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廷-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正背着手,越发冷笑,道:“就凭他?他或许能做成一点事情,但却绝对没有能力开国,他不具备这样的气魄与能力。”
李自成本身具有极其严重的缺点,这种缺点,导致了他无法真正的成大事,同时,这也是流寇的致命缺点。
历史上,即便没有满清入关,李自成的大顺国也不会成为第二个大明。
刘六辙自然不会不信周正的话,一副原来如此模样的点头,道:“那,二少爷,我们怎么办?”
周正停下脚步,望着京城的方向,笑着道:“京城是越来越忌惮我了,先下手为强。待会儿我写到奏本,就说身体不适,请求休养。”
刘六辙立马就接着道:“二少爷,这个我知道,这是以退为进,对不对?”
周正转头看向他,道:“这个你要是不知道,我就踢你下水。”
刘六辙嘿嘿一笑,而后又道:“那,万一朝廷借坡下驴,收了二少爷的蓟辽督师的官职,拿走兵权,怎么办?”
周正这个蓟辽督师,除非离开驻地,或者有人背叛突然拿下他,不然朝廷就只能采取一贯的套路诱骗。
当然了,如果权臣识相,自动放弃了,那就再好不过了。
周正一笑,道:“我要看的是朝廷的态度,不是要他们同意。”
刘六辙立即会意了,道:“还是二少爷高明。”
刘六辙知道周正与首辅周延儒的关系,也隐约猜到了宫里那个人是李忠,有这两个人在,周正能在事情发生前阻止。
周正看了一会儿京城方向,转身道:“让人在运河上弄点事情,将南来的钱粮挡两个月。”
现在朝廷极度缺乏钱粮,只能从南京强行征收,解送京城,这是朝廷的救命稻草,晚两个月,李自成的麻烦就会少很多。
刘六辙想了想,道:“让那批死士去。”
周正嗯了一声,他手底下的死士已经发展到了五百人,做了很多隐蔽的事情。
周正踱着步子,道:“再给李自成一点支持。”
……
在山海关待了几天,周正又去了天津卫,除去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将天津卫彻彻底底掌握在手里,周正便顺道抵达山东。
在周正还没到济南府的时候,朝廷就收到了周正的奏本。
站在崇祯面前的,是首辅周延儒以及兵部左侍郎张缙彦。
崇祯神色枯槁,拧着眉头,浑身都透着愤怒,语气却又十分平静的道:“周征云的奏本,说是旧伤发作,疼痛难忍,无法理事,请求回京休养。”
周延儒在这道奏本到京之前已经收到消息,此刻故作沉吟的没有说话。
倒是张缙彦连忙道:“陛下,万万不可啊,千万不能同意。”
崇祯枯槁的脸色,掩盖了他真正的表情,淡淡道:“怎么说?”
张缙彦立即就道:“陛下,现在天下人都希望周征云能统领西北诸军,再次剿灭闯贼,可朝廷偏偏没有调派他,他这是什么?这是在表达不满啊,要是陛下真的同意了,不止寒了周征云的心,还有西北那些巡抚,总督,总兵啊……”
崇祯眉头拧的更紧了,鼻腔里哼了声,道:“首辅,你怎么看?”
周延儒这才开口,道:“陛下,张侍郎说的有道理,但周征云手里握有辽东,天津卫,山东三地的兵权,就这么放任,臣有些不放心。”
何止周延儒不放心,随着李自成不断坐大,周正的地位不断得到凸显,尤其是他手里的兵权,三地加起来,少说也有二十万,大部分还是精锐,京畿近在咫尺,谁能放心?
崇祯脸角抽了下,刚要说话,张缙彦慌张的道:“陛下,不能动啊,若是周征云认为朝廷对他有疑,真的……将他逼反了可怎么办?”
崇祯双眼骤然爆闪着冷芒,杀机如实质。
周延儒看着,心头微惊。
大明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时刻,皇帝十分的敏感,尤其对手握重兵的权臣。
周延儒近来越来越后悔再次入朝,后悔没有听周正的劝告。
不过,现在由不得他了,周延儒沉吟片刻,道:“陛下,周征云于陛下,于朝廷是有大功之人,没有罪责不能降罪,更不能让他休养。”
崇祯眉头拧起,脸角抽搐了几下,声音有些冷漠,道:“那你们说,怎么办?”
