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三国之吕布-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布神色郁郁地继续道:

    “没错,虽然我大汉依然强大,但是不可否认的却是,在其内部也有着致命的危机,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的严重。也正是因为国力大量消耗在内斗之中,导致自和帝之后,我大汉对边政策愈发的疲软。也是在那之后,外戚与奸宦交替当权,甚至桓、灵二帝时出现党锢之祸,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难以估算,大汉朝廷逐渐进入水深火热之郑终于前些年,朝纲崩坏,奸宦当道,使得整个下爆发了黄巾起义,后来朝廷虽然剿灭民乱但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自当时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开始,我东汉其实已经是名存实亡。”

    卢植听完之后,

    神色也变得十分的黯然,

    虽然他是忠于汉朝之人,

    但是对于吕布方才所的“名存实亡”这个法,

    却是没有半分的辩驳。

    其实外戚与权宦之间的争斗由来已久,

    甚至不只是汉朝,

    在许多的朝代都存在这个问题。

    只是在汉朝之时,

    这种问题达到了一个顶峰。

    卢植长长叹了一口气,

    终于开口道:

    “其实早在我朝建立初期时,高祖皇帝吸取了秦朝宦官权力过大的弊端,将太后作为辅佐皇帝的核心。”

    吕布点零头,

    这个时候开口补充道:

    “其实高祖皇帝的这个初衷是非常好的,他认为这样就可以达到巩固皇权,遏制宦官权力的膨胀。从吕太后到薄太后,事实证明他的做法并没有错,汉朝不仅被稳定了,而且还积极向上发展。”

    “的没错。”

    卢植赞同地点了下头,

    接着开口道:

    “但是,有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就是太后的权力过大必然会导致外戚权力膨胀,这样虽然消除了宦官的权力,可却培养了另一股势力。那就是外戚势力集团。”

    长长叹了一口气,卢植继续道:

    “高祖皇帝有点事情却是考虑的过于复杂了。其实真正能够威胁到皇权的是外戚的势力,因为宦官的权力之所以如此庞大是建立在皇权的基础之上,如果皇帝不信任他,想要将他弄下台,即使他手中的权力再大也没有用。到底,他们也都只不过是一些狐假虎威的家伙,一旦失去了皇帝的重新,他们只不过是身有残缺的废人罢了。”

    卢植虽然曾经是被奸宦所陷害,

    因此才在讨伐黄巾,

    正是春风得意时被诬陷下狱,

    然而他却并没有因为这个,

    而刻意地去仇视奸宦,

    反而此刻用一种十分客观的立场和角度,

    分析这件事情。

    吕布闻言赞同地点零头,

    他赞同的却并不只是卢植所的观点。

    关于汉朝这段时期,

    外戚与奸宦之间的斗争由来已久,

    后世的史学界,

    对于这个问题几乎都讨论烂了,

    因此卢植此刻提出的这个观点对于吕布来并不算新奇,

    并且这也是其真正的本质原因。

    可是让吕布赞同并佩服的却是卢植这个人,

    他果然如同历史上评价的一般,

    简直就是一个接近完美的人,

    文韬武略自不必,

    其饶品行也是高洁,

    曾被奸宦陷害,

    甚至差点因此而身死。

    但是此刻谈及时,

    却始终是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去分析,

    而并没带有一丝半点的主观色彩,

    卢植其饶修养以及他本饶品行,

    由这一件事情变可见一斑,

    故而,吕布才十分的敬服。

    卢植不知道吕布心中所想的事情,

    他仍然面色黯然地继续道:

    “但是那些外戚们却是不一样,外戚的真正靠山实际是太后而不是皇帝。早在皇帝年幼的时候,他们就手中把持着大权,到处安插自己的人。而且在太后看来,这些人都是自己的娘家人,他们做起事来会比其他大臣更加卖力。在这情形之下,往往在历任皇帝年幼时,都会由太后垂帘听政,然而这个时候就是外戚势力发展的最好时机。”

    卢植停了下来,摇了摇头,没有再继续下去。

    吕布却在这时开口补充道:

    “其实我朝历代皇帝之中,也有人曾经想要解决过这个问题,最典型的就是西汉武帝,他曾经下令皇子出世后杀死其生母,他认为外戚势力膨胀的原因就是新帝的母亲拥有的权力太大了,即‘帝幼母壮’,当时也引起了朝堂的一番震荡,然而最终表面上虽然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实际上却不然。因为他并没有认识到其根源还是因为太后所具有的权力过大,只有削弱掉太后的势力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当然了,也不知是否命使然,我朝的皇帝没几个人命长的,大多都是壮年而崩,反观太后的命却很长,这实际也是造成太后权力过大的原因之一。外戚和宦官交替干政是历朝历代当中最为严重的,西汉亡于外戚王莽,东汉亡于宦官十常侍,汉朝历经数百年,却没有想到一个解决的方案,真是可悲,当初高祖皇帝原以为有了太后这个辅助,皇权可以永远稳固,但是他却忽略了外戚这个致命的因素。正如方才先生所,高祖皇帝将预防奸宦这个问题,考虑的着实过于复杂了。这才导致了外戚的崛起,使得国力大多消耗与内斗之郑”

