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去消灭他们!我,我还会修理火枪,打的也是很准的;我……我还会……”别科托夫使劲搜刮自己的长处,如果座位上那个小家伙不喊停,他甚至最后都会说自己十分擅长和俄罗斯妓女**!
“你会修理枪械?”弘毅听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及时打断了别科托夫的絮絮叨叨。这个别科托夫如此表现也是弘毅心中有数的。那日岳乐进了牢房,弄清楚匪首的官职大小,就直奔别科托夫而来,一句“首恶必办”,就吓得这个探险小队长屁滚尿流,忙不迭供出了他们现如今的最高长官斯捷潘诺夫,还有历任匪首的斑斑劣迹。岳乐趁热打铁,说了一句“华夏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应有尽有”之后,这小子立即明白了,说自己愿意皈依华夏,效命朝廷!而且还当场对着他的那位圣母玛利亚发下了毒誓。
“啊?是的!殿下!我精于此道!”这时候弘毅就是说你会造飞机吗?估计他也会说“我精于此道”!但事实上,这个别科托夫的确没有撒谎。作为一名圣彼得堡的资深混混,他接触燧发手枪的时间确实比较早,为了能在和情敌决斗的时候占有先机,他对自己的手铳可谓了如指掌,也的确做达到了“弹无虚发”的程度。
“尚书大人,明安达礼说此役的确是吃了一些罗刹人火枪的亏,看来果有此事了。可否请您将此人带回兵部,校验一下他所言虚实?”弘毅示意同事这句不必翻译,转向噶达浑。
“贝勒爷,下臣这就去办!”噶达浑说外,就要将别科托夫押回兵部大牢。
“大人且慢!”弘毅拦住了噶达浑,继续对别科托夫说道:“你知道什么是天主的安排吗?”
这下子可把别科托夫吓坏了,终于点到了他最最敬仰的天主,急忙手划十字,不断称颂圣母玛利亚。
“本贝勒爷会让你知道,天命不可违,你们的那个什么沙皇,现在就成了上帝的弃儿了!”
“伟大的天主的使者,圣母玛利亚作证,别克列夫誓死效忠于您,效忠于天主的使者!”作为一名虔诚的东正教徒,面对两岁不到的天主的使者,别科托夫发下了毒誓。
“你可愿意入我大清旗籍,做我的奴仆?”弘毅恶狠狠问道。
“我愿意!我尊贵的主人!”
于是,在安郡王岳乐的府上,不久就多了一个高鼻子黄头发的洋人奴才,这是多罗贝勒玄烨“寄养”在此处的……
'1'贝勒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七,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三。后缀金花,饰东珠二。吉服冠、端罩皆与郡王同。
'2'贝勒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正蟒各一团,朝服通绣四爪蟒文,蟒袍亦如之,均不得用金黄色,馀随所用。朝珠绦用石青色。馀同郡王。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二。佩绦皆石青色,吉服带色用金黄,版饰惟宜。佩绦亦皆石青色。崇德元年,定贝勒冠顶三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六。前舍林,缀东珠二。后金花,缀东珠一。带用金镶玉版四片,嵌宝石四。顺治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七,舍林、金花各增嵌东珠一。带四片,每片嵌东珠二。服用四爪两团龙补及蟒缎、妆缎。
'3'贝勒明轿一,暖轿一。自贝勒以上,用舆夫八人。红盖,红幨,红帏。馀如郡王。
'4'清朝宗室贵族的等级制度,自和硕亲王以下、辅国公以上,共6个等级的贵族统称“入八分公”;与之相区别的,有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等六级爵位,则统称“不入八分公”。“入八分”与“不入八分”的“八分”是指八种待遇的标准。“不入八分”者不能享受这八种待遇。八种待遇是:朱轮(红车轮);紫缰(乘马用的缰绳);宝石顶(一品用珊瑚顶,宝石顶在珊瑚顶之上);双眼花翎;牛角灯;茶搭子;马坐褥;门钉(府门上的钉)。
'5'岳乐袭郡王爵并改号“安”后,府亦称为安郡王府,就连府所在胡同的地名也称为“四王栅栏”(岳乐为清太祖**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之第四子,故俗称“四王”;栅栏是之置于胡同口用于防盗的拦挡物,日启夜闭)。
'6'蠢猪者,伟大领袖毛~主~席对宋襄公的批语。
………………………………
第三十八章 ——点评汉儒学
顺治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位育宫。
“皇上,二阿哥的确是非同凡响呀,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收了那个洋毛别科托夫!”安郡王岳乐绘声绘色的给福临描述昨日在自己府中,小玄烨上演的那一幕收降别科托夫的好戏之后,做了一句总结陈词。
“可收拢这么一个降服洋人又有何用?”福临自然不会责怪自己这位还没有开府的儿子收纳一个西洋门人,毕竟人家已经被自己心甘情愿的晋封为多罗贝勒,而且还很识趣的把这个洋奴放在安郡王的眼皮子底下圈养,也就是告诉自己这个当爹的,我这些事情一点也不避讳皇阿玛你!可区区一个洋人,还是一个败军之将,有何金贵的地方呢?