张缙彦立即就道:“陛下,赏,这个时候,要重赏!”
周延儒看了眼张缙彦,他之前怎么没有发现,这个人这么会说话。
崇祯眼神闪烁一阵,轻轻点头,道:“确实应该这样。入阁,加衔,恩赏,内阁拟旨,在年前传旨。”
张缙彦又抬起手,道:“陛下,周征云不能回京,要继续镇守建虏,‘奴寇相合’这传言不能视若等闲啊。”
崇祯道:“嗯,朕也是这个意思。”
崇祯对建虏依旧抱有强大的警惕性,十年前那次兵临城下,差点亡国的危险,依旧在眼前。
如果建虏真的与闯贼勾结,再次破关而入,那就是真的亡国了。
建虏,绝对不能再次入关!
周延儒心头怪异,瞥了眼张缙彦,他怎么觉得,这个人也是周正的人,心里却知道,并不是。
崇祯的旨意在年底前,真的到了宁远。
除了各种赏赐,安抚的废话不说,周正晋升为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官职正一品,继续督师蓟辽。
周正的地位陡然攀升,在整个大明显得非常的突出。
周正身边的人自然是大喜,周正地位的提高,他们也将‘鸡犬升天’。
面对如潮水般的恭贺,周正与亲近人只说了一句:‘朝廷还没有失去理智。’
对周正的封赏,还有另一个作用,那就是对朝廷,尤其是西北剿匪的李邦华以及各路人马是极大的振奋,还以为朝廷终于要调周正来西北剿匪,士气大振,接连挫败李自成的进攻,不断有捷报传到朝廷。
为此,崇祯大喜过望,还特别恩赏了周延儒以及张缙彦。
朝廷还没高兴多久,过了年,也就是崇祯十三年元月,李自成公然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改元永昌,大封功臣,并誓言东征,推翻明廷。
………………………………
第五百一十三章 闯贼入京
对于李自成的立国,崇祯,朝廷自然是怒不可遏,抽调更多的钱粮,军队,对李自成进行征剿。
现在的明军,比历史上更加不堪,破绽到处都是。
李邦华极力维持局面都不行,四面漏风之下,败事越来越多。
二月初,李自成亲自率军突然渡过黄河,在河南肆意进攻,攻占四府十二县,更是击杀庐江王。
到了初五,更是攻克太原,随后多有官军将领迎降,山西几乎失守,李自成就差攻入京畿。
这个时候,崇祯急调大同总兵姜襄,宣府总兵吴三桂等驰援,结果姜襄投降,吴三桂大败而归。
随后,李自成下居庸关,大军开入了宣府,离京师只有一步之遥!
李自成已蔚然成势,昌平总兵唐通,刘亮芳,镇定太守邱茂华,保定大学士李建泰等相继投降。
宣府总兵吴三桂,见事不可为,也投降了李自成。
三月十七,李自成过昌平,抵沙河,离北京城真的就差一步!
三个月的时间,李自成就从西安打到了北京城下,这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快的不可想象!
满京城都慌了,所有人都惊恐万状。
崇祯第一时间命曹化淳提督京城兵马,准备守城。
同时召集重臣,商讨对策。
到了这个时候,朝廷这些官员们一个个心思各异,谁也不敢多说话,亡国就在眼前,事前事后都会被清算!
周延儒请命,希望去辽东敦请周正领兵救援。
张缙彦请命,护送太子去南京。
还有人主张与李自成谈判。
而言官们还在疯狂上书,弹劾兵部尚书李邦华,侍郎张缙彦以及首辅周延儒误国。
崇祯彷徨无措,几乎听到一个意见就听一个。
当然,他没有让周延儒走,而是派人去给周正传旨。
加封周正为‘征西伯’,命他尽快率军救援京城。
张缙彦要护送太子出京,结果还没出宫,李自成的大军就包围了京城,还发炮进攻,吓得张缙彦连忙逃回来。
也有内监出宫,与李自成进行秘密谈判。
一天之内,发生了无数的事情。
山海关。
周正站在城头,眺望着北京方向。
即便是周正,也意外李自成的速度,明廷崩塌的实在过于迅速,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否则崇祯还来得及调周正救援的。
他身旁的曹变蛟一脸惊色,他们收到的消息是,李自成已经攻下昌平,离京城十分的近,现在,怕是已经到了京城脚下了!
