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安武定喜泪滴

    '1' 项橐是春秋时代鲁国神童,学识渊远,为当世及后世之师,被尊为“圣公”。据古籍记载,颇有相貌的项橐在与同伴玩筑城墙。他们把路上的土堆起来,筑出了一个小小的方形城,项橐往里一坐,俨然一副“城里人”的派头,悠然自得。此时正巧孔子坐车路过此地,项橐他们筑起的“城”挡住了孔子的道。孔子见状,即问坐在城内的项橐:“小孩,你怎么不避让车子?”小项橐毫不惊慌,从容应对:“从昔至今,只听说车避城,哪里听说过城避车呀?”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你的嘴很厉害,我想考考你——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有鱼儿?什么门没有门闩?什么车没有轮子?什么牛不生犊儿?什么马不产驹儿?什么刀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什么天太短?什么天太长?什么树没有树枝?什么城里没有官员?什么人没有别名?”问完,孔子盯着项橐露出微笑。项橐想了想说:“您听着——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中没有鱼儿,无门扇的门没有门闩,用人抬的轿子没有轮子,泥牛不生犊儿,木马不产驹儿,砍刀上没有环,萤火虫的火没有烟,神仙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冬天白日里短,夏天白日里长,枯死的树木没有树枝,空城里没有官员,小孩子没有别名。”孔子大惊,这孩子竟智慧过人!项橐这时不容孔子多想,反问他说:“现在轮到我考您了——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孔子答道:“鹅和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鸿雁和仙鹤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它们的树心坚实。”“不对!”项橐大声说,“龟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脚方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吗?胡竹冬夏常青,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茎心坚实吗?”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拱拱手连声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驾着车绕道走了。后世故而有“孔子绕城”和“项橐三难孔子”之说。(未完待续。。)
………………………………

第三百二十七章——阿尔巴人队(十二)

    罗刹降人中,若论学识的确非尤里莫属,至少他知道在后世大名鼎鼎的、刚刚在欧洲故去十三年的伽利略!

    这位“尤里”的全名是叫做“尤里?普列斯昆?莫吉拉”,也就是说,除了名字叫做“尤里”之外,他还有父亲的姓名――普列斯昆,然后才是家族姓氏――莫吉拉。这一点和其他几个罗刹降人可都不一样。

    例如“聪明的伊万”,其实他的这个名字“伊万”在时下的罗刹可谓十分普通,这是因为作为东正教国家,教会要求每个孩子在出生后,都要由神甫按照教会历书上所列的人名来给孩子取名。比如,在8月12日这天,教历上记录着伊万、德米特里、阿列克赛等7个男人名,那么,这天出生的男孩只能在这7个名字中选择。于是,伊万成了全俄最最通用的名字,就如同英语国家的“汤姆”一般,比“小强”还常用,最后演变为一种姓氏――伊万诺夫。

    况且,弘毅知道一点,在十七世纪之前的俄罗斯,广大劳苦大众和倭国百姓一样是没有家族姓氏的,只有名字,而且除了宗教历书上的圣徒名称之外,也和小日本一样就地取材做名字。俄罗斯最早出现的“姓”来源于一条河的名称。例如“库尔布斯基”这个姓,就来源于一条叫做“库尔巴”的河,意思是“住在库尔巴河边的人”。还有一些姓原本是根据一些人的外貌特征和举止风度所起的绰号,但随着光阴的流逝。这些绰号便成了姓,如:“尔布恩?尼希”是“驼背乞丐”的意思;“别列科夫”最初是长浅黄头发的人的绰号,现在自然长黑头发的人也可以用这个姓了。

    有趣的是,有些俄罗斯人的姓取自动物的名称,如“扎伊采夫”(兔子)、“科罗温”(牛)、“乌特金”(鸭子)。据说,古代俄罗斯人非常迷信,许多传说中,某些动物、禽类不是呼风唤雨的神,便是点石成金的仙。于是人们就以它们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以求具有那些“神仙”的本领。或者求得它们的保佑。我们甚至还可以从一些人的姓中分别出其祖先所从事的职业。 如:“洛特尼克夫”(铁匠)、“邦达列夫”(箍桶匠)等等。

