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女副将-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话归这样说,但韩安国内心终究是不服气的,为官一任,到老了图的就是颐养天年,加之为刘彻办了这么多的事,得罪了这么多的人。

    心中的委屈他真的是憋了很久,这个结局甚至比前丞相薛泽还要惨。

    “韩太守也不要过于悲观,其实匈奴人没那么可怕,只要全郡上下一条心,总能将胡人拒之长城之外。”若瑶也只能这样鼓励。

    韩安国听后淡淡一笑:“姑娘,你可知边郡的凶险?”

    据韩安国讲述,边郡的形势远比长安那些人想象的要更严峻,由于朝廷和亲纳贡几十年,匈奴人利用开放边市的时机在各边郡安插了大量的内鬼。

    而在边郡从事贩卖人口、出卖情报的人比比皆是,渔阳郡二十一个粮仓几乎有一半的粮仓都是被匈奴人精准抢夺,没有人透露情报是不可能的。

    更要命的是,汉朝曾经对匈奴开放边市,可匈奴不允许汉人踏出关外半步,这么多年下来,汉在对匈军事斗争情报准备这块完全是空白。

    只知道对面是什么什么王,大概有多少兵,其余一概不知。

    听到这里,若瑶想起了熏香楼,感叹,要是汉在匈奴也有一个这样楼就好了。

    “来,辛苦了,现状兵荒马乱,条件也只能这样了。”

    韩安国与若瑶交流了很久,诉完心中的不悦,心情自然相对较好,而后邀请若瑶共进午餐,而午餐也很寒酸,两个菜,这完全无法与汝南郡相比。

    不得不说韩安国的命运是悲惨的,刘彻这有点像卸磨杀驴。

    饭还没有开吃,渔阳守将张瑜就回来了,他看上去不是很平静:“大人,李广也派不出兵来,东线战事吃紧,李敢也到了。”

    “东线?”若瑶记起来了,右北平的东面就是鲜卑,也是胡人之一,看来李广这次也够呛,大汉朝周边果然是才狼虎豹什么都有。

    渔阳和右北平虽然在两位太守的提倡下形成了防御共同体,可终究说到底还是兵力不够,李广更不可能放弃右北平来为韩安国守渔阳。

    韩安国静静的放下手里的筷子,用手将掉落在饭桌上的米一粒粒丢进饭碗里。


………………………………

第131章 吃掉渔阳

    溧阳关外,

    天气逐渐寒冷,一阵阵的冷风将帐篷条蓄吹得哗哗直响。

    匈奴人开始穿上了厚厚的衣服。

    而在帐篷中,有小孩儿的牧人已经开始生火取暖。

    伊稚斜在帐篷内来回走动,他显得十分焦虑不安。

    去年这个时候,卫青突袭龙城,军臣单于问罪,剥夺了他大片领土和草原。

    而今年,由于物资被大幅度缩减,而自己领地对面的上谷郡也被右贤王盯着,加之领地又出现自然灾害,再搞不到过冬物资,恐怕今年这个冬天就很难过了。

    伊稚斜总感觉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自己现在就像一个流浪的野猫,既要考虑生存问题,又怕被别的王知道自己现在的真实实力。

    “转告我们在龙城的人,一定要把军臣这个老家伙盯紧了,一旦断气,我们就立马挥师北上,必须要抢在他们护送太子于单前往狼居胥山时拿下。”伊稚斜说道。

    “是。”图伦王信心满满,毕竟为此已经准备了近十年。

    伊稚斜除了对自己的处境不爽外,还对军臣单于的执政理念完全不赞同,他的治国理念就是武力恢复大匈奴帝国曾经的辉煌。

    而这个匈奴的辉煌时期,就是冒顿时期,冒顿单于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是匈奴族中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军事统帅。

    这个时期的匈奴强大无比,脚踏汉朝,拳打西域,西征罗马,东干鲜卑,地盘广阔无比,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达辽河、西逾葱岭的广大地区,号称将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民族。

    “对了,现在物资有多少了?”伊稚斜拔出腰刀边擦拭边问道。

    图伦王巴特沟似乎显得很为难,因为这一次进攻渔阳郡受到了汉人前所未有的抵抗:“还不够,特别是布匹,现在很多部落连一块像样的布匹都没有。”

