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阋煌砩锨槟炎砸选⒈又欣矗∥裁矗恳蛭谀且皇赖淖詈笠煌恚诵“资炙透约杭负跻幻谎囊桓龊砂
睹物思人,昨夜的弘毅辗转反侧,要不是今天好友许多事情要做,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平静下来。
*
就在弘毅不由自主握着两件新宝贝陷入沉思之时,突然听到梁功在月台下的连声呼唤:
“小爷!小爷!出大事了!”
啊!又出什么大事了这是?弘毅急忙收拢心思,进入战斗模式!
'1'卯时末刻,大约就是早晨六点半的样子。古代一个时辰为现在的两个小时,一日十二时辰,分别用十二地支(生肖)来冠名,每个时辰都有初刻、二刻、三刻,也只有这三刻,因为第四刻也就是下个时辰初了。比如说卯时,有卯初(也称卯正)卯时二刻、卯时三刻,也可以称卯初、卯中、卯末,具体来说就是卯时正(初)是5点,初(一)刻是北京时间的5点半,二刻是6点,三刻是6点半,末是6。59分!我国古代还有一种叫做日晷的计时工具,它把一个时辰平均分成了八份,一份叫做一刻,而根据上面的分析来看,一刻正好是西方计时方法中的十五分钟。这里就有了同样是一刻,却分别代表30分钟和15分钟两种解释。
'2'玉佩,首饰的一种,现代人们用来挂在脖子或腰间的一种玉制配饰品。清朝一定只能是挂在腰间的。中国宋代是一个手工业和工商业空前发展兴盛的时代,国富民强,文化发达。民间用玉也较前朝为盛,大量出现各种玉佩饰,玉用器。两宋玉器承袭两宋画风,通常画面构图复杂,多层次,形神兼备,有浓厚绘画趣味,文人情趣甚浓。佩饰分为玉束带、玉佩,用具有玉辂,玉磬,礼器有玉圭、玉册等等。内廷专设有玉作,玉料由西域诸国进贡。明清是另一个玉文化繁荣的时代,这时民间盛行佩带各种玉佩饰。有钱的人上到帽檐前饰,中至玉腰牌,玉挂件,下至玉鞋扣,几乎全身上下都是玉。一般平民百姓也常会带个玉手镯、玉耳环,玉扳指等。所用玉料大多为青玉、白玉、青白玉等。其中特别以产于新疆和田的羊脂白玉最为名贵,黄玉也同样价值不菲。翡翠也是在清早期流入中国的。但由于翡翠石料一般较为细小,所以多用来做介面,耳环等小件器。我们现今看到的大部分玉佩饰都是明清两代的产物。
'3'玉璧,“六瑞”之一。在中国古代与玉琮、玉璜、玉圭、玉璋、玉琥等,被《周礼》一书称为是“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清代玉璧小型较多,壁身较厚,穿孔较小,出现了中间带环套的双联壁。玉璧上的纹饰出现了几何纹图案,吉祥图案及人物图案,写实性较强。这一时期无论朝廷、官方、民间,都很流行系壁。乾隆时仿古玉璧逼真,而且十分精美。到了清晚期,玉璧的质料较差,做工粗糙,雕琢没有章法,只求形似,不求工精,工艺水品大大下降。
'4'缅甸,宋以前称为掸国,骠国,蒲甘。公元1106年,缅使随大理使节到宋,宋鉴于缅甸山川遥远,道路阻隔,因此称为“缅”,又因中缅边区一带称山间谷地为“甸”,“缅甸”即其合称。
'5'白底青翠,缅甸玉的一种。白底青的特点是底白如雪,绿色在白色的底子上显得很鲜艳,白绿分明。这一品种的翡翠极易识别:绿色在白底上呈斑状分布,透明度差,为不透明或微透明;玉件具纤维和细粒镶嵌结构,但以细粒结构为主;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表面常见孔眼或凹凸不平的结构。该品种多为中档翡翠,少数绿白分明、绿色艳丽且色形好,色、底非常协调的,可达中高档品品级。
'6'征缅行省,为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二月到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在今缅甸境内设立的一个特殊的军事行中书省,与元朝其它的行中书省不同的是,其设立于缅国(蒲甘王朝),并没有因该行省的设立而消失,因此保持很强的独立性。行省丞相由缅国(蒲甘王朝)国王兼任,自辟官属,且财赋不入都省。因此,缅国(蒲甘王朝)在名义上受到元朝的直接管辖,与元朝其他行省性质并不同。缅中行省撤销之后的蒲甘国王几乎仍然是元朝傀儡。
………………………………
第一百零一章 ——横生新变故
“小爷小爷!”梁功冒冒失失闯进二所大门,还没绕过影壁,就开始放声高呼。
这可把正在月台上回忆玉佩和香包来历的弘毅吓了一大跳。要知道这梁功可是在慈宁宫首领太监尚有贵手下历练了多年的,两年来在自己的东二所也是尽心办差,虽然尚属年轻,不过十六七的样子,可也算是太监里的“中层干部”了,怎么今日表现的如此慌张无状?一定是有什么大事急情!
