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王养成记-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天他们剩下的目标就是赶到幻炎国的都城幻凤城,从那坐船会北夷,相对来说快些,也舒适些。从幻炎国边境到幻凤城大概还有半个多月的路程,林天是从去年秋末出发的,一去一回再加上在当昌城呆的日子,到现在已经差不多过去了五个月了。林天算了算,等他们从沮水坐船北上的时候,航道应该也恢复了。
林天他们眼看着就要到达目的地了,眼下是情况一片大好,可有那么一群人就不太好了。司徒府和司空府派出追寻林天的人,在腾国境内又晃悠半个多月,没有收获,最后无功而返。面临他们的没有一个好结果,无论是司徒还司空,对于这些无功而返的下属都没有留手。
司徒上官少文是下手最重的,派去追杀林天回来的人没有留下一个活口,反而司空瑞东还留了些情谊。瑞东只处决了领队,其余人皆充军流放了。
上官少文和瑞东对此大感恼火,林天的逃脱也意味着那些武器的制造之法会是个迷,他们还怎么去跟淳于帝交代。即便瑞东是第一负责人,他上官少文八成也逃脱不了连带之责,谁让瑞东是他上官少文推荐的呢?你识人不明,用人不当这个责任淳于帝肯定不会背,这个锅只有推荐的人来背。
这几天,瑞东频频出入司徒府,多次与上官少文商议接下来怎么做。一时间,二人都想不出好点子,他们只盼望淳于帝迟些想起这件事,或者说忘记这件事。离淳于帝规定的期限已经过去,而这段时间淳于帝一直在外地视察各军,所以二人还能安然的在此碰头商议,等淳于帝一回都城,恐怕就是二人的末日了。
………………………………
第117章 归巢
时隔数月,林天终于又踏上了夷地。此番行程,对林天而言不免是一场心路的磨砺。林天欲让夷地出世,首先就是先让自己出世,他这一次出世之旅,一路耳闻目睹,对南方诸国的形势大有了解。
在林天心中,夷地要南出,首先面临的就是南面几个君国的阻拦,要融入大势,就得先解决这些拦路虎。用武力是不明智的,其一夷地弱小,武力值远比不上南方诸国;其二,南方诸国抱团厉害,攻其一必遭其盟约国攻伐。
这些国家缔结盟约本是为防范大国攻伐而自保的,林天早已了解这一点,比如说幻炎国,作为第三阶国家,所以就会与其余的第三阶国家缔结盟约,另外也会与第二阶国家保持紧密的联系。
南方诸国已经被林天划分成为三阶,第一阶自然是两大帝国,不过现在龙澜帝国势微,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它如今只是新主年幼,没有理清国内,所以林天依旧把他划到第一阶;第二阶为三大王国,分别为腾国、大骆国、鄅国,这三国势力比较厚实,老牌国家了,能存在于两帝国之旁,而没有被吞噬,可见实力还是雄厚的;最后就是剩下的五个君国了,五国五君,实为一国不如说一族之国,这些国家皆由大的世族建立而传承下来,实力还是有的,不然也不会保存到现在,但是他们跟前面的帝国和王国是比不得的,所以林天将他们划分在第三阶。
就拿腾国来说,他与幻炎国毗邻,幻炎国就会紧紧抱住这条大腿,毕竟腾国的武力值在诸国中是数一数二的。可惜这些年来腾国国内过分注重军队,常常有扩招之事,却从不见裁军之举。而且国内也很注重从军,从军成为底层老百姓最大的一条上位道路。
而这种畸形的发展模式也令其国内经济开始衰落,庞大的军队正在一步一步拖垮腾国的经济。可能现在还不明显,但是腾国已经埋下了祸患,已经开始从根子开始腐蚀了,总有一天这颗参天大树会承受不起风雨,轰然倒下。
林天一回丰临城总坛,事情不可谓不多,大大小小的事情铺天盖地而来。就光听临长老会的汇报,就听了三天三夜,这三天三夜里所有人每天都是眯那么一会后天就亮了,接着又开始汇报。
这几日以来,林天哪还有功夫招待蓝子安他们,林天全权交给乌瑶了。话说林天身在天启教总坛,而驼峰非教会成员是不得擅自出入的。故而乌瑶将大家安排在丰临城中,在城中置办了一处宅院,虽比不上当昌城的那处,但在这也算不错了。