    匈奴人不会生产和纺织术,所用布匹早年都是由汉朝进贡和提供,如今匈汉开战,这些东西得全靠抢夺才有。

    “渔阳现在究竟什么情况?土韩出去了几天,到现在连个情报都提供不过来。”伊稚斜对土韩外出打劫了无音讯很担心,怕土韩被汉军吃掉。

    图伦王走到帐篷中间的烤羊处,而后抽出腰刀边割羊肉边说道:“左谷蠡王,放心吧,不会有问题的,小王打听过了,太守韩安国刚调任渔阳。”

    伊稚斜听后似乎对这位朝廷以前的三公大佬没兴趣,而是担心自己的未来。

    龙城之战,虽然自己保住了两万大军,可资源被单于庭剥夺,现在左贤王、右贤王、白羊王等等都在借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挤压自己。

    “单于庭传来什么消息没有?”伊稚斜很想谋反搬回这一局。

    图伦王放下手里的刀,思考片刻道:“听说军臣单于的病情今年一直不稳,太子于单在主持单于庭事务,看来咱们必须得先另想办法。”

    伊稚斜听后拳头紧捏,一拳打在桌案上坚定道:“只有攻破渔阳,不然,我们熬不过今年冬天就要被左贤王他们吃掉。”

    图伦王听后起身上前道:“对了,根据我们在渔阳的探子回报,韩安国在溧阳关以北的黯然村、渔阳郡府以南的南山谷,还有莫林关都设置了大型储备场。”

    伊稚斜听后陷入了沉思,按照以往进攻上谷郡的经验,这样一个储备场的物资仅够两个部落来用,如果按照所有人都有福利计算,还差!

    “不要老盯着那些储备场,要到老百姓家里去收,就按一个汉人家庭补助我们一个牧民家庭来动手!”伊稚斜的账确实算得精。

    图伦王拍了拍胸口道:“放心吧,我已经给土韩交代过了。”

    ~~~~~~~~~~~~~~~~~~~~~~~~~~~~~~~~

    伊稚斜势必要拿下渔阳已经在韩安国的预料之中。

    虽然曾经没有在边郡任职的经历,但在担任御史大夫期间从各边郡往来的战报中就可以看出,匈奴人每次南下,必定都是收获满满。

    韩安国连饭都懒得吃就走上溧阳关的城楼,而后默默的看着北方。

    若瑶发现,不知不觉间,城内的城楼下,已经汇聚了上千百姓和军士,他们似乎都被这无声的号令集合了过来。

    见韩安国还没意识到身后的变化,若瑶上前一步道:“韩大人,看身后!”

    韩安国这才反应过来,转身看向城楼之下,内城的城楼下围满了人群,他们都用同样一个目光抬头看着韩安国,想必都是因为前几日的通告。

    韩安国忽然带着苍老的声音对人群大声喊道:“渔阳的安危天子刘彻时刻惦记,所以派我这个三公大臣前来,

    渔阳的百姓们!本太守之前的通告算数,人在城在,城破人亡,我韩安国将誓死扞卫渔阳的安宁,让我们挺起脊梁,保家卫国!”

    “保家卫国,保家卫国!”百姓高呼,士气大振,韩是天子亲自派来的人,代表天子。

    此时的渔阳百姓就像无助的孩童,所有的眼睛其实都看着韩安国这个当家人,他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全郡的百姓。

    韩安国两句气宇轩昂的演讲结束后似乎变得失落,他什么时候是被天子派来的?明明是因为当了强汉改革的逃兵被贬到渔阳的。

    “太守,太守!”若瑶在一旁提醒。

    韩安国眼睛闪烁着朦胧的泪花,这种亲眼见证边疆百姓疾苦的心酸不知道怎么来形容,甚至一直在内心责问:北疆的百姓就是这样生活的?

    看着一双双充满期望的眼神,韩似乎真明白了刘彻将他推向渔阳的苦心,或许就是他刚才说的,更明白了刘彻那句:强汉之路,没有逃兵的意思。

    韩安国定了定神,整理了一下情绪,面上忽然又带笑道:“大家现在都速速准备,保卫我们的家园,等匈奴人攻城,我们定要他们有来无回。”

    韩安国最后这几句话很坚定,可说完之后,还是掩饰不住脸上担忧的表情。

    渔阳自古是个什么状况,韩安国在上任之后就已经了解的一清二楚,在匈汉的冲突中,没有哪一次渔阳不是吃大亏的。


………………………………

第132章 流氓打发

    还没有等到第二天天亮。

    韩安国和若瑶就陆续接到各边市、各村的敌情,匈奴开始到处打劫。

    马邑之围后,汉朝防御胡人南下的都是由各边郡自行实施,因为谁都知道朝廷根本就派不出兵来,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每年补充有限兵员。