“皇上,奴才本来也是不解,但玄烨和奴才说过,西洋火器十分了得,虽然不能与我八旗铁骑所媲美,却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次呼玛尔之战,明安达礼一开始也的确吃了罗刹火器的亏,要不是那几百朝鲜鸟枪兵,完胜之日也许还要再拖延一些时候……”
“火器确实不可忽视,但骑射之术才是我大清安身立命的根本呀!四哥,你说呢?”福临知道岳乐必定会知道自己的注意,就故意一问。
“皇上,此处就是一个紧要所在了!”岳东果然加重了语气,“昨日,二阿哥给奴才讲了一番何为根本,以及这个根本是否就必须是一成不变的道理,听后确实值得思量。”
“哦,快说来听听?”福临从御座上下来,走到岳乐跟前,并出手按住了要起身禀报的四哥,只是命吴良辅另外挪过来一个座位,就坐在岳乐的面前,摆出兄弟二人促膝长谈的架势。
“嗻!”岳乐心中一暖,更加原原本本、细之又细地回溯起昨天的事情来——
原来,噶达浑押着别科托夫回兵部校验技能之后,玄烨并没有立即告辞的意思,而岳乐正好也有深入交流的想法,两人就在书房密室,又聊了一个时辰之久。
岳乐首先问玄烨,那句询问别科托夫“有多大用处”的话,是不是太过功利?不料玄烨毫无羞愧之意,神情自然的说道:“四叔,侄儿知道你是赞同满汉一家的,可你想过没有,如果数万万汉人、几千汉臣的所有学问都真的如他们所说,是天下独尊、舍我其谁的话,他们汉人在北宋之时怎么会被大金压制良久,又怎么会在十二年前终于将这天下拱手相让于关外大清?要知道,那时候,在他们眼中,我们满洲就是蛮夷落后之辈,一如今日我们看待这些西洋罗刹一般!”
岳乐大惊失色,毕竟面前的小侄子用一年多来的种种表现,把他自己慢慢塑造成了一个几乎可以“直达天听”的奇瑞圣婴,他这句话,难不成是要暗示大清的国运么?
“贝勒爷,你……我大清……”岳乐一时有些语塞,汗珠子都流了下来。
“哈哈,四叔过虑了!玄烨不是那个意思,至少百十年内无此忧虑。”看着岳乐有些放松下来,弘毅稍微顿了顿,因为他知道,作为清初的改革派,岳乐一定是有些长久考虑的。果然,回过味来的安郡王很快又是忧心忡忡,毕竟,但是作为一个力主“满汉一体”从而巩固大清统治长久的皇族宗室,大清国祚是要万世永续才好的,怎么入关百十来年之后就要有国运之忧吗?忧在何处呢?
