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成帝国-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有机会的。对于这样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人,有的是办法。眼下,好生安葬乐进,将他的牌位放在祠堂中供奉。来日功成,一定要给他追封名爵,其次,重金抚恤文谦的家人族人。以后他们都是袁氏的亲人。”
正当众人皆沉浸在无比悲伤,沉痛悼念的时候,忽然传来一声“哎哟”,打破了沉静的气氛,袁术下意识地朝声音方向看去,原来融儿发作了……
于是,众人忙作一团,自然,袁术又陪在融儿的身边……
幸福再次降临在袁术的身上,融儿顺产一男一女龙凤双胞胎……袁术给他们取名袁武袁柔。短暂的喜悦冲淡了一丝悲伤……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下乱
转眼到了新年的二月,刘宏改年号,中平元年。
可是,天下却没有乱。黄巾也没有起义。袁术纳闷了,看历史不是说本来在三月的起义因为有个叫唐周的告密,而导致起义提前了么?怎么会?难道是蝴蝶效应?说是蝴蝶效应,其实也不假,由于濮阳的事情,张曼成马元义等人认定是管理上出现了问题,导致走漏了风声,于是加强了管理。因此,告密就没有机会了。不过这也给了袁术的时间,袁术及时地将信息传达到了皇甫嵩等人那里,他们加强了洛阳各处关隘的戒备和城内的治安。而且,张让可能也参与其中,所以没有去禀告刘宏了。同时袁术也派出银狐,随时留意张温的马场。一旦马场受到攻击,银狐要尽快出动,收回那些比较好一些的部分战马。
既然你张角还不动,那我就还先准备准备。袁术给汝阳老家、冀州甄家荆州蔡家发出信息,不日天下将乱,尽快加强防守或转移家资。益州会不会乱,袁术没什么印象,记得后来有个张纯什么的也叫过,不过那是几年后的事情了,收到信息,汝阳老家的将钱物埋了,甄家将财产变卖,换成钱转移到了并州高奴,因为袁术还告诉他们,战火不会烧到并州的。至于为什么,袁术也不知道,好在大家都对袁术深信不疑。至于蔡家蒯家的就没有收到回信了。袁术记得周仓裴元绍他们落草的地方好像是叫做伏牛山来着。而南阳书院的位置正好是伏牛山系的余脉上,因此,袁术也加强了南阳书院周边的防卫,布满石兵石阵奇门遁甲等。
回到宛城,袁术对部下重新整编。陷阵营一千二百人其中包括四百人的辎重队伍,雪狼五百,其中一百护卫自己,另四百护卫身边的文臣。银狐一千,身边留下二百,其余五百人分散在各地,三百人打散在洛阳城内的各个角落。鹰眼五百人暂时分散到洛阳周围打探消息。黄家颜家两家卫队分别五百人,黄家的主要精通弓箭和长弩,颜家的主要练习枪戟阵法。同时,三百蛮姑和三百别动队完全融合成新的别动队五百人,剩余的一百人则负责这五百人的辎重和医疗救护等,可以说这是一个完全独立的队伍。只有袁术姜儿融儿才能调动。其次,赵云新进以五十并州狼骑训练了一支只有五百人的骑兵小队。同时,跟随张机学习的战伤救护小组也发展到三百人,除去少部分跟随于吉淳于凡外出外,还有二百人加入到袁术的队伍中。这样加起来,除去辎重队伍,大约五千人的样子。
应对战争来临,袁术对全城开展了全民卫生运动,不过,袁术对于这个运动也了解不多,只是将自己知道的说了出来,而且还有很多方面是这个时代无法实现的,比如公厕,这时代就很难规范起来。不过,能够将垃圾进行分类,并且将垃圾集中焚烧处理等还是比较能够让人接受。同时大量在各地采购用于治伤和治疗伤寒等传染病的药材。袁术有的是钱,而这些也花不了多少的。
到了三月,黄巾依旧平静,袁术开始有些摸不着头脑了,这历史难道改变走向了?还是张角弃恶从善了?同时,皇甫嵩也传话来,说袁术胡乱猜测。这让袁术感觉到有些恼火……原来张角确实将时间推迟了,濮阳事发后,张角重新审查了自己的队伍,发现还有粮草不充分,张让那边似乎也有些棘手等问题,决定等到粮食收获以后再起义。