    也就是说,弘毅麾下五位骁骑尉:伊万、尤里、安东、谢尔盖、尼古拉,除了尤里之外,其他人的全名也就是这几个字。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姓。这一点也体现在他们的履历中――姓名很简单。家族历史只能通过“社会关系”一栏来体现了。

    为何尤里不一样呢?因为他不仅仅毕业于基辅的莫吉拉学院。而且他还是这所俄国著名学院创始人彼得?莫吉拉的亲孙子!可谓书香门第之人了。所以,弘毅对尤里要说的伽利略的神童事迹十分的期待。

    伽利略可是意大利历史上最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及哲学家,是科学革命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等等。在当下的中国,如果所有的西方先进技术都可以被称之为“奇技淫巧”的话,唯独天文学能够被豁免,因为汤若望的《时宪历》已经被颁行天下,他多次预测的日食月食也都得以验证。所谓事实胜于雄辩,让西方天文学作为欧洲科学技术的先驱最先敲开了华夏故国的大门!

    “伽利略?”

    弘毅有了这次“妖孽”光荣称号的影响,算是学乖了,只简单重复了一句,而没有简明扼要对伽利略做个概论。

    “是的,贝勒爷。他可是泰西最近最最著名的星相学家,可惜十多年前刚刚故去。不过也算是当代之人了,不知用他年少时的例子是否更加具有说服力呢,诸位大人?”

    尤里温文尔雅的点头称是,可说着说着就冲着杜笃祜和朱昌祚转过脸去了,很有一点挑衅的意思。与此同时,他聪明的将天文学的称谓换做了更通俗神秘一点的“星相学”,以配合这个对“天”极为敬仰敬畏的国度的基本国情。

    “哦?尤骁骑,星相术士中华历来不乏其人。不知您所说的这位伽……”杜笃祜摆足了一派学究气势,却对人名没太记清。

    “伽利略,杜大人,是伽利略。我曾经从汤老玛法那里听闻此人。”曾弘毅抓住机会替尤里补充,也想着就此开导杜笃祜等传统文人一番。

    “是,大人,伽利略――”杜笃祜不得不转身冲着小贝勒爷施礼,算是受教了。还不等他再次转过身来折腾尤里,弘毅接着补充道:

    “其实这个伽利略委实不简单呢!”

    “……”

    杜笃祜没法说话了。委实不简单?原因他不明白,但上位者发话了,明显是对自己关于这个叫做伽利略的人的态度不甚满意,只好闭嘴。

    “杜大人,您有所不知啊。这位伽利略发明了一种观察星相的利器,我们国人叫做‘望远镜’。”弘毅循循善诱道。

    “望远镜?哦,大人所说十分贴切,直观易懂,望远……望远,不错,对此下官也略知一二。此镜国人最初称之为‘远镜’,前朝称之为‘千里眼’,大人可是说此物?”杜笃祜表面上看似迎合弘毅,其实是在用自己的学识对小家伙做着某种形式的抗议。

    对于单筒望远镜的中国古称,弘毅笑而不语,因为人家毕竟比自己明白。但他更清楚明白的是,杜笃祜绝非通过学识来和自己对着干,而是如这个时代所有的文人一样极好面子,这也毫不奇怪。不过,有些事实不摆出来,不足以震撼他们,以起到“放眼看世界”的奇效。

    “杜大人好学识!玄烨受教了。不过我年纪小,尚不清楚,这所谓的千里眼,果真能看千里?”弘毅一脸的诚恳,认真问道。

    “大人,千里眼乃是美誉,如何真的能直视千里呢?据下官所知,用此物,于汪洋之上,若万里无云,则可观三十余里之远。若在陆上,则应视地形之别而论了。”杜笃祜果真是个严谨的干吏,对一些基本常识也心中有数。

    “原来如此。此物可堪用?”弘毅继续诱导。

    “大人,何止堪用啊。如今海上行船、路上行军,此物实属必备啊!观敌情于数里之外,运筹于帷幄之中,离开此物是不行的!”

