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廷-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征云嘴角嘲讽,道:“也就这样了。口供整理好了,拿给我好看。对了,军院的事,我让人在天津卫筹集了,你不用忙这个,盯好辽东的民生。”
方一藻应着,继而又看着周正,面露谨慎的道:“大人,就这样了吗?”
周正一怔,道:“还要怎么样?”
方一藻神色动了动,道:“大人,皇上与朝廷可是一再催促大人出兵平辽,加上朝廷现在不安稳,如果我们执意不动,怕是会惹怒朝廷与皇上的。”
周正笑着道:“我倒是想平辽,可是朝廷得给我钱粮啊,总不能让士兵们饿肚子打仗吧?这几天,我们多上几道,苦苦穷,为难为难朝廷,让他们知道我们的不容易。”
方一藻其实也不想冒险北进,道:“是。下官听大人的。”
周正坐在椅子上,思忖一阵,道:“西北等地陆陆续续会安置一些灾民过来,你做好接收。不管是建城还是开垦荒地,都需要人。”
方一藻没有二话,道:“大人放心,辽东一直在做,不会有问题的。”
周正站起来,道:“关于建城的事,你仔细规划,不要拖延。过一阵子,我要去一趟天津卫。”
方一藻连忙道:“大人尽管放心,辽东有下官,绝对不会有事。”
周正微笑,心里思索着去天津卫的事。
如方一藻所说,建虏这次来袭,激怒了崇祯与朝廷,不断的在催促出兵平辽,在周正没有动作后,言官们疯狂弹劾周正是‘怯敌畏战,有辱国体’。
包括首辅张至发在内,都认为辽东是大明精兵所在,建虏势弱,不该畏缩不前,在崇祯面前屡屡进言。
而新任的兵部尚书傅宗龙则极力为周正辩解,要求辽东按兵不动,徐徐图之。
按常理来说,崇祯应该崔逼迫周正出兵的,却因为与首辅张至发为首的文官在一系列事情上的分歧,居然暂停了对周正的施压。
到了十二月中,辽东的事情,仿佛已经过去了,朝廷的争斗却越演越烈。
首辅张至发的地位岌岌可危,朝野掀起了新一轮争斗。
周正这会儿已经在天津卫,在寇槐壹,成经济等人的陪同下,巡视着天津卫。
寇槐壹热情高涨,沿着运河走着,道:“大人,天津卫现在商贸极其繁盛,来往商人无数,每年的商税就高达一百五十两,而粮税则不到三十万……”
崇祯看着前面大雪封道,还是有不少商船艰难跋涉,道:“嗯,户部的李尚书给我写信了,说是对你十分欣赏,想要调你去户部。”
寇槐壹双眼一亮,继而道:“下官听大人的。”
周正看了他一眼,笑道:“我不会拦你的前程的,再等等,明年下半年再说。”
寇槐壹倾着身,道:“全凭大人安排。”
周正笑了笑,继续走着。
成经济这个时候插话,道:“大人,说到李尚书,他前不久又找过上官掌柜,想要再借。”
周正脚步顿时放慢,心里计较着,道:“户部总共欠我们多少银子?”
成经济道:“算上利息,一百五十万两了。”
周正看着不远处的冰面,眯着眼,道:“给他五十万,不过,向他要一个东西,那就是,我们周氏票号可以发行交子,户部允许通行。”
交子,也就是纸币。这种东西在宋朝兴盛一时,因为铜钱,银子实在不方便携带,交易。但因为缺乏足够的信用,最终无不是功亏一篑,不了了之。
纸币自北宋后,几经兴衰,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
成经济自然知道这东西,有些不解的道:“大人,与其要这个,还不如要铸币权,我听说,南京的铸币局要被裁撤了,能不能,弄到我们手里?”
