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扶蜀-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久,邓艾也率众领战俘拔营而归,抵达城内。

    旋即,关平大喜,笑道:“好,既然此次有功之将都聚齐,那诸位皆随吾前往郡府。”

    “我等一同举行庆功宴!”

    此言一出,诸将亦欣喜万分,随之便跟随关平身后,向郡府行去。

    汉水,江面上

    此时,百余只艋艟战船航行在江面,数百军心低落,残余的曹军士卒正向北岸樊城方向靠拢。

    “唉,文达兄,吾对不住你啊!”

    此时,吕常站立在一艘斗舰上,神情落寞,眼神中竟是懊悔、自责之色。

    他此刻不由遥想起当初曾向李通保证过,一定会尽全力将李基抚养成才,让其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只是,如今李基却是落在城中,生死不降!

    此刻,吕常面如刀绞,流露出阵阵悲伤,他是看着李基长大的,知晓其人格,就算被荆州军俘虏,也是决计不会投降的。

    “以基儿的性格,恐怕就算没有战死城中,也不会投降荆州军,那他的处境凶多吉少了啊!”

    吕常沉默不语,从旁的乐綝心情同样不好受,别看平日里二人彼此针锋相对,实际他们交情也很深厚。

    有时候,李基也只是由于性格急躁,以勇武著称的他,言语相对激烈而已。

    “李基,你如若此次不幸战死城中,綝在此向你发誓,日后必定擒杀关平小贼,为你雪仇。”

    乐綝面朝江面,面色坚毅,平静说着。

    此次,他们能够在水营失守的情况下,都还有船只渡江,这也是乐綝的功劳。

    早在荆州军北伐前,乐綝为了以防万一,便事先藏了百余只艋艟、斗舰于芦苇丛中,以做准备。

    这一路,由于李基的缘故,吕常、乐綝心情复杂,故此都沉默寡言。

    ………

    随着攻取襄阳,关平首先信守承诺,将此次战俘中有功之士皆官封一级,免除战俘身份,编入军中。

    故,此次荆州军卒军力不降反增,从刚渡江的五千余众,到现今的六千余众,战俘营中约莫千人在此次攻城战众大放异彩。

    至于这千余人,关平则命邓艾为军司马,让其统领。

    其实,这也是关平有意为之,虽说他看重邓艾,可邓艾毕竟年纪尚轻。

    如若让邓艾统属荆州军,他威信不足,也难以服众!

    故此,这支降卒刚刚归附,立足未稳,正好适合让邓艾统属,历练其能力。

    随后,关平也命周仓领一军前往水营驻扎,负责修缮水寨。

    虽然吕常固守襄阳多年,可他却并不善习水战,故而水营平日除了屯放船只运送物资以外,也别无他途!

    时至今日,水营也多加荒废!

    “叔父,你此次驻扎水营,还请务必将水寨打造起来,说不定,日后我军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要利用这条汉水与曹军隔江对峙。”

    “如此,水营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闻言,周仓凝眉,遂拱手郑重道:“少将军,你放心吧,仓必不辜负你的期望!”

    话音落下,周仓也不在耽搁,便立即大跨步走出,前往军营调兵。

    紧接着,关平又亲自修书一封,将襄阳夺取的捷报,以及诸将此战立功的详细情况进行总结,然后遣军卒渡江,交与关羽。

    关羽以前将军,汉寿亭侯的身份持节钺都督荆州,有临机调兵任命之权。

    故此,关平也没有越俎代庖,代替其父封赏诸将,这样也很容易落下口实。

    接下来,关平便着手处理破城后的安民等善后举措。

    ………

    汉水北岸,荆州军大营,主帐

    关羽将近九尺的身长正襟危坐在主位上,手掌里捧着一封手书,细细品味着,并且来回看了数遍,眼中欣喜之色亦越发浓厚。

    无他,此次关平的表现,关羽太震惊了!

    “没想到平儿竟然足智多谋,这当真是给吾一记惊喜矣!”

