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公主殿下嫁到-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完,我便放声大笑起来。

    公主白了我一眼,言道:

    “还不快去换衣服!”

    我恭敬端正地行了一礼,最后仿佛还唱起了大戏,惹的公主哭笑不得了,唱道:

    “遵命,娘子~~”

    说完,便哈哈大笑地回房去换衣服去啦……
………………………………

第45章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一位夫子带着一群学生来到了一片农田,现在正值播种插秧的时节,田地里到处可见一片忙碌的身影

    一个年纪才十岁模样却长得十分可爱的士子也在这群人当中,周围所有人都在感慨天气火热而难受万分之时,只有他静静地瞅着农田里忙碌得大汗淋漓的身影,小小的脑袋瓜联想到书中所记述的一些事情,夫子还没说这群人在干什么,他便已经猜出这便是插秧

    手把青秧插田野,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老师,他们,都是农夫么?"

    指了指田间的那些人,小士子好奇地问出声来

    夫子知道这孩子最为好学上问,对于学生的提问,他一向都很乐意为其解惑的

    "不是呢,他们不是农夫,而是农奴"

    农奴,也是奴隶的一种,依附于贵族而生,身份比平民还要低贱

    "皇帝陛下不是曾下过旨意,废除奴隶制度么,为何还会有农奴?"

    小士子对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感到困惑

    老师的回答也是淡淡的,道:

    "那是他们自愿成为农奴的"

    "为什么?"

    明明成为平民可以脱离卑贱的身份,可以不被贵族所奴役,可以不用卑躬屈膝,奴颜侍主

    "因为在这个年代,平民比农奴更加难以过活成为农奴也只是将每年收成的八层上缴贵族,至少还有两层可以勉强度日可若是成为了平民,繁苛的赋税和徭役,便足以压断他们生存下去的最后一根稻草"

    小士子脸上不禁露出悲伤的神色,问道:

    "那朝廷不管么?爱民如子的皇帝陛下不管么?朝中忠诚耿直的官员们不管么?"

    夫子安抚般摸了摸小士子的头,此时此刻,夫子突然觉得连自己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只是抿着嘴,哀叹了半晌

    小士子许久都没听到夫子的回答,奇怪地抬起头望着夫子,却看到,夫子望着远方的眼,居然流泪了

    "你们将来都会成为天子门生,有的也会成为朝之栋梁步入仕途,是你们未来的命运现在回答夫子一个问题,你们,想做官么?又是为了什么而做官的?"

    夫子讲学便与其他的老师不同,他喜欢带学生们去体察民情,去外边开阔视野,比起教学生如何如何,他更喜欢问学生想如何如何

    周围的人为了表现也好,为了尽快结束这磨人的授课也罢,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和理由也许‘想做官么’这个问题有些多余,因为国子监的学生都是朝中权贵之后,步入仕途是早已经决定了的事情,所有除了说想以外,对于这个问题便没有再听到其他的答案了

    至于为什么而做官?

    为了自己!

    为了家族荣耀!

    为了国家社稷!

    答案莫衷一是,可大抵也没能脱离这三类的说辞

    说自己的,是难得的说出自己内心对官位的*;而说为了家族的,心中难免有股莫名的怨气和无可奈何;至于说为了国家社稷的,这小小年纪怎么知道什么是国家社稷,多数是些哗众取宠的,也许难得有几个心志高远的,可都还是未经打磨的原石

    夫子听之也只是一哂,捏着故须的模样极为儒雅,言道:

    "为了自己的话,即便将来官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若是无甚建树,也只会是寂寂无名之辈,几十年后也许连名字都不会有人记得"

    "为了家族荣耀,即便家族真的因你而兴旺传承,薪火不灭,可一旦国家破灭,再繁盛的家族也会一朝败落,繁荣不再,百年之后,又会有多少人记得这个家族曾经存在过呢?"

    "为了国家社稷,其功劳也许会为当朝者所传颂,记载于本朝国史之中,可千年之后,沧海桑田,时移世易,你也不过就是史册上所记载着的那么寥寥数笔,又有谁会深刻铭记你曾做过的一切呢?"