到了四月,唐周终于逮着了机会,跑出来告密了。不过,不同的是,被告发的人不是马元义,只是一小部分黄巾中渠帅而已,马元义联络各地黄巾去冀州跟张角会合后已经返回南阳了,见到事情情败露,马元义首先在南阳起义了。袁术真郁闷,对于袁术来说,这已经算得上是推迟了,可是,对于张角而言,仍然是“不得已提前起义”。
黄巾大战爆发,袁术知道,自己的南阳将是一个主战场,而且,在濮阳事件后,南阳的黄巾作出了新的部署与调整。原本,袁术是要吸引黄巾大部分兵力攻击宛城,然后,主动地将南阳变成中原的主战场,可现在,马元义倒是重新审视了南阳局势,原本打算以出其不意攻占宛城的计划不得不放弃:
宛城的县令袁术似乎知道他们的意图一样,对宛城加强了戒备,这样一来,从宛城直接进攻洛阳的计划就很可能失败,然而,张角等人一开始的准备是他们控制汉朝主要产粮地,以作为后期供应。而马元义等人则与张让等人里应外合控制洛阳,而张让则是跟张角等联系的。这就是他们的洛阳计划。而洛阳计划的主要部分则是由从攻占南阳开始,然后经长社,汇合东郡汝南一起进攻洛阳。可是现在,南阳的宛城提高了警戒,据说洛阳城内的局势也不很乐观,皇甫嵩再得到袁术的消息后,就马上增加了城防。而作为城门校尉的袁绍也加紧了对进出人员的排查。城墙上更是不用说。因此,马元义决定调整部署,用强大的兵力,强制的压在宛城上,毕竟,宛城只是一个县治,再怎么戒备森严,也就那么点人,难不成这里还能挡得住十万人马的攻击么?于是,主动将主力布置在对宛城的进攻上。
要是袁术知道现在马元义的想法,会哈哈大笑起来,老子有近五万人守城,袁程黄颜这四个“家族”,就是四万余人了,另外还有五千精锐,还有先进的“重武器”,嘿嘿……老子要大干一场咯。
坐在县府,袁术想起小时候学过的课文:“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晕,怎么想起这个了?老子不是蜘蛛……呸!呸!呸!不过此时的袁术,还真的就是这么一个感觉。端起茶杯,品着小点心,仔细阅读四面传来的军报。
旁边四个老婆伺候着,当然,琳儿伺候的茶水点心伙食,彤儿仔细的整理着书卷,她要理论联系实际一次。同时,她还关注襄阳等荆州局势。融儿和姜儿却是一身戎装贯带,英姿飒爽,要不是在公众场合下,袁术真想扑上去了……
堂外,典韦、史阿分立大门两侧,雪狼在府内巡视。五虎领银狐在外面布置,把守着外面几条主要街道。高顺赵云也在大堂外等候……不过,高顺的陷阵营和赵云的骑兵没有带来,要不县府就呆不下了。四面城门分别派出了徐晃、李严、张既、黄叙、庞德。
南门由有“周亚夫”之称的徐晃把手,同时将郭嘉派给他。这是面对黄巾的主要大门,这里会有黄巾的主力,把最强防守和最高智慧布置在这里,却没有给他们直接的权利,最终决定权还是在袁术手里。袁术要在南门一战成名。现在才刚开始,城外的四座大阵就足够黄巾们转好久的了,因此,这时候的袁术还是有闲情逸致地喝喝茶,享受一把,一旦黄巾靠近城墙,袁术就会亲自“登门”拜会黄巾军了。
西门袁术重用张既,同时,将庞德派过去。这里虽然不是主要大门,但是,依旧需要重兵防御,毕竟,当南门攻击不顺时,有可能从这里策应,辅助攻击,呼应南门。因此,这个历史上善守的张既历练的机会就来了。不过,由于张既年龄尚小,所以最终的决定权也就不会交给他,然而,也不能也归到袁术这里,首先还不知道这边会有多紧张,要是忙不过来呢?袁术将戏志才这个筹划士安排过去,相信有戏志才在,一定可以万无一失。
东门是通往长社直达洛阳的路,要是这里能成为进攻的路,那黄巾门都会绕道了。但是,同样不可大意,要是都这么想,不去防守,万一呢?袁术将李严放在这个位置上来,北门是通往书院的路,这里山谷较多,如果野战倒是一个好战场,但是,这是城防的守御战,那这个门就只要增加守备即可,出于关心,袁术将黄叙安排在这里。与南门不同的是,东、北这两个比较轻一点的二门由贾诩直接管理。就算发生突发时间,就贾诩的能力,也绝对能化险为夷。
