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玄烨,那皇上是赐我们什么‘虚礼’呢?”静妃还是平静似水,款款发问。
“回静妃母的话,”弘毅顿了一下,转而将满语换做了蒙语,继续说道:
“儿臣刚从郑亲王府上回来,知道两位娘娘此时必在一处,寄托对简郡王多罗福晋的哀思。故而觐见,以求宽慰皇额娘与静妃母,请……请节哀!”弘毅说完,不厌其烦的重新跪下来,冲着两位正儿八经行“一叩三拜”之礼。
闻听玄烨这么一说,皇后当先忍耐不住,张口来了一句:
“我那可怜的姐姐呀!愿长生天赐予你安息……”接着就泪如雨下,小声啼哭起来。要知道,郡王的正妻才是个“多罗”福晋,算不上国丧,这后~宫禁地,万万不允许你大哭大悲的,娘家亲戚也是不行,因为,你完完全全已经属于皇帝,属于爱新觉罗家了。
“唉,皇后节哀吧,长生天会眷顾我们这些可怜的女人的!相信她到了极乐世界,一定会快乐无忧的!”静妃虽然也是垂泪,却还要顾及体面,所以只能温柔劝解。
好一会儿,皇后才勉强止住哭泣,只是不停抽噎。静妃得了空闲,又含泪冲着弘毅说道:
“玄烨,起来吧。你这孩子真是懂事,知道咱们蒙古人亲眷人亡故了,是不会主动请安问好的。难为贝勒爷如此周全了!”
原来,蒙古人守孝期间,见面从不问好。所以平时蒙人骂不懂礼貌的年轻人,就会说:“你家死人了,见面也不问好!”因为你要一问,别人势必还礼说“您好!”――家人都死了还怎么“好”?不能回答,自然尴尬。
“谢皇额娘、静妃母体谅关爱!静妃母,儿臣刚才替皇阿玛去为多罗福晋加祭,并差人送去一双‘上路的鞋袜’,是儿臣命东二所年轻宫女仓促赶制的,只求福晋一路走好。”
这其实也是蒙人丧葬礼仪的一部分:蒙古人不讲究给死者铺金盖银、穿绸着缎,却一定要有一双“上路的鞋袜”。家人去世,要将浑身衣服扒光,只裹一层白布,脚上一定要穿一双新袜,防止投生的路上让蒺藜扎脚。科尔沁部虽粗有寿衣,但制作也不讲究,讲究的是一双底上绣有莲花的鞋子【与满汉民族习惯相似】,由十八岁未破身的女儿缝成。以便穿行十八层地狱。
故而,弘毅从东二所动身之时,随便问了问哪个宫女有已绣好的寿鞋。巧的是一个小宫女近来家人眼看着不行了,自己“偷偷”赶制了一双这“不祥之物”,闻听贝勒爷需要,思量再三最终还是感念与小爷平日里的慈善,这才和盘托出。不了小贝勒爷非但没有责罚。反而给了十两之巨的赏银,并恩准她光明正大的用休息时间再好好赶制一双寿鞋,还提前准了她出宫奔丧的假。
听到玄烨如此有心,轮到皇后动容了,再也不因为玄烨刚才不“请安”、故弄玄虚送“虚礼”而气恼了,反而换做十分亲切的面容。温柔说道:
“玄烨,额娘谢过你了!”说着,皇后颤巍巍起身,带着刚才哭泣之后的抽噎,亲手扶起还跪在地上的小玄烨。
其实,博尔济吉特氏女人在慈宁宫开完“常委会议”之后,祖孙三人还真是发表了一番对皇后亲姊妹的哀思之情。除了三人循例赏赐了亡人家一些祭奠用品之外,却也只能仅此而已了。虽然亲为一母同胞的姐妹,自己的姐姐亡故,身为皇后的妹妹却不能亲往祭奠,只能委托下人带去哀思而已。
当时在皇太后那里,皇后就忍不住痛哭了一场,让她的姑祖母和姑母好一个劝解,这才平静。如今玄烨这么一来。更是让她重拾悲痛,心下也就乱了刚才还要好好和玄烨智斗一番的心思。
“皇额娘要谢的,不应该是儿臣,这都是儿臣的本分。您要谢的,应该是我皇阿玛才对。”弘毅一边落座,一边提醒她们,继续自己的原定计划。
“哦!正是!臣妻谢过皇上!”皇后急忙端正衣冠。抹掉泪水,面东而拜。静妃在一旁也是如此一番。
“皇额娘,这礼物,虽是虚礼。却出自皇阿玛之心,儿臣再拜贺皇额娘和静妃母!”说完,弘毅又来了一次跪拜。这可把两位女人弄糊涂了,半天没有说话。
弘毅也不再指望他们搀扶自己起来,而是主动爬起来坐回去。接着说道:
“皇额娘不想问问这礼物是什么吗?”