    放下手书,关羽暗自沉吟着。

    随后,关羽命从旁侍从将手书传递给阶下诸将查看,红润的脸庞上也充斥着喜色,大笑着:“诸位,此次吾子关平战功显赫,从他当初向本帅立军令状,请战取襄阳时,目前为止,不过刚刚十日时间。”

    “十日间,他便以五千精卒攻取了曹贼的江汉重镇襄阳。”

    话音落下,关羽喜色越浓,言语间、脸色皆挂着一丝丝炫耀之色。

    众将此刻也徐徐看完了手书,大致知晓了战况,也不好拂关羽颜面,便不约而同的一致拱手大声道:“少将军足智多谋,果真不愧为君侯之子也!”

    一番恭贺,关羽自信心越发爆棚,也极为欣喜。

    良久,关羽挥手止住,高喝着:“诸位,今我军既取下襄阳,吾决议,集结重军,全力拿下樊城,兵临许都,解救天子。”

    此言一出,帐中顿时沸腾着,众将皆嚷嚷着“愿为先锋大将取樊城”的话语。

    这一刻,诸将也被关平十日破襄阳的战功给刺激到了,以至听闻关羽要取樊城的计划后,都疯狂了。

    “少将军破了襄阳,反而让君侯更加自信了么?”

    耳听着关羽取樊的计划,马良白眉一凝,不由暗暗沉吟道。

    ps:今天凤溪思路有点乱,在思考怎么衔接第二个故事,故此第一更晚了,还请见谅。
………………………………

第二十章 李基的决绝

    一时间,马良旬眼望去,周遭诸将皆宛若疯狂的争抢着“攻城先锋”,却无人能够意识到,攻取樊城这则计划,现在实施就是错误的。

    “江东孙氏,会趁机落井下石,偷袭荆州。”

    这一刻,十日前的军议,关平的这席话陡然浮现在马良脑海里盘旋着,挥之不去!

    沉吟许久,马良眼神微凝,暗自道:“少将军既说东吴背盟,绝非空穴来风。”

    “天下没有永恒的敌人,亦没有永远的盟友,一旦我军势大,曹孙必定联合对付我军。”

    稍微思索,马良也越发肯定了关平的说辞,此刻取樊城,绝对是引火烧身,非良策!

    正当马良准备站出劝阻时,席地而坐的关羽陡然起身,笔直站立,随之丹凤眼贼微凝视,面目严肃,高喝着:“廖化,即日起,将你本部兵力撤离汉水防线,向北固守湖阳防线,防范曹贼援军。”

    先前,关平只率五千余众渡江击襄阳,关羽也不放心他,毕竟是初次统兵,故也命廖化领军在汉水沿岸巡视,作为关平的后援。

    所以,这才是关平的底牌所在,不然一直挑衅,吕常早就率众出城截杀关平了。

    此刻,襄阳亦取,那汉水防线的兵力便能调动北上,增强北部的防御。

    原史上,北部防线被徐晃突破,也有荆州军兵力不足的缘故。

    随即,关羽继续下令:“赵累,吾命你为攻城先锋,务必夺取樊城,不得有误!”

    “诺,诺!”

    号令传下,赵累、廖化不敢怠慢,立即站出,拱手接令道。

    瞧见关羽志得意满,信心十足的神色,马良心底一沉,暗道:“看来君侯已经被连日来的胜利给蒙蔽了双眼,浑然不觉如今所处的危机了。”

    思索片刻,马良陡然站出,拂袖而道:“君侯,良反对我军继续进军,夺下樊城,与曹军决战。”

    话音落下,帐中诸将皆不约而同望向马良那势单力薄的身影。

    此刻,关羽面色亦是阴沉,冷冷道:“季常,计议以定,诸将皆以赞同,你何故反对?”

    直视着关羽那摄人心魄的凌厉眼神,马良依旧面色不改,许久后长吐一口浊气,淡淡道:“君侯,先前的军议,少将军曾分析过攻取樊城的弊端,良不在重复。”

    “良在此只强调一点,那就是君侯务必要派兵回防荆州,加强后方守备,谨防江东偷袭。”

    “故此,良建议,让少将军领众返回南郡,亲自坐镇江陵,我相信以少将军的足智多谋,就算江东倾全力来取荆州,也定会保荆州安然无恙!”

    事到如今,马良已经看出关羽取樊城心意已决,不会改变,故此他才会及时调整计略,以推举关平率众返回荆州。

    从先前军议关平将取樊城的弊端说出,以及此次十日破襄阳的战绩来看,马良相信,以关平运筹帷幄,掌控大局的能力,只要能领五千精卒坐镇荆州,必保荆州无虞!