城内的治安管理和民心安定,这些就只能依靠程昱了,将蒋琬顾雍派给程昱做帮手,同时也将崔琰派过去当实习。毕竟,这人跟自己同龄了,老做马仔也不行。而且学习能力不错,跟着看就能学到很多知识了。其次就是四门的粮草军备的供应,这些都是重中之重,当然要一丝不苟的人员才能做好。再就是医护人员特别分开管理,另立营房,建立手术房,便于施展各种救治方法。确保尽最大可能挽救士卒的生命。袁术记得,征羌时,那士卒就像刀枪不入一般的进攻,因为他们认定,有了袁术那些医术高超的医者,他们就不会有性命之忧。颜家和黄家两支亲兵袁术暂时还是不会用到,所以就临时派给医护人员抬伤员好了。
一切安排到位,袁术接到了第一份战报:宛城南面二十里处发现黄巾集结。为首的正是马元义,麾下张曼成。看到战报上张曼成的名字,袁术顿时双眼冒火了。这是仇人啊。同时,麾下四健将:波才、彭脱、赵弘、韩忠,据当日营救乐进的银狐证实,当日看到杀乐进的四个帮手就是这四人。听到这些情况,袁术就坐不住了,可是,距离宛城还有二十里地,站上城墙也不可能看到啊。
接下来,第二份战报发过来,黄巾的集结地并不明朗,至于会从哪里出发还不清楚,要是不按照预定的地点和路线行走,有可能与袁术布下的阵擦肩而过。必须要让他们从棘阳出发,才能从正南面开进宛城。可是,遍地黄巾,一路劫掠世家富户而来,哪里有钱粮就开往哪里,根本就搞不清楚他们的具体方向。
袁术郁闷了,要是不按照自己既定的路线,那给他们的“礼物”不就白费了么?怎么办?袁术急忙将贾诩郭嘉等智囊通通召来,研究对策:
“黄巾的方位很乱,也没有具体的路线,哪里有钱粮就往哪里开。快想想办法,让他们进入我为他们准备好的‘礼物’啊。”
“不如派出银狐,假装世家转移家资的队伍,在前面引诱,这样,他们就会跟着上来了。”郭嘉第一个发言。才思敏捷,果然不一般。
“嗯,丫的,你小子怎么更我想到一块儿去了!”袁术自吹一把,郭嘉不屑的撇撇嘴,嘟囔了几句,好像在说:脸皮比城墙的拐角还厚,自己知道了还叫我们做什么?
正当袁术要下命令去执行时,忽然看到贾诩还在沉思,急忙问:
“文和是不是觉得还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袁术“不耻下问”道。
“以银狐的脚步,一般黄巾绝对追不上,也不能让他们追上。但是,一旦他们追不上,他们还是会选择别的路的。此法并不万全,还要再斟酌斟酌……”
额,一时只顾逗着郭嘉了,倒是忘记考虑万全了……袁术看着贾诩:
“黄巾也不是什么人都劫掠的,每家人都走一遍,那不要累死啊?可是,什么样的人家就不会去呢?总得要有个记号吧?”贾诩若有所思的提醒袁术……
记号?是啊,好像是一般穷人家平民家是不会去的,他们的目标是官府世家富户。但是,张让的老家人也是豪族了,难不成这几十万黄巾对否认识张让的族人?袁术仔细回想黄巾起义的历史记载: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家家在门前书“甲子”二字……
“甲子!”袁术兴奋地喊了出来,“对了,在门上书写甲子二字,就表示是参加黄巾起义的人,这样,穷人家只要在门上书写甲子‘二字’就不会有黄巾去骚扰,可这……”
“门上书甲子,这样的人家黄巾不会去骚扰,要是大片的地方都是这样,那黄巾会选择继续追击,还是会另选他途呢?”贾诩问道。
“对!正对,文和之言有理,来人,传令银狐、鹰眼,将沿途周边的房舍全部书写‘甲子’二字,再派遣一个小队,做转运家资进宛城的样子,引黄巾来攻城。记住,一定要保持五百步以上的距离。”五百步,除了自己的排弩车能达到这个射程外,这时代好像没有什么能在五百步外取人性命。
银狐下去,袁术对贾诩深深一礼,表示感谢。对郭嘉能逗着玩一下,但对贾诩,袁术还是很恭敬的。这是对人的态度。众人散去。贾诩似乎还有话说,袁术上前:
“公子从何得知在门上上书‘甲子’二字啊?银狐的情报中没有这一个消息啊?”