    朱昌祚一旁也参与了进来。他说的更是没错,经过短短几十年,望远镜这个好东西迅速被无论明清何朝所广泛采用。要不是由于制作工艺复杂、原材料全凭“进口”而限制了适用范围,恐怕早就在更广大的范围中使用了。

    “原来此物如此之妙啊。不过我倒是知道,这种千里眼,其实正是我的汤老玛法于前明天启年间才带入中华的,是地地道道的西方蛮夷之物。”弘毅很自得,似乎汤若望就是他亲爷爷一般,全然不顾有些人会说他数典忘祖、自甘堕落了。

    “呃――此事下官还真是不清楚。”杜笃祜这才发觉自己上当了,中了小家伙的圈套!的确,单筒望远镜入华至今不过四五十年的样子,而且的确是由汤若望带入的。有些描写郑和下西洋的国产动画片不太注意史料考据,想当然的将望远镜放进了郑和的手中,真真是教坏了小盆友!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未完待续。。)
………………………………

第三百二十八章——阿尔巴人队(十三)

    其实,望远镜的历史,无论是普通的小倍率望远镜,还是天文望远镜,都是起始于十七世纪的。早在13世纪末或14世纪初,眼镜就被发明制造出来。1600年的一天,在荷兰一个叫米德尔堡的地方,一个毫不起眼的、名叫汉斯。利珀希的制镜商的店内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两个孩子在他那里玩他的透镜,无意中把两个镜片叠在一起,透过它们观看镇上远处教堂的风标,风标被奇妙地放大了。利珀希本人也看到了,他突发灵感,就此开始制造望远镜,并向荷兰议会递交了一份发明专利申请。但利珀希很不走运,因为还有其他一些人也在此时要求获得发明望远镜的荣誉和利益。其中之一是个叫詹姆士。梅蒂乌斯的人,他声称他已制作了一个与利珀希制作的同样好的望远镜,并说他知道制造望远镜的秘诀,如果议会支持,他还可以造出一架更好的望远镜。

    在这种混乱状况中,荷兰议会没有通过利珀希的申请。对这项新发明的任何申请人既不给以荣誉也不颁发奖金。自此,望远镜却逐渐为人所知。一连串的巧合却使加利莱奥。伽利略与望远镜联系在一起。

    那时伽利略在意大利帕多瓦附近的大学担任数学教授,他经常参观威尼斯兵工厂,并自己在帕多瓦开办有一个小工厂。他在那里制造了测量仪、圆规以及其他数学仪器,在当时已拥有天才仪器制造家的名声。由于朋友提供的关于望远镜的信息。在1609年8月底,他就制造了一架可以放大九倍的望远镜,并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威尼斯共和国元老院。作为报答,元老院把将在第二年结束的他的教授任期改为终身任职,并将他的年薪从五百二十弗罗林提高到一千弗罗林。伽利略继续改进望远镜制造工艺,到年底时,他已制作了一架能放大三十倍的望远镜,这已属当时放大倍数最大的望远镜了。

    关于望远镜的发明,伽利略本人在1623年这样写道,“我们可以肯定。望远镜的第一个发明者只是个制造眼镜的人。他偶然拥有各种形式的眼镜,偶然在不同远近的地方透过凹镜和凸镜两种镜片观看,见到并注意到了出乎意料的结果,这样就发明了这一用具。”可见。伽利略最初是作为望远镜制造者而成名的。而这一名声随着望远镜在航海中的广泛使用而远扬四海。

    不过。这段历史可以放进火器研究院的“小班化教学”中去普及,小孩子接受新鲜事物一定比成年人更快、效果更好。而且他们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说不定就会一步步追问诸如:什么是凹镜、凸镜?制作凹凸镜的用料是什么?玻璃是什么东西?如何制造?为什么大清不能自己生产玻璃……到那时候。基础科学的灌输就会使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而这一切,尤里同志加上汤老玛法的助力,一定会手到擒来的!