    闻言,关羽面色陡然一变,拒绝道:“不行,平儿所领五千精卒是我荆州军战力最为强悍的,此为攻樊城之主力,岂可大材小用,回去坐镇后方?”

    “其次,我军北伐以来,先淹没于禁、庞德七军,在则襄阳大捷,我军此时声势正值最强盛时,此时不趁势取樊城,北上攻伐许都,更待何时?”

    顿了一顿,关羽面色忽然露出蔑视的表情,冷哼着:“哼,至于孙权小儿,那不过是一群江东鼠辈罢了,何惧之?”

    “近日吾也听闻,驻守陆口的都督吕蒙因病返回了京口养伤,如今接替他职务的却是籍籍无名的书生陆逊。”

    “这不,昨日陆逊才书信于我,对我大肆夸赞吹捧一番,你等说说,此等庸人,可有何惧?”

    说罢,关羽顺势拿起案几上的一封信,向诸众展示着。

    自从水淹七军以后,陆逊便接替吕蒙职务,驻防陆口,每日便写信恭维关羽,溜须拍马,这让本就极为自信的关羽,更是从心眼里瞧不起书生陆逊。

    故此,对于此时马良苦口婆心的劝说,亦不当回事!

    眼见着关羽脸色上的决然,马良遂不在继续劝说,只得默默退下,暗自苦叹:“唉,少将军,良已经尽力了!”

    “接下来,不知你可有计策保住荆州无虞!”

    这一刻,马良心底最大的希望便寄托在关平身上了。

    ………

    襄阳城,郡府

    汉水大营,关羽与诸将商讨攻取樊城的计划,关平当然是暂时不知的,此刻的他,正在处理战俘李基一事。

    “李基,吾如若未记错的话,你应该是建功侯的独子吧?”

    “如今的你年纪尚轻,日后还有大好前程,你真的忍心愚忠曹贼,让你李家绝后,狠心抛下你的亲属么?”

    此时,关平深居郡府主位,目光紧紧凝视着阶下被束缚的李基,劝降着。

    在昨日的攻城战中,李基等众被重重围困,负伤的李基竟然也在最后关头,手杀数人,才力战被擒!

    于此,关平也赞佩李基的勇武,故此想招降于己用。

    可惜,关平好说歹说,李基依旧面色冷酷,宁死不降的态度比起庞德,竟丝毫不差。

    “关平贼子,要杀便杀,何故费此口舌?”

    “吾明确告诉你,吾父一生忠于魏王,既作为他子,自然不会三心二意,投靠你等贼军。”

    “李家的忠义之名,并不比你关家差。”

    这席话落下,李基不在言语,遂做出了一副坦然赴死之状。

    见状,关平心下暗叹:“这时代,忠义豪杰何其多也!”

    直到此时,关平终于明白自己前世为何如此酷爱三国时代了,无他,就因为这个时代层出不穷的忠勇之士。

    庞德,魏国五子,蜀汉五虎,以及江表十二虎臣,甚至李基这员与关平年纪相仿的青年,皆是大难临头,能够为了忠义而舍去性命的豪杰。

    如此时代,何不让人感到热血沸腾,何不让人向往呢?

    凝视许久,关平缓缓道:“李基,你不愧为忠勇豪杰,吾敬你!”

    随即,关平徐徐走下台阶,行到李基面前,拱手一礼。

    “少…将…军,这………”

    见状,从旁邓艾不由疑惑无比,自家将军竟然向敌将行礼。

    关平挥手打断邓艾的疑虑,紧紧注视着李基,他觉得,这员与自身年纪相仿的青年气节值得他敬重。

    “将李基带下去好生伺候,不可怠慢!”

    号令传下,数名亲卫领命将李基带离郡守府。

    “报,禀告少将军,府外一须发皆白,一身灰袍的老者请见。”

    “少将军,不知见与不见?”

    就在此时,门外侍从跨刀匆匆奔进府***手向关平禀告着。
………………………………

第二十一章 荆襄名士

    “须发老者?”

