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南苑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苑囿,因苑内有永定河故道穿过,形成大片湖泊沼泽,草木繁茂,禽兽、麋鹿聚集。南苑又称“南海子”,元代是皇家猎场,史称“下马飞放泊”。“下马”,指离城里不远,骑上马,一会儿下马就到了。“飞放”,指飞鹰放狗,“泊”自然是指“海子”。皇太极进攻北京,遭到袁崇焕抵抗那次,就曾到南海子放马休兵,因为那里有水有草,并且将看守南海子的太监故意放走,让太监进城去诬告袁崇焕私通皇太极谋反。清代皇帝多次到南苑打猎和阅兵。民国时期南苑长期作为兵营,中国陆军第29军的军部曾设在南苑,1937年7月28日,发生了南苑抗战,大批日军进攻南苑军部,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都牺牲在南苑地区。南苑的范围很大,基本覆盖了从南四环到南六环,从京开京津塘高速之间的广阔范围。清朝入主中原后,南海子称南苑,虽然后来建起了西苑、北苑,但这里仍是当时北京地区最大的猎场。
………………………………
第一百四十一章——失踪笔帖式
皇仆局东厢侧厅内,早已“心急火燎”的小贝勒爷,高声催促侍卫玛拉赶紧去寻找失踪的笔帖式、松竹斋老板张岁寒,却被身后的刑部满尚书图海出言拦下。
弘毅如愿听到被自己挽留的客人终于发话了,先悄悄给玛拉送了一个肯定的眼神,这才急急忙忙转过身来,一脸的焦急,急促询问道:
“图大人,此事万万不可耽搁呀!晚了只怕……凶多吉少!您难道还有何赐教?”
图海看着贝勒爷的表情,听着他的话语,心中不禁疑惑起来——小小一个笔帖式,即使失踪,还有诸多衙门管着,大清皇子、贝勒爷为什么急成了这个样子?就算是你的得力下属,也不至于慌乱到如此呀?这还是传说中天降祥瑞的金乌下凡吗?也许,这个叫做张岁寒的,此人所涉事项非同小可?
“贝勒爷,奴才是想着,这个笔帖式是贝勒爷麾下火器营的人,也算是朝廷命官,无故失踪,算是大事了。可先去九门军巡捕营'1'衙门报案,同时知会五城御史司坊,令巡视五城御史和五城兵马司,分头在十坊之内详细稽查!”图海躬身献言献策。
弘毅闻听,心中赞许:
九门军巡捕营,管理京城特别是内城的治安案件,有人失踪那是职责所在,相当于后世的首都中枢地带派出所。
五城御史,隶属于五城都察院,满、汉各一人,科道中简用。一年更替。掌绥靖地方,釐剔奸弊。顺治十年明确规定:“五城御史各率所属,办理地方之事,厘剔奸弊,整顿风俗”,具体职责就是稽察京师十坊之境。也算是公安局的巡视专员了。
五城兵马司;设正六品指挥一名,负责指挥、掌管京城地区治安,属于公安局机动武装力量。
至于十坊,其实就是辖区划分。具体情况是“中城分中西、中东二坊;东城分朝阳、崇南二坊;西城分关外、宣南二坊;南城分东南、东坊;北城分灵中、日南二坊。每城有一名正七品的副指挥提领其下二坊,每坊又有一名不入流的吏目负责。副指挥和吏目其时都为汉人。
在京师之内找寻一个失踪的人,若是将巡捕营、五城御史和五城兵马司指挥,以及十坊的副指挥和吏目,统统调动起来。而且将内外城都涵括在内,可谓是“汤水不漏”了,无论怎样都会有个结果。
图海这一番话,很能说明他临机的分析能力和办事水平!
“另外,是不是再报备于五城都察院'2',以便其尽速安排查访?”图海稍一停顿,补充了一句。
听到此处,弘毅可谓心花怒放!最关键、最能体现出图海大人水平和心思的,就是这句!而弘毅等的。也是这句!
五城都察院,是稽察京师地方治安的领导机构,将五城御史、五城兵马司和上述十坊囊括其下,而且还负责京师官吏的“查访缉拿”!图海说出模糊的三个字:“是不是”,潜台词就是——
万一您麾下这位笔帖式擅离职守、脱岗外逃,通知一下五城都察院,后面的责任就不必您亲自承担了。但通知到什么衙门,更是一门学问!吏部衙门太大,万一真是那名笔帖式擅离职守,火器营的主事难逃干系。故而。“小小的”五城都察院最合适不过。
由此可见。图海关键时候脑子不糊涂,而且还有对小贝勒爷的一番维护情意在里面!
