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宫首辅-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潘苯钟闶凶吡巳ァC媲笆且惶踅嫔嫌刑醮笫牛臼峁埂O蚋咭患乔欧浅5男朔苁中∈忠恢傅溃
“姑姑,那是什么呀?”兰花对着江面看了看抬头看了一眼:“没什么呀?那就是一座大桥而已。”向高嘻嘻一笑:“这是什么桥呀?”兰花想了想回应道:“说是龙首桥,咱们过去看看?”向高连连点头叫着:“看桥去喽。”他牵着兰花的手很快走到了那桥面上。说是江比河大不到哪里去,水流从城中穿过往东南斜了去。江南边是南大街,叶家客栈和阿棍开的布店就在那里。过了桥往北一拐就是北街和县衙。这座桥很是壮观,全长九十九米,宽五米,十八墎十九孔。这龙首桥的建造原于一个叫洞然和尚,这洞然是灵石寺里的和尚,而龙江之水来自灵石寺旁的蝴蝶溪。洞然沿江来到福清,那时候福清城南龙江沿岸还没最后形成为田地,看过之后就像大海,所以认为龙江到了福清就到了尽头,洞然开始募缘建造这座木石结构的石桥,头也称“首”所以叫“龙首桥”。兰花牵着向高的小手站在龙首桥上面对平静的江水心泛波涛,向高望着江水:
“姑姑,这水里有鱼儿吗?”。兰花道:“当然有鱼儿啦,还有大鱼,走,咱们去看鱼去。”小向高跟着她很快到了北街的鱼市场。渔民们挑着竹筐在道二旁卖各种鱼,还有各种海虾,贝类,人来人去很是热闹。兰花拉着向高的手来到一个鱼摊前,一个打着挽着裤腿的老人坐在小马扎上,他的面前摆放着二个带有吊把的宽口平底木桶,形式木盆,里面有十几条大鱼活蹦乱跳,还叶着水泡泡。向高见了鱼很是高兴:
“姑姑,我看到鱼儿了。”兰花点了下头。那老人望着兰花:“姑娘,你要买鱼啊?”兰花摇了下头:“今天不买了,家里还有,我主要带孩子看鱼来的。”老人呵呵一笑:“家里的鱼不能让他看啊,还跑这么远的路?”兰花叹了一口气对老人道:
“大叔有所不知,孩子太小,少奶奶怕孩子出什么事叮嘱过不能让孩子进厨房的。就是能看到鱼,那也是去头去尾的肉块,哪有这盆里的鱼新鲜好看呢。”老人点了下头:“说的也是。这孩子叫什么呀?”兰花还没说话,向高就叫了起来:
“老爷爷,我叫向高,还有个名子叫厕仔。”老人一怔:“厕仔?你不就是叶朝荣的孩子吗?哎哟,长这么大了?前年逃难的时候,我见过一面,那时还小,肉团团一个,没想这么快长大成小人了,真英俊呀。”说着话,老人抱过孩子看了又看,还要往脸上亲。(未完待续……)
………………………………
第577章笑问客从何处来2节
小向高用小手推着他的脸边推边喊:
“爷爷要用胡子扎人哩。”兰花和卖鱼的老人听后随后呵呵大笑起来。附近的卖鱼摊贩都围了过来,都想逗逗这个可爱能说会道的小厕仔。
看过了各种鱼,兰花带着小向高在街边的小吃店买了几个光饼吃后就开始往家里走。没想过了龙首桥,就看到一个头戴蓝布小帽,斜挎小蓝布包,一身蓝布长衫,黑胡子的中年男人骑着一匹马从南城走了来。兰花也没在意,拉着小向高往家里走了去。到了院门前,小向高不愿意跟着兰花进院回屋休息。兰花只好把他放在这里玩耍,那井巧儿已从客栈回来和四丫头说着什么。听到向高的叫喊声,井巧儿快步跑了出去:
“孩了回来了。”兰花站在门外对里看了看:“少奶奶,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啊?”井巧儿对兰花一笑:“刚回来没多久?听说你带孩子出去玩了,我正在着急呢,怎么不进院子?”兰花道:“少爷他不愿意进来,还想在外面玩玩呢,我怕哭闹只好由着他。”井巧儿道:“就让他玩吧,玩够了就会回来的。你在这里看着他吧,我到西屋忙一会。”兰花嗯了一声看着少奶奶走开,他对向高道:“小少爷,阿娘回屋了,咱也回屋吧?”小向高似乎没听到,蹲在那里堆起土,把许多小石头叠放一起并不停的说着:“这是龙首桥,这是龙江,这是海船。”兰花也不知他玩什么只能守在一边,她一扭头看到那个中年汉子已经远远的骑着马走了来。这男人是谁呀?这么眼熟,难道是老爷回来了?那中年男子看到兰花高兴的招了下手:
“兰花,我回来了?不认识了吗?”。真是叶老爷回来了,兰花又惊又喜,慌乱中不知做什么好了。他扭头对着院子喊了句:“少奶奶。叶老爷回家来了。”那井巧儿正在后院和三丫头忙收晒在院子里的桔皮和茶叶,兰花的话她根本就没听到。中年汉子神采奕奕的牵着马往这边走,他对着大槐树下的那口水井看了一眼又望了一眼地上蹲的小孩子。兰花跑上前来:
“老爷,真是你回来了啊?”叶朝荣对她点了下头:“是啊,回来了,回来看看井巧儿和老娘。这位小娃娃是谁呀?”兰花拉起小向高对叶朝荣道:“他,他就是老爷的公子向高啊。向高公子快喊阿爹,你阿爹回来了。”向高怔怔望着眼前这位身材高大白胖的男人有些害怕和怯生往后退了二步迟迟不肯喊阿爹。叶朝荣把马拴在槐树上对着孩子呵呵一笑弯腰伸手把人抱了起来,哪知向高把头扭向一边,并用小手捶打着他的脸:
“你。你是谁呀?我不认识你,快放下我。”叶向高望着儿子不肯放手他把人举起转了二圈:“我终于有儿子了,阿爹回来看你来了,向高啊,我的好儿子。”向高举着的小手放了下来,他看到男人眼里流下了泪水。他有些不明白,这个男人为何一见到自已就如此激动反应强烈呢?从开始的反抗到默默接受,向高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他不在挣扎,被朝荣抱在怀里亲着。兰花道:
“老爷。进屋休息吧。”叶朝荣抱着向高进了院子,那四丫头正往后院走,兰花叫住了她:“四丫头,快报知少奶奶。咱家老爷回来了。”四丫头嗯了一声飞快的跑了去,听说丈夫回来了,兰花丢下手里的活跑了过来。看到阿娘,小向高摇着小手喊:“娘。娘,快抱抱。”叶朝荣放下怀里的孩子,向高转身跑向了母亲。井巧儿望着叶朝荣不知话从何说起。张了一下嘴却什么话也说不出,由于路远,叶朝荣在江西澎泽任上一直没有时间回来。这几年,家里发生了数不清的事情,井巧儿和家人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磨难。今天,全家人终于团聚,井巧儿有说不完的话却又无从说起。她比几年前苍老了许多,叶朝荣伸出手把妻子揽在怀里轻轻说了句:
“贤妻,你受苦了。”井巧儿和他相拥着回到屋里,二个丫头赶快提壶沏茶。听说老爷回来,老管家叶修善和几个家人一齐跑了来。兰花对叶修善道:“你快准备饭菜给老爷接风洗尘。”叶修善刚要带人走开,叶朝荣招了一下手,说:
“不用那么麻烦了,我在瑞岩山的时候吃过光饼了,吃的饱饱的,就做一盆汤吧。”叶修善哎了一声走了出去。井巧儿搂着孩子:“朝荣,这是咱的孩子向高,都快三岁了呢。”朝荣道:“这个我知道了,也看到了,你写的信上就提到了孩子,当时我心里真高兴呀。一心想回来看看,只是洪灾闹腾冲毁了河坝河堤无暇顾及家事,贤妻,可别责怨为夫呀。”井巧儿对丈夫一笑:
“这事兰花回的时候给我讲了,我能理解。对了,咱的老娘过世了。”叶朝荣道:“这事你也在信上说了,我这次回来一要拜祭老娘尽孝,二来迁坟修墓。”说着之中,天色渐暗。井巧儿让兰花点亮玻璃灯罩后站起身:
“老爷,你该吃饭了吧?”说完对外喊了一声:“修善,老爷的汤呢?”叶修善从外进来:“早做好了,这汤就放在餐厅里都冷了,要不要热一热?”叶朝荣道:“不用,端到这里来吧。”叶修善把那盆菜汤端来,叶朝荣把它放在眼前的茶几上拿起瓷勺子就喝了起来。兰花看了看井巧儿走了过去小声道:
“少奶奶,我该回去了。”井巧儿看了看兰花:“回去吧,这里有我照应着。”兰花又对朝荣看了看道:“老爷,你慢慢用餐,奴婢回家了。”叶朝荣听了一愣:“回家?哪个家?这不是你的家吗?”。井巧儿一听呵呵笑了起来:
“她不属于我们这个家了,他早就成亲有了男人,还生了个小宝宝呢。”叶朝荣对兰花一笑:“谢谢你兰花,辛苦你了。”兰花道:“奴婢不辛苦,老爷,俺回去了,回到家还要为男人做饭。”叶朝荣对兰花点了下头:
“去吧,路上小心。”兰花应声跑了出去。向高此时已经在井巧儿怀里睡着了,她起身把孩子放到床上,用小被子盖好。叶朝荣和妻子坐在一起谈话到深夜适才休息,从谈话中,他才知道兰花嫁给了一个飞鹰的六品正百户。而且还知道现任的知县是好友柴秀才,他心里非常高兴,决定明天在自家客栈好好宴请一下亲朋故友。
听说叶朝荣回家过年假,柴知县就赶过来登门拜访,二位老友见面感慨万分,不知不觉中醉倒饭桌上。年后,叶朝荣赶回江西彭泽,他疏通河道,修建城墙,重视教育,奖掖后进,深的百姓爱戴。公务之暇,勤于考古求实,修成县志,由于任上政绩突出。后调任江西江州府今九江别驾(即通判)主管赋税征收等事务,他清正廉洁,不占不贪。一五八二年升任广西养利州知州。叶朝荣为官之余,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去世于任上,死后赠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
叶朝荣一觉醒来,却听到窗外有朗朗的读书声。这是谁呀?这么早就起床开始读书了,他坐正身子披衣下床,屋子里的碳炉火已经熄灭,有些寒冷。妻子见他起床扯了一下他的衣服:“这么冷的天你起来干什么?躺一会。”叶朝荣对井巧儿笑了笑:
“我想看看谁家的孩子这么早起床读书?”井巧儿道:“还能有谁家的孩子呀?是咱家向高。”叶朝荣有些吃惊半信半疑的望着妻子:“真是他呀?这么小的孩子就懂得勤学苦读了。”井巧儿:“你若不信自已看看去。”叶朝荣穿好棉袍棉鞋出了内间拉开卧房的门,一股冷气窜了进来。地上是一片雪花,读书声是从旁边的小窗口传过来的,叶朝荣背着一只手往那间屋子走了去。他为了不惊动打扰孩子读书悄悄靠了过去,他偷偷瞧了一眼,只见小向高趴在窗台上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唐诗宋词一字一句的读着: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听着孩子朗诵的诗,叶朝荣无限的感慨。他的眼睛一下湿润起来,尽管是春天,但春雪还是下的飘飘扬扬。过了这个正月十五,他就要踏上回江西的路程了。这是他在彭泽县最后一任,不知以后仕途如何。他还要功读五书考取举人进士,这是他一生的愿望和理想。只要有闲暇时间他都会坐下来读书作文以便每年的大考。没想到孩子比他这个做父亲的还用功,还努力,这孩子肯定比自已有前途。向高啊,向高,你就是咱叶家的一棵希望的星星。有你这个孩子,父亲也就知足了。(未完待续……)
………………………………
第578章少年叶向高1节
叶朝荣默默无声回到卧室轻轻关上门。
老管家起床从墙角拿起大扫帚开始清扫院子里的积雪。
尽管雪不厚,对于孩子来说还是第一次看到,他没想到地上,屋顶白白的雪那样美丽。看到管家要扫雪,趴在窗台上的小向高叫了起来,把书往床上一丢:“老爷爷,不要把雪扫去了啊。”看到孩子这么喜欢雪,叶修善呵呵笑了笑:
“好,好,听你的。那我到外面扫好不好?”向高摇了下头:“那也不行,院子外的也是雪,你要扫除了谁知道以后还有没有。”叶修善有些为难抱着扫帚把:“院内院外都不让扫这可如何是好?太阳一出,这雪水会把鞋子湿透的,湿了鞋子会把脚冻坏的呀。”叶向高想了想道:
“这样吧,你在雪中留出一条路方便行走就行了。”叶修善连忙点头:“那行,就这样,那我开始扫路了。”小向高读完唐诗就拿了一只笔趴在窗台上还始对着院子画雪,并画了一个手持扫把的老人就是老管家。他画完之后拿给叶修善看,叶修善赞不绝口连声说好。
兰花从家里回来做事,见她一脸的疲惫。井巧儿道:“如果家里忙,脱不开身以后就不用到这里来了。在家还要照顾孩子,还要为男人做饭。”兰花道:“我也是习惯了,一时还离不开。”井巧儿对她笑了笑:
“你呀,说什么好呢?总是想着这个家,自已的家却要给忘了。”兰花的一只脚踩在雪上,那向高急的就叫了起来:“姑姑把雪给踩坏了哦。”兰花尴尬的对向高一笑:“都是姑姑不好,少爷别生气哦。”井巧儿道:“这孩子就是喜欢雪呢,别往心里去,到屋里坐吧。”二个人一前一后进了屋。叶朝荣把儿子抱起,拿起他的画稿看了看:
“你这是画的什么呀?”向高道:“是院子里的白雪?”叶朝荣拿着画稿抱着他到了院子:“儿子啊。你仔细看看对比一下,这雪是黑色的吗?”向高摇了下头:“不是,是白的呀。”朝荣又把画稿拿到儿子眼前:
“那你画的怎么成黑色的啦?世上没黑雪,你倒把它画白了才行。”向高嘻嘻一笑:“阿爹,我没有白色的墨水只有黑色和红色,黄色的。”朝荣道:“你的墨水要进行调和,调色才行。进屋,阿爹教你如何调墨,调色彩。”进了屋,叶朝荣把儿子放在床铺上自已则走到桌子前把几种中国画染料放进白色木制调合里。白的里面加了少许黑色染料调和后形成了淡淡的乌黑色带着白色。朝荣把它涂抹到画纸上很快一片很明显的雪花显露出来。一个面墙,几间房子形成一个院子,用淡黑和绿色画几笔点缀几下就形成了一棵大槐树。这种逼真效果让向高看的目瞪口呆,愣了半天没说一句话。
叶朝荣放下手里的笔把画稿展开笑问儿子:“怎么样啊?好不好?”向高拍了拍小手:“阿爹,您画的太好了,这雪花给真的一样。”叶朝荣拍了拍儿子的小脑袋:“以后多观察多临募,还要学会配色调色,画画之前一定要采风实地观察。可不能把兔子大眼睛画成蓝色的哦。”叶向高嗯了一声:
“那兔子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呀?”叶朝荣道:“红的,红眼睛。要想知道它的眼睛是否红的一定要亲自观察。”向高嘻嘻一笑:“知道了阿爹,明天就让四丫头到街上买一对兔子回来。”正说着,那兰花进来:
“老爷,洗手吃饭了。”叶朝荣背起儿子跟着兰花出了屋。井巧儿已经坐在餐厅里等着他们父子俩。叶朝荣进屋把儿子放到地上。兰花把热水端过来,父子俩人洗了手和脸。那兰花把毛巾拿给他们后端着水走了出去。吃过饭,兰花要带小向高出去玩,井巧儿见天气不大好。乌云压顶心想可能还要下雪下雨就没让她们出去。小向高只好呆在院子里拿一个小板凳当作马,然后学着马儿咴儿咴儿的叫着往前跑。他在院子里转圏的时候,看到父亲从屋子走了出来。母亲跟在后面左叮嘱右叮嘱。叶朝荣对儿子看了一眼说道:
“在家好好照看儿子,我不能在家停留太久的时间。”井巧儿道:“官人,天气不大好,等晴朗那天在走也好?”叶朝荣对妻子摇了下头:“不行,公务在身,假期已过,我不能滞家太久。”井巧儿对兰花和叶修善看了看:
“老爷要远行,你们去拿伞和牵马过来。”叶修善去后院的西屋牵马,兰花到东房拿伞。叶朝荣走到院门前,那叶向高突然抱住了他的腿喊道:“阿爹,我想玩剑。”井巧儿赶快把孩子抱起:“向高,这剑是你阿爹路上用于防身的,不是用来玩的。”向高出于对剑的好奇执意要玩一下。朝荣只好把剑解下捧到他面前让儿子看了个够,向高摸过剑道:
“阿爹,你这剑是用于杀坏人的吗?”朝荣对儿子点了下头:“是啊,这剑用来防身自卫,还可以张扬正气杀坏人。”向高嗯了一下:“那坏人多还是好人多?”朝荣呵呵一笑:“当然是好人多坏人少。不过,坏人总会搅的别人不安宁。”向高哦了一声:“那我长大了一定多杀几个坏人为好人撑腰。”井巧儿一下被儿子的话逗笑了:
“向高就是有志向,是个有出息的男子汉。”叶朝荣把剑系好拉过缰绳翻身上马对妻子拱了下手:“就此辞别,我走了,多保重。”井巧儿对丈夫挥了一下对儿子道:“快和阿爹再见。”小向高对着朝荣摇着小手直到看不到人为止。叶朝荣为了不惊动柴知县和所有亲朋好友悄悄骑马从北城门一路北去。叶朝荣没走多久,井巧儿却又发现自已怀了身孕,她又惊又喜,不知自已怀的是女孩还是男孩。
渐渐长大的叶向高已出落成一位清秀英俊小后生,他高高的个子,二道浓眉透射出一身的正气。他六岁发蒙读书,即能属对,被人目为奇童。隆庆六年考取秀才,万历七年中举人,万历十一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之后任编修。二弟叶向亮,三弟叶向永,四弟叶向享都对哥哥叶向高很敬佩。他们也想学哥哥出人头地,所以也一直努力学习读书准备考秀才取举人进士。
