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女副将-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者,原来是猪。”
公孙弘把刚才若瑶说的经历都回想了一遍,内心感叹,这群人果真是心思缜密,连编号见人都用上了,如果不靠近他们,光凭外围查是永久都查不出的。
“恩,这次功劳非你莫属,不过呢,就相抵了。”公孙弘说完就用手巾擦了擦嘴。
若瑶郁闷,什么叫抵了:“为什么呀,我又没有什么过错,为什么抵了。”
公孙弘乐呵呵的摸着胡须,一种爷爷抖孙女的感觉,内心愉快的说道:“你自己说,你收了人家江都太子多少好处?他送了你多少礼物?”
原来是这,若瑶嘟着嘴郁闷道:“那是他追我自愿给的,不算。”
见若瑶着急了,公孙弘也算满足了一下内心的需求,于是说道:“经你这么一招,估计刘细君他们马上就要溜出长安了,哎,可惜。”
“我说把刘斌抓起来,是你不让的,怎么又可惜。”若瑶白了公孙弘一眼。
御史丞杨东文虽是朝廷大员位居二品,权力也很大,但公孙弘感觉,这几年,特别是他领教过刘陵、刘细君等人的拉拢,朝廷肯定还有大鱼。
见公孙弘没有说话,若瑶手一拍说道:“那就马上突审杨东文。”
公孙弘听后笑了笑,也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他感觉从御史丞杨东文嘴里根本就敲不出什么东西来,干情报工作,不可能让情报员相互之前有联系的。
就这样,若瑶去了廷尉府,陪同张鸥审问御史丞杨东文,因为廷尉府这个地方很特别,如果没有人看着,杨东文估计活不到明天早上就会自杀。
………………………………
第168章 继续忍耐
公孙弘这个丞相确实比之前的薛泽厉害,至少在刘彻看来是难得的人才,只是年轻的时候与李广一样不走运罢了。
公孙弘上台对关心和最迫切要协助刘彻解决的问题也是诸侯国的问题,所以查出御史丞杨东文是朝廷内鬼后,公孙弘半点都马虎不得。
“都半年了,就只查出个御史丞来?”刘彻没有丝毫的睡衣,这几天匈奴南下的事情也让他焦头烂额,与李息、宋玉军等人站在地图前研究作战。
几位将军见刘彻要与丞相谈论机密大事,于是纷纷告辞。
公孙弘目送几位将军走后拱手道:“回陛下,他们行事非常缜密,都是单线联系,要不是若瑶今天把刘斌给绑了,根本就不知道他们见面还需排号。”
刘彻听后双目紧闭,桌上的燕窝热气一阵阵腾起,他现在已经不怕诸侯国,也不怕什么匈奴,最怕内鬼勾结外贼:“丞相,刚才朕得到李广的敌情,情况危急呀,这是我大汉开国以来遇到的第一次重大危急呀,实在不行就逮捕了刘斌。”
“不可!”公孙弘脱口而出,这个时候万不可与诸侯国直接闹翻:“陛下,先帝时期七王之乱周亚夫用了三个月才平定下来,国内用了三年才恢复过来,而且那个时候还没有匈奴大举南下的压力,如果现在闹翻,后果不堪设想呀。”
刘彻听后怒火中烧,端起桌上的燕窝狠狠的砸在地上大声道:“那就让他们这样胡作非为威胁长安吗?推恩令,朕两度废除,这是耻辱。”
公孙弘能理解刘彻的心情,天子向诸侯国低头低到这份上确实够呛,但不够惨:“陛下,一定要忍,不就推恩令被废吗?想想当年御史大夫晁错,已经……”
公孙弘的话让刘彻心平了很多,强汉改革哪来的一路平坦,忍和死是必须的。
晁错是汉景帝时期的重臣,御史大夫,为列三公。
景帝二年,晁错向景帝陈述诸侯的罪过,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提议削藩,这就是历史上比《推恩令》还狠的《削番策》。
景帝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集会讨论,因景帝宠信晁错,没人敢公开表示反对,只有窦婴不同意,从此和晁错结下了怨仇。
最后景帝诏令: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晁错更改了法令三十条。诸侯哗然,都强烈反对,憎恨晁错。
晁错强行削藩,冒着极大的风险。晁错的父亲劝解无效,服毒自尽。
景帝下达削藩令十多天后,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为名联兵反叛,是为吴楚七国之乱。最后汉景帝在各方压力面前,决定牺牲晁错以换取诸侯退兵。于是封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以杀御史大夫来换取退兵。