“对!玛拉,就按图大人所说,快去。”弘毅感激的冲图海点点头,这才吩咐玛拉。
“玛拉侍卫,你少待片刻。”图海说完,从怀中掏出一方自己的名帖。亲自交到玛拉手中,说:“你拿着我的名帖,就说刑部已经过问此事,让他们都用心配合与你!”
“玛拉,承着图大人的帖子,快去调度人马,速速与我们会合!”弘毅补充一句。
“嗻!”玛拉望一眼弘毅,得到了许可的眼神。这才领命而出。
“多谢图大人!”这时候,就轮到弘毅深深打躬了。
“奴才为贝勒爷效力是应当的。”图海急忙打千儿相扶。却还是不明白一个小小的笔帖式,为何会被玄烨如此看重。
“大人,事到如今,我便和您说个实话。”弘毅说着,拉着图海用半个屁股坐下,自己则站着凑到他的耳边。
“这个笔帖式张岁寒,官职虽低,区区七品,现如今却在经办一件皇上交办的御案!擅离职守一定不会,只怕是……”弘毅看出图海的疑惑所在,不再隐瞒,十分信任地想尚书大人做出了解释。
“啊,御案!”图海真是吃惊不小!
“嗯!玄烨是奉了皇上口谕,彻查一案!”弘毅退后两步,朗朗作答。
“臣,刑部满尚书图海,恭听圣谕!”图海再也坐不住了,就着小玄烨腾挪出来的空间,赶紧跪了下去。
既然是“御案”,那就是案子,既然是案子,作为刑部尚书,现在还“有所听闻”,那就不能置身事外了。况且小贝勒爷此时说出“圣谕”,也隐含着要自己主动参与的意思。不称“奴才”自称“臣”,也是凸显了此事的公差性质。
“皇上说:骡马市交易之中,混杂朝鲜行商日久。非朕不知,而是忧心下旨委派骡马税局彻查,恐难免不了了之。假若派员暗访,其做派行止太宜察觉,无论是走私的朝鲜行商,还是私卖马匹的马贩,亦或是玩忽职守的吏员,都会有所防备,不易彻查。最为紧要的,不在查办几个小小的骡马税局官吏,而是要将朝鲜行商走私一事了解透彻明白。”弘毅将自己那日在位育宫游说福临的说辞,换做了圣谕。
“皇上圣明!”图海这是真心实意的评价。
“皇上还说:玄烨尚在年幼,那些未曾谋面的商贩、官吏自然不会加以防范。若扮作纨绔子弟,再从御马监抽出御马一匹为饵,他们定然以为不过是富贵人家的幼童,出来卖马消遣。商贾唯利是图,容易露出真容。”弘毅继续将自己的话升华为圣旨。稍作停顿,见图海没有丝毫质疑,这才继续说道:
“着皇二子玄烨为钦差,暗中调度,彻查此案。一旦查有实据,可知会部院协同办理。他日玄烨传谕,如同朕临!”这句才是福临的原话。
“臣谨遵圣旨!”
“大人,皇上口谕就是这些了。现在您知道那日玄烨为何在骡马市。居然就那么巧,就被孙狗子殴伤了吧?”弘毅一边扶起图海,一边解释。
“原来如此!奴才前几日刚刚从觉罗巴哈纳那里接过刑部的差事,倒也听他说起过贝勒爷‘治律之严谨、爱民之意切’。更何况贝勒爷为了皇命,不惜折损自己的皇家体肤,奴才实在是钦佩万分!请受奴才一拜!”刚起来的图海说着就要再次下跪。
“大人,我们不都说好了吗?就是说事,不落俗礼!”弘毅一把抓住图海的大手,认真的说。
“这位笔帖式张岁寒。正是此中关键所在。所以,我们还是先将他找到为紧要吧!”