“皇上所赐,出自内心?”皇后自言自语,却不得要领。
“玄烨是说,皇上对皇后施以慰藉之意?”静妃却头脑清楚的很。
“正是!二位娘娘真是长生天给我皇阿玛的厚礼,如此聪颖,实乃大清之福!”弘毅也不管不顾什么辈分差别了,来了一顿阿谀奉承。本来嘛,静妃是皇太后的侄女,还算是玄烨长辈,至于皇后,说白了和玄烨一个辈分,都是布木布泰的孙子辈!
“臣妻(妾)谢过皇上圣眷!”两人微微起身,意思了个礼,又互相对视一眼,这才由静妃开口问话:
“玄烨,那你还给我们详细说说,皇上是怎么个慰藉法?”
“回静妃母的话,儿臣是如此理解的。”玄烨开始肆无忌惮的编造了,却一定要编造的有根有据、有模有样!
“起初,皇阿玛在位育宫和我说起多罗福晋亡故之事,十分悲痛,儿臣不明就里,只是一味宽慰。但无论如何,皇阿玛始终反复提及简郡王的种种功绩,却还是不让儿臣跪安。后来,儿臣试探说:虽然与礼制不合,可简郡王统兵北地、辛苦万千,可否准了宗人府奏本,例外施恩,加祭多罗福晋一次?”
“哦,辛苦玄烨了。皇上怎么说?”皇后关切询问。
“皇阿玛自然欣喜万分,一个劲儿夸我懂得人之伦常、懂得‘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弘毅说到此处,故意停下来看着两位女人。皇帝都说我孝顺了,后面你们总不能说我用心险恶、不受儿臣本分了吧?果然,两个女人不约而同点头称是。那就接着忽悠!
“可这之后,皇阿玛又问我:让赵布泰大人主祭可否?儿臣自然回答说:十分妥当。但皇阿玛还是意犹未尽,我反复思量之后,这才明白,应该儿臣自己亲往加祭才好。”
看着两位博尔济吉特氏的女人认真听着自己的故事,弘毅心中满足万分。只不过自己提及“赵布泰”这个名字的时候,废后静妃居然又是很不自然的愣了一下,似乎瞬间偏转了思绪,去想其他什么事情了。
一切皆在我的预料之中了,后面有戏!――弘毅暗自心语,继续白活【读作'bái…方北方言,类似于普通话中的“说”、“讲”】:
“于是,儿臣这才请命去陪着赵布泰大人一起为福晋加祭。果然,皇阿玛欣然应允,并让我好好办差!儿臣于是告退而出。”
“哦……”皇后没有听到畅想中的皇帝对自己宽慰恩宠的语言,有些怅然若失。
“皇额娘,儿臣一开始也是没想明白,这件事情到底皇阿玛为何如此操办?去的路上,儿臣反复思量,终于明白――”弘毅话音一顿,卖个关子。
“明白什么?”皇后乖乖配合。
“皇阿玛顾及您对儿臣的收养眷顾之意,有意让儿臣代替他去亲往祭奠。这么做,一来是以皇子亲往来宣示皇家的体恤,二来是让儿臣感念皇额娘您的养育隆恩!您说有这两条,算不算做是皇阿玛的心中之礼呢?儿臣拜谢皇额娘!儿臣拜贺皇额娘!”
说完自己的分析,弘毅不失时机一句“拜谢”、一句“拜贺”,果然让皇后转忧为喜,情不自禁!
“呵呵!臣妻谢过皇上垂顾!还要谢谢懂事的小玄烨呢!”
