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 感兴趣的大大们可以上网搜索一下这次辩论的全文:三达杯2010年国际大学生群英辩论会a组大决赛——武汉大学vs马来亚大学。正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武汉大学);反方:用人要疑,疑人也用(马来亚大学)
………………………………

第一百七十七章——食材与人才

    福临听玄烨将对郑芝龙要“大用”和“提防”并行,很是不以为然!立即说出了自己一以贯之的用人观念——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弘毅最怕的,恰恰就是在郑芝龙这位纵横东南海疆十数载的传奇“盗商”身上,犯了“绝对化”的错误!

    “皇阿玛,儿臣能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弘毅主动跪在了御座之下,开始了今晚最最艰难的一次游说,因为游说的对象是历来果断的皇帝福临。

    “既然准你会议,自然可以说话。坐着说吧。”福临耐着性子,给大请贝勒爷、皇二子一点面子。

    “谢皇阿玛!”爬起来坐下,弘毅看了一眼吴良辅,轻轻抿了一下早已有些干涩的嘴唇。

    “主子……”机灵的吴良辅立即从身后端过来一碗温热的人乳,却猫着腰,轻声唤了皇帝一声。

    “嗯……”福临点了点头,算是允许弘毅在开讲之前先润润嗓子。

    弘毅感激的站起来接过奶碗,却没有抬至嘴边畅饮,连小呷一口都没有,只是端着碗,望着吴良辅。

    “小爷,您……”吴良辅有些傻眼了,不知道自己如此周全巴结,又在何处得罪了这位小贝勒老祖宗!

    “吴总管,此为人乳否?”弘毅开始忽悠了,只不过比今天之前的任何一次忽悠都小心谨慎。

    “回小爷的话,正是。”老阉奴谨小慎微。连说话的底气都开始飘散了。

    “为何给我人乳,而不是参汤?”弘毅面无表情,只管发问。

    福临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这都哪儿跟哪儿呀,乱七八糟的!

    “小爷,参汤虽好,却不可乱用。”老家伙吴良辅拿不准小爷的心脉,故技重施,准备言简意赅、应付了事。

    “为何不可乱用?玄烨讨教了!”弘毅穷追猛打。

    “玄烨!”福临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皇阿玛,儿臣并非玩闹,而是事关今日所议。故而追问。还请皇阿玛恩准!”弘毅干脆端着奶碗跪下恳求。

    “这……唉,好吧,你先起来。诸位爱卿,有谁愿意作答?”福临很无语。甚至怀疑自己把这小子弄来开会到底对不对了。

    “下臣粗通青囊'1'之术。愿为皇子解答。”出人意料的是。主动揽活儿的,竟然是兵部汉尚书李际期。

    “哦?好,有劳符献!”福临急忙应允。“闷葫芦”李际期难得主动开口。还不赶紧恩准更待何时?

    “贝勒爷,吴总管所言不差,参汤虽好,却不是人人皆可服用。所谓‘童不服茸,少不用参’,乃是医家定论。您尚在年幼,《颅囟经。脉法》云:‘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加之您天降祥瑞,体健神清,无疾无病,自然不可用参药滥补。”李际期引经据典,闻着无不点头称是。

    “既然不可用参汤,那我岂不是只能喝这人乳了?”玄烨作势一脸失落。

    “贝勒爷,人乳味甘,气平、寒,无毒。可补心血,化气、生肌、安神、益智,饮之可长筋骨、利机关,壮胃养脾,聪耳明目。正是此时您的上选。”李际期侃侃而谈,看来果真是懂得不少。

    “哦,玄烨受教了,多谢李大人。既然人乳如此之好,我就天天喝、顿顿喝,长大了也只把这种好东西做了吃食就是了!”弘毅“恍然大悟”,语出惊人。

    “玄烨,你……哈哈,无知幼童!”福临又气又嗔,忍不住当先笑了起来。

    “符献啊,你快和他说说,此事可不成。”福临边笑边吩咐。

    “嗻!贝勒爷,人乳虽好,但却不可偏食。现如今您尚在冲龄,自然可以多食。但您长成之后,却是要‘食饮有节’、‘谨和五味’的。汉代大医家张仲景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唐代医家孙思邈也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饮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君子饮食,不从珍、奇、名、贵,而应着眼于使用是否得当。”李际期笑着劝慰道。

    “哦……玄烨明白了。您是说,任何所谓好食材都不是一成不变、包治百病的,对吧?今时今日可用,他时他日却未必堪用。这不是食材有所变化,而是其时其日,所用之人的情况有所不同、时过境迁而已。若是玄烨总把儿时的吃食做了唯一,恐怕只能自缚手脚、难以大成。”

    “贝勒爷高才!下臣佩服!”李际期立即一揖到地,如愿以偿,全身而退——任务完成了!