“小爷,宫外出大事了!”瞬间,小功子已经飞驰到了月台之下!
弘毅心中发紧。现在出大事!奶奶的,要知道我原本就安排今日要在宫中出大事呢!你现在告诉我宫外出了大事!这不是横生变故嘛!
虽然懊恼,弘毅却还是稳稳站定,目光炯炯的看着下面气喘吁吁的小功子。
“什么大事如此惊慌无状?”
“是、是别克出事了!”梁功喘着粗气,给了这么一句!
闻听此言,弘毅差点没从台阶上翻下去!
难道你梁功我没看出来,也是穿越而来的不成?还“别克”呢,美国通用出事了和我们大清啥关系!他能出啥事情?难不成和大众打起来了?再说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要到宣统年间的1908年才会成立,你现在给我整什么幺蛾子!弘毅心中本来早就做好“任你电闪雷鸣,我自岿然不动”的豪迈准备了,小功子这一句话一出,差点笑场!
“什么‘别克’出事了!难道是和‘大众’打起来了?无状!”弘毅笑着调侃一下梁功,反正他们也是听不懂的,自己自娱自乐、乐呵乐呵,倒也无妨!
“啊,小爷你怎么知道的?”台阶下的梁功却不料傻在当场,连喘粗气的生理需要都忘了一般,说了这么一句之后,就张个大嘴没了下文?
“啊?我怎么知道?……我知道个……”“屁”字终未出口,倒不是讲文明树新风,而是现在轮到弘毅傻了,顾不上了!他瞬间有种时空倒错的感觉,真不知道是自己傻了,还是梁功也穿越了!现在就有了别克和大众?
“小爷,别克还真是和大众打起来了!您快去瞧瞧吧!”梁功等不到下文,却十分尽职的给了一个意见建议。
“等等!等等!”弘毅发觉自己果真没有听错,急忙搓了一把脸,趁势捏了一下自己还应该算作幼童奶胖的脸蛋,那叫一个生疼。这就证明自己没有睡着、做梦之类的!
“你先给我说清楚了!哪个别克?哪个大众?”弘毅端正行止,认真问道。
“回小爷的话,就是那个罗刹队的佐领,叫做别克……别克什么的!”见小爷严肃,梁功也终于放下焦急,开始好好汇报起来。
“哦……别科托夫……”弘毅长出一口气,总算是放下心来!不对,别科托夫出什么大事了,竟让一向稳重的梁功今日如此失状?刚放回肚子里的小心脏呀,你还要继续到我的嗓子眼儿这里来出早操!
“对对!就是别科托夫佐领大人!”梁功一脸重负如释的欣慰。
这次叫的还挺全面的!弘毅终于记起来,木兰演武之前,为了拉拢住那批在呼玛尔堡被俘的罗刹火枪兵,自己曾经做通了各层上位者的工作,给这三百罗刹人和哥萨克骑兵编入了满洲第四参领之下,列为十七佐领(满语为“牛录'1'”),由别科托夫管带,官居四品。
“那他和那个什么‘大众’打起来是怎么一回事?”弘毅开始发问了。现在看,这件事儿倒不至于是别克和大众的交通事故了。但大众是谁?
