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阁下,我一会儿见到沙皇陛下,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巴伊科夫似乎感觉到自己刚才的洋洋自得有些不妥,重新换做谦逊态度,诚恳问道,并再次递上了十个卢布的不菲大礼。

    “哦,尊敬的阁下,您太客气了!”近侍笑着接过小布袋子,在手中稍作掂量,就塞进了自己的口袋。

    “您其实什么也不必做,只是听吾皇的安排就是了。要知道,阿列克谢陛下可是迄今为止最聪明的全俄**君主!”近侍有些故作神秘的说道,却尽职尽责,针对有些冒失、原因展示自己才学的巴伊科夫在有的放矢。

    “哦……是是,谢谢您再及时不过的提醒!”巴伊科夫明白这名近侍说的不错,点头听命。

    巴伊科夫开始默默在心中温习自己掌握的所有关于这位年轻沙皇的所有传闻和资料,进而十分感激此人的提醒――要知道,自己的沙皇的确是不同凡响的!在他面前,却是应该低调、低调、再低调!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是俄罗斯历史上的第十位沙皇,也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二位沙皇,1629年3月19日,阿列克谢生于莫斯科。作为皇子,他从幼年起就收到了良好教育。他的父亲,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任命当时最著名的学者莫罗佐夫担任儿子的老师。在莫罗佐夫指导下,阿列克谢自五岁起开始识字,起初读的都是圣经里的诗篇和使徒行传,七岁开始学习写字,九岁开始在教堂唱诗班学习。等到他十二岁的时候,把他读过多的书积攒起来,足够建立起一个小型的家庭图书馆。此外阿列克谢还系统学习了语法、外交礼仪、乐器演奏和骑射等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对地理知识颇有造诣!

    1643年,沙皇米哈伊尔下诏,晓谕全国,阿列克谢被正式立为皇储。时隔两年,1647年夏,沙皇米哈伊尔病逝,年仅十六岁的阿列克谢继位,现如今也不过才二十六岁,可谓风华正茂!这个时期的莫斯科,处处能听到各种大小官吏张口闭口的说什么“沙皇阿列克谢在少年时代就成为全俄罗斯最有学识的人之一”之类的“溢美之词”,亦或是由衷的赞美吧!无论真假,若是自己真的在这位君主面前卖弄学问,结果可想而知!

    穿行在枝繁叶茂的苍天古木之下,小径两旁的密林给人一种颇为神秘的观感。巴伊科夫总是感觉此行将是一次“神秘之旅”……

    果然,在一个金碧辉煌的木质宫殿里,巴伊科夫再一次见到了阿列克谢沙皇陛下。这是第二次觐见沙皇了,只不过上一次是在克里姆林宫,周围围拢着众多莫斯科大大小小的贵族和官僚。而这一次,诺大的房间里只剩下了他们两人――这是一次秘密召见!

    巴伊科夫想明白这一点之后,情不自禁有点激动。一旦成为沙皇的“宠臣”乃至“近臣”,后面的荣华富贵自然不在话下了……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

    '1' 真实的历史中,在此后的一百余年间,俄国政府在莫斯科的确以中国大黄为专卖品。新中国建国后,大黄的出口更是供不应求,在国际市场颇负盛誉。

    '2' 此处颂词并非十九世纪俄罗斯帝国的国歌《上帝保佑沙皇》,只是一句敬语而已。真实的十七世纪历史中,俄国臣民对沙皇的称呼也只能是“沙皇”、“大公”或者“**君主”之类的,皇帝这个词应该还没有在正式场合使用。(未完待续。。)
………………………………

第三百零八章——使清第一人(十五)

    莫斯科近郊,科罗缅斯克庄园,一座不大却金碧辉煌的宫殿之内,此刻只有沙皇阿列克谢和贵族出身的巴伊科夫两人。

    阿列克谢坐在自己的专属高背椅上,身后就是自己的父亲、老沙皇米哈伊尔的硕大肖像画,更映衬出自己的瘦小了。而巴伊科夫虽然是垂手站立,对比之下却更具俄罗斯民族的粗犷风貌。

