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济度的判断无疑是正确而具有先见之明的,因为我们绝对不能小看沙俄在贝加尔湖地区的侵略――历史上,前述三个城堡建立之后,俄**队大体上就从北部用据点包围了贝加尔湖,为进一步南下和东进打下了基础。然后,正史里的俄罗斯还真的从贝加尔湖南岸“进击”,其中一路“南下”直逼中国的内外蒙古地区,另一路“东进”抵达黑龙江上游的石勒喀河,进而入侵黑龙江。并且在之后的1658年建立了涅尔琴斯克(尼布楚)和捷连宾斯克,1665年建立了色楞格斯克(乌兰乌德),1666年建立了乌丁斯克等,算是在东西伯利亚站稳了脚跟。
天佑我中华!弘毅让济度三万大军没有南下福建沿海,而是北进贝加尔湖!
“半分佐领”博尔济吉特。乌恩其的禀报,当时瞬间打乱了济度所有的计划,因为皇帝的敕谕,意味着大清与罗刹之间战与和皆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是否继续拔除余下的三处主要城堡,似乎难以下定决心。
为了一探究竟,济度转而采取了兵不厌诈的手段――乔装成低级军官来亲自接触这位罗刹使臣,一方面隐瞒三万悄悄摸进苏武湖的大清八旗,一方面打探罗刹国到底是怎样一种情况。
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济度进而十分英明的让“半分佐领”乌恩其先把早就被蒙住双眼的阿勃林一行送进密林中绕了个晕头转向,而后转移到他的小营寨之中严加看管。这么做,也是为了迷惑这些罗刹使臣,让他们继续云山雾罩。
现在看来,这一系列举措效果明显――阿勃林一行到现在还只是以为自己遇到的,只是一小股冒失进抵贝加尔湖畔的清军而已,人数也不过一百人!
幸亏是乌恩其的半分佐领,人本来就少嘛!这一定就是天意――看着阿勃林友好却又有些高傲的态度,济度暗自庆幸!
*
*
“这位军官大人,您这么年轻就能够统辖手下这么多的职业军人,实在是令人敬佩!”
果然,阿勃林上来先是采取一种居高临下的表扬姿态,而且说得毫不含糊。
“呵呵,客人过奖了!这几日过的可好?我的手下没有为难你吧?”听了通译的转述,济度甚至有些羞涩的笑着回应。
“啊,好得很,你的手下对我们简直是十分的礼貌,十分的友好!真主安拉会保佑您和您的士兵的!只是,还请您将贵国皇帝的书信和他送给我们的珍贵礼物交还我们,也好让我们尽早回到莫斯科去向全俄大公复命。”阿勃林不失时机再一次要求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
'1' “半分佐领”意为半个佐领。清制,八旗每佐领额编壮丁以一百五十人为率,其不足额(百人以下)者谓之半分佐领。凡半分佐领,无论是入关前以带来人丁或赏赐俘获人口编立,还是入关后以佐领下滋生余丁编立,俱准合两个半分佐领为一个整佐领,故入关后虽时有编立,其数目则日趋减少。入关前原有半分佐领满洲十八个、蒙古五个、汉军五个,至乾隆末年已减至满洲五个、汉军一个。(未完待续。。)
………………………………
第二百六十八章——可怜的商人(四)
尽管阿勃林索要信物的语言很艺术,但在济度耳中却还是有些刺耳的。
“书信和礼物?我不太懂!在大清,皇上只有谕旨和赐物,并非是什么书信和礼物。我若是给你写一封信、送上几只野鸭嘛,还可以叫做书信和礼物的,哈哈……”济度做了一个重要的纠正,辅之以不容置疑的大笑。
“呵呵……”阿勃林听完翻译,也只好跟着干笑两声,正要继续掰扯,却不料面前年轻军官突然一场严肃的说道:
“你们罗刹的国主,你自己也说是个‘公’爵,就算是‘大公’,也无非是‘一等公’而已!怎么能像你我之间一样,与我们的皇上平起平坐呢?”贵为世子、未来的和硕亲王,济度说这个话,那其实就是给阿勃林莫大的面子了。