“别克……别克佐领今早带着自己标下五位骁骑校'2'去南堂,只带了一名通译,半道上走到西安门内,和守门的镶红旗兵士拌起嘴了,结果一‘大众’镶红旗军校把五个洋夷暴揍一顿。别克佐领手下一个洋人骁骑校趁乱跑了出来,直奔景山之下的火器营,居然带出了二百火枪兵,眼瞅着就要赶到西安门和守门军校火并了!奴才当时实在拦不住,于是也只能嘱咐他们不能冒失,更不能失了小爷您的垂顾……”小功子终于口齿伶俐地开始说出整个事情的大概——
原来,今天一早,梁功领了弘毅的命令,在玛拉出宫办差之后,也先去了宫城外西北角的皇仆局,不动声色得看一看那几位主事都在做些啥。可没成想赶回来准备今日“后~宫大戏”的路上,就在筒子河边遇到了被打得血漓呼啦的罗刹兵头领,带着百十多人的洋兵,扛着明晃晃的火绳枪,大呼小叫的往前赶。
就在路人侧目的时候,梁功看出了其中的蹊跷。这不是那些个在木兰围场被自己家小爷加以借重的西洋火枪兵嘛,也就是现今驻扎在景山火器营的罗刹队!如此形状,一定是发生了大事!就在他也要随着大流儿闪到一边、自求多福的时候,身为玄烨贴己人的梁功,突然明白一个道理:
这群罗刹人为首的满脸是血,气势汹汹,一定是发生了兵士斗殴,后面的人群情激奋,一定是去群殴!那可不行!这些人小爷收拢下来那可是花费了好大力气,无论是什么原因,这兵殴之事一旦闹大,结果都会都小爷的大局不利!
想到这里,梁功终于鼓足勇气,拨开众人,拦在了为首那洋人面前。
“都给咱家住下!”梁功卯足气力大喝一声,还真是让那名洋人吓了一跳,不自觉的停下了脚步!
“你~是水?”为首的洋人用还不利索的汉语问道。
哈哈,会说点汉话,这就好办!
“我不是什么水!我是大内东二所首领太监!”梁功一甩拂尘,正色道。
“太~监?”洋人摇晃着脑袋耸了耸肩,表示不理解。
“这位~大人,请你~让开,不要妨碍我们去和那些不懂礼貌的看门狗,做一个绅士之间的决斗!”洋人准备去办大事!
“咱家不是什么大人,但咱家是多罗贝勒爷的奴才!”梁功十分聪明,发现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必须及时亮出自己的大旗!
“哦!你是说皇帝的儿子、我们的主人、贝勒爷大人?您好,管家大人!”终于,洋人暂时压抑住了甚嚣尘上的怒火,冲着梁功弯腰施礼。
“免了免了!骁骑校大人,你们这是要去作甚?”梁功不愿意纠结在一个什么管家的身份上,仔细分辨了一下领头人的装束,然后直奔主题。
在洋人骁骑校夹杂着许多鸟语的叽里呱啦中,梁功好容易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本来想弹压他们回去,可话一出口,就被一众洋人哇哇叫着给淹没了。
“罢罢罢,你们去了之后,就说自己是贝勒爷器重之人,只要求领回被困的别克……别克佐领大人,其它的自由咱家回宫去求贝勒爷安排!”梁功说完,急匆匆入了玄武门,玩命一般奔回东二所。
他之所以放任这帮罗刹人去往西安门,有两层意思:其一,既然这些洋人是小爷的半个手下,那么也不能让他们太没有面子;其二,谁让守卫西安门的是那个镶红旗!
*
弘毅听闻这场闹剧,心思飞转。
按理说,这一标罗刹队,的确算不上自己的嫡系。说白了,他们虽然算作旗兵,可皇上福临一直没有将他们划作任何一旗,只是驻守火器营,作为教官使用。
也正因为如此,整个大清,也就自己和他们关系最近。第一,火器营至今没有主管,自己和汤若望一左一右两个“总统大臣”,就可以算作是罗刹队的正主了。第二,无论罗刹队成军前后,只有自己在木兰围场真刀真枪带着一群洋人上了阵仗,凭借自己的指挥得当和哥萨克人的军事素质过硬,把鳌拜的骑兵打了个稀里哗啦。现如今满朝上下,的确都把这三百人的罗刹队当成了他弘毅的“亲兵”一般。再者说了,当下的大清,除了他弘毅,任凭谁也不会统带这群洋毛!任凭谁,这群洋毛也不会服气!
既然如此,小功子刚才的处置也就十分妥当!为何?因为不管不顾,必然伤了这群背井离乡、远隔重洋的罗刹人、哥萨克人的心,于今后自己的大计不利。若是热情过度、大包大揽,自己现在暂时还又没有合适的名头!操之过急,又难免其他权臣腹诽!