    "由此可见,荣华富贵,身后荣辱,不过都是虚妄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无愧于心,不困于情,这才是士大夫安身立命之道"

    事事岂能尽如人意,不过就是求一句问无愧于心罢了!

    夫子的话里总是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大道,对于还是孩子的学生们来说,也许还无法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可只要将它们牢牢记在心上,总有一日会明白的

    夫子转身瞧了瞧身后的那对兄弟,所有学生当中,唯独高家的这对兄弟与别不同。所有人多说过理由,就只有他们迟迟未语,不禁开口问道:

    “你们两人,又为何做官呢?”

    弟弟好动,俱胆识兼谋略,将来定是一员虎将,只见他对那些回答都不屑一顾,回答夫子的问题时,两眼放着光芒,自信满满,言道:

    “自然是为了让天下归于一统!”

    哥哥喜静,上学好问,好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方才问夫子问题的正是他。

    “唯愿……天下太平!”

    小士子轻轻的说出这句话来。

    这两个孩子都让夫子惊叹,小小年纪,这天下便脱口而出了,只是一个遵王霸之路,另一个循王道之径,性格相反,理想也截然不同,却又殊途同归。

    当真是有趣之极啊……

    “你们年纪还太小,这‘天下’在你们眼中还如此狭隘,待你们长大成人之后,若是依然初心不改,便奋力走下去,看可得否?”

    ……

    睡梦中,老师的话渐行渐远,我也不禁苏醒过来,抬眼一看,自己居然在翰林院中打起了瞌睡,稍微动手收拾了下桌上的书籍,连连打了几个哈欠。

    也不知为何会突然想到这段往事,可能是前些日子因车淮的拜访而生出了几分感慨吧。那次与他交谈很是愉快,无非是各取所需,各有所得罢了。

    我答应助他登上翰林院掌院之位,他需要做的,不过是将自己的对手元吉踢出局去,而我自然也会有所回报。

    要掌控车淮并不难,上楼抽梯,只要助他得到想要的,让他依靠着我的权势,上了这阁楼,想要再下去,那可就难了。

    立他废他,也不过是在我一念之间。

    这般想来,车淮做官是为了他自己吧,奔个锦绣前程,光耀门楣,也不算白来这世上走这一遭。

    那我做官又是为了什么呢?

    唯愿……天下太平?!

    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现在想来老师说的话还是几分道理的,那时候的我们,目光还是太过‘狭隘’了啊!

    这天下真的很广阔无边,我即便是站在北魏皇城最高的通天阁,也都只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这天下也很小,小得如同桌面上放着的那张地图,天下分合之势,跃然纸上,一目了然。

    时间确实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我们的目光变得开阔了,理想也变得越渐清晰了,所思所感所想变了,唯独,那颗初心一直未变。

    若问初心是什么?

    那便是:天下归于一统,重回太平!

    是的,这是我的初心,也是高韦的夙愿!

    文以安邦,武可定国。

    这句誓言,在当年也许只算得上是两个少年的一时热血义气,可现在那已经成为了两个人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那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了啊!

    我一定会成为掌控这个国家权柄的大丞相,而高韦会成为手握兵权的大司马,到那时候,就是我们靠自己的手改变这个国家,直至将这四分五裂的天下再度归于一统的时候!

    所以,我需要在宦海沉浮中,不断地积累从政经验,权谋设计,以期得到更高的权利;而高韦则需要有机会可以建功立业,继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得到一个将军可以得到的最高的荣耀,让这个天下在他手中再度变得完整。

    我们所求完全不同,却又殊途同归……

    我原本以为,这些应该就是我想要的了。不,应该说这一直都是我想要的才对。

    多年的蛰伏隐忍,多年的计划盘算,多年的曲意奉承,不就为了完成这最终的夙愿,不违背这颗士子的初心么?

    所以,即便是要当时要我娶公主,我也欣然同意,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已经在我所设计当中进行了么?!

