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女副将-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彻一愣!怎么这些人第一想法都是找卫青:“朕问你,为什么要找大将军呢?”

    羽林卫是天子亲卫,贴身侍卫,于是说道:“他,他是大将军。”

    刘彻听后居然冷笑了一下,而后说道:“宣张汤。”

    羽林卫不敢问,于是拱手应答:“喏!”

    涉及战争的事情不问卫青却召见了御史大夫,这是龙城大捷以来还是首次。

    张汤也是聪明人,一路上也在揣摩刘彻的意图。

    来到建章宫,张汤恭敬的行礼。

    “张汤,知道朕找你何事?”刘彻边批阅奏章边问道。

    张汤自然懂:“陛下是为了大将军的事情。”

    刘彻起身就将军情丢给了张汤,让张汤看,张汤恍然大悟。

    张汤:“陛下叫臣过来并非为了战事。”

    刘彻一愣,揣摩得够准,直接问道:“那你觉得朕如何办?”

    张汤再次打开军情详细看了一遍说道:“匈奴人自然已经不是大将军的对手,陛下担心的是大将军此战如果大胜,回来之后该如何封赏。”

    刘彻听后长长的叹气:“确实,拜大将军封长平侯已经是最高封赏,卫青再次胜利凯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朕又拿什么来赏?”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张汤将军情放在桌案上,不慌不忙的拱手应答:“陛下,臣觉得陛下现在应该想的不是奖赏,毕竟大将军还未出征,胜负难料,陛下现在最应该想的是如何弱化。”

    “弱化?”张汤确实提醒了刘彻,怎么自己一想到打仗就是奖赏?

    张汤趁热打铁说道:“陛下召集诸侯国进京用意何在?还不是为了弱化。”

    见刘彻没有说话,而是一副正正思考问题的架势张汤继续说道:“打了再说,只有打了,才能抓住一些东西来遏制。”

    张汤的谏言让刘彻有了新的想法,兵养着不用也是一个棘手的事情,于是对张汤说道:“那你就传朕旨意,边关军情紧急,着卫青亲率大军稳定北疆边患,两日内出发。”

    “臣马上去传旨!”张汤乐了,发至内心的乐了。

    ~~~~~~~~~~~~~~~~~~~~~~~~~~~~~~~~~

    面对闹得满城风雨的卫青牛掰论,卫青也想出去打仗,在他看来,打仗顶多马革裹尸,而在朝廷每天面对这样的勾心斗角迟早被搞疯掉。

    “陛下,臣前来接军令。”卫青接到圣旨以后麻利儿就进宫了。

    刘彻的意图已经不是为了消灭匈奴,而是遏制卫青,于是看了看军情说道:“你是朕的大将军,此战务必将右贤王麾下的右大都尉彻底消灭。”

    卫青坚定接旨:“臣,接旨!”

    在匈奴右边领域,右贤王兵败之后,其属下右大都尉逃脱,所以右大都尉还完好无损,他成了右贤王图谋东山再起的最后一张牌。

    而刘彻的意思也很简单,如果不能干掉右大都尉,那么回来之后即可罗列一些罪名,当然,这都是张汤给刘彻出的一些馊点子。

    人的性格就已经注定了他未来的路,所以卫青在接到刘彻的圣旨之后一点都不敢懈怠,连夜组织吴林、罗德善、宋玉军等人调集兵力准备北上。

    军人永远是雷厉风行,在卫青的业余爱好中也只有出征能激起他内心那一份激动。

    “若瑶,快,从西山营整军三千组织先行梯队明早出发。”卫青在作战室开始安排。

    若瑶想到了历史上,这应该就是首次出定襄,于是问道:“将军,末将有一个建议。”

    面对若瑶的建议,卫青与诸将对视后就坐了下来,而后开始聆听。

    若瑶恭恭敬敬的开始装:“我建议从定襄出发,沿东山西路进军……”

    若瑶的战法和行军路线居然和卫青想的高度吻合,这让卫青真的是有一种摸不透的感觉,自龙城之战开始,若瑶就时不时的显示出不一样的一面。

    卫青好奇:“若瑶,你怎么会想到从定襄出塞?”