曹变蛟骇色不减,道:“大人,闯贼,真的有这么强了吗?”
周正背着手,脸上一片青色,漠然道:“此消彼长,朝廷一直在作死,虽然快了一点,也不算奇怪。朝廷能撑这么久,已经是不简单了。”
明朝的倒塌,可以说是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崩塌的如此迅速,在那些大人物看来,是震惊,不可置信的;但细细的分析,却又觉得,早该崩塌,撑下来是意外。
曹变蛟心里多少有些不甘心,总觉得不应该这样,却又不知道说什么。
周正看着京城好一阵子,道:“姚童顺,传我的命令,辽东,天津,山东,即刻进入战时动员,征兵二十万。满桂任登莱总兵,即可上任,率兵进入天津。赵率教任山东总兵,率兵入大名府。曹文诏复原职,接天津卫两万精兵,进驻河间府。曹变蛟骑兵立即驻永平府。金国奇调任锦州总兵,杨国柱率锦州兵进入山海关。同时,严令右屯李惟鸾,东江镇的皮岛,旅顺黄龙严阵以待,防卫建虏!”
姚童顺知道,大事临头,猛的抬手,沉声道:“小人领命!”
曹变蛟单膝跪地,沉声道:“末将遵命!”
随着周正的一声令下,山东,辽东,天津卫,迅速的动了起来,各级官员,迅速发布征兵令,在永平府,现成的各军河间府,永平府一带集结,随时准备开赴京城。
与周正有关的庞大的关系网,更是飞快运作,以山海关为中心,整个辽东无比紧张凝肃。
与此同时。
崇祯与李自成的谈判破裂,崇祯对李自成要的列土封疆,和平共处决然不同意。
李自成恼羞成怒,大军攻城。
京城的守卫,满打满算不足一万人,哪里经得起强攻。
宫内宫外一片狼藉,无数人奔突,想要寻找生路。
三月十八,李自成大军还在猛烈攻城,突然间,兵部侍郎张缙彦,居然打开了东直门,放李自成大军入城!
宫里的钟声急切的响着,但满京城的人在乱串,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哭爹喊娘,只看到有人从宫里逃出来,却鲜少有人进去。
没过半个时辰,李自成就迫不及待的骑着马,从西直门踏入北京城。
在穿过城门的刹那,他忍不住的对天长啸,大声道:“皇帝老儿的龙椅,今个儿我李自成也要坐一坐!”
他身边的刘宗敏等人也自然大声附和,畅笑不已。
还没入内城,在城门前,有明朝的阁臣,尚书,侍郎一级众多其他各级官员,零零散散近百人,跪地呼喊:“臣等恭迎闯王!”
李自成看着这些他原本根本就见不到,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此刻跪伏在他脚下,心里更是痛快无比,简直整个人都要激动的爆炸。
他哈哈大笑,打着马鞭向前走,仿佛没有看到这些人。
投诚在场的这些人面面相窥,瑟瑟发抖,神情惶恐不安,不知所措。
整座京城一片混乱,还有很多周正的人在里面,没有来得及撤走。
太多来不及逃走的,这个时候东躲西藏,京城内外,一片哀嚎。
到了十九日,李自成坐在金銮殿上,金銮殿也是站满了人,每一个都兴奋无比,大笑不止。
昨日,崇祯皇帝死于煤山,太子被囚于后宫,其他各级官员,大部分被抓,没有抓到的,也在严厉的追查。
李自成等人在商讨非常多的事情,但最大的,莫过于登基称帝,但被牛金星,宋献策等人阻止,因为还有周正没灭,周正手里还有大名最精锐的大军,与京城近在咫尺。
李自成也是愤怒大恨,想起了曾经差点被周正剿灭的事,誓言要消灭周正,而后回京登基。
于是,李自成刚刚攻占北京,一面派军攻占其他地方,一面调集军队准备着,要御驾亲征,讨伐周正。
………………………………
第五百一十四章 建虏搅局
北京城的失陷,令无数人错愕,远在湖广的李邦华急令各军北上勤王,但左良玉等人却按兵不动,观望情势。
四川的秦良玉收到信,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此时,周正的军队不断的向山海关一带集结,情报网全面铺开,紧盯着京城。
周正,金国奇,曹文诏,曹变蛟,赵率教,满桂等人齐聚在山海关,面色凝重的商讨战局,制定对策。
十九日,崇祯派出的内监,大哭着来到山海关,抓着周正就哭喊:“周大人,快救救万岁爷吧,闯贼入京了……”
周正连忙扶起他,问了几句,而后接旨。
在场众人虽然已经料到了情形,还是心神震惊。
内监一个劲的催周正尽快发兵,周正安抚一番,将他送去休息。
一群人聚集在大厅里,个个神色凝重。
满桂看着坐在首位的周正,怒吼一声,道:“可恨!要是朝廷早点调你去西北,何来如此大祸!”
