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之山寨英雄-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大好前程,国家又失去了多少栋梁之材。
这个希望工程基金会的主要目地,就是在偏远地区援建希望小学与资助贫困学生这两大主要公益项目。李某事业初创只拿出五十万元创立这个基金会,如今有了黄先生这五十万元捐款,却是又增强了几分力量。如今民国初立,zhèng fu有许多顾及不到的地方,什么地方顾及不到都可以等。但人才的培养,却是等不及了,国家等不及、社会等不及、我们实业家也等不及、全中华民族都等不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基础教育要先行!李某人不才,愿尽个人绵薄之力。”
“李大人高义啊!虞某人不才,愿出资三十万。荣某人愿出资十万以助李大人。常某人愿出资十万助李大人。吴某人愿出资五十万助李大人。张某人愿出资二十万。陈某人愿出资五万两。傅某人愿出资二十万两助李大人。”众人纷纷起身一边给李长庚行礼,一边慷慨起身报出自己捐款的钱数。
眨眼工夫,希望工程就募集到一百四十五万大洋加上李长庚和黄楚九的一百万,希望工程总资本就达到二百四十五万大洋。
李长庚一一给众人回礼后,神色郑重地说道:“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钱远远不够希望工程负担之责任,但愿我们今天种下的星星火种,燎原起中华复兴的大火。今日诸位高义,必然记录于华夏历史的光荣部上,李某现在诚心邀请诸位加入基金董事会。监察基金的使用情况,管理基金的良性使用,争取把基金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仞上。”
“我等愿意加入董事会,也会尽自己更大的一份力量,帮助基金会多多募集善款。”吴锦堂说道
“好,李某人建议,为庆祝基金会的顺利发展,咱们共同干一杯。”
求票,求票,求各种票票!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
第二十二章 启动希望工程
第二十二章启动希望工程
李长庚与虞洽卿分手时约定,为希望工程的成立在开一次新闻发布会。
而当天夜里张啸林就被李长庚给放了出来,自始至终虞洽卿等人谁都没有提张啸林的事情,但双方开始见面的目的确是为了张啸林。李长庚从来都没有把张啸林看在眼里,一个大青皮而已,不过是靠背后这些大亨们支持,才有了后来的名声。如今李长庚借着希望工程,与这些人结下一层松散的联盟关系,张啸林对他自然也就没什么大用了。
赴李长庚邀请的上海滩大亨们,离开汇中饭店后,并没有分开,而是在次聚在虞洽卿的家里。“大家怎么看?”作为主人的虞洽卿开场道。
“这人了不起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个希望工程,就让我等拱手认输,输得还心甘情愿的往出掏大洋,以后还得给他这个希望工程打下手。”吴锦堂接着感慨道。
“哎,是呀,这李长庚也太厉害了,黄某只想与他破财免灾,可他不但收了钱,反过来黄某却还要感激于他。”
“这就是阳谋的手段,拒绝不得,拒绝不得,常某见到高人了,服了――服了。”
就在这时虞府的管家进来在虞洽卿的耳边说了几句话:“把他带进来吧。”随即对众人说道:“张啸林被李长庚的手下,送到门外。”
虞某人说几句吧:“今日我等见了这位李大人,让虞某感慨不已,虞某白手起家,自认为阅人无数,但能让虞某佩服的人不多,李长庚便是其中之一,其人无论从商从政,都有大气魄,大手笔,大眼界。就拿这个希望工程来说,只要宣传得当,名声好处,可想而知,大家想过没有,十年二十年后,有多少受其恩泽的人对他心怀感恩,而这些人只要有一少部分能够出人头地,这又将是一股多么大的力量。在这股力量面前,袁大总统也要顾忌,袁大皇帝也要顾忌。幸运的是我等也能参与其中,相信今天大家的付出,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只是我等以后将受制于李长庚了!”