    “定襄乃西长城必入口,右贤王图谋东山再起,必从定襄开始。”若瑶分析道。

    真是让卫青刮目相看,可以这样说,在场所有的武将都是被动的接受卫青的想法和战法,从未有哪一位将军能主动分析出或者提前预判出结果。

    “大家分头准备!”卫青很欣慰的说完就与宋玉军商量后勤保障的问题。

    若瑶也算装了一把,但卫青确实冷静,居然还能沉住气。

    “姐姐,姐姐,舅舅在吗?”霍去病忽然出现在不远处。

    霍去病已经十六岁了,若瑶恍然大悟,时间真的过得很快:“干什么,干什么?”

    若瑶拦住了霍去病的去路,这小子的个字已经比若瑶还要高,人还狠英俊。

    霍去病往屋内看了看:“我,我找舅舅,我也要去。”

    “这可不行。”若瑶顿时就将这件事提升了一个高度,霍去病虽然是卫青的外甥,但霍去病更是羽林军的人,羽林卫当初组建的原则就是皇帝亲自掌握。

    霍去病郁闷:“凭什么?我也出塞杀敌,让这些胡人看看汉人的厉害。”

    “打个赌,你舅舅绝对不会同意的。”若瑶坚定的说道。

    “哼,舅舅是大将军。”霍去病不信,哼了一声居然钻进了屋内。

    一会儿过去,霍去病奄茄子一样走了出来。

    “本姑娘说的没错吧。”若瑶上前安慰:“我告诉你,你求你舅舅没用,你是羽林卫,该找你真正的主人,懂吗?去找他请战才是对的。”

    “你说让我找陛下?”霍去病问道。

    ……


………………………………

第262章 西域大事

    十六岁的霍去病确实生长良好,不仅个子都长到了一米七,而且体魄确实壮,由于他从小就在羽林军中就受“武”的教育,所以一直是一个很想爆炸的炸弹。

    霍去病在卫青拒绝他的请求之后还果真去建章宫找了刘彻,十六岁的他对战争的渴望已经超出了常人,特别一想到自己的人生标杆卫青,他就兴奋不已。

    “霍去病,羽林军不好吗?还是大将军让你走?”刘彻对待这件事情有疑心,他怕是卫青故意让霍去病离开羽林军,又或者卫青有其他目的。

    霍去病看了看一旁的张骞兴奋道:“陛下,去病已经长大,希望能像舅舅一样为国效力,为强汉而战,希望陛下成全。”

    刘彻虚着眼睛问道:“真不是大将军让你来找朕的?”

    霍去病摇了摇头:“不是,请陛下成全。”

    “哈哈哈哈,好。”刘彻听后很是高兴,他就喜欢这种有抱负的人:“但,你确实太小了,这样,你先下去吧,容朕再想想。”

    霍去病再看了看张骞,他与刘彻似乎在商量什么事情于是拱手应答:“诺。”

    霍去病离开之后,刘彻看着张骞问道:“博望侯,你觉得此事怎么处理?”

    张骞也很欣慰:“陛下,霍去病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抱负,确实难得,想必那些王公贵族家的公子哥,霍去病确实是出类拔萃,只是,只是年纪尚小。”

    刘彻思考了一下:“对,他才十六岁,对了,你刚才说西域出什么事了?”

    张骞这才开始汇报正事:“陛下,西域乌孙国特使来了,他希望与大汉结盟。”

    “哈哈哈哈。”刘彻听后高兴了,果然是汉威耸立,要知道在几十年前,刘彻派张骞去找这些人和亲结盟,这些人都不,如今匈奴撑不住了,就开始找汉朝:“不结。”

    张骞激动了,他知道刘彻现在是在挣面子,如果不结,河西对汉朝的威胁就永远不能解除,于是谏言:“陛下,臣建议结盟,西域不能丢给匈奴。”

    西域发生的变化其实就是随着匈汉战争进展而发生的变化,右贤王兵败、河南地丢失,伊稚斜自知漠南区域已经指望不上,于是把手伸进了西域。

    伊稚斜想通过统一西域,而后巩固河西,以河西为基地向汉朝发难。

    “陛下,据可靠的情报,匈奴在西域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强,河西的浑邪王等出玉门关大兵压境西域各国,准备全域控制西域。”张骞说完就走到地图边。

    刘彻顺着张骞的眼神看去,地图上那硕大的一块地方,确实是战略要道,经过冷静的思考后他感觉,汉朝的势力发展必须与匈奴一样,匈奴在哪儿发展自己就要往哪儿发展:“对,你说的对,河西位置很重要,必须在背后培育我们的力量。”