当得知林天在这里的地位之后,众人皆大吃一惊,包括来的老爷子,他以前只听说林天在这边好像算得上是一部之首,可没想到却是一地之首。这些当然都是鬼面告诉老爷子的,鬼面离开夷地时,林天确实还只是天盟的首领,而如今不同,林天是天启教的教主,是北夷名义上的最高首领。
虽说只是名义上的,但这是林天最开始的怀柔政策,让各部最快的融合在一起,但他们又有各自的权利,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遵守天启教的政令。
当然由于林天出自天盟的原因,所以天盟是自始至终都坚决支持林天的,而乌老头与林天打过不少交道,再说又有乌瑶这层关系在,所以乌恒也是非常支持林天的。再说索托,看见北夷三大势力已归其二,他自然不会甘愿落后,即便不是百分百支持林天,可明面上也不敢怎样。
而阿闼婆部虽然加入了天启教的治下,可更像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合作伙伴的关系,这关系能维系多久在于天启教能强大多久。所以说,林天现如今名义上是最高首领,事实上他就是最高的主事人,因为有人听他的号令。说到底还是实力决定一切,林天身后拥有最有力的支持和拥护者,因为他们的利益早就和林天绑在一起了。
当然也不能说林天没有人格魅力,他的威望也征服了不少人,如巴图鲁、方昊这些人是没有任何利益纠葛的。
在这三天里,林天听闻了夷地的新发展、新进步以及一些不太好的消息。好消息是夷地境内一切正常,没有起什么乱子,一切都稳步的朝前走,另一个好消息是在沮河对岸西夷那边发现了铜矿。这个消息令林天感到新奇,林天不知道为什么最普遍、最易发寻的铜矿在东夷这边就没有找到,之后在西夷的戈壁上发现了一处,其储存听说还挺大的。
对于这个消息,林天还挺高兴的,这样一来他心中的货币系统终于是可以建立起来了。铜密度低,较软,更容易铸形,而且铜还更耐磨,对于铸造货币是非常好的选择。
林天要让夷地出世,首先就要先与外面接轨,物物交换或者拿着铁钱交换的方式已经不合适了,夷地急需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货币体系。事实上,外界诸国的货币体系不尽相同,但是贵金属却是属于硬通货,所以林天出去拿着的金币、银币走到哪都会有人收。因为他们总能有兑换出去的办法,你如果拿着铜币,那就不太好说了。
虽然各国之间为了各国的商业发展,没有限制他国货币的流入,但是拿着他国的货币好不好使,终究是个问题。
在夷地,林天的打算是用铜银金三种金属打造货币,建立货币体系,其中铜货币要占大头,因为夷地金银矿产缺乏,支撑不住庞大的货币体系。这个提案已经被林天提上了长老会议事团,长老团们也赞同林天的做法,确实夷地也需要有自己的货币体系,对于细节自然由他们完善了,林天只负责提案就甩膀子了。
在乌瑶置办的院子里,没有其他外人,只是请了2个厨子,方便照顾他们的饮食习惯。小圆和小修远一起作伴了,在老爷子手下学艺,生活上曼妮照顾的也周到。曼妮这丫头一定是听出了什么,毕竟她也有十四岁了,在夷地算是成年了,她从小独立的早,懂事的也早。林天他们的话,她也能听明白几分,所以揽下照顾小圆的活,果然这样一来让林天的心情好了许多。
曼妮自知自家少爷(也就是林天,在夷地林天这么吩咐的)对小圆身怀愧疚,所以对于小圆是真的和小修远一样,当做自己的亲弟弟,甚至有过之而不及。来到夷地后曼妮知道了林天的身份地位,高兴的同时也为自己感到伤心,她感觉自己帮不上林天什么,也只能把林天的后顾之忧解决掉了,这就是好好照顾小圆。
老头子知道林天的身份地位后,还好没什么太大的波澜,他反正是来养老的,和几个孩子呆在一块,渡过余生就很满足了。反而是蓝子安和陆芊芊的反应比较大,蓝子安是心中反应大,而陆芊芊确实表妹反应大,林天能有此地位她感觉都不真实,都不相信林天有何德何能,小小年纪都管治一方。
蓝子安是震撼的同时,也表示安慰,安慰的是自己,果然林天是师父口中的贵人,以前林天没说,林天在他眼中就是个脑子好使,为人正直,值得生死相交的朋友。如今不太一样了,林天小小年纪有如此一番功绩,那就是位雄主之尊啊!