    但对于杜笃祜这班文臣,现在专门给他们说一天也说不明白,也就没有不要赘述了。于是,弘毅继续开口说道:

    “而且汤老玛法告诉我,他当年带入中华的望远镜,正是这位伽利略一手打造!你们说,此人是否堪称奇人?”此时,轮到弘毅趾高气昂了。

    汤若望与望远镜结下了不解之缘,是他在1613年进入罗马学院学习期间。在罗马学院的四年间,汤若望不仅学习了宗教内容,还广泛研究了数学、天文学、地理学、机械力学、化学等科目。而伽利略本人也担任过该院的教师,曾在学院的报告厅里展示过经他改良后的望远镜,受到热烈欢迎和钦佩。汤若望听过他的演讲,对伽利略的学说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他的天文望远镜――伽利略式望远镜。

    于是,入华之时,汤若望随身携带了一具小号的伽利略望远镜,自此为望远镜在中国的普及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当年,汤若望在在钦天监官员李祖白'1'的帮助下,用中文写了一本介绍伽利略望远镜的《远镜说》,第一个将欧洲的最新发明介绍给中国,在以后的历法改革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远镜说》刊印于1629年。该书前面有汤若望的自序,正文分四个部分:1。望远镜的利用,按仰观和平视分述,2。构成望远镜的各透镜的分别利用,如解决近视和远视患者的苦恼;3。光学原理,4。望远镜的制造方法、使用说明和保养说明。《远镜说》从原理、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上详细介绍了伽利略式望远镜,全书通篇条理清楚、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成为传播光学和望远镜制造技术的奠基性著作,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是――”

    杜笃祜有些撒了气。《远镜说》一书他是读过的,尽管对那些十分专业的科学术语不甚了解,但至少知道了所谓“远镜”的功用,这才有前面的陈述。但如果他早知如此,前面也就不会把个“千里眼”说得如此神乎其神了。

    “如今五十年已过,泰西诸国这望远镜的造办工艺不可能不继续前行,甚至突飞猛进。就是前明的天启年间,伽利略已经用他的星相望远镜看到了月亮!”弘毅故意露了个破绽。

    “呵呵,大人。西人愚昧啊,呵呵。不用此物难道就看不到月宫不成?他们的脖子不会往天上打弯儿吗?哈哈……”一贯“持才傲物”的朱昌祚一个没忍住,笑出声来。不过一旁的杜笃祜虽然忍住了,却老成世故的不做声。

    “西人的月亮也许不如我们的圆,不过,你们知道否?人家伽利略用他的望远镜看到了月宫!”弘毅只是简单的重复了一句。却起到了奇效!他甚至等着底下这二位来问自己――那他看到了月兔没有?

    “月宫?广寒宫?他果真看到了广寒宫?”杜笃祜忍不住了,嘴巴张的比脸都大了。

    “不错!汤若望说,伽利略发现月亮之上有环形山口,其中阴霾一片,估计咱们嫦娥仙子的广寒宫就隐藏于其中吧!”

    弘毅故弄玄虚,却是基于伽利略自己的论述,绝非胡编乱造――在伽利略于1610年1月初第一次将望远镜转向天空前,无论在大学的一系列讲演还是正在撰写的《宇宙论》一书中,他似乎都在捍卫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他毫不怀疑传统的宇宙观。当那一天晚上。他用他制造的那个被称为“荷兰柱”或“透视镜”的东向描向庄严、神圣的天体时。他所看到的景像使他大为震惊:

    “无数从未见过的其他恒星展现在眼前,这些恒星比以前知道的要多十多倍”,“月球表面并不像我们感到的那样是平滑而光亮的,却是又粗糙而又不平坦的。就像地球表面一样。月球的表面到处是巨大的突起物。深深的峡谷和无数蜿蜒弯曲的东西”。