    张骞拱手道:“乌孙王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臣建议结成联盟,两面夹击河西的匈奴人,如不能夹击也滞留匈奴对西域的控制,这样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通婚?”刘彻不然,自己膝下女儿还小,况且,如果真可以婚嫁,刘彻还真不希望将其远嫁到这样的地方去:“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张骞拱手:“没有,听使者说,匈奴单于庭也派人去乌孙了,伊稚斜选了一位公主准备嫁到乌孙。”

    “为什么要选乌孙?”刘彻想更加详细的了解。

    张骞拱手详细汇报……。

    西域,位于河西玉门关以西,有羌、楼兰(鄯善)、且末、小宛、精绝、戎卢、弥、渠勒、于阗等大大小小三十六个国家,但人口不是很多。

    乌孙是西域最大的一个国家,领土面积是西域的三分之一,不管是兵力还是城防、经济等都是西域最强,拿下了乌孙,就等于控制了半个西域。

    而乌孙与匈奴又有着非常纠葛的关系。

    乌孙人当年生活在河西祁连山一带,那里水草丰盛,适合常年放牧而且不用迁徙,后来匈奴冒顿单于统一了北方之后南下将河西的乌孙人、月氏等族打败。

    乌孙人为了躲避被灭族的风险向西出玉门关逃离,而后进入浩瀚的沙漠,经过耕耘,乌孙国王终于在西域这片沙漠打下了属于自己的一块土地。

    但,西域毕竟是沙漠,根本无法与河西水草丰盛的祁连山相比,所以乌孙人也有一个薯愿,希望有一天从返河西。

    所以,在汉朝几次与匈奴作战胜利之后,乌孙王选择站到了汉朝一边。

    对于这次乌孙方面主动提出来的通婚,在张骞看来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陛下,匈奴在漠南失利,势力正在向西域、河西一代转移,臣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在匈奴人的背后有什么的力量。”张骞再一次建议。

    刘彻静静的站在地图前,刘彻当年匈汉开战第一战其实就想定在河西,所以才派张骞出使西域,而后联合西域各国对抗匈奴,可惜西域人都怕匈奴。

    “张骞,非得通婚吗?比如,我大汉各种奇珍异宝多不胜数,实在不行咱们每年资助一些钱粮物资如何?”刘彻实在想不出办法。

    张骞也知道刘彻的难处,膝下公主还小才是大事,怎么通婚?可西域与汉朝中间又隔着一个河西,如果要安全,就只有穿越沙漠,这些物资又如何运达?

    见张骞也是一筹莫展的样子,刘彻干脆就说道:“明日早朝,朕召见乌孙特使,而后召集三公九卿来商议此事。”

    对于这件棘手的事情,刘彻还真不想自己来想,这个时候不动用三公九卿讨论机制什么时候动用,于是让三公九卿明日早朝前先商议。

    “张骞,结盟是必须要结盟的,这毋庸置疑,只是要想一个特别的办法,当然,所有结盟都比不过通婚。”刘彻边说边看地图。

    “对嘛,咱们为什么要驾公主过去呢?咱们也可以娶他们的公主嘛。”刘彻忽然突发奇想,既然是通婚结盟,那么就可以相互间嫁娶。

    ……


………………………………

第263章 张汤计谋

    第二天朝会,刘彻在乌孙特使朝拜前将三公九卿召集到偏殿议论。

    很多老臣,特别是九卿太常、都尉等老臣对刘彻的做法有些不满。

    “陛下,老臣觉得这件事陛下圣断就行。”太常感觉奇怪,这刘彻平日里不是喜欢自己拍板吗?怎么到了这件事就让三公九卿来议论。

    三公九卿的朝议本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现代叫国会,可在刘彻登基以来,本该朝议军国大事,可在他这里却朝议分牛羊、婚丧嫁娶,身为九卿之首的太常郁闷。

    刘彻板着脸看着太常,严肃的说道:“此事关乎两国关系,关乎匈汉战争局势。”

    太常听后没敢再说话,于是退到一边去了。

    就这样,朝议也没议出个结果来,毕竟刘彻女儿才十岁,大汉的公主都还小。

    看着不抱希望的朝议,刘彻只能会见乌孙特使去了。

    会见乌孙特使用了两个时辰,乌孙特使向刘彻详细汇报了西域的情况以及匈奴在西域的活动情况,转达了乌孙王想与汉朝结盟的意志。

    会见结束,刘彻确实忐忑,这盟是必须结的,不为别的,就为遏制匈奴在河西的发展。

    “张汤,你觉得这件事如何办?”刘彻走出大殿后问道。

    张汤是个聪明人,怎么可能说让刘彻把自己的女儿嫁过去,但他有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刘细君,这不是一个现成的公主吗?