    经过几年的消耗,渔阳的精兵强将基本都被消耗殆尽,守将都需要上任者自己带,大批渔阳人也随之迁入关内或逃避战乱,反正一个苦字了得。

    渔阳军士又缺乏系统而有针对性的训练,导致面对匈奴人强盗般的打法更是无从应对,有的时候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帮强盗肆掠。

    “啪!”韩安国听完守将张瑜的敌情汇报后极为气愤,桌子都差点拍翻了。

    张瑜曾经在军中供职五品,虽然官小,但有着朝廷经历的他也感觉难办:“太守,末将也是第一次与胡人打交道,他们这种打法确实让我们损失惨重。”

    “啪!”韩安国重重的再次拍桌子后道:“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胡人就像疯子一样到处肆虐吗?”

    张瑜有些为难:“大人,他们的战法纯属袭扰战,如果不从根本上治他们,他们见了我们就跑,我们走了他们又来。”

    若瑶在一旁边听边思索什么,起身道:“他们这种战术叫狼群战术,如果你们没有针对性的进行过围猎训练,是打不赢他们的。”

    “哼!”张瑜听后白了一眼:“强盗就是强盗,什么狼群战术!”

    韩安国是十足的文人,除年轻时候有过基层任职经历,当太守也是在内地,中年以后都在朝廷担任要职,所以对处置这样棘手的现实问题还缺乏手段。

    “传令各边市守将,一定要守住城门。”这是韩安国能想到的处置方式,当然,他好想到了一件事情:“若姑娘,不知朝廷究竟有没有援军!”

    韩安国朝廷离职不久,自然知道朝廷拿不出兵来,但他还是期盼朝廷能派援军。

    若瑶起身想了想,援军是有的,不过不是驰援这边:“援军是有,但不是援渔阳,而是雁门,想必这会儿将军已经出雁门了。”

    卫青第二次征战匈奴,三万兵马出雁门,大获全胜。

    韩安国听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满脸都都露出无奈之举。

    若瑶越听越觉得自己似乎有什么做得不对,我是来渔阳干什么的?我就是援军!

    对!若瑶差点把这事情忘记了,对面就是伊稚斜,而自己上渔阳不就是想大展身手吗?什么叫没有援军,自己就是朝廷派来的援军。

    “太守不必过于担心,其实退敌之策也不是没有!”若瑶起身想到了伊稚斜的软肋:“用同样的战术,方可破敌!”

    “同样的战术?”韩安国与守将张瑜对视。

    ~~~~~~~~~~~~~~~~~~~~~~~~~~~~~~~~~~~~~~

    “若姑娘,探清楚了。”张瑜飞快的从府外跑了进来,就刚刚探查到的军情禀报给若瑶:“在溧阳关以西的草原洼地里,刚好有一个部落。”

    若瑶听后若有所思,他还记得卫青在龙城之战中的打法,为什么要去正面对决伊稚斜的军队呢?他们打我们的村长,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去搞他的部落呢?

    事不宜迟,若瑶当即就对此进行了安排,由她率领一千人马去突突掉这个部落,张瑜率一千人马在正面牵制住伊稚斜的精锐。

    听完若瑶的安排,韩安国还是有些担忧:“这样能行吗?”

    “能!”若瑶坚定道:“与伊稚斜军队正面交锋肯定会吃大亏,他们为什么来打渔阳?不就是为了解决整个族群过冬的事情吗?”

    若瑶说完又看了看张瑜道:“你要记住,他们是迁徙过来的,整个族群迁徙过来的,不是专门派兵南下来打我们的。”

    “哦!”张瑜听懂了若瑶的意思:“灭他的部落!”

    “对!”