袁盎献策十多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景帝批准了这道奏章,此时晁错毫不知情。于是景帝派中尉到晁错家,下诏骗晁错上朝议事。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停车,向晁错宣读诏书,腰斩晁错,当时晁错尚穿着朝服。晁错死后,并未让各诸侯国退兵,反而加快了进攻长安的步伐。
而晁错付出的不只是自己的命,还有整个家族三百多口人被全部斩杀,连三岁的小孩都未放过,可谓教训深刻,所以公孙弘在这件事情上必须有分寸,不然会陷朝廷于被动,陷自己于危险。
刘彻知道这个晁错,也愧对晁错一家,无奈的他也只能继续忍耐和忍受这些诸侯国继续小动作,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看着桌子上一大堆的北疆战报,决心还是先攘外再安内。
“那就先不管这些诸侯国,再查,一定要深入查,把朝廷的内鬼都挖出来。”刘彻说完就站起来边走边说道:“当年诸侯国逼先帝杀晁错,就让这些内鬼来祭奠晁错吧,不管查到谁,同样,满门抄斩,朕倒要看看谁还有这么大的胆子。”
“诺。”公孙弘带着苍老的声音应答。
刘彻实在是太累了,北疆狼烟又起,他在等一个人,于是挥挥手道:“你去吧,一定要在匈汉大战之前把朝廷稳住,另外,再派人去催促卫青,看看他到什么地方了。”
“诺。”公孙弘似乎还有没说完的话就退出了大殿。
公孙弘走后,刘彻双目紧闭,他忽然感觉整个头脑都不够用,现在的局势可比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还要严峻,七王之乱时期是大汉与匈奴和亲时期,外患压力不大,可现在却是宣战时期,一旦诸侯国与外敌形成勾结自己必败无疑。
~~~~~~~~~~~~~~~~~~~~~~~~~~~
公孙弘出了建章宫后直奔廷尉府,他也想从御史丞杨东文口中得到一些信息。
可让公孙弘失望的是,经过了廷尉府三十六种刑具之后,杨东文只是交代了他如何与江都王进行勾结,至于朝内还有没有其他人,他不是说一些经不起推敲的话,就是不知道,这也在公孙弘的预料之中,单线联系,情报员之间相互都不认识。
“张大人,你就杀了我吧,求你了。”杨东文双手被绑在柱子上,满身被打伤,手指也断了几根,他已经受不住这样的严刑拷打,只求一死。
面对这种进入死胡同的局面,若瑶也不知道怎么办。
倒是公孙弘摸着胡子一脸镇定的说道:“呵呵,杨东文,你死恐怕不够,陛下刚才御旨,满、门、抄、斩!”
“不,丞相,丞相大人,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每一次见面都是刘细君和刘斌安排的,大人,放过我一家老小吧,就让他们回乡吧,呜呜呜。”杨东文泣不成声。
在古代,最惨无人道的死法就是满门抄斩,最霸气的死法也是满门抄斩。
关乎大汉生死存亡,公孙弘也不想这样,可刘彻已经下旨,于是对张鸥说道:“张大人,先留着他,暂时不能让他死。”
张鸥也很生气,这样审问都审不出什么,这是张鸥无能,于是对着一旁的廷尉道:“去,马上带人查抄御史丞的府上,老老少少,大大小小一个不留。”
廷尉拱手道:“诺!”
杨东文听后几乎崩溃,大声开骂:“刘彻,你不是人,我杨东文做鬼都不会放过你。”
“别叫了。”公孙弘看着杨东文说道:“还记得先帝时期的晁错吗?”
杨东文无话可说……。
………………………………
第169章 意外收获
满门抄斩,是廷尉府最喜欢干的事情,自打开国有廷尉府以来,这里就是一个万人坑,一个冤魂的集散地,一个让鬼都惧怕的阎王殿。
大敌当前,身为丞相是全天下最忙的人,而最让他挂心的就是卫青还没有回来。
在之前,刘彻已经向正在上谷郡巡边的卫青下达了回京圣旨,可胡人南下让卫青又多了几分担心,所以在上谷郡也耽搁了一些时间。
还没回来,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沈夫人也在北疆,卫青回来肯定要连同沈夫人一起带回来,不然怎么行?