周正直接摇头,道:“李侍问不会同意,朝廷更不会。只要朝廷承认我们发出的交子,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成经济想想也是,道:“这个应该不难,与朝廷无碍。我过几天回京去找李尚书。”
周正继续迈步,道:“我知道因为民乱,我们在西北,甚至南直隶的生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盈利减少,但我们现在更缺银子,不难松懈,海贸是一个突破口,要大力的发展。”
成经济连忙躬身,道:“小人明白,小人已经在与上官掌柜等商议,想办法为大人赚取更多的银子。”
寇槐壹耳观鼻鼻观心,仿佛没有听到。
周正嗯了一声,抬头就看到孙传庭从不远处走过来。
寇槐壹看了眼成经济,道:“大人,下官在官邸备了酒菜,还请大人赏光。”
周正见他要走,便道:“嗯,去吧。”
天津卫,山东等地的官吏,不少都是来自于九江阁,出生贫寒,将提拔他们的周正视为‘恩师’。
周正没有主持过科举,门生也是不少。
成经济见了,连忙也告退走了。
孙传庭上前,神色有些疲惫的见礼,而后陪着周正踱着步,说着各类事情。
“大人,从辽东到山东,田亩千万,人口两百多万,目前山东在进行严格的划分,预计一年内能完成……”
“天津卫,山东巡抚,布政使对商税进行了定准,划归在户房,目前收益还不错,秩序也得到暂时的梳理……”
“预备役的训练一直没有停,天津,山东贯彻的十分彻底,十六岁以上都会陆陆续续接受为期两年的训练,军队中也会进行断文识字的普及……”
孙传庭言简意赅的说着,显然是早有准备。
………………………………
第五百章 二进宫的首辅
周正听着,暗自点头,孙传庭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搭好架子,让他来具体执行。
周正偶尔插一两句,大部分都是孙传庭在说。
等两人来到一处茶楼,周正才停下,沉吟着道:“关于军事学院的事,你要上心,我来兼任院长,你是副院长,具体的教授课程,我会撰写好,你也要找一些人做教授,这件事一定要认真对待。”
孙传庭道:“大人放心,下官已经在筹备了,一定会做好。”
周正点头,目光看向京城方向,忽而笑着道:“京城的事,你怎么看?”
孙传庭也笑了,道:“还能怎么看?咱们这位张首辅是野心勃勃,想做一番事情的,偏偏与皇上相冲,还不知变通,下官打赌,撑不过明年三月。”
温体仁今年六月罢,张至发六月进,要是明年三月罢,这位一年都没有坐满。
周正背着手,道:“周延儒又给我来信了,朝野的风向也偏向他,怕是真的要回来了。”
孙传庭神情动了动,若有所思的道:“大人,这位周老大人要是回来,或许是件好事情。”
周正想着,历史上周延儒的下场是亡国前被崇祯赐死也是摇头。
又看向孙传庭,周正道:“张国维在天津卫?”
张国维,原安庆巡抚,在保卫安庆,抵御张献忠的事情上有功,在西北一战中表现不错,朝野不少人举荐他担任兵部侍郎。
周正现在的声望空前,军方数一数二的大佬,又曾是兵部尚书,这张国维来天津卫,目的不言自明。
孙传庭也看向周正,笑着道:“大人,要见一见吗?”
周正道:“见吧,这位,用不了多久就得是尚书了。”
孙传庭心里一动,明白了。
六部尚书现在缺三,只要稍微调动,这位新任的侍郎就是尚书了。
说到这里,周正又道:“马士英,寇槐壹都想去京城,明年我就调他们回去,这两个地方你有什么好人选吗?”
孙传庭对这个早有所料,道:“大人,如果那位周老大人真的能回来,那问题就不大。如果不是他的话,最好就不要巡抚。”
朝廷现在动荡的可怕,谁也没办法在里面掌握局势,想要运作两个巡抚,没有首辅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周正轻轻点头,道:“我再想想办法。”
孙传庭应着,陪着周正往回走,俄尔又道:“下官听说,西北那边不太平静。”
孙传庭说的不太平静,倒不是流寇,而是各省巡抚,总督,总兵们的争权夺利。
空出了两个五省总理,涉及到的权力,钱粮,关系不可想象,自然有不少人动了心思。
既然动了心思,各种手段,倾轧就来了,山西巡抚姚奇功已经折戟,被以‘纵兵劫掠’的罪名下狱。
周正感慨的摇了摇,道:“明知道是火中取栗,还是无数人往里面跳。”
孙传庭跟着默默点头,权力这东西是毒药,一旦沾上,就只能向前,能抽身退步的,少之又少。
周正回转到天津卫,寇槐壹已经准备好了酒席。
周正入座,自然迎来天津卫一众大小官员的热烈欢迎,其中也包括了永平府,河间府的一些官员。
周正坐在椅子上,一眼扫去,不少熟人。
包括了武胜秦,周怀陂,黄志渊这些出自九江阁,周正亲手提拔的‘门生’,也包括了其他人举荐,或者这些人提拔的人,满满当当三十多人。
周正微笑着,端起酒杯,道:“诸位辛苦了,本官代朝廷,仅以薄酒,感谢诸位!”