“啊?尊敬的……五百夫长阁下,您还是把书信和礼物还给我吧……”阿勃林狠了狠心,把年轻军官的军衔由百夫长抬高到俄军的五百夫长。
十五、十六世纪,初具现代意义的军衔制已经在俄国随着常备军的诞生而出现。在顺治时期的十七世纪中期,这种早期的军衔制度已经定型,其军衔设为士兵、十夫长、五十夫长、百夫长、五百夫长【相当于现代的“中校”】、团指挥官【相当于现代的“上校”】、集团军指挥官和最高军事统帅。直到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西欧的现代军衔体系最终传入了俄国。并在1722年1月24日定型,按照陆军和海军两个系统,设立了元帅、司令、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和准尉,以及用于士兵的“下级准尉”【适用于哥萨克】、上士、司务长和下士。1917年12月16日,苏联政府宣布废止旧式军衔,原因是旧式军衔是剥削阶级的产物,至此沙俄的军衔制度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阿勃林哪里知道,自己及时给这位年轻人拔高了军衔,却只能换来人家内心的一丝冷笑――五百夫长?哈哈,你给我封得连一个参领的官大都没有啊!好在济度此时是将计就计的节奏。于是点点头继续微笑。
布哈林商人还以为自己的阿谀已然奏效。赶紧趁热打铁,接着说道:
“或者您把礼物都留下,单纯把书信还给我也行。等我回了托博尔斯克和莫斯科,就会写信感谢贵国皇帝。并且会大书特书您的配合与友好。我相信博格达皇帝一定会重重封赏您的!”尽管阿勃林此行的公开目的是与中国做贸易。但到了这个时候。那些货物比起清国皇帝的书信来就一文不值了。有了这封国书,回到莫斯科他阿勃林一定能够被沙皇所重视和器重,就算货物没有了。自己回到托博尔斯克之后可以再想办法,那里的中国货并非搜寻不到。
“谢谢你的好意了!但,也许你还是不明白:那不是简单的书信,而是天朝上国的圣旨。既然是圣旨,我作为一名小小的‘牛录章京’,就不能随便还给你了。”济度笑得很坦诚,就像一名胆小怕事的下级军官一样。
“为什么不能还给我?”阿勃林焦急的问道。
“我的朋友,你有所不知啊,我大清乃礼仪之邦,自有天朝上国的定例。如果知道你奉旨归国,我作为远地守将,就要先准备好黄缎伞、明黄云缎销金龙行龙旗、钦差牌和肃静牌若干,连同全套的御仗;恭恭敬敬送你去那个……莫斯科呢!但你也知道,这里地处偏僻,这些仪仗筹措起来可是费时费力的……”济度玩起了太极,却是说的实话。
“啊,这么繁琐吗?不弄不行吗?”听明白了的阿勃林十分懊恼。
“那可不行!”济度回答的不庸置疑。
“那您可否让我随行的副使、那位哥萨克人亚雷日金,哦,或者是几位您的手下也行,只要沿着贝加尔湖往东北方向去走一趟,大约两三天就能找到一座叫做安加尔斯克的城堡。请去告诉驻守在那里的哥萨克人,让他们替我先给托博尔斯克都督报个平安?可否?”阿勃林眼珠一转,计上心头――
如果清国士兵能替自己带信给不远的城堡,说不定哥萨克人就会提兵来解救自己。特别是那个沙皇的近侍、愚蠢之极的贵族伊万,还有他们哥萨克的头目亚雷日金,估计安加尔斯克的总管绝对不会置之不理的!到那时,区区一百名清国士兵应该不会太难搞定!
“贝加尔湖?此湖在何处?”济度明知故问。
“就是这附近的一个大湖,湖深似海,幅员辽阔……”布哈拉商人当了真,还暗自庆幸年轻人的孤陋寡闻。
“哦,原来客人搞错了呢!你是说‘我们’的内湖‘白哈尔湖’吧,也叫‘苏武湖’。”济度“恍然大悟”。
“内湖?你们的……尊敬的军官先生,您是说……”阿勃林吃惊不小。在他的印象中,这贝加尔湖可是刚刚被西伯利亚衙门的探险队“发现”了不过七八年的样子呢,怎么就成了你们中国人的?