“是是是,奴才糊涂!”图海落了个大红脸,因为自己的“不分轻重”。
“我才是遇事慌乱的,刚才要不是大人出言提醒,此时还不知道会无状到什么程度呢!”弘毅明白图海的尴尬,极力劝解。
“贝勒爷,既然和朝鲜行商有关,那些朝鲜的赍咨行官也脱不了干系了。不如我这就提兵去会同馆'3'的别馆,问个究竟!”图海开始进入角色了。
“大人所言甚是!不过事关藩邦。不可贸然行事。需要另外想个稳妥法子才好!”弘毅心中赞叹图海的判断力。却也惦记着后世那句“外事无小事”的警句。
“另外的法子?”图海这一点怎么会比上思索日久的弘毅呢?这位小爷其实自导自演这一出“失踪案”,早就想好了下文了!
“大人有所不知,张岁寒其实是我的细作……”弘毅望着图海惊讶的表情,慢慢把自己当初安排机灵聪明的张岁寒打入敌人内部、充作马贩子,而后用御马做诱饵、故意接近朝鲜人,诱使行商写下朝鲜文的“合同”这一桩桩的来龙去脉,讲了个详尽而且生动。
“哦……贝勒爷雄才大略。奴才高山仰止!”图海如梦初醒。
“大人过誉。不过现在静下心来分析,也许是什么地方出了纰漏,事情败露。所以,我判断张岁寒此刻就应该如你所说,是在会同馆的某处所在。如果这小子命大,应该没有性命之忧,毕竟朝鲜行商只为图利,不会主动牵扯命案!”自己演的失踪大戏。还需要继续圆场才好!
“那我们就去会同馆的朝鲜别馆勘验一下,自然水到渠成。只是这法子、名堂。还请贝勒爷示下!”图海算是明白了,这位小爷其实早就胸有成竹了!
“好,大人稍后片刻!小功子!”弘毅却冲着门外高呼一声。
“奴才在!”
“你速速去将季开生季大人,杨雍建、闵叙两位贡士,都请到这里来!”
“嗻!”看着梁功转身小跑步而去,弘毅这才又一次凑到图海身前,双手将他来回到座位上坐好,故作神秘的说:
“大人,您看这样行不行……”两人继续耳语起来。
'1'九门巡捕营为清初设置,隶属于兵部职方司,最初下辖三营,以汉族官员掌其政令。康熙十三年(1647年)始设提督九门步军统领,以满族大臣总管其事。康熙三十年(1691年),以巡捕三营并属于步军统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增为巡捕五营,总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衙门”。至此,其任务与编制已不同于一般的驻京八旗军队。掌京城守卫、稽查、门禁、巡夜、禁令、保甲、缉捕、审理案件、监禁人犯、发信号炮等要职。
'2'五城都察院是稽察京师地方治安的机构。清代把京城分为中、东、西、南、北五城。都察院分派御史巡城,并设有巡城御史的公署,称为“五城都察院”,或称“五城”。各城都设有兵马司,每司又分为二坊。由五城御史督率管理。负责审理诉讼、缉捕盗贼等事。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设兵马司指挥1人(正六品),副指挥2人(正七品),吏目1人(未入流)。
'3'乾隆十三年九月(1748年)乾隆皇帝下令合并会同馆、四译馆为“会同四译馆”。
………………………………
第一百四十二章——求鱼未得食
一个时辰之后,刑部尚书图海、皇二子玄烨,在季开生、闵叙、杨雍建等人的簇拥下,带着巡捕营的协领、“五城十坊”之“中东坊”的兵马司指挥、巡城御史等小官吏,以及五十名九门军巡捕营兵卒、五十名刑部亲兵,百十号人浩浩荡荡来到了东江米巷御河桥附近的“会同馆”别馆——玉河馆门前。
初来乍到的弘毅饶有兴趣的打量着眼前这个规模适中的四合院,并不急着进去。
一旁的季开生见状,知道这位不太常出皇城的小爷,此时极度好奇的考据心理又上来了,于是趋前一步,在弘毅背后小声说道:
“贝勒爷,这就是礼部所属会同馆下的朝鲜馆了,朝鲜人称之为玉河馆,京师老人却俗称其为高丽馆。”
由于清初接待来京的“外藩”、“属国”日益增多,规定来京的间隔年数和人员不等,安排馆舍的工作也就相当复杂。其中,蒙古各部和朝鲜都是一年数次,而且人数众多,事实上形成了固定的馆舍,也就是于会同馆之外另辟了几座“别馆”,被分别戏称为“骚达子馆”和“高丽馆”。
“哦?高丽馆?呵呵,一群高丽棒子!”弘毅笑着嘲谑,弄得季开生等众人好一个费解,不知道小爷是说京师老人是棒子,还是这馆里的朝鲜人是棒子。
只有他们身后的小功子想起那日选用御马监御马之时,小爷曾经用过这个“典故”,故而心领神会,笑得好一个抖动。不过接下来,他却鼓了鼓腮帮子,努了努嘴,做了一个“打呼哨”的动作,只是始终没有发出任何声响罢了。
正在此时,高丽馆的正门四敞大开。一名正九品的小官慌慌张张从里面跑了出来。刚下了台阶,忙不迭跪倒请安:“下官,会同馆别馆满提督,赫图,给两位大人请安!”