    小玄烨这最后的寥寥几句,看似点评“食材”,却话里有话,凡是在场的人,没有一个就事论事、只考虑吃货的,而是不约而同从“食材”想到了“人才”!

    李际期自打听小贝勒爷说到那句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后,就一直没闲着动脑筋。后来再听闻《国榷》著者谈迁,加上“义利之辨”、“三问芝龙”等等言论,李际期更是上了心思。一番缜密思考,他初步得出一个结论——这位小爷比他爹更“慕汉”,也更懂得如何“倾汉”。不敢说他作为满洲皇子会有恢复汉家天下的想法,但是传承华夏一脉的文明倒是颇有志向!

    听到小家伙看似玩闹一般说道参汤,李际期冥冥之中有种感觉——此事并非看似那么简单。虽然参悟不透,却还是决定果断出手。终于,随着小爷最后关于食材的论述,谜底终于揭开——人家果然是在拿食材暗喻人才,用“吃喝”之道论证“用人”之道!

    福临也不是白给的,此刻也已经知道了玄烨的用意。虽然小儿子说的很隐晦。但话里话外无非是讽喻自己的“用人不疑”——就像小孩认准了人乳就要顿顿不落一样,太过偏执!

    “玄烨,你到底想要说什么?”福临没有心情和他们玩这些暗喻指代的虚词,无论如何,用人不疑的策略在现如今的大清,是有作用的。

    “皇阿玛,儿臣由此及彼,想到一点:人才有时就和食材一样,需要因时度事、加以量用,而不是像玄烨刚才以为的那样。不辨有差。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确是圣君本色。圣君治国,自然朝堂之上多君子、鲜小人。儿臣钦佩不已!”玄烨发觉直来直去不太适合年轻气盛的皇帝,暗喻比喻的,又太过隐晦。太不直接。只好转换一种方式。

    “我朝以来。皇阿玛您多次号召臣民尊孔读经,提倡忠孝节义。您亲政后的第二个月,即遣官赴孔子故乡阙里祀孔子。顺治九年九月。您更是亲率诸王大臣等到太学隆重祀奠孔子,亲行两跪六叩礼。不仅如此,您敕封蜀汉壮缪侯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2'’,让天下臣民都来敬仰关羽的忠义。您一再下令旌表各省的‘忠孝节烈’之人,视尽忠尽节为人臣至高之德行准则。”这些阿谀奉承之词,弘毅说起来毫不含糊。没办法,“那一世”机关工作“基本素养”就这么过硬!

    “不止于此,皇阿玛还表彰北京被李自成攻陷时故明朝臣之殉君死难者,赞扬其‘幽忠难泯,大节可风’,并令礼部详访确察死节职名并实迹具奏,给谥赐祭。身殉社稷的故明崇祯帝朱由检,你也为其立碑树撰,赞扬其励精图治,追谥为庄烈愍皇帝。就连从君殉节、跟随崇祯一起上吊的故明司礼监太监王承恩,您也是赞扬备至,称道他‘目击艰危,从容就义’,‘即古之忠臣烈士何以加焉?’立碑致祭赐谥为‘忠’,以‘使尽忠者以为劝,不忠者以为戒’。凡此种种,才有如今满汉渐成一家之局面。皇阿玛英明!”巴结到最后,弘毅带头高声唱诵起来。

    “吾皇英明!吾皇万岁!”无论满汉,此时都必须跟着山呼万岁。

    “呵呵,朕之用心良苦,难为玄烨和诸位爱卿能够体味。都起来坐着吧。”被“深度理解、高度颂扬”的皇帝,实在是不好再继续责怪这位懂事的小儿子了,只好重新赐座。

    “皇阿玛,满朝文武,但凡是紧随圣意、崇尚忠义之士,您‘用人不疑’之法,自然绝无差池。只是这同安王,却是与众不同的!”