“看来你们国家还真是蕞尔小国啊,偏居西北不毛之地,果然如此孤陋寡闻!此湖数千年之前,就是我大清先祖肃慎的牧场了,中国一千年以前就在这里放羊。罗刹的正主儿蒙古人也随后在这里世代为各朝各代的皇上镇守。至于你们罗刹人过来歇歇脚的事情,我们早就知道了。不过,暂居此地越冬可以,想赖着不走可不成啊!”济度依据历史,稍稍做了一点更容易让阿勃林明白的小小夸张。看到阿勃林果真吐了舌头,济度满意的继续说道:
“不过,我的手下已经围着此湖走了三圈了,却未曾见过什么哥萨克人的城堡,只有三五处废弃的营寨而已。看来今年开春之后,你的朋友们就走掉了。我的客人,你是不是弄错了?”济度说的有板有眼的。
“啊!白哈尔湖……苏武湖……废弃的营寨……”阿勃林彻底傻眼了,同时在心底默默诅咒那两个同伴的今生来世,祈求真转安拉一定要好好惩戒他们!
“是的,我的客人。”济度满意的笑了。看着阿勃林半天说不出其他话来,济度这才继续说道:
“不过说到什么哥萨克人,我却又一事不明,要问一问你,我的客人!”
“啊?哥萨克?请您问吧。”阿勃林现在听到这个词,心气就不顺,有些置气的说道。
“哥萨克和你们罗刹国是何关系?”济度对于这一点,的确不明白。
“这个……我尊敬地五百夫长大人,怎么和您解释呢?嗯……对了,在博格达皇帝之前,中国的皇帝叫做大明……”阿勃林充分发挥一名走南闯北老江湖的聪明才智,开始“白活”起来。
“哈哈,大明……哈哈……对对,你接着说!”济度真是绷不住了,挥了挥手一笔带过。
“大明那时候是中国的大汗。后来您的皇帝取代了他,成为全中国至高无上的汗。”阿勃林被济度的表情惊了一下,于是赶紧对只见过一面的福临皇帝用上了敬辞。
“嗯,不错。”济度表示满意。
“于是,现在的中国境内,汉人和蒙古鞑靼人都是博格达皇帝的臣仆了,一如哥萨克早就是莫斯科大公的臣仆一样。”布哈拉商人终于饶了回来,甚至有些自鸣得意的等着济度对自己的深入浅出表示赞赏。
“不是吧?我的客人。”让阿勃林没有料到的是,济度对此并不全盘接受。
“你的那位哥萨克副手却和我说,他们原本就在一个叫做什么‘乌克兰’的草原之上,还曾经是蒙古钦察汗国的臣民。后来你的莫斯科一等公背叛了钦察汗国的汗王,甚至大肆奴役这些哥萨克人。我还听说,哥萨克这个词,在他们自己的语言里,其实是‘自由之人’的意思。他们哥萨克之所以陪着你们罗刹人远来我大清腹地,是因为你们之间更像是一种雇佣――你们出钱,他们出力。”济度这段时间除了单独审问过阿勃林,自然也是不会放过那个哥萨克头目亚雷日金,还有那个贵族伊万的。
“呃……”
阿勃林不得不再一次腹诽这个与自己同行的哥萨克人――看来你早就被这几十名博格达士兵吓破了胆子,居然不打自招,而且和莫斯科远远撇清了关系!那我何苦还把自己打扮成忠实的沙皇臣仆呢……
(本章待续)(未完待续。。)
………………………………
第二百六十九章——可怜的商人(五)
济度察觉到阿勃林滴溜溜乱转的眼神和犹豫不决的态度。尽管他并不具备弘毅后世的“大历史观”,但面对异族异种的罗刹匪军,作为中原“正统”的满洲人,还是要把所有中国之人当成一个自家整体来看待的。
“看来我说的没错。若是这样,你的举例就不恰当了。中国之人,无论是大明皇帝还是我大清皇帝,也无论满蒙汉,我们都世世代代生息在这片土地之上。兄弟倪墙可以,刀兵相见也罢,都是自己的家事,所谓天道使然。而你们罗刹不远万里、募兵前来,跑到我们的地界上了,若是好说好话倒也罢了,要是心怀叵测,就别怪我中国、我大清发威了!毕竟,你们也不是铁板一块!”说到紧要之处,济度换做恶狠狠的神情,极似恐吓了。
“啊!尊敬的阁下,您误会我了。”阿勃林身子一颤,只好就范。
“误会?什么误会?”济度追问。
“其实我也不是罗刹国之人!我是布哈拉的商人,是布哈拉汗国人,和那些可怜的哥萨克一样,我也只是受雇于罗刹国大公而已。我充其量,不过是在托博尔斯克购置了一些田产的商人而已,临时充当了大清国和罗刹国之间的使者而已!”阿勃林急不可耐的也跟着撇清自己和沙皇的关系了,连用三个“而已”。没办法,墙倒众人推吧!