    “陛下,容臣回去再想想。”张汤应答之后就回府。

    “细君,细君呀。”张汤还未进府就看见美丽动人的刘细君在外面练习剑术。

    刘细君对张汤的窝火已经很久,他感觉张汤骗了他很多年,于是拔剑就向指。

    张汤对刘细君其实已经把控了,所以对刘细君刺过来的剑根本就没在意,纹丝不动的站着迎接,刘细君最终在剑离张喉管不足三厘米的地方停住。

    “干什么?”刘细君气愤的问道。

    张汤顿时又开始嬉皮笑脸的说道:“好事,真的是好事,朝廷准备赦免江都王……。”

    “真的?”刘细君边被张汤推着进屋边惊愕的问道:“赦免?是真的?”

    就这样,张汤再一次把刘细君骗进了屋内,而后翻云覆雨。

    半个时辰后,

    带着满足的表情,张汤走出了屋内,恰巧又遇到徐飞在外面。

    徐飞坏笑坏笑的看了看张汤身后的屋内轻声问道:“大人,真要赦免呀?”

    张汤满意的扭了扭脖子说道:“哎,可惜了,她不姓刘就好了。”张汤对刘细君,说实话,那真的是他此生见过的最有味道的女人。

    徐飞暗笑道:“可惜什么?可惜就留下来洛,娶了不就好了?”

    张汤瞪了徐飞一眼:“我说你脑袋瓜什么时候开点窍,她姓刘,虽然现在戴罪,但毕竟是郡主,身份摆那儿的,留在身边迟早都会出大事。”

    张汤的谋划和眼光看得非常远,再喜欢刘细君又如何?她姓刘,说到底是皇族。

    带着爽快的心情,御史大夫张汤再次进宫了……。

    此时的张骞还在与刘彻商议乌孙的事情,看着两人的商议情况看,都不禁人意。

    “张汤,想到什么办法了没有?乌孙的特使还等着朕的消息。”刘彻有些不耐烦的说完就起身又走到地图前,看着河西和西域,他真不想放弃这样一个战略好机会。

    张汤笑了笑上前道:“陛下不必忧虑,这事好办!”

    “好办?”刘彻质问。

    张汤拱手详细道:“陛下可记得当年削番的事情。”

    “呵呵,朕刚才就已经与博望侯商议过,现在这节骨眼上,哪个诸侯王愿意把女儿嫁到乌孙?这不是让朕与他们反目吗?”刘彻现在可不想与诸侯王再有什么纠葛。

    张汤拱手报告:“陛下可还记得当初削番时,淮南王、江都王、渤海王等造反问罪的事,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现在可还关在廷尉府。”

    刘彻听后犹如得到至宝,激动的上前两步问道:“他们一家不是已经被问罪了吗?”

    “陛下,你是天子,可赦免,封刘细君为大汉公主嫁过去不就可以了?”张汤说的非常轻松,似乎这件事就要这么定下来似的。

    刘彻真是听不得这些事情,听后居然真的就这么定了,立即问道:“江都王刘建现在还有多少家眷健在?一个都不要落下。”

    这把张汤急坏了,他当初只管把刘细君骗到府内伺候自己,陪自己,真没关心过这家子人究竟在哪里,最后如何处置的。

    尽管如此,可张汤真不知道这件事:“回,回陛下,江都王刘建,太子刘斌当年造反的时候就城破而亡,后来共抓捕家眷二百多人,目前,男眷都发配边疆屯边筑长城,女眷也流落边市,所以目前戴罪关押的只有刘细君。”

    “好。”刘彻忽然起身,这件事终于解决了:“当年造反不就想当公主吗?朕就封他为大汉细君公主,远嫁乌孙,你告诉刘细君,如奉诏,朕就赦免其家人,他们系数可以回到长安,回到自己曾经的封地生活,不然,朕定让他们消失。”