    说干就干,若瑶和守将张瑜分别率领一千人马奔赴目的地,张瑜出溧阳关后摆出一副与伊稚斜军队决战的阵势,并且利用弓箭、弩等远距离武器抵抗。

    而若瑶在探马的带领下沿溧阳关隐蔽的山沟,翻越长城,绕过了已经攻入渔阳郡的匈奴人,并且乘着夜色出边关直扑迁徙至此片草原的匈奴部落。

    而这个匈奴部落确实是倒霉的,由于他们的地盘上上月出现了地质灾害,所以随伊稚斜的王庭迁徙,两天前才刚刚到达这片草原。

    而也就在前几天,贵族部落首领土韩又征召了他们部落两百男人去打劫渔阳,所以这个部落现在可谓是落单的羔羊,就等着汉人来宰。

    “将军,你看,应该就是那里。”探马指着远远的星星点点像火把的东西。

    若瑶的记忆在匈奴部落当过半年多的奴隶,对这样的镜像太熟悉不过了,而且还显亲切,这个部落不算贵族,也不算大族,就是一般的小型部落。

    但相比汉朝的村庄,人口要多一些。

    若瑶转身看着身后一群黑影后对身边的将军说道:“动作迅速一点,直接放火烧,一个不留,而后迅速原路返回,快!”说完,若瑶就挥了挥手。

    火攻,这对牧民来说是致命的,住的地方是帐篷、常用的东西是枯草。

    凭若瑶半年奴隶生涯的经验,有的家庭还堆满了烘干的羊粪,这些都是易燃物。

    大军摸黑快速向部落机动而去。

    “驾!”若瑶拔出八服还有模有样的学卫青指着前方轻声大喊:“杀!”

    这种感觉对她来说太爽了,一种将军纵马疆场的快感。

    总感觉自己主导整个战场的机会越来越近了。

    汉军的速度确实快,和匈奴人的打法一样,上去二话不说就开始突突。

    人杀了,帐篷也烧了,整个部落老老少少五百多人就这样葬身火海。

    不下半个时辰,这个部落就被汉军夷为平地。

    回撤的汉军已经进入溧阳关都还能看见远处天空红光一片。

    俯瞰大草原,就像谁在黑夜里烧了一堆柴火。

    而若瑶还与卫青一样,有模有样的插了一面“卫”字战旗……。


………………………………

第133章 首次出兵

    首次带兵的若瑶成功了,这是一件破里程碑的事,一路她都在好奇一件事情,那就在最后的最后,她究竟能达到什么级别,会不会与卫青媲美?

    回到溧阳关的若瑶直到很久,内心都还在怦怦直跳,以零伤亡的代价灭了匈奴人的一个部落,虽然滥杀无辜五百多人很残酷,但目的达到了。

    而且这是若瑶第一次带兵打仗。

    韩安国的脚步很急促,从外面走进屋内后气喘吁吁的问道:“赢了?啊?”

    若瑶看着韩安国那激动的眼神和满头大汗的额头,定了定神道:“嗯,赢了!”

    两人表面都稳如老狗,可内心却已经激动得快跳出来了。

    而正面牵制伊稚斜主力的张瑜听说若瑶已经回撤,所以也赶忙回撤。

    只不过,张瑜似乎损失有点重,带出去的千人,被胡人的弓箭射死了两百多人。

    ~~~~~~~~~~~~~~~~~~~~~~~~

    “左谷蠡王,不好啦,不好啦!”

    图伦王巴特沟连滚带爬的从帐篷外跑了进来,吓得伊稚斜手里削羊肉的腰刀都掉在地上,于是怒气冲冲问道:“慌什么慌?韩安国打过来了?”

    图伦王定了定神,吞咽了一口口水道:“刚才接到骑兵禀报,在乌丹草原发现安纳部落被汉人一锅端了,整个部落一片火海!”

    “啊!”伊稚斜听后吓得左手的羊肉又掉落在地:“谁干的?”

    图伦王不敢肯定,但这种打法,去年他们就已经领教过:“该不会是他吧?”

    伊稚斜当然记得这个他谁,去年的这个时候,卫青避开他的主力,横推草原的部落,几千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是被杀死,就是被冻死。

    伊稚斜不敢相信,要真是卫青过来了,这个事情可就真麻烦了。

    “有没有旗子!”伊稚斜想到了去年一路收获卫字战旗的事情,于是弱弱的问道。

    图伦王也紧张得要命:“不,不不知道,探查的人应该马上到。”

    “去,立即去探查清楚,本王要确定是不是卫青!”伊稚斜高度紧张,因为他真的领教过卫青的战法,龙城被卫青屠城也够他紧张了。

    对于伊稚斜来说,卫青的这两种打法都让他吃不消,军士主力对战会消耗他图谋造反的资本,部落被屠又要消耗他的生存势力,丢失民心。

    图伦王出去半刻钟就返回了大帐,而他手上的东西让伊稚斜内心紧张。

    果然是一面卫字战旗。

    伊稚斜冷静一刻后道:“立即通知土韩和吾刺,停止在渔阳的军事行动,退到长城一侧来,快,更不准任何部落牧民和士兵入渔阳纵深。”

