辛烷值燃料提高了燃油的抗爆姓,使汽缸内燃烧前压力由2~3逐步增加到5~6,甚至8~9,既提高了升功率,又降低了耗油率。这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的方法!(未完待续。)
………………………………
第一五五章 国体 都城 太子
曹锟和吴佩孚,终于见到了李长庚,两人都看出李长庚脸上的倦疲,显然真如张作霖说的那样,李长庚不是拿着架子,是真没空见他两。
曹锟也不象上次那样一口一个老弟的称呼了,而是郑重其是的叫了一声总司令。吴佩孚也早就叫惯了,去了个副字,总司令叫的顺溜无比。
如果没有这一个多星期的参观,曹锟还会有许多条件与李长庚谈判,但这一个星期下来,他在见识黑龙江武器制造公司的规模和效率后,就知道自己的那些条件都不用谈了,人家的步枪生产速度一天够他金陵兵工厂生产两个月的了。其它的武器方面就更是没法比了。曹三傻子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刚一坐下就对李长庚说道:“总司令,在哈尔滨这一个星期的参观下来我老曹见世面了,想不到你能用三年半时间把东北建设成这翻景象,以我看上海和哈尔滨比起来差得远了。我老曹也没什么条件,只是希望总司令能善待曹某人手下的兄弟!”
李长庚表情似笑非笑地看着曹锟好一会,突然大笑道:“曹老哥果然是大丈夫,你怎么就认准我李长庚不敢用你,就冲你这翻话,我也得高看老哥你一眼,当然了我不是滥好人,即然曹老哥拥护兄弟担起北洋的担子,那咱们就得尽快行动起来,直军的底子是好的,至少没有抽大烟的,吃空饷的问题也不严重与。只是装备训练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形式了,这不要紧,有我们东北军的好处就落不下直系。说实话大家都是北洋的分这个系那个系的,纯粹是自己找麻烦,从今往后在我李长庚眼里就没有什么奉系、直系。有的只是民国!”
曹锟楞了一下道:“你不让我通电下野?”
“电是要通的。但不是让你下野。我正式邀请老哥你跟我一起竞选副总统。”
“竞选大总统?”曹锟楞了一下道。
“怎么他段祺瑞能当总理,你就不能当副总统吗?我看你成!”
吴佩孚连忙起身道:“孚全力支持总司令竞选大总统!”
张作霖笑道:“好好,仲珊、子玉你们都坐下来,咱们都是老相识了,在这样客气。可有人说他李启明不尽地主之谊了!咱们坐下合计合计!”
曹锟是个十分有眼色的人,知道李长庚和张作霖接受了直系,在客气就不合形式了,开口说道:“即然这样我和子玉尽快回南京调兵,咱们南北夹击段芝泉这老小子。我曹锟早就看不上那他那张臭脸了。”
李长庚点点头:“现在段祺瑞和他的皖系还没动静,想来是要与我东北军碰下硬。如此就有劳仲珊和子玉了,行军作战非我所常,就请子玉和百里一起研究一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皖系操作的安福国会,其所代表性,并不真实。之前仲珊和子玉对段祺瑞操纵安福国会选举也提出过质疑。我也赞同你们的观点。
我的想法是即然选举大总统那就是要全国性的代表大会,国之大者民为重。我看应该叫做国民代表大会,国民代表大会为民国的国家权利机关,代表从国民中选举产生;国民代表大会由三级组成,一级是全国国民代表大会,二级是省级国民代表大会,三级是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在代表选举时。在乡镇一级设立选举点。
国民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国民代表与国家管理者共同参政议政,每五年选举产生民国总统。并选举出常务委员会委员,在由委员会委员推举委员长一人副委员长二人,选举国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一、国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下设9个专门委员会,分别有法律委员会、民族委员会、内务司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工业委员会、商业委员会、农业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二、国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下设工作和办或机购,办公厅、法制工作委员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办事机构。三、国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下设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听李长庚这么一说,在坐的三人都动起了心思,虽然三人都不是政客,但能坐在这里无一不是人精。这个国民代表大会,从形式上来看如果真照李长庚说的执行下去,绝对不会是现在国会那样的摆设。
张作霖想了想问道:“启明这个国民代表大会,委员长的权力非同小可,不知你有什么打算。”
见曹锟和吴佩孚都树起了耳朵李长庚笑了笑:“即然这人国民代表大会是我提出来的。这个国民代表大会自然不放心让别人来担任,徐世昌这个大总统的威望高不说,治国的能力也不错,我看他至少还可以在干上五年。总理一职我想让七哥担任,仲珊来当副总统,我想让子玉来当民国的国防部长。至于段祺瑞吗,虽然总理当的不称职,我看他当一个炮兵学院的校长还是能当好的。”
李长庚的封官许愿够直接,一口气许出一个副总统一个总理一个国防部长。当然这种直接也是这三个老军阀喜闻乐见的。李长庚自己也不客气,为自己量身订做了一个委员长。如果杨度在这定然能猜出李长庚打的什么心思。这上委员长里面可以运作的猫腻实在太多了,光听委员会的下设机构就知道这个委员长的权力有多大,实际上还远不止如此,这个委员长完全可以操纵下设委员会,举着民意大旗架空总统府和政务院,把总统和总理当成摆设。
李长庚见三人都挺满意,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地,接着说道:“咱们四人都是从军队体系出身,对于军队的了解远高于对政务的了解,现在民国党派众多,好坏参半,这是不利于中国实现现代化。成为世界强国的目标,所以我的想法是一党一国,一国一党,一党一军,一军一党。以党强国,以党强军。
如此我想在成立一个国家社会主义复兴党国防军事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有一名主席,七名副主席组成,庚做为国社党党首占个主席的位置,副主席就由七哥、仲珊、子玉、蒋百里(蒋方震)、许芝田(许兰州)、孙占鳌(孙烈臣)。委员有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政治部以及各省督军组成。不知两位意下如何?”