    “亲爱的巴伊科夫,我委派你去中国,你可知道怎么达成目的?”一番客套之后,沙皇终于眨着那一双深不可测的眼睛,皮笑肉不笑的看着巴伊科夫,意味深长的说道。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这位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二位沙皇,不过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却已经早早蓄起了浓密的罗斯风格的络腮胡子,再加上一对儿粗短的眉毛,将整个脸庞围拢的十分紧凑,只留下不多的地方给那一双有着东方式双眼皮儿的眼睛。严格来说,这位个子不高、身材也不魁梧的罗斯族年轻人,相貌上更接近于东方――眼窝不深,鼻梁也不高,在巴伊科夫的眼中绝对算不上是欧洲美男子的普遍标准。

    “尊敬的沙皇陛下,我一定会按照您的训令的要求,不失尊严的完成这次任务!”巴伊科夫信誓旦旦。

    “很好,我的朋友!”沙皇闻听此言,并没有展现出和自己语言相匹配的首肯表情,而是有些许的失望。

    “吾皇,您还有什么指令?”巴伊科夫看出了此中的蹊跷。试探着问道。

    “呵呵,你完全可以按照外交事务衙门给你的训令好好行事。不过,我听说,中国的皇帝自古以来就说他们是整个世界的中心,而他本人主宰着世间万物,甚至连上帝也是他的父亲!所以他们才叫中国,中央之国,他们自诩为皇帝,甚至和罗马帝国皇帝可以平起平坐……哈哈,听起来十分可笑!”伴随着嘲弄的口吻。年轻的沙皇却有些情不自禁的忧郁情绪。

    “是的。吾皇,的确令人笑出声来。一个连上帝都不知道敬奉的野蛮国家,怎么敢自称是‘中央之国’呢?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被上尊号为皇帝的。只有我们伟大的俄罗斯的**君主。要知道。您和您的前任才是罗马帝国皇帝的法定继承人!”巴伊科夫言辞间是顺着上位者的意思说的,但表情却和沙皇一样的阴晴不定。

    “但是――”果然,阿列克谢给出了意料之中的转承之词。

    “陛下。您的意思是?”巴伊科夫不知怎么接话,却知道后面的话必定十分重要。

    “你来看。”

    阿列克谢没有急于回答巴伊科夫的问题,而是从座椅上起身,绕过一张摆满了琳琅满目各色珍玩的圆桌,来到了一座燃烧着熊熊火焰的壁炉之前。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年轻沙皇抬手指着壁炉正上方高悬的一面铜质金属盾牌,头也不回地问道。

    “沙皇陛下,这是可敬的伊凡三世大公在迎娶了尊贵的索菲亚公主之后,为取得**的莫斯科大公国设定的双头鹰国徽。”

    巴伊科夫说的言辞凿凿、毋庸置疑,其中的历史渊源他是十分清楚的:当时十七世纪的欧洲,凡是采用双头鹰做国徽的国家,其理念都是源自拜占庭帝国的国徽版本。而拜占庭皇室原来只是沿用罗马帝国单头鹰的标志,后来改用双头鹰作为国徽。其原因是为了显示其帝国领土的地理特性,也即是拜占庭继承了罗马帝国在欧洲和亚洲东西两部分的领土。因此拜占庭君主身兼东西两方之王者,要同时照看两方的领土,因此为原有单头鹰加上另一个头。

    1453年,曾辉煌一时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消灭,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英勇战死。他的两个弟弟,一个臣服于奥斯曼帝国,另一个带着两个儿子和女儿“索菲亚。帕列奥洛格”逃到罗马。后来,这两儿一女在其父死后被罗马教皇抚养成人。当时的罗马政治家们为借助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抵御土耳其人,1473年便用联姻的方式将索菲亚许配给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

    由此,索菲娅公主佩戴着拜占庭帝国威严的双头鹰徽记来到了俄罗斯,并协助夫君伊凡三世把俄罗斯的土地基本上联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的国家。伊凡三世也在1480年停止对金帐汗国的纳贡,从而结束了两个半世纪的金帐汗国统治,并在1502年最终灭掉了金帐汗国。