十几岁那年,父亲叶朝荣由于政绩突出被朝廷委任广西养利知州府知州,此时他年近六十八岁。自从父亲离家走后,勤奋好学的叶向高开始学习武练剑,他渐渐明白一个道理,书不仅要读好,还要有一个强壮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利已利民利政。他考过举人之后到京参加会试而成为贡人。他并把这好消息写成书信通过驿递铺送往广西养利州府告诉了父亲叶朝荣,此时的叶朝荣正在大修桃城。该古城始建于明弘七年,为养利知州罗爵所建为土城。叶朝荣要将其改建为石城,并予以全面修整。为修城忙碌的叶朝荣收到儿子来信非常高兴,不顾一天的劳累回到家里时饭也不吃就坐在灯下阅读。他被儿子的好学和上进而骄傲,他也让自已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儿子没有让自已失望。他当即写回信一封叮嘱儿子继续努力并保重身体。第二天清晨他就让经历司官员送往驿递铺发往福清。
尽管还是春天,不知为何叶向高一直没有睡着。晚上那风吹树叶的响声都让人心烦意乱,弟弟几个都去福州省学读书,家里只有母亲井巧儿和他二个人。老管家叶修善身子不舒服吃了药也早早的休息,另二个家人收拾完院子也早早的回屋睡了去。四丫头和三丫头从娘家回来洗完澡也睡了。看到儿子屋里还亮着灯,心疼儿子的母亲悄悄从屋里出来,不到四十岁的井巧儿脸上多了几道皱纹,以往乌黑的秀发也夹杂着几根白发。母亲真的老了,也许是为这个家操老的。井巧儿站在儿子向高书房窗棂前对里面看了看,儿子身着白色夹背心躺在那里不停的挥着手里的小扇子。过几天他就要进京殿试去了,次此要面见的可是当朝光宗皇帝。儿子神色不安,让母亲十分担忧,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敲响了窗棂。听到响声,向高赶快坐正身子:
“谁呀?进来吧。”井巧儿在外道:“儿啊,我是娘,能进屋看看么?”听到是娘的声音,叶向高下了床把门打开对外看了看:“阿娘,有事啊?进来说话吧。”井巧儿进了屋握着儿子的手道:
“娘知道你最近几天心里有事,不管怎么样?要安下心来保养好身子,你曾经为娘说过那么一句话,只有好身子才能报效国家,为这个国家的人民做事。”听了母亲的话,向高点了下头:“娘,儿子明白这个道理。(未完待续……)
………………………………
第579章少年叶向高2节
只是第一次进京殿试,不知结局如何,心里有些不安而已。
井巧儿放开儿子的手说:
“遇事冷静是你的风格,怎么现在却又神心不宁了?如果天热,母亲就坐在这里为你打扇子。儿啊,三个弟弟都不如你有出息,你是咱叶家最大的希望。”叶朝荣对母亲笑了笑:“阿娘,儿子又不是从前那个小小孩,用不着搧扇子啦。你现在又身怀有孕,可要注意保养身子啊,别太累了,有事就让家人代劳吧。”井巧儿道:
“你以为母亲老了,干不动了?生你的时候躺在路边厕所里那个痛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要不是乡亲们帮忙只怕活不到今天。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阿娘是挺过来,是从死门关走过来的人,不怕累。儿啊,好好休息,明天送你出城进京殿试。”叶向高被母亲的爽朗感染,他道:
“谢谢母亲。”井巧儿道:“既然如此,阿娘回去睡了,你也早点休息。”叶向高送母亲出了门,他打开纱窗通风屋子里凉快许多。叶向高躺在床上慢慢睡去,当鸡叫头一遍的时候,他赶快从床上爬起穿好衣服走了出去。屋外还很黑,只有星星还在头顶闪烁着光茫。叶向高从墙上取下宝剑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