“若瑶,若瑶。”公孙弘顾不上休息,在回丞相府的路上总对卫青不放心,所以就改道去了车骑将军府上,人还没进门就开始在大门口大喊。
卫青的府上确实寒酸,自打沈夫人走后,府内就没人在打理国,门口的侍卫干脆也没再要了,就放了两尊大狮子。
院内的下人听见喊声之后赶忙开门,一见是丞相,于是个个都行跪拜之礼。
“呀,我的丞相爷,这么大晚上还不睡觉,怎么?杨东文招了?”若瑶其实也还没睡,才把卫家的二公子卫不疑教育了一顿,他与他哥卫伉一样让人揪心。
公孙弘看了看院子,而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老夫哪里还有心情睡觉哦。”说完就慢慢的向堂屋走去:“卫青究竟什么时候回来,宋玉军他们去接了没有?”
若瑶郁闷,这事情怎么会问她呢:“我不知道呀,这几天不是都在忙刘斌的事情吗?”
“哎!真是多事之秋。”公孙弘叹气走进将军府。
两人就这样郁闷的在家里等了一个多时辰,公孙弘实在累了干脆也就靠着椅子休息了,这样的休息方式公孙弘已经习惯了,之前草棚那么恶劣的环境都适应。
而若瑶也是一样,早就靠着椅子也休息了,就等着卫青回长安的消息。
而就在半夜时,丞相府中丞前来禀报,听监视刘斌的人说,刘细君半夜回来之后发现别苑异动,现在两人已经溜了,请示是否逮捕或截杀。
公孙弘老了,被下人这么一折腾,头都要炸了,于是吐了一口气说道:“放了。”
“诺!”中丞应完之后还没走,似乎有什么话说,但又怕打扰公孙弘休息。
公孙弘此时的睡意已经没有了,瞪着眼睛问道:“还有什么事?”
中丞看了看一旁正在熟睡的若瑶轻声说道:“御史丞,死了。”
“啊,死了?怎么死的。”若瑶忽然瞪起眼睛站了起来,仿佛这消息刺穿了他的神经。
公孙弘白了一眼道:“大惊小怪。”
中丞看了看若瑶道:“是被宗正杀死的。”
“行了行了行了,你赶快通知暗卫,放刘斌他们出城。”公孙弘说完就伸了个懒腰而后忽然继续道:“告诉禁卫军,这几日凡属夜晚出城的都睁一眼闭一只眼。”
公孙弘的想法很简单,外松内紧,不能正面与诸侯国杠。
“诺!”中丞应答而去。
中丞走后,若瑶始终感觉不对,宗正刘前勇为什么要杀杨东文呢?
“丞相老爷,不对呀。”若瑶越想越不对:“杨东文被关在廷尉府的天牢,管刘前勇什么事?”
公孙弘扭了扭脖子,而后看着外面泛白的天空说道:“这是他的职责。”
“怎么可能?况且抓杨东文是秘密进行的,除了廷尉府就是你我,刘前勇什么时候又知道杨东文被抓了?不对吧。”若瑶不停的发出疑问,这有点像打草惊蛇的感觉。
公孙弘听后邹着眉头,虽然这件事牵涉宗正,但似乎确实不合情理。
宗正,是西汉官职,而且位列九卿,三公之下,比杨东文还大。
宗正就是朝廷中负责专司诸侯国事宜的要职,也就是现代的港澳台办,掌序录王国适庶等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郡国岁因计上宗室名籍。
若有犯法当髡者,先上宗正,由宗正上报后执行。属官有都司空令、丞、内官长、丞。都司空令,掌治宗室罪人;内官长,掌诸公主家令、门尉等。
所以,杨文东事件牵涉诸侯国,宗正确实可以出面,但张鸥今天也向廷尉府下了令,这件事必须保密,所以宗正又是如何得知杨东文被抓了呢?还将其杀了。
若瑶见公孙弘也在分析,于是就像找到了突破口一般激动问道:“怎么样?是不是感觉他有一种杀人灭口的冲动?更重要,这信息谁透露出去的,人是我抓的,关在廷尉府,廷尉府是什么地方?怎么可能会把这个事情给透露出去呢?”
公孙弘确实被若瑶的思路左右了,焦点就是宗正是怎么知道杨东文被抓的呢?