    伊凡三世之所以迎娶拜占庭帝国的末代公主索菲亚,是有着深邃考虑的。这样做,在法律上意味着莫斯科大公国将成为拜占庭的合法继承人,至少在名义上从此可以成为罗斯诸城邦的首都,而伊凡三世的地位也将由大公而变成各个城邦集合起来的国君,罗斯诸城邦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并入莫斯科版图。

    事实证明,在索菲娅加入莫斯科大公国以后,莫斯科大公国名正言顺地称为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国徽也就成为俄罗斯的国徽,从此双头鹰也成为俄罗斯的一个象征。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俄罗斯就是第三个罗马帝国”的说法。

    巴伊科夫原本是要再详细说一说这枚国徽的来历和那段堪称佳话的历史的,但突然想起了进来之前那位沙皇近臣对自己的忠告――不要在陛下面前卖弄自己的任何学问,于是及时打住,不再多说。

    “不错,这是双头鹰国徽。不过,我的朋友,却并非伊凡三世时代的那个简陋的国徽了。”

    果然,由于巴伊科夫没有详尽说准,阿列克谢得以在臣子面前好好展示一下自己的学识了。只见他高举着右手,指向那面红底方形的金属挂件,饶有兴致的继续说道:

    “伊凡三世迎娶索菲亚公主二十四年之后,也就是1497年,颁布了著名的《伊凡三世法典》,用以巩固实行中央集权统治的国家权力,这才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的政府机构。也就是在这部法典中,他规定了拜占庭的双头鹰国徽为大公国国徽,并且将其图案刻在了国玺之上。同年,克里姆林宫的斯巴斯基塔楼'1'才出现了那面镀金的双头鹰徽记,也就是说,从那时起,我们的俄罗斯才获得了象征自己国家的标志。”

    巴伊科夫十分庆幸自己的那十几个卢布发挥的重要作用,频频点头,不多言语。

    只听面前的沙皇阿列克谢背对着巴伊科夫,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博学多才之中,继续在那里“娓娓道来”……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

    '1' 从十十五世纪末期开始,克里姆林宫的斯巴斯克塔楼(斯巴斯卡娅,spasskaya)、尼古拉塔楼(尼古尔斯卡娅,nikolskaya)、特罗依茨塔楼(特罗依茨克娅(troitskaya)、保罗维茨塔楼(保罗维茨卡娅,borovitskaya)和沃多夫兹沃德塔楼(vodovzvodnaya tower)【其中aya是塔楼的意思】这五座塔楼陆陆续续被装上了不同时代的俄罗斯双头鹰国徽,直到1935年,才被苏俄政府换做了著名的“红五星”。(未完待续。。)
………………………………

第三百零九章——使清第一人(十六)

    巴伊科夫微微弓着腰,耐心倾听者面前的年轻人的冗长陈述,只能当做是对自己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的一次温习。

    “但双头鹰并非一成不变,我的朋友,你知道吗?伊凡三世那时候的双头鹰完全是写实的风格,毫无装饰。直到1562年,伊凡四世在双头鹰的胸部增加了一块盾牌,中央就是“圣格奥尔基骑士屠龙”【俄语,即《圣经》经典故事“圣乔治骑士屠龙'1'”】的画面。同时,双头鹰头部王冠上也增加了十字架的标志。”沙皇阿列克谢自顾自地冲着墙上的国徽指指点点。

    自然,巴伊科夫是知道这些的,但他必须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尽管演讲者始终背对着自己,执着的盯着墙上的铜牌。

    “伊凡四世之子费多尔。伊万诺维奇自然也不会闲着,我的朋友。他在位期间,正教在我国的地位可谓蒸蒸日上。于是,1589年,他在双头鹰的两个脑袋中间增加了各各他圣墓'2'的十字图案。也就在同一年,俄罗斯终于设立了全俄罗斯正教大牧首的神职地位,并且在我国建立了教堂自治制度。这可是一件大事,总算体现在了我们的国徽上,留里克王朝也总算在绝嗣之前做了一件正确的决定!”