还有一处紧要,就是出事的地方是西安门,驻守的禁旅八旗恰恰是镶红旗!镶红旗现在刚刚归了皇上福临亲临、自己这个下五旗宗室总理协理,可“老主顾”的影响一定还在!老主顾是谁?就是那位平郡王罗科铎!这个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代善之嫡曾长孙,玄烨之堂侄,可是在“八旗一主”这件事情上闹“幺蛾子”最多的一位,难免现在还带着心气儿,说不准这整件事情的背后,也会有他的把持操纵!
如此说来,梁功又是立下功劳一件!
想到这里,弘毅不再犹豫,大声说道:
“好!梁功你又办下了一件大事!现在没时间给你记功在册,事后我自有嘉奖!”
“谢小爷!小功子肝脑涂地,侍奉贝勒爷!”梁功利索的跪地谢恩,接着抬头看着弘毅,等待下一步命令。
“好,你现在就拿了我的腰牌,赶去皇仆局,找到当值主事,命他速去西安门,不许双方动武,但也不能擅自接回被绑的别克佐领!就让他们在哪儿耗着,时间越久越好!”
“嗻!”梁功接过弘毅手中的腰牌,刚要转身就跑,却又转了回来。
“你还有话?”弘毅奇怪。
“爷,玛拉侍卫不在身边,您要小心呀!”梁功说完,扑通跪地扣了个头,接着爬起来跑出院外。
这倒是把弘毅给闪了一下。梁功眼中的担忧和牵挂,的确不是逢场作戏的表现,而是发自肺腑,让弘毅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孙嬷嬷!”弘毅终于收拾心思,继续发令。
“奴婢在!”孙氏和朴氏早就从屋里出来,侍候在小爷身后。
“你速去景仁宫,让康妃今日还是在宫内好好休息,昨夜母子夜话,让她费神不少……”
“奴婢明白!”孙氏望着弘毅,使劲点了点头!
弘毅也是看着自己的奶娘,郑重其事点了点头,好个聪明的小媳妇!今天看来是没有时间去摆布后~宫大事了!希望再生娘还没有动作起来!
“朴嬷嬷,请你随我去位育宫!”
“是!”
又一场不期而遇的纵横捭阖就要在我弘毅的导演下,开始了!
'1'早期满旗社会,出兵或狩错时,按家族村寨行动,每10人选1人为首领,称牛录额真(箭主之意)。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哈赤定300人为1牛录额真,作为基本的户口军事编制单位,牛录额真1人管理,始正式成为官名。天聪八年(1634年),改称牛录章京,入关後,改为汉称“佐领”,正四品。驻京师者置於参领之下;驻防,则置於协领之下。战时领兵官,平时为行政官,掌管所属户口、田宅、兵籍、诉讼诸事。其职多为世袭。也是社会与军事组职名。牛彔是八旗的基本单位。早期满族社会,它兼有行政、生产、军事三种职能。入关後军事职能增强,生产职能逐渐消失。清代各所辖壮丁数在各个时期不同。皇太极时每佐领壮丁约略200人;康熙时百三四十人;嘉庆时,则以150人为率。
'2'清代八旗低级军官名。满族社会早期称代子,满语称‘分得拨什库‘,代行者之意。设於佐领之下,正六品。
………………………………
第一百零二章 ——御妹孔四贞
就在弘毅闻听“别克战大众”的“趣闻”之时,十七周岁的皇帝福临正在位育宫“忙”着,而且不是一个人在忙着。陪着他的,不是老太监吴良辅,而是另有其人——十三周岁的已故“有德定南武壮王'1'”孔有德之女孔四贞'2'。
“四贞妹妹,你说领海一定、海路一开,是不是就可以大兴海运、国库充盈了?”