宗正属于九卿,也算是公孙弘的下属,两人的接触很紧密,但在公孙弘的印象里,宗正刘前勇的性格与之前的御史大夫韩安国相似,在朝中也是一个中间派,本着谁也不得罪当官,公孙弘上任后,刘前勇既没有主动向公孙弘述职也没有报告过重要工作。
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要杀御史丞杨东文呢?
“对对对,至少有疑点。”公孙弘内心也起了疑心,这算不算打草惊蛇呢?
天亮之后,
公孙弘带着若瑶又到了廷尉府,对杨东文的死进行了一个详细的了解。
据廷尉讲,昨晚半夜,宗正刘前勇忽然到廷尉府,由于刘前勇是位列九卿,所以廷尉也不敢得罪,让他与杨东文见了一面。
当刘前勇得知陛下已经下诏将杨满门抄斩后,居然一不做二不休当着廷尉的面杀了杨东文,给出的理由就是宗正府出具的杨东文勾结渤海王刘钧罪名。
“你老实告诉本相,他来之前廷尉府是不是已经在抄杨东文的家?”公孙弘不想放过一丝一毫的蛛丝马迹,特别是时间点。
廷尉看了看一旁的张鸥说道:“回丞相,没有,本来的计划就是晚上行动,可张大人说还是等天亮了再行动。”
张鸥接过话茬说道:“对,昨晚天色已经很晚,本官让天亮才去抄家。”
………………………………
第170章 正面交锋
公孙弘忽然感觉事情重大的同时,也感觉曙光来了。
这件事情从韩安国熏香楼开始查,一直查到现在,隐藏在最高层的内鬼始终没有出现,
宗正的权力就是朝廷直接联系各诸侯国的人和部门,这人被拉拢其危害相当大,诸侯国相互间联系得秘密进行,可他可以直接光明正大与诸侯国联系。
一旦事情坐实,朝廷在诸侯国面前无秘密可保。
“丞相,究竟出什么事了?”御史大夫张鸥关切的问道。
公孙弘还不想把此事搞大,于是笑笑道:“没什么,去抄家吧。”说完就看着廷尉道:“把宗正给你的卷宗和帖子给本相。”
廷尉应后,就从身边的人手里接过两个竹简递给公孙弘。
“若瑶!”公孙弘转身又将竹简递给若瑶并说道:“走,回府。”
“诺!”
走出廷尉府,公孙弘当即就令人传令宋玉军,调动一批禁卫军包围宗正府。
~~~~~~~~~~~~~~~~~~~~~~~~~~~~~~
“刘前勇拜见丞相。”公孙弘与若瑶一前一后进了宗正府,刘前勇与下属官员纷纷前来拜见,但显得都不是很自然。
公孙弘将手里的拐杖拾到拾到,而后坐在了中堂之上:“宗正大人严重了,老夫自上任以来也没有过问过你宗正府的事情,今天特地来看看。”
刘前勇忽然笑眯眯的上前道:“呵呵,是是是是,都是下官不对,应该主动汇报。”
这是公孙弘上任以来第一次踏进宗正府。
公孙弘虽然前期被冷落,但也算老臣,对宗正府的事情还算了解,在前任丞相薛泽时期,宗正府就偏离了航向,在诸侯国事务上逐步架空了薛泽。
薛泽也是一个柔和派人物,不喜欢挑事,也不喜欢得罪人,面对宗正府的架空,他也懒得管,公孙弘为何现在忽然对宗正府感兴趣,就是因为公孙弘上任,所有府衙都拜了马头,就宗正府对丞相的上任不管不问,现在回想原来在搞事。
见公孙弘没有说话,刘前勇与身后的官员对视,再看看弘身边的提剑侠女,于是乐呵呵的说道:“丞相,你是不是因为昨晚本官杀了杨东文的事……”
“嗯,对对对。”公孙弘忽然记起来了,于是扭头看了看若瑶道:“若瑶,给他。”
刘前勇接过自己送到廷尉府的文贴后拱手道:“回丞相,杨东文勾结渤海王,本官早已盯住了他,罪证一应俱全,本官一时之怒,所以……”
“哦,所以你就杀了他是吧。”还没等公孙弘说话,一旁的若瑶就安耐不住了:“你说他勾结渤海王?会不会搞错了?会不会是其他王,比如江都王。”
刘前勇听后为之一震,很尴尬的与身边官员对视道:“呵呵,姑娘说笑了,宗正府已经查过了,所有卷宗都在案,可以随时查阅。”
若瑶听后冷笑,卷宗,谁都知道卷宗是可以造假的,特别是在古代,各种冤案又不是没有,居然把案卷搬出来。
刘前勇见公孙弘还是没有说话,可能已经预料到今天有什么事情发生,于是与身后一个官员对视后大声呵斥:“都下去吧。”
“诺!”众官员纷纷转身。
“站住。”公孙弘接过话茬,而后拄着拐杖慢慢的站了起来,走向人群,看着一位中年官员,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凶狠:“你,是什么职务?”