“额,这……”袁术卡壳了……这怎么说啊?难不成说是蒙的?
“多谢赐教。”看到袁术无言以对,贾诩还礼道。说着长揖退去。
我说什么了?袁术纳闷极了……
………………………………
第一百五十六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命令下达下去了,现在主要的是执行。不过,又一个问题摆在了袁术的面前。他只是一个县令,一个县令能有多少兵守城啊?多了,会被怀疑拥兵自重,一个县令是不可能有几千上万兵马来守城的,可是,没有几千上万兵马怎么守城呢。一个县府能有几百府兵就不错了。想想三国里面刘备做平原令不就几百人么?想到这里,袁术感觉头大。怎么办?
袁术陷入了沉思,现在去洛阳请旨已经来不及了,一方面,这马元义什么时候会到达宛城还不知道,毕竟这是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战,为争夺天下的第一战,当然不能有半点马虎。可是,除了自己可以去拿圣旨外,好像没人会送过来啊。历史上的郡守褚贡应该就是这么挂了的,再说,出城好像也不是安全的办法,说不定圣旨到半路上就被贼寇劫去了呢?
看到沉思的袁术,身边四女又着急起来,别人很难想到这一个方面的。彤儿走近袁术:
“夫君何事烦恼?能否告诉彤儿,让彤儿与夫君一起分担?”
看看身边的彤儿,袁术知道,这是四女中最聪明的一个了,不过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么?额,猪哥还没出来呢,四人加上袁术,五人的智慧不就更大么?
“我只是一县令,怎么能号令几千上万兵马呢?必须去洛阳请旨募兵才行。可是,现在厮杀将近,旦夕及至,我无法分身啊。”
“那叫一快马出城啊?”融儿也不多想,直接说道。
“你傻啊,出城安全吗?这得夫君自己去才行,可不知道公公去可不可以,有了圣旨,只需要叫人来传就是了……”姜儿想了想道。
“听说圣旨传不到,就跟没有圣旨一样。琳儿曾经听到公公这样对婆婆说过。去洛阳,连夫君都会有危险,还有谁能够到达宛城呢?”
“嗯,是这样。据说朝中三位老将军跟夫君感情最为交厚,请他们三老去请旨应该没问题,只是消息如何送达洛阳,洛阳圣旨如何到达宛城,倒是一个重要环节。这请旨的问题倒是不难,可是这路上的安全却难以保证,除非飞过去……”彤儿若有所思道。
飞过去?袁术灵光一闪,这倒是个办法,自己不是有飞鸽传书吗?让五虎将消息送到皇甫嵩的虎卫手里,再由皇甫嵩集合三老和袁逢去请旨,圣旨放家里就行,将圣旨的内容再用飞鸽传书送来就是了。好,就这么办。
袁术高兴的跳起来,将四女一抱,挨个亲一口:“多谢,有办法了!”随即去找来贾诩,将自己的想法对贾诩说了一遍,然后让贾诩着手去办。
正当贾诩要离开,袁虎走过来,递上一个包裹:
“公子,陛下圣旨!传旨的人是皇甫将军的三名虎卫,已经遇刺,银狐和鹰眼在城外巡查时发现,可来不及救援,只能将包裹救下了。”
哦,袁术连忙接过包裹,里面还有一封信函。结合信函,原来三老早有先见之明,及早为袁术请得圣旨,可是,这路上已经很不安全了。虎卫的实力,袁术是知道的。能将三人劫杀,而且银狐都来不及救援,说明从南阳往洛阳的路上的贼寇不是等闲之辈,更不是少数。
“记住这三个人,他们的仇我们来报。他们也是曾经跟随过我的兄弟。”
有了圣旨,袁术心情好了一些。有了这个,名正言顺了。袁术马上将“黄家”的五千子弟送到南门,交由徐晃指挥。“颜家”五千守西门,交由庞德指挥。“程家”负责其余两门的调度。自己的“袁家”则负责各门各地的物资供给,赶制衣甲武器等。县府的仓库里数量不是很多的,哪能装备上万人啊?