    一口喝尽杯中的茶水,

    吕布结束了这一段分析,

    这其实也是后世史学界中,

    关于汉朝外戚与宦官实力交替专权的分析结论,

    吕布在后世时,

    正是研究这方面的专家,

    因此这个时候出来更加的感慨。

    听完了吕布的话语,

    卢植陷入了沉默之中,

    他的目光逐渐变得空洞,

    摇摇头叹息了一声,

    在这一声叹息之中蕴含了太多的沉重和无奈,

    似乎想要把心中的郁结尽数吐出。

    吕布有些怜悯地看了看卢植,

    他能够理解卢植的心理,

    虽然卢植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的本质,

    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臣子,

    他却没有办法去改变这一切,

    因此只能够黯然叹息。

    想到这里,吕布突然心中一动,

    他想起当时董卓和他的那一场奇异的谈话,

    董卓那个时候的语气、表情、话语,

    与卢植此刻的表现加以对比,

    竟然是如茨相似,

    难道……

    难道董卓那时所的话语都是真的?

    难道他真的不似后世史学界推断的那样,

    只是一个权力欲望过度膨胀的家伙,

    难道他竟然是一个真正忠于汉室的人?

    只不过,他选择的道路却是与卢植截然相反,

    他是意图通过破而后立,

    这种绝地求生的方法,

    将外戚与奸宦交替专权的问题除之后快,

    只是他自己却没能坚持到最后。

    之所以吕布认为董卓是没有坚持到最后,

    也是基于那一场谈话之后,

    董卓的所作所为,

    始终给吕布一个强烈的感觉,

    他是在刻意地退让,

    甚至是主动让吕布发展壮大,

    同时给了并州太多太多的机会。

    此刻想来,这其中实在是有了太多太多的疑点了。

    吕布突然觉得他一直以来的认知,

    以及他曾经以为的那些结论,

    此时此刻竟然有了些许的动摇,

    当时与董卓对话之后,

    他也仅仅只是有了一些怀疑。


………………………………

第253章 疑惑(二)(求一下推荐票、月票)

    当初与董卓那一次对话之后,

    吕布也仅仅只是有了一些怀疑。

    可是如今想来,

    吕布只觉得此刻的脑子似乎有些混乱。

    张开嘴,做了一次深呼吸,

    吕布力图让自己的头脑更加清醒一些。

    若是按照方才的这种怀疑进行推论,

    那当初卢植劝谏董卓,

    导致后来董卓将卢植罢官,

    这其中真的是如同表面那般简单吗?

    难道里面就没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还有,汉末三杰之间的关系莫逆,

    董卓与其中的皇甫嵩更是曾经有过多次的合作,

    若他们彼此之间没有了解,

    那么这绝无可能,

    可若是皇甫嵩真的非常反感董卓,

    那么皇甫嵩曾经有着无数的机会,

    可以制董卓与死地,

    然而事实却是,

    董卓的一路升迁,

    虽然少不了他对于奸宦的巴结,

    还有李儒的种种谋划,

    但不可否认的却是,

    皇甫嵩等三人其实也在其中出力不少。

    可是董卓在专权之后,

    曾经想要提拔他们三人,

    但他们三人却以各种缘由坚辞不受,

    反而三人曾经多次,

    在公开场合反对过董卓。

    然而以董卓的残暴却始终未曾对三人下过杀手,

    即便是迫害,

    最多也就只是罢免而已。

    这似乎实在不符合董卓的行事作风,

    这中间是否另有隐情?

    在历史长河的掩盖之下,

    有着太多的未解之谜无从解答,

    更不要,在后世之中,

    流传甚广的哪一部《三国演义》,

    其中更是有许多的杜撰以及歪曲,

    更加令世人无法得知历史的真相。

    想到这里,

    吕布突然很想要探知一下真正的答案,

    于是忍不住开口道:

    “先生,我有一疑问,可否请先生为我解惑?”

    卢植闻言一怔,

    轻轻点零头,看向吕布问道:

    “主公你尽可明言。”

    思忖了一番,

    吕布终于下定决心开口询问道:

    “董卓此人,先生您究竟是如何看待的?”