赵率教绷着脸,看着周正道:“征云,不,征西伯,皇上罹难,万民于水活,我们得尽快发兵!”
曹文诏闲置了好些年,浓眉大眼皆是愤怒,站起来抬手,沉声道:“征西伯,末将愿为先锋!”
曹变蛟更是一步而出,抬手道:“末将领的是骑兵,可为先锋!”
周正坐在椅子上,神色不动。
他现在是征西伯,太子太保,内阁大学士,手握崇祯临终圣旨,在这个时候,地位无疑是最高!
兵权,声望,名义,他都有了!
孙传庭也在座,瞥了眼义愤填膺的众将,忽然起身道:“大人,虽然正是匡扶社稷,拯救万民,定鼎天下的关键时刻,但事发突然,我们军队未到位,钱粮未运,京城情况未明,若是贸然出兵,怕是易兵败。下官建议,各路军队可以向京城方向布置,随时准备出兵,不宜妄动!”
厅里众人听着,顿时皱眉,孙传庭说的其实是‘等’,按理说,这个时候,应该趁着李自成不稳,立即发兵进攻。
但孙传庭说的又是实情,事发到现在,不过两天,军队才刚刚调派,根本没有到位,李自成的情况也未明,在场都是久战老将,深知仓促出兵的后果。
这是两难!
所以,众人的目光都看向周正,要论打仗,战功,在座的还没有谁比得过周正。
周正已经回过神,站起来,面无表情,沉声道:“第一,立即发布檄文,本官号召天下勤王!第二,本官有圣旨在手,即刻起,节制所有大明军队,传令李邦华,节制江南所有兵马,即刻北上!第三,辽东,天津,山东兵马全速调动,本官要亲自征剿闯贼!第四,凡三地官员,以征剿乱匪为要,任何人不得掣肘,违反者,斩!第五,建征西大营,军令皆由此出,在场众将,即刻领兵,陈兵于永平府,等候本官命令!”
“领命!”
在场的众人,齐齐抬手,向着周正拜道。
这一刻起,辽东,天津,山东,全面备战,征西大营统管军情,粮草,后勤,民政等所有事务,三地飞速转动起来。
二十日,京城的失陷几乎传遍天下,尽管很多情况不明,但在所有人看来,明朝,似乎已经亡了!