“恩,和德贤弟所言甚是,不过我觉得诸位没必要把事情想得复杂,李长庚使的是阳谋,他即是观风使大人,可他更是一位商人,其所想之利益,与我等并无两样。他今日开场就说过,更愿当个商人,我觉得这是真心话,以我看现在是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吴锦堂说道。
说话间张啸林被带了进来,此时张啸林浑身缠着绷带,神情萎靡,黄楚九赶紧起身“啸林怎样,快坐!”
张啸林有气无力地摇摇头:“阿虎这次栽了。”
“兄弟别丧气,承乾一定助你东山在起,放心放心好了。”
“青帮这位兄弟,你的事承乾可是劳动咱们在坐的这些人,为你奔波好几天了,承乾今日给李大人花了五十万大洋,才把你放出来。吴某托大,跟你说几句话,你受的委屈,我等会尽力补尝于你,但你要是敢对李大人不利,这青帮还有许多兄弟等着上位。诸位今天就到这里吧,吴某先走一步。”
汇集在上海记者大多还没离开,又再次接到李长庚发出希望工程基金成立新闻发布会的邀请通知。
如今李长庚的名号,在报界提起来就和新闻两字挂上等号。记者们再次蜂拥而至到汇中饭店。记者们进场就发现这次发布会与前两次发布会会场有很大不同。这当然出自李长庚的山寨创意。前两次发布会,都是zhèng fu性质的,会场布置要求简洁明快。而这次发布会的会场设置却是以温馨为主题,彩色纱幔在会场四周大量布置,主席台背景前布置了大量的各种颜色的鲜花,最醒目的位置斜面放置了一层层水晶烛台,摆成了希望工程的字样。
李长庚步履从容轻快的走上演讲台,面带chun风,热情扬溢地开讲:“女士们、先生们、还有圣玛利小学唱诗班的小同学们。我代表希望工程董事会所有董事,欢迎你们的到来!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就有着重视教育的传统美德,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语句都在说明,读书可以改变人生,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当然这是指个人而言,就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人口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国家的发达程度也就越高。
而今天世界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工业化革命对国家人口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文化的工人,开动不了先进的生产机器,没有文化的农民,使用不了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没有文化的商人,无法有更开阔的眼界流通商品,没有文化的官员,引导不了国家正确发展的方向,没有文化的军人,使用不了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教育不光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更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然,民国初立,百废待兴,国家渴望强盛,民族渴望尊严,人民渴望丰衣足食。zhèng fu有许多顾及不到的地方,但什么地方顾及不到都可以等,但教育等不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长久坚持,紧抓不懈,才会开花结果,造福国家、造福社会和造福人民。
长庚不才,以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zhèng fu有实际困难管不到的地方,我们不能等,不能靠,也不能无端的指则zhèng fu,而不去作为。长庚多思之下,想出建立希望工程基金会这个办法,在偏远地区建立希望小学和为失学少年提供学费,愿此法能够抛砖引玉,给那此想读书的中国少年一个希望,一个机会。
现在希望工程董事会总共募集到两百四十五万善款,这笔善款,将以běi 精、上海为中心,在全国各地建立五十所希望小学,资助一万名失学少年。同时在各地建设希望工程捐款地点,接受爱心人士的捐款。
下面请董事会人员与各位贤达,与我一同点燃希望的蜡烛,愿这小小的烛火,引燃华夏民族复兴的火种。”