弘毅不动声色,只是望了望早就跪在馆驿门口的那些衙役们。看来他们早就看到两位大员带着好上百人立在门口,急忙进去通禀了此处管事的提督大人。
“图大人,有劳了!”弘毅当先说了一句,然后退后一步,躬身请图海来做安排。
“奴才领命!”图海说完。气派十足的抬手一挥,说道:
“赫图,你去告诉朝鲜使臣,就说大清上国议政大臣、太子太保、内弘文院大学士、刑部尚书图海前来问候!”
“嗻!请大人稍候……”赫图不敢耽搁。又一溜烟儿跑了进去。
“你们几个都起来吧,待会朝鲜人来了,你们还要给他们跪着不成?”图海指着台阶上的几名无顶戴吏员和杂事衙役说道。
看着那些小吏领着一班衙役纷纷起身,图海又喊了一句:“都给老子打起精神来,你们虽然只是门子、皂胥,但你们还是大清国的差役。就要有天朝上国的威仪!”
“嗻!”五六个衙役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
后面的弘毅实在是有些敬佩这位图海大人无上的国家荣誉感了!
不一会儿,几名穿戴着极似前明服饰的朝鲜官员就呼呼啦啦跑了出来,为首的在台阶上稍作停留,端正了自己的帽冠朝服。这才不紧不慢走下台阶,来到了图海面前。
弘毅仔细瞧看,目前为止没有一个认识的,那就好办!执行a计划!
“嗯哼!”小贝勒咳嗽一声,前面的人自然明白。
图海望着眼前的七、八个人,终于皱了皱眉头,首先开口问道:
“尔等可是朝鲜国使臣?怎么不穿我朝服饰?”
不料来人中为首的一位蓝袍官员却没有立即作答,而是十分从容站定于图海两步之外。接着左脚上前一步。右脚跟上。在弘毅眼中就相当于“立正”动作。
在他并步的同时,两手环抱胸前,右手握拳。拳面外向左手,拳顶对着左掌中指的下端;左手四指并拢覆裹于右拳之上,拇指弯曲并扣住右手虎囗,两手手心朝胸,手背向外前平推出,整个上半身也随之弯曲近乎九十度角。这一套动作做得一丝不苟,却也天成自然。直到此时,来人才弓着腰,朗声用汉话说道:
“臣,朝鲜国使金汝楗,拜见上国刑部尚书大人!”
弘毅第一次看到了所谓古人行标准的“汉明”之礼——抱拳揖礼,好一个怀古思今:
这自古流传于汉人中间的揖礼,历经周、秦、汉、两晋、南北朝通行的“周揖礼”,唐、宋、金辽、金、元时期的“叉手揖礼”,直到大明王朝才演化并最终形成了所谓的“抱拳揖礼”,可谓源远流长。
而这抱拳揖礼,其实礼源于古代军礼,起于周初,流行于春秋至两晋期间的民间。直到朱元璋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由于他出于民间,长期军旅,因而对抱拳揖礼的推广应用起到了决定性的规范作用。而抱拳揖礼也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后来的清、民时期,与满洲的抱见礼、请安礼等一起,被包括汉人、满人在内的国人沿袭日久。只不过现在是清初,朝廷规范的主要礼节都是满洲礼仪罢了。
弘毅偷眼打量身旁众人,发现凡是汉人,都对这种久违的官场揖礼有一些感念,“於我心有戚戚焉”的表情自然流露,估计要不是身着满服,又是所谓大清“上国臣民”,恐怕早就还之以揖礼了!看来,满清入关不过十二载,思汉之情还是深植人心的!
但立于众人之前的图海一定不这么认为。若是弘毅此刻面对图海大人,一定会发现他脸上那股不屑一顾的神情!