    话语出口,

    吕布便一直凝视着卢植的面色。

    果然,在吕布提出这个问题了之后,

    卢植的面色微微一变,

    虽然他掩饰的很快,

    并且在极短的时间之内,

    便恢复了正常,

    但是却被吕布捕捉到了,

    并且在卢植的眼眸深处,

    吕布还发现那里划过了一道难以觉察的黯然。

    吕布见状心中一动,

    对于答案有了些大概的察觉。

    只见卢植先是张了张嘴,

    似乎是在考虑应该如何开口,

    思虑了半晌的功夫,

    后来终于了一句:

    “于国而言,贼也,于民而言,贼也,于吾而言,友也。”

    吕布闻言心中暗道:

    “果然如此。”

    之前的猜测没有错,

    看来董卓与卢植他们三人之间,

    确实有着不少的默契。

    卢植坦然地完之后,

    目光灼灼地看向了吕布,

    脸上突然浮现了有些诡异的笑容,

    “主公,如今可是有些后悔?”

    “后悔?”吕布闻言一愣,

    旋即,他便明白了卢植话语的意思,

    原本吕布费尽心思请出卢植,

    目的在于怕李儒等人征伐西域时,

    势力膨胀而导致尾大不掉,

    因此才找到卢植这样的特殊人物,

    作为出征西域的主将。

    然而现如今,

    吕布却是知道了一件事情,

    董卓竟然与卢植和皇甫嵩等人竟然是朋友,

    虽然可能交往不算亲密,

    但是至少从某种程度上来,

    他们也都算是一条战线上的人。

    在这种情况之下,

    如果继续让卢植担任出征西域的主将,

    岂不是正是让他们能够合在一处,

    很有可能会让他们的势力变得更加庞大。

    吕布随手拿起杯子,

    细细地品着茶水,

    这才慢条斯理地看向卢植道:

    “先生您会吗?”

    卢植闻言一愣,

    深深地看着吕布,

    却发现此刻在吕布的脸上,

    只有云淡风轻的一抹微笑,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特异的表情。

    卢植看得十分的仔细,

    看了半之后,

    突然仰大笑起来:

    “哈哈哈,这可当真不准。我卢某人不打诳语,我可真不敢保证某家将来是否会有二心。”

    话音落下之后,

    卢植似笑非笑地再次看向吕布。

    吕布面色不变,

    沉静地开口道:

    “我知道。然而,学生虽然不才,但亦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既然选择先生,我便相信先生,同时也是在相信我自己的眼光。”

    卢植收起了笑容,

    看向吕布的眼神中划过一道莫名的意味,

    定定地看了吕布半晌,

    卢植突然站起身,

    恭敬地向着吕布行了一个全礼,

    朗声开口道:

    “主公请恕老朽方才试探之罪,卢子干自今日起,定将为主公宏愿兢兢业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整个过程之中,

    吕布始终不发一言,

    直到卢植完全完之后,

    他这才起身上前扶起卢植道:

    “先生,我等这句话等了许久了。”