“臣妾恭喜皇后了!”静妃却是不太兴奋,只是淡淡一句。
哦?孟古青,你不感冒?那我们来一点猛料如何?弘毅心有成竹,望着眼前美貌艳丽、却早已不是青涩少女的废后……
【废后静妃居所,正史没有记载,属于笔者弘毅杜撰,连猜测也算不上。为何没有记载?后面弘毅会给出一个小小的“臆测”!敬请期待!哈哈!】
“请安”原是明代军礼中的一项,见于《大明会典》。当时全国各指挥使司、各卫所都有这个礼节,称为“屈一膝”。建州卫也如此。到了清代,在八旗和明朝遗留下来的绿营中仍然沿袭旧习。本来,兵士见到上级军官应该下跪,但因为身上有盔甲,只屈一膝或半膝,久之,不穿盔甲时也以屈一膝为礼,并和叩首、打恭一样,含有问候请安的意思。在八旗人家和部分汉族官宦人家,晚辈见长辈,平辈中幼见长,奴仆见主人至亲友相见,都行这个礼,所以屈一膝又叫请安。但在衙门或公共场所,则不论旗人汉人都行打恭礼,不能请安。
………………………………
第一百二十六章 ——人体一形态学
弘毅盯着眼前这位被福临都评定为“容止足称佳丽”的美丽废后,却最终看的不是地方——
两岁不到的幼童贝勒玄烨,坐在宝座下首的宫凳之上。少妇妃母静妃坐在宝座一侧,高陪着皇后高在上,而且还要保持端庄姿态。于是,弘毅正视前方,视线平行而出,最终落在一米开外的孟古青的胸前!
静妃面对这个不到两岁的孩子,由于某种原因,自始至终还是有些母性泛滥的,虽说不上疼爱,却是有几分爱怜的。所以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娃娃会有什么不妥与失态,也就全不在意那低于自己下巴的眼神落在何处,反而觉得这是皇子对于母妃的敬重和敬畏——不敢瞪眼!
但弘毅,却得以肆无忌惮欣赏着眼前那隔着平滑绸衣、曲线毕露,随着均匀呼吸、上下起伏的“突兀有致、峰回路转”,思绪很快就有些不受控制,心猿意马起来。
*
作为后世“离异大叔”,曾弘毅同志胎穿来到顺治朝之后,第一次于景仁宫的母乳喂养经历可谓糟糕。
作为新生儿,当时任“庶妃”、初做人母的佟佳氏,将自己十五、六岁少女尚未发育完全的青涩**送进弘毅的嘴巴之时,他选择了极力抗拒——却只能用稚嫩的小舌头将一军突进的“小豆豆”顶了出去!
绝对不是弘毅道貌岸然,而是因为那还不能算作一位母亲丰满挺拔的**,原本只应该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而已!自己不是“校长”、不是“教授”,绝不能做那种禽兽不如的下贱非人的事情!
幸亏大清皇家早有定规,生下来如果是皇子,无论嫡庶,即由保姆把持交由奶妈之手,不能由着生母喂养。而且皇子出生之前早就配备了堪用的奶嬷嬷八名之多。于是,原本就不是“道貌岸然”的婴儿弘毅。心安理得的接受了“首席奶妈”、成年女性孙氏的一双“吃食”。虽然稍有羞涩,可念及自己已经穿越变作新生儿,又刚刚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分娩之苦,腹中空空,所以才大快朵颐起来,而且也将其作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主要营养来源。
当然,这与北京、深圳等大城市一度风靡的“成人饮人乳”之恶习不可同日而语。弘毅经过一番缜密的分析之后。这才心安理得享受起多大八位奶嬷嬷的“供奉”。
各位看官可否还记得因何小小弘毅就与吴良辅势不两立了?还不是因为当日在景仁宫,吴良辅竟然趁着要从康妃佟佳氏怀中抱走婴儿的机会,伸手猥亵弘毅“再生娘”那对还未完全长成的青涩“花骨朵”嘛!在**丝青年弘毅眼中,这就是极度变态——居然对还没“长开”的少女下咸猪手!你要是实在变态、来不及了,有本事你去找成年女子呀!
再后来,弘毅发觉自己对吴阉奴的要求有点过高了!这后宫的女人。基本都算不上“成年女子”!放眼望去,大体都属于少女型。原来皇帝都喜欢这一口?
从那以后,弘毅对身边诸多这个时代“未经人事”的宫女,或者“幸得龙宠”的妃嫔,都时常加以21世纪**丝青年的、“科学”的“审视”和“比对”,在分析了大量地“原始数据”之后,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研究结论”——大清初年的女人。普遍发育迟缓。
所谓“姿色姿色”,先说“色”。色为脸庞之貌,这个可谓各有千秋。旁人不说,就是福临这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之中,也有放在后世都算得上极品美貌的女人,尤以宫内废后静妃、宫外襄亲王福晋董鄂氏等为最。
但若说到这个“姿”,她们绝大多数都属于“太平公主”型号——所谓“一马平川、波平如镜”!再加上一个个身着宽大笼统的旗装,整个人看上去就是盗版劣质印刷、稍有凹凸不平的“i型”字母。望着她们。弘毅时常怀念起大小s!