    “天命所向我罗曼诺夫王朝。”巴伊科夫在背后不咸不淡的补充一句,以证明自己仍然在认真聆听。

    “嗯。随着我的父王、英明伟大的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被领主会议推举加冕为沙皇,伟大的俄罗斯终于强大起来。足以真正向西边和东边广袤的土地同时瞭望了!1625年,我父王英明的将王冠和圣墓十字合二为一,使得国徽上首次出现了三个王冠的图案。”

    “先王真是英明!三顶王冠正好代表着我们伟大俄罗斯所领有的喀山、阿斯特拉罕和西伯利亚'3'!”这时候,聪明的巴伊科夫知道自己是时候附议一二了。

    “不错!我聪明的朋友,就是这个用意!没有扩张,就没有罗斯民族的未来!”

    终于,阿列克谢被聪明的“朋友”所展示出来的和自己心意的智慧所吸引,将目光从墙上的国徽转移,进而转身盯着巴伊科夫,目光炯炯的继续说道:

    “去年。乌克兰终于和伟大的俄罗斯合并了!所以。我将原来那只收拢翅膀的温顺的拜占庭老鹰换做了展翅翱翔的罗马雄鹰,并将新国徽挂上了斯巴斯基塔楼!这只腾飞的双头鹰将在全俄罗斯最高的地方见证我的统治,它必将纵横在欧亚大陆,无可匹敌!”说到极致处。年轻的沙皇几乎是在呐喊了。

    “上帝宠爱吾皇!”巴伊科夫也是雄赳赳应喝起来。

    “不错。上帝不会辜负莫斯科。莫斯科也不会让上帝失望的,我的朋友。但,这只是开始。在我的统治之下,俄罗斯的双头鹰国徽还会继续完善!你知道吗,我的朋友……”阿列克谢此时甚至微微前倾身子,似乎是要和“朋友”耳语一番,尽管他站直了也还是比巴伊科夫矮了整整一头!

    可怜的巴伊科夫只好乖巧的更加弯下了腰身,乖乖将脑袋凑到沙皇的嘴边,一副恭顺的模样。只听年轻人真的小声说道:

    “你等着瞧吧,我将在不久的将来,将现在空空的雄鹰的双爪增加王室权杖与金球的图案!那可是**君主无上权利和王权的象征!你说,我可否配得上这种改变?”

    “沙皇陛下,您绝对配得上!”巴伊科夫频频点头,一脸的信服模样。

    “哈哈哈哈——”

    阿列克谢如愿以偿一般,几乎是在仰天长啸。但不多一会儿,他突然将自己的笑声戛然而止,又变戏法一样换做一脸的愁容,哀怨的说道:

    “虽然……虽然我是全俄罗斯的**君主,但是,现在却并未享有那份本该属于我的至高无上的王权!如你所见,双头鹰头上的那柄十字架太过沉重和庞大了,以至于将王冠的光芒都掩盖了起来……”

    “陛下……”

    巴伊科夫自然之道阿列克谢是在说什么——他还不是在抱怨教权太过强大,王权太被掣肘!

    “我知道你懂,我的朋友。所以,征服西伯利亚之后,我们的双头鹰还不能贸然继续东进,暂时还无法去挑战那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老大帝国,因为西方才是现在的当务之急,恰好上帝在考验我们的时候,十分仁慈的让东方人暂时无暇西顾!”一看阿列克谢的表情,就知道他是真的在感谢上帝!

    “现在的欧洲,旷日持久的战争刚刚结束,只有圣母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战火重燃!欧洲才是我们的根基,但西伯利亚却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财富。没有西伯利亚,就无法与中国贸易,没有中国的缎子和大黄,我们就无法从欧洲各国那里赚来金币,又怎么壮大我的军队?”阿列克谢踌躇的说道。

    “是的,陛下,您无比英明!”

    作为一名贵族子弟,巴伊科夫和远在东方的那些“官场同仁”一样,需要对俄国君主的“正确伟大”加以申明。

    “但我们在探险征服东西伯利亚的同时,无可避免的与中国人发生了冲突。上帝保佑,到目前为止,似乎绝大多数时候还是很顺利的,至少那些探险队只是遭遇了零星的村落和牧民,还没有与博格达皇帝的正规军接触。”

    阿列克谢这句话也绝对是肺腑之言。就凭他现在在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兵力部署,根本不可能在东西两条线上同时发动两场国战!关于这一点,他始终对上帝的恩典心存感激。

    “上帝保佑!”巴伊科夫替沙皇说出了心里话!只有得到了上帝的眷顾,才能有如此的好运气!