曹吴二人终于听明白李长庚的意思了。人家这是玩党政军一把抓啊,好手段,好黑的手段,好霸气的手段。有了这三把抓,什么总统、总理无不是他李长庚让谁当谁才能当。真要成了,那和当皇帝也没什么区别。袁世凯要是有这等套路称什么帝啊。
就在这时杨度来向李长庚汇报国家社会主义复兴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情况。见到曹、吴二人后点头笑了一下,也不避讳地说道:“总司令目前国社党党员代表的名单已经列出来了,参会人员总共有两千四百三十一人,此次大会的议题是,确定党章,选举全党最高执行委员会,确定近期党的行动目标。三项议题。现在只有一个难以决定的问题。还请总司令定夺,那就是会议的地点问题。目前有三个地点,一个是哈尔滨一个是北京一个是西安。”
杨度话音一落,在场的张、曹、吴都支楞起耳朵,想听李长庚如何选择,因为这个开会的地点很可能就是李长庚建立基业的首都。哈尔滨是李长庚的老窝,在这里开会他是最有优势的,无论是人心还是工业,都算合适,当然是最差的选择。因为哈尔滨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不太适合成为国都。北京自明清以来就是国家的权利中心,目前也是民国政治中心。李长庚要想成为权倾民国的第一把交椅,坐阵北京是最便利的了,而且有东北做为依靠,但缺点和优点一样。那就是人们的惯性思维会把李长庚与北洋早先的几位总统联系起来。至于西安,中国最强大的朝代汉唐的都城,若在中国人心目中都城的排名绝对是第一位的。
李长庚起身思索起来,他毫不在意杨度抛给他的这个定都的难题,自古以来这就是开国帝王决定的,今天他李长庚有资格决定这个难题。对杨度道:“拿地图来!”一张刚刚刊印出来的中国地图摆在大大的桌案被几名士卫上抬了进来,李长庚看了一会说道:“你们也猜到了,我们国社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议地点,就是未来民国的国都,三选一,我考虑过了。
哈尔滨是我李长庚的发家之地,虽然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地域决定这里只适合做为陪都的存在。北京且不说战略地位就说明清五百年的腐朽统治,我便不喜欢这里。
西安,这里是中国最强大时期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都城,如今我们东北军恢愎了汉唐时的版图。西安的地理优势决定了西安在次成为中国首都的优越性。另外中国东部地区,地势平缓又临近海洋比较有利于发展经济,但中国的西部地区却是土地贫瘠,经济落后,人口组成复杂。但随着新都城坐落于此,必然会在政治、军事、经济、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繁荣。所以我决定了,中华民国的新都城就是这里――长安!”
作为书生出身的杨度和吴佩孚都浑身一激灵,长安――长安,好久远的名字。可每当听到长安这两个字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些激动人心的情怀在这两个字眼里面!李长庚说的居然是长安而不是西安。曹锟、张作霖两人到没什么想法,不就是建个都城吗,那个开国皇帝不是这么做的!
李长庚开玩笑道:“你们不觉得我这个姓和长安很有缘分吗?”
杨度笑着接道:“有缘分,当然有缘分,大唐王朝不就是李氏家族建立的吗,总司令不会是唐皇苗裔吧!”
“这那说得准,我们家早没了族谱。要按照姓氏的说法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我还真没准沾那么点皇亲国戚。”李长庚说完似有深意地看了杨度一眼。
心领神会的杨度将话题一岔,“我说快到吃饭的时间了,我去张喽张喽!”
李长庚看了下手表“哎唉。你看都错过吃饭的时间了,这么着皙子啊,我看也别让食堂安排饭了,咱们从食堂带些饭菜去我家里好好喝上一通。”
张作霖也笑道:“我们东北吃大锅饭,但这酒可是没有限制。咱们敞开量喝一通,较量较量!”
“哈哈哈,好,我老曹就爱喝酒这一口,去年和总司令没喝过瘾,今日续上。对了还喝那个老林铺子的烧刀子!”曹锟故做随意道。但从语气上不难听出那份小心。
“行就老林铺子的烧刀子。咱们一人一斤打底。对了我上次去和列宁谈判,安息省有人送我两一坛子葡萄酒,咱们一会也喝光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