现场许多人都被李长庚的话语感动,在唱诗班孩子们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歌唱与阵阵掌声中。李长庚与虞洽卿等人,点然水晶杯中的蜡烛,随着会场灯光的熄灭,一盏盏昏暗的烛光也点亮起在场每一个的心房。
李长庚重新回到演讲台,大声说道:“现在我宣希望工程启动――。”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
第二十三章 都软禁了还要官当
李长庚刚搞完希望工程的启动仪式,民国第四师师长杨善德就来拜访他,原因就是蔡锷今天从běi 精跑了,老袁不放心他在上海这么能折腾,外一蔡锷给拐跑了,可就麻烦了。以李长庚的能力,可比蔡锷最厉害多了。这家伙虽然不会领军,但挣钱的手段和搞宣传的本事绝对一流。
当天夜里李长庚就被送上去běi 精的火车,杨善德带着一个营名为保护的把他押回běi 精。
李长庚一到běi 精就被杨度等人接进总统府,老袁对他那个亲热,又是家宴,又是看京剧,即不谈政事,也不谈蔡锷。直到七天后,袁世凯给李长庚一个总统府行走的活计,每天帮着袁世凯处理军政文案,老袁在中-南-海,又给他弄一个小院,等于是把李长庚给变相地软禁起来。
李长庚本人到是安之若素,一来是他本就没打算跟蔡锷参和。二来帮袁世凯着眼全国地处理各项政务,眼界大开。袁世凯处理政事的本领,那是相当的老练,一份简单的汇报折子,他扫一眼就能清楚其背后的问题。李长庚跟着大涨见识,而且最近老袁忙着当皇帝的事情,许多政务都是他先处理,在承给袁世凯过目,李长良现在干的差事,相当于后世一号首长的政务秘书。出生官宦世家的李长庚,自然懂得这样的机会多么千载难逢,为对李长庚这样权力yu望超强的官迷来说,诱惑是无法抵挡的。
袁世凯对李长庚的表现也殊为满意,经常给他一些指点,李长庚在这个职位上干了十多天,转眼就进入十二月初。这天李长庚在给袁世凯汇报完陈其美等人策划的肇和舰起义之事后,袁世凯问道:“启明怎么看陈其美这个人?”
“回大总统,以长庚之见,陈其美这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一个大青皮而已,疥癣之疾尔。他这种人一旦成稍有气候,必遭人恨。大总统要对付这种人,最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噢,你查办郑案时,处理的很不错,甚得吾心,如今多事之秋,某正用人之际,只好把你这大才招到身边,你可想开。”
“这些天来,长庚跟在大总统身边,受益良多,岂敢有什么想不开,其实郑案查到那时已经可以停手了,在往还空查也是徒增麻烦,陈其美在沪地,官商人脉极其庞杂,真把他抓住了,只会闹得人心慌慌,其实长庚与那些人搞的希望工程基金会,实则就是安抚那些人。”
“启明果然有见地,许多官员当了一辈子官也弄不明白,为官之道的精髓。老夫也想一天之内中国就富强起来,可事实却要命本就难以做到,治国之道在于目光长远,着眼大局才是。启明乃老夫看重的人才,等诸事过后,你可自选一地,去锻炼一翻,他日在回中枢,老夫必有重用,不知启明现在可有心怡之地。”
“长庚先谢过大总统栽培之恩,以长庚心中理想,最想去主政的地方,便是东北。”
“哦,这到新鲜,老夫以为以启明善理财的本事,心中所选之地是沪申呢?老夫想听听你的理由。”
“回大总统,长庚也曾想过去沪申,可思来想去,还是东北最适合自已,一东北看似苦寒之地,却是资源丰富,土地平坦水利资源丰富,这是发展大工业的基础。二东北世家大族也少许多,治理起地方制肘也少,在一个原因便是启明的结拜大哥是第七师师长张作霖,如果启明能在东北从政,想来军方会较少的参和政务。还有一个原因便是东北日俄势力交措,外交最为困难中,但也更容易创造机会。”
“好,这话说的有见地,有勇气,有见识,有野心。敢于担当才是好男儿,像宫保年轻的时候,等大事过后,启明就去东北当一任道员吧。”
“大总统即然说了,长庚就趁热打铁,跟大总统讨要个地方,滨江道这个地方给我吧,这里地处东北亚的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上的明珠,是国际性的商埠,这里地处松嫩平原,属于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盛产大豆、甜菜、亚麻、土豆等作。给我十年时间,启明定将这里建设成为超过上的大都市。”
“哈哈哈,启明乃是统管全局的人才,放在一个地方十年时间,可别消磨了锐气。”
“长庚谢过大总统厚爱,长庚定当努力,十年砺剑,正是为大总统披荆斩棘之时。”
“好,这话老夫爱听,就与你滨江道尹何妨!”