“但是,如果我大清只是一味将汉族遗老那些酸臭无比、固步自封的学问拿来当成宝贝,如果朝廷不能仔细辨别,以至于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话,估计百年之后,中华雄风不再了!”弘毅意味深长的做出有一个“玄妙不可知”的结论。
“汉家学说怎么会是固步自封的酸臭学问?”岳乐十分不解,甚至有些懊恼起来。
“四叔别急,侄儿并不是要要全盘否定汉家学问。所谓汉家学问,必推儒学为首为要!毕竟华夏五千年,自孔子立圣以来就有二千多年了,其功绩可谓无以比拟。”
岳乐微微点头,静待下文。
“这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仁治’。这‘三治’,堪称儒家的三个主义!”
“儒家‘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而这礼治,可以说是眼下我大清惩戒罗刹等西洋蛮夷的一柄利器,我天朝上国以礼服人,假若那些蛮夷之国不通情理、不遵礼制,轻可以训斥教化,若其屡教不改,则重可以兴兵罚国,刑其首恶!罗刹如果执迷不悟,此法可行!”岳乐这才恍然大悟,那天午门献俘这玄烨怒责斯捷潘诺夫种种罪行,是为了这个原因!
“儒家‘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弘毅越说越激动,也顾不太上现代词汇和当时语言环境的对接了,好在词语虽然生涩,但是其中的含义岳乐还是能够基本明白的,所以也没有打断。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弘毅说完这一大段,仔细瞧着岳乐,见他只剩下频频颔首了,才继续说道:
“于今日看,侄儿认为儒家学问已有三利二弊。其一利,是提出‘礼治’、‘德治’和‘仁治’这‘三治’;二利是提出了‘积极入世’;三利是提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不管是“王道”还是“霸道”,和谐是万物共存的根本之道。”
“但儒学更有二弊。最大的一弊就是‘迂腐’。第二弊则是‘重徳轻法’。”
弘毅没有详述这二弊的具体内容,却一下子抓住了岳乐的心。是呀,“迂腐”莫大于将满洲排斥于华夏之外,整天个叫嚷着什么驱除鞑虏,谁是鞑虏?宋金之时就在争执谁为“中国”,却都被蒙古征服。明清交替,满蒙又都成了中国之人。这鞑虏,的确需要好好分辨才好。
“难道今日的孔教就是孔丘本义吗?侄儿以为不然,毕竟孔子以下,孟子、荀子、程朱理学,再到陆王心学,这儒家学说可未曾没有一日不发展变化,可孔门子弟却一味的说自己的学说是千年不变的,要求所有的人也是因循守旧,不可僭越!长此以往,中华必将自绝于世界之外,大清的华夏,无论满汉各族,都会受制于西来洋夷的祸患,沦为西洋诸藩的囊中之物了!”弘毅十分悲伤的说完最后一句,长叹一口气。
“为何是那些蛮荒未开的西洋诸藩?”岳乐赶紧追问,特别是说这最大的威胁不是汉人的排满,而是汉人学问的迂腐,以及西洋东来的威胁。
“四叔有所不知,西洋诸藩虽然荒蛮,但那是百年以前的旧事了。早在明朝中后期,西洋人就开始励精图治,于今日,其凭借着海船和火器的造办技艺精良,已经在海路上广而贸易,攫取了数额巨大的利益,更是滋长了他们的国力,走上了一条血雨腥风的暴政之路。此消彼长,假若我中华国人继续沉溺于几千年来唯我独尊的陈年旧梦之中,终有一日,那些个西洋狂人的刀枪就会架在我们的家门口了!”弘毅说的言词确确,就等着岳乐发问。
“此消彼长?此话怎讲?难道汉人的学说还比不过洋人的奇巧?还请贝勒爷教我!”岳乐拿出对待那些汉臣元老一样的尊重,给眼前这个婴儿施了一个汉礼。
弘毅不由得愣了一下:奇巧?这不和后世乾隆嘉庆朝对西洋技艺蔑称“奇技淫巧'1'”一个心态吗?看来即使是改革派,也终归是受制于历史局限呀!看来只好详细给这位当前最可倚仗的贵族大臣好好上一课了!