“来使既然称臣,为何不行我大清国礼?”图海虽然担心来人不识满语,无奈换做汉话,却是故意发难、无理取闹罢了。不过在弘毅看来,也算是为今日的主要任务所做“铺路”之举。
“大行太宗皇帝与下国国主早已有约,敝国君臣皆可着汉服、行汉礼,大人勿责!”金汝楗依旧汉语回禀,却进退有据,应答自如。而且一并解答了图海前后两个问题。
“大人,朝鲜来使虽然六品而已,却也算是属国要员了。咱们还是不拘礼数,先办正事,如何?”弘毅同样一句汉话,及时出手相助,以免图海自讨没趣。
金汝楗原本早就注意到图海身后还跟着一位身着正黄色“鞑子”朝服的小孩,判定应该是位皇子,也许是跟着过来观光游玩的“闲人”。碍于礼数,要首先和为首的图海相见。等着图海介绍才好。此时那小子一语说中自己的品级,却大大出乎意料,不得不重视起来。
“下臣品级,小贵人如何知晓?”金汝楗好奇发问。
“使臣无礼!什么小贵人?这位是我大清国皇二子、多罗贝勒爷、火器营左总统大臣、下五旗宗室总理大臣、宗人府右宗正兼皇家仆吏局掌印大臣。堂堂二品大员!”图海终于抓住了机会,反诘来人“无礼”!
“哦,下臣无状!拜见皇子殿下!”金汝楗听闻,急忙原地打转四十五度,冲着小弘毅重新施以抱拳揖礼,心中却在嘀咕:
“清国无人了?居然让一个两三岁的乳子兼任如此多的官差?胡人无百年之运。果然是亡国的征兆!”
“哈哈,金大人不必多礼。本贝勒也是贸然登门,打扰打扰了!”弘毅不紧不慢行了一个揖礼,算作回礼。这个举动却让金汝楗大受震动!这还是大清国那班胡人的皇子吗?言语举止都是颇有讲究。看来身兼数职必定事出有因!
“下臣荣幸之至!”金汝楗急忙客套一声。
“本贝勒之所以知道你的品级,不过是看了你的冠服颜色、补子形制而已,不足为怪。即使本朝幼子,也都认得你身上那只‘求鱼未得食,沙岸往来行’的鹭鸶呀,哈哈……”弘毅背着小手,放声大笑。让你棒子再以为我中国无人!
“这……这……”金汝楗支吾不语。
“哈哈,你的确应该唯唯诺诺。不过本朝应诺。也只有一个‘嗻’字而已。使臣连说两个,可是‘口吃’之症啦!哈哈!你还要好好用功学习国语才行呀!哈哈哈!”图海也是笑个不停,真把面前本来就低矮一头的众多朝鲜使臣弄得无地自容。
季开生、闵叙、杨雍建几个文人在后面更是不禁窃笑。虽然感同身受于久违的前明服饰。看到弘毅扬我国威还是喜不自禁。小爷引用一句唐代诗人贾岛的《鹭鸶》——“求鱼未得食,沙岸往来行”,实在是神来之笔!似乎暗示这群赍咨行官的最终结局,无非就是“岛月独栖影,暮天寒过声。堕巢因木折,失侣遇弦惊。频向烟霄望,吾知尔去程”一般的结局罢了……
至于来使的品级,弘毅说的也不错!李氏朝鲜的官服补子承袭明制,鹭鸶鸟为正六品,这是他们知道的。不过颜色差别却不得而知。
弘毅受益于后世的韩剧大火,早就知道李氏朝鲜的官服颜色可分为紫色、红色、蓝色、绿色。王室宗亲的官服是紫色的,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官用红色,正三品堂下官到从六品用蓝色,正七品至从九品官员用绿色。金汝楗一身紫色服饰在一堆绿色衣衫之中格外显眼,很好判断。
“金大人,不必拘于礼数了,我们还是进去叙话吧。”弘毅把握火候,不能太不给棒子们脸面了,后面还有大戏呢!
“是是!上官请!皇子殿下请!”金汝楗如蒙大赦,急忙转身让路,恭请上国大人入馆。
“贝勒爷请!”图海借着回身招呼小玄烨的功夫,冲着身后的刑部“长随”'1'点了点头。
“图大人请!”弘毅就像没见到身后那五十名四散而去的刑部士卒一般,先客套一句,又冲着自己人梁功怒了努嘴。
图海不再谦让,抬步就走。弘毅却等了一下,身后的小功子轻车熟路将小爷扛在了肩头,“高高在上”的进了玉河馆。
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