李长庚深得打蛇随棍上的道理:“大总统,长庚建议,将滨江道改道为市更佳,这样行政权更容易统一起来,并将哈尔滨划归到黑龙江省管辖,这样一来以哈尔滨的地理优势就发挥出来,可以形成以哈尔滨拉动起整个黑龙江省的经济活力。到时以哈尔滨为中心,与牡丹江、齐齐哈尔组成一个三角经济区,充分发挥这里平原大江交汇水力运输便利的特点,加上中东铁路这条陆运欧亚的大动脉,以及南满铁路在旅顺出海口等运输优势,可以说这里具备了中国搞大工业的所有条件,长庚要在这里打造一个中国的鲁尔。”
“中国的鲁尔,中国的鲁尔,好,听你这么一说,老夫似乎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哈尔滨,老夫对你有信心!”
“是的长庚信心十足,借用大总统那句话,埋首十年,抬头与日相见。”
“年轻就是好,好!有志向,有冲劲,北洋的许多老人在也看不到当年的劲头了,你让我看到北洋新生的希望。放胆去做,老夫给你当后台,张作霖不是给你一个团参谋长的职位吗。这个职位小了点,老夫帮你在陆军部说句话,给你一个二十七师副师长的职位,给让财政部给你拨二十万改市资金。你一并带下去!”
李长庚转转心思,觉得也没啥好要的了,笑道:“谢大总统厚爱!”
“蔡锷在云南的动作你怎么看?”袁世凯突然问得李长庚一激灵,身上出了一层冷汗。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
第二十四章 袁世凯的疑心没完没了
伴君如伴虎这话,李长庚此时算是深有感触,李长庚的脑袋里像装了台超级计算机一样,正在超速的运算着,要怎么回答袁世凯的猜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袁世凯和曹cāo是一类人,敢用人,也多疑人。最后李长庚决定赌上一把,答好喽,不但之前袁世凯的许诺有效,还会有更大的好处给他。答不好,别说好处,小命能保住都是万兴。
“大总统启明父亲曾教导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要疑,疑人要用。当时启明以为很有道理,却不明白道理在那。如今启明回到国内一段时间了,对这句话到是有些感触。中国人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外国人讲用人要疑,疑人要用。之间不同就在于,中国人上下级管理,靠的是关系;外国人上下级管理靠的是制度。不能说那种用人的方法更好,只能说那种用人的方法更合适。”
说完李长庚心虚地打量袁世凯一眼,见老袁深思,心理便有了底,接着说道:“蔡锷反对大总统当皇帝,我是坚决反对的。因为他即没有统一中国的能力,也没有统一中国的实力。就算是统一了中国,他也没本事治理,只会把中国搞的更遭。”
见袁世凯连连点头,李长庚底气又足了些:“说句难听的话,大总统若是不在了,现在谁也没本事统治中国,南方的孙大炮不行,北洋的龙、虎、狗也不行。很可能出现各占一方军阀混战的格局。
蔡锷在西南起兵,从战略上来看不占什么优势,往北有四川挡着,东有两广档着。这让启明想起了清初三藩之乱,所以启明见议大总统西南这仗必须要打,也要做好打这个仗要用时三五年的准备。战场最好放在以两湖的长江一线和福建东南一线。西南地寡民贫,必然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打久了,大总统不但可以打出一批精兵,还能趁机提拨起一批忠于大总统的将领。只此一仗,介时大总统便可真正号令天下,再现康乾盛世。”
“启明这一席话,正合老夫所想,你能公私分明,抛开与蔡锷的感情,一心为国,却是老夫多虑了。听说你在上海搞了个希望工程,最近许多报纸都在热议。你说国家什么都能等,就是教育不能等,老夫深以为然,前清老夫总理军机时对教育也十分重视,建立了不少新学,如今民国,zhèng fu对教育投入更大,可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整天想着革命。你是年轻人,也重视教育,老夫想听听你的见议!”