“四叔客气,侄儿就是说一说自己的那些个想法,也不见得都对。”弘毅赶紧跳下来客气一番,重新拉着岳乐入座,自己则顺势背着小手在厅堂里边踱步边开讲……
'1'指过于奇巧而无益的技艺与制品。奇,奇异。淫,过分,极端。指过于奇巧而无益的技艺与制品。《书·泰誓下》:“[商王]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孔颖达疏:“奇技谓奇异技能,淫巧谓过度工巧。二者大同,但技据人身,巧指器物为异耳。”清代管同所著《禁用洋货议》:“昔者,圣王之世,服饰有定制,而作奇技淫巧者有诛。”
………………………………
第三十九章 ——国学与西学
位育宫,听完岳乐复述的皇帝福临,早已陷入了沉思。
玄烨这一番关于汉家学问的长论,其中新意层出,让本来就早已仰慕汉学的福临也是颇有感触,很多东西虽然第一次听说,可稍加揣摩,就会发现所言不虚。这居然让不到二十岁的青年皇帝在心里又一次嫉妒起自己不满两岁的幼子,感伤起自己不学无术、四处游玩的幼年时代!
好一会儿,岳乐或吴良辅,都不敢去打扰正在深谋远虑的皇帝陛下,就这么安静着,各自思考着自己的主意。
福临暗自伤怀良久之后,心境平复了很多。
毕竟,小玄烨不会用这种机会、也绝无必要在自己面前炫耀什么儒家学问,所以,其中必有深意。但这深意到底是什么呢?特别是说大清统治最大的威胁不是汉人的排满,而是汉人学问的迂腐,以及西洋东来的威胁,简直是千古奇闻!这小家伙后面必有下文无疑!
“四哥,玄烨还说了些什么?一并说来!”沉默良久,福临决定继续追问下去。
“玄烨的确还有长篇大论……”岳乐十分赞叹这位皇上弟弟的聪慧明白,继续汇报——
“玄烨还说,他以为大清入关之后,对待汉家学说,万万不可抱残守缺,更不能让其固步自封、逶迤不前;对待那些个东来洋学,也绝不能视作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具体有三说:
其一,汉学,实乃孔孟之道、儒家学说,首先就要在这名称之上正本清源。何为汉学?那可不是他汉族一家的学问,孔子之时,哪有什么汉族?华夏万民,我满洲祖先肃慎'1'也有一份!更何况现如今华夏一统,不能随着他们再提什么汉学了,而是可以称之为‘国学’!”福临听了心里暗暗盘算,这一条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毕竟,那群汉族遗老也是成天把“中华中国”的放在嘴边上,虽然是为了将满洲关外区别出去,但汉学推崇为‘国学’之后,他们就不得不承认中国华夏早已自成一体了!”
看到福临点头,岳乐有了底气,继续说道:
“玄烨还说,毋庸讳言,这所谓汉儒学说,对于眼下的大清,着实是大大的有用。但也不能一味的偏听偏信,于这一点上,我们应该防止所谓的‘儒学国粹化’,把汉儒学说封为万世不变的唯一正论,对其要去伪存真、完善发展,而后吸收揉入到‘国学’之中。要知道,虽然孔子说什么‘述而不作;信而好古'2'’,但自春秋战国以降,汉唐宋明,乃至今日江南的汉族遗老,都在对所谓经典儒学作者一刻也未曾停歇的改造,其中良莠不齐,不可以偏概全。大清作为华夏正统,自然应该在采纳中外百家的基础之上,将儒家学说改造成为一门与时俱进的大学问!”
“与时俱进!”福临重复了一遍,虽然闻所未闻,但是寓意明确,很是好懂!