寇槐壹等人慌忙站起来,端着酒杯道:“大人言重了。”
周正一饮而尽,众人也都跟着喝了。
周正双手按了按,让他们坐下,而后说着天津卫的变化,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再接再厉等的客套话。
一群人看着周正,自然满眼振奋。
这个人是提拔他们的人,而今的蓟辽督师,正二品的大员,离入阁就是一步之遥!
这是他们的恩师,他们的前途都在他身上!
孙传庭在一旁看着,笑眯眯的,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一番热闹之后,周正带着浑身的酒气,被安排去休息。
刚准备喝口茶休息,寇槐壹就带着一个精瘦的中年人来了。
张国维进了周正的班房,有些忐忑的抬起手,道:“下官张国维,见过大人。”
周正,现在已经完全有资格,被明朝大部分官员称之为‘大人’了。
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这个名头,能压死很多人!
周正看着张国维,笑着道:“你在安庆表现的不错,部里以及朝廷都十分赞誉,这次要调你担任右侍郎,不是我的主意,找我没用。”
张国维连忙道:“大人说笑了,下官并不是来求官的。下官知道兵部事务繁重,涉及整个天下,论及这个,还有谁能比大人更加清楚?”
周正唔了一声,眼神笑意更浓。
这个张国维还真是会说话,而且还都是实话。
现在的朝廷,论地位,资历,在军事方面,确实没有人比周正强了,他在很多事情上的声音,比首辅的分量还要重!
周正看着张国维,微笑道:“坐吧。”
张国维这才小心的坐下,神态还是有些矜持。
他之所以来,除了想要与这位战功赫赫,声望空前的周大人攀上关系,还有的是,朝廷有传言,周正希望张国维去西北,张国维知道那是一个大坑,万万不想去。
周正看着张国维,道:“我暂时离不开辽东,西北的事,需要兵部多操心了。我在信中与傅尚书商讨过,各省巡抚还需戮力同心,不能大意。西北总理,朝廷看来是不想再设,必要的时候,你要亲自走一走。”
张国维来之前也知道朝局的情况,皇帝,朝廷都不想再设五省总理,西北之乱已灭,再设这样权力太大的总理,朝廷担心的就是不是民乱了。
张国维陡然肃色,道:“大人说的是。下官已经向皇上,朝廷上了陈述西北之局的十八条奏议,以彻底抚定西北,了去乱局!”
周正瞥了他一眼,这位也是好大话的人。
西北的乱局,在于农民要饿死了,所谓的‘等是死,盗也死’,不解决这个问题,西北之乱不会消停。
………………………………
第五百零一章 搬家
周正懒得与张国维说这些,笑着道:“有什么事情,尽管写信给我,朝廷有什么风向,也可向我问询。”
张国维听懂了里面的意思,站起来道:“大人放心,下官一定不负所望。”
周正微笑着。
张国维识趣的抬手告退,转身离开。
孙传庭随后进来,道:“大人,不喜欢这位张侍郎?”
周正摇了摇头,不可置否的道:“熊文灿的事怎么样了?”
孙传庭道:“与洪承畴一样,削籍。”
削籍,对一个官员来说,应该是一种除了刑罚外,最严重的的处置了。
失去了官籍,就再也无法入仕,等于就是‘永不叙用’。
洪承畴是杀人太多,目无法纪,朝廷容不得。熊文灿,大概是政治需要,因为,朝廷不再需要五省总理了。
周正对熊文灿感到可惜,这个人确实是个人才,思忖着,他忽然看着孙传庭笑道:“除的差不多了,你觉得,什么时候轮到我?”