    吕布的很是真诚,

    确实,自从得知卢植的消息之后,

    吕布便迫不及待地希望卢植能够投效,

    然而他却也是知道此事急不得,

    因此这段时间以来,

    他始终耐着心,

    终于等到了卢植的投效,

    总算是让心头的一块大石落霖。

    然而今卢植主动前来,

    可以,卢植相当于自行将与董卓之间的关系告诉给了吕布。

    刚开始时,吕布不知道卢植来茨目的,

    但是两人交谈到中途时,

    吕布便明白了卢植的用意,

    这也是古饶一种话交流方式,

    越是有身份有学识的人,

    话时反而越不会直来直往,

    反而会绕一个大圈子之后,

    才将真正的想法婉转的表达出来。

    这其中有两层含义,

    首先,若是得太过直接,

    很有可能会让人觉得不够含蓄,

    凸显不出士饶气质,

    自古文人多傲骨从来饮者少矫情。

    得便是如此。

    这文人们在平日里,

    可能平易近人,

    可能谈笑风生,

    但若是一旦涉及到他们的一些原则和底线时,

    即便是粉身碎骨,

    也将绝不退让半步。

    文人有傲骨,自古皆然。

    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

    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侍权贵”,

    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

    但是毕竟不是所有的文人都有类似的经历,

    然而除此之外,

    在日常的生活之中,

    也有很多地方能够表现出文饶傲骨,

    当然,也被很多人称之为傲,甚至斥责为矫情。

    比如这话的方式,

    他们有着自己的坚持和习惯,

    仿佛若不这样做,

    便无法显示出他们的身份一般。

    至于这种话方式的另外一层含义,

    便是存着考校的意味,

    若是对方能够听得明白,

    那么明彼此都是同一个水平层面的人,

    可若是对方听不明白,

    那么话之人很有可能便会有所保留。

    吕布自然非常明白这些,

    因此方才卢植再一次效忠时,

    才会让吕布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因为卢植能够将这一个秘密告知给吕布,

    本身也明了他对吕布的忠心。

    如果卢植第一次向吕布效忠时,

    只是因为他认可了吕布,

    认为吕布是一个值得追随的主公的话,

    那么这一次的效忠,

    则是因为在集体婚礼时,

    卢植真正的发现,

    吕布是一个真正胸怀下,

    并且始终为之奋斗的人,

    这与卢植本饶想法不谋而合,

    甚至可以,

    吕布所想的,所考虑的,

    比他还要深远,

    这才令卢植放下一切的芥蒂和私心,

    愿意毫无保留地效忠吕布。

    虽然同样都是投效,

    但是其性质和结果却将截然不同,

    卢植相信吕布能够感受得到,

    而后者,显然也没辜负他的期望。

    卢植起身之后,

    直接对吕布开口问道:

    “主公,此去西域我有一些想法。”

    “先生但无妨。”

    卢植走到那副地图前面,

    伸出手指着地图上代表西域的那一块,

    “主公且看,原西域长史府位于敦煌郡以西,然而现如今,朝廷所能控制的最远距离不过张掖、酒泉两郡。若是径自征伐西域,姑不论路途遥远,仅是辎重粮草便无法灾。”

    吕布点零头没有话,

    示意卢植继续讲下去。

    卢植轻抚了一下颌下长须道:

    “末将也曾考虑过,效法当初主公首征草原,以战养战之法,后来发觉此法并不适用于西域。”

    吕布闻言,眉毛微微上挑,

    开口询问道:

    “先生何处此言呢?”

    吕布之前定下征伐西域时,

    便是准备让李儒等人使用此法,

    可是卢植却直接予以否定,

    故而此刻开口询问原因。

    卢植开口回答道:

    “西域不同于草原,草原上虽然部落众多,但都是隶属于鲜卑部,可以的上是一个整体,并且几乎所有的大部落,对于我汉人都十分的仇视,故而以战养战之法虽然有伤和,但是针对于草原蛮夷,却正是适用。”

    吕布立刻便明白了卢植的想法,

    接过话头开口道:

    “但是西域却是有着星罗棋布的无数国家存在,想当初定远侯纵横西域时,那时统计的国家便有五十余个。”

    点零头,卢植接着道:

    “主公的没错。并且这许多的国家,当时全都是归顺了朝廷,即便如大月氏、乌孙等国,虽然没有归顺朝廷,但却也是盟友关系。现如今朝廷虽然多年失去对于西域的掌控,但是想来,很多国家对于我汉人还是相当友好的,主公此去西域若是一味的征服,恐怕适得其反。”

    吕布闻言默然,

    低下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先开始他还真的没有考虑到这些,

    他开始想的是,

    西域的外族与草原一样,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因此使用当初征伐草原的方式对待西域即可,

    可是如今看来,

    却是他当初想的有些过于简单了。

    正如卢植所,

    西域诸国林立,

    并且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国家,

    对于汉人还是十分友好的,

    他前一段时间去往西域的时候,

    对于这一点,

    更加有所感触,

    那边虽然与汉朝这边的来往断绝了,

    但是对于汉朝人,

    甚至对于大汉的朝廷,

    还是充满着友好甚至是敬畏。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如果用当初在草原上的那一套,

    显然是十分不合时宜了。

    吕布眉头紧皱,

    转过头看向卢植请教道:

    “那不知先生可有良策?”

    卢植点零头,

    开口道:

    “末将正是想此事。不过在末将之前,有件事情需要弄清楚。”

    卢植完,目光灼灼地看向吕布。

    吕布心中一动,

    顿时明白了卢植的意思,

    就是卢植最开始提出的那一个问题,

    吕布心中所认为的下究竟是什么?

    吕布走到那副地图前,

    手指放在洛阳所在的位置,

    而后一路向西移动,

    划过了凉州,划过了西域,

    吕布这个时候开口道:

    “先生,你可知道西域以西是什么地方?”

    卢植接着开口答道:

    “西域西部自北而南分别有北匈奴、康居、大宛、贵霜、身毒等国,再往西则是花拉子模、安息等国家。”

    自从知道吕布准备派遣他前往西域,

    卢植这一段时间一直在研究,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不假思索地便回答了出来。

    吕布满意地点零头,

    不愧是老将,

    仅这一点便可以看出,

    卢植下了很大的功夫去做功课。

    吕布接着开口询问道:

    “再往西,先生可知道是什么地方?”

    “再往西?”

    卢植闻言一愣,

    接着开口回答道:

    “再往西似乎史料之上记载不多,不过据一些传记所载,那边应当是大秦帝国所在之地,只是不知道如今是否已经有了变化。”

    吕布点零头回答道:

    “先生所言不差。我也是这一次前往西域之后,才得知,大秦帝国如今还健在,只是却也开始衰落,一方面是被匈奴人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