也许只凭目测不好妄言,弘毅托了自己胎穿的优势,厚颜无耻的在拜见诸位“妃母”的时候,来个“要抱抱”的小伎俩,并且屡试不爽!然后就拿自己拖着小辫子的光脑门在人家怀里拱来拱去,时常上下其手,做个实地勘测。结果依然令人气馁——实在是差强人意呀!只好老老实实回到自己的东二所,在梦中回味那一世与小艾的亲密快乐!唉!我的小艾,典型八零后女孩的青春靓丽呀!哥哥想你!想你!很想你!你想我吗?
醒来之后,无奈面对十七世纪大清基本现实的小玄烨。开始在心中实施自己“矬子里面拔将军”的审美标准,暂时放弃“容貌”要求,悄悄将自己在后~宫之内能见到的女人,按照“身形”粗略划分了个“三六九等”——
凡是没生过孩子的,百分百标配“飞机场”,最低等潜力型!绝大多数女人都是此等,包括皇后乌伦珠日格、汉人格格孔四贞,甚至包括襄亲王福晋董鄂氏(努力,俺看好你们的“巨大”潜能)!
生过孩子,但实属少女、尚在养成的,中等期待型!例如自己的娘康妃、福全的妈董鄂氏,以及生过几个女儿的庶妃陈氏、杨氏、巴氏、乌苏氏等等(可惜碍于大清的“规定”,不能和阿浑福全、诸多姐妹一起给你们添砖加瓦了,皇阿玛福临也是出工不出力!可惜可惜的很呐!)。
生过孩子,而且年龄合适,属于成年少妇(十八虚岁以上),有着能让弘毅目光所及之时,需要“跋山涉水”的、“鼓鼓堆堆、翘翘傲傲”、“一双明月贴胸前”的,皆属上品!比如自己的奶妈孙氏,还有那位废后静妃孟古青,还有……
那一日躺在东二所的床上,弘毅尽情yy之时,想到此处,冷不丁打了个寒战!——等等!怎么废后孟古青在自己心目中也算“上品”了?她虽然貌美,但只算“冷艳”!整天面无表情的,自己为何把他算作上品?答案只有一个——胸大!
于是弘毅头也大了。
依据自己穿越以来屡次施以未成年婴幼儿“咸猪手”、“咸猪头”收集而来的数据分析。外加粗略目测,静妃的确应属“上品”!可现在是17世纪中叶呀!所有的女人,基本都属于“不显山不露水”型号的,没有经过生产诞子的尤甚!就算是生过了孩子,也难有质的飞跃呀!可为什么她静妃会有如此曼妙身姿?蒙古女人的缘故?皇后也是蒙古女人,也和皇帝有过床笫之欢,可还不是那样么?况且她与福临不睦。被废之前也没有子嗣呀!
带着纯粹属于科学研究性质的极大好奇,弘毅辗转反侧想了好久。终于,他回忆起当年在北京图书大厦翻看过的一本书——徐广源教授撰写的《清宫佳丽三十人》。当时这本名一下子吸引了自己的注意,站在书架前翻了大半个小时,里面似乎有专门一节是论及这位废后的!让我想想……想想……
书到用时方恨少!读的时候就是走马观花,用的时候才知道悔之晚矣!好几次脑海搜索未果。弘毅差点放弃,但最终赖于对“清初人体形态发育学之女性人体形态研究”这门正儿八经的科学研究的极端好学之志,还是坚持下去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弘毅费劲无数脑细胞终于想起了一段!而这一段支离破碎书面文字的回忆,没有给他带来丝毫学术研究的快感,反而将他惊吓出一身冷汗!
历史真相会是这样吗?他特么刺激了吧!