    从一开始,我就一直在下一盘棋,一盘一直只有我自己一个人在下的棋。

    我天生就是一个巧妙的设局者,也许直到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我设计出来并按照我预定的轨迹运转的,仿佛所有的一切都可尽数为我所掌控。

    可我看似可以掌控住一切,却无法掌控住自己的这颗心,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她是北魏的长公主,是我注定的妻,也是我的爱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也是个傻姑娘,明明已经感觉到了我的野心和*,却还是选择在我身边陪伴我,守护我,纵容我,因为她爱上我了,比我爱她还要多一点。

    我也好爱好爱她,对她的爱也是真心实意、发自肺腑的,她带给我前所未有的感情体验,是第一次的怦然心动,是第一次的由然忘我,也是第一次的不顾一切……

    因为她,野心和*,都已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爱着她,守护着她,成为了我首要之责。

    我以为自己可以做到老师所给出的三十六字真言:

    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无愧于心,不困于情。

    可一旦换成了她,我便无法做到失之坦然,无法不困于情!

    在我短短的二十年岁月里,仿佛一个空壳一般的我,却拥有着无比强大的求知*,而这份空洞只能通过书籍和知识去填满。

    所以我很喜欢看书,学习,积累一切我能学到的知识,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学会了阴谋阳谋,学会了人情世故,也学会了察言观色,我可以清楚地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从语言,从面部表情,从行为动作,这一点几乎让我有了可以一眼看穿别人的能力。

    这也许就是常人说的天赋异禀,它确实给了我许多奇妙的感觉,却无法告诉我喜欢一个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第一次有了这个疑问,是因为柳絮,是她让我知道了,原来,即便我已经博览群书、聪明绝顶,我也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因为我就连喜欢是什么,都不知道。

    可真正教会我喜欢,给了我‘爱’这份感情的,却是她,公主,萧琬,我的妻,我的……爱人!

    是她的那份温柔似水教会了我,被一个人爱着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也是她的那份坚强勇敢,让我知道了爱一个人需要付出怎样的勇气和真心!

    这个时候,我知道了,也许我一直以为的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也许那只是天赋所给予我的使命,而我的私心则告诉了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

    是的,我现在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就是她――公主,我想见她,好想见到她,想她都想得快发疯了啊!

    整整四天,我都待在翰林院整整四天了,每天都在处理公文和整理古书典籍,我从没如同现在这般,觉得原来一直待在翰林院居然是如此枯燥烦闷的事情,我已经四天都没有回过家了啊!

    这一切都是为了所谓的成为侍讲学士考核,当然了,作为本次竞争者的元吉也同样如此境遇。只是我比他好些,因为车淮已经在开始准备给他小鞋穿了,追其缘由,也怪元吉从一开始表明态度就是奔着掌院学士那把交椅去的,这明显就没把车淮放在眼里么。

    所以无论元吉做的多好,有人总是能鸡蛋里挑出骨头来的,又加上有周温坐镇,元吉想要上位,即便有他父亲在外一力促成,多方奔走,也因难以触及翰林院内部事宜,而让结果出现很大变数。

    更何况此次侍讲学士考核,对外宣称是以公平竞争,择优而仕的名头,搞得跟科举考试一般,人都待在翰林院单独书房已经四天三夜了,不许外人探望,不许擅离职守,不许交头接耳。

    这些天来,所要求之事我都做到最好,要处理的公文也照常批阅,面试所询问之事也对答如流。

    我只想着尽快结束这折磨人的考核,期待着今晚这漫漫长夜尽快结束,然后明日可以放我回家,不然,我真的是要疯掉了啊!

    啊,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公主,公主,我好想你啊,你想我了没?

    推开了那扇窗,托着腮抬头望着天上那轮皎皎明月,兀自出神。

    “唉,要是知道这劳什子考核要受这等非人折磨,打死我,我也不要那侍讲学士了,公主公主,我好想你啊,若是现在能立刻让我瞧见你,即便是死了我也甘愿啊!”