孙传庭听着这句话,却没有笑,道:“大人,到了现在,您想退一步自保,是做不到了。”
周正眉头微动,点点头,感慨的道:“我这个位置,是退无可退了。”
孙传庭瞥了眼外面,道:“大人,辽东,天津卫,山东这个地方,无论如何不能放手,您也不能离开。”
周正看了他一眼,起身道:“我待会儿写封信,将家里人接到天津来。”
孙传庭心里那丝担忧顿去,继而道:“大人,您之前说,西北还会乱?”
周正走了几步,站到门口,看向西北方向,道:“朝廷耗空了国库,西北的根源未解。我做的,不过是将沸腾的大锅盖上了盖子,很快,这个盖子就会被掀开。”
周正话没有说完,意思却十分明白。
到了那个时候,水漫天下,滚烫炽热,朝廷再无力收拾了。
孙传庭站在周正的身后,也遥望西北方向,心里思索着,这个盖子,什么时候被撅开。
……
周正在辽东忙着各种事情,从宁远到天津卫,再到山东登莱,又从威海卫去了旅顺,一路下来,到了十二月底才回到天津卫。
这时,经过周正两兄弟的连翻劝说,周清荔终于答应,到天津卫过年。
周正的驻地在宁远,周方是山东参议在济南府,周清荔在京城,交叉最近之地,也就是天津卫。
周正早就让刘六辙在天津卫买了宅子,一家人住进来,又恰逢新年,自然是高兴无比。。
“福伯,让人打扫下花园,种些喜庆的,假山的水也换换……”
“哎,这个灯笼挂歪了,对对,重新调整一下……”
“你们怎么回事,这个对联反了也不知道……”
周丁氏满院子的走,带着下人们整顿院子。
小德悭,小景瑗,小德悭外加刘六辙的孩子,丁琪的孩子等,年岁相当,满院子乱窜,呼喊不止。
这几个小家伙,大的九岁,小的五岁,已经管不住了。
上官清拿着棉衣,好不容易逮着小德悭给他套上,一眨眼又湿透,没了人影。
周方刚刚到天津卫,他的小院还没坐热乎,就说要去天津卫转转,半天没见回来。
周清荔这会儿站在屋檐下,背着手,看着孩子们欢声笑语的在雪地里闹腾,也是满脸笑容。
福伯从外面走过来,笑呵呵的道:“老爷,这院子不错吧?”
周清荔看着雪花,道:“嗯,几个小家伙也长大了。”
福伯站到周清荔身后,目光看向几个孩子,道:“可不是,一转眼,大少爷,二少爷都已经三十多了。”
周清荔眼见小德慎要摔倒,连忙冲过去,同时喊道:“小心点。”
小家伙飞快摔倒,又爬起来,大笑着跑远。
周清荔没赶上,停住脚步,站在雪地里看着几个孩子打打闹闹,感慨道:“我记得,横平与征云,小时候可老实多了。”
福伯跟上来,道:“要说老实,那也是二少爷。”
周清荔嗯了一声,道:“征云去哪里了?”
福伯道:“听说是李尚书亲自到了天津卫,准备找二少爷借银子。”
周清荔听到这个就皱眉,继而摇头。
一个朝廷,要靠借银子过活,这像什么话?