    “我的朋友,但我不能确定汗八里城里面的中国皇帝就真的对此一无所知。或许,他们只是暂时忍耐不动罢了,毕竟他也是刚刚征服整个中国北部不久而已……”沙皇对中国的关心和了解程度超乎了巴伊科夫的预判。

    “是的——”

    “巴伊科夫,你耐心听我说完。”

    沙皇出人意料的打断了面前这个贵族的应和,看样子是要完整讲述一下他的观点。

    “是!”

    巴伊科夫只好洗耳恭听,这倒是省去了搜肠刮肚极尽阿谀奉承的麻烦。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

    '1' 圣乔治屠龙——圣乔治杀死恶龙的故事经过流变,比较完整的版本是:某日,圣乔治到利比亚【一说为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去,当地沼泽中的一只恶龙【一说鳄鱼】在水泉旁边筑巢,这水泉是silene城唯一的水源,市民为了取水,每天都要把两头绵羊献祭给恶龙。到后来,绵羊都吃完了,只好用活人来替代,每天抽签决定何人应选派作牺牲。有一天,国王的女儿被抽中,国王也没有办法,悲痛欲绝。当少女走近,正要被恶龙吞吃时,圣乔治在这时赶到,提起利矛对抗恶龙,用十字架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并用腰带把它束缚住,牵到城里当众杀死,救出了公主。市民们被他的义举感化,都放弃异教,改信天主。

    '2' 各各他圣墓,即圣墓教堂,又称“复活大堂”,耶稣坟墓所在地,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基督教大教堂之一。位于以色列东耶路撒冷旧城的各各他山上。圣墓教堂是耶稣基督遇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传说耶稣被害前,就是沿着“受难之路”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一步步艰难地走向刑场的。

    '3' 喀山位于伏尔加河中游,阿斯特拉罕位于伏尔加河三角洲,两地都是在伊凡四世时期被并入了俄罗斯,与西伯利亚一样被视作莫斯科大公国扩张的基础。(未完待续。。)
………………………………

第三百一十章——使清第一人(十七)

    沙皇阿列克谢作为年轻人,对于年长自己许多的巴伊科夫对刚才让他“闭嘴”命令忠实执行的表现十分满意,有些欣喜的继续分析道:

    “巴伊科夫阁下,一旦你到了博格达皇帝那里,或许他就会首先给你一个‘下马威’!是的,一定会的。我猜想他们会向你严正抗议,抗议我们的远东探险队在东西伯利亚的所作所为。要知道,这些探险者的做法的确有些野蛮。”

    阿列克谢看了一眼巴伊科夫,发现这次他并没有说话的意思,于是满意地继续说道:

    “你或许在想,真的会是这样吗?哈哈,就让我来告诉你吧,绝对会是这样的,请你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那些布哈拉商人时常出入我的克里姆林宫,你以为我真的是看上了那些华丽的缎子和金银器具吗?不,我的朋友,绝不是!我是在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他们询问远在东方的这个神秘帝国的一切。”

    “……”巴伊科夫不失时机的急忙点头。

    “从他们的口中,我得知中国人长久以来都是十分重视礼节的。当然,这些礼节是他们东方式的,比如说互赠礼物,他们认为那是我们在向他们进贡,而他们赠给我们的礼物,叫做赐物。如此一来,高下立现了。在这种中央之国的思想禁锢下,他们不会平等的对待我们,自然也会利用远东地区的一些小小的杀戮作为借口,大肆指责我们。无非是说我们尊卑不分罢了。”阿列克谢认真的分析道。

    “……”巴伊科夫继续恍然大悟的点头。

    “所以,如果你忠实的执行了外交衙门的训令的话,等于一点面子都不给中国人,他们也自然要让你下不了台,甚至无功而返的!关于这一点,我敢肯定!”年轻的沙皇握紧的拳头突然一挥,让全神贯注聆听的“朋友”吓了一跳。

    “哦,我的朋友,你不必紧张,他们至少不会加害于你的。关于这一点。我同样的肯定。因为布哈拉人告诉我,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什么‘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你放心,一旦他们对你不利。我也不会善罢甘休的!”

    阿列克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