    张汤看了看一旁的张骞,刘细君虽是戴罪之身,但毕竟是尊神,只是一尊落魄的神,留在张汤身边迟早都是一个隐患点,于是激动道:“臣马上去办。”

    走出未央宫,张汤还是把握不准,于是上前与张骞交流。

    张汤现在的想法就是如何将刘细君忽悠走,毕竟西域乌孙是遥远的地方,是大漠戈壁,是艰苦,万一刘细君不从怎么办?而且还不能让刘细君爆出自己所做的一切。

    “张侯爷,你,看这件事怎么办?刘细君恐怕不会答应。”张汤说完就忧心忡忡。

    张骞道:“陛下不是已经明确了吗?奉诏就赦免江都王一家,如不奉诏,你张大人身为御史大夫难道还不知道怎么办吗?”

    张汤知道,可又怕刘细君到时候将他在廷尉府生活了几年的事情说出去。

    带着忐忑的心情,张汤踏上了回府的路……。


………………………………

第264章 张汤面目

    连哄带骗带威胁是张汤对付刘细君的办法。

    刘细君既然当初敢谋反脑袋也不是装稻草的,只是面对这样有个强权她也无能为力。

    赦免江都王刘建一家,这对于刘细君来说真的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与张汤各种缠绵,将张汤伺候得舒舒服服后,张汤告诉刘细君,明日刘彻召见。

    带着忐忑的心情,刘细君几乎是一夜未眠,她甚至都想好了如何谢恩的事情,毕竟,在江都王刘建谋反的事件中,刘细君的反骨还没有淮南郡主刘陵强。

    汉朝内战已经结束多年,该杀的杀,该入狱的入狱,自己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家族一脉现在生死未卜,刘细君不认命也得认命。

    第二天,张汤带着刘细君来到了建章宫,这是建章宫迎来的首位女子觐见者。

    “罪女刘细君叩见陛下。”刘细君见面就行了跪拜之礼。

    刘彻表情严肃,看了看张汤后说道:“抬起头来,让朕看看。”

    刘细君面带羞涩的将头抬了抬,但还是不敢直视刘彻。

    “哈哈哈。”刘彻看后忽然大笑着站了起来,而后走到刘细君跟前说道:“看来天牢的日子还挺好呀,白白净净,与当初朕第一次见你的时候如出一辙。”

    刘彻不是傻子,说完就看向了张汤,眼神中透露出不悦。

    按照道理,刘细君是死罪之人,不仅现在还活的好好的,还细皮嫩肉长胖了点。

    张汤轻轻的低了低头,避开了刘彻的眼神。

    刘细君磕头道:“谢陛下天恩。”

    “哼,天恩。”刘彻只要一想到当年江都王刘建勾结淮南王等造反心中就来气,如果不是他们,自己恐怕早已将匈奴踏平:“说正事,还想不想让你的家人回当初的封地?”

    刘细君哭了,这几年确实受到了非人待遇,战败之后被地方军揉捏,被关长安以来被张汤欺骗和玩弄:“想,罪女刘细君知道错了,请陛下开恩。”

    刘彻沉思了一刻,而后对一旁早已等候的张骞说道:“把情况都给她说说。”

    “喏!”博望侯张骞站出来说道:“陛下为了遏制匈奴在西域的发展,准备让你远嫁乌孙……”

    张骞将这件事说了一遍,吓得刘细君当场就瘫软在地,西域、乌孙,这些地方连她听都没听说过,现在想想,刘彻赦免,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不,陛下,我不嫁。”刘细君知道,一旦嫁了,这辈子也就结束了,于是看着张汤吼道:“张汤,张大人,张大人。”

    张汤有些心虚了,但这个女人必须送走,不能留在自己身边:“陛下,臣觉得联姻之事事关两国,臣建议册封刘细君为大汉公主,即日随特使外嫁。”

    刘细君惊愕,她脑袋一片空白,张汤果真是玩弄了自己几年,昨晚的那些甜言蜜语都是假的,刘细君哭笑道:“不,我死也不嫁。”

    刘彻不削的笑道:“好哇,那你就只有学刘陵,身首异处。”

    刘彻的态度是坚决的,张汤和张骞就这样看着刘细君。

    “刘细君,朕给你一天的时间,想好了,朕册封你为大汉公主,你的家人全部赦免,可以返回原来的封地生活,没想到,朕就只有将他们一网打尽。”刘彻威胁道。

    刘细君瘫软在地上,她已经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