“对,与时俱进!不与时俱进,难道大清朝就在关外看着李氏闯贼灭宗庙、毁社稷而不顾吗?不与时俱进,难道就任凭南明小朝廷兴风作浪吗?”岳乐回想起昨日玄烨说到这里的时候,那一幅大义凛然的样子,都让自己肃然起敬!【弘毅当时其实是在暗自祷告:江大大!冒犯冒犯啦!恕罪恕罪!好词就是好词呀,绝对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按理说可以跨越360年提前用一下吧!所以还是谢谢啦!】
“其二,西学东传,不能一味抵制,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吸收为我所用。西洋地域狭小,人口稀疏,所以他们的学问往往以实用为主旨,却对形而上的人本天命等等理解得甚为玄妙,往往参悟不透。其实汤若望等东来传教士所掌握的西洋技法,还远不是当下万里之外欧罗巴诸国最最现今的奇巧!若是我朝任凭西洋诸国一味钻研实用之学,则在兵器、航海、天文、算学等方面就会日积月累、转而有所突破,到那时,就怕蛮夷之地、野蛮之兵、军势之猛,俱长于华夏文明之邦了。这罗刹小国,目下在欧罗巴诸国眼中都只不过是蛮夷之国,但其火器对大清八旗的厉害却是不言自明。假使这万里北疆被罗刹得手,那么他西可逐鹿欧罗巴,东可掣肘大清朝!现如今,我们就必须未雨绸缪,必须着手扼杀这一势头于其襁褓之内!”岳乐几乎是在背诵,尽管自己对这一段话基本上是云山雾罩的感觉。
昨日,弘毅说这番话的时候,岳乐也和现在的皇帝一样,不置可否。虽然岳乐属于清初改革派了,但如此耸人听闻的国际政治形势,他毕竟是第一次听说,有些不太相信的样子。弘毅看在眼里,也没有继续纠缠,这种现实版的穿越,不是后世很多作者大大天马行空的样子,有些事情,事在人为,却也成事在天了!
“其三,国学为体兴文化、西学为用利公器,中西结合皆华夏,用夷长技以制夷'3'。汤若望等人的技艺在我朝可谓精良了,但如果能够多多引进西洋专工之‘士农工商’,进而分批分类逐步引进西洋器物,择其善者而学之,变洋为中、引领潮头!
当务之急,一是用其火器制造这些巧妙技艺,同时凭我华夏地大物博人才济济,定要做出比他们更加好用的火器!二是明确‘华夷之辨’的唯一标准并推行四海。大清应将华夷之辨区分的主要标准定为是否尊崇华夏礼仪、奉行‘礼德仁’三治,摒弃血缘、地缘、衣饰等标准。这一标准还应该作为万国来朝必须接受的主旨,计入封册,将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广播天下,让天下万国都敬仰华夏、听命大清!……”
福临细细品味着……
玄烨的很多话虽然是被岳乐复述,里面很多意思可能改变些许,但是主旨要义是十分明确地,那就是自己这个出身满洲的皇帝,不能仅仅满足于“首崇满洲、满蒙一家、满汉一体”,如果在文化上“首崇华夏、博采众长”、在军事上“北阻罗刹、西纳诸洋”、在奇巧上“西学为用,用夷长技以制夷”……那么,大清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假若那时候,自己能够真正成为广大汉民汉臣真心拥戴的开明圣君,那么,现在这些满洲老人的掣肘又算得了什么阻碍呢!
“皇上,二阿哥最后还要奴才和您暗语一句,他说他还想要……”岳乐十分神秘的低声说道,细微到只有两人才能听见。
“哦……”福临满脸疑问,却是主动将上半身倾向了同样动作的岳乐,听了几句之后,福临面色大喜,和岳乐相视而笑……
“摆驾慈宁宫!”福临终于收拢了神行,传旨道。
三天之后,经过福临一次次和自己的皇额娘促膝长谈,皇太后终于允许由多罗贝勒玄烨作为总裁,召集龙兴圣迹日讲官范承谟、钦天监监正汤若望、兵科右给事中季开生等人,在东二所以为皇子讲学为名,“秘密”组成一个写作班子,开始编纂一本叫做《国学与西学》的小册子。
初次涉足编修书籍工作的弘毅这两天很兴奋,因为自己的诸多思想,自然有范承谟和季开生二人给翻译成深奥的文言文。虽然一年多自己孜孜以求的学习,可面对浩如烟海的儒家典籍,即使一年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也研习不了一成,更别说参悟透彻了!好在那二位都是当朝大儒,又早与自己有过或多或少的接触,往往自己的一个新想法刚说出来,大家伙就引经据典的加以佐证或者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