在这和诸国林立的世界,靠得就是实力说话。管理百人可为长,千人可为将,万人可为帅,而万万人岂不是这片大地的主宰者吗?林天小小年纪却可御数十万人之地,已有主宰之像。现在蓝子安心中是这么看待林天的,而且从夷地一路走来,百姓无不赞颂天启教,可想而知林天的治理能力也是非常出众的。
北夷的百姓在蓝子安看来,他们所过的生活甚至要比诸国的百姓好得多,这里没有苛杂的税赋,没有强权压迫。虽然生活水准还处于温饱时代,可底层的民众不就是求的是这一点吗?在这一点上,蓝子安认为林天做的很好,特别是分种分成制,蓝子安有所耳闻,这个制度就是林天制定的,这大大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
近几年,在夷地很少听说饿死人的事了,这不得不归结与林天制定的分种分成制,让民众从根本上自食其力,大大激发了民众的生产热情,让自个都能吃饱。反而是南边诸国的底层民众是食不饱穿不暖,灾荒之年,饿殍遍野。
不得不说夷地是个世外桃源之地,没有什么大的天灾,唯一的天灾恐怕就是长季节的雪季。不过现在夷地的人不怕了,以为民众的食物来源于动物,看天吃饭,这年捕获、宰割的动物多,就能过个好冬,不然就是饿死冻死的份。如今夷地普遍推行分种分成制,民众每年虽然只种一季作物,交过税粮,渡过冬天往往还有结余,这样一来大家的日子都开始好过了。
总的来说除了林天上位后,制定的政策好,也还有自然因素的存在,夷地属于地广人稀,有平原也有山地,所以民众们开垦的地就多了,不至于说人多地少的困境。
纵观古今而言,食物都是遏制人口数量的最大因素,如今粮丰货足,夷地属于人口的上升期,其上升速度,远超过以往。
而人口又是冷兵器时代国势的体现之一,所以夷地可以说也正在快步上升,眼看夷地形势一片大好,林天也是感到欣慰。
………………………………
第118章 三国联军
远在西南的当昌城皇宫中,正面临一场生死考验。在一座辉煌的宫殿之中,淳于帝稳坐大殿上方的宝座之上俯视下方跪拜的二人。
这二人便是当朝司徒上官少文和司空瑞东,淳于帝一回朝就查问了那批刺客武器的来源。瑞东作为第一责任人最先被召入宫,而上官少文紧随其后被召入宫。
瑞东他们虽没有抓获林天,但在那批武器的问题上也不是一无所获。瑞东才刚刚上位,做事无不谨慎细致,他在得到淳于帝的命令后,就派出了人员前往极北之地收集北夷的信息。
在没有抓到林天之后,如今这是他唯一能给淳于帝的交代,寄此保住自己的性命。虽然在刺探消息方面司徒府更擅长,但是北夷的消息在幻炎国也多有耳闻。夷地早与幻炎国有了商贸往来,因此在幻炎国北边也能得到不少北夷的消息。
北夷没有贩卖过他们自产的装备,但是一些铁制的器具有不少,什么小刀小匕首的更不用说了。量虽然不多,但是出自北夷的铁制品质量向来是上等的。通过探子,瑞东也得到来自北夷的匕首,通过验证其质量与上次的收缴的刺客武器如出一辙。
验证了武器确实来自北夷的消息,瑞东也凭此暂保自己的性命和头上的官帽。早在淳于帝回来的前几天,瑞东与上官少文便商议了对策。
“你们让朕借道从虢国出兵,粮草兵马从何而来?跋涉千里,何人领兵?”