天津卫,周府。
周清荔背着手,眺望着京城方向,佝偻着身体,脸上说不出的难言情绪。
从嘉靖起,党争就越演越烈,到了万历后,就开始失控,多少人多朝廷失望,不肯在出仕,又有多少人满腔愤恨郁郁而终。
可谁都不会想到,大明,亡国了。
周丁氏与上官清都有些担心周清荔,站在院子另一处,悄悄看着。
周丁氏低声道:“上官,你发现没有,爹的腰好像弯了不少,两鬓也有了不少白发。”
上官清嗯了一声,眉宇间也是担忧。
她担忧周清荔扛不住出事情,也担心山海关的周正。
……
李自成在京城,疯狂搜捕,拷打勋贵公卿,各级官员‘助饷’,而后纵兵杀伤抢掠,无恶不作。
同时,他也在调集其他各处的军队,集结京畿,准备讨伐周正。
与此同时,周正的人也在极力的运转京城的情报网,获取各种情报,而后传向征西大营。
情报网也在暗中救着一些人,包括周正的大哥周方,他原本是顺天府府丞。还有周延儒,马士英,寇槐壹等人,也在尝试与宫里联络。
随着京城以及其他各处情报网的不断恢复,运转,传回的情报越来越多,周正针对李自成的部署不断调整。
周正在辽东三地,常备军是十二万,但因为要防备建虏,能调用的是六万,其他都要临时征召。
好在,他的预备役已经进行多年,多次演习过这样的场景,从府县到各镇,经过训练的青壮不断汇聚。
二十五日,李自成发布檄文,指责周正违背天意,天道降罚,要周正负荆请罪,否则大军征讨。
周正根本不理会,在征西大营,没日没夜的研究对策,与众将商讨剿匪策略。
就在周正忙着的时候,姚童顺瞥了眼曹文诏等人,给周正递过一杯茶,低声道:“大人,范文臣求见。”
这句话本来也寻常无疑,众人交头接耳讨论着,并未在意,但突然间安静了,所有人抬头看向姚童顺,而后看向周正。
周正眉头动了下,不在意的道:“不见。”
他在辽东,东江镇都有布置,建虏打不过来。这不是历史上的山海关,他也不是吴三桂。
姚童顺感觉着议事厅的安静,顿了下,又道:“他说,建虏五万大军已经在三日前出发,昼夜兼程,最多十天就能赶到喜峰口。”
这一次,本来还趴着,研究着地图的众将缓缓站起来,表情一片冷漠。
如果建虏在十天内赶到喜峰口,能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可以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也可以与李自成相合,进攻周正的大军。
不论是哪一种,对周正都极其不利!
周正这才发现,他考虑的不周,遗忘了建虏还可以绕过山海关这件事!
他不动声色的微笑,看着众人道:“无需紧张,建虏的兵力也就五万左右,黄台吉要是敢倾巢而出,本官现在就命东江镇以及金国奇率军北上,端了沈阳。”
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的众人,顿时醒悟。
满桂抹了把大胡子,骂声道:“马的,差点被建虏这帮狗崽子吓到!”
………………………………
第五百一十五章 范文臣祭旗
赵率教也跟着暗松一口气,道:“还是大人思虑周全,有东江镇的牵制,建虏断然不敢倾巢而出,有个一两万人就已是极限,我们也不用放在眼里。”
曹文诏等人也暗自点头,不得不说,周正这些年在辽东布置算是稳当,彻底的牵制住了建虏,不然,他们的麻烦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周正见众人表情放松,笑了笑,道:“你们继续商讨,我去见见范文臣,看看他们还有什么花样。”
众人不在意了,自然不多言,他们现在的敌人是李自成,再次认真讨论起来。
周正出了议事厅,来到偏殿,见范文臣。
范文臣被周正扣押不少日子了,过的是无忧无虑,胖了不少。
他站在周正身前,笑呵呵的抬手道:“恭喜周大人,而今是大明的第一权臣了。”
周正看着他,笑着道:“建虏从来就不在我眼里,你们这些小把戏,骗不了我,说正事吧。”
范文臣的笑容慢慢收敛,表情平静,开始认真的思索,哪怕之前就想好了,面对周正,还是要再次认真组织语言。
大家都是聪明人,那些虚头巴脑的花招就是笑话,没用,也没必要。
范文臣沉吟了好一阵子,道:“周大人,现在你与李自成的成败是五五之数,我们站在谁一边谁就赢,谁就是中原之主,我相信周大人明白轻重。”
周正拿过身边的茶杯,淡淡道:“你应该清楚,你对我没有任何用处,我只是要在关键时刻杀你,获取一点可怜的好处,如果你再说这些废话,我就拿你祭旗,誓师。”
范文臣眉头皱了下,周正比他预想的要强势,默默一阵,道:“确实,陛下派出的人马是两万,但两万人,对周大人来说,也是不小的压力,加上辽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