剩下的就是自己的雪狼,银狐,鹰眼队伍了,呆在身边的也有千把人,虽然这些人责任重大,但是也不能闲着。战乱一开始,城内民心惶惶,说不定还会发生什么意外等。但是,让这些佃农平民出生的士卒去监视城中各大世家,似乎不可能,不是他们会抗命,而是被世家欺负惯了,要一下子就转换立场去监督他们,他们没那底气。这必须成立一个新的队伍,有雪狼银狐等领队,雪狼和银狐是跟袁术出生入死过的,一生只听命于袁术,自然不会顾忌别的世家。由他们领队,自然不会畏手畏脚。而且,不用多久,一支新的队伍就带出来了。
名字怎么命名呢?袁术一时想不好,叫五虎等人先在“袁颜程黄”四家中去挑选人员。及晚,人员就挑选齐备了,袁虎请袁术去训话。袁术高兴的走进校场,人数不是很多,不足八百人,而且还包括二百雪狼和银狐的成员。袁术知道,以后这支队伍就是自己的一支新的队伍了,而且仅次于自己的三大亲卫队伍。正要说话,只听身边典韦嘟囔道:
“城内的管理要得了这么多人吗?给我三百银狐,包管城中安安静静。”
咦,这话怎么好像在哪里听过:给我三千什么来着?哦,袁术顿悟:这是网络上一句传播了很久的帖子:“给我三千城管,复我浩荡中华。剑指天山西,马踏黑海北,贝加尔湖面张弓,库页岛上赏雪……”
站上高台,袁术运用他演讲的天赋,激昂的说道:
“兄弟们,大汉的子民们。天下已乱,贼寇将至。千万黎民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怎么办?这需要我们去拯救他们。我们要给天下万民打造一个安静祥和的天下。所以,你们将成为我袁氏家族中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同时,也请你们记住你们的名字:城管!”
听到袁术的演说,校场里鸦雀无声,不是袁术的演说有多么动人,而是很多人都没明白,城管是什么?都愣住了,典韦也不知道啊……
“大家一定不知道什么是城管吧?天下由万民组成,太平的盛世则是由一座座坚固的城池组成,管理城池治理城池的就是城管。城外,那是野战部队的天下,而城里,就是你们的天下。因为,你们的名字就叫城管!”
其实,袁术也知道,这名字几句话是说不清楚的,恰好,五虎在台下“威武威武”地高呼起来,其余人等也跟着喊起来。咦,真配合嘛,袁术连忙谢幕。
袁术知道,一时半会,别人都不一定会理解城管的涵义,这时代,威武勇猛的象征的虎豹雄鹰,不过,通过以后的战斗实践,他们一定会慢慢理解,甚至以此为荣。
当然,袁术也不会让府兵们闲着,这是一群世家来混功名的角色,要打,他们一定不尽心,但耍滑一定是一等一的高手,袁术可不能这么便宜这些人。立即将这些人通通升官,并且通通的编入城管的队伍,这样一来,原来的每一个府兵多多少少都能带领几个城管队员,这些府兵不知多高兴呢,可是,谁也不知道袁术阴着呢。要知道,袁术的队伍只听袁术的,一会在城中执法,都打着这世家子弟的旗号干事,没有丝毫情面可讲,这样一来,嘿嘿……至于城管队长,就暂时由袁虎兼着好了。
城里的事宜都准备好了,袁术又想开始准备去“享福”一会了,可这是战争啊,哪能有那多时间休息?这不,徐晃亲自跑来了:
“公子,城门是不是用铜汁浇筑?这样,他们就只能从城墙进攻了。”
“城门用铜汁浇筑?不行,那是我给他们留的一道午饭呢,你封了门,城里的弟兄怎么办?”袁术拒绝了徐晃的建议。
“怎么办?”徐晃迷糊了,这敌人攻不进来不是好事么?难不成,这袁术还想敌人冲进来不成?
“对了!公明,自己吃肉,也要想想还有后面的弟兄要喝汤呢?这城门是一个陷阱,到时候你就知道我怎么用了,要知道,城里有子龙兄长的骑兵,高顺的陷阵营和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