    望远镜也解决了有关银河系或银河的争论,“银河系只不过是一群聚集在一起的无数星星而已。无论你把望远镜转向哪里,你都会看到一大群星。”伽利略宣称:“最使我感到惊奇而确实特别促使我要提醒所有天文学家和哲学家注意的是。我发现了四颗行星,在我之前没有天文学家知道和观察到过这些行星,它们围绕着某颗明亮的恒星按自己的轨道运行。”伽利略发现的实际上是木星的四颗卫生。1610年3月,他迅速出版了一本如实描写他所目睹的书,这本仅有二十四页的小册子《星的使者》却让学术界陷入大大的震撼和困惑中。

    但此时弘毅更要忍住不能笑。他此时想的,不是伽利略的论证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而是公元2014年国人自己的“玉兔号”月球车在月亮上跑了一大圈,腿都跑折了也木有见到其他兔子!但,这绝对是实至名归的中国玉兔!月亮上的第一只兔子!

    “……”杜笃祜和朱昌祚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若用时下的千里眼,不知能否看到此情此景呢?尤里,你说呢?”弘毅知道再问下去也是白问,于是转而问向了一旁侍立的尤里。

    尤里早就在刚才的对话中对这位小爷佩服得五体投地了,自然慷慨应答道:

    “爷说得没错,或许现如今泰西最伟大的星相学家已经发现了月亮上的……兔子也不一定!奴才以为,汤大人带入中华的望远镜,还不能与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同日而语!因为,他所观测到的月球环形山,应该是使用的四十倍双镜望远镜。现如今军中所用的望远镜,倍数达不到。”

    “倍数?”杜笃祜不明白。

    “哦,大人,就是用望远镜看到的比用肉眼看到的放大几倍之意。”尤里沾沾自喜,却还是毕恭毕敬的回答。

    “哦……四十倍?那不把蝼蚁看成了大象?”杜笃祜恍然大悟。

    “哈哈,杜大人好学识!不错,正是此意!你说,这位伽利略厉不厉害?”弘毅再次发问。

    “厉害!下官钦佩!可惜故去了……”这一次,杜笃祜在事实面前真的表现出了对人才的惺惺相惜。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

    '1' 李祖白(-1665年),中国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天文学家、天主教教徒。李祖白早年即受教于西方传教士汤若望,供职于钦天监。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李祖白协助汤若望写出《远镜说》一书,将伽利略发明的现代望远镜制作方法介绍入中国。清朝顺治年间,李祖白与利类思合著《天学传概》,在文中提出中国文化西来说,招致杨光先等人的激烈反对。康熙三年,时任钦天监历科主事的李祖白在康熙历狱中被判处凌迟处死,后在孝庄的斡旋下减刑为绞刑,与儿子李实等五人一同被处死。(未完待续。。)
………………………………

第三百二十九章——阿尔巴人队(十四)

    曾弘毅用心良苦的一顿查摆天文利器望远镜的来由,目的就是想引起杜笃祜、朱昌祚等人对西方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程度的惊讶与钦佩,目前看来效果还不错,至少杜笃祜对伽利略的身故表现出了一种惋惜的态度,对伽利略天文望远镜的功效也赞叹有加。

    既然不想和已经成年的官僚们探讨那些必定深奥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工艺,弘毅为何还要如此安排呢?其实,普及“深奥的科学原理”和“复杂的科技工艺”,与推广一种对于中国人来说十分“新鲜的科学意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弘毅认为,对于前者,你无法指望自小连“勾股定理”都没学过的各级官员们去弄明白,就如同现在去给七、八十岁的老人家普及什么是量子物理学、纳米加工技术、有机发酵技术和基因组测序技术等这些当代各领域最新技术一样,可谓困难重重。专长于人情世故、之乎者也的各级官僚,基础知识的匮乏决定了这个过程将会是十分漫长而艰巨的。

    但对于后者,这种“科学意识”却可以随时随地、潜移默化的去推广――“我可以不懂任何具体的科学和技术,但我清楚科学技术的极端重要性!”假以时日,如果大清官僚阶层中一、两成人有了这种意识,那可真是翻天覆地的伟大创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