事实上,那时候的布哈拉汗国的确还是一个**自主的伊斯兰教封建国家。也尚未遭到沙俄的吞并。一直到两百多年后的十九世纪末期,日益衰落的布哈拉汗国才被沙俄至于其保护之下,并且延续到了1920年的苏俄时代才正式亡国。
不过,阿勃林这番话却似乎提醒了济度什么,年轻的五百夫长瞬间来了兴趣,主客之间围绕着这个从未听闻过的小汗国,展开了一番对话……
“你的布哈拉汗国,立国可久?”
“阁下,我的祖国至今立国不过一百余年,与中华帝国不可同日而语。但我国的开国之君昔班尼。他却是不折不扣的天可汗成吉思汗的后裔、一位伟大的君主。不仅如此,我的阁下,我们那片土地的历史也十分久远,可以追溯到贵国的盛唐时期呢!我的祖上作为乌兹别克人。就世代从事着与中华帝国的贸易。为贵国与西方之间的联系做着我们绵薄的贡献。”
说起自己的国家的历史。阿勃林还是有些骄傲的,尽管他也知道,盛唐时期的不花剌也好。戊地国也罢,和他的布哈拉汗国在血缘上早就一点关系也没有了。
公元1500年,突厥人首领昔班尼率兵占领了撒马尔罕,推翻了帖木儿后裔在中亚的统治,建立“昔班尼王朝”,开始了布哈拉汗国的历史。而后世的所谓“乌兹别克人”,由此将自古定居此地的伊朗语民族、11~15世纪之间迁居此地的蒙古和突厥各游牧部落逐渐混合,最终而成。
我们的阿勃林阁下,就是典型的“乌兹别克人”。“乌兹别克”一名,源于金帐汗国穆斯林领袖“月即别汗”,虔诚的信奉逊尼派,始终不改初衷。即使在罗刹人的托博尔斯克定居几十年、置办了大量田产,但阿勃林依然严格按照一名穆斯林的要求行事。
济度自然不知道,阿勃林的笃信伊斯兰教并非个例。即使是到了苏联解体之后,乌兹别克人还是前苏联的突厥人中“俄罗斯化”程度最低的民族,98%左右的人一直主张乌兹别克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
“哦?你的布哈拉立国的确不久。那在他之前,可有国君?”济度追问道。
“有啊,阁下。若是按照贵国的历史来说,在大汉朝的时候,我的祖国那里是属于大宛国的。”
“大宛?原来如此,怪不得你说起盛唐呢。这么说来,在盛唐的时候,你那里可叫做‘河中府’,其实还是大唐的属地!” 济度恍然大悟。谁叫他有一个仰慕汉学的皇帝兄弟呢?跟着福临沾光,同为年轻人的济度对《史记》也是有些涉猎的,绝非一般的莽夫可比。
“呃……”阿勃林简直就想抽自己的大嘴巴子了!自己这么多嘴,让这个年轻的五百夫长意识到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自己的布哈拉汗国其实曾经是大明帝国的名义上的藩属国!