坐在宝座上的淳于帝毫无波澜的样子,瑞东和上官少文似乎早有准备,作为臣子,他们不仅要提出方案,更要负责实施方案的方方面面。
两人为今之计,正是要借用苍汉帝国的霸主威势,威慑大骆国和虢国,不仅要从他们国内借道,更要要求他们一起出兵出粮草。
大骆国身居内陆,位于西陲之地,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多年来一直亲附苍汉帝国,年年上贡。虽无附属国之名,却有附属国之实。大骆国起源于骆氏,可以说是一姓之国。虽然大骆国是王国之列,可身居内陆,远居西陲,注定兴旺繁荣不了。
曾经的大骆国之王不是没有努力过,但是在苍汉帝国强势崛起之后,之后百年基本沦为附庸。大骆国上面有苍汉帝国压着,侧面有武力强劲的腾国,基本上他就被围困了,往外发展不了。
特别是苍汉吞并西南诸多国家成为帝国之后,大骆国更是小心翼翼,生怕苍汉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最后不得已讨好苍汉,年年上贡,只为保住骆氏的一片基业。
索性经历残酷的兼并战争之后,苍汉帝国有龙澜帝国制约,2大帝国毗邻,相互制约,之后在两大帝国的牵头下,达成了不在进行兼并战争的公约。这次的公约虽没有实际的书面文字,口头约定也具有很强的效应性。在这之后例如第三阶的君主国更是以书面形势缔结了盟约,弱弱联合以抗强,强者之间互有顾忌,才成就了百年来的和平。
从此大骆国算是在兼并战争中苟活了下来,但是这个大个猛虎就睡在自己身边,如何能让大骆国安心安睡,由此之后的大骆国代代王上皆会向苍汉帝国进贡,以表善意。
瑞东和上官少文计划从虢国出兵,远行北征北夷。欲联合大骆国和虢国共同出兵,如此一来苍汉不必付出过大的代价。他们心中的计划是准备出动一只五万人的骑兵部队,进行北征。五万人的骑兵苍汉帝国拿出来很轻松,但是若出动五万人的骑兵部队,不仅会引起大骆国和虢国的忌惮,也会加大苍汉的负担。特别是远行军,供应粮草会造成极大的消耗。
五万人的骑兵部队足以让大骆国和虢国忌惮了,若借道了,反而占了,他们能找谁说理去。淳于帝的霸道众人皆知,这个世道谁拳头大谁就有理,任你口诛笔伐也伤不到淳于帝分毫。
淳于帝同意了瑞东和上官少文的计划,拟旨两道分别发往大骆国和虢国。这里淳于帝就是以旨意的形势发往大骆国和虢国的,而不是以国书的形势,没有派往使节团,只是用信使送的。淳于帝就是如此霸道,恐怕在他眼中大骆国和虢国已经是自己身下之臣。
当大骆国收到淳于帝的信件时,骆灵王是敢怒而不敢言,直道信使退去。骆灵王的儿子,也是当朝的太子骆凌大发怒火,“父王,他这是把咱当成他臣子了吗?呼之则来挥之则去,好歹咱大骆国也是王国,他就如此。。。。。。”
“闭嘴,你是想让我们骆氏基业毁于一旦吗?”
骆灵王一声大吼,吓的骆凌不敢言语。在他心中在就对他父王骆灵王的行为多有不满,骆灵王对苍汉帝国一再退让、避让,可换来的结果是对方的一再得寸进尺。以往苍汉帝国对大骆国在面子上还做的过去,两国相交,皆以国书的形式往来。可如今怎样?发一封书信,当诏令下发一样,且不论诏令中说的什么,光是这种形式就让他感到深深的不满。
骆灵王屏退了太子,拿着淳于帝发来的诏令看了一遍又一遍,之中的内容让骆灵王更是气愤,双眼欲喷火,不知砸坏了屋内多少物件,火气才渐渐平息下来。事实上骆灵王的性子很温和,像今日这般大发雷霆是极少的。
然而为了祖宗基业,他对于苍汉帝国一向是退让的,其实骆灵王也清楚自己为什么能登上王位。他本是后几位王子,若不是他父王看他性子温和,能守业,恐怕这个王位也轮不到他。大骆国要存活下去,骆氏祖宗基业要传承下去,如今就是需要能守业的人,要能够处理好与苍汉帝国的关系。