李长庚听完心里叨咕,这老袁疑心也太重了,才跟你释疑了一个,这有来了,还有完没完。“大总统,以启明来看,这里面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学校重文轻理,学生培养了不少,真正能为国家贡献科学力量的人才却是大大不足。那些学文的学生,除了能进zhèng fu和写报纸,真不知还能干点什么。zhèng fu用人是有限的,没什么出路,就只好想着闹事。
第二,zhèng fu对学校的监管不够,老师在学生面前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主义都能讲,这是乱谈琴,一个国家一个主义,一个思想,一个领袖就够了,此为乱国之源,这样的老师应该让他们去农村住牛棚好好反醒反醒。严重的拉去打靶都不为过。
第三学生太zi you,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是以士为核心,学生们总以为自己有了文化就高人一等,什么都不放在眼里,结果本事没学到,却一个个的眼高手低,看不起zhèng fu,看不起军队,看不起老百姓。
中国要发展,缺的不是吟诗做对说外文的学生,中国最缺的是那些踏踏实实,做数理化的科研人才。这样的人才没心思搞什么主义,搞什么革命。现在学校的老师过于看重自己的社会责任,真正有心作学术的少于鼓动学生搞革命的劲头。整天把min zhuzi you挂在嘴上,却看不到现在欧洲那些min zhu国家都打成什么样了,那有半点zi you。可以救中国的办法只有实行高度的zhong yāng集权,国家才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启明搞这个希望工程着眼的就是那些偏远地区的孩子,这些孩子吃过苦更知道努力,只要有学上,将来就能有好出路。肯定会拼命努力,这样的学生正是搞理科的好苗子。就是培养不出大学生,也可学个技工,启明的工厂对这样的技术工人有多少要多少。”
袁世凯听完,露出高兴的表情:“启明是老夫见过最有远见的年轻人,知老夫者启明也。老夫肯冒天下之大不违,搞君主立宪的初衷,就是要实行zhong yāng集权,管理地方。自同光之后,国家就干弱枝强,zhong yāng对地方的管理越来越弱,zhong yāng只剩下任命官员的权力。要想改变这一切,必须将人、财、军收归到zhong yāng管理之下。可惜老夫一翻苦心却被天下人误解。正如启明所说老夫若是不在了,谁还能统一中国。”
袁世凯长出了一口气才接道:“启明可有劝蔡松坡止戈的想法,只要蔡松坡肯放弃武力对抗zhong yāng,老夫绝不追究他的责任,四川督军也给他来当。”
你个快要死的老东西还有完没完了。“大总统启明以为还是不劝的好,劝了也没用,松坡起兵之事,乃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总统不追究松坡的责任,难道还能放过跟他起兵的手下吗,就算大总统胸怀宽广,不与这些人计较,可他们会信吗?就算信了,他们也会认为在没前途可走。这些人懂什么国体,想的无非是一将功成万古枯,富贵险中求的道理。大总统打这仗没的选,只有大总统把这些人打狠喽,才有国家以后的和平。”
“哈哈,启明说的是,老夫痴了!”
“大总统那里是痴了,大总统是心疼国家好不容易攒下的元气,却又要伤了。如果没有西南的事情,中国正是借着欧战之机,发展国力之时。可惜――可惜!”
袁世凯也跟着摇了摇头,“老夫明白你不选淞沪,而选东北发展的原因了。下去吧,老夫不留你了,明天就去建设你的哈尔滨吧,记住老夫给你做后台,大胆放手去做。”
看着李长庚离去的背影,袁世凯似乎一下就老了许多。自语道:“用人要疑,疑人要用,说这话的人了不起啊,老夫的儿子要有李长庚一半,北洋那些老东西也就归心了。但愿今天放你这头老虎归山入林,真能如你所说,结老夫一个鲁尔。
李长庚出了门,回头看了一眼,摸了下拔凉拨凉的后背,心道,从今天起爷富贵了!东北爷们回来了――嗯,咱还有个枭雄七哥要对付,到那也是消挺不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