福伯见周清荔摇头,有些不安的道:“老爷,我听六辙说,二少爷已经陆陆续续借给朝廷两百多万两了。”
周清荔叹了口气,道:“征云这个孩子,对大明有着比我更强烈的感情,要不是有所顾忌,怕是借的更多。”
福伯点头,看了眼大门方向,走进一步,低声道:“老爷,我觉得这样下去,怕是要出大事情。二少爷已经是蓟辽督师,再与朝廷牵扯更多,可能会引来大祸。”
周清荔何尝不知,背着手,黝黑的脸上皱纹如刀刻一般,一如他心底的忧虑。
沉默了好一阵子,他道:“征云有分寸。”
福伯看着周清荔的侧脸,犹豫再三,还是低声道:“老爷,我觉得,二少爷在做一些别的事情。”
福伯的暗示,已经十分明显了。他跟着周清荔数十年,也是眼见周正入仕,一路成为二品大员的人。周正的很多事情可以瞒过外人,但瞒不过他,蛛丝马迹之下,他发现不少端倪。
周清荔背着手,盯着几个孩子,眼见他们要摔倒,几次要冲过去扶住。
又是好一阵子,周清荔才道:“儿大不由娘,管不了那么多了。”
福伯明白周清荔的意思,看着场中跑着的几个孩子,笑着道:“老爷,你说,六辙从小瘦瘦弱弱的,那碧青也是骨架子,怎么就生出了一个小胖墩出来?”
刘六辙的孩子与周正的孩子是同岁,但却比小德慎胖了一圈。
周清荔看着那个小胖墩,笑着道:“我倒是知道,这小家伙从小就能吃,每次来府里,先去厨房,还专吃肉,碧青好几次还不好的意思来送银子……”
福伯听着顿时笑了起来。
周清荔也是朗笑不止。
周正与周方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一大家人聚在饭桌上,饭菜热气腾腾,声音更是顶盖。
小德悭嘴里喊着鸡腿,问向周正道:“二叔,我们以后是不是就在天津不走了啊……”
另一边,他爹周方看向周正道:“二弟,天津卫人才真不少,你借我一些吧,山东的事情太多,太需要人手了……”
另一边周清荔在敲桌子,道:“食不言,吃饭……”
………………………………
第五百零二章 新格局
天津卫离京城不远不近,却也让周正摆脱了束缚。
转眼就是崇祯十一年,元宵节,周正带着一群孩子,在天津卫的街道上转悠。
几个小家伙不大不小,周正一个不留神就不知道跑哪去了。
周正自然是带了侍卫,由他们暗中盯着,周正也没有多担忧。
周正身边跟着的是上官勋,他也在天津卫过年。
上官勋看着孩子们,脸上也是笑容,与周正边走边说道:“李尚书已经同意我们发行纸币,会为我们站台。年前朝廷议饷,有人提议开海禁,朝廷也同意了。成掌柜打算去一趟广东,但人生地不熟,还需要东家出手帮忙。”
私底下,上官勋称呼周正为东家,人前周正则叫他岳父大人。
周正看着前面,踱着步子,道:“我找一个内监去,再将广东那边的卫所换成我们的人,这样,基本就没有问题了。”
上官勋双眼一亮,道:“这个办法好,有内监在,就不怕地头蛇乱来了。”
周正嗯了一声,道:“南京那边也照此办理,你找信得过人去。朝廷虽然开了海禁,我们还是要低调一下,该藏的要藏。还有,防着户部。”
上官勋听着最后的话,神色一肃,道:“嗯,天津卫不用担心。京城的库银藏地只有我知道,成掌柜避嫌并没有过问。南京的也藏的严实,朝廷真的要撕破脸,抢不到多少。”
这些周正早就做过预防,轻轻点头,道:“这两年开支会比较大,还要储备更多的钱粮,压力不小,你们要多想想办法。”
上官勋瞥了眼四周,低声道:“西北一战,我们也收获颇丰,很多东西没有来得及处理,银子也没有回来,半年时间,起码能回来两三百万。”
周正对这个还不清楚,听着眉头挑了挑,面露笑容,道:“那就再好不过了。继续买粮,囤积的越多越好,只有有银子,市面上只要还有粮食,都给我买回来。”
上官勋倒还不知道周正的心思,听命行事的道:“好,我让手底下的粮行去做。”
就在这时,小德悭与他姐小景瑗忽然跳出来,两人手里都举着剑,冲着周正大声道:“来将何人,报上名来!”
上官勋一怔,不及说话,周正右手抬起,左手掐腰,沉声道:“末将大明蓟辽督师,周正周征云是也,你们是何人?”
小德悭上前一步,大声道:“我是大明周军前锋大街,周德悭!”
小景瑗接着一步,站在弟弟身旁,仰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