    我颓然地趴在了窗沿边,无比哀伤地叹着气。

    “说的,可是真心话儿?!”

    “当然是真心话了!”

    来不及细想,这话茬就被我接了下去。当我回过神来,心中满是狂喜,而瞳孔中早已将那朝思暮想的白衣倩影深深映入眼帘,刻在心上。

    “哈……哈……我这一定是在做梦了啊。”

    我嘴里在笑着,可眼里却忍不住落下泪来,情到深处,果然会让人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傻事来呵!

    “傻瓜……”

    白衣倩影就这样站在了窗外,一把拉过了我的领口,毫无停歇地,吻住了我的唇!

    这个吻来的如此突然却又是如此自然,缠绵悱恻而又带着点苦涩,细腻绵长而又丝丝甜美,仿佛要将这几日对彼此的刻骨相思都许予卿知……

    抵着峨眉,稍微喘了口气,心中已是甜蜜和惊喜各占了一半了,这是她第一次主动吻我,她吻我了!

    “我即便是死也甘愿了啊!”

    情不自禁地,我开口说出这句话来,为能见到她,也为了她那深情的一吻。

    “你的命是我的,我不允,你哪都不许去!”

    她的声音依然温柔而又不可违背,是我这辈子无法逃脱的劫,也是我无比眷恋着的缘!

    “好!”

    话音刚落,隔着窗,我探出半个身子抱住了她,又继续与她拥吻在了一处,如同花雾一般,朦胧而又深远,迷恋而又难以割舍。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霞无觅处。

    今晚,注定会是个不眠之夜……
………………………………

第46章 同心结,相思扣

    花逢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

    时值八月,京都各处所植桂树花开,十里飘香。更有艳丽牡丹,争强斗艳,国色生香,独傲群芳;花开各处,各占千秋,自是引人入胜,美不胜收。

    北魏皇城之内行人商贾旅客,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商道繁花似锦,国立蒸蒸日上,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如今,北魏皇城的八月迎来了一件举国同庆的大喜事儿,满朝文武皆为此而忙碌,百姓们也都是喜上眉梢,因为很快便是千秋诞日,当朝太皇太后的六十岁大寿,这自然是一件值得举国同庆的喜事儿。

    虽然太皇太后有下过懿旨说只办家宴便可,不许铺张浪费,可皇帝陛下孝心可嘉,还是着意礼部同内务府对此事多加上心,满朝文武多有附议,就连各州镇的总管也都会亲赴京师为太皇太后贺寿。

    州镇总管为各州总管事,领该州军政大权,相当于一州军政长官。北魏共划分十三个州,州下分镇,各州都有一名州镇总管,为维护地方吏治与安宁,各州都有人数不同的军队戍守,小则一二百人,一般一千多人,多则有五千兵士,但均不得超过朝廷内限,不得越过皇城戍卫!

    十三州镇中只有三州实力强盛,有五千兵士戍守,这三周分别是相州、并州和崇州。这三周的总管也是能征善战的勇将,可以坐上这个位置不是靠自己战场上出生入死拼杀而得来的军功,便是家族累世所积累的功勋,身份和地位都贵不可言。

    像这样的军功世家,又手握兵权,占据一方州镇的总管,自是从未将朝中的那些个高官们放在眼中,即便是小皇帝,除去皇帝尊位,按照辈份还得对他们以姥爷叔伯辈相称,各个自是威风八面,不可一世。

    这样的一群军营里成长的大将,他们只推崇两件东西,一个是沙场真英雄,而第二个便是自己手中的那柄利剑。可就是这样一群功勋卓著的将领们,他们谁都不钦佩,就钦佩太皇太后!

    一听说太皇太后大寿,纷纷上表请旨上表,亲自上京为太皇太后贺寿。这可让满朝文武都心虚了好一阵,朝中议事,议来议去都没个正好的说法。

    这若是不让他们来,这群兵蛮子,若是闹起来谁都安身不了;若是让他们来,这随行几人,依仗如何,这要是每人带个一两百人来,这京师的安全,谁来负责?

