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公主殿下嫁到-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珏儿醒得了!”

    琬儿将珏儿放了下来,然后蹲下身子十分细心地帮珏儿整理了下衣裳。

    珏儿瞧见皇长姐还是亦如以往那般温柔,便知道皇长姐没生自己的气了,不过片刻,牵住了琬儿的手,又在一旁开心地上串下跳了。

    我瞧着此情此景,心中颇为感慨,琬儿的温柔如水,便是未满十岁孩童也不忍拂逆,足见众人对她的喜爱之情了。

    见小公主平安无恙,我也赶紧向跟前的逸仙揖了一礼,满怀感激之情,言道:

    “方才多谢逸仙兄出手相助!”

    我这句感激可是出自肺腑,一来谢他及时出手让小公主转危为安,二来若非有他及时出现,琬儿怕是得暴露身怀武艺之事了。

    一位传言中体弱多病的长公主殿下,居然是位身怀绝顶武艺之人,此话若是传将出去,只怕会对琬儿的安危十分不利!

    所以这句感谢,十分必要。

    逸仙也回了一礼,恭谦有礼的说道:

    “大驸马无需如此多礼,这是逸仙分内之事。”

    随即,两人微微点头示意,以作寒暄。

    这边话头刚落,身后便传来内侍诰喧:

    “太皇太后娘娘亲临。”

    太皇太后突然驾临,确实让我有些措手不及,而看到小皇帝也在太皇太后身侧,顿时便感觉出了,这次御花园之行绝非偶然可以比拟的了。

    我瞧了一眼身旁立着的逸仙,却见他一脸平静,泰然自若,看起来他早已知道太皇太后会驾临御花园了,也对,他这位大隐隐于朝的隐士,何以会再度出现在皇宫内苑,这本来就让人很费人思量。

    不过只要清楚了最近朝中的局势,也就不难想到太皇太后将逸仙招入宫中有何用意了。

    这般看来他这位“贪图安逸”的隐士是清闲不下去了,就准备着被逼出仕吧!

    ……

    琬儿牵着珏儿的手,来到了我身边,逸仙也恭敬立于一旁,几人一道行礼恭迎太皇太后凤驾亲临。

    “儿臣参见皇主母,给皇祖母请安!”

    “微臣拜见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万福金安!”

    之后,我与逸仙又向小皇帝行礼,齐身道:

    “微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安!”

    同太皇太后与小皇帝行过君臣之礼后,太皇太后非常慈爱地让我们赶紧起身来。

    “好孩子们,都起身吧,到院中来陪我这个老太婆说说话!”

    到了亭中,小皇帝坐于太皇太后右上手,而琬儿牵着珏儿立在了右手边,我与逸仙都是臣子,自然得立于下首了。

    瞧见了珏儿,太皇太后便招手让她到自己身边来,珏儿忙小跑了过去,扑进了皇祖母的怀里,毕竟这是最小的公主,太皇太后宠溺得紧,将她抱在了怀里,瞧着她今日没了往日那般神采,便知道定是有人惹怒了这位公主殿下了。

    捏了捏这小丫头的鼻梁,太皇太后宠溺的道了句:

    “今儿个谁惹我们小珏儿生气了?”

    珏儿瞧见了小皇帝,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毫不客气地就在皇祖母面前告起了玉状,说道:

    “就是皇帝哥哥了,他明明答应过珏儿要带珏儿去国子监的,结果他自己去了却把珏儿给忘在身后了!”

    哎哟喂,小公主殿下还真是纯真可爱得紧,心里有什么便说什么,毫不遮掩,只希望太皇太后莫要见罪才好,毕竟祖宗也却实有立规矩:女子不得入国子监。

    太皇太后一听,眉头微蹙,瞥了一眼小皇帝,问道:

    “哦,真有此事?”

    太皇太后此言,便让我们都不免为之胆寒,只道是太皇太后动怒了。

    小皇帝想到答应让小公主同去国子监这事儿确实有违祖宗规矩,忙向太皇太后请罪,道:

    “是儿臣思虑不周,违背的祖宗规矩,还请皇祖母莫要生气,儿臣知错了!”

    “君无戏言啊,琮儿是皇帝,皇帝说出来的话便是圣旨,你既然答应了你的妹妹带她去国子监,便要言出必行,否则君命便会形同儿戏,君威也便会淡然无存!”