的确,布哈拉汗国就是20世纪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1',地处中亚河中地区。所谓“中亚河中地区”,是指中亚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以及泽拉夫尚河流域,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中国古代称之“河中”,近代称之为“河中地区”,现代称之为“中亚河中地区”。此处为古代欧亚陆路主商道丝绸之路重要通道,自汉朝前后,该地区先后被匈奴、大宛、突厥、唐朝、契丹、元朝统治。到了明朝,成为中国名义上的藩属国,直到清末――19世纪初,随着西方列强在中亚殖民扩张,俄国吞并了布哈拉汗国,在河中地区设立了“土耳其斯坦总督区”,河中地区也被西方称为“西土耳其斯坦”或“俄属土耳其斯坦”。
“阁下说的不错,我国其实是贵国大明皇帝的藩属国……”阿勃林没了刚才的无上荣誉感,抢在人家中**官说出来之前自己承认好了,免得没有面子。
“哦……哦……你,知道就好!”济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惊讶之余还是十分明智的该换了说辞!
作为入关之初的满人,大清皇室的确对如何继承前明王朝的中亚地缘政治遗产十分“没数”――那是由于明代自顾自将周边许许多多国家都纳入了“册封体制”。作为宗主国,周边几乎所有国家都成了“属国”,只是按照他们应该履行的责任与义务,进一步细分为朝贡国、藩属国、附属国、服属国、赠贡国、屏藩、藩屏等多类。而布哈拉汗国的前身“撒马尔罕”,作为“西戎”之一,明确出现在《明会典》关于“诸番国及四夷土官朝贡”的记载中。也就是说,该国是作为履行朝贡义务的“藩属国”记录在册的。
可惜明亡清兴的动荡,让中央王朝的威仪扫地,现如今顺治十二年的藩属国,实际上名正言顺的,只有朝鲜和琉球了!
但济度却独具慧眼,深挖出了这个重要的信息――人家布哈拉商人还是以为自己是你中华帝国的属国的!
“知道知道,我尊敬的五百夫长阁下。要不我怎么能够多次到贵国去经商呢?还不是享受属国臣民应有的待遇不是?就连莫斯科政府也是知道这一点的,这才要我去觐见伟大的博格达皇帝的。”阿勃林自以为是的信口胡说起了,岂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不知不觉中,他从原本正史里的一位俄国交通大清国的“外交”先驱式人物,进而升华为中华帝国纵横中亚的“关键性”历史人物了!
最终,大体弄明白了的济度转而对这位布哈拉汗国的商人、罗刹国主的“雇佣之人”再次变得亲切起来,笑着说道:
“我大清属国的客人自然不能怠慢。要不然这样如何?你就先安心在这里准备过冬,我们抓紧筹备护送你去托城【托博尔斯克】和莫斯科的一应行头,等到来年开春,我就安排手下一路送你回去,也好给你长脸不是?”
“这……明年春天……”
“是的。哦对了,从这里到你说的莫斯科,要走上几日路程?沿途可有什么中转之处?最大的中转地可是你所说的托城?那里可能补给齐备一应物资……”济度悄然展开了自己的深层次部署――既然你走不了,不如给我好好说说你们罗刹国是怎么东来的?你们的补给线又是如何排布的?最好能说明白沿途驻守兵力又是如何分布的……
可怜的布哈拉商人,称其为“大地主”、“外交官”尚算勉强,但若是称其为“战略家”、“军事家”,那就真是徒有虚名了。在济度的诱导下,阿勃林满怀着尽早返回托博尔斯克督军府交代任务完成情况的无限期望,将贝加尔湖以西、莫斯科以东,特别是托博尔斯克、托木斯克这一线的详细情况“汇报”得极尽详细……
(本章完)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
'1' 趣味“国际政治”知识点――乌兹别克斯坦脱离前苏联之后,成为世界上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什么是“双重内陆国”呢?双重内陆国即:本国是内陆国家,周围的邻国,有一个算一个,也都是内陆国家。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和列支敦士登公国为“双重内陆国”。(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七十章——初战哥萨克(一)
距离新兴城堡乌兰乌德千里之遥的“安加尔斯克”城堡之内,被莫斯科西伯利亚衙门'1'和托木斯克督军府'2'共同委任不满一年的贝加尔湖地区军政长官、“安加尔斯克总管”伊万。伊万诺维奇。波雅尔也是后悔不迭。
一年前,他从叶尼塞河西岸的叶尼塞斯克奔赴这个年轻的城堡,志得意满的称谓纵览一切地方军政大权的长官。1644年以来,叶尼塞斯克陆陆续续派人到贝加尔湖一带构筑了一系列的城堡,作为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