    闻言,关平楞了一下,随后喃喃自语着。

    凝思片刻,关平亲自向外行去,他倒是要看看,襄阳城才刚刚收复,究竟是谁求见自己。

    府门外,此时一员身长七尺五的老者,鬓发须白,却神采奕奕,极为挺拔的站立于此。

    良久,关平徐徐走出,眼瞧着,不由上前拱手行礼,询问着:“老先生,不知你是何人,找寻吾可有何事?”

    虽然眼前这老者并未见过,可荆襄之地却是奇人异士极多,关平寻思半响,也不怠慢,便恭敬行礼。

    “关少将军,此事不是说话之地,老夫不愿在这嘈杂地方暴露身份。”

    闻言,面前老者仿若高深莫测的神态,轻声说着。

    “哦,老先生,请进府。”

    话音落下,关平反应不慢,立即便挥手示意。

    随即,二人便一前一后走近府中,进入内堂,关平向邓艾吩咐着:“士载,你守在门外,禁止任何人入内!”

    “诺!”

    随后,分主次坐定,关平才略微起身,恭敬道:“不知老先生可是?”

    “老夫小女为硕,字月英,如今乃大汉丞相孔明之妻!”

    “乎!”

    闻言,关平顿时不自觉间吐出一口浑浊气,随即立即起身。

    “小子关平拜见黄公。”

    一开始,关平只是觉得面前老者身份不同常人,可千思万想,他都没想到此人竟然就是黄承彦。

    就是那位荆襄名士,黄月英的父亲,诸葛亮的岳父。

    顿了一顿,关平坐回原位,徐徐道:“黄公,平记得你的山庄是在中庐境内,不知你今日何故前来襄阳呢?”

    闻言,黄承彦端着案几上的茶泯了一口,笑道:“关少将军,不必如此拘礼!”

    “老夫虽是孔明岳父,可也不过是乡野中人,并无官阶在身,不必如此。”

    闻言,关平抱以微笑,并未多言。

    实际上,关平面对黄承彦也压根不用如此恭敬,毕竟以关羽与刘备的交情,丝毫不比诸葛亮差。

    关平对其恭敬,一方面是不想与诸葛亮间的关系闹僵,另一面也是对待年老之人的敬重。

    须知,孝名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

    “老夫会友归来,正巧路过北岸大营,发现营中军卒们正在热火朝天的打造攻城器械。”

    “故,老夫猜测,关君侯恐是想取樊城,与曹军决战了。”

    此言一出,关平面色陡然一僵,笑容逐渐凝滞,半响说不出话来,心底已经掀起一阵大浪。

    “父帅竟然决定取樊城了?”

    “如此说,吾费尽心机取襄阳,到头来是为东吴做嫁衣?”

    “父帅,糊涂啊!”

    此刻,总总念头在关平心底滋生着。

    须知,关平为何要制定取襄阳的计划,其根本目的便是要取下襄阳,断绝曹军进攻江陵的陆路,阻止在己军回防荆州对抗东吴时,不会遭受北部曹军方面的威胁。

    另一方面,关平也深知其父自尊心极为重要,北伐不能空手而归,故此想以襄阳替换樊城,让他打消在继续死磕樊城的计划。

    只是,事到如今,关平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父亲竟然越胜利越膨胀,连此刻最本质的威胁都分不清了。

    要知道,原史上的北伐失败,关键原因便是关羽死磕樊城,导致后方守备兵力不足。

    “唉,可父帅毕竟是主帅,他执意要取樊,我应该怎么办?”

    这一刻,关平不由感到头疼,很无语的感觉。

    思绪良久,关平试探性的问道:“黄公,既你以知晓吾父帅的计划,你为何不入营劝说他改变计划呢?”

    “哼哼!关少将军,你父帅的秉性,我想你比任何人都清楚,你觉得老夫这么一位山野村夫能劝得动?”

    讥讽一句关羽,黄承彦继续道:“马季常乃州治从事,位高权重,可他亦无法改变关君侯的计划。”

    “依老夫看,为今之计,要想改变决战曹军的计划,关键还在关少将军你了。”

    “我?”

    闻言,关平脸色越发疑惑,茫然无解!

    “还请黄公教我!”

    下一秒,关平连忙起身,行到黄承彦面前,恭敬的请教着。

    “呵呵,关少将军高看老夫了,老夫只是山野村民,哪有什么良策?”