    太皇太后凤仪威严,三言两语间,便是在教导小皇帝为君之道了。

    “儿臣紧遵皇祖母教诲!”

    小皇帝恭敬行礼之后便又坐回了位置上去了。

    我心下凛然,太皇太后今日不威而怒,在臣子面前亲自教导小皇帝,只怕是还有别的用意了。

    严厉之后,便是宽和待人了。

    太皇太后微笑着看着我与逸仙,随即先问我话,说道:

    “辰儿啊,这段时日你为朝廷办下了几件大事,可谓劳苦功高,有功便得奖赏,你同皇祖母说说,想要些什么赏赐,皇祖母给你做主了。”

    我忙躬身再拜,十分恭谦,言道:

    “儿臣身为臣子,所做所为理应都是分内之事,又怎敢要求什么赏赐呢?”

    太皇太后颇为赞赏地点了点头,言道:

    “嗯,不骄不躁,持满戒盈,好孩子,你将来的成就定然不可限量。”

    太皇太后此言,便是许给了我一片锦绣前程了,这可比任何金银珠宝的赏赐,还要珍贵的紧。

    我忙躬身再拜,言道:

    “皇祖母盛誉,儿臣愧不敢当!”

    “身为朝中重臣,又是琬儿的夫婿,你当然当得,即便是当不得,也得当着,这是你不可推卸的责任,皇祖母的意思,你可明白?”

    我有些诧异地朝琬儿那瞧了一眼,虽见她面无异色,可我心中却疑窦暗生,为何总觉得太皇太后今日所言,仿佛话中有话一般。

    我有些茫然地点头称是,言道:

    “儿臣……紧遵皇祖母慈谕,定当风发图强,不负皇祖母重托!”

    太皇太后闻言,意味深长地微叹了口气,随即看了看逸仙,不失和蔼地说道:

    “逸仙啊,你同辰儿一样,都是哀家看着长大的,所以同你们说话,便省了君臣间那套礼仪规格,也免了那寒暄客套,哀家便有话直言了,今儿个将你招进宫来,就是想对你委以重任,哀家想让你接任国子监祭酒,不知你意下如何?”

    逸仙沉默了片刻,并没有直接回应。

    太皇太后只道逸仙心里还有顾及,毕竟他沉寂了这么多年了,不理朝政,只顾埋首读书,教书育人,抚琴风雅,寄情山水。可太皇太后心里也清楚,逸仙他又何曾真正放下过……

    “你们也知道,近来北魏朝政风波不断,北齐如狼周伺,对我北魏虎视眈眈。自谋反案后,原户部尚书楼敬有负哀家厚望,御下无方,德行有失,哀家念及他多年劳苦,这才格外开恩让他致仕回乡安享往年;又因王绰才德兼备,更是掌管户部的最佳人选,故而哀家独排众议,起用他为户部尚书,为皇帝掌管户部。”

    “王绰他没有令哀家失望啊,上任后所推行整顿户籍、裁撤繁荣官署,精减冗员等举措都让得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也给了哀家出兵攻打北齐的底气。”

    “可俗话也说的好:攘外必先安内,大凡举国之战,最忌臣子之间离心离德,猜忌倾轧。哀家有意推行王绰之改革举措,却也难免会顾及不上朝中一些元老重臣们的情绪,所以才需要你们这群年轻人,来为哀家解忧,为国家出力啊!”

    太皇太后一段话语,恩威并施,让闻着无不肃然起敬!

    “之所以让你接任国子监祭酒,便是想让你从中调和门阀士族子弟与寒门子弟之间的矛盾,国子监与太学馆合并了,虽说朝臣们顾着哀家的颜面并未对此事多加阻扰,却也颇多怨言,更有甚者还有人借机提及当年旧案,这一点是哀家绝不能容许的!”

    太皇太后说道最后,不禁加重的语气,这番言语只怕不紧紧是说给逸仙听的了。

    我脸上不禁一白,向琬儿投以关切的目光,虽然她的表情淡淡的,可我知道此时的她心情应该也是格外沉重的吧!