    弘毅终于要进入正题了——我要告诉你们,到底怎样才是一个真正的海商!

    【感谢笨笨熊龙的催更,弘毅会每天坚持滴!同时感谢奇幻乐园每天的打赏,白马王子只要处女、eyboyyuan每月的月票!谢谢大家!!】

    '1'青囊,是中医的一个古称。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我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第一个名字是歧黄。这个名字来源于《黄帝内经》。据说黄帝和他的臣子岐伯都能治病,黄帝常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形式写成《黄帝内经》。因其是黄帝与歧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歧黄之术,歧黄也就成了医疗的别称了。第二个名字就叫青囊。现在知此名字并使用者甚少。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世称医术为“青囊”。第三个名称唤杏林。这个名字的起始,也与三国有关。有资料介绍,三国时吴国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庐山隐居。附近百姓闻名求医,但董奉从不收取钱财,只求轻症被治愈者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数年后,董奉门前杏树成林,一望无际。从此,“杏林”一词便成了医学的象征。人们在赞扬中医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时,往往给医生赠送“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的锦旗。第四个名字称悬壶。据《汉书。费长房传》载:古代有一位管理街市的小官叫费长房。传说费长房在街上看到一卖药老者的竿杆上挂一葫芦行医卖药,治病很神;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后,老者就跳入那葫芦中。为弄清底细,费长房以酒款待,老者后来约他同入葫芦中,只见玉堂俨丽,甘肴旨酒。费长房即拜老者为师,学修仙之道。数载后,他术精业成,辞师出山,又得壶翁传赠的治病鞭鬼之竹杖,从此悬壶行医。从那时起,医生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成了行医的标志。

    '2'各朝皇帝都以关羽为忠义的化身,成为教育忠君爱国信念的材料,其谥号“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直至清光绪五年(1879年)累进封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七十八章——典故对故事

    时年不满二十岁的青年皇帝福临,无可避免的会像后世所有年纪相仿的小青年一样,对一些人、一些事固执己见,往往又会失之片面。例如这“用人不疑”的做法,原本无可厚非。但你若是不知所用之人底细,就一厢情愿的“不疑”,后果可想而知。

    但福临恰恰又是一个好冲动、认死理的年轻人:凡是他仰慕其才、看得上眼的“才士”,或是一言半语、偶然投机的“知己”,他认准了就始终不离不弃。这在一群汉人“贰臣”那里还是颇有市场的,但用在郑芝龙身上,恐怕会自食其果。

    福临听到玄烨说郑芝龙和别人“与众不同”,很不以为然。

    “天下之人,岂有一模一样的?既然郑芝龙堪为海上能臣,朕用之不疑又有何错?玄烨可知‘庄王绝缨’之典故?”皇帝反问自己有什么错,这在一般情况下简直就是一个设问句,答案一般也只能是“皇上圣明!”而且还引用了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典故,来证明自己的决心!

    但弘毅却成竹在胸:你要讲典故,一会儿我也给你讲个故事!

    “皇阿玛,儿臣略知庄王绝缨。”

    “哦,看来范承谟这个龙兴圣迹日讲官做的不错。你倒说来听听,让诸位(兔兔塔 。tututa。)也对你的学士考究一二。”福临没想到不到两岁的小家伙还知道这个故事,所以有意为难。

    “嗻!”弘毅信心满满,娓娓道来——

    楚庄王八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一鸣惊人地灭了叛党,回到郢都后就召集文武百官开了一个“太平宴”。在宴会上,楚庄王不仅宴请了众文武百官,也让宫内的妃嫔们都出席宴会以助兴。天色渐黑,但群臣们兴致越来越高,不愿散去。为了不扫大家的兴致,楚庄王就下命令在大厅里点上蜡烛,继续喝酒狂欢。并让自己最宠爱的两个妃子麦姬和许姬轮流给各位大臣敬酒。