    最后还是高丞相在请示过太皇太后之后,让朝廷以太皇太后老人家的名义,发了个通文给各州总管,来京城贺寿可以,只需仆从十人,多则不待。

    太皇太后亲自发话,也是让高丞相松了口气,加起来一百来号人,对京城也不至于有太大的威胁,便欣然应允,只是为策安全,还是建议太皇太后多宽容几人名额,以保各州总管这上京一路,多添几个随行护卫,也有个保障。

    太皇太后听后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言道:

    这群兵痞子,他们不去招惹别人就算不错的了,哪还有人敢去行刺他们啊!即便真有哪个胆大的毛贼,他们手中有剑,还怕个甚来!

    十人就是十人,绝不增减,便这样回了他们,他们不会有异议的!

    就这样,此事在太皇太后一语之中,便板上拍钉了。

    故而,这才八月初,京城里便热闹不凡,陆续有各路先行使者快马入京,送加急文书和通报各州总管行至何处的,应接不暇!

    这不,我这才刚出了皇城,便迎面看到一个快马送公文的使者,骑马而过,遇到接应之人,才跳下马来立足不稳差点摔将在地。

    可能是已经来回跑了好几趟的缘故吧,急忙将公文交给了接应之人,便有些虚脱一般盘腿坐在了地上大口喘着气。

    那接应之人拿过文书之后,顾不上其他,便急忙入了宫门,将手中公文尽快呈上。

    我瞧着那使者似有脱水之症,便让阿正去把水袋取来,递给了那使者。

    使者接过水袋有些受宠若惊,瞧见是一位身穿公服的大人所赠,忙起身来想要道谢,却被我制止,言道:

    “不用客气,喝口水解解渴吧!”

    使者点了点头,囫囵吞了几口水,忙抱拳谢道:

    “多谢大人!”

    我瞧着这使者礼数也算周全,不禁上前与他攀谈起来,道:

    “小事一桩,无需多礼。小哥,几年多大了,家在何处?”

    使者忙回应,道:

    “大人容禀,小人如今年纪二十又八了,家在并州,到京城来当差也快六年了,家中父母在堂,下有妻儿!”

    我不禁点了点头,言道:

    “这么说来,你还是家中的顶梁柱啊!”

    使者闻言,面如羞愧之色,言道:

    “说来惭愧,虽说在京城当差快六年了,却还是个驿站使者,多年未曾回家了,对家中甚为想念啊!”

    我好奇问道:

    “那可在京城安居?”

    “有一小房子,不大,却也有安身之所。”

    这般一说,大致情况我也一目了然了,问道:

    “家中与此处比之,如何?”

    “自是此处更甚。”

    “那何不将父母妻儿接来此处供养?前程可慢做计较,孝敬父母、与妻儿共聚天伦之机不会常有,有什么会比得上一家团聚更重要的呢?”

    使者思之再三,觉得此话言之有理,若是能与家人团聚,即便自己多辛苦几载又有何妨?

    “大人所言甚是,待忙完这阵,小人便回乡一趟将父母妻儿都接来此处供养。”

    我赞赏一般的点了点头。

    这才没多久,那接应之人出了宫门,便又来催促着这使者快快上马,去接下一个任务。

    使者抱拳行礼想将水袋奉还,我推辞不受,言道:

    “水袋你就拿去用吧,也不是甚贵重物事,就当本官送给你了!”

    那使者见我盛情难却,又加上来人促成得紧,又行了一礼,言道:

    “那小人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多谢大人!”

    说完,目送着那使者上马,互道了声珍重,那使者策马扬鞭而去,身影也越发渺小最后不见了。

    走在回府的路上,阿正忍不住将心中疑惑脱出,问道:

    “公子,既然有心助那使者,为何不赠他比水袋更值钱之物呢?”

    我不禁一笑,言道:

    “我何曾说过要助那使者了?”

    那使者虽然是个小人物,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