    “说起太学馆中的寒门士子,他们也还只是一群无辜的孩子,哀家也实在不忍心让他们卷入朝中争斗之中。你既出身名门士族,如今又是太学馆的博士,由你继任国子监祭酒,想来对协调士族子弟与寒门士子的矛盾便可以做到不偏不倚,处事公正了。”

    “逸仙啊,哀家的良苦用心,你不会不明白吧?”

    ……
………………………………

第142章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太皇太后的一段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我听了都感觉没有拒绝的余地了,更何况逸仙之所以会应诏而来,想来是早已做好接任国子监祭酒的准备的。

    正如同太皇太后所言的那般,虽然国子监与太学馆合并了,可这并不代表士族子弟会愿意同寒门子弟和睦相处,那群士族子弟的德行,我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的了。

    话已经说道这个份上了,逸仙也没有拒绝的权利了,忙躬身行礼表示臣服,道:

    “逸仙听凭太皇太后差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嗯。”

    听到逸仙答应出仕了,太皇太后脸上的笑容才真正明朗了。然后颇为欣慰地瞧了瞧身边的长公主,十分宽慰的说道:

    “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可以劝得这早已一心归隐山林不问俗事的逸仙再度出山,这世上除了长公主殿下,恐怕再无他人了。

    琬儿只是微微一笑,淡然不语。

    而我的目光微微一沉,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了……

    “原本招你们来,是想闲话家常的,却没想到说着说着,就谈到国事上去了。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原本家事便是家事,可在皇家,这家事亦是国事,怎么分都分不开,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太皇太后将小珏儿放了下来,交给了身边伺候的姑姑们照看着。

    我和逸仙都赶紧连忙点头称是。

    “既然已经谈论到了北齐之事,那我也想听听你们对此事的意见了。”

    太皇太后言毕,目光矍铄,精神也为之一振,她很想知道眼前的这两位功成名就的文人才子,对如今的朝中的时局会有怎样的看法了,这着实是一次难得一见的机遇啊!

    我与逸仙相互对视了一眼,心中都有些凛然,只觉得太皇太后此言,倒有些像是让我与逸仙以如今朝中争论不休之事各自提出自己的意见,亦好在此地分个高低胜负了。

    我沉默不语,而逸仙却依然笑容不改,泰然自若,他先向前一步揖了一礼,向太皇太后言道:

    “请太皇太后恕罪,逸仙疏于朝政太久,对朝中诸事多有不明,故而无法确切回答太皇太后所问,微臣惶恐!”

    “嗯,你不是答不出来,而是不想与人相争,都这么多年来,逸仙依然还是那个逸仙啊!”

    太皇太后感慨着说出这句,随即将目光投向了我,言道:

    “辰儿,你来说说看。”

    我忙躬身再拜,言道:

    “皇祖母容禀,今日朝中所议之事皇祖母已与两位臣相和几位州镇总管们议过了,若是儿臣再多加置喙,只怕会惹人非议!”

    我现在只不过是御史罢了,可以参议朝政却不能干预朝政,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太皇太后沉默了片刻,她当然能理解我所言之事,也知道此事的后果,不过这些都不是太皇太后所顾虑的,她需要听到对此事不同的意见和处置方式,更重要的是她想要看看自己为琬儿钦点的这位驸马,究竟是否真的名副其实是位胆识与谋略兼具的不可多得的人才。

    “无碍,这是家事,询问你的人是你的皇祖母,不过是说说各自见解而已,与朝政无甚干系。”

    太皇太后果然是女中英豪,话语间气度非凡,十分值得人尊敬。

    我瞧了瞧琬儿,琬儿微微颔首以示,那就是说可以说了。

    既然得了琬儿的首肯,那我自然是没必要再缄口不言了。

    “既然如此,那儿臣便说说自己的这点浅薄之见吧。”

    “皇祖母,如今朝臣争议之事便是在对待北齐的问题上,是以逸待劳、后发制人还是主动出击、先发制人,可儿臣以为,北魏与北齐之战在所难免,既然如此,无论是先发制人,还是后发制人都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哦,说下去!”

    太皇太后终于听到了不一样的言论,不禁兴趣盎然,期待万分了。

    “这最主要的问题,应该是统兵之将!”

    一言既出,太皇太后毫不掩饰赞赏的神色,脸上的笑容更甚了。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而可以同时统御几十万兵马的将领则更是凤毛麟角,请恕罪儿臣斗胆,敢问皇祖母,若是此次出征,您会钦点何人为三军统帅坐镇中军?”