    见状,黄承彦依旧保持着满面笑容,却婉拒了他的请求。

    眼见于此,关平神色变幻,半响,咬咬牙忽然间跪地请求着。

    “黄公,还请教我。”

    “关少将军,你这是为何,快请起。”

    眼见关平如此执着,黄承彦也不可能无动于衷,立即伸手搀扶。

    此刻,关平目光炯炯,面色严肃,说着:“黄公,你是丞相岳父,按关系来说,如今天下三分,你与我大汉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难道你忍心看着父帅一意孤行,实施错误的计划,却导致我荆襄大地被奸贼窃取,置荆州黎庶于不顾么?”

    此时间,关平直接拿出诸葛亮和大义名分来说。

    黄承彦被誉为“荆襄名士”,他如若不管荆州黎庶,那此事一旦传出,对于他这等爱惜羽毛的名士来说,亦是极大的打击。

    其次,关平也敢确定,黄承彦能专门入城前来求见自己,绝不只是单纯的告知他父亲将要取樊城的计划。

    实际上,也的确如此,真正促使黄承彦前来相见关平的正是十日破襄阳的战绩。

    在听闻襄阳在坚守不到十日便失守的消息后,饶是黄承彦定力过人,也不由惊住了。

    十日破襄阳,说着简单,一句话而已,可要真正做到,那真不是简单的事。

    故此,在听闻领兵破襄阳的正是关平后,黄承彦才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前来,见见关平。

    “好吧,既然关少将军坚执,那老朽便也说说我的愚见。”

    话音落下,关平才徐徐起身,坐回原位,倾听着。

    思绪一番,黄承彦好似早有准备,缓缓说着:“关少将军,要想挽救此次的危局,须记住这二十字。”

    “坚执北上,浑水摸鱼,挑起战火,借道而过!”

    “老夫言尽于此,接下来的便靠关少将军力挽狂澜了。”

    说罢,黄承彦遂不在继续劝说,起身欲要离去。

    见状,关平连忙起身拦住,急切道:“黄公,可否说得在详细一些?”

    闻言,黄承彦依旧抱以微笑,笑着:“关少将军,凡事计划赶不上变化,再好的谋略也需要根据实际来行事,不然便成了纸上谈兵。”

    “这道理关少将军应该很明白,所以,思路老夫已经给你,剩下的便靠你自己了。”

    “此次,荆州最后的归属,全在关少将军的一念之间!”

    最后一句话,黄承彦亦不由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看罢,关平知晓黄承彦不会来继续说了,遂不在继续请求。

    毕竟,这等隐士不愿意透露的消息,那在如何强求都没有丝毫作用。

    思绪片刻,关平忽然脑海念头一闪,一则疑虑便涌上心头,不由自主的问着:“黄公,平心底一直有个梦境,时常困惑着吾,不知你可为我解开?”

    十日前,关平所做的领军北上攻伐许都的那梦,这几日来,亦是断断续续的出现,这也一直困惑着关平,不知道此梦究竟预示着什么。

    “解梦?恕老夫无能为力。”

    闻言,黄承彦此时倒是快人快语,直接回着。

    解梦,他倒是真的不会!

    不过,下一刻,黄承彦却是说道:“老夫虽不会,可保举一人,兴许他能解关少将军的困惑。”

    “黄公,不知所举何人?”

    “水镜先生,司马德操。”
………………………………

第二十二章 偷听

    “水镜先生,司马徽?”

    耳听着黄承彦推举之人,关平目光如炬,喃喃嘀咕着。

    “是的,德操精通阴阳学说以及相面之术,对于这方面可能有独到的见解,他应该能解你心中困惑。”

    闻言,关平出言道:“黄公,那你可知水镜先生所居何处?”

    “想求见司马德操,难啊!”

    “那老家伙近年来时常在外,水镜山庄都荒废了许多,关少将军你能不能见到他,全凭机缘。”

    此时,黄承彦面色不变,徐徐道。

    听之一席话,关平略显失望之色,不过也很快调整过来,遂不再问。

    本来,关平提出让黄承彦解梦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既然司马懿行踪飘忽不定,关平如今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前去寻找。

    此时已经临近九月,关平猜测,曹操可能已经派遣使者秘密前往江东,与孙权达成共识,江东方面恐怕都开始整军备战了。

    “谢黄公指点!”

    一番致谢,黄承彦笑着接受,遂不在久留,告别关平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