这个阶段保存自己才是最主要的,若是换个激进的人上位,与苍汉帝国搞得不愉快了,恐怕骆氏就难以存在了。这是实话,苍汉帝国若真要收拾骆氏,可以说不用费什么功夫。大骆国是个穷国,只需苍汉帝国对大骆国周边施压,不允许与大骆国交易,恐怕凭借大骆国国内的生产难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想到此处,骆灵王心中也有了最终的答案,并且对自己的骆凌也有了新的安排。他将安排骆凌出任此次的主将,这是骆灵王对他的一个考验,考验他是否能承担大骆国的大任,是否能接自己的班,保住骆氏的祖宗基业。
话说大骆国凭什么立国,就是大骆国的位置,有一片优渥的草场,适合养马,而且是上等好马。于是大骆国的骑兵算得上是各国之中顶尖的存在,只可惜受大骆国发展的的限制,大骆国无法养庞大的军队,他自然就没什么资本去和别人争雄了。
这一幕同样也出现在了虢国的王宫之中,只可惜虢国的资本还比不上大骆国,虢国的君主他又能如何。虽然虢国与苍汉帝国之间隔着大骆国,不能直接威胁虢国,可大骆国是早就投靠苍汉了的。苍汉帝国若要从大骆国借道出兵也不是什么难事,虢国也自然不敢忤逆淳于帝的意思。
这次的共同出兵要求,是总出兵五万,三家出兵分别是苍汉帝国两万,大骆国两万,虢国一万,三支军队各派一名主将领兵,最后由苍汉帝国的主将统帅,这一点都还能说的过去。更让两国君王无法忍受的是,要各自承担自己的粮草兵械,这就让他们不能接受了。
苍汉帝国作为发起国,却不承担粮草,大骆国和虢国本来就穷,还要搞这么一场战事,开销就更大了,这样一来国内就更惨了。
唯一能让两国安慰的是苍汉帝国承诺的条件,同意占领北夷之后,所获得的的土地交由虢国,说实话这片土地离本土太远,三国都没有什么兴趣。之后所获取的北夷奴隶,由三家瓜分,这一点三国还是很感兴趣的。苍汉帝国分五成,大骆国分四成,而虢国得了土地只分一成。
虢国是大感委屈,可他喊委屈,又有谁为他升屈去。人家比你强,所以人家就凭本事比你获取更多的利益。
一个月后,一支全副武装的骑兵从当昌城出发,朝大骆国进发,先是进入大骆国境内,与大骆国的兵马汇合,之后又进入虢国境内与虢国兵马汇合一处,至此五万北征军组成。
苍汉帝国联合大骆国和虢国出兵的消息,没有瞒住天下人,也不可能瞒住,这么大的动静,如何瞒的住?
一开始世人皆战战兢兢,唯恐担心又一次兼并战争的到来,又一次天下大战的时代到来。天下之人中自然也有正义之士,声讨三国出兵,欲挑起祸端。之后三国以苍汉帝国为主发表了声明,此次三国联军是往北进行北征,在声明中宣布了北夷的各种罪行,反正什么坏话都说尽了。
事实上不是这个声明天下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北夷的存在,见三国联军是去征服北夷蛮人,大家也就冷静了下来,在他们心中北夷那种蛮荒之地被他们征服,是北夷的荣幸,他们将带去先进的文化,带领他们繁荣进化。
………………………………
第119章 推行新货币
在天下人谈论这件大事之时,远在北方的林天还未收到消息。夷地还未意识到一场浩劫将至,四部经过一段时间的洗礼和磨合,各部民众基本上已经淡忘了强烈的氏族观念。
氏族观念不是没有,只是相比以前而言没有那么强烈。各族之间不会再排斥接触、交流,各族之间多了走动,也多了些人气。
即便是阿闼婆部远在西夷之地,也是常常与东夷往来走动,在扎鲁忽赤的带领下,阿闼婆部主动与东夷各部交流,在林天离去的这段时间里,阿闼婆部与其他部族拉近了不少关系。
林天回来之后的日子里基本禁足在天启教总坛之中,大大家家的事都需要林天过一过眼,即便是已经批示过实行了的事,都需林天知晓,在他这备案。长老会作为决策机构,是打算坚决对林天负责到底了。
在这段时间之中,林天仅有一次下山去丰临城见了其他人一面,与众人吃了顿饭,联络下感情后就又上驼峰了。林天把招待蓝子安他们交给了乌瑶,有乌瑶这个地主在,林天也不怕招待不周。乌瑶的以前的担子,她也没想回去接,反正有人接那就让他们做好了。现在的乌瑶与之前想必,她的事业心下降了许多,她似乎更喜欢现在的生活。
以前为了乌恒,她满身心扑在乌恒的各种事上面,少有自己的时间享受自己的生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