    太皇太后微微诧异,真没想到,自己钦点的驸马看事竟如此犀利,他早已看穿了自己有东征之心了么?

    “若是有出征之意,相州总管独孤輳乃沙场老将,经验老道更是统兵有方,让他做三军主帅,实至名归!”

    太皇太后虽提出了独孤輳,可我知道太皇太后绝不会用他为帅,之所以这般说辞,不过是故作试探罢了,可想而知,今日在后殿与几位臣子们商议之事,独孤輳一定是力主出战,并毛遂自荐为三军元帅了!

    我摇了摇头,直言道:

    “都顾老将军确实是骁勇善战,可他不能为三军统帅,因他乃州镇总管!”

    州镇总管本就拥兵自重,若是再让他们独掌了东征大军,那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我都已经如此直言不讳了,便是希望太皇太后莫要再拐弯抹角,顾左右而言他了。

    太皇太后见我勇气可嘉,又加上又这份见识和胆魄,也觉得再试探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了,索性直言了,道:

    “至于让谁成为三军统帅还需议定,不过此战若成,我北魏出兵便得兵分三路,北南两路分别拦截北齐的北方军事重镇柔玄镇之驻军,而南为中军开路,扫平金邑南面都城,而中军则直扑金邑,若是可以便在金邑拿下北齐的那位少年天子,便可毕其功于一役,若是侥幸他一路逃回了上都,那北南两路都还有机会出手予以拦截,若是拦不住,那此次东征也就算功亏一篑了!”

    太皇太后所言,竞得兵家之精髓,兵分三路虽说分散兵力,却也是最为稳托的战法,只不过,对领军南北的这两路元帅来说,会是十分艰难的一战,而中军直扑金邑,也更需要勇猛无畏的将领冲锋陷阵,三路大军相互配合,才有可能取得这场大战的胜利。

    先说说南北两路难在何处,北边的军事重镇柔玄镇,便如同北魏的怀朔军镇一般,都是戍守边疆,抵抗突厥南下的重要兵镇,里边的将士骁勇无比这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北齐的北疆有两座这样的军事重镇,一个是柔玄镇,而另一个则是御夷镇,柔玄靠近金邑,而御夷则靠近上都(北齐京都)。

    若是金邑有变,最近的柔玄便会分兵救援,故而北路军最主要的目的便是拦截疑惑摧毁这股来自柔玄的救援力量。

    而北齐南线所分布的重要城镇中,八层以上都是出自北齐靠山王宇文懿麾下,也就是说名动天下的飞云铁骑,负责起了南面以及大部分与北魏交壤之领土的防御工作。也就是说北魏的南路军想要为中军铺平道路,便得直面飞云铁骑的威胁!

    故而,南北两军能否抵挡住柔玄援军与飞云铁骑便显得十分重要了,而中军能否快速攻克金邑,这对战争的胜利也有决定性的作用!

    说到底,这就是一场统帅与统帅之间的对决,决定胜负的关键从来不是人数,而是统兵大将最坚实的军事素养!

    所以,如何选择三路大军的分路元帅十分重要,而统御三军坐镇中军的大元帅人选也就更加重要了!

    因为这位大元帅,不仅要有统御几十万士兵作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压得住手下那三路元帅之人!

    ……

    太皇太后说到此处,顿了顿,随即继续言道:

    “所以,此战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尽快选出那南北中三路的元帅人选,辰儿,依你之见,你觉得朝中何人适合做这三路元帅之人选?”

    我沉吟了片刻后,随即言道:

    “儿臣以为,既然州镇总管不能出任大元帅一职,倒可以让他们出任南路元帅对抗北齐的飞云铁骑,州镇总管与飞云铁骑对战多年,各有胜负,相信以他们只能,足以应对!”

    太皇太后默然一般地点了点头,随即继续问道:

    “那中路呢?”

    我先顿了顿,还是将这个人选说了出来,道:

    “高韦可担此重任!”

    太皇太后闻言,嘴角不觉上扬,笑容也十分奇特,反问道:

    “高韦,可是你的弟弟啊!”