    忽然一阵风吹来。烛火全被吹灭,大殿一片漆黑。正在这时,许姬感到有人拉住她的手抚摸了一把!恼怒的许姬摸黑扯断了那人帽子上的缨饰,然后赶紧回到楚庄王身边,悄悄说:“刚才有人调戏我,我已经扯断了他帽子上的缨饰,一会儿点燃了烛火,大王看看谁的帽子上没有缨饰就治他的罪。”谁知楚庄王听完许姬的话后却高声说:“先别点蜡烛了,乘着黑喝酒也会别有一番滋味。”于是,大家就按庄王的话。在黑暗中继续饮酒玩乐。在大家高兴时,楚庄王问:“今天孤王请众臣来喝酒。各位尽兴了吗?”群臣齐声说:“感谢大王,我们喝得非常高兴。”楚庄王又说:“要是大家真高兴的话,咱们就拽断帽缨,以尽兴致!”大臣们一听虽然不解其用意,但还是纷纷摘下帽子,扯断帽子上的缨饰。随后,楚庄王才吩咐下人把蜡烛点燃。众人互相一看,各自的帽子都已面目全非,无一完好,形状非常有趣,不禁都哈哈大笑起来,喝得更加痛快。直到天亮,群臣才心满意足地散去。

    许姬回到宫里非常生气,埋怨楚庄王故意包庇调戏她的人,说道:“大王这么纵容他们的过失。以后他们的胆子会越来越大,会做出许多冒犯大王的事。”楚庄王却笑一笑,说:“今天是我请文武百官来喝庆功酒的,大家很高兴,喝得都差不多了,酒醉出现狂态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如果按你说的把那个人查出来,虽显示了你的贞节,却让群臣不欢而散,嘴上不说但心里都会想我的胸怀和度量太小,那以后谁还会为我拼死效劳呢?”许姬见状也不由得佩服,便不做声了。

    第二年,吴国兴师攻打楚国。这时楚国一位勇士经常打头阵,几次冲锋陷阵击退敌人,直到取得敌方将领的首级献给楚王。楚庄王问他说:“我从没有恩宠过你,你为何肯这么为我卖命呢?”那人答道:“臣就是那次在大殿上失去冠缨的人。”楚庄王这时才恍然大悟。

    *

    *

    “庄王绝缨那一年,正是其问鼎之时。”讲完故事的弘毅,还不忘用“问鼎中原”这件事来暗指福临今日的定鼎中原。

    “哈哈,不错不错。那你说说,庄王此举,对还是错?”福临也开始循循善诱。

    “宽厚仁爱、包容天下,明君胸怀也!”弘毅将计就计。

    “哈哈,不仅如此,用人不疑才是关键!朕若仿效庄王,宽宏大量、不计前嫌、用人不疑,同安王岂能不似楚士一般誓死效忠?”福临自己真实的理解也是如此。

    “儿臣以为,在这朝堂之上,诸位大人都会如此!乃是因为诸位都是有君臣大义之人,舍尔等不用,无异于自毁长城。皇阿玛,儿臣还知道一个故事,可否请诸位也来听听玄烨说得对否?”趁着皇帝高兴,弘毅决定及时用故事反驳故事。

    “哦?好,我们‘会议’一下你的故事。”福临欣然应允。

    “诸位定然知道南宋四大名将之一的张俊吧?”弘毅此言一出,又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汉臣们都颇显尴尬,满臣却大多有些忿然。

    此张俊,字佰英,陇西成纪(今天水)人,出身贫庶,自小弓马娴熟,十六岁时以三阳弓箭手投身行伍,征南蛮,攻西夏,御金兵,累立战功,授武功大夫。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张俊和岳飞、韩世忠、刘光世(一说刘锜)这四大将领奋勇争先,大败金兵、收复山河,几乎可以直捣黄龙了,可惜赵构却无心恋战,下令退军江南,致使所复疆土,得而复失。但金国毕竟是满洲先辈女真所立,弘毅说到这个屡败金兵的张俊,满臣自然多有恼怒。

    不巧的是,张俊此人很复杂。就在绍兴十一年,他为了迎合南宋政权罢兵求和的政策,自动交出兵权,从而让赵构借此顺利地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兵权。同年九月,他在秦接制造岳飞父子冤案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应该说深谙世事的张俊。一时之错辱没了他一世的英名。但他毕竟是南宋的干臣,与那些叛国投敌的贰臣逆于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毕竟是南宋四大抗金名将之一。恰恰又是这一点,让几乎都是贰臣的汉人们颇为尴尬。

    福临也没有说话——小玄烨又颇为深奥的揪出个话题来,到底是什么意思?