福临站在孔四贞的身后,侧身看着下面的小姑娘练字。此时的皇帝,正一边指导书法,一边有一搭没一搭说话,一边还微闭着双眼,似有若无的小心探嗅这身旁层层叠叠涌来的阵阵香气。
去年(顺治十一年)六月三日孔四贞护其父之榇è棺材)归葬抵京,朝廷为孔有德举行了极为隆重的郊迎和守丧礼仪:谕“令和硕亲王以下、阿思哈尼哈番以上,汉尚书以下、三品官以上,郊迎。(榇)既至,诸王各归第,众官留丧次一宿”'3'。自那以后,皇太后就可怜这个孤身一人的小姑娘,将其收为养女,养在宫中。虽然暂时还没有册封她什么“格格”名号,却享受着和其他固伦格格、和硕格格一样的殊荣与优待。
早在那时候,亲政已久的福临就看出此事绝非仅仅“彰显忠烈、优待遗孤”这般简单。当时她的弟弟孔廷训已经被李定国所俘,假使不幸罹难,这个小姑娘就是定南王满门仅存。关键所在,定南王孔有德作为最早一批手握重兵、归附满洲的汉臣,资历、功劳、忠诚都是当时“三王一公'4'”中的头牌!论功劳,孔有德是国初归降的明将中功劳最大的,单单他从登州“反正”之时携带的十数门火炮,就足以让太宗皇太极喜出望外了;论资历,其他三个汉王之中,耿仲明还算孔有德半个下级,尚可喜是后来的,也比山海关之战时归降的吴三桂要老;论忠诚,在顺治九年桂林被围时,除孔四贞外,全家殉国,保全了大清颜面。可以说,孔有德是清初四汉王中唯一以忠烈著称的功臣。
继孔有德败亡之后,清朝的敬谨亲王尼堪又被李定国阵斩于衡州。一年之内,“两蹶名王,天下震动”。顺治十年(1653),因李定国转而率军攻围广东肇庆,孔有德部将线国安、李茹春等才得以收集溃兵,重新占领桂林。如此一来,孔家手下的“天祐兵'5'”仍是一支战力可观的队伍。广西虽然又处于清军控制之下,但整个西南地区的形势仍令清廷严重不安。线国安之辈也缺乏清廷军队观念,只知为孔氏家将。因此,清廷有必要表彰忠节,抚恤遗孤,用孔四贞的旗号来安抚定南王藩标军队。
福临知道,在这一点上,皇太后可谓富有政治谋略、老谋深算,把孔四贞收入宫中抚养,希望将来通过她加强清廷对这部分军队的控制。那自己也必须另外有所“表示”才行,不能落在后面了!于是,转过年来,也就是顺治十二年四月,福临请示皇太后同意,以“定南武壮王孔有德,建功颇多,以身殉难。特赐其女食禄,视和硕格格。护卫仪从俱仍旧”,算是主动拉拢这位“干妹妹”。
自那以后,福临也发觉皇太后似乎意识到什么,经常为他们之间的接触提供方便。太后不仅督促孔四贞读经书,而且每当自己退朝后,总要找个什么事由,就把这位干妹妹派到位育宫来,和自己常伴左右。尤其当自己到南苑打猎时,从来都要让孔四贞陪同前往……不得不承认,军营中长大的孔四贞,驰骋在马上的英姿是相当迷人的……
“皇帝哥哥,四贞不懂什么领海、海运的,但是,四贞知道,当年要不是有大船载着我爹北上从龙,就没有孔家的今天……”就在福临浮想联翩的时候,孔四贞幽幽作答,说到自己的爹,再提到孔家,她突然想到了自己如今孑然一身、寄人篱下,虽然太后和皇帝都对自己视若亲人一般,可总免不了悲从中来,小姑娘瞬间停住了言语,眼眶也开始红润。
福临其实也不是在征求这个小妹妹对国策大政的意见,原本只是找个话题以彰显自己的英明神武罢了,却发觉气氛陡然直下,赶紧拉起孔四贞握着毛笔的手,轻声宽慰道:
“好了好了,四贞妹妹,不想那些个烦心的事情了!我们不练字了,其实和你一样,我也烦恼这些个闹人的四方字、圣人书,可我是皇帝,不学这些,怎么管带那些个汉人?其实呀,我们都是喜欢马上驰骋的不是?要不我们去……”还没说出“骑马”二字,自己手中环握的芊芊玉手却突地挣脱出去。
“谁和你一样了?四贞可是最听皇太后的话了,四书五经样样都要熟读,就连那许多兵书战策,人家都在好好背诵呢!皇太后说了,四贞自小出入军营,熟读兵书也是光宗耀祖。只是难免粗陋了汉人学问,正好陪着皇帝哥哥一起用功,免得你偷懒!皇太后还说……”孔四贞从御案前回过脸来,严肃认真的开导起自己的皇帝哥哥。
“好好好,听你的听你的,四贞妹妹,我们继续练字可好?”听闻好几个皇太后从自己的小干妹妹口中鱼贯而出,福临有些心烦。不单单是母子关系这么简单,十四岁(虚岁)的孔四贞哪里知道,自己的额娘让她学四书五经,是为了迎合自己这个一心慕汉的皇帝;熟读兵书,却是为了将来有朝一日,可以替朝廷去统领定南王孔有德、你爹爹的旧部!这两件事,自始至终,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