中年官员显得很不自在,左右看了看,嘴巴微微颤动。
刘前勇赶忙上前接过话茬道:“回丞相,他是府内都司空令的副手。”
“都司空令何在?”公孙弘刨根问底,因为他已经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细节。
都司空令快速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而后拱手道:“下官在。”
“你的副手?”公孙弘瞪着都司空令问道。
都司空令与中年官员对视,脸上流露出一丝尴尬。
“丞相大人,都是下官没有管理好,坏了规矩,像这样的小官不配在丞相面前班门弄斧。”说完,刘前勇再一次对中年官员呵斥:“滚。”
“站住!”若瑶肯定知道这里面有原因,不然公孙弘不会这样问。
此时的中年官员已经吓得两腿打颤,事情没那么简单了。
其实九卿宗正刘前勇就是朝廷一直在查找的隐藏在最高层的内鬼,他早在薛泽时期就已经被淮南王策反,淮南王给他的许诺就是平分天下。
而且更重要的是,淮南王子女刘陵郡主已经与刘前勇之子睡在了一起,这让刘前勇更加坚信起事成功之后自己能在其中捞一杯羹,毕竟他姓刘,也是刘家的。
至于杀害杨东文也是因为一起轮乱的信息。
昨晚,城内一内鬼忽然传来情报,涉嫌与淮南王通气的杨东文被抓了,而刘前勇压根儿就不知道这杨东文是在为江都王卖命,至于为何传出他与淮南王卖命,不得而知。
身为淮南王的准亲家,刘前勇为了防止杨东文败露,所以连夜找官员捏造了罪名,而后亲自上门结果了杨东文,因为他感觉朝廷现在被匈奴搞得焦头烂额,不会深纠。
而此时,公孙弘也已经料定,自己身处危险之中,在多待一会儿恐怕就麻烦了。
“呵呵呵,你也不要紧张,老夫就是看你年轻。”公孙弘说完就指着刘前勇等一杆子老官员道:“你看,你看看,这些人都已经半截土到脖子啦,宗正府还有你这样年轻的官员,老夫确实没想到,丞相府也是一样的,满府老家伙,呵呵呵。”
公孙弘的话缓和了一些气愤,刚才还面目狰狞的官员们顿时也都笑开了花,特别是刘前勇,虽然笑容有些尴尬,但至少气氛对了。
公孙弘边往外面走,边说道:“对,老夫其实就是想过来问问杨东文的事情,听廷尉说,你给人捏造了罪名,所以,老夫连一个下人都没带就急忙来见你。”
“哦,呵呵,下官办事不力,立马就派人将案卷送到廷尉府。”刘前勇道。
走出宗正府,公孙弘就与刘前勇道别,而刘前勇确实在外面只看见一顶轿子与四个抬轿人,他看着公孙弘上轿走了。
“都司空令,快,把案卷再完善一下移交到廷尉府,真是吓死本官了。”刘前勇端起茶杯喝水。
~~~~~~~~~~~~~~~~~~~~~~~~~~~~~
“若瑶,你在此等候宋玉军,老夫要立即进宫面圣。”公孙弘撩开轿子的窗帘对一旁骑马的若瑶继续道:“将宗正府所有人逮捕,一个都不要放过。”
若瑶有些想不明白:“你什么都没问,怎么就断定是他们?”
“淮南国特有的靴子老夫不可能忘记。”公孙弘坚定道。
若瑶大惊,真是细节决定成败:“哦,你是说那个中年官员根本就不是……”
“对,记住了,逮捕之后先关在军营的牢房。”
“诺!”若瑶缰绳一拉向另外一个方向而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