    金为清宗,抗金名将岳飞、张俊等,按理说就应该是爱新觉罗家的世仇了,清廷虽然一方面希望继续借岳飞来宣扬忠顺,感化汉人,另一方面又不愿意看到这个打过自己老祖宗的人被顶礼膜拜。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后帮着金人老祖宗除掉了岳飞的张俊,似乎还是可以拿来讲个故事用的。

    “张俊岂能和楚庄王相提并论?”福临有些拿不准。

    “皇阿玛。张俊身上,恰有同安王的影子,亦正亦邪统于一身,若事明君则可为栋梁,若从恶主才沦为鹰犬。”弘毅大笔一挥,把历史上八百竿子都打不着的两个人硬是往一起搀和,立即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

    “那你说说也无妨。”福临禁不住诱惑。同意听故事了——青年人好奇心强,这是好事。

    “谢皇阿玛!儿臣听范承谟师傅说过,南宋罗大经笔记《鹤林玉露》中有一个‘循王'1'老卒’的故事……”

    原来,张俊晚年之时,有一次到后花园散步,见一老兵躺在太阳底下,就用脚踢了踢他,问他何以慵倦到这种程度?老兵爬起来从容地回答说,没事可做。只好睡觉。张俊问,你会做什么呢?老兵答,什么事都会一点,就像回易之类的事,也略微通晓。回易,类似今天的国际通商贸易。张俊说,我给一万缗铜钱,你去海外跑一趟如何?老兵答,不够忙活的。张俊说,给你五万怎么样?老兵答,还是不够。张俊问,那你需要多少?老兵说,没有一百万,至少也要五十万。张俊欣赏他的勇气,立即给他五十万,任其支配。

    老兵首先打造了一艘极其华丽的大船,招聘了能歌善舞的美女及乐师百余人,到处收购绫锦奇玩、珍馐佳果及金银器皿等,征募了将军十余名,兵丁百余人,按照拜访海外诸国的宴乐礼节,演练了一个月后,扬帆渡海而去。

    一年后满载而归,除珍珠、犀角、香料、药材外,还有骏马,获利几十倍。当时诸将都缺马,唯张俊有马,军容显得特别雄壮。张俊非常高兴,问老兵,你怎么做得这样好?老兵便把这次海外贸易的经历详细作了汇报——“到海外诸国,称大宋回易使,谒戎王,馈以绫锦奇玩。为具招其贵近,珍羞毕陈,女乐迭奏。其君臣大悦,以名马易美女,且为治舟载马,以珠犀香药易绫锦等物,馈遗甚厚,是以获利如此。”张俊嗟叹称许不已,赏赐特别优厚,问他能否再去。老兵回答说,这是闹着玩的,再去就要失败了,您还是让我回到后花园照旧养老吧。

    *

    *

    福林听完这个自己从没听说的故事,陷入了沉思——若说用人不疑的道理,的确是玄烨所说的“循王老卒”的故事比自己的“庄王绝缨”来的更贴切。但其背后的深意呢?难道真是自己疏忽了什么紧要?

    看到福临沉思不语,弘毅暗赞小皇帝的聪颖,于是急忙深入阐释道:

    “皇阿玛,诸位大人:此故事中,张俊能拿出五十万给一个自称能做回易的老卒,且不问如何使用,这种气魄足以让老兵从容施展。此诚为用人不疑也!然而在用人不疑之前,尚需识人不误!想当年勾践将国事交由文种、范蠡,刘邦以四十万黄金交付陈平,这都是明君在对臣子了如指掌之上的不疑。不识而轻信,识人而不用,皆不足以成大事。”

    “张俊之兄张保,曾抱怨张俊不引荐他。张俊说:现在我将十万贯钱、五千名兵交给哥哥,要使钱与人流转不息,你能办到吗?张保沉思良久才说:不能。张俊慨叹:‘宜弟之不敢轻相援引也’!此时足以佐证张俊并非等闲之辈。”

    “张俊难道不担心这老卒携巨资而潜逃吗?非也!张俊定然识得了此人的德才兼备!老卒应答之时,不卑不亢,谦恭自信,看得出他绝非吹牛;拿到重金之后,行止有条不紊,张罗细密周全,看得出他成竹在胸;获利而归时,既无骄躁之态,又知进退之道,看得出他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