    “是!”图伦王转身就去颁布伊稚斜的军令。

    伊稚斜慢慢的走到桌案旁,用匕首撩起若瑶留下的卫字战旗,而后气愤的将他丢到火堆,看着熊熊大火,他内心复杂。

    ~~~~~~~~~~~~~~~~~~~~~~~~~~

    初得胜利的若瑶兴奋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就决心再次出兵。

    而对军事一窍不通的韩安国也绝对乘胜追击再来一个胜仗。

    秋末,冷冷的风吹在大地上。

    天空中淡淡的一层薄雾环绕,使得蜿蜒的长城若隐若现。

    忽然,

    大批骑兵从关卡鱼贯而出向草原奔去。

    这是韩安国上任以来第一次与匈奴正规军正面交锋,也是若瑶穿越到这个世界第二次单独组织的战事。

    原本就因为昨晚部落被突袭一事睡不着觉,一大早起来就闻汉军来袭,伊稚斜赶忙组织军士应战。

    而若瑶敢集渔阳五千兵马鱼贯而出与之决战的信心,还是来源于伊稚斜想保存实力造反谋取单于大位,因为这个庚伊稚斜永远也过不去。

    面对突如其来的汉军,伊稚斜急忙命令全军务轻举妄动,他很担心对面就是大汉朝的硬茬卫青。

    “左谷蠡王,怎么办?吾刺将军现在还没有撤回来!”图伦王巴特沟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本来想抢点东西过冬,现在却遇上汉人拼命。

    伊稚斜看着对面整整齐齐的汉军骑兵,军头虽然没有打卫字战旗,而是韩字,但他还是不敢轻举妄动:“没有本王的命令不许进攻!”

    “是!”图伦王应答完之后就继续观察。

    伊稚斜被吓着了,但若瑶却兴奋了,他断定伊稚斜不敢主动进攻,而且自己进攻之后伊稚斜也会撤退。

    “若姑娘,有把握吗?”韩安国看着对面黑压压的匈奴骑兵心里就发毛。

    若瑶略显轻松,晃了晃手里的八服坚定道:“汉剑出鞘,天下皆服!”

    说完,若瑶就将缰绳一拉,马头立即调转,看着虎虎生威的大汉边郡守军,她内心激动,当即拔出八服侧面对准对面的匈奴人大声道:“将士们!对面就是蚕我领土,杀我百姓,掠我物资的胡人,拿出你们的勇气,夺回属于我们的东西!”

    “保家卫国!保家卫国!”将士们齐声高喊。

    见士气高涨,若瑶趁热打铁,举起天子剑八服准备前方,寒气从剑刃上划过留下一丝水意,若瑶咬紧牙关,紧握缰绳和八服大声下达指令:“进攻!”

    “杀!”五千将士齐声应答,而后向前冲锋。

    面对汉军的冲锋,伊稚斜顿时慌了神,没想到来得这么快,一点都不犹豫。

    虽然伊稚斜目前身边有一万多人,但有一笔账他昨晚就已经算过了,如果这一万多人与渔阳守军一万人一比一的打,最终损失也很惨重,谁都没有好处。

    保存实力,图谋单于大位,这是伊稚斜永恒的目标,于是招手下令:“撤退!”

    一时间,匈奴大军全员调转马头向以北的方向奔跑。

    若瑶知道,伊稚斜带来的是正规军,不是部落民兵,战马都是最好的,这才一跑就差距就拉开了,渔阳守军的战马根本就跑不动也追不上。

    为了更大的杀伤匈奴人,五千军士就开始了远距离的骑射和弩射。

    最终,伊稚斜以损失七百多人溜了,消失在白茫茫的草原上,连一丝气味都没有留下。

    面对第二次的胜利,汉军士气得到全面鼓舞,有的军士甚至开始感觉胡人其实没有那么可怕,纸老虎一个。


………………………………

第134章 漂亮一仗

    不管汉军主将是不是卫青,反正伊稚斜都被这一波牛掰的操作吓了一跳。

    而这一撤退就损失了九百多人,气得他直咬牙。

    “左谷蠡王,你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