【友情提示:本章yy手法稍重,正人君子、道貌岸然者,非礼勿视、不喜勿赏!】
语出顺治帝亲自撰写的《孝献皇后行状》。原文此处为:“前废后容止足称佳丽,亦极巧慧,乃处心弗端且嫉甚,见容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虽朕举动,靡不猜防。朕故别居,不与接见。且朕素慕简朴,废后则癖嗜奢侈。凡诸服御,莫不以珠玉绮秀缀饰,无益暴殄,少不知惜。尝膳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怫然不悦。废后之性若是,朕含忍久之。郁慊成疾。皇太后见朕容渐瘁,良悉所曲,谕朕裁酌。故朕承慈命废之。及废,宫中人无念之者。则废后所行久不称众意可知矣。”
清中后期礼制逐渐健全,规定皇子食人乳至六岁(虚岁),而后就不用奶妈了,而增加安达,教授皇子语言、饮食、行走等方面的礼节。皇子到七岁,就给他准备好小冠、小袍褂、小靴,让他随众站班当差,教之上学,即在上书房。
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中的三千,应是虚数。据《清史稿》记载,福临后宫之中,有案可查的皇后、妃、嫔,加在一起一共是一十八名。那时候还没有贵人、常在、答应的编制,这是康熙帝的首创,只有庶妃。不过汤若望曾说顺治皇帝有满洲人的“劣习”,比如暴怒,之外还提及他“性~欲旺盛”。故而,有学者推测,清初顺治朝的后~宫中,有不少前明遗留下来的宫女,应该会被亲政之后的福临“幸”过,但是却没有得到名分。即便如此,数量也不会太多。弘毅判断,最多最多,绝对超不过三四十!
这几位庶妃,都是据《清史稿。后妃传》中记载,于顺治十二年以前给福临生过女儿的。另外,从中可见汉人姓氏,而且还有一位没有子嗣的“石氏”,明确记载为滦州(今河北唐山市滦县)汉人。足以证明,所谓满汉不通婚、汉女不入宫等论断,皆为后世附会牵强。本书后文会有涉及。
出自明代王偁之诗作《酥乳》,原诗摘录于下:“一双明月贴胸前;紫禁葡萄碧玉圆。夫婿调酥绮窗下;金茎几点露珠悬。”【典型黄~诗!】王偁者,字孟扬,又字密斋,明朝永福县人。曾任翰林院检讨、《永乐大典》副总裁,著有《虚舟集》5卷。永乐八年,因解缙被诬案,受株连下狱死,卒年46岁。有人评论其“为人英迈爽发,学博才雄,工诗、善书。其诗质朴清新,不落窠臼,行草类苏轼。”(看人看主流吧,只能如此!)
………………………………
第一百二十七章——嫡出一第一子
就在弘毅肆无忌惮欣赏着废后孟古青胸前“一双明月”的时候,静妃本人终于开口了。
“玄烨,看来皇上也是知道,你居然不同意皇后将你养在这启祥宫?”静妃也是无奈,眼瞧着自己的侄女乌伦珠日格,被小玄烨三言两语什么皇上的“内心之礼”就给收拾的心满意足,全然没有了刚才对他母子二人的嫉恨恼怒,也怕后面这场谈话处处被动,所以才主动出击。
“呃……这个……”脑子里一片春色的小贝勒爷的确是走神了。
静妃压根不知道对面“小色狼”此刻的真实想法,自然不会想给自己那“一双尤物”出气解恨,只是以为小玄烨一时理亏,乱了方寸。
“呵呵,你也不必懊悔才是。赶明儿坤宁宫大修完毕了,皇后还是会搬回去的。到那时候,你可愿意进了那处去?”静妃此言,潜台词就是――不要以为皇后现在不得宠,你们娘两个就来肆意妄为,毕竟,我侄女可是本所坤宁宫的!
哼!一时语塞那是静妃母您“胸前酥软”长得周正之故罢了!现在我暂时放过她们,看我如何语出惊人好了!
“哦,静妃母,其实儿臣更喜欢一个去处,可惜人在大内,身不由己呀。”弘毅终于抬了抬头,将目光对上了那副俊美的面庞。
“是吗,还有比额娘这里更好地去处?”乌伦珠日格及时给弘毅接了话,展示了一位“贤德淑良好皇后”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嗯,这件事如果配合我你办得漂亮,日后我自然待你不薄!弘毅如是想。
“有呀。皇额娘!您像儿臣这般大小的时候,哪里好玩呢?”
“那还用说,自然是我们科尔沁草原啦!”皇后脱口而出,也顾不上偷看一眼旁边自己姑母的眼神暗示了。
“额娘还和玄烨你这么大的时候。我就已经坐在我额策格【蒙语中对别人提及自己父亲的称呼】的怀里,骑着蒙古骏马,飞奔在草原上了,那时候真是快乐无比呢!玄烨,你还没骑过马吧?你是博格达汗的儿子,应该早日跨上骏马,去自由驰骋!你看,就是这个样子……”年轻的皇后回忆起儿时的快乐,再也不估计什么端庄仪态了。尽显蒙古女儿的洒脱豪情,竟然一边说,一边坐在那里情不自禁摆出了一个骑马的姿势。一上一下的给小玄烨示范。
弘毅的目光自然也是“情不自禁”的一上一下,却不在他处,而是颤颤抖抖的一双“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