    我忙抱拳作揖,言道:

    “皇主母您问的是何人可以担此重任,儿臣只是据实以告罢了,更何况,举贤不避亲,高韦他是否由此才能,皇祖母心中自有定论!”

    一言两语间,太皇太后心中的疑虑顿消,对眼前这位大驸马似乎又有了不一样的认知了。

    “那你觉得北路该用谁为好呢?”

    太皇太后这句话却让我陷入了死寂一般的沉默之中了,这北路的人选,恰好就是我一直在苦苦找寻的大将,只可惜……

    见我沉默不语,太皇太后爽朗地笑了几声,说道:

    “这北路的元帅哀家心中倒有个合适的人选了……”

    闻言,我不禁向太皇太后投以好奇的目光。

    “哀家似乎也可以决定这三军大元帅该用何人了啊,怀朔镇燕云龙骑卫统帅朔王萧澹,有这位老将军坐镇三军,相信军中无人胆敢反对!”

    闻言,我脸上倏然间煞白,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最不愿意去想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

    不,不可以,不可以的,我绝对无法接受这种事情发生!

    “太皇太后,燕云龙骑卫一直戍守边疆,抵御突厥,功劳显著,若是冒然动用燕云龙骑卫的话,只怕届时突厥人会借机南下……”

    “欸,哀家早已探听清楚,突厥各部如今已是自顾不暇,只怕暂时是没有心思南下了。所以,哀家的意思是,让燕云龙骑卫的少帅萧珝,成为这北路大军的元帅!”

    当终于听到了“萧珝”这个名字从太皇太后口中说出,我只觉得整个人犹如晴天霹雳一般,踉跄地退后几步,下一刻就要当场晕死过去了……

    原来是这样,太皇太后所言的“当不起也得当得起”的含义是什么了……

    而琬儿呢,琬儿突然对我施以分房而睡的惩戒,原来,竟是为了今日这个决议而做的无可奈何的准备,是么?

    琬儿啊,她将要离开我,出征北齐了!

    看着琬儿那坚毅却又透露出的几分忧虑的神情注视着我,我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啊!

    谁可以来告诉我,我该怎么办?我又能怎么办啊?

    ……
………………………………

第143章 深深爱着的人

    回公主府的马车里,一路上都很平静。

    车里边这种沉闷的感觉,不知为何,让紫玉想起了第一次驸马和公主同车回府时候的情形,只是上次如同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可这次倒感觉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啊!

    瞧着对面而坐却又互不相看的公主和驸马,紫玉心中泛起一丝不好的预感来。

    还是赶紧到车外跟阿正一块驾马车更安全些。

    打定主意,紫玉立马恭敬说了句,道:

    “奴婢还是先到车外侯着吧!”

    话一说完,紫玉便一溜烟出了车外,留公主和驸马两人在车内独处……

    驾着马车的阿正见紫玉从车内出来,有些好奇的问道:

    “紫玉姐,外头尘土大,怎么不在车内待着?”

    紫玉瞧着一览无余地蓝天,无奈的叹了口气,随口道了句: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要变天了啊……”

    阿正闻言,仔细瞧了瞧天气,觉得今日气候甚好,又怎会下雨呢?

    不过紫玉姐说会下雨就应该会下雨了!

    “紫玉姐,既然快要下雨了,那你还是赶紧回车内,阿正快马加鞭,咱们尽快回府去!”

    紫玉无言,都快哭笑不得了,只能是摇了摇头叹了句,道:

    “真是个傻小子!”

    听到紫玉姐这般说自己,阿正又开始努力思索着自己是不是又做了什么错事,惹紫玉姐生气了。

    ……

    “停车!”

    车内,驸马爷的声音陡然传来了出来,似有怒意。

    紫玉和阿正都吓了一跳,阿正更是立马停下了马车,主动跳下了马车将落凳放了下来。

    也不知公子爷同公主殿下说了些什么,只听到公子爷余怒未消,道了句:

    “有些事儿可以理解,但是却无法接受……”

    随即便看到公子爷拨开了帘子,手中拳头是握的死死的,径直从马车上跳了下来,然后头也不回地往别的方向去了。

    阿正从未见过自家公子爷如此生气过,更何况公子爷自打与公主殿下成婚之后,夫妻恩爱日笃,两情